CN113301549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1549A
CN113301549A CN202110570674.5A CN202110570674A CN113301549A CN 113301549 A CN113301549 A CN 113301549A CN 202110570674 A CN202110570674 A CN 202110570674A CN 113301549 A CN113301549 A CN 113301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bluetooth
channel
subcarrier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06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共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06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15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1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15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公共信道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识别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将Wi‑Fi信道中的与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根据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通过目标子载波发送Wi‑Fi数据包;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采用本申请,可以提升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工业遥测遥控等各个领域,日常生活的实际场景(如物联网应用场景)中通常存在支持不同无线协议的多个设备,这些支持不同无线协议(例如低功耗蓝牙协议和Wi-Fi(常被写成“WiFi”或“Wifi”或“WI-FI”,也可称为行动热点或无线高保真)协议)的设备共享2.4GHz的非授权频段,存在严重的频谱资源竞争和干扰问题。
为了实现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的协同传输,现有的一种传输方案中,蓝牙设备会将80MHz的非授权频段分成40份,然后随机地选择其中的信道进行跳频传输,即主动通过跳频的方式规避与Wi-Fi信号同频的信道,从而实现协同传输,这种跳频传输方案适用于Wi-Fi设备部署较为稀疏的场景,但是在Wi-Fi设备密集部署的场景中,例如办公场景,80MHz的非授权频段将被Wi-Fi信道全部占用,蓝牙跳频传输的效果被削弱,从而造成较大的干扰冲突和丢包率。由此可知,现有技术方案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均较为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升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公共信道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
识别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将Wi-Fi信道中的与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根据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通过目标子载波发送Wi-Fi数据包;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Wi-Fi发送端发送的Wi-Fi数据包;
对Wi-Fi数据包中的包头进行解析,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获取预留信道编号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
根据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对目标子载波上的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公共信道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
信号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将Wi-Fi信道中的与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通过目标子载波发送Wi-Fi数据包;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其中,上述信号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基于采样频率在公共信道中采集L个信号采样点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将L个信号强度存储至原始信号数组,得到待检测信号;L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上述蓝牙信道的数量为h个,h为大于1的整数;h个蓝牙信道包括蓝牙信道Hi,i为小于或等于h的正整数;一个蓝牙信道对应一个中心频率;
上述信号识别模块,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获取蓝牙信道Hi对应的中心频率Bi,从原始信号数组中提取出载波频率为中心频率Bi的信号,得到第一信号数组;
生成单元,用于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基于N个蓝牙调制频率和第一信号数组生成候选信号;N为大于1的整数;
识别单元,用于若候选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强度阈值,则识别出蓝牙信道Hi中存在蓝牙信号,将蓝牙信道Hi的信道编号存储至信道数组中;
预留单元,用于当h个蓝牙信道均完成蓝牙信号的识别时,将Wi-Fi信道中与信道数组所包含的信道编号对应的中心频率相匹配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其中,上述生成单元,包括:
频率映射子单元,用于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基于N个蓝牙调制频率对第一信号数组进行频率映射,得到第二信号数组;第二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与第一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不相同;
信号增强子单元,用于从第二信号数组中获取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目标信号,对目标信号进行信号增强,得到候选信号。
其中,上述N个蓝牙调制频率包括蓝牙调制频率Mj和蓝牙调制频率Mj+1,j为小于N的正整数;
上述频率映射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蓝牙调制频率Mj和蓝牙调制频率Mj+1生成信号频率为频率Fj的频率转换信号数组;频率Fj等于Mj+(Mj+1-Mj)/2;将第一信号数组和频率转换信号数组相乘,得到第二信号数组。
其中,上述信号增强子单元,具体用于对第二信号数组进行低通滤波,得到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第三信号数组;将第三信号数组输入随机共振系统,通过随机共振系统对目标频率对应的信号强度进行增强,将信号增强后的信号确定为候选信号;目标频率属于目标频率范围。
其中,上述信号增强子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二信号数组中信号频率大于(Mj+1-Mj)/2的信号滤除,得到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第三信号数组;(Mj+1-Mj)/2与目标频率相等。
其中,上述数据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信道数组包含的信道编号添加至初始Wi-Fi数据包的包头中,得到Wi-Fi数据包;将Wi-Fi数据包所包含的信息调制到目标子载波上,得到Wi-Fi信号,通过Wi-Fi信道将Wi-Fi信号发送至Wi-Fi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Wi-Fi发送端发送的Wi-Fi数据包;
解析模块,用于对Wi-Fi数据包中的包头进行解析,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获取预留信道编号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
解调模块,用于根据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对目标子载波上的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
上述处理器与上述存储器、上述网络接口相连,其中,上述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用于调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通过获取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在内的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进而可以识别出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从而可以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且可以将Wi-Fi信道中的与上述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进一步,可以根据上述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从而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避开预留子载波,而通过目标子载波将Wi-Fi数据包发送出去。由此可知,在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过程中,Wi-Fi设备可以主动地检测出公共信道中传输的微弱蓝牙信号,并为蓝牙信道预留传输的频谱,从而提升在非授权频段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和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a-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共信道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调制(modulation)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是一种使载波随信号源而改变的技术。一般来说,信号源的信息(也称为信源)含有直流分量和频率较低的频率分量,称为基带信号,而基带信号往往不能作为传输信号,因此必须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输,这个传输的信号叫做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调制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即消息的载体信号)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使其随着基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来实现的。调制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例如,按调制信号的形式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按被调信号的种类可分为脉冲调制、正弦波调制和强度调制(如对非相干光调制)等,调制的载波分别是脉冲、正弦波和光波等。不同的调制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能。
解调(demodulation)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定的接收者(也称为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调制方式不同,解调方法也不一样。
GFSK(Gaussian frequency-shift keying,高斯频移键控)是把输入数据经高斯低通滤波器预调制滤波后,再进行FSK调制(Frequency-shift keying,频移键控,也称数字频率调制,是利用基带数字信号控制载波频率的变化来传输数字信息的一种调制形式)的数字调制方式。它在保持恒定幅度的同时,能够通过改变高斯低通滤波器的3dB带宽对已调信号的频谱进行控制,具有恒幅包络、功率谱集中、频谱较窄等无线通信系统所希望的特性。
载波(carrier wave,carrier signal或carrier)是由振荡器产生并在通讯信道上传输的电磁波,被调制后可用来传送语音、数据、图像或其它信息。载波频率通常比调制信号的频率高,属于高频信号,调制信号调制到一个高频载波上,就好像搭乘了一列高铁或一架飞机一样,然后再被发射和接收。载波可以是正弦波,也可以是非正弦波(如周期性脉冲序列),载波受调制后称为已调信号,它含有调制信号的全波特征。
跳频技术(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是指用伪随机码序列进行频移键控,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而扩展频谱的一种方法。由于移动通信信道环境恶劣,各种干扰会不约而至,因此为了抵御出现的某些频率的干扰,采用跳频技术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蓝牙设备就采用了跳频技术进行通信。
随机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SR)用于描述一种现象,即非线性系统中内噪声或外噪声的存在可以增加系统输出的响应。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来讲,在非线性系统中,当输入带噪信号时,以适宜的物理量来衡量系统特性,如信噪比、驻留时间等,通过调节输入噪声强度或系统参数,使系统特性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我们称信号、噪声和非线性随机系统产生的协同现象为随机共振。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至少四个设备以及至少两种协议,至少四个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对Wi-Fi收发设备以及一对蓝牙收发设备,即Wi-Fi发送端设备100a、Wi-Fi接收端设备100b、蓝牙发送端设备200a以及蓝牙接收端设备200b,其中,Wi-Fi收发设备之间存在通信连接,蓝牙收发设备之间也存在通信连接,上述通信连接不限定具体连接方式,例如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场景中,Wi-Fi收发设备的数量和蓝牙收发设备的数量可以更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包含的通信协议有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也可称为蓝牙低能耗)协议和Wi-Fi协议(属于IEEE802.11协议),当然,实际应用场景中还可能存在例如Zigbee协议(也可称为紫蜂协议)、2.4G射频协议等其它通信协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赘述。
在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传输链路被标记为实线,干扰链路被标记为虚线。Wi-Fi发送端设备100a和Wi-Fi接收端设备100b之间可以基于Wi-Fi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蓝牙发送端设备200a和蓝牙接收端设备200b之间可以基于低功耗蓝牙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同时,由于Wi-Fi收发设备和蓝牙收发设备共享2.4GHz的非授权频段(也可称为无许可频段),因此双方设备容易彼此干扰,例如,Wi-Fi发送端设备100a发送功率较大(一般大于15dBm),而蓝牙发送端设备200a发送功率较小(一般小于0dBm),此时Wi-Fi发送端设备100a非常有可能反过来对蓝牙发送端设备200a和蓝牙接收端设备200b造成干扰,从而导致通信过程中出现较大的丢包率((Loss Tolerance或Packet Loss Rate,是指测试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组的比率,丢包率与数据包长度以及包发送频率相关)。也就是说,即使蓝牙收发设备距离Wi-Fi收发设备较远,Wi-Fi收发设备可能观测到的蓝牙信号较弱(即检测到的蓝牙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较小),但是由于Wi-Fi收发设备间传输功率较大,仍然可能对蓝牙收发设备造成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总体可分为3步:
(1)Wi-Fi发送端设备100a采集并记录公共信道(对应于上述非授权频段)中的信号,以供后期分析,可以理解,公共信道中可能同时存在蓝牙信号和Wi-Fi信号;
(2)Wi-Fi发送端设备100a通过信号分析技术,首先将蓝牙信号和其它干扰信号(例如Wi-Fi信号)区分开,然后利用随机共振技术将微弱的蓝牙信号进行信号增强,从而可以检测出蓝牙信号所占用的子载波(称为预留子载波),在确定预留子载波后,Wi-Fi发送端设备100a可以进一步修改需要发送的Wi-Fi数据包中的有效数据内容,具体可以将预留子载波所对应的位置的内容填充为与原始字符不一样的特殊字符(如填充为多个“0”字符),用于表示该位置对应的子载波被蓝牙信号所占用,同时可以根据检测到的预留子载波对Wi-Fi数据包中的包头内容进行修改,具体可以将预留子载波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添加到包头中;
(3)Wi-Fi发送端设备100a可以通过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将新构造的Wi-Fi数据包发送至Wi-Fi接收端设备100b,同时蓝牙发送端设备200a与蓝牙接收端设备200b可以在蓝牙信号所占用的频段上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由Wi-Fi设备(也可称为行动热点设备)执行,Wi-Fi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获取物理层信号且修改调制方式的设备,例如软件定义无线电设备USRP N210,其中,USRP(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旨在使普通计算机设备能像高带宽的软件无线电设备一样工作,从本质上讲,它充当了一个无线电通讯系统的数字基带和中频部分,USRP N系列是USRP1第二代成熟系列产品。蓝牙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蓝牙耳机、蓝牙键盘、蓝牙鼠标、支持蓝牙的游戏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台式计算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电脑、智能车载、智能家居中的智能仪表、无线便携式医疗设备、定位器等配置有低功耗蓝牙模块的设备。其中,智能手机、蓝牙耳机等蓝牙设备主要采用电池供电,因此,如何提高此类低功耗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下的传输效率,提升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仅需修改Wi-Fi设备相关的协议,而无需对蓝牙设备进行任何修改,有助于实现高效的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自然运用于任何面向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设计协同传输方案的场景,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Wi-Fi发送端设备100a、Wi-Fi接收端设备100b、蓝牙发送端设备200a和蓝牙接收端设备200b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请一并参见图2a-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场景示意图。该数据传输场景可以包括多个蓝牙设备和多个Wi-Fi设备,此处不做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仅以4个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a所示,Wi-Fi发送端设备100a通过Wi-Fi信道S1向Wi-Fi接收端设备100b发送Wi-Fi信号,同时,蓝牙发送端设备200a通过蓝牙信道S2向蓝牙接收端设备200b发送蓝牙信号。其中,Wi-Fi信道S1和蓝牙信道S2均属于公共信道S,且Wi-Fi信道S1包含的信道数量和蓝牙信道S2包含的信道数量均可以为多个。需要说明的是,公共信道S具体可以是非授权频谱资源,其具有无需许可的共享特性,目前全球的非授权频谱资源主要分布在2.4GHz、5GHz、6GHz和60GHz频段,不同频段在不同地区的规定略有差异,尤其对于2.4GHz的ISM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主要是开放给工业、科学和医用3个主要机构使用的频段),无线局域网、蓝牙、ZigBee等无线网络均可工作在该频段上,但该频段却只有83.5MHz的频谱带宽,导致频率资源非常拥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每个非授权频段均可以划分为不同载波或信道,不同无线通信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将会使用一个或多个载波。其中,信道也称作通道(Channel),是以无线信号(电磁波)作为传输载体的数据信号传送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非授权频段以竞争频谱的方式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按照信道访问公平性、多RAT共存的原则来使用。任何一种在非授权频段下的RAT技术需要满足功率和功率谱密度等级、最大信道占用时间、信道占用带宽、信道监测机制等要求,并合理占用信道和释放信道,对同一频带中的其他RAT系统不能造成干扰。也就是说,在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各种无线网络设备(例如蓝牙设备、Wi-Fi设备等)应该尽量使用不同的信道,以避免信号之间的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仅以2.4GHz非授权频段为例进行说明。为了形象地描述Wi-Fi收发设备以及蓝牙收发设备之间的工作,请一并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共信道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共信道S的频率范围具体可为2.400GHz-2.4835GHz,结合上述图2a,根据Wi-Fi协议(如IEEE 802.11b),可以将公共信道S划分为14份,从而得到Wi-Fi信道S1,如图3所示,Wi-Fi信道S1具体可以包括:Wi-Fi信道1、Wi-Fi信道2、Wi-Fi信道3、……、Wi-Fi信道13、Wi-Fi信道14,但Wi-Fi信道14一般不用,其中,每个Wi-Fi信道的有效宽度是20MHz,另外还有2MHz的强制隔离频带,且每个Wi-Fi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各不相同,例如,对于中心频率为2412MHz的Wi-Fi信道1,其频率范围2401MHz~2423MHz。需要说明的是,在Wi-Fi收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每个Wi-Fi信道均可以单独地进行载波的调制,也就是说,多个子载波可以按照相关协议分布在每一个Wi-Fi信道上(子载波的数量、各自对应的子载波编号、中心位置等信息都在Wi-Fi协议中做了规定),各个子载波的调制信号最后会被叠加到一起进行传输,通过多个子载波同时传输数据,可以提高整体传输效率。其中,子载波是实现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提高带宽利用率(bandwidth efficiency)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同理,结合上述图2a,根据低功耗蓝牙协议,可以将公共信道S中80MHz的频谱资源划分为40份,每份占据2MHz的带宽,从而得到蓝牙信道S2,如图3所示,蓝牙信道S2具体可以包括:蓝牙信道CH0、蓝牙信道CH1、蓝牙信道CH2、蓝牙信道CH3、……、蓝牙信道CH38、蓝牙信道CH39,其中,蓝牙信道CH37、蓝牙信道CH38、蓝牙信道CH39可以为广播信道,两个广播信道之间至少相差24MHz,每次广播,都会在这3个信道上将广播数据发送一次,这能有效地避免干扰,即使一个广播信道存在干扰,另外的广播信道也可以很好地工作,而这三个广播信道同时被干扰的情况极少。其余的37个蓝牙信道则为数据信道,蓝牙设备可以采用自适应跳频技术(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AFH),在这些数据信道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或多个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由图3可知,一个Wi-Fi信道对应的多个子载波会与多个蓝牙信道产生重叠。
接下来介绍通过Wi-Fi信道S1和蓝牙信道S2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请再参见图2b,如图2b所示,Wi-Fi发送端设备100a可以先从公共信道S(包括Wi-Fi信道S1和蓝牙信道S2)中获取待检测信号,可以理解,此时待检测信号可能包括蓝牙信号和Wi-Fi信号。进一步,Wi-Fi发送端设备100a可以识别待检测信号中是否存在蓝牙信号,若存在蓝牙信号,则可以获取该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并进行记录,同时可以将Wi-Fi信道S1中的与上述记录的信道编号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标记为预留子载波。进一步,可以根据上述记录的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随后可以通过目标子载波将Wi-Fi数据包发送至Wi-Fi接收端设备100b,后续Wi-Fi接收端设备100b接收到该Wi-Fi数据包后,也同样会跳过预留子载波来对该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其中,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S1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同时,蓝牙发送端设备200a可以采用GFSK调制方式,通过其占用的蓝牙信道向蓝牙接收端设备200b发送蓝牙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需Wi-Fi设备预留少量的子载波给蓝牙设备进行传输,而无需将整个Wi-Fi信道预留给蓝牙设备,因此可以降低对Wi-Fi设备吞吐的影响。
如图3所示,假设在频谱资源上,Wi-Fi信道1与蓝牙信道CH0产生重叠,且在Wi-Fi信道1中采用64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包括子载波1、子载波2、子载波3、……、子载波63、子载波64,若Wi-Fi发送端设备100a检测到蓝牙信号占用了蓝牙信道CH0,则可以先获取到蓝牙信道CH0对应的中心频率B(也可理解为蓝牙信道CH0对应的载波频率),进而可以检测到中心频率B对应的Wi-Fi信道1中的子载波有4个,分别为子载波8、子载波9、子载波10、子载波11,则可以将这4个子载波预留,因此在确定预留子载波后,Wi-Fi发送端设备100a只会采用未被标记的60个子载波(除了子载波8、子载波9、子载波10、子载波11外的子载波,即目标子载波)进行调制。
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支持Wi-Fi设备主动地检测出公共信道中传输的微弱蓝牙信号,并为蓝牙信道预留传输的频谱,从而可以提升在非授权频段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和性能,此外,还可以减少蓝牙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传输数据包所花费的时间,提升蓝牙设备的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由Wi-Fi发送端(如上述图1所述的Wi-Fi发送端设备100a)执行。如图4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步骤S103:
步骤S101,获取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公共信道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
由于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均通过公共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公共信道中可能同时存在蓝牙信号和Wi-Fi信号,为了便于后续的信号检测,首先需要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具体的,Wi-Fi发送端可以基于采样频率周期性地在公共信道中采集L个信号采样点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即振幅),并将这L个信号强度存储至原始信号数组,此外,还可以关联记录每个信号强度对应的载波频率,从而可以得到待检测信号,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具体取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可以理解,采样周期即为采集L个信号采样点所花费的时间。其中,公共信道可以包括多个蓝牙信道和多个Wi-Fi信道,具体数量由蓝牙协议和Wi-Fi协议决定。
步骤S102,识别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将Wi-Fi信道中的与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具体的,假设蓝牙信道的数量为h个,h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h个蓝牙信道包括蓝牙信道Hi,i为小于或等于h的正整数,且一个蓝牙信道对应一个中心频率,例如,上述图3所示的蓝牙信道CH37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02MHz,而蓝牙信道CH0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04MHz。本申请实施例以蓝牙信道Hi为例进行说明,Wi-Fi发送端可以先获取蓝牙信道Hi对应的中心频率Bi,进而可以从上述步骤S101所述的原始信号数组中提取出载波频率为中心频率Bi的信号,从而得到长度为L的第一信号数组。
进一步,通过查询蓝牙相关协议(例如低功耗蓝牙协议),Wi-Fi发送端可以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进而可以基于这N个蓝牙调制频率和第一信号数组生成候选信号。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蓝牙调制频率用于进行GFSK调制,不同的蓝牙调制频率可以映射为不同的数据内容,例如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蓝牙调制频率A可以对应数字序列“010”。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低功耗蓝牙协议中,N等于4,也就是说,可以用4个蓝牙调制频率将所有需要传输的数据映射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得到的候选信号可能是由蓝牙信号映射得到的信号,也可能是噪声,因此Wi-Fi发送端还需要对候选信号进行识别,具体的,若候选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强度阈值,则可以识别出候选信号是对蓝牙信号进行映射得到的信号,即上述蓝牙信道Hi中存在蓝牙信号,进而可以将蓝牙信道Hi的信道编号存储至信道数组中。反之,若候选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强度阈值,则需要继续遍历下一个蓝牙调制频率,直到识别出候选信号是对蓝牙信号进行映射得到的信号或全部蓝牙调制频率遍历完成。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上述步骤提取出足够多的符合蓝牙信号规律的候选信号,其信号强度才能达到强度阈值,才能确定信道中存在蓝牙信号。其中,强度阈值是个经验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遍历一个或多个蓝牙调制频率直到识别出候选信号是对蓝牙信号进行映射得到的信号(后续将其简称为目标信号),或者,直到遍历完N/2个蓝牙调制频率以最终确定候选信号不是蓝牙信号,遍历的步长为2。可以理解,当N=4时,最多需要遍历N/2=2个蓝牙调制频率。例如,为便于说明,可将4个蓝牙调制频率区分为蓝牙调制频率1、蓝牙调制频率2、蓝牙调制频率3、蓝牙调制频率4,则一开始遍历到蓝牙调制频率1时,可以生成候选信号A1,假设识别到候选信号A1不是目标信号,则进一步遍历到蓝牙调制频率3,此时可以生成候选信号A2,若识别到候选信号A2是目标信号,则可以确定当前蓝牙信道Hi中存在蓝牙信号;若识别到候选信号A2不是目标信号,则可以确定当前蓝牙信道Hi中不存在蓝牙信号,针对蓝牙信道Hi的遍历过程结束。其中,生成候选信号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后续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步骤S203。
需要说明的是,Wi-Fi发送端会对所有蓝牙信道(即蓝牙信道H1~蓝牙信道Hh,例如上述图3所示的蓝牙信道CH0~蓝牙信道CH39)进行遍历,对其它蓝牙信道的处理过程与对蓝牙信道Hi的处理过程一致,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在一种低功耗蓝牙协议中,h等于40。
当上述h个蓝牙信道均完成蓝牙信号的识别时,Wi-Fi发送端可以将Wi-Fi信道中与信道数组所包含的信道编号对应的中心频率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例如,假设识别到蓝牙信道H2中存在蓝牙信号,且蓝牙信道H2对应的中心频率B2为2404MHz,而Wi-Fi信道中与2404MHz频率相匹配的子载波包括子载波11、子载波12、子载波13,则可以将子载波11、子载波12以及子载波13均标记为预留子载波。其中,为了便于记录,信道编号可以用信道索引i表示,它与蓝牙协议中所规定的蓝牙信道Hi的信息是互相对应的。
可选的,特殊情况下,若检测到所有蓝牙信道均被占用,则为了保证Wi-Fi设备仍然可以协同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选取蓝牙信号强度较弱的蓝牙信道所对应的子载波用于传输Wi-Fi信号,例如,在标记预留子载波之前,可以先判断当前蓝牙信号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与子载波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若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小于子载波总数,则可以为蓝牙信号预留检测到的上述所有子载波(称为预留子载波);若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子载波总数,则表示蓝牙信号占用了全部的子载波,此时为了保留Wi-Fi发送端传输数据的能力,可以从上述占用的子载波中选取蓝牙信号强度较弱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用于传输Wi-Fi信号,余下的则作为预留子载波。
步骤S103,根据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通过目标子载波发送Wi-Fi数据包;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具体的,Wi-Fi发送端可以将信道数组包含的信道编号添加至初始Wi-Fi数据包的包头中,并将Wi-Fi数据包中预留子载波所对应的位置的内容填充为与特殊字符,用于表示该位置对应的子载波被蓝牙信号所占用,从而得到Wi-Fi数据包,随后可以将该Wi-Fi数据包(包括包头和有效数据内容)所包含的信息调制到目标子载波上,得到Wi-Fi信号(即行动热点信号),最终可以将信息以Wi-Fi信号的形式通过Wi-Fi信道发送至Wi-Fi接收端。可以理解,Wi-Fi发送端会在包头中标明是哪些位置的数据发生了修改,因此包头可以起到指示的作用,用于指示Wi-Fi接收端哪些位置的字符需要删除才能还原出正确的Wi-Fi数据包。可以理解,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通过获取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在内的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进而可以识别出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从而可以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且可以将Wi-Fi信道中的与上述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进一步,可以根据上述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从而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避开预留子载波,而通过目标子载波将Wi-Fi数据包发送出去。由此可知,在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过程中,Wi-Fi设备可以主动地检测出公共信道中传输的微弱蓝牙信号,并为蓝牙信道预留传输的频谱,从而提升在非授权频段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和性能,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仅需Wi-Fi设备预留少量的子载波给蓝牙设备进行传输,而无需将整个Wi-Fi信道预留给蓝牙设备,因此可以降低对Wi-Fi设备吞吐的影响。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提高蓝牙设备的收包率,降低传输开销,且减少蓝牙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传输数据包所花费的时间,提升蓝牙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S201-步骤S205,且步骤S201-步骤S205为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数据传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蓝牙信道Hi对应的中心频率Bi,从原始信号数组中提取出载波频率为中心频率Bi的信号,得到第一信号数组;
具体的,结合上述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Wi-Fi发送端可以先获取蓝牙信道Hi对应的中心频率Bi,进而可以从原始信号数组中提取出载波频率为中心频率Bi的信号,得到长度为L的第一信号数组。
步骤S202,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基于N个蓝牙调制频率对第一信号数组进行频率映射,得到第二信号数组;第二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与第一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不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
具体的,Wi-Fi发送端可以查询蓝牙相关协议以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进而可以基于这N个蓝牙调制频率对第一信号数组进行频率映射,假设N个蓝牙调制频率包括蓝牙调制频率Mj和蓝牙调制频率Mj+1,j为小于N的正整数,则Wi-Fi发送端可以根据蓝牙调制频率Mj和蓝牙调制频率Mj+1生成信号频率为频率Fj的频率转换信号数组,其中,频率Fj等于Mj+(Mj+1-Mj)/2,频率转换信号数组的长度为L,本申请实施例对频率转换信号数组中的信号强度不做限制。进一步,将第一信号数组和频率转换信号数组相乘(此处的“相乘”为点乘操作),可以得到包含频率为(Mj+Fj)和(Mj-Fj)的第二信号数组,可以理解,此时第二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与第一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不相同。例如,假设第一信号数组可用正弦波信号A1sin(ω1t+α1)表示,频率转换信号数组可用正弦波信号A2sin(ω2t+α2)表示,利用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对第一信号数组和频率转换信号数组执行相乘操作,即A1sin(ω1t+α1)×A2sin(ω2t+α2)的结果为:(A1A2/2){cos[(ω12)t+(α12)]-cos[(ω12)t+(α12)]},即得到的第二信号数组的表达式,其中,ω1=2πMj,ω2=2πFj,A1、A2代表振幅(即信号强度),ω1、ω2代表角频率,α1、α2代表初相位,将Mj和Fj代入上述表达式可知,此时第二信号数组中存在频率为(Mj+Fj)和(Mj-Fj)的信号。
步骤S203,从第二信号数组中获取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目标信号,对目标信号进行信号增强,得到候选信号;
具体的,由于第二信号数组中存在多种频率的信号,因此Wi-Fi发送端可以先对第二信号数组进行低通滤波,从而得到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第三信号数组。需要说明的是,目标频率范围具体可以是0~(Mj+1-Mj)/2的区间,进行低通滤波的具体过程是指将第二信号数组中信号频率大于(Mj+1-Mj)/2的信号进行滤除。其中,第三信号数组的长度为L。进一步,可以将第三信号数组输入随机共振系统,通过随机共振系统可以对目标频率对应的信号强度进行增强,最终可以将信号增强后得到的信号确定为候选信号。其中,目标频率属于目标频率范围,且目标频率等于(Mj+1-Mj)/2。可以理解,一般情况下,噪声会掺杂在采集的信号中,导致信噪比降低,从而会影响有用信息的提取,而随机共振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在这个特定的系统中,当产生随机共振时,部分噪声的能量会转换为目标频率信号的能量,从而使系统输出信噪比大大提高,也就是说,噪声的存在能够增强微弱信号(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牙信号)的检测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经验调参确定系统参数,以使随机共振系统达到最优的检测性能。
可以理解,本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将第二信号数组中可能存在的基于频率调制的蓝牙信号映射成固定频率信号,并增强此固定频率信号的方式,提高微弱蓝牙信号检测的精度,以获取更精确的识别结果。
步骤S204,若候选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强度阈值,则识别出蓝牙信道Hi中存在蓝牙信号,将蓝牙信道Hi的信道编号存储至信道数组中;
具体的,若候选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强度阈值,则可以识别出候选信号是对蓝牙信号进行映射所得的信号,即上述蓝牙信道Hi中存在蓝牙信号,进而可以将蓝牙信道Hi的信道编号存储至信道数组中。此时针对蓝牙信道Hi的遍历过程结束,进而可以重复上述步骤去遍历到下一个蓝牙信道。
反之,若候选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强度阈值,则需要继续遍历下一个蓝牙调制频率,以蓝牙调制频率Mj+2为例,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蓝牙调制频率Mj+2和蓝牙调制频率Mj+3生成信号频率为频率Fj+2的频率转换信号数组,其中,频率Fj+2等于Mj+2+(Mj+3-Mj+2)/2,相应的,目标频率范围更新为0~(Mj+3-Mj+2)/2,目标频率更新为(Mj+3-Mj+2)/2。完成频率映射和信号增强后可以得到新的候选信号,随后可以识别该候选信号是否为对蓝牙信号进行映射所得的信号,具体执行过程与对蓝牙调制频率Mj的相关描述一致,这里不再进行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最多需要遍历N/2个蓝牙调制频率,遍历的步长为2,例如,针对蓝牙调制频率M1、蓝牙调制频率M2、蓝牙调制频率M3、蓝牙调制频率M4这4个蓝牙调制频率,最多只会遍历蓝牙调制频率M1和蓝牙调制频率M3即可结束针对当前蓝牙信道的识别过程。
步骤S205,当h个蓝牙信道均完成蓝牙信号的识别时,将Wi-Fi信道中与信道数组所包含的信道编号对应的中心频率相匹配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具体的,当h个蓝牙信道均完成蓝牙信号的识别时,Wi-Fi发送端可以将Wi-Fi信道中与信道数组所记载的信道编号对应的中心频率相匹配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存在多个蓝牙设备的场景),预留子载波的数量会等于子载波的总数量,也就是说,蓝牙信号占用了公共信道中的所有频谱资源,因此在标记预留子载波之前,Wi-Fi发送端可以先判断检测到的子载波(即蓝牙信号占用的蓝牙信道相关联的子载波)的数量是否等于子载波的总数量,若不相等,则可以将上述检测到的所有子载波均标记为预留子载波;若相等,则可以从上述检测到的子载波中保留一部分给Wi-Fi发送端,例如,可以获取每个蓝牙信道中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将信号强度小于目标阈值(目标阈值大于上述强度阈值)的蓝牙信道对应的子载波留给Wi-Fi发送端,其它的子载波则标记为预留子载波,或者,可以对每个蓝牙信道中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排序,然后将信号强度最弱的蓝牙信道对应的子载波留给Wi-Fi发送端,其它的子载波则标记为预留子载波。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示的数字均为虚构数字,实际应用时,应以实际数字为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弱信号感知的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技术,通过获取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在内的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进而可以识别出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从而可以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且可以将Wi-Fi信道中的与上述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进一步,可以根据上述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从而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避开预留子载波,而通过目标子载波将Wi-Fi数据包发送出去。由此可知,在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过程中,Wi-Fi设备可以主动地检测出公共信道中传输的微弱蓝牙信号,并为蓝牙信道预留传输的频谱,从而提升在非授权频段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和性能,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仅需Wi-Fi设备预留少量的子载波给蓝牙设备进行传输,而无需将整个Wi-Fi信道预留给蓝牙设备,因此可以降低对Wi-Fi设备吞吐的影响。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提高蓝牙设备的收包率,降低传输开销,且减少蓝牙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传输数据包所花费的时间,提升蓝牙设备的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由Wi-Fi发送端(如上述图1所述的Wi-Fi发送端设备100a)执行。如图6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Wi-Fi发送端在公共信道中周期性采集信号并存储在原始信号数组S[L]中,其中L表示采样点的个数,且L为大于1的整数。而采样的周期则为采集L个信号采样点所花费的时间,例如给定采样频率为1MHz,则采集106个样本就需要花费1秒,即采样周期为1秒;
步骤S302,Wi-Fi发送端判断当前是否已经遍历完所有h个蓝牙信道,其中,h为大于1的整数;在低功耗蓝牙协议中,h等于40,即判断信道索引i>40是否成立,i为小于或等于h的正整数,初始时i等于1;如果没有遍历完,则执行步骤S3021;如果已经遍历完,则执行步骤S303;
步骤S3021,Wi-Fi发送端从原始信号数组S[L]中提取出蓝牙信道Hi对应频率Bi的信号,得到第一信号数组S_C[L],其中,频率Bi的单位为MHz;
步骤S3022,Wi-Fi发送端判断当前是否已经遍历完所有N/2个蓝牙调制频率,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在低功耗蓝牙协议中,N等于4,即判断蓝牙调制频率索引j>3是否成立,j为小于N的正整数,初始时j等于1;如果没有遍历完,则执行步骤S30221;如果已经遍历完成,则执行步骤S3023;
步骤S30221,给定当前蓝牙调制频率Mj,Wi-Fi发送端可以将第一信号数组S_C[L]乘以频率为Fj的频率转换信号数组S_Fj[L],得到包含频率为(Mj+Fj)和(Mj-Fj)的第二信号数组T_Fj[L],此处的两个数组相乘为点乘操作,例如S_C[1]×S_Fj[1],S_C[2]×S_Fj[2]等等,其中,频率Fj、Mj的单位均为MHz;其中,频率Fj的计算方式具体可以为:
Fj=Mj+(Mj+1-Mj)/2 (1)
步骤S30222,Wi-Fi发送端对第二信号数组T_Fj[L]执行低通滤波,以过滤掉所有大于频率(Mj+1-Mj)/2(即目标频率)的信号,得到过滤后的信号数组,即第三信号数组R_Fj[L];
步骤S30223,Wi-Fi发送端将第三信号数组R_Fj[L]输入到随机共振系统中以增强目标频率(Mj+1-Mj)/2的信号强度,如果该频率信号(即候选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强度阈值t,则表明蓝牙信道Hi中包含了蓝牙的流量(即蓝牙信号),从而可以将该信道索引i作为信道编号并记录在信道数组C中,随后可以跳转到步骤S3023;如果该频率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强度阈值t,则跳转到步骤S30224;
步骤S30224,Wi-Fi发送端对蓝牙调制频率索引j增加2之后,跳转到步骤S3022;
步骤S3023,Wi-Fi发送端对蓝牙信道索引i增加1之后,跳转到步骤S302;
步骤S303,Wi-Fi发送端将记录了包含蓝牙流量的信道数组C中记载的信道编号添加到Wi-Fi数据包的包头中;
步骤S304,Wi-Fi发送端将信道数组C中所记载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对应的Wi-Fi子载波预留;可选的,若检测到所有蓝牙信道均被占用,则为了保证Wi-Fi设备仍然可以协同传输,可以选取蓝牙信号强度较弱的蓝牙信道所对应的Wi-Fi子载波用于传输Wi-Fi信号,具体选取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205的相关描述;
步骤S305,Wi-Fi发送端跳过预留的子载波去发送Wi-Fi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需要将整个Wi-Fi信道都预留给蓝牙设备,而仅需预留其中少量的子载波,因此对比来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降低对Wi-Fi设备吞吐的影响。
可以理解,总体而言,上述步骤S3022(包括步骤S30221-步骤S30224)的目的就是通过将第一信号数组S_C[L]乘以特定信号,即可把其中可能存在的蓝牙信号映射为目标频率范围内(频率较小)的信号,而非蓝牙信号则会映射为目标频率范围外(频率较大)的信号,因此将这些目标频率范围外的信号过滤掉,仅保留目标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并对保留下来的信号进行信号增强和检测,即可判断第一信号数组S_C[L]中是否存在蓝牙信号。
可以理解,上述步骤S3022中涉及到信号的两个维度,即频率和信号强度(也可称为振幅),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从频率的维度对信号数组进行过滤,以提取其中可能存在的蓝牙信号;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从信号强度的维度去判断提取出的信号是否是蓝牙信号,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微弱信号检测的精度,且效率很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通过获取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在内的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进而可以识别出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从而可以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且可以将Wi-Fi信道中的与上述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进一步,可以根据上述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从而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避开预留子载波,而通过目标子载波将Wi-Fi数据包发送出去。由此可知,在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过程中,Wi-Fi设备可以主动地检测出公共信道中传输的微弱蓝牙信号,并为蓝牙信道预留传输的频谱,从而提升在非授权频段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和性能,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仅需Wi-Fi设备预留少量的子载波给蓝牙设备进行传输,而无需将整个Wi-Fi信道预留给蓝牙设备,因此可以降低对Wi-Fi设备吞吐的影响。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提高蓝牙设备的收包率,降低传输开销,且减少蓝牙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传输数据包所花费的时间,提升蓝牙设备的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由Wi-Fi接收端(如上述图1所述的Wi-Fi接收端设备100b)执行。如图7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01-步骤S403:
步骤S401,接收Wi-Fi发送端发送的Wi-Fi数据包;
具体的,Wi-Fi接收端可以通过Wi-Fi信道接收到Wi-Fi发送端发送的Wi-Fi数据包,此时的Wi-Fi数据包是以Wi-Fi信号的形式在Wi-Fi信道中进行传输,结合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该Wi-Fi数据包是根据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构造得到的。
步骤S402,对Wi-Fi数据包中的包头进行解析,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获取预留信道编号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
具体的,Wi-Fi接收端可以先对Wi-Fi数据包中的包头进行解析,从而可以解析出预留信道编号,进而可以获取预留信道编号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其中,预留信道编号是指存在蓝牙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蓝牙信道对应的信道编号。
步骤S403,根据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对目标子载波上的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具体的,Wi-Fi接收端可以根据解析出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进而可以将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确定为目标子载波,随后可以对目标子载波上的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即对接收到的Wi-Fi信号进行解调),该过程中需要删除Wi-Fi数据包中预留子载波所对应的位置的特殊字符,最终提取出有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Wi-Fi发送端构造并发送的Wi-Fi数据包,并对其中的包头内容进行解析,可以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进而可以根据预留信道编号所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进一步,可以跳过预留子载波对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由此可知,在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过程中,Wi-Fi设备可以主动地检测出公共信道中传输的微弱蓝牙信号,并为蓝牙信道预留传输的频谱,从而提升在非授权频段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和性能,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仅需Wi-Fi设备预留少量的子载波给蓝牙设备进行传输,而无需将整个Wi-Fi信道预留给蓝牙设备,因此可以降低对Wi-Fi设备吞吐的影响。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提高蓝牙设备的收包率,降低传输开销,且减少蓝牙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传输数据包所花费的时间,提升蓝牙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由Wi-Fi接收端(如上述图1所述的Wi-Fi接收端设备100b)执行。如图8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Wi-Fi接收端接收Wi-Fi发送端发送的Wi-Fi数据包;
步骤S502,Wi-Fi接收端可以根据Wi-Fi数据包的包头内容解析出预留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即预留信道编号),并得到预留的蓝牙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
步骤S503,Wi-Fi接收端可以根据预留的蓝牙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得到对应的Wi-Fi子载波,即预留子载波;
步骤S504,Wi-Fi接收端可以跳过标记为预留的Wi-Fi子载波,解调Wi-Fi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Wi-Fi发送端构造并发送的Wi-Fi数据包,并对其中的包头内容进行解析,可以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进而可以根据预留信道编号所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进一步,可以跳过预留子载波对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由此可知,在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过程中,Wi-Fi设备可以主动地检测出公共信道中传输的微弱蓝牙信号,并为蓝牙信道预留传输的频谱,从而提升在非授权频段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和性能,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仅需Wi-Fi设备预留少量的子载波给蓝牙设备进行传输,而无需将整个Wi-Fi信道预留给蓝牙设备,因此可以降低对Wi-Fi设备吞吐的影响。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提高蓝牙设备的收包率,降低传输开销,且减少蓝牙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传输数据包所花费的时间,提升蓝牙设备的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传输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9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1可以包括:信号获取模块11、信号识别模块12、数据发送模块13;
信号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公共信道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
上述信号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基于采样频率在公共信道中采集L个信号采样点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将L个信号强度存储至原始信号数组,得到待检测信号;L为大于1的整数;
信号识别模块12,用于识别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将Wi-Fi信道中的与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数据发送模块13,用于根据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通过目标子载波发送Wi-Fi数据包;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上述数据发送模块13,具体用于将信道数组包含的信道编号添加至初始Wi-Fi数据包的包头中,得到Wi-Fi数据包;将Wi-Fi数据包所包含的信息调制到目标子载波上,得到Wi-Fi信号,通过Wi-Fi信道将Wi-Fi信号发送至Wi-Fi接收端。
其中,信号获取模块11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信号识别模块1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数据发送模块1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蓝牙信道的数量为h个,h为大于1的整数;h个蓝牙信道包括蓝牙信道Hi,i为小于或等于h的正整数;一个蓝牙信道对应一个中心频率;
请一并参见图9,上述信号识别模块12可以包括:提取单元121、生成单元122、识别单元123、预留单元124;
提取单元121,用于获取蓝牙信道Hi对应的中心频率Bi,从原始信号数组中提取出载波频率为中心频率Bi的信号,得到第一信号数组;
生成单元122,用于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基于N个蓝牙调制频率和第一信号数组生成候选信号;N为大于1的整数;
识别单元123,用于若候选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强度阈值,则识别出蓝牙信道Hi中存在蓝牙信号,将蓝牙信道Hi的信道编号存储至信道数组中;
预留单元124,用于当h个蓝牙信道均完成蓝牙信号的识别时,将Wi-Fi信道中与信道数组所包含的信道编号对应的中心频率相匹配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其中,提取单元121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生成单元12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步骤S203,识别单元12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预留单元124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5,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请一并参见图9,上述生成单元122可以包括:频率映射子单元1221、信号增强子单元1222;
频率映射子单元1221,用于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基于N个蓝牙调制频率对第一信号数组进行频率映射,得到第二信号数组;第二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与第一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不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N个蓝牙调制频率包括蓝牙调制频率Mj和蓝牙调制频率Mj+1,j为小于N的正整数;
上述频率映射子单元1221,具体用于根据蓝牙调制频率Mj和蓝牙调制频率Mj+1生成信号频率为频率Fj的频率转换信号数组;频率Fj等于Mj+(Mj+1-Mj)/2;将第一信号数组和频率转换信号数组相乘,得到第二信号数组;
信号增强子单元1222,用于从第二信号数组中获取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目标信号,对目标信号进行信号增强,得到候选信号;
上述信号增强子单元1222,具体用于对第二信号数组进行低通滤波,得到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第三信号数组;将第三信号数组输入随机共振系统,通过随机共振系统对目标频率对应的信号强度进行增强,将信号增强后的信号确定为候选信号;目标频率属于目标频率范围;
上述信号增强子单元1222,具体用于将第二信号数组中信号频率大于(Mj+1-Mj)/2的信号滤除,得到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第三信号数组;(Mj+1-Mj)/2与目标频率相等。
其中,频率映射子单元1221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信号增强子单元122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在内的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进而可以识别出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从而可以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且可以将Wi-Fi信道中的与上述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进一步,可以根据上述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从而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避开预留子载波,而通过目标子载波将Wi-Fi数据包发送出去。由此可知,在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过程中,Wi-Fi设备可以主动地检测出公共信道中传输的微弱蓝牙信号,并为蓝牙信道预留传输的频谱,从而提升在非授权频段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和性能,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仅需Wi-Fi设备预留少量的子载波给蓝牙设备进行传输,而无需将整个Wi-Fi信道预留给蓝牙设备,因此可以降低对Wi-Fi设备吞吐的影响。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提高蓝牙设备的收包率,降低传输开销,且减少蓝牙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传输数据包所花费的时间,提升蓝牙设备的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传输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10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2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1、解析模块22、解调模块23;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Wi-Fi发送端发送的Wi-Fi数据包;
解析模块22,用于对Wi-Fi数据包中的包头进行解析,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获取预留信道编号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
解调模块23,用于根据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对目标子载波上的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其中,接收模块21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解析模块2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402,解调模块2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4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Wi-Fi发送端构造并发送的Wi-Fi数据包,并对其中的包头内容进行解析,可以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进而可以根据预留信道编号所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进一步,可以跳过预留子载波对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由此可知,在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过程中,Wi-Fi设备可以主动地检测出公共信道中传输的微弱蓝牙信号,并为蓝牙信道预留传输的频谱,从而提升在非授权频段中,蓝牙设备和Wi-Fi设备协同传输的效率和性能,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仅需Wi-Fi设备预留少量的子载波给蓝牙设备进行传输,而无需将整个Wi-Fi信道预留给蓝牙设备,因此可以降低对Wi-Fi设备吞吐的影响。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提高蓝牙设备的收包率,降低传输开销,且减少蓝牙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传输数据包所花费的时间,提升蓝牙设备的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如图11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公共信道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
识别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将Wi-Fi信道中的与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根据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通过目标子载波发送Wi-Fi数据包;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1000可执行前文图4、图5、图6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传输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9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传输装置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20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01,网络接口2004和存储器2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2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2002。其中,通信总线2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2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2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2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20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2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2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2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如图12所示的计算机设备2000中,网络接口2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2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2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2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接收Wi-Fi发送端发送的Wi-Fi数据包;
对Wi-Fi数据包中的包头进行解析,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获取预留信道编号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
根据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对目标子载波上的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2000可执行前文图7、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传输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10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传输装置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数据传输装置1和数据传输装置2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4、图5、图6、图7、图8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传输方法的描述,具体可参见图4、图5、图6、图7以及图8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或者上述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该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该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该计算机程序以及该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前文图4、图5、图6、图7、图8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单元。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相关装置是参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和/或结构示意图来描述的,具体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方法流程图和/或结构示意图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提供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所述公共信道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
识别所述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获取所述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将所述Wi-Fi信道中的与所述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根据所述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通过目标子载波发送所述Wi-Fi数据包;所述目标子载波是指所述Wi-Fi信道中除了所述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包括:
基于采样频率在公共信道中采集L个信号采样点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将L个信号强度存储至原始信号数组,得到待检测信号;L为大于1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信道的数量为h个,h为大于1的整数;h个蓝牙信道包括蓝牙信道Hi,i为小于或等于h的正整数;一个蓝牙信道对应一个中心频率;
所述识别所述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获取所述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将所述Wi-Fi信道中的与所述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包括:
获取所述蓝牙信道Hi对应的中心频率Bi,从所述原始信号数组中提取出载波频率为中心频率Bi的信号,得到第一信号数组;
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基于所述N个蓝牙调制频率和所述第一信号数组生成候选信号;N为大于1的整数;
若所述候选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强度阈值,则识别出所述蓝牙信道Hi中存在蓝牙信号,将所述蓝牙信道Hi的信道编号存储至信道数组中;
当所述h个蓝牙信道均完成蓝牙信号的识别时,将所述Wi-Fi信道中与所述信道数组所包含的信道编号对应的中心频率相匹配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基于所述N个蓝牙调制频率和所述第一信号数组生成候选信号,包括:
获取N个蓝牙调制频率,基于所述N个蓝牙调制频率对所述第一信号数组进行频率映射,得到第二信号数组;所述第二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与所述第一信号数组对应的信号频率不相同;
从所述第二信号数组中获取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目标信号,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信号增强,得到候选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蓝牙调制频率包括蓝牙调制频率Mj和蓝牙调制频率Mj+1,j为小于N的正整数;
所述基于所述N个蓝牙调制频率对所述第一信号数组进行频率映射,得到第二信号数组,包括:
根据所述蓝牙调制频率Mj和所述蓝牙调制频率Mj+1生成信号频率为频率Fj的频率转换信号数组;所述频率Fj等于Mj+(Mj+1-Mj)/2;
将所述第一信号数组和所述频率转换信号数组相乘,得到第二信号数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信号数组中获取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目标信号,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信号增强,得到候选信号,包括:
对所述第二信号数组进行低通滤波,得到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第三信号数组;
将所述第三信号数组输入随机共振系统,通过所述随机共振系统对目标频率对应的信号强度进行增强,将信号增强后的信号确定为候选信号;所述目标频率属于所述目标频率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信号数组进行低通滤波,得到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第三信号数组,包括:
将所述第二信号数组中信号频率大于(Mj+1-Mj)/2的信号滤除,得到位于目标频率范围内的第三信号数组;(Mj+1-Mj)/2与所述目标频率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通过目标子载波发送所述Wi-Fi数据包,包括:
将所述信道数组包含的信道编号添加至初始Wi-Fi数据包的包头中,得到Wi-Fi数据包;
将所述Wi-Fi数据包所包含的信息调制到目标子载波上,得到Wi-Fi信号,通过所述Wi-Fi信道将所述Wi-Fi信号发送至Wi-Fi接收端。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Wi-Fi发送端发送的Wi-Fi数据包;
对所述Wi-Fi数据包中的包头进行解析,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获取所述预留信道编号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
根据所述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对目标子载波上的所述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所述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所述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公共信道中的待检测信号;所述公共信道包括蓝牙信道和Wi-Fi信道;
信号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待检测信号中的蓝牙信号,获取所述蓝牙信号所占用的蓝牙信道的信道编号,将所述Wi-Fi信道中的与所述信道编号相关联的子载波确定为预留子载波;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编号构造Wi-Fi数据包,通过目标子载波发送所述Wi-Fi数据包;所述目标子载波是指所述Wi-Fi信道中除了所述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1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Wi-Fi发送端发送的Wi-Fi数据包;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Wi-Fi数据包中的包头进行解析,得到预留信道编号,获取所述预留信道编号对应的蓝牙信道的中心频率;
解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中心频率确定预留子载波,对目标子载波上的所述Wi-Fi数据包进行解调;所述目标子载波是指Wi-Fi信道中除了所述预留子载波外的子载波。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网络接口相连,其中,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70674.5A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3015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0674.5A CN113301549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0674.5A CN113301549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549A true CN113301549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0674.5A Pending CN113301549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15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5897A (zh) * 2021-10-14 2022-02-25 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蓝牙与Wi-Fi协调工作的装置和方法
CN114125769A (zh) * 2022-01-28 2022-03-0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充电桩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充电桩、设备和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5897A (zh) * 2021-10-14 2022-02-25 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蓝牙与Wi-Fi协调工作的装置和方法
CN114095897B (zh) * 2021-10-14 2024-03-29 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蓝牙与Wi-Fi协调工作的装置和方法
CN114125769A (zh) * 2022-01-28 2022-03-0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充电桩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充电桩、设备和介质
CN114125769B (zh) * 2022-01-28 2022-05-10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充电桩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充电桩、设备和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5208B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5611541B (zh) 实现LTE与Wi-Fi在非授权频段上公平共存的方法和系统
US9918313B2 (en) Spectrum allocation for base station
JP4309878B2 (ja) 無線端末
CN102469607B (zh) 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触发和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EP3288329A1 (en) Frequency spectrum coord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00167B1 (en) A handsha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dm systems with unknown sub-channel availability
CN101189848B (zh) 降低宽带设备和干扰所述宽带设备的窄带设备之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0154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Onumanyi et al. Cognitive radio in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for IoT applications: Recent approaches,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CN101034915B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7113861A (zh) 用于调度未许可频带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53446A (zh) 频率内和rat间接收机
CN10655046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基站
WO2016119687A1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162898B (zh) 非授权载波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29346A (zh)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77424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istributed signal classification for a multi-hop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device
Nolan et al.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and coexistence experiences involving two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cognitive radio testbeds
Barkovskis et al. Survey of low-power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ie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um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multi-PHY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IEEE 802.15. 4g FSK network
CN11229282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ogvinov et al. Systems and Network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166212A (zh) 参考信号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基站、终端、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0300427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相应地无线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217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