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6307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6307A
CN113296307A CN202110632131.1A CN202110632131A CN113296307A CN 113296307 A CN113296307 A CN 113296307A CN 202110632131 A CN202110632131 A CN 202110632131A CN 113296307 A CN113296307 A CN 113296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display
light
backlight module
e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21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96307B (zh
Inventor
杨东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21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6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6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6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96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6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6Combining plural substrates to produce large-area displays, e.g. ti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折叠轴,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屏,任意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可沿所述折叠轴折叠;拼缝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显示屏对应的显示区之间;反射结构,设置于所述拼缝区;反射面,设置于所述拼缝区,并与所述反射结构的至少一个面交叠。如此,显示屏中的至少部分光线在射向反射结构和反射面时,经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可从拼缝区射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从而有利于改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拼缝区所形成的黑边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产品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折叠显示装置应运而生。传统技术中,折叠显示装置通常采用柔性屏制作,例如采用一个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作,此种结构的折叠显示装置在折叠处很容易出现泛白的折痕以及屏幕翘曲的现象。倘若采用双屏幕来制作折叠显示装置,虽然能够改善屏幕翘曲的现象,但由于在折叠区无光路通过,导致折叠区域会出现显示黑边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改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拼缝区所形成的黑边现象,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折叠轴,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屏,任意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可沿所述折叠轴折叠;拼缝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显示屏对应的显示区之间;反射结构,设置于所述拼缝区;反射面,设置于所述拼缝区,并与所述反射结构的至少一个面交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为可折叠显示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屏,任意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可沿折叠轴折叠,采用至少两个显示屏来构成本发明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方式,避免了采用单个柔性显示屏制作时所导致的屏幕翘曲问题,考虑到柔性显示屏的成本较高,本发明的设计方式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在显示装置的拼缝区设置反射结构和反射面,该反射面能够对光线起到反射的作用,显示屏中的至少部分光线在射向反射结构和反射面时,经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可从拼缝区射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使得显示装置的拼缝区有光线射出,从而有利于改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拼缝区所形成的黑边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一种AA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屏与主板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拼缝区的一种光路示意图;
图5所示为背光模组为侧入式结构时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背光模组为直下式结构时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三角棱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将三角棱镜与背光模组的铁框K固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半折叠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延伸部远离三角棱镜的表面上固定部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13所示为图12中的显示装置在半折叠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图12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反射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图14中反射结构的褶状子结构发生移动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一种AA截面图,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具有至少一个折叠轴Z,显示装置100包括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图1示出了显示装置100在展平状态下的示意图,对于显示装置100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包括:
至少两个显示屏10,任意相邻的两个显示屏10可沿折叠轴Z折叠。
拼缝区Q,位于相邻两个显示屏10对应的显示区Q1之间;换言之,拼缝区Q是相邻两个显示区Q1之间不进行画面显示的区域,包括相邻两个显示区Q1之间的非显示区Q2以及相邻两个显示屏10之间的缝隙。
反射结构20,设置于拼缝区Q。
反射面30,设置于拼缝区Q,并与反射结构20的至少一个面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出了显示装置100包括两个显示屏10的情形,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三个或者更多个显示屏10。图2仅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并不代表显示屏10实际的细化膜层结构及尺寸。当显示装置100包括三个或者更多显示屏10时,两两相邻的显示屏10对应的拼缝区Q均设置有例如图2所示的反射结构20和反射面30,其中,反射结构20是透明的,该反射结构20的一个表面固定于反射面30上,光线能透过反射结构20射向反射面30,进而再通过反射面30进行反射。图2仅对设置于拼缝区Q中的反射结构和反射面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结构和反射面还可体现为其他的结构,具体将在后文中进行阐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屏10,为实现两个显示屏10的组合显示功能,即利用至少两个显示屏10共同显示一个大的显示画面,可将两个显示屏10的控制芯片IC电连接至同一主板,例如请参考图3,由该主板实现对各控制芯片IC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整体显示画面的控制,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显示屏10与主板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可选地,在显示屏10中,控制芯片IC与柔性电路板FPC电连接,当将柔性电路板FPC与主板电连接时,即可实现主板与各显示屏10中控制芯片IC的电连接,进而实现主板对显示屏10的控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主板可控制两个显示屏10进行组合显示,为用户展示尺寸较大的显示画面;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主板控制两个显示屏10单独显示不同的画面。需要说明的是,为配合两个显示屏10的弯折过程,主板也采用柔性的电路板结构来制作,以避免弯折过程中出现折断的现象。
相关技术中,当采用两个显示屏组合显示一个大的显示画面时,由于两个显示屏之间具有拼接缝,而且两个显示屏中显示区靠近折叠轴的部分均设置有边框区(即非显示区),边框区和拼接缝对应的区域(即拼缝区)无光线通过,导致在当两个显示屏同时显示一个较大的显示画面时,拼缝区会出现显示黑边,将显示画面一分为二,极大影响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在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在拼缝区Q引入的反射结构20和反射面30,可选地,在显示屏10朝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盖板90,请参考图2和图4,其中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拼缝区Q的一种光路示意图,位于拼缝区Q的反射面30能够对光线起到反射的作用。显示屏10在显示的过程中,一部分光线射向显示屏10的出光面时显示屏进行画面显示,还有一部分光线射向拼缝区Q的反射结构20和反射面30,光线经过透明的反射结构20射向反射面30,此时,经反射面30反射的光线可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进而从盖板射出,使得显示装置的拼缝区Q有光线射出,如此可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或避免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出现的显示黑边的宽度,从而避免显示装置在显示过程中在拼缝区Q出现人眼可见的显示黑边,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可选地,请参考图2和4,盖板90靠近折叠轴Z的边缘超出显示面板40靠近折叠轴的边缘,换言之,在拼缝区Q,盖板90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显示面板40向上述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在拼缝区Q,经反射面30反射的光线,一部分通过反射结构20直接射向盖板90,从盖板90射出;另一部分光线射向显示屏10对应的显示面板40的边框区,此时,可将显示面板40的边框区设置成透明结构,例如当显示面板40的边框区设置有胶框时,将胶框设置为透明胶框,使得光线能够从显示面板40的边框区射向盖板90,进而从盖板90射出。可选地,当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较大时,可将显示面板40的边框中一部分区域设置为透光的,另一部分区域设置为不透光的,不透光的部分设置在靠近折叠轴的位置,透光的部分设置在不透光的部分远离折叠轴的一侧,从而使得透光的部分能够将反射面反射的光线传导至盖板以改善拼缝区显示黑边的现象,不透光的部分能够避免显示面板侧面漏光。
此外,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100为可折叠显示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屏10,任意相邻的两个显示屏10可沿折叠轴Z折叠,采用至少两个显示屏10来构成本发明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方式,避免了采用单个柔性显示屏10制作时所导致的屏幕翘曲问题,考虑到柔性显示屏的成本较高,因此本发明的设计方式还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100的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各显示屏10分别包括背光模组50和显示面板40,显示面板40位于背光模组50的出光面;背光模组50包括导光板53,反射结构20和反射面30位于导光板53朝向折叠轴Z的一侧;背光模组50提供的光线中,至少部分光线射向显示面板40,至少部分光线射向反射面30。
可选地,本发明中的显示屏10为液晶显示屏,包括背光模组50和显示面板40,液晶显示屏相比于柔性有机发光显示屏而言,成本低廉,在应用到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时,在实现折叠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而言,继续参考图2和图4,显示装置100中的各显示屏1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背光模组50和显示面板40,显示面板40位于背光模组50的出光面,背光模组50为显示面板40的显示提供光源。该背光模组50包括导光板53,背光模组50中的光源55所发出的光线中,一部分经由导光板53的处理后形成均匀的面光源提供至显示面板40,作为显示面板40显示所需的光线。
本发明中的反射结构20和反射面30设置于导光板53的侧面,具体为设置在导光板53朝向折叠轴Z的侧面,射向导光板53的光线除从导光板53朝向显示面板40的表面射出外,还有一部分光线从导光板53的侧面射出。从导光板53的侧面射出的光线将射向反射结构20和反射面30,经反射面30和反射结构20反射的光线将进一步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从而改善了拼缝区Q的黑边现象,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相当于是有效利用了背光模组50中从导光板53的侧面射出的杂散光,通过反射结构20和反射面30将此部分杂散光传导至拼缝区Q,不用另外在显示装置中加入额外的光源,因而在改善显示装置拼缝区Q的显示黑边的同时还有利于节约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50除包含导光板53外,在导光板53朝向显示面板40的一侧还可设置一层或者多层的光学膜,例如扩散片、增亮膜等等,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的结构。此外,上述实施例仅对拼缝区中背光模组的延伸部对应位置设置反射结构和反射面的方案进行了说明,背光模组在远离折叠轴Z的一侧,可按照常规的结构来进行设置,例如设置正常的铁框和胶框结构,以实现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和图6,背光模组50包括光源55,光源55位于导光板53远离折叠轴Z的一侧,或者,光源55位于导光板53远离显示面板40的一侧,其中,图5所示为背光模组50为侧入式结构时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背光模组50为直下式结构时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50可体现为侧入式背光模组50,请参考图5,光源55位于导光板53的侧面,具体而言,位于导光板53远离折叠轴Z的一侧,此时,光线从侧面射向导光板53,射向导光板53侧面的光线中,一部分从导光板53朝向显示面板40的表面射向显示面板40,为显示面板40的画面显示提供光线;还有一部分光线从导光板53朝向折叠轴Z的侧面射向拼缝区Q的反射结构20和反射面30,进而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面板40的出光面,为拼缝区Q提供光线,减小或者避免拼缝区Q的显示黑边。
可选地,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50可体现为直下式背光模组50,请参考图6,背光模组50中的光源55为面光源,且光源55位于导光板53远离显示面板40的一侧,此时,光线从导光板53的底面射向导光板53,射向导光板53的底面的光线中,一部分从导光板53朝向显示面板40的表面射向显示面板40,为显示面板40的画面显示提供光线;还有一部分光线从导光板53朝向折叠轴Z的侧面射向拼缝区Q的反射结构20和反射面30,进而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面板40的出光面,为拼缝区Q提供光线,减小或者避免拼缝区Q的显示黑边。需要说明的是,当背光模组50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时,对应的光源可体现为阵列排布的Mini LED。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4,背光模组50包括铁框K,铁框K包括基底51和与基底51连接的延伸部52,延伸部52位于拼缝区Q,且延伸部52朝向显示面板40所在的方向弯折,延伸部52与基底5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反射结构20固定于延伸部52朝向显示面板40的一侧,延伸部52朝向显示面板40的表面构成反射面30。
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中,铁框的基底和延伸部通常是垂直设置的,基底和延伸部所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光源、导光板等器件。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请参考图2和图4,将背光模组50的铁框K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拼缝区Q,使延伸部52在朝向显示面板40所在的方向弯折的同时,限定延伸部52与基底51之间的夹角呈钝角。在实际制作时,可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基底51和延伸部52呈钝角的结构。延伸部52和基底51之间的夹角呈钝角时,相当于增大了延伸部52与基底51所限定的空间,本申请取消了背光模组50在拼缝区Q处的胶框结构,如此将有充足的空间来设置反射结构20,本申请将反射结构20固定于延伸部52朝向显示面板40的一侧,将延伸部52朝向显示面板40的表面作为反射面30,如此,从导光板53朝向折叠抽的侧面射出的光线将直接射向反射结构20,并进一步从反射结构20射向由延伸部52的表面形成的反射面30,经该反射面30反射的光线在反射结构20中进一步发生反射,进而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本发明通过对背光模组50的结构进行改进,将反射结构20固定在背光模组50的延伸部52的表面,并利用延伸部52朝向显示面板40表面作为反射面30,取消背光模组50在拼缝区Q的胶框,实现了对导光板53侧向光线的合理利用,通过反射结构20及反射面30的作用将光线传导至拼缝区Q,从而改善拼缝区Q显示黑边的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反射结构20与铁框K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以提升反射结构20与铁框K中的延伸部52的固定可靠性,实现对导光板53侧向射出的杂散光的可靠传导。需要说明的是,当将反射结构20固定在铁框K的延伸部52表面时,反射结构20体现为透明结构,以确保光线能够穿过反射结构20而到达延伸部52的表面(即反射面30)。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和图8,其中,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三角棱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将三角棱镜与背光模组的铁框K固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结构20为三角棱镜,三角棱镜包括入光面M1、出光面M2和底面M3,底面M3固定于延伸部52上,背光模组50提供的至少部分光线射向入光面M1,并从出光面M2射出。在图7中,三角棱镜的入光面M1指的是三角棱镜中顶点AA’B’B所限定的平面,出光面M2是三角棱镜中顶点AA’C’C所限定的平面,底面M3是三角棱镜中顶点BB’C’C所限定的平面。
具体而言,本发明采用三角棱镜作为反射结构20,其底面M3与延伸部52的表面固定,从导光板53的侧面出射的光线射向三角棱镜的入光面M1,并最终从出光面M2射出,进而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M2,以改善拼缝区Q的显示黑边现象。三角棱镜结构构成的反射结构20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在有利于改善显示黑边的同时,还有利于简化引入反射结构20后的制作工艺及生产成本。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7和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三角棱镜为全反射棱镜,其截面体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所在的面作为反射结构20的底面M3,两个腰所在的面分别作为反射结构20的入光面M1和出光面M2。可选地,铁框K的延伸部52与基底51之间的夹角为135°,如此当将全反射棱镜固定在延伸部52的表面时,全反射棱镜的入光面M1将与导光板53的侧面平行,请参考图4,从导光板53的侧面所射出的光线中,垂直射向全反射棱镜的入光面M1的光线将在全反射棱镜的底面M3发生全反射,沿垂直于全反射棱镜的出光面M2的方向射出,进而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M2。此种设置方式使得光线在三角棱镜中发生了全反射,因而有利于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增加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M2的光线的量,因此更加有利于改善拼缝区Q可能出现的显示黑边的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图2、图7和图8,在拼缝区Q,三角棱镜的出光面M2通过透明胶体与显示面板40固定。
本发明将三角棱镜的出光面M2通过透明胶体与显示面板40固定,从而实现背光模组50与显示面板40的固定,相当于在拼缝区Q将三角棱镜复用作背光模组50的胶框,因此即使将背光模组50在拼缝区Q的框胶去除而引入三角棱镜,也不会影响背光模组50与显示面板4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而且还能够将导光板53侧面的光线从拼缝区Q传导至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解决拼缝区Q的显示黑边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为实现显示装置100的折叠,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还包括多个弹性体60,在同一拼缝区Q,各弹性体60的第一端固定在一起,至少部分弹性体60的第二端固定于同一个延伸部52的不同位置,至少部分弹性体60的第二端固定于另一延伸部52的不同位置;在展平状态,弹性体60处于自由状态;在折叠状态,弹性体60处于拉伸状态。
具体而言,图4示出了显示装置100在展平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展平状态下,弹性体60处于自由状态,也即弹性体60是不受力的。考虑到用户在使用可折叠显示装置100时,通常是在展平状态下查看显示画面或进行触控操作的,在展平状态下,弹性体60不受力时,可以使得显示屏10较好的保持在展平状态,满足用户在展平状态下的正常使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弹性体60为弹簧或者其他随外力作用可弹性伸缩的部件,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半折叠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半折叠状态指的是介于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9和图10,当显示装置从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时,弹性体60将受到拉伸作用力,而且所受到的拉伸作用力逐渐变大,由于各弹性体60的第一端是固定在一起的,因此在折叠过程中,弹性体60的第一端固定不动,弹性体60的第二端随着显示屏10的折叠而发生位移,进而实现了显示屏10的折叠。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在折叠状态下弹性体60是受到拉伸作用力的,为避免由于该拉伸作用力导致对折的显示屏10发生反弹,可选地,本申请在显示屏10远离折叠轴Z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件(图中未示出),例如卡扣装置,当将两个显示屏10对折时,可利用卡扣装置将对折的两个显示屏10锁紧,从而使得显示装置保持在折叠状态。当将显示装置折叠时,显示装置的整体体积变小,从而更加便携,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背光模组50中的延伸部52是铁框K的一部分,延伸部52的材质与铁框K相同均为金属材质,当将弹性体60的第一端与延伸部52固定时,可在延伸部52远离三角棱镜的表面设置多个固定部521,以实现弹性体60的第一端与延伸部52的固定连接,例如请参考图11,图11所示为延伸部52远离三角棱镜的表面上固定部521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在同一拼缝区Q,弹性体60对称排布,且对称轴与折叠轴Z平行。
具体而言,本发明将同一拼缝区Q的弹性体60对称排布时,使得同一拼缝区Q中两个延伸部52上所固定的弹性体60的数量以及位置均相同,如此,在将两个显示屏10进行对折时,使得两个延伸部52所受到的作用力是相同的,从而有利于避免两个显示屏10在折叠过程中受力不均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可选地,当延伸部52远离三角棱镜的表面设置多个固定部521,且固定部521与弹性体60一一对应电连接时,固定部521在延伸部52远离三角棱镜的表面是均匀排布的,例如在图11所示示意图中,在延伸部52的长边方向上,固定部521形成三个排布行上,第一个排布行和第三个排布行可分别设置在延伸部52的两个边缘对应的位置,第二个排布行可设置在延伸部52的中间位置,如此,在对显示装置100进行折叠时,使得同一延伸部52的不同区域所受到的作用力更加均匀。需要说明的是,图11仅对延伸部52上的固定部521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固定部521实际的尺寸和数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2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背光模组50包括铁框K和至少位于拼缝区Q的透明胶框59,透明胶框59位于铁框K朝向显示面板40的一侧;
在展平状态,在同一拼缝区Q中,反射结构70位于相邻两个透明胶框59之间;背光模组50提供的至少部分光线通过透明胶框59射向反射结构70。
具体而言,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结构,该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同样体现为液晶显示屏10,其中,在拼缝区Q去除了背光模组50的铁框K对应的延伸部,并且将胶框设置为透明的,如此,从背光模组50中导光板53的侧面射出的光线可透过透明胶框59。该实施例中,将反射结构70设置于相邻两个背光模组50之间,具体而言设置在相邻两个透明胶框59之间,从导光板53侧面射出的光线在透过透明胶框59后,可射向反射结构70,经发射结构反射的光线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从而改善了拼缝区Q的显示黑边现象。本实施例仅需将背光模组50拼缝区Q位置的延伸部52去除,将拼缝区Q位置的胶框选为透明胶框59,即可利用反射结构70将导光板53侧面的光线从拼缝区Q传导至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从而改善拼缝区Q的显示黑条,如此设计,结构简单,较易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3所示为图12中的显示装置100在半折叠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2和图13,反射结构70包括多个位置可调节的第一表面,且第一表面构成反射面71,反射面71随显示装置100的平展状态或者折叠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12和图13,反射结构70包括多个位置可调节的第一表面,各第一表面构成显示装置中的反射面71,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在反射结构70的第一表面喷涂或者贴附反射材料构成反射面71。特别是,反射结构70中的多个第一表面的位置是可调节的,例如,在图12所示的展平状态下,反射结构70中的两个反射面71分别与两个显示屏10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反射面71朝向左侧的显示屏10,另一个反射面71朝向右侧的显示屏10,左侧的显示屏10对应的背光模组50中,从导光板53的侧面射出的光线将能够直接射向左侧的反射面71,经左侧的反射面71反射的光线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右侧的显示屏10对应的背光模组50中,从导光板53的侧面射出的光线将能欧直接射向右侧的反射面71,经右侧的反射面71反射的光线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如此,通过两个反射面71分别对两个显示屏10对应的背光模组50的光线进行反射,有效改善了拼缝区Q的显示黑边现象。再例如,在图13所示的半折叠状态下,反射结构70的第一表面构成一个平面结构作为反射面71,左侧显示屏10对应的背光模组50和右侧显示屏10对应的背光模组50的侧面所发出的光线穿过透明胶框59后射向同一反射面71,进而再经反射面71反射后从拼缝区Q射向显示装置100的出光面。
本发明将反射结构70对应的多个第一表面作为反射面71,并且第一表面的位置随显示装置100的平展状态或者折叠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展平状态和与展平状态较为接近的半折叠状态,用户可能均有查看需求,将第一表面的位置设置的随显示屏10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使得从背光模组50的导光板53的侧面射出的光线均有对应的反射面71对其进行反射,以确保用户在正常查看显示装置100所显示的画面时避免在拼缝区Q出现显示黑边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图12和图13仅示出了在在显示装置100中引入反射结构70以实现将背光模组50的部分光线传导至拼缝区Q以改善拼缝区Q的显示黑边的方案,该实施例中,可在两个显示屏10之间引入可辅助两个显示屏10进行折叠的任意结构,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4所示为图12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反射结构7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反射结构70包括透明驱动转轴77和手风琴风箱褶状的折叠结构75,透明驱动转轴77为中空结构,折叠结构75位于驱动转轴77的中空结构中;
折叠结构75包括多个褶状子结构73,褶状子结构73包括第一端731和第二端732,第一端731位于第二端732和驱动转轴77的内壁之间;透明驱动转轴77的内壁还包括多个可移动套环72,各褶状子结构73的第一端731分别与一个可移动套环72固定,褶状子结构73朝向透明驱动转轴77的内壁的表面构成第一表面。
具体而言,图14示出了反射结构70的细节图,该反射结构70所包括的透明驱动转轴77可看作是透明的圆柱状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的内壁包括多个可移动套环72,在该中空结构中设置有手风琴风箱褶状的折叠结构75。折叠结构75中褶状子结构73的第一端731与可移动套环72固定,褶状子结构73朝向透明驱动转轴77的内壁的表面构成第一表面,即构成反射面71。驱动转轴77可驱动可移动套环72沿着驱动转轴77的内壁移动,进而带动褶状子结构73的第一端731运动,从而可根据显示屏10的不同状态形成所需的反射面71。
图15所示为图14中反射结构70的褶状子结构73发生移动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4和图15,假设褶状子结构73包括第一褶状子结构73、第二褶状子结构73和第三褶状子结构73,第二褶状子结构73位于第一褶状子结构73和第三褶状子结构73之间,当第二褶状子结构73对应的可移动套环72的位置保持不变,将第一褶状子结构73和第三褶状子结构73对应的可移动套环72分别向远离第二褶状子结构73的位置移动时,可将第一褶状子结构73的第一端731和第二褶状子结构73的第一端731之间的部分拉动成为一个平面结构,将第三褶状子结构73的第一端731和第二褶状子结构73的第一端731之间的部分拉动形成另一个平面结构,两个平面结构分别构成两个反射面71,两个反射面71分别接收两个显示屏10的背光模组50的侧面所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显示装置的出光面,以改善拼缝区Q的显示黑边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图15仅示出了利用图14中的褶状子结构73形成两个反射面的方案,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通过移动不同的可移动套环72带动褶状子结构运动,根据实际需求形成其他形式的反射面,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4和图15仅示出了透明驱动转轴77和手风琴风箱褶状的折叠结构75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手风琴风箱褶状的折叠结构75设置于驱动转轴77的外围,通过可移动套环带动折叠结构75运动形成所需的反射面即可。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与各显示屏对应的第一位置传感器;驱动转轴还包括与可移动套环对应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控制器用于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获取显示屏的位置和可移动套环的位置,并根据显示屏的位置调节至少部分可移动套环的位置。
具体而言,本发明为显示屏设置第一位置传感器,控制器可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获取显示屏的位置,例如可将第一位置传感器沿折叠轴对称设置在两个显示屏上,通过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所监测到的位置可获取到两个显示屏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获取到显示装置的状态,比如展平状态、半折叠状态或者折叠状态。本发明为各可移动套环分别设置第二位置传感器,控制器可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可获取各可移动套环的位置。控制器根据显示屏的位置适应性调节至少部分可移动套环的位置,在用户正常查看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时,使得反射结构中的褶状子结构形成能够将背光模组侧面射出的光线从拼缝区反射至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反射面,无需人工干预,既能改善拼缝区的黑边现象,又能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和图12,各显示屏10分别包括盖板90,盖板90朝向折叠轴Z的边缘为弧面结构,可选地,盖板90的弧面结构与显示装置的折叠轨迹相匹配,在对显示装置进行折叠时,相邻两个显示屏10中相邻的盖板90边缘将不会出现相互干涉的现象,因而使得显示装置的折叠过程更为顺畅,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体现为手机、Pad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尤其适用于可折叠的显示产品。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为可折叠显示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屏,任意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可沿折叠轴折叠,采用至少两个显示屏来构成本发明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方式,避免了采用单个柔性显示屏制作时所导致的屏幕翘曲问题,考虑到柔性显示屏的成本较高,本发明的设计方式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在显示装置的拼缝区设置反射结构和反射面,该反射面能够对光线起到反射的作用,显示屏中的至少部分光线在射向反射结构和反射面时,经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可从拼缝区射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使得显示装置的拼缝区有光线射出,从而有利于改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拼缝区所形成的黑边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折叠轴,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显示屏,任意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可沿所述折叠轴折叠;
拼缝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显示屏对应的显示区之间;
反射结构,设置于所述拼缝区;
反射面,设置于所述拼缝区,并与所述反射结构的至少一个面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显示屏分别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反射结构和所述反射面位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折叠轴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光线中,至少部分光线射向所述显示面板,至少部分光线射向所述反射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折叠轴的一侧,或者,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铁框,所述铁框包括基底和与所述基底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拼缝区,且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方向弯折,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基底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反射结构固定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构成所述反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与所述铁框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为三角棱镜,所述三角棱镜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底面,所述底面固定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至少部分光线射向所述入光面,并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拼缝区,所述三角棱镜的所述出光面通过透明胶体与所述显示面板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弹性体,在同一所述拼缝区,各所述弹性体的第一端固定在一起,至少部分弹性体的第二端固定于同一个所述延伸部的不同位置,至少部分弹性体的第二端固定于另一所述延伸部的不同位置;
在所述展平状态,所述弹性体处于自由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弹性体处于拉伸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拼缝区,所述弹性体对称排布,且对称轴与所述折叠轴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铁框和至少位于所述拼缝区的透明胶框,所述透明胶框位于所述铁框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所述展平状态,在同一所述拼缝区中,所述反射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透明胶框之间;所述背光模组提供的至少部分光线通过所述透明胶框射向所述反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多个位置可调节的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构成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面随所述显示装置的平展状态或者折叠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透明驱动转轴和手风琴风箱褶状的折叠结构,所述透明驱动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折叠结构位于所述驱动转轴的中空结构中;
所述折叠结构包括多个褶状子结构,所述褶状子结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驱动转轴的内壁之间;所述透明驱动转轴的内壁还包括多个可移动套环,各所述褶状子结构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可移动套环固定,所述褶状子结构朝向所述透明驱动转轴的内壁的表面构成所述第一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与各所述显示屏对应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驱动转轴还包括与所述可移动套环对应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获取所述显示屏的位置和所述可移动套环的位置,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位置调节至少部分所述可移动套环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显示屏分别包括盖板,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折叠轴的边缘为弧面结构。
CN202110632131.1A 2021-06-07 2021-06-07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296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2131.1A CN113296307B (zh) 2021-06-07 2021-06-07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2131.1A CN113296307B (zh) 2021-06-07 2021-06-07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6307A true CN113296307A (zh) 2021-08-24
CN113296307B CN113296307B (zh) 2022-08-12

Family

ID=77327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2131.1A Active CN113296307B (zh) 2021-06-07 2021-06-07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63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3565A1 (zh) * 2021-12-27 2023-07-06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拼接安装组件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5973A1 (ko) * 2016-04-07 2017-10-12 김기대 이음새 문제가 해결된 다단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8768115U (zh) * 2018-08-22 2019-04-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结构件及折叠显示屏
US20200257334A1 (en) * 2019-02-07 2020-08-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1624806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653207A (zh) * 2020-07-30 2020-09-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拼接屏
CN111739417A (zh) * 2020-06-22 2020-10-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2333310A (zh) * 2020-11-26 2021-02-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屏幕以及折叠屏移动终端
CN213241713U (zh) * 2020-10-13 2021-05-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计算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5973A1 (ko) * 2016-04-07 2017-10-12 김기대 이음새 문제가 해결된 다단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8768115U (zh) * 2018-08-22 2019-04-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结构件及折叠显示屏
US20200257334A1 (en) * 2019-02-07 2020-08-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1540274A (zh) * 2019-02-07 2020-08-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1624806A (zh) * 2020-05-29 2020-09-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739417A (zh) * 2020-06-22 2020-10-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653207A (zh) * 2020-07-30 2020-09-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拼接屏
CN213241713U (zh) * 2020-10-13 2021-05-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计算设备
CN112333310A (zh) * 2020-11-26 2021-02-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屏幕以及折叠屏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3565A1 (zh) * 2021-12-27 2023-07-06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拼接安装组件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6307B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7960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966843B (zh) 显示装置
CN203386162U (zh) 触控显示装置
TWI50257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06932963B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移动电子装置
US20190129229A1 (en) Narrow fr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075809A1 (zh) 柔性显示面板背板及柔性显示器
KR2008000175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412310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197445A (zh) 液晶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US20180210267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for fitting the same
US882390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21121346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JP6990645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US20210200033A1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8014979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832840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3296307B (zh) 显示装置
JP2001075075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7004798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KR2016004910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CN10693293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080039637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140036534A1 (en) Optical sheet guide member,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optical sheet guide member
US20190331843A1 (en) Composite light guiding member,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