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0398B -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0398B
CN113300398B CN202110481296.3A CN202110481296A CN113300398B CN 113300398 B CN113300398 B CN 113300398B CN 202110481296 A CN202110481296 A CN 202110481296A CN 113300398 B CN113300398 B CN 113300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irect current
unit
value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12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0398A (zh
Inventor
李琳
徐志武
郭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12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03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0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39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722 priority patent/WO2022228334A1/zh
Priority to EP22794805.6A priority patent/EP4322360A1/en
Priority to US18/496,045 priority patent/US2024007988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0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控制器,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向电网供电,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能源单元,能源单元用于产生电能;总控制器用于:获取总入网需求功率,总入网需求功率是电网所需的入网功率;获取第一限幅值,第一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能源单元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根据总入网需求功率和第一限幅值,确定第一入网功率值,第一入网功率值是指为每个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一限幅状态,第一限幅状态是指第一入网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电力在电力系统中比重的增加,传统电力系统的结构特性、运行控制方式将产生变革,形成新能源电力系统。
然而,新能源电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若按照额定容量进行功率分配可能会导致新能源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若按照每个设备当前的最大功率分配则容易造成电力系统中部分设备过压或过流,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因此,亟需一种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向电网供电,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能源单元,所述能源单元用于产生电能,N为正整数;所述总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电网的总入网需求功率,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是所述电网所需的入网功率;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所述第一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根据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一限幅状态,所述第一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第一入网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限幅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电力系统中的总控制器可以获取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当前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也就是第一限幅值,总控制器根据第一限幅值对总入网需求功率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能源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从而,在本申请中,总控制器将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和第二功率值之中的最小值作为该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从而与根据额定功率分配总入网需求功率相比,根据第一限幅值对总入网需求功率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能源单元产生电能的利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进行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包括:确定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一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L1为正整数且L1≤N;计算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是根据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以及所述L1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确定的,所述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可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根据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和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可以运用多轮第一迭代计算来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所述L2为正整数;确定所述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其中,所述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一限幅状态。
从而,在本申请中,并不是直接将计算获得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作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而是会确定处于第一限幅状态的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为处于第一限幅状态的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对应的第一限幅值作为第一入网功率值,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还包括:在L1=L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以及,在L1>L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一迭代计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均小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
其中,Pbus_energy_to_grid_j表示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Ppref_1表示参考入网需求功率,所述参考入网需求功率为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与第一分配功率的差值,所述第一分配功率为在之前的第一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之和,Pbus_max_energy_j表示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表示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之和,1≤j≤L1
从而,在本申请中,当某轮迭代计算中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均小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也就是说,在某轮计算中第一直流耦合单元均为处于第一限幅状态,则可以确定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能源单元产生电能的利用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供电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向电网供电,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能源单元,所述能源单元用于产生电能,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电网的总入网需求功率,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是所述电网所需的入网功率;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所述第一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一限幅状态,所述第一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第一入网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限幅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电力系统中的总控制器可以获取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当前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也就是第一限幅值,总控制器根据第一限幅值对总入网需求功率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能源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包括:所述控制器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包括:所述控制器进行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包括:所述控制器确定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一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L1为正整数且L1≤N;所述控制器计算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是根据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以及所述L1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确定的,所述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可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和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和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包括:所述控制器在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所述L2为正整数;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其中,所述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一限幅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还包括:所述控制器在L1=L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以及,所述控制器在L1>L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一迭代计算。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和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包括: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均小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计算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包括:满足以下条件,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
其中,Pbus_energy_to_grid_j表示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Ppref表示参考入网需求功率,所述参考入网需求功率为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与第一分配功率的差值,所述第一分配功率为在之前的第一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之和,Pbus_max_energy_j表示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表示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之和,1≤j≤L1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向电网供电,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储存电能,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总控制器获取所述电网的储能入网需求功率,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是指需要所述储能单元为所述电网提供的入网功率;所述总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所述第二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二入网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处于第二限幅状态,所述第二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第二入网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限幅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电力系统中的总控制器可以获取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当前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也就是第二限幅值,总控制器根据第二限幅值对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且,电力系统中的储能单元可以均衡放电,提高储能单元中电力器件的生命周期。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储能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所述总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包括:所述总控制器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第三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从而,在本申请中,总控制器将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和第三功率值之中的最小值作为该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逆变单元和能源单元,所述能源单元用于产生电能,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能源单元和/或储能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所述总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包括:所述总控制器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剩余放电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三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剩余放电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减去第一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在包括能源单元的电力系统中,总控制器将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和第四功率值之中的最小值作为该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包括:所述总控制器进行多轮第二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所述多轮第二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二迭代计算包括:所述总控制器确定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二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M1为正整数且M1≤N;所述总控制器计算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是根据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以及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确定的,所述第一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当前存储的电能;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和第二限幅值,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和第二限幅值,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包括:所述总控制器在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四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所述M2为正整数;所述总控制器确定所述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的所述第二入网功率值,其中,所述M2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二限幅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还包括:所述总控制器在M1=M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二迭代计算;以及,所述总控制器在L1>L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二迭代计算。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和第二限幅值,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包括: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候选入网功率值均小于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计算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包括:确定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所述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为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二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之和的差值;满足以下条件,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
其中,Pbus_bat_to_grid_j表示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Ppref_2表示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所述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为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二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之和的差值,SOEbus_j表示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表示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之和,1≤j≤M1
从而,在本申请中,并不是直接将计算获得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作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而是会确定处于第二限幅状态的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为处于第二限幅状态的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对应的第二限幅值作为第二入网功率值,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向电网供电,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储存电能,N为正整数;所述总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电网的储能入网需求功率,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是指需要所述储能单元为所述电网提供的入网功率;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所述第二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根据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二入网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处于第二限幅状态,所述第二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第二入网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限幅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电力系统中的总控制器可以获取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当前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也就是第二限幅值,总控制器根据第一限幅值对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且,电力系统中的储能单元可以均衡放电,提高储能单元中电力器件的生命周期。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储能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总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包括:所述总控制器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第三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逆变单元和能源单元,所述能源单元用于产生电能,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能源单元和/或储能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包括: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剩余放电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三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剩余放电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减去第一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进行多轮第二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所述多轮第二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二迭代计算包括:确定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二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M1为正整数且M1≤N;计算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是根据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以及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确定的,所述第一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当前存储的电能;根据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和第二限幅值,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四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所述M2为正整数;确定所述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的所述第二入网功率值,其中,所述M2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二限幅状态。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在M1=M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二迭代计算;以及,在L1>L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二迭代计算。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候选入网功率值均小于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所述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为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二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之和的差值;满足以下条件,确定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
其中,Pbus_bat_to_grid_j表示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Ppref_2表示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所述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为所述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二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之和的差值,SOEbus_j表示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表示所述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之和,1≤j≤M1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与电网传输电能,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逆变单元,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能源单元和/或储能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能源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或者,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吸收所述电网的电能,以及对电能进行交流转直流变换后,向储能单元提供电能,所述能源单元用于产生电能,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储存电能;所述总控制器用于: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所述放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给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充电的功率;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充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获取的功率;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向电网提供电能的功率,或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从电网吸收电能的功率。
从而,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实现将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产生的电能给该直流耦合单元和/或其它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充电,从而可以减少能源单元的电能浪费。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获取总充电需求功率,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是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获取的总功率;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所述第三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根据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处于第三限幅状态,所述第三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充电需求功率等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限幅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可以根据第三限幅值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充电需求功率,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且,电力系统中的储能单元可以均衡充电,提高储能单元中电力器件的生命周期。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进行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三迭代计算包括:确定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充电需求功率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T1为正整数且T1≤N;计算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候选充电需求功率是根据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以及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确定的,所述第二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存储的电能值总量与已存储的电能值之差;根据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和第三限幅值,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所述T2为正整数;确定所述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其中,所述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三限幅状态。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还包括:在T1=T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以及,在T1>T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三迭代计算。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均小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参考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参考充电需求功率为所述充电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之和的差值;满足以下条件,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其中,pbus_bat_charge_j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Ppref_3表示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为所述充电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之和的差值,SOEbus_able_j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T1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所述交换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减去其对应的充电需求功率;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调整需求功率;根据所述调整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所述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与对应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之和,或者,所述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减去吸收功率值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为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所述吸收功率值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吸收电网的功率值;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所述调整需求功率。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放电调整需求值,所述放电调整需求值为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且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对应的第二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对应的第二功率值的差值之和;确定充电调整需求值,所述充电调整需求值为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且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对应的第四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减去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的差值之和,其中,所述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第四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确定所述调整需求功率,所述调整需求功率为所述放电调整需求值减去所述充电调整需求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调整比例值,所述调整比例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值占交换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值之和的占比;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其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对应的第二功率值中的最小值,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对应的第四功率值中的最大值;在确定放电需求功率大于充电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交换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调整需求功率与对应的调整比例值乘积的差值,确定交换功率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以及在确定放电需求功率小于充电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交换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确定交换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调整需求功率与对应的调整比例值乘积的差值。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与电网传输电能,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逆变单元,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能源单元和/或储能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能源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或者,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吸收所述电网的电能,以及对电能进行交流转直流变换后,向储能单元提供电能,所述能源单元用于产生电能,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储存电能,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所述放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给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充电的功率;所述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充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获取的功率;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向电网提供电能的功率,或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从电网吸收电能的功率。
从而,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实现将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产生的电能给该直流耦合单元和/或其它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充电,从而可以减少能源单元的电能浪费。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包括:所述控制器获取总充电需求功率,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是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获取的总功率;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所述第三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处于第三限幅状态,所述第三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充电需求功率等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限幅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包括:所述控制器进行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三迭代计算包括:所述控制器确定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充电需求功率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T1为正整数且T1≤N;所述控制器计算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候选充电需求功率是根据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以及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确定的,所述第二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存储的电能值总量与已存储的电能值之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和第三限幅值,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和第三限幅值,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包括:所述控制器在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所述T2为正整数;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其中,所述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三限幅状态。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还包括:所述控制器在T1=T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以及,所述控制器在T1>T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三迭代计算。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和第三限幅值,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包括: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均小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计算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包括:确定参考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参考充电需求功率为所述充电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之和的差值;结合以下方面,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其中,Pbus_bat_to_grid_j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充电功率值,Pmax_energy_to_bat表示参考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参考充电需求功率为所述充电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之和的差值,SOEbus_able_j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T1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包括:所述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所述交换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减去其对应的充电需求功率;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调整需求功率;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调整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调整需求功率,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所述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与对应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之和,或者,所述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减去吸收功率值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为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所述吸收功率值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吸收电网的功率值;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所述调整需求功率。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所述调整需求功率,包括:所述控制器确定放电调整需求值,所述放电调整需求值为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且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对应的第二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对应的第二功率值的差值之和;所述控制器确定充电调整需求值,所述充电调整需求值为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且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对应的第四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减去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的差值之和,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第四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调整需求功率,所述调整需求功率为所述放电调整需求值减去所述充电调整需求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调整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包括:所述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调整比例值,所述调整比例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值占交换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值之和的占比;所述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其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对应的第二功率值中的最小值,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对应的第四功率值中的最大值;所述控制器在确定放电需求功率大于充电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交换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调整需求功率与对应的调整比例值乘积的差值,确定交换功率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以及所述控制器在确定放电需求功率小于充电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交换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确定交换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调整需求功率与对应的调整比例值乘积的差值。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从电网吸收功率,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储存电能,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总控制器获取所述电网的吸收需求功率,所述吸收需求功率为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需要从电网吸收的功率;所述总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所述第四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所述吸收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从电网吸收的功率值,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四限幅状态,所述第四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吸收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电力系统中的总控制器可以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也就是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当前可从电网吸收的最大充电功率,也就是第四限幅值,总控制器根据第四限幅值对吸收需求功率值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吸收功率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电网的电能,以及对电能进行交流转直流变换之后,向所述储能单元传输电能,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总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包括:所述总控制器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的绝对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五功率值,其中,所述第四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所述第五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
从而,在本申请中,总控制器将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和第五功率值之中的最小值作为该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包括:所述总控制器进行多轮第四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所述多轮第四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四迭代计算包括: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确定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四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吸收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Q1为正整数,且Q1≤N;所述总控制器计算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所述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是根据所述吸收需求功率以及所述Q1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确定的,所述第二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存储的电能值总量与已存储的电能值之差;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和第四限幅值,确定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包括:所述总控制器在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八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所述Q2为正整数;所述总控制器确定所述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其中,所述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处于所述第四限幅状态。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轮第四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四迭代计算还包括:所述总控制器在Q1=Q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四迭代计算;以及,所述总控制器在Q1>Q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四迭代计算。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包括:确定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均小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确定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计算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包括:确定第一参考吸收需求功率,所述第一参考吸收需求功率为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四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之和的差值;满足以下条件,确定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
其中Pbus_bat_from_grid_j表示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Pref_absorb表示第一参考吸收需求功率,所述第一参考吸收需求功率为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四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之和的差值,SOEbus_able_j表示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表示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Q1
从而,在本申请中,通过迭代算法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吸收功率,可以实现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均衡放电,可以进一步提高储能单元电力器件的生命周期。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从电网吸收功率,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储存电能,N为正整数;所述总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电网的吸收需求功率,所述吸收需求功率为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需要从电网吸收的功率;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所述第四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根据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所述吸收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从电网吸收的功率值,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四限幅状态,所述第四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吸收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电力系统中的总控制器可以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也就是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当前可从电网吸收的最大充电功率,也就是第四限幅值,总控制器根据第四限幅值对吸收需求功率值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吸收功率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电网的电能,以及对电能进行交流转直流变换之后,向所述储能单元传输电能;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的绝对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五功率值,其中,所述第四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所述第五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进行多轮第四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所述多轮第四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四迭代计算包括:所述总控制器确定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四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吸收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Q1为正整数,且Q1≤N;所述总控制器计算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所述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是根据所述吸收需求功率以及所述Q1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确定的,所述第二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存储的电能值总量与已存储的电能值之差;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和第四限幅值,确定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八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所述Q2为正整数;所述总控制器确定所述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其中,所述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处于所述第四限幅状态。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轮第四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四迭代计算还包括:所述总控制器在Q1=Q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四迭代计算;以及,所述总控制器在Q1>Q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四迭代计算。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均小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确定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确定第一参考吸收需求功率,所述第一参考吸收需求功率为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四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之和的差值;满足以下条件,确定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
其中Pbus_bat_from_grid_j表示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Pref_absorb表示第一参考吸收需求功率,所述第一参考吸收需求功率为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四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之和的差值,SOEbus_able_j表示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表示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Q1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申请电力系统的一例示意图;
图2是适用本申请的能源单元的一例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适用本申请的储能单元的一例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适用本申请的逆变单元的一例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第一入网功率值的一例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第二入网功率值的一例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一逆变功率值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第一逆变功率值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吸收功率值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吸收功率值的一例示意性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一逆变功率值的另一例示意性流程图;
图14是适用本申请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力系统,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力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总控制器,如图1所示的总控制器101;该电力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如图1所示的直流耦合单元102至104;该电力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直流母线,如图1所示的直流母线105至107。其中,直流耦合单元102至104与直流母线105至107一一对应。总控制器101可以对直流耦合单元102至104进行控制。从而,图1中的总控制器101,直流耦合单元102至104,和直流母线105至107构成了一个可以和电网108进行电能传输的电力系统,也就是说直流耦合单元102至104可以向电网108供电,直流耦合单元102至104也可以从电网108吸收电能。
其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逆变单元,如图1所示的逆变单元1021,1031和1041;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可以包括能源单元,如图1所示的能源单元1022,1032;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可以包括储能单元,如图1所示的储能单元1033,1043。逆变单元1021,1031和1041的直流侧与直流母线105至107相连,交流侧与电网108相连,用于通过直流母线105至107接收能源单元1022,1032输出的电能,和/或,储能单元1033,1043放电的电能,以及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108提供电能。逆变单元1021,1031和1041还可以用于吸收电网108的电能,以及对电能进行交流转直流变换后,通过直流母线105至107向储能单元1033,1043提供电能。能源单元1022,1032用于产生电能,储能单元1033,1043用于储存电能。
可选地,能源单元可以是新能源单元,例如,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或核聚变能等产生电能的电力装置。以下以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的能源单元进行举例。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单元2000的结构示意图。该能源单元20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中。该能源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池,如图2所示的光伏电池2100至2300;该能源单元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伏控制器,如图2所示的光伏控制器2400至2600。光伏电池2100至2300通过光伏控制器2400至2600连接到直流母线上。其中,光伏电池2100至2300用于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例如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或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光伏控制器2400至2600用于分别控制光伏电池2100至2300,可选地,光伏控制器可以获取对应的光伏电池可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例如光伏控制器可以是MPPT控制器。MPPT控制器能够实时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的功率点,可以控制光伏电池以最大功率输出电能。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单元3000的结构示意图。该储能单元3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储能电池,如图3所示的储能电池3100至3300;该储能单元30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如图3所示的储能控制器3400至3600。储能电池3100至3300通过储能控制器3400至3600连接到直流母线上。其中,储能电池3100至3300可以用于存储电能,还可用于提供电能,例如,铅酸蓄电池,锂离子储能电池等;储能控制器3400至3600分别用于控制储能电池3100至3300,可以是一种DCDC控制器。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单元40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逆变单元4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如图4所示的逆变器4100至4300。其中,逆变器4100至4300的直流侧连接到直流母线上,逆变器4100至4300的交流侧连接到电网上,逆变器4100至4300上的功率方向可以是从直流母线流向电网,也可以是从电网吸收功率流向直流母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是以光伏系统进行举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图1所示的电力系统既可以运用于电网调度功率上网的场景,也可以运用于电网调度从电网吸收功率的场景。
首先结合图5至图10对电网调度功率上网的场景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5是一种为能源单元分配入网功率的方法100,图7是一种为储能单元分配入网功率的方法200,图9是一种为逆变单元分配第一逆变功率的方法300。方法100,方法200,以及方法300可以独立运用于电力系统中,也可以组合在一起运用于电力系统中。
例如,当方法100与方法200组合运用时,可以理解为运用方法100为直流耦合系统中的能源单元分配入网功率,若能源单元不能满足电网的调度需求的话,再运用方法200为直流耦合系统中的储能单元分配入网功率。
例如,当方法100与方法300组合运用时,可以理解为运用方法100为直流耦合系统中的能源单元分配入网功率,若能源单元可以满足电网的调度需求,则可以运用方法300为直流耦合系统的逆变单元分配第一逆变功率,从而可以实现将能源单元剩余的电能输送给储能单元进行储存。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能源单元分配入网功率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100可以运用于电力系统,该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
为了清楚,以下举例将以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光伏电力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S110,总控制器获取电网的总入网需求功率。
该总入网需求功率是电网所需的入网功率。
S120,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
该第一限幅值用于指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
S130,总控制器根据总入网需求功率和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
该第一入网功率值是指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其中,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一限幅状态,第一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第一入网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以下步骤S121至S123对图5中步骤S120中获取第一限幅值的方式进行说明。
S121,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
该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池和至少一个光伏控制器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以从该至少一个光伏控制器中获取该至少一个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
其中,若光伏控制器为MPPT控制器,MPPT控制器可以向总控制器提供其对应的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中的第i个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为pmax_energy_ji
需要说明的是,若MPPT控制器对应的光伏电池不处于MPPT点,该MPPT控制器向总控制器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值可以是MPPT控制器对其对应的光伏电池放电功率的估计值,若MPPT控制器对应的光伏电池处于降额状态,该MPPT控制器向总控制器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值可以是降额之后的最大放电功率。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也就是第一功率值pbus_max_energy_j为:
pbus_max_energy_j=∑pmax_energy_ji (1)
也就是说,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中的所有光伏控制器所提供的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之和。
S122,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
该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该总控制器获取每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为ppcs_max_discharge_ji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即第二功率值pbus_max_pcs_discharge_j为:
pbus_max_pcs_discharge_j=∑ppcs_max_discharge_ji (2)
也就是说,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中的所有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之和。
S123,总控制器根据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以及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plim_1_j为:
plim_1_j=min(pbus_max_energy_j,pbus_max_pcs_discharge_j) (3)
也就是说,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实际入网的功率需要受到逆变单元的限制,避免光伏电池、能源控制器或逆变器超幅运行,导致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6对图5中的步骤S130中获取第一入网功率值的方式进行说明,图6示出了一种获取第一入网功率值的示意性流程图。
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总入网需求功率和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进行第一迭代计算,以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
S1301,总控制器计算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根据以下公式,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一候选功率值,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一候选功率值为:
其中,pbus_energy_to_grid_j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p1表示总入网需求功率,pbus_max_energy_j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之和,1≤j≤N。
S1302,总控制器在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L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L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直流耦合单元可以理解为在本次计算后处于第一限幅状态的直流耦合单元。
S1303,总控制器根据该L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L=0的情况下,S1304,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初始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并结束第一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L=0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一限幅状态,总控制器可以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分配其对应的初始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进入电网。
在L=N的情况下,S1305,总控制器确定该L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并结束第一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L=N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全部处于第一限幅状态,总控制器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分配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进入电网。
在0<L<N的情况下,S1306,总控制器确定该L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
总控制器先为该L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再执行S1307。
S1307,总控制器确定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
该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一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L1为正整数且L1≤N。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也可以理解为在之前的第一迭代计算中计算获得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小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
S1308,总控制器确定参考入网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参考入网需求功率:
其中,pref_1为参考入网需求功率,为已被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之和,Pbus_energy_to_grid_j为已被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
S1309,计算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该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
其中,Pbus_energy_to_grid_j表示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pbus_max_energy_j表示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表示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之和,1≤j≤L1
S1310,总控制器在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
其中,该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在S1309计算获得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L2为正整数。
S1311,总控制器确定该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
该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一限幅状态,也就是说,总控制器确定为该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进入电网。
S1312,总控制器根据该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和该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L1=L2的情况下,S1313,总控制器确定结束该多轮第一迭代计算。
此时,之前未被分配的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在S1311中全部被分配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作为第一入网功率值。
在L1>L2>0的情况下,回到S1307重新进行计算。
在L2=0的情况下,S1314,总控制器确定该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并结束该多轮第一迭代计算。
该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一参考入网功率值。
此时,在本轮计算中,该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一限幅状态,电网所需的入网功率被分配完。
从而,在本申请中,电力系统中的总控制器可以获取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当前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也就是第一限幅值,总控制器根据第一限幅值对总入网需求功率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储能单元分配入网功率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200可以运用于电力系统,该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
为了清楚,以下举例将以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光伏电力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S210,总控制器获取电网的储能入网需求功率。
该储能入网需求功率是指需要储能单元为电网提供的入网功率。
S220,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
该第二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
S230,总控制器根据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和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
该第二入网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其中,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处于第二限幅状态,第二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第二入网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以下步骤S211至S213对步骤S210中获取储能入网需求功率的方式进行说明。
S211,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第一入网功率值。
该总第一入网功率值是指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总功率值。
总控制器可以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该总第一入网功率值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之和,其中,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可以与方法100描述的流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总第一入网功率值penergy_to_grid为:
penergy_to_grid=∑pbus_energy_to_grid_j (7)
其中Pbus_energy_to_grid_j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
S212,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第一入网功率值是否满足电网的需求。
在总第一入网功率值小于总电网需求功率的情况下,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第一入网功率值不满足电网的需求。
也就是说,当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无法满足电网的需求时,可以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入网的功率,从而满足电网的需求。
在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第一入网功率值不满足电网的需求的情况下,S213,总控制器根据总第一入网功率值确定电网所需的储能入网需求功率。
该储能入网需求功率p2为总电网需求功率p1减去总第一入网功率值penergy_to_grid的差值,即:
p2=p1-penergy_to_grid (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以下步骤S221至S223对步骤S220中获取第二限幅值的方式进行说明。
S221,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
该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总控制器获取第二功率值的方法可以与方法120中的S122类似,为了简便,在此不再赘述。
S222,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功率值。
该第三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储能电池和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以从该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中获取对应的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还可以获取每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放电功率。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和该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放电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功率值,其中,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功率值pbus_max_bat_discharge_j为:
pbus_max_bat_discharge_j=∑max(pbat_max_discharge_ji,pdcdc_max_discharge_ji) (9)
其中,pbat_max_discharge_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pdcdc_max_discharge_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放电功率,另外,可以定义负号为储能单元充电的方向,pbat_max_discharge_ji与pdcdc_max_discharge_ji皆为负值。
也就是说,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最终的最大放电功率为两者的最大放电功率的最大值,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为该直流耦合单元中全部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最终的最大放电功率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储能控制器可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储能电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223,总控制器根据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和第三功率值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功率值。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plim_2_j为:
plim_2_j=min(pbus_max_bat_discharge_j,pbus_max_pcs_discharge_j) (10)
也就是说,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实际放电需要受到逆变单元的限制,避免储能电池、储能控制器或逆变器超幅运行,导致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能源单元,且总控制器已经为该能源单元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以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剩余放电功率值,其中,剩余放电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减去第一入网功率值。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plim_2_j可以为:
plim_2_j=min(pbus_max_bat_discharge_j,pbus_max_pcs_discharge_j-pbus_energy_to_grid_j) (11)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逆变单元已经承受了能源单元的放电功率,所以在为储能单元分配输入电网的功率时需要考虑到已经为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8对图7中的步骤S230中获取第二入网功率值的方式进行说明,图8示出了一种获取第二入网功率值的示意性流程图。
总控制器根据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和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限幅值进行第二迭代计算,以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
S2301,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
该第一能量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当前存储的电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储能电池,总控制器可以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中的每一个储能电池当前存储的电能。
总控制器根据每一个储能电池当前存储的电能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SOEbus_j为:
SOEbus_j=∑SOEji (12)
其中,SOE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电池当前存储的电能。
也就是说,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中的储能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储能电池,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为该直流耦合单元中全部储能电池当前存储的电能之和。
S2302,总控制器计算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根据以下公式,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二候选功率值,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二候选功率值为:
其中,Pbus_bat_to_grid_j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P2表示储能入网需求功率,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之和,1≤j≤N。
S2303,总控制器在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M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M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直流耦合单元可以理解为在本次计算后处于第二限幅状态的直流耦合单元。
S2304,总控制器根据该M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M=0的情况下,S2305,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初始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并结束第二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M=0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二限幅状态,总控制器可以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分配其对应的初始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进入电网。
在M=N的情况下,S2306,总控制器确定该M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并结束第二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M=N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全部处于第二限幅状态,总控制器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分配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进入电网。
在0<M<N的情况下,S2307,总控制器确定该M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
总控制器先为该M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再执行S2308。
S2308,总控制器确定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
该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二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M1为正整数且M1≤N。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也可以理解为在之前的第二迭代计算中计算获得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小于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
S2309,总控制器确定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
其中,ppref_2为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为已被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之和,pbus_bat_to_grid_j为已被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
S2310,总控制器计算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该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
其中,pbus_bat_to_grid_j表示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ppref_2表示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参考储能入网需求功率为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减去在之前的第二迭代计算中已分配给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之和的差值,SOEbus_j表示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表示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之和,1≤j≤M1
S2311,总控制器在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
其中,该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在S2310计算获得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M2为正整数。
S2312,总控制器确定该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
该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二限幅状态,也就是说,总控制器确定为该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进入电网。
S2313,总控制器根据该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和该M2个第四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M1=M2的情况下,S2314,总控制器确定结束该多轮第二迭代计算。
此时,之前未被分配的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在S2312中全部被分配其对应的第二限幅值作为第二入网功率值。
在M1>M2>0的情况下,回到S2308重新进行计算。
在M2=0的情况下,S2315,总控制器确定该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并结束该多轮第二迭代计算。
该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入网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入网功率值。
此时,在本轮计算中,该M1个第三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二限幅状态,储能单元需要入网的功率被分配完。
从而,在本申请中,电力系统中的总控制器可以获取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当前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也就是第二限幅值,总控制器根据第二限幅值对储能入网需求功率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第二入网功率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且,电力系统中的储能单元可以均衡放电,提高储能单元中电力器件的生命周期。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逆变单元分配第一逆变功率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300可以运用于电力系统,该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
为了清楚,以下举例将以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光伏电力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S310,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
所述放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给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充电的功率。
S320,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所述充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获取的功率。
S330,总控制器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
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向电网提供电能的功率,或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从电网吸收电能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以下步骤S311至S319对步骤S310中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的方式进行说明。
S311,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
该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总控制器获取第一功率值的方式可以与方法100中的S121中描述的方式类似,为了简便,在此不再赘述。
S312,总控制器获取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第一入网功率值。
该总第一入网功率值是指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总功率值。
总控制器可以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该总第一入网功率值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之和,其中,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可以与方法100描述的流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总第一入网功率值Penergy_to_grid为:
Penergy_to_grid=∑Pbus_energy_to_grid_j (16)
其中Pbus_energy_to_grid_j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
S313,总控制器获取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功率值。
该第三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总控制器获取第三功率值的方式可以与方法200中的S222中描述的方式类似,为了简便,在此不再赘述。
S314,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第一入网功率值是否满足电网的需求。
在总第一入网功率值等于总电网需求功率的情况下,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第一入网功率值满足电网的需求。
也就是说,当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满足电网的需求时,可以将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剩余的功率分配给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进行储存,从而提高了新能源电能的利用率。
在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第一入网功率值满足电网的需求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以根据总第一入网功率值确定总充电需求功率。
该总充电需求功率是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获取的总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S315,总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充电能力值。
该第一充电能力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可提供给储能单元电能的能力值。
总控制器可以根据下式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给储能单元的第一充电能力值pmax_energy_to_bat_1为:
其中,pbus_max_energy_j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之和。
也就是说,在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已经给电网提供第一入网功率值的情况下,第一充电能力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还剩余的可以放电的功率值。
S316,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储能电池和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以从该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中获取对应的储能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还可以获取每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储能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和该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其中,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Pbus_max_bat_charge_j为:
pbat_max_charge_j=∑min(pbat_max_charge_ji,pdcdc_max_charge_ji) (18)
其中,Pbat_max_charge_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Pdcdc_max_charge_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
也就是说,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最终的最大充电功率为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的最小值,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为该直流耦合单元中全部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最终的最大充电功率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储能控制器可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储能电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317,总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充电能力值。
该第二充电能力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可接受的电能的能力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可以根据下式获取第二充电能力值为pmax_bat_charge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充电能力值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值之和。
S318,总控制器获取总充电需求功率。
总充电需求功率是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获取的总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总充电需求功率:
pmax_energy_to_bat=min(pmax_bat_charge,pmax_energy_to_bat_1) (20)
也就是说,总控制器可以确定第一充电能力值和第二充电能力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总充电需求功率。
S319,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总控制器可以根据下式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pbus_energy_to_bat_j为: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可以根据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即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值占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之和的占比来分配总充电需求功率,从而获得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分配的用于储存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10对图9中的步骤S320中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0示出了一种获取充电需求功率的示意性流程图。
总控制器可以进行第三迭代计算,以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S3201,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
该第三限幅值用于指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可以是每个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
S3202,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
该第二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存储的电能值总量与已存储的电能值之差。
其中,总控制器可以从储能单元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提供的电能值总量,也可以在总控制器中预配置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提供的电能值总量。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已存储的电能值可以理解为方法200中的第一能量值,即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当前存储的电能。因此,其获取方式可以与方法200中的步骤S2301的获取方式类似,为了简便,在此不再赘述。
S3203,总控制器计算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根据以下公式,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为:
其中,pbus_bat_charge_j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SOEbus_able_j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N。
S3204,总控制器在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T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可以理解为在本次计算后处于第三限幅状态的直流耦合单元。
S3205,总控制器根据该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T=0的情况下,S3206,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并结束第三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T=0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三限幅状态,总控制器可以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在T=N的情况下,S3207,总控制器确定该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并结束第三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T=N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全部处于第三限幅状态,总控制器可以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
在0<T<N的情况下,S3208,总控制器确定该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
总控制器先为该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充电需求功率,再执行S3209。
S3209,总控制器确定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
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充电需求功率的直流耦合单元,T1为正整数且T1≤N。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也可以理解为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计算获得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小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
S3210,总控制器确定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
其中,ppref_3为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为已被分配充电需求功率的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之和,pbus_bat_charge_j为已被分配充电需求功率的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S3211,总控制器计算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其中,pbus_bat_charge_j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选充电需求功率,ppref_3表示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SOEbus_able_j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T1
S3212,总控制器在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
其中,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在S3211计算获得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T2为正整数。
S3213,总控制器确定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三限幅状态,也就是说,总控制器确定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
S3214,总控制器根据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和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T1=T2的情况下,S3215,总控制器确定结束该多轮第三迭代计算。
此时,之前未被分配的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在S3213中全部被分配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作为充电需求功率。
在T1>T2>0的情况下,回到S3209重新进行计算。
在T2=0的情况下,S3216,总控制器确定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并结束该多轮第三迭代计算。
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对应的参考充电需求功率。
此时,在本轮计算中,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三限幅状态,总充电需求功率被分配完。
也就是说,经过第三迭代计算,总控制器可以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以下步骤S3301至S3309对图9中步骤S330中获取第一逆变功率值的方式进行说明。
S3301,总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
该交换功率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减去其对应的充电需求功率。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pbus_pcs_to_other_j为:
pbus_pcs_to_other_j=pbus_energy_to_bat_j-pbus_bat_charge_j (25)
S3302,总控制器根据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存在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已被分配输入电网的功率值,也就是第一入网功率值的情况下,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与对应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之和,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pbus_pcs_to_grid_j_1为:
pbus_pcs_to_grid_j_1=pbus_pcs_to_other_j+pbus_energy_to_grid_j (26)
也就是说,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需要承受同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输出的功率值,因此,逆变单元上实际承载的逆变功率,与同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输入电网的功率、能源单元给储能单元充电的功率,以及同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充电的功率相关。
S3303,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
该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总控制器获取第二功率值的方法可以与方法120中的S122类似。
S3304,总控制器确定放电调整需求值。
该放电调整需求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且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对应的第二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对应的第二功率值的差值之和。
也就是说,放电调整需求值Delta_pos_sum为:
需要说明的是,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可以理解为该直流耦合单元的逆变单元处于放电状态,可以考虑该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是否超过了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值,如果超过了的话,则表明该直流耦合单元不可以承受第一候选逆变功率,该逆变单元被限幅,放电调整需求值就是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被限幅的直流耦合单元超过第二功率值的总和。
S3305,总控制器确定充电调整需求值。
该充电调整需求值为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且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对应的第四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减去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的差值之和。
该第四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该总控制器获取每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为ppcs_max_charge_ji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即第四功率值pbus_max_pcs_charge_j为:pbus_max_pcs_charge_j=∑ppcs_max_charge_ji
也就是说,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中的所有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之和。
也就是说充电调整需求值Delta_neg_sum为:
其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第四功率值的负号代表功率方向为充电方向,充电方向可以理解为从电网经过逆变单元到储能单元的方向,其绝对值代表功率值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可以理解为该直流耦合单元的逆变单元处于充电状态,可以考虑该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的绝对值是否超过了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值,如果超过了的话,则表明该直流耦合单元不可以承受第一候选逆变功率,该逆变单元被限幅,放电调整需求值就是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被限幅的直流耦合单元超过第四功率值的总和。
S3306,总控制器确定调整需求功率。
该调整需求功率为所述放电调整需求值减去所述充电调整需求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也就是说,调整需求功率Delta为:
Delta=|Delta_pos_max-Delta_neg_max| (29)
S3307,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调整比例值。
该调整比例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值占交换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值之和的占比。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调整比例值为:
其中,
S3308,总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
其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对应的第二功率值中的最小值,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对应的第四功率值中的最大值。
也就是说:
若pbus_pcs_to_grid_j_1>0
pbus_pcs_to_grid_j_2=min(pbus_pcs_to_grid_j_1,pbus_max_pcs_discharge_j) (32)
若pbus_pcs_to_grid_j_1<0
pbus_pcs_to_grid_j_2=max(pbus_pcs_to_grid_j_1,pbus_max_pcs_charge_j) (33)
其中,pbus_pcs_to_grid_j_2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pbus_pcs_to_grid_j_1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pbus_max_pcs_discharge_j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pbus_max_pcs_charge_j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
S3309,总控制器在确定放电需求功率大于充电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交换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调整需求功率与对应的调整比例值乘积的差值,确定交换功率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
也就是说,
若Delta_pos_max>Delta_neg_max,
pbus_pcs_to_other_j<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
pbus_pcs_to_grid_j=pbus_pcs_to_grid_j_2-Delta*Kbus_j (34)
pbus_pcs_to_other_j>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
pbus_pcs_to_grid_j=pbus_pcs_to_grid_j_2 (35)
若Delta_pos_max<Delta_neg_max,
pbus_pcs_to_other_j<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
pbus_pcs_to_grid_j=pbus_pcs_to_grid_j_2 (36)
pbus_pcs_to_other_j>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
pbus_pcs_to_grid_j=pbus_pcs_to_grid_j_2-Delta*Kbus_j (3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包括多个逆变器,则可以根据每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占第二功率值的占比分配第一逆变功率值,或根据每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占第四功率值的占比分配第一逆变功率值。
例如,若pbus_pcs_to_grid_j>0,
若pbus_pcs_to_grid_j<0,
其中,ppcs_to_grid_ji表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逆变功率,ppcs_max_discharge_ji表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ppcs_max_charge_ji表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
从而,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实现将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产生的电能给该直流耦合单元和/或其它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充电,从而可以减少能源单元的电能浪费。
以下结合图11和图13对电网调度从电网吸收功率的场景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是一种为储能单元分配吸收功率的方法400,图13是一种为逆变单元分配第一逆变功率的方法500。方法400和方法500可以独立运用于电力系统中,也可以组合在一起运用在电力系统中。
例如,当方法400和方法500组合运用时,可以理解为运用方法400为直流耦合系统的储能单元分配吸收功率,若储能单元能够满足电网的调度需求,则可以运用方法500为直流耦合系统的逆变单元分配第一逆变功率,从而可以实现让储能单元剩余的容量存储能源单元发出的电能。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储能单元分配吸收功率的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400可以运用于电力系统,该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
为了清楚,以下举例将以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光伏电力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S410,总控制器获取所述电网的吸收需求功率。
该吸收需求功率为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需要从电网吸收的功率。
S420,总控制器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
该第四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
S430,总控制器根据所述吸收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
该吸收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从电网吸收的功率值,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四限幅状态,所述第四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吸收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以下步骤S421至S423对图11中步骤S420中获取第四限幅值的方式进行说明。
S421,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的绝对值。
该第四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该总控制器获取每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为Ppcs_max_charge_ji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即第四功率值Pbus_max_pcs_charge_j为:
Pbus_max_pcs_charge_j=∑Ppcs_max_charge_ji (40)
也就是说,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中的所有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之和。
S422,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五功率值。
该第五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储能电池和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以从该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中获取对应的储能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还可以获取每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储能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和该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五功率值,其中,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五功率值Pbus_max_bat_charge_j为:
Pbus_max_bat_charge_j=∑min(Pbat_max_charge_ji,Pdcdc_max_charge_ji) (41)
其中,Pbat_max_charge_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Pdcdc_max_charge_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
也就是说,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最终的最大充电功率为两者的最大充电功率的最小值,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为该直流耦合单元中全部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最终的最大充电功率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储能控制器可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储能电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423,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第四限幅值。
例如,总控制器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的绝对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五功率值。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限幅值Plim_4_j为:
Plim_4_j=min(Pbus_max_bat_charge_j,Pbus_max_pcs_charge_j) (42)
也就是说,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实际充电的功率需要受到逆变单元的限制,避免储能电池、储能控制器或逆变器超幅运行,导致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12对图11中的步骤S430中获取吸收功率值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2示出了一种获取吸收功率值的示意性流程图。
S4301,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
该第二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存储的电能值总量与已存储的电能值之差。
该第一能量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当前存储的电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可以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已存储的电能值,定义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已存储的电能,或者说是当前存储的电能为第一能量值。
若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储能电池,总控制器可以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中的每一个储能电池当前存储的电能。
总控制器根据每一个储能电池当前存储的电能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SOEbus_j为:
SOEbus_j=∑SOEji (43)
其中,SOE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电池当前存储的电能。
也就是说,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中的储能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储能电池,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能量值为该直流耦合单元中全部储能电池当前存储的电能之和。
可选地,可以从储能单元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提供的电能值总量,也可以在总控制器中预配置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提供的电能值总量。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SOEbus_able_j为:
SOEbus_able_j=SOEbus_full_j-SOEbus_j (44)
其中,SOEbus_full_j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可存储的电能值总量,SOEbus_j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已存储的电能值。
S4302,总控制器计算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吸收功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根据以下公式,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吸收功率值,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吸收功率值为:
其中,pabsorb为吸收需求功率,pbus_bat_from_grid_j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吸收功率值,SOEbus_able_j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N。
S4303,总控制器在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Q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八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吸收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Q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八直流耦合单元可以理解为在本次计算后处于第四限幅状态的直流耦合单元。
S4304,总控制器根据该Q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Q=0的情况下,S4305,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为其对应的初始候选吸收功率值,并结束第四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Q=0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四限幅状态,总控制器可以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为其对应的初始候选吸收功率值。
在Q=N的情况下,S4306,总控制器确定该Q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并结束第四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Q=N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全部处于第四限幅状态,总控制器可以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
在0<Q<N的情况下,S4307,总控制器确定该Q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
总控制器先为该Q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吸收功率值,再执行S4308。
S4308,总控制器确定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
该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四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吸收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Q1为正整数且Q1≤N。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也可以理解为在之前的第四迭代计算中计算获得的候选吸收功率值小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
S4309,总控制器确定参考吸收需求功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参考吸收需求功率值:
/>
其中,ppref_absorb为参考吸收需求功率值,为已被分配吸收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之和,pbus_bat_from_grid_j为已被分配吸收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
S4310,总控制器计算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吸收功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该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吸收功率值:
其中,pbus_bat_from_grid_j表示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吸收功率值,pref_absorb表示参考吸收需求功率值,SOEbus_able_j表示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表示所述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Q1
S4311,总控制器在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
其中,该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在S4310计算获得的候选吸收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Q2为正整数。
S4312,总控制器确定该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
该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四限幅状态,也就是说,总控制器确定该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
S4313,总控制器根据该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和该Q2个第八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Q1=Q2的情况下,S4314,总控制器确定结束该多轮第四迭代计算。
此时,之前未被分配的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在S4312中全部被分配其对应的第四限幅值作为吸收功率值。
在Q1>Q2>0的情况下,回到S4308重新进行计算。
在Q2=0的情况下,S4315,总控制器确定该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并结束该多轮第四迭代计算。
该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为对应的候选吸收功率值。
此时,在本轮计算中,该Q1个第七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四限幅状态,吸收需求功率被分配完。
也就是说,经过第四迭代计算,总控制器可以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
从而,在本申请中,电力系统中的总控制器可以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也就是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当前可从电网吸收的最大充电功率,也就是第四限幅值,总控制器根据第四限幅值对吸收需求功率值对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吸收功率值,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器件因超过限幅而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下降,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逆变单元分配第一逆变功率的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500可以运用于电力系统,该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
为了清楚,以下举例将以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光伏电力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S510,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
所述放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给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充电的功率。
S520,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所述充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获取的功率。
S530,总控制器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
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向电网提供电能的功率,或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从电网吸收电能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以下步骤S511至S518对图13中步骤S510中获取放电需求功率的方式进行说明。
S511,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
该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池和至少一个光伏总控制器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以从该至少一个光伏总控制器中获取该至少一个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
其中,若光伏总控制器为MPPT控制器,MPPT控制器可以向总总控制器提供其对应的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中的第i个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为Pmax_energy_ji
需要说明的是,若MPPT控制器对应的光伏电池不处于MPPT点,该MPPT控制器向总总控制器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值可以是MPPT控制器对其对应的光伏电池放电功率的估计值,若MPPT控制器对应的光伏电池处于降额状态,该MPPT控制器向总控制器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值可以是降额之后的最大放电功率。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Pbus_max_energy_j为:
Pbus_max_energy_j=∑Pmax_energy_ji (48)
也就是说,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中的所有光伏总控制器所提供的光伏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之和。
S512,总控制器获取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吸收功率值。
该吸收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从电网吸收的功率值。
总控制器可以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该总吸收功率值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值之和,其中,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可以与方法400描述的流程类似,为了简便,在此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总吸收功率值pbat_from_grid为:
pbat_from_grid=∑pbus_bat_from_grid_j (49)
其中pbus_bat_from_grid_j为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吸收功率值。
S513,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吸收功率值是否满足电网的需求。
在总吸收功率值等于电网所需的吸收需求功率的情况下,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吸收功率值满足电网的需求。
也就是说,当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满足电网的需求时,并且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还可存储电能的情况下,若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还存在能源单元,总控制器可以将能源单元的功率分配给储能单元进行储存,从而提高了新能源电能的利用率。
在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总吸收功率值满足电网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以根据总吸收功率值确定总充电需求功率。
该总充电需求功率是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获取的总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S514,总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充电能力值。
该第一充电能力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可提供给储能单元电能的能力值。
总控制器可以根据下式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给储能单元的第一充电能力值pmax_energy_to_bat_1为:
其中,pbus_max_energy_j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
S515,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储能电池和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以从该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中获取对应的储能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还可以获取每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储能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和该至少一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其中,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Pbus_max_bat_charge_j为:
Pbus_max_bat_charge_j=∑min(pbat_max_charge_ji,pdcdc_max_charge_ji) (51)
其中,Pbat_max_charge_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Pdcdc_max_charge_ji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i个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
也就是说,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最终的最大充电功率为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的最大充电功率的最小值,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为该直流耦合单元中全部储能电池与对应的储能控制器最终的最大充电功率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储能控制器可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储能电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516,总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充电能力值。
该第二充电能力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可接受的电能的能力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可以根据下式获取第二充电能力值pbus_bat_rest_charge为: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充电能力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与吸收功率值之差的和。
S517,总控制器获取总充电需求功率。
总充电需求功率是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获取的总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总充电需求功率:
pmax_energy_to_bat=min(pbus_bat_rest_charge,pmax_energy_to_bat_1) (53)
也就是说,总控制器可以确定第一充电能力值和第二充电能力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总充电需求功率。
S518,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总控制器可以根据下式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为: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可以根据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即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值占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之和的占比来分配总充电需求功率,从而获得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能源单元分配的用于储存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以下步骤S5201至S5216对图13中步骤S520中获取充电需求功率的方式进行说明。
总控制器可以进行第三迭代计算,以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S5201,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
该第三限幅值用于指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储能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可以是每个储能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
可选地,当未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分配吸收电网的吸收功率值时,该储能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为该直流耦合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当给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分配吸收电网的吸收功率值时,该储能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为对应的最大充电功率与对应的吸收功率值的差值。
也就是说,能为储能单元分配的充电功率受到其本身的最大充电功率和已经分配的充电功率的限制。
S5202,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
该第二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存储的电能值总量与已存储的电能值之差。
其中,总控制器可以从储能单元获取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提供的电能值总量,也可以在总控制器中预配置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提供的电能值总量。
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的方式可以与方法400中步骤S4301获取第二能量值的方式类似,为了简便,在此不再赘述。
S5203,总控制器计算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控制器根据以下公式,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为:
其中,pbus_bat_charge_j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SOEbus_able_j表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N。
S5204,总控制器在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T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可以理解为在本次计算后处于第三限幅状态的直流耦合单元。
S5205,总控制器根据该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T=0的情况下,S5206,总控制器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并结束第三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T=0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三限幅状态,总控制器可以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初始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在T=N的情况下,S5207,总控制器确定该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并结束第三迭代计算。
也就是说,在T=N的情况下,在本次计算后N个直流耦合单元全部处于第三限幅状态,总控制器可以确定该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
在0<T<N的情况下,S5208,总控制器确定该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
总控制器先为该T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分配充电需求功率,再执行S5209。
S5209,总控制器确定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
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充电需求功率的直流耦合单元,T1为正整数且T1≤N。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也可以理解为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计算获得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小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
S5210,总控制器确定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
其中,Pref_3为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为已被分配充电需求功率的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之和,pbus_bat_charge_j为已被分配充电需求功率的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S5211,总控制器计算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以下公式,总控制器确定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其中,pbus_bat_charge_j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选充电需求功率,Ppref_3表示参考总充电需求功率,SOEbus_able_j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表示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之和,1≤j≤T1
S5212,总控制器在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
其中,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在S5211计算获得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T2为正整数。
S5213,总控制器确定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三限幅状态,也就是说,总控制器确定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
S5214,总控制器根据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和该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进行判定。
在T1=T2的情况下,S5215,总控制器确定结束该多轮第三迭代计算。
此时,之前未被分配的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在S5213中全部被分配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作为充电需求功率。
在T1>T2>0的情况下,回到S5209重新进行计算。
在T2=0的情况下,S5216,总控制器确定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并结束该多轮第三迭代计算。
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对应的参考充电需求功率。
此时,在本轮计算中,该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都未处于第三限幅状态,总充电需求功率被分配完。
也就是说,经过第三迭代计算,总控制器可以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以下步骤S5301至S5216对图13中步骤S530中获取第一逆变功率值的方式进行说明。
S5301,总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
该交换功率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减去其对应的充电需求功率。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pbus_pcs_to_other_j为:
pbus_pcs_to_other_j=pbus_energy_to_bat_j-pbus_bat_charge_j (57)
S5302,总控制器根据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存在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已被分配吸收电网的功率值,也就是第一吸收功率的情况下,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与对应的吸收功率值之差,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pbus_pcs_to_grid_j_1为:
pbus_pcs_to_grid_j_1=pbus_pcs_to_other_j-pbus_bat_from_grid_j (58)
也就是说,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需要承受同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吸收的功率值,因此,逆变单元上实际承载的逆变功率,与同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吸收的功率值、能源单元给储能单元充电的功率,以及同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充电的功率相关。
S5303,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
该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该总控制器获取每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为ppcs_max_discharge_ji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即第二功率值pbus_max_pcs_discharge_j为:
pbus_max_pcs_discharge_j=∑ppcs_max_discharge_ji (59)
也就是说,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中的所有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之和。
S5304,总控制器确定放电调整需求值。
该放电调整需求值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且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对应的第二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对应的第二功率值的差值之和。
也就是说,放电调整需求值Delta_pos_sum为:
需要说明的是,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可以理解为该直流耦合单元的逆变单元处于放电状态,可以考虑该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是否超过了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值,如果超过了的话,则表明该直流耦合单元不可以承受第一候选逆变功率,该逆变单元被限幅,放电调整需求值就是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被限幅的直流耦合单元超过第二功率值的总和。
S5305,总控制器确定充电调整需求值。
该充电调整需求值为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且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对应的第四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减去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的差值之和。
该第四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该总控制器获取每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为ppcs_max_charge_ji
总控制器根据该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其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即第四功率值pbus_max_pcs_charge_j为:pbus_max_pcs_charge_j=∑ppcs_max_charge_ji
也就是说充电调整需求值Delta_neg_sum为:
其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第四功率值的负号代表功率方向为充电方向,充电方向可以理解为从电网经过逆变单元到储能单元的方向,其绝对值代表功率值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可以理解为该直流耦合单元的逆变单元处于充电状态,可以考虑该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的绝对值是否超过了逆变单元的最大充电功率值,如果超过了的话,则表明该直流耦合单元不可以承受第一候选逆变功率,该逆变单元被限幅,放电调整需求值就是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被限幅的直流耦合单元超过第四功率值的总和。
S5306,总控制器确定调整需求功率。
该调整需求功率为所述放电调整需求值减去所述充电调整需求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也就是说,调整需求功率Delta为:
Delta=|Delta_pos_max-Delta_neg_max| (62)
S5307,总控制器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调整比例值。
该调整比例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值占交换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交换功率值之和的占比。
也就是说,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调整比例值为:
其中,
/>
S5308,总控制器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
其中,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对应的第二功率值中的最小值,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和对应的第四功率值中的最大值。
也就是说:
若pbus_pcs_to_grid_j_1>0
pbus_pcs_to_grid_j_2=min(pbus_pcs_to_grid_j_1,pbus_max_pcs_discharge_j) (65)
若pbus_pcs_to_grid_j_1<0
pbus_pcs_to_grid_j_2=max(pbus_pcs_to_grid_j_1,pbus_max_pcs_charge_j) (66)
其中,pbus_pcs_to_grid_j_2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pbus_pcs_to_grid_j_1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逆变功率值,pbus_max_pcs_discharge_j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pbus_max_pcs_charge_j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四功率值。
S3309,总控制器在确定放电需求功率大于充电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确定交换功率值小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减去调整需求功率与对应的调整比例值乘积的差值,确定交换功率大于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对应的第二候选逆变功率值。
也就是说,
若Delta_pos_max>Delta_neg_max,
pbus_pcs_to_other_j<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
pbus_pcs_to_grid_j=pbus_pcs_to_grid_j_2-Delta*Kbus_j (67)
pbus_pcs_to_other_j>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
pbus_pcs_to_grid_j=pbus_pcs_to_grid_j_2 (68)
若Delta_pos_max<Delta_neg_max,
pbus_pcs_to_other_j<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
pbus_pcs_to_grid_j=pbus_pcs_to_grid_j_2 (69)
pbus_pcs_to_other_j>0的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为:
pbus_pcs_to_grid_j=pbus_pcs_to_grid_j_2-Delta*Kbus_j (7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包括多个逆变器,则可以根据每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占第二功率值的占比分配第一逆变功率值,或根据每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占第四功率值的占比分配第一逆变功率值。
例如,若pbus_pcs_to_grid_j>0,
若pbus_pcs_to_grid_j<0,
/>
其中,ppcs_to_grid_ji表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逆变功率,ppcs_max_discharge_ji表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最大放电功率,ppcs_max_charge_ji表示第j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中的第i个逆变器的最大充电功率。
从而,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确定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实现将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产生的电能给该直流耦合单元和/或其它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充电,从而可以减少能源单元的电能浪费。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1410、通信接口1420。可选地,该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430。可选地,存储器1430可以包括于处理器1410中。其中,处理器1410、通信接口1420和存储器14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存储器1430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1410用于执行存储器1430存储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
可选地,该控制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中的总控制器101,或图2中光伏控制器2400至2600的功能,或图3中储能控制器3400至3600的功能。
可选地,该控制设备还可以用于执行图5或图13中任一项所展示的控制方法。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
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向电网供电,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能源单元,所述能源单元用于产生电能,N为正整数;
所述总控制器用于:
获取所述电网的总入网需求功率,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是所述电网所需的入网功率;
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所述第一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可向电网提供的最大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是指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输入电网的功率值,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一限幅状态,所述第一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第一入网功率值等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限幅值;
所述总控制器还用于:
进行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包括:
确定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一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第一入网功率值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L1为正整数且L1≤N;
计算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所述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是根据所述总入网需求功率以及所述L1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确定的,所述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和第一限幅值,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能源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
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
将以下项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限幅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功率值、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逆变单元的最大放电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所述L2为正整数;
确定所述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的所述第一入网功率值,其中,所述L2个第二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一限幅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还包括:
在L1=L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一迭代计算;以及,
在L1>L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一迭代计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均小于其对应的第一限幅值;
确定所述L1个第一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入网功率值为其对应的第一候选入网功率值。
6.一种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包括N个直流耦合单元、N个直流母线以及总控制器,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与所述N个直流母线一一对应,其中,
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用于与电网传输电能,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包括逆变单元,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每个直流耦合单元还包括能源单元和/或储能单元,
所述逆变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接收所述能源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在对电能进行直流转交流变换之后,向电网提供电能,所述逆变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吸收所述电网的电能,以及对电能进行交流转直流变换后,向储能单元提供电能,所述能源单元用于产生电能,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储存电能;
所述总控制器用于:
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所述放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分配的给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储能单元充电的功率;
获取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充电需求功率用于指示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能源单元获取的功率;
根据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放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一逆变功率值,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向电网提供电能的功率,或所述第一逆变功率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逆变单元从电网吸收电能的功率;
所述总控制器还用于:
进行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以确定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三迭代计算包括:
确定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为在之前的第三迭代计算中未被分配充电需求功率的直流耦合单元,所述T1为正整数且T1≤N;
计算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所述候选充电需求功率是根据总充电需求功率以及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二能量值确定的,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是为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分配的从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能源单元获取的总功率,所述第二能量值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的可存储的电能值总量与已存储的电能值之差;
根据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和第三限幅值,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
获取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所述第三限幅值用于指示每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储能单元可提供的最大充电功率;
根据所述总充电需求功率和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的第三限幅值,确定每个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其中,所述N个直流耦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直流耦合单元中处于第三限幅状态,所述第三限幅状态是指为直流耦合单元分配的充电需求功率等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三限幅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中确定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所述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大于或等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所述T2为正整数;
确定所述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其中,所述T2个第六直流耦合单元处于第三限幅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中的每轮第一迭代计算还包括:
在T1=T2的情况下,确定结束所述多轮第三迭代计算;以及,
在T1>T2的情况下,确定开始下一轮第三迭代计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均小于其对应的第三限幅值;
确定所述T1个第五直流耦合单元的充电需求功率为其对应的候选充电需求功率。
CN202110481296.3A 2021-04-30 2021-04-30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300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296.3A CN113300398B (zh) 2021-04-30 2021-04-30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PCT/CN2022/088722 WO2022228334A1 (zh) 2021-04-30 2022-04-24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EP22794805.6A EP4322360A1 (en) 2021-04-30 2022-04-24 Pow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system
US18/496,045 US20240079881A1 (en) 2021-04-30 2023-10-27 Power system and power system control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296.3A CN113300398B (zh) 2021-04-30 2021-04-30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398A CN113300398A (zh) 2021-08-24
CN113300398B true CN113300398B (zh) 2024-04-09

Family

ID=77320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1296.3A Active CN113300398B (zh) 2021-04-30 2021-04-30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9881A1 (zh)
EP (1) EP4322360A1 (zh)
CN (1) CN113300398B (zh)
WO (1) WO20222283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0398B (zh) * 2021-04-30 2024-04-09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AU2021461759A1 (en) * 2021-08-26 2024-03-28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ow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system
CN114629152A (zh) * 2022-04-15 2022-06-14 周口师范学院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8638A (zh) * 2018-05-15 2018-08-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038780A (zh) * 2018-06-29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系统
CN110401217A (zh) * 2018-12-14 2019-11-01 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网并网联络线恒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227205A1 (en) * 2019-05-03 2020-11-12 Nextracke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hotovoltaic direct current (dc) bus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0637B2 (en) * 2015-07-04 2018-05-01 Sunverge Energy, Inc. Renewable energy integrated storage and generatio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with cloud distributed energy management services
CN105811458A (zh) * 2016-04-22 2016-07-27 深圳中电长城能源有限公司 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JP7057933B2 (ja) * 2017-10-25 2022-04-21 東芝It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器の運転制御装置および運転制御方法
CN108199420B (zh) * 2017-12-31 2019-10-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厂及其二次调频控制方法
CN208955673U (zh) * 2018-09-26 2019-06-07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一体机装置
CN113300398B (zh) * 2021-04-30 2024-04-09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8638A (zh) * 2018-05-15 2018-08-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038780A (zh) * 2018-06-29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系统
CN110401217A (zh) * 2018-12-14 2019-11-01 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网并网联络线恒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227205A1 (en) * 2019-05-03 2020-11-12 Nextracke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hotovoltaic direct current (dc) bus contr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398A (zh) 2021-08-24
US20240079881A1 (en) 2024-03-07
WO2022228334A1 (zh) 2022-11-03
EP4322360A1 (en) 2024-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0398B (zh)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20009175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power delivery with multiple charging ports
JP6266187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4498824A (zh) 一种可持续储能电池充放电功率均衡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5990842B (zh) 一种电力调峰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61316B (zh) 一种充电方法、充电模块及充电装置
CN113612272B (zh) 针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不间断电源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022360B (zh) 充电场站的能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24041106A1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24415B (zh) 储能系统的储能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305030B2 (en) Classified solar charging method
WO2024040462A1 (zh) 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4243789B (zh) 微电网控制方法、装置、微电网主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EP4156439A1 (en) Power coordination method for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and power station
WO2022172457A1 (ja) 電力管理装置、及び給電システム
KR102280630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 충전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23024028A1 (zh) 电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4559195U (zh) 充电器、具有该充电器的充电系统及飞行器
CN117498505B (zh) 便携式电源的电量显示方法、便携式电源及芯片系统
CN218940765U (zh) 一种电源系统
WO2024040470A1 (zh) 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A3065294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string balance function
CN109066797A (zh) 含光伏发电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230378757A1 (en)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7017371A (zh) 一种房车用48v专用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0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Bantian,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