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1532A - 一种用于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的信道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的信道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01532A CN113301532A CN202110578505.6A CN202110578505A CN113301532A CN 113301532 A CN113301532 A CN 113301532A CN 202110578505 A CN202110578505 A CN 202110578505A CN 113301532 A CN113301532 A CN 1133015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llimeter wave
- link
- unmanned aerial
- aerial vehicle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3799 Paraly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12763 end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包括建立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提取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中的参数;构建干扰图;重复步骤S2‑S3,直到分配所有信道。本发明利用了波束训练技术以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终端收发器之间的波束对齐,地面终端也因此可以从无人机处以点对点的方式接收到紧急信息。同时,为了保证无人机能与尽可能多的地面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在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有效的信道分配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网络信道分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区,地面基站遭受破坏,无线通信网的性能被严重削弱甚至瘫痪,而救灾需要通信网来发布应急通告消息、收集灾区信息、沟通人际交互。因此,在受灾地区尽快修复受损的基站或者寻求其它方法尽快搭建应急通信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搭载空中基站的无人机可以方便地与地面终端建立视距通信连接,且具有良好的移动可控性以及成本可承受性等特征,为失去与地面基站通信连接的地面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然而,为了快速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应急无线通信网络,可靠的信道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信道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对可用的有限信道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以提升信道资源的利用率。在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的环境下,对信道分配方法的收敛速度和鲁棒性的要求更苛刻,因此,增加了该环境下有效分配信道资源的难度。文献[B.W.Wang,Y.J.Sun,N.Zhao,G.Gui,“Learn to coloring:fast response to perturbation in UAV-assisteddisaster relief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DOI10.1109/TVT.2020.2967124.]进行了探讨,首次将动态图着色技术引入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中来探索解决复杂的动态信道分配问题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只关注传统的6GHz以下频段的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的信道分配问题。传统的6GHz以下频段单跳通信距离虽然长且信道质量好,但频谱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只依赖6GHz以下频段通信很难满足建立一个高速率应急通信网络的需要。同时,现在的分配方式较为复杂,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该方法采用毫米波频段用于保证无人机与地面终端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传输过程可靠、高效。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
S2.提取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中的参数;
S3.构建干扰图;
S4.进行信道分配,并用分配后的信道进行通信。
步骤S1,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具体包括一台主无人机和若干台从无人机;主无人机和若干台从无人机搭载基站作为飞行基站,为地面终端提供通信服务;其中主无人机用于接收从无人机的反馈信息,执行计算操作并将结果发送给从无人机;从无人机则用于为地面终端提供通信服务。
无人机辅助毫米波通信中,使用波束成形模式,表达式如下:
无人机或地面终端在任意切面上的波束个数定义为nb:
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1.初始化全局参数,K=Card(L(t));链路集L(t)为在时刻t处,经过波束训练机制所获得的毫米波链路集合;将在时刻t处,经过波束训练机制所获得的毫米波链路总数保存在变量K中;
A2.初始化顶点集AL(t)为空集;
A3.初始化边集Aw(t)为空集;
A5.设xi,m为毫米波链路i→m的整型变量,若地面终端m与无人机i建立了通信连接,则xi,m>0;否则,xi,m=0;初始化矩阵X={xi,m|i→m∈L(t)},矩阵中的元素表示链路,元素值表示该链路被分配到的信道编号,将元素值初始化为0以表示未分配信道,X={x1=0,...,xk=0,...,xK=0},xk与xi,m一一对应,同时xk与qk一一对应;
A7.由x1找到对应的xi,m;
A8.根据xi,m获得无人机编号i以及地面终端编号m;
A9.将第一条链路i→m加入顶点集AL(t);
A10.更新qk的索引下标k,同时继续选取qk所对应的链路,并计算系统新能效Ek(t);
A11.判断系统新能效Ek(t)是否大于ρE1(t),若是,则说明第k条链路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该链路不构成干扰图中的独立顶点,进入步骤A12,否则说明第k条链路不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该链路暂时构成干扰图中的独立顶点,进入步骤A13;
A12.将第k条链路的信道编号设为1,xk=1,然后进行步骤A17;
A13.由xk找到对应的xj,n;
A14.根据xj,n获得无人机编号j以及地面终端编号n;
A15.将链路j→n所表示的顶点加入到顶点集AL(t);
A16.将(i→m,j→n)所表示的边加入到边集Aw(t);不能共存的链路构成干扰边;
A18.输出干扰图AIG(t)=(AL(t),Aw(t)),AL(t)为图的顶点集合,Aw(t)为图的边集合。
步骤A4中,在毫米波网络中,能效ei,m(t)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λ为波长,λ=c/fc,fc为载波频率;δ(·)表示狄拉克三角函数;di,m(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中无人机i与地面终端m之间的实时距离;τ为传播时延;c为光速;Γ为毫米波反射路径的反射系数;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非视距概率;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视距概率;
其中,b1和b2为环境常量;θi,m(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倾斜角;
计算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倾斜角θi,m(t)为:
其中,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中无人机i与地面终端m之间的实时距离di,m(t)为:
步骤A5还包括定义毫米波链路i→m的二进制变量Φ(xi,m):
步骤A6,计算系统初始能效E1(t),具体包括:
其中,R1(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PC1(t)为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功耗;
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R1(t)为:
计算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数据率r1(t)为:
其中,为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接收功率;为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所接收到的干扰功率;Φ(x1)为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二进制变量;Φ(xj,n)为毫米波链路j→n的二进制变量;SUj表示无人机j;SU1表示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无人机;GSn表示地面终端n;GS1表示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B为毫米波信道宽度;N0为背景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无人机集合;为地面终端集合;
步骤A10,计算系统新能效Ek(t),具体包括:
其中,Rk(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PCk(t)为在时刻t时,与Rk(t)相对应的系统总功耗;
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Rk(t)为:
计算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数据率rk(t)为:
其中,为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接收功率;为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所接收到的干扰功率;Φ(xk)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二进制变量;Φ(xj,n)为毫米波链路j→n的二进制变量;SUj表示无人机j;SUk表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无人机;GSn表示地面终端n;GSk表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B为毫米波信道宽度;N0为背景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无人机集合;为地面终端集合。
其中,为无人机j和地面终端m之间的定向发射增益;为无人机j和地面终端m之间的定向接收增益;为发射端用弧度表示的主瓣波束宽度;为接收端用弧度表示的主瓣波束宽度;为无人机j发射波束方向到地面终端m处的波束偏移角波束偏移角;为地面终端m接收波束的方向到无人机j处的波束偏移角。
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B1.初始化全局变量,c=2;c为信道编号索引变量,步骤S3在完成构建干扰图的同时,已对c=1号信道分配完毕;
B4.更新qk的索引下标,拟找出未被分配信道的链路;
B5.判断元素xk是否属于X且取值为零,若是,则说明第k条链路还没有被分配到合适的信道,进入步骤B6,否则,直接转入步骤B8;
B12.由xk'找到对应的xi,m;
B13.根据xi,m获得无人机标号i以及地面用户编号m;
B14.更新qk'的索引下标k',同时继续选取qk'所对应的链路,并计算系统新能效Ek'(t);
B15.判断系统新能效Ek'(t)是否大于ρE1(t),若是,则说明第k'条链路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该链路不再在干扰图中充当独立的顶点,进入步骤B16,否则,说明第k'条链路不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进入步骤B20;
B16.为第k'号链路分配信道c,;
B17.由xk'找到对应的链路xi',m';
B18.根据xi',m'获得无人机编号i'以及地面用户编号m';
B19.将链路i'→m'所表示的顶点以及对应的边从干扰图AIG(t)中删除,然后进入步骤B23;
B20.由xk'找到对应的xj,n;
B21.根据xj,n获得无人机标号j以及地面用户编号n;
B22.将(i→m,j→n)所表示的边加入到边集Aw(t);
B24.判断集合X'中是否有元素的值为c,若是,在集合X中更新对应元素的值为c;
B25.判断集合X中是否有元素的值为0,若是,说明仍有链路未被分配信道,进入步骤B26;
B26.判断已分配的信道个数是否小于可用信道个数,若是,继续进行信道分配,更新元素的值c,并返回步骤B2,否则进入步骤B27;
B27.输出信道,并进行通信。
步骤B11,计算系统新能效Ek'(t),具体包括:
其中,Rk'(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PCk'(t)为在时刻t时,与Rk'(t)相对应的系统总功耗;
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Rk'(t)为:
计算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数据率rk'(t)为:
其中,为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接收功率;为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所接收到的干扰功率;Φ(xk')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二进制变量;Φ(xj,n)为毫米波链路j→n的二进制变量;SUj表示无人机j;SUk'表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无人机;GSn表示地面终端n;GSk'表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B为毫米波信道宽度;N0为背景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无人机集合;为地面终端集合。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利用了波束训练技术以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终端收发器之间的波束对齐,地面终端也因此可以从无人机处以点对点的方式接收到紧急信息。同时,为了保证无人机能与尽可能多的地面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在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有效的信道分配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种飞行轨迹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的时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共存的毫米波链路数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数据率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每条毫米波链路的平均数据率。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平均能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
S2.提取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中的参数;
S3.构建干扰图;
S4.进行信道分配,并用分配后的信道进行通信。
所述的步骤S1,如图2为本发明的网络架构示意图,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具体包括一台主无人机和若干台从无人机,主无人机和若干台从无人机搭载基站作为飞行基站,为地面终端提供通信服务;其中主无人机主要负责接收从无人机的反馈信息,执行计算操作并将结果发送给从无人机;从无人机则主要负责为地面终端提供通信服务。本发明假设所有的从无人机都在主无人机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并由主无人机通过毫米波定向波束进行控制,每个地面终端在其周围选择一台无人机通过毫米波定向波束进行数据传输,同时再进一步假设每个地面终端都能够与所有的无人机进行6GHz以下频段通信,并且所有的无人机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6GHz以下频段通信;对于地面终端来说,当某个地面终端位于多架从无人机的波束覆盖范围内时,基于拟尽量降低系统内链路间干扰的考虑,该地面终端需要借助波束训练机制,从这些无人机中选出一架无人机与其进行匹配。而对于从无人机来说,相比于其它方向的波束,其垂直于地面的波束对于位于其覆盖范围地面终端来说总是最优选择。除此之外,由于每架无人机都配有多条射频链,因此对于由同一架从无人机和不同地面终端组成的毫米波链路,当被分配到不同的信道之后,无人机可以并发地进行数据传输而不会对彼此产生任何干扰。
无人机辅助毫米波通信中,本发明考虑使用波束成形模式,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为用弧度表示的主瓣波束宽度;ω为用弧度表示的主瓣波束偏移角;ε为旁瓣增益,0<ε<<1;为了便于分析,本发明假设每台无人机以及每个地面终端在任意切面上存在有限数量的波束并且每个波束以不重叠的方式覆盖一个特定的方向。无人机或地面终端在任意切面上的波束个数定义为nb:
所述的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1.初始化全局参数,K=Card(L(t));链路集L(t)为在时刻t处,经过波束训练机制所获得的毫米波链路集合;将在时刻t处,经过波束训练机制所获得的毫米波链路总数保存在变量K中
步骤A4中,在毫米波网络中,能效ei,m(t)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λ为波长,λ=c/fc,fc为载波频率;δ(·)表示狄拉克三角函数;di,m(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中无人机i与地面终端m之间的实时距离;τ为传播时延;c为光速;Γ为毫米波反射路径的反射系数;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非视距概率;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视距概率;
其中,b1和b2为环境常量;θi,m(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倾斜角;
计算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倾斜角θi,m(t)为:
其中,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中无人机i与地面终端m之间的实时距离di,m(t)为:
A5.设xi,m为毫米波链路i→m的整型变量,若地面终端m与无人机i建立了通信连接,则xi,m>0;否则,xi,m=0;定义毫米波链路i→m的二进制变量Φ(xi,m)如下:
初始化矩阵X={xi,m|i→m∈L(t)},矩阵中的元素表示链路,元素值表示该链路被分配到的信道编号,将元素值初始化为0以表示未分配信道,即X={x1=0,...,xk=0,...,xK=0},xk与xi,m一一对应,同时xk与qk一一对应;
计算系统初始能效E1(t),具体包括:
其中,R1(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PC1(t)为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功耗;
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R1(t)为:
计算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数据率r1(t)(即吞吐量)为:
其中,为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接收功率;为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所接收到的干扰功率;Φ(x1)为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二进制变量;Φ(xj,n)为毫米波链路j→n的二进制变量;SUj表示无人机j;SU1表示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无人机;GSn表示地面终端n;GS1表示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B为毫米波信道宽度;N0为背景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无人机集合;为地面终端集合。
A7.由x1找到对应的xi,m;
A8.根据xi,m获得无人机编号i以及地面终端编号m;
A9.将第一条链路i→m加入顶点集AL(t);
A10.更新qk的索引下标k,即k=k+1,同时继续选取qk所对应的链路(即第k条毫米波链路);对于此链路,考虑其可与经前面计算得出的可共存链路共同复用特定的信道,并计算系统新能效Ek(t);
计算系统新能效Ek(t),具体包括:
其中,Rk(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考虑第k条毫米波链路可与经前面计算得出的可共存链路共同复用特定的信道,计算得出系统总数据率Rk(t);PCk(t)为在时刻t时,与Rk(t)相对应的系统总功耗;
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Rk(t)为:
计算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数据率rk(t)(即吞吐量)为:
其中,为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接收功率;为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所接收到的干扰功率;Φ(xk)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二进制变量;Φ(xj,n)为毫米波链路j→n的二进制变量;SUj表示无人机j;SUk表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无人机;GSn表示地面终端n;GSk表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B为毫米波信道宽度;N0为背景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无人机集合;为地面终端集合。
A11.判断系统新能效Ek(t)是否大于ρE1(t),若是,则说明第k条链路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该链路不构成干扰图中的独立顶点,进入步骤A12,否则说明第k条链路不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该链路暂时构成干扰图中的独立顶点,进入步骤A13;
干扰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在时刻t时,当经波束训练机制所获得的所有毫米波链路共同使用了一条毫米波信道时,那么很有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同频干扰。不失一般性地,本发明考虑多条毫米波链路(比如i→m和j→n)都同时使用了相同信道的情况:在时刻t时,地面终端m所接收到的干扰功率为:
其中,为无人机j和地面终端m之间的定向发射增益;为无人机j和地面终端m之间的定向接收增益;为发射端用弧度表示的主瓣波束宽度;为接收端用弧度表示的主瓣波束宽度;为无人机j发射波束方向(无人机j对地面终端n的发射波束)到地面终端m处的波束偏移角波束偏移角;为地面终端m接收波束的方向(地面终端m对无人机i的接收波束)到无人机j处的波束偏移角。
A12.将第k条链路的信道编号设为1,即xk=1,然后进行步骤A17;
A13.由xk找到对应的xj,n;
A14.根据xj,n获得无人机编号j以及地面终端编号n;
A15.将链路j→n所表示的顶点加入到顶点集AL(t);
A16.将(i→m,j→n)所表示的边加入到边集Aw(t);不能共存的链路(顶点)构成干扰边;
A18.输出干扰图AIG(t)=(AL(t),Aw(t)),AL(t)为图的顶点集合,Aw(t)为图的边集合。
所述的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B1.初始化全局变量,c=2;c为信道编号索引变量,步骤S3在完成构建干扰图的同时,已对c=1号信道分配完毕;
B4.更新qk的索引下标,即k=k+1,拟找出未被分配信道的链路;
B5.判断元素xk是否属于X且取值为零,若是,则说明第k条链路还没有被分配到合适的信道,进入步骤B6,否则,直接转入步骤B8;
计算系统新能效Ek'(t),具体包括:
其中,Rk'(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考虑第k'条毫米波链路可与经前面计算得出的可共存链路共同复用特定的信道,计算得出系统总数据率Rk'(t);PCk'(t)为在时刻t时,与Rk'(t)相对应的系统总功耗;
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Rk'(t)为:
计算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数据率rk'(t)(即吞吐量)为:
其中,为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接收功率;为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所接收到的干扰功率;Φ(xk')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二进制变量;Φ(xj,n)为毫米波链路j→n的二进制变量;SUj表示无人机j;SUk'表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无人机;GSn表示地面终端n;GSk'表示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B为毫米波信道宽度;N0为背景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无人机集合;为地面终端集合。
B12.由xk'找到对应的xi,m;
B13.根据xi,m获得无人机标号i以及地面用户编号m;
B14.更新qk'的索引下标k',即k'=k'+1,同时继续选取qk'所对应的链路,并计算系统新能效Ek'(t);
B15.判断系统新能效Ek'(t)是否大于ρE1(t),若是,则说明第k'条链路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该链路不再在干扰图中充当独立的顶点,进入步骤B16,否则,说明第k'条链路不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进入步骤B20;
B16.为第k'号链路分配信道c,即xk'=c;
B17.由xk'找到对应的链路xi',m';
B18.根据xi',m'获得无人机编号i'以及地面用户编号m';
B19.将链路i'→m'所表示的顶点以及对应的边从干扰图AIG(t)中删除,然后进入步骤B23;
B20.由xk'找到对应的xj,n;
B21.根据xj,n获得无人机标号j以及地面用户编号n;
B22.将(i→m,j→n)所表示的边加入到边集Aw(t);
B24.判断集合X'中是否有元素的值为c,若是,在集合X中更新对应元素的值为c;
B25.判断集合X中是否有元素的值为0,若是,说明仍有链路未被分配信道,进入步骤B26;
B26.判断已分配的信道个数是否小于可用信道个数,若是,继续进行信道分配,即令c=c+1,并返回步骤B2,否则进入步骤B27;
B27.输出分配的信道,并进行通信。
以上参数在本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
表1仿真参数
本发明考虑两种实施场景:第一种场景如图2所示,主无人机盘旋在高度为100米的空中;多台从无人机以主无人机为圆心,100m为半径的圆为运动轨迹进行圆周运动,飞行速度为vU;如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种飞行轨迹的位置关系示意图。第二种场景如图3所示,该场景保留了场景一中无人机的整体部署,并且在高度为70m的空中增加了多台从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以主无人机在其运动平面的投射点为圆心,50m为半径的圆为运动轨迹进行圆周运动,飞行速度也为vU。为了保证无人机之间不会发生碰撞,同一运动轨迹中的无人机需要同步调整飞行速度,而不同运动轨迹中的无人机均可以独立地调整自己的飞行速度。基于上述两个场景,本发明进一步考虑每个场景中从无人机的数量以及位置部署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具体如下:在场景一中,设置三个小场景,无人机的数量分别被设为2台,4台以及6台;在场景二中,同样设置三个小场景,无人机的数量分别被设为4台(2台位于100m高空,2台位于70m高空),6台(4台位于100m高空,2台位于70m高空)以及8台(4台位于100m高空,4台位于70m高空)。
另外,如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的时槽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中,每个仿真周期被分为一系列具有相同时间间隔的仿真时间片;而每个仿真时间片由多个训练时间槽组成。波束训练以一个仿真时间片为周期。在一个仿真时间片中,时间主要被分割为波束训练以及数据传输两个阶段:当从无人机配合主无人机完成波束训练之后,每台从无人机都能获取到一个地面终端集合(集合中的所有地面终端均能与该从无人机实现波束对齐,即具备与该无人机建立毫米波通信连接的前提条件);在该仿真时间片的剩余时间内,通过运行本发明所提出的算法1和算法2,每台从无人机可以从与其关联的地面终端集合中选出最合适的地面终端(一个或者多个,取决于可用信道的数量)建立毫米波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
从无人机可以与集合内的所有地面终端通过训练好的毫米波束进行数据传输。随着从无人机的不断飞行,从无人机与地面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因此,在每一个仿真时间片的起始,均需要重新发起一次波束训练,为每台从无人机选择合适的地面用户进行通信,然后再进行必要的数据传输。除此之外,在每个仿真周期开始时,每台无人机还会随机改变一下飞行速度(0-20km/h)。
基于omnet++实现上述方案,并得到图5至图8所示结果;如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共存的毫米波链路数量示意图;如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数据率示意图;如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每条毫米波链路的平均数据率;如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平均能效示意图。在地面终端数量固定为700以及每台无人机单次训练时槽为60的条件下,随着可用信道数量的增加,无人机辅助的毫米波应急通信网络在上述六个场景中的性能仿真结果如图5至图8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可用信道数量的增加,网络内可共存的毫米波链路也在增加;当可用信道数量足够大时,网络内可共存的毫米波链路不再增加。这是因为:由参数表可知,每台无人机的射频链个数被设为8,即每台无人机最多能同时与8个地面终端建立通信;当可用信道数量很小时,随着可用信道数量的增加,每台无人机所能服务的地面终端个数也会增加;而当可用信道数量超过一定值时,每台无人机并行通信能力达到上限,因此其所能服务的地面终端个数也会达到最大数。由图6可知,当可用信道较少时,网络内的总数据率与可用信道数量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随着可用信道数量的增加,网络内可共存的毫米波链路也增多了,同时链路间的相互干扰被限制在阈值以下,网络的总数据率必然会随之增加。从图7中可以看出,随着可用信道数量的增加,每条毫米波链路的平均数据率基本保持不变。特别是场景一的三个小场景,其平均数据率基本相同且基本不会随着可用信道的增多而有所变化。这是因为通过信道分配算法,毫米波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量被很好地控制在了一个较低的范围内,因此每条链路之间的平均数据率可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从图8中可以看出,当可用信道较少时,系统的平均能效与可用信道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反比关系。当可用信道数量很小时,系统平均能效相对来说非常高;当可用信道数量逐渐增加时,系统平均能效呈现出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速度在明显减缓。这是合理的,因为如上文所提到的,随着可用信道数量的增加,每台无人机所能并行服务的地面终端个数也会增加,那么网络内不同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强。然而,如图7所示,网络内平均每条链路的数据率并没有随着链路间干扰的增强而有所增加,显然这是以更多的功率消耗为代价来实现的结果。因此,当可用信道数量较小并且每台无人机的并行通信能力还没有达到上限时,随着可用信道数量的增加,系统的总功耗会增加,同时总数据率基本保持不变,因此,系统的平均能效会有所降低。随着可用信道数量的进一步增加,每台无人机的并行通信能力达到上限,被服务的地面终端数量也达到上限,因此系统的平均能效也会逐渐稳定。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
S2.提取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中的参数;
S3.构建干扰图;
S4.进行信道分配,并用分配后的信道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无人机辅助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具体包括一台主无人机和若干台从无人机;主无人机和若干台从无人机搭载基站作为飞行基站,为地面终端提供通信服务;其中主无人机用于接收从无人机的反馈信息,执行计算操作并将结果发送给从无人机;从无人机则用于为地面终端提供通信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1.初始化全局参数,K=Card(L(t));链路集L(t)为在时刻t处,经过波束训练机制所获得的毫米波链路集合;将在时刻t处,经过波束训练机制所获得的毫米波链路总数保存在变量K中;
A2.初始化顶点集AL(t)为空集;
A3.初始化边集Aw(t)为空集;
A5.设xi,m为毫米波链路i→m的整型变量,若地面终端m与无人机i建立了通信连接,则xi,m>0;否则,xi,m=0;初始化矩阵X={xi,m|i→m∈L(t)},矩阵中的元素表示链路,元素值表示该链路被分配到的信道编号,将元素值初始化为0以表示未分配信道,X={x1=0,...,xk=0,...,xK=0},xk与xi,m一一对应,同时xk与qk一一对应;
A7.由x1找到对应的xi,m;
A8.根据xi,m获得无人机编号i以及地面终端编号m;
A9.将第一条链路i→m加入顶点集AL(t);
A10.更新qk的索引下标k,同时继续选取qk所对应的链路,并计算系统新能效Ek(t);
A11.判断系统新能效Ek(t)是否大于ρE1(t),若是,则说明第k条链路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该链路不构成干扰图中的独立顶点,进入步骤A12,否则说明第k条链路不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该链路暂时构成干扰图中的独立顶点,进入步骤A13;
A12.将第k条链路的信道编号设为1,xk=1,然后进行步骤A17;
A13.由xk找到对应的xj,n;
A14.根据xj,n获得无人机编号j以及地面终端编号n;
A15.将链路j→n所表示的顶点加入到顶点集AL(t);
A16.将(i→m,j→n)所表示的边加入到边集Aw(t);不能共存的链路构成干扰边;
A18.输出干扰图AIG(t)=(AL(t),Aw(t)),AL(t)为图的顶点集合,Aw(t)为图的边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4中,在毫米波网络中,能效ei,m(t)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λ为波长,λ=c/fc,fc为载波频率;δ(·)表示狄拉克三角函数;di,m(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中无人机i与地面终端m之间的实时距离;τ为传播时延;c为光速;Γ为毫米波反射路径的反射系数;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非视距概率;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视距概率;
其中,b1和b2为环境常量;θi,m(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倾斜角;
计算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的倾斜角θi,m(t)为:
其中,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i→m中无人机i与地面终端m之间的实时距离di,m(t)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6,计算系统初始能效E1(t),具体包括:
其中,R1(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PC1(t)为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功耗;
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R1(t)为:
计算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数据率r1(t)为:
其中,为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接收功率;为在时刻t时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所接收到的干扰功率;Φ(x1)为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二进制变量;Φ(xj,n)为毫米波链路j→n的二进制变量;SUj表示无人机j;SU1表示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无人机;GSn表示地面终端n;GS1表示第一条毫米波链路的地面终端;B为毫米波信道宽度;N0为背景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无人机数量;为地面终端数量;
步骤A10,计算系统新能效Ek(t),具体包括:
其中,Rk(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PCk(t)为在时刻t时,与Rk(t)相对应的系统总功耗;
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Rk(t)为:
计算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数据率rk(t)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B1.初始化全局变量,c=2;c为信道编号索引变量,步骤S3在完成构建干扰图的同时,已对c=1号信道分配完毕;
B4.更新qk的索引下标,拟找出未被分配信道的链路;
B5.判断元素xk是否属于X且取值为零,若是,则说明第k条链路还没有被分配到合适的信道,进入步骤B6,否则,直接转入步骤B8;
B12.由xk'找到对应的xi,m;
B13.根据xi,m获得无人机标号i以及地面用户编号m;
B14.更新qk'的索引下标k',同时继续选取qk'所对应的链路,并计算系统新能效Ek'(t);
B15.判断系统新能效Ek'(t)是否大于ρE1(t),若是,则说明第k'条链路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该链路不再在干扰图中充当独立的顶点,进入步骤B16,否则,说明第k'条链路不能与网络内的链路共存,进入步骤B20;
B16.为第k'号链路分配信道c,;
B17.由xk'找到对应的链路xi',m';
B18.根据xi',m'获得无人机编号i'以及地面用户编号m';
B19.将链路i'→m'所表示的顶点以及对应的边从干扰图AIG(t)中删除,然后进入步骤B23;
B20.由xk'找到对应的xj,n;
B21.根据xj,n获得无人机标号j以及地面用户编号n;
B22.将(i→m,j→n)所表示的边加入到边集Aw(t);
B24.判断集合X'中是否有元素的值为c,若是,在集合X中更新对应元素的值为c;
B25.判断集合X中是否有元素的值为0,若是,说明仍有链路未被分配信道,进入步骤B26;
B26.判断已分配的信道个数是否小于可用信道个数,若是,继续进行信道分配,更新元素的值c,并返回步骤B2,否则进入步骤B27;
B27.输出信道,并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11,计算系统新能效Ek'(t),具体包括:
其中,Rk'(t)为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PCk'(t)为在时刻t时,与Rk'(t)相对应的系统总功耗;
在时刻t时,毫米波链路的总数据率Rk'(t)为:
计算在时刻t时,第k'条毫米波链路的数据率rk'(t)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78505.6A CN113301532B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一种用于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的信道分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78505.6A CN113301532B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一种用于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的信道分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01532A true CN113301532A (zh) | 2021-08-24 |
CN113301532B CN113301532B (zh) | 2022-04-26 |
Family
ID=7732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78505.6A Active CN113301532B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一种用于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的信道分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0153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23494A (zh) * | 2022-12-16 | 2023-01-17 | 中南大学 | 基于ns3的多无人系统分布式组网仿真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077202A1 (en) * | 2014-09-16 | 2016-03-17 | Teknologian Tutkimuskeskus Vtt | Navigational aid with adaptive radar |
CN107800467A (zh) * | 2016-09-05 | 2018-03-1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波束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8419286A (zh) * | 2018-01-18 | 2018-08-17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面对5g无人机通信联合波束与功率的分配算法 |
CN109347530A (zh) * | 2018-10-22 | 2019-02-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临空阵列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上行传输方法 |
CN109586773A (zh) * | 2018-11-16 | 2019-04-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临空通信毫米波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联合收发端波束赋形及功率分配方法 |
CN110022545A (zh) * | 2019-03-28 | 2019-07-16 |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无人机一站多机系统空地数据链路频道分配方法 |
CN111010223A (zh) * | 2019-12-17 | 2020-04-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毫米波全双工无人机通信中继传输方法 |
CN111245485A (zh) * | 2020-01-16 | 2020-06-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机载毫米波通信波束赋形与位置部署方法 |
CN111464221A (zh) * | 2020-05-22 | 2020-07-28 | 中南大学 | 毫米波蜂窝网下基于bft的无线接入方法及通信方法 |
CN111669834A (zh) * | 2020-07-06 | 2020-09-15 | 中南大学 | 毫米波蜂窝网络中基于d2d辅助的资源分配方法 |
-
2021
- 2021-05-26 CN CN202110578505.6A patent/CN1133015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077202A1 (en) * | 2014-09-16 | 2016-03-17 | Teknologian Tutkimuskeskus Vtt | Navigational aid with adaptive radar |
CN107800467A (zh) * | 2016-09-05 | 2018-03-1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波束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08419286A (zh) * | 2018-01-18 | 2018-08-17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面对5g无人机通信联合波束与功率的分配算法 |
CN109347530A (zh) * | 2018-10-22 | 2019-02-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临空阵列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上行传输方法 |
CN109586773A (zh) * | 2018-11-16 | 2019-04-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临空通信毫米波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联合收发端波束赋形及功率分配方法 |
CN110022545A (zh) * | 2019-03-28 | 2019-07-16 |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无人机一站多机系统空地数据链路频道分配方法 |
CN111010223A (zh) * | 2019-12-17 | 2020-04-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毫米波全双工无人机通信中继传输方法 |
CN111245485A (zh) * | 2020-01-16 | 2020-06-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机载毫米波通信波束赋形与位置部署方法 |
CN111464221A (zh) * | 2020-05-22 | 2020-07-28 | 中南大学 | 毫米波蜂窝网下基于bft的无线接入方法及通信方法 |
CN111669834A (zh) * | 2020-07-06 | 2020-09-15 | 中南大学 | 毫米波蜂窝网络中基于d2d辅助的资源分配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QIANQIAN CHENG等: "Beam-Steering Optimization in Multi-UAVs mmWave Networks: A Mean Field Game Approach", 《2019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 PROCESSING (WCSP)》 * |
王磊等: "面向无人机毫米波基站的多波束优化设计", 《航空科学技术》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23494A (zh) * | 2022-12-16 | 2023-01-17 | 中南大学 | 基于ns3的多无人系统分布式组网仿真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01532B (zh) | 2022-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hakareski et al. | An energy efficient framework for UAV-assisted millimeter wave 5G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 |
Zhang et al. | A survey on 5G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s for UAV-assisted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8419286B (zh) | 一种面对5g无人机通信联合波束与功率的分配方法 | |
CN110266362B (zh) | 一种基于毫米波的星群多波束接收的干扰抑制方法 | |
Strinati et al. | 6G in the sky: On-demand intelligence at the edge of 3D networks | |
CN111970709B (zh) |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无人机中继部署方法及系统 | |
CN111615200A (zh) | 混合Hybrid NOMA网络的无人机辅助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 |
CN107613556B (zh) | 一种基于功率控制的全双工d2d干扰管理方法 | |
Wu et al. | Joint optimization of UAV trajectory and user scheduling based on NOMA technology | |
CN114286312A (zh) |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增强无人机通信的方法 | |
Ghazzai et al. |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cooperative dual-band UAV swarms | |
CN113259946A (zh) | 基于集中式阵列天线的地空全覆盖功率控制与协议设计方法 | |
CN112436916B (zh) | 一种应用于卫星和无人机综合组网的多链路干扰消除方法 | |
CN115276768B (zh) | 融合干扰缓解与资源分配的无人机时延最小化方法 | |
CN113301532B (zh) | 一种用于无人机辅助毫米波应急通信网的信道分配方法 | |
Calvanese Strinati et al. | 6G in the sky: on‐demand intelligence at the edge of 3D networks | |
Fu et al. | Joint speed and bandwidth optimized strategy of UAV-assisted data collection in post-disaster areas | |
Bozanis et al. | Optimal aggregation of RF and VLC bands for beyond 5G mobile services | |
CN111479240B (zh) | 无人机通信系统及基于用户分簇的无线传输方法 | |
CN114979135B (zh) | 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无人机飞行高度和任务分配控制方法 | |
CN111447628B (zh) | 一种毫米波异构网络用户关联方法 | |
CN114095944A (zh) | 一种联合空中基站部署与空-地信息-能量同传方法 | |
Baik et al. | Analysis of full duplex relay to maximize performance in cellular network | |
Zhukov et al. | On load-aware cell association schemes for group user mobility in mmWave networks | |
CN116249191B (zh) | 保障QoS的无人机辅助物联网联合功率分配与部署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