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4102A -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4102A
CN113294102A CN202110387861.XA CN202110387861A CN113294102A CN 113294102 A CN113294102 A CN 113294102A CN 202110387861 A CN202110387861 A CN 202110387861A CN 113294102 A CN113294102 A CN 113294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rry
cast
pipe
pump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78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94102B (zh
Inventor
杨静
雷斌
尚增弟
陈涛
雷帆
陈文昌
黄东旭
王怀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Geolog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okey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okey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okey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878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4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4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4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94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4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flushing boreholes, e.g. by use of exhaust air from mot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flushing boreholes, e.g. by use of exhaust air from motor
    • E21B21/06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drilling fluids outside the borehole
    • E21B21/063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drilling fluids outside the borehole by separating components
    • E21B21/065Separating solids from drilling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清孔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包括渣浆泵、灌注导管及净化器,灌注导管的内端延伸至灌注孔的内部,灌注导管的外端与渣浆泵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渣浆泵用于抽取灌注孔中的浆液,渣浆泵与净化器通过净化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净化器用于浆渣分离且将浆水回流至灌注孔;渣浆泵包括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浆液只能沿渣浆泵流向净化器。渣浆泵抽吸灌注孔中的浆液,使浆液抽吸上返,并以高速流至净化器,净化器将浆液进行浆渣分离,优质泥浆返回灌注孔内,沉渣收集清除,浆液经连续抽吸、排出,形成连续循环清孔,简化二次清孔的操作和降低二次清孔的技术难度,极大提高二次清孔的清孔效率和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灌注桩清孔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清孔是灌注桩成桩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孔底沉渣过厚,容易引孔桩底沉渣超标,直接影响桩身承载力,危及建(构)筑物结构安全。因此,灌注前的二次清孔非常重要。
灌注桩清孔根据替换孔内泥浆循环方式不同,二次清孔主要分为正循环清孔、泵吸反循环清孔、气举反循环清孔。
为保证清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大直径、超深桩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泵吸或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采用泵吸反循环需增加6BS反循环砂石泵形成真空产生抽吸作用,整体循环系统管路布设复杂,现场操作专业性较强,真空度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采用潜水电泵反循环清孔时,其潜水电泵抽吸能力较弱,对于深孔需要从浅部逐渐往下抽吸,随着孔深的加大,底部段的清孔时间长,清孔效率相对低。采用气举反循环则需投入大功率空压机,其亦是在孔内形成负压抽吸,其循环管路配置较为复杂,在不稳定地层使用易塌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二次清孔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包括渣浆泵、灌注导管以及净化器,所述灌注导管的内端延伸至灌注孔的内部,所述灌注导管的外端与所述渣浆泵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渣浆泵用于抽取所述灌注孔中的浆液,所述渣浆泵与所述净化器通过净化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净化器用于浆渣分离且将浆水回流至所述灌注孔;所述渣浆泵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浆液只能沿所述渣浆泵流向所述净化器。
进一步的,所述渣浆泵包括电动机、涡轮泵体以及出浆器,所述电动机用于提供动力,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涡轮泵体呈连接布置,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所述涡轮泵体呈转动布置,使所述涡轮泵体具备抽吸力;所述涡轮泵体具有涡轮口,所述出浆器通过所述涡轮口与所述涡轮泵体呈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浆器包括出浆座和出浆管,所述出浆座呈纵向布置,所述出浆座的下部与所述涡轮泵体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出浆座的上部与所述出浆管的下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出浆管的上部通过所述净化管与所述净化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出浆管包括主管、第一分管以及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的内端与所述第二分管的内端呈连接布置形成的分流部,所述第一分管的外端与所述净化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二分管的外端与所述净化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主管的上部与所述分流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主管的下部与所述出浆座的上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主管的内部,所述主管的下部形成下管口,所述主管通过所述下管口与所述涡轮泵体呈连通布置;所述控制阀包括密封板和阀座,所述阀座的下部与所述密封板呈连接布置,所述阀座施加重力带动输送密封板封闭所述下管口,所述涡轮泵体输出的浆液的冲击力大于所述阀座的重力。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部呈固定布置,所述复位弹簧的下部与所述阀座的上部呈连接布置;当所述密封板呈开启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呈压缩状态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具有主管壁,所述主管壁呈围合布置,所述主管壁包围所述阀座布置,所述主管壁与所述阀座之间形成输浆通道,所述输浆通道呈环状布置,且所述输浆通道的上部形成汇合部,所述汇合部呈上小下大锥形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包括吊车,所述吊车用于吊放所述渣浆泵;所述渣浆泵包括吊放架,所述吊放架包括横吊杆和两个纵吊杆,所述横吊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纵吊杆的上部呈连接布置,两个所述纵吊杆的下部同步与所述电动机或涡轮泵体呈连接布置;所述吊车通过吊绳扎牢所述横吊杆。
进一步的,所述渣浆泵包括两个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呈对应间隔布置,所述固定架包括横固杆和两个纵固杆,所述横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固杆的上部呈连接布置,所述纵固杆的下部用于抵接地面;所述横固杆与所述横吊杆呈十字交错布置,且所述横固杆与所述横吊杆呈卡合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器包括旋流罐和收集罐,所述旋流罐与所述收集罐呈上下对应布置,所述旋流罐用于收集浆渣,所述旋流罐用于浆液的浆渣分离,浆液呈浆渣分离形成回收浆和沉渣;所述旋流罐呈上大下小锥形布置,所述旋流罐的底部具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与所述旋流罐呈上下对应布置,所述沉渣通过所述排渣口排出进入所述收集罐,所述旋流罐的上部形成出浆口,所述回收浆通过所述出浆口排出所述旋流罐。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罐包括上罐体、下罐体、罐板以及回流管,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旋流罐、所述上罐体和所述下罐体呈依序对应布置,所述沉渣通过所述排渣口排出进入所述上罐体;所述上罐体的底部形成上罐口,所述下罐体的顶部形成下罐口,所述上罐口与所述下罐口呈上下对应布置;所述罐板插设所述上罐体,所述罐板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上罐口;所述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罐体和所述旋流罐呈连接且连通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进行二次清孔时,渣浆泵启动,渣浆泵通过灌注导管抽吸灌注孔中的浆液,并且使浆液高速旋转,使浆液沿抽吸上返,并以高速流出,流至净化器,净化器将浆液进行浆渣分离,净化后的优质泥浆返回灌注孔内呈循环交替进行,净化后的沉渣收集清除,浆液经连续的抽吸、排出,经泥浆净化器处理后,形成连续循环清孔,同时,在控制阀的作用下,使浆液只能从渣浆泵流向净化器,避免浆液倒流,并且,简化二次清孔的操作和降低二次清孔的技术难度,同时,极大提高二次清孔的清孔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的渣浆泵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的渣浆泵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的出浆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的渣浆泵的涡轮叶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的吊放架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的吊放架与固定架的撇画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的上罐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的连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9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包括渣浆泵1、灌注导管以及净化器2,灌注导管的内端延伸至灌注孔3的内部,灌注导管的外端与渣浆泵1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渣浆泵1用于抽取灌注孔3中的浆液,渣浆泵1与净化器2通过净化管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净化器2用于浆渣分离且将浆水回流至灌注孔3;渣浆泵1包括控制阀5,控制阀5用于控制浆液只能沿渣浆泵1流向净化器2。
上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进行二次清孔时,渣浆泵1启动,渣浆泵1通过灌注导管抽吸灌注孔3中的浆液,并且使浆液高速旋转,使浆液沿抽吸上返,并以高速流出,流至净化器2,净化器2将浆液进行浆渣分离,净化后的优质泥浆返回灌注孔3内呈循环交替进行,净化后的沉渣收集清除,浆液经连续的抽吸、排出,经泥浆净化器2处理后,形成连续循环清孔,同时,在控制阀5的作用下,使浆液只能从渣浆泵1流向净化器2,避免浆液倒流,并且,简化二次清孔的操作和降低二次清孔的技术难度,同时,极大提高二次清孔的清孔效率和效果。
渣浆泵1包括电动机11、涡轮泵体12以及出浆器13,电动机11用于提供动力,电动机11与涡轮泵体12呈连接布置,电动机11用于驱动涡轮泵体12呈转动布置,使涡轮泵体12具备抽吸力;这样,电动机11启动时,驱动涡轮泵体12,使涡轮泵体12具备抽吸力,从而抽吸灌注孔3内的浆液。
涡轮泵体12具有涡轮口,出浆器13通过涡轮口与涡轮泵体12呈连通布置,浆液沿涡轮泵体12的中心流向边缘,再通过涡轮口流至出浆器13。
涡轮泵体12包括涡轮壳123、涡轮座和多个涡轮叶片121,涡轮壳123形成涡轮口,涡轮座和涡轮叶片121分别置于涡轮壳123,各个涡轮叶片121分别安设涡轮座,各个涡轮叶片121沿涡轮座的圆周方向呈环绕间隔布置;电动机11用于驱动涡轮座呈转动布置。
二次清孔时,电动机11启动,驱动涡轮座转动,带动各个涡轮叶片121沿涡轮座呈圆周转动,在各个涡轮叶片121的作用下,迫使进入涡轮泵体12的浆液呈高速旋转,增强浆液的压力势能和动能,同时,浆液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从涡轮座朝外流至涡轮叶片121的边缘流动,并以高速通过涡轮口流至出浆器13。
另外,由于浆液沿涡轮座朝外流至涡轮叶片121的边缘,中心形成低压区,当它具有足够的真空时,在吸入端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施加抽吸力,使浆液从灌注导管底抽吸进入涡轮泵体12。
涡轮座包括第一涡轮板、第二涡轮板和涡轮柱122,第一涡轮板与第二涡轮板呈对应布置,涡轮柱12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涡轮板和第二涡轮板,电动机11用于驱动涡轮柱122旋转;各个涡轮叶片121处于第一涡轮板和第二涡轮板之间,且各个涡轮叶片121沿涡轮柱122的圆周方向呈间隔环绕布置,涡轮叶片121呈弧形布置;便于驱动涡轮叶片121,同时,涡轮叶片121便于施加抽吸力。
第一涡轮板和第二涡轮板分别呈圆形状布置,涡轮柱122呈圆柱状布置,便于电动机11驱动涡轮柱122的旋转,且便于带动第一涡轮板和第二涡轮板的旋转,进而便于涡轮叶片121的转动。
涡轮泵体12包括连接座,连接座的一端与电动机11呈连接布置,连接座的另一端与涡轮壳123呈连接布置;在连接座的作用下,便于涡轮泵体12与电动机11之间的连接。
电动机11与连接座通过螺栓呈连接布置,便于两者的连接以及保障连接的稳固性,电动机11的转轴与涡轮柱122呈丝扣连接,涡轮柱122在电动机11转轴的带动下旋转。
涡轮叶片121安装后,直接安放入涡轮壳123的内部。
电动机11包括转轴,转轴用于输出动力,转轴贯穿连接座延伸与涡轮柱122呈连接布置;通过转轴实现动力输出,从而实现涡轮柱122旋转。
涡轮泵体12包括多个隔离条,隔离条呈长条状布置,第二涡轮板具有朝向连接座的外置面,各个隔离条设置在外置面,且各个隔离条沿圆周呈环绕间隔布置;第二涡轮板呈圆形状布置,隔离条沿第二涡轮板的径向方向布置;隔离条置于涡轮壳123,且隔离条与涡轮壳123的壳壁具有间隙;便于第二涡轮板的装配,且在各个隔离条的作用,提高第二涡轮板的旋转平稳性。
包括连接头15,灌注导管与涡轮泵体12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涡轮壳123具有进浆口,涡轮壳123通过进浆口与灌注导管呈连通布置。
连接头15设置有连接法兰,通过连接法兰,实现连接头15与涡轮壳123呈连接布置,并采用螺栓连接,使连接头15与涡轮壳123呈紧固布置。
接头法兰具有朝下凹陷布置的凹槽,凹槽呈环状布置,凹槽设置有橡胶密封圈,在橡胶密封圈的作用下,确保连接头15与涡轮壳123的连接紧密性。
连接头15包括连接壳151和缓冲件152,缓冲件152置于连接壳151的内部,且连接壳151形成连接口,连接口与进浆口呈对应且导通布置;缓冲件152与连接口呈对应布置,浆液经过缓冲件152时,在缓冲件152的作用下,减缓上返浆液的流速。
缓冲件152包括缓冲轴和多个缓冲板,所述缓冲轴呈长条状布置且呈圆柱状布置,缓冲板的内端与缓冲轴的外表面呈连接布置,缓冲板的外端沿缓冲轴的径向方向呈延伸布置,各个缓冲板沿缓冲轴的圆周方向呈环绕间隔布置;这样,浆液冲击缓冲板,带动各个缓冲板和缓冲轴旋转,缓冲板反向施加作用力,降低浆液的压力势能和动能,起到减缓上返浆液的流速的作用。
包括多个缓冲件152,各个缓冲件152沿水平面呈间隔对应布置,且各个所述缓冲件152分别与连接口呈对应布置;在各个缓冲件152的作用下,起到减缓上返浆液的流速的作用。
各个缓冲件152沿水平方向呈上下依序错位布置,呈波浪状布置;且各个所述缓冲件152分别与连接口呈对应布置;在各个缓冲件152的作用下,起到减缓上返浆液的流速的作用。
出浆器13包括出浆座135和出浆管,出浆座135呈纵向布置,出浆座135的下部与涡轮壳123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出浆座135的上部与出浆管的下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出浆管的上部通过净化管4与净化器2呈连接且连通布置;这样,浆液在各个涡轮叶片121的作用下,高速流至出浆座135,实现浆液的上返。
出浆管包括主管131、第一分管132以及第二分管133,第一分管132的内端与第二分管133的内端呈连接布置形成的分流部,第一分管132的外端与净化管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第二分管133的外端与净化管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主管131的上部与分流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主管131的下部与出浆座135的上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在第一分管132和第二分管133的作用下,实现双向出浆,有助于减缓高速上返浆液的流速,确保浆液的外接循环效果。
主管131的口径分别大于第一分管132的口径和第二分管133的口径,便于分流,同时便于浆液分别流至第一分管132和第二分管133,并且增大浆液的流速,便于浆液进入净化器2以及便于对浆液进行渣液分离。
第一分管132的外端形成第一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与净化管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第一对接部设有第一搅动轮134,浆液沿第一分管132至净化管4时,驱动第一搅动轮134呈旋转布置;在第一搅动轮134的作用下,有助于减缓高速上返浆液的流速,同时,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浆液通过第一分管132流至净化管4,再流至净化器2。
当浆液沿第一分管132至净化管4时,经过第一搅动轮134,在浆液的冲击下,驱动第一搅动轮134旋转,有助于减缓高速上返浆液的流速。
第二分管133的外端形成第二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与净化管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第二对接部设有第二搅动轮135,浆液沿第二分管133至净化管4时,驱动第二搅动轮135呈旋转布置;在第二搅动轮135的作用下,有助于减缓高速上返浆液的流速,同时,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浆液通过第二分管133流至净化管4,再流至净化器2。
当浆液沿第二分管133至净化管4时,经过第一搅动轮134,在浆液的冲击下,驱动第二搅动轮135旋转,有助于减缓高速上返浆液的流速。
控制阀5设置在主管131的内部,主管131的下部形成下管口,主管131通过下管口与涡轮泵体12呈连通布置;控制阀5包括密封板和阀座,阀座的下部与密封板呈连接布置,阀座施加重力带动输送密封板封闭下管口,涡轮泵体12输出的浆液的冲击力大于阀座的重力;这样,当进行清孔时,在涡轮泵体12输出的浆液冲击下,开启密封板,实现浆液上返,再通过主管131分流至第一分管132和第二分管133;当二次清孔结束时,撤销对密封板的冲击力,在重力的作用下,封闭板封闭下管口,避免浆液倒流。
控制阀5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上部呈固定布置,复位弹簧的下部与阀座的上部呈连接布置;当密封板呈开启状态时,复位弹簧呈压缩状态布置;这样,当二次清孔结束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便于密封板快速复位封闭下管口。
主管131具有主管131壁,主管131壁呈围合布置,主管131壁包围阀座布置,主管131壁与阀座之间形成输浆通道,通过输浆通道,实现浆液的输送,且缩小输送浆液的横截面,提高浆液的输送流速。
输浆通道呈环状布置,且输浆通道的上部形成汇合部,汇合部呈上小下大锥形状布置,提高浆液的输送流速。
基于渣浆泵1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包括吊车,吊车用于吊放渣浆泵1;便于渣浆泵1与灌注导管的连接,以及便于渣浆泵1的设置。
吊车将渣浆泵1起吊至灌注孔3的孔口,将灌注导管抽吸连接头15与孔口已安放的灌注导管对接;连接过程中,始终保持起吊状态,并对准丝扣拧紧。
渣浆泵1包括吊放架14,吊放架14包括横吊杆142和两个纵吊杆141,横吊杆1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吊杆141的上部呈连接布置,两个纵吊杆141的下部同步与电动机11或涡轮泵体12呈连接布置;吊车通过吊绳扎牢横吊杆142;通过吊放架14,便于吊车对渣浆泵1进行吊放。
渣浆泵1包括两个固定架16,两个固定架16呈对应间隔布置,固定架16包括横固杆和两个纵固杆,横固杆的两端分别与纵固杆的上部呈连接布置,纵固杆的下部用于抵接地面;横固杆与横吊杆142呈十字交错布置,且横固杆与横吊杆142呈卡合布置;这样,渣浆泵1吊放到位后,通过两个固定架16,对渣浆泵1起到固定作用,便于渣浆泵1与灌注导管进行连接,同时,后续渣浆泵1启动时,有助于提高渣浆泵1的工作稳定性。
纵固杆包括上纵杆和下纵杆,上纵杆和下纵杆分别呈纵向布置,上纵杆的上端与横固杆呈连接布置,上纵杆的下端与下纵杆的上端呈活动连接布置,下纵杆的下部用于抵接地面;这样,通过上纵杆和下纵杆的位置调节,实现横固杆的高度调节,满足不同的加固需求。
固定架16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呈水平布置,且支撑板呈扁平状布置,下纵杆的下部与支撑板呈连接布置,在支撑板的作用下,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加固效果。
净化器2包括旋流罐21和收集罐,旋流罐21与收集罐呈上下对应布置,旋流罐21用于收集浆渣,旋流罐21用于浆液的浆渣分离,浆液呈浆渣分离形成回收浆和沉渣;旋流罐21呈上大下小锥形布置,旋流罐21的底部具有排渣口,排渣口与旋流罐21呈上下对应布置,沉渣通过排渣口排出进入收集罐,旋流罐21的上部形成出浆口,回收浆通过出浆口排出旋流罐21。
这样,净化器2进行浆液净化时,在旋流罐21的作用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回收浆从出浆口排出,通过胶管返回至灌注孔3,进行循环清孔;沉渣通过过排渣口排出进入收集罐,实现沉渣的排除。
或者,回收浆从出浆口排出,排至沉淀池,再排至灌注孔3,降低沉渣的含量,提高清孔效果。
收集罐包括上罐体22、下罐体23、罐板24以及回流管,沿自上而下方向,旋流罐21、上罐体22和下罐体23呈依序对应布置,沉渣通过排渣口排出进入上罐体22;上罐体22的底部形成上罐口,下罐体23的顶部形成下罐口,上罐口与下罐口呈上下对应布置;罐板24插设上罐体22,罐板24用于开启或关闭上罐口;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上罐体22和旋流罐21呈连接且连通布置。
这样,沉渣进入上罐体22,此时,罐板24关闭上罐口,上罐体22与下罐体23呈阻隔布置,沉渣在上罐体22中存储,且由于沉渣具有部分回收浆,由于重力的区别,回收浆处于上罐体22的上部,沉渣处于上罐体22的下部,通过回流管将上罐体22的回收浆返回至灌注孔3,进行循环清孔;然后,通过罐板24开启上罐口,沉淀后的沉渣通过上罐体22转移至下罐体23,通过下罐体23实现沉渣的收集和排除。
罐板24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铰接布置;当需要开启上罐口时,第一板体移动至上罐体22的外部且相对第二板体摆动呈纵向,便于第二板体的收纳。
上罐体22具有支撑台221,当需要罐板24封闭上罐口时,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铰接形成铰接部,铰接部与支撑台221呈上下抵触布置,支撑台221支撑铰接部;这样,避免罐板24受沉渣压力,导致铰接部弯折,从而保障罐板24具备足够的承载力,保证沉渣的沉淀。
二次清孔的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
1、旋挖钻进终孔
1)旋挖钻进按设计桩径达到桩端持力层和入岩深度后,进行终孔验收;终孔验收需测量桩径、桩长、桩孔垂直度、桩端持力层等。
2)终孔验收后进行一次清孔,采用旋挖捞渣斗将孔底沉渣尽可能捞出。
3)本工法为深孔作业,终孔后始终保持泥浆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可采用将调制好的优质泥浆泵入灌注孔3内,以保持孔壁稳定和良好携渣能力。
2、钢筋笼制安
1)一次清孔完成后,及时下放钢筋笼和安放灌注导管。
2)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图纸加工制作,并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钢筋笼采用吊车分节吊放、需接长时采用孔口固定焊接,安放到位后在孔口将钢筋笼固定。
3、下放孔口灌注导管
1)由于大直径、深孔作业,灌注导管选用内径30cm无缝管,其型号、尺寸等保持与渣浆泵底部连接头15一致;导管使用前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导管才投入使用。
2)导管居中沉放,严禁触碰钢筋笼,以免导管在提升中将钢筋笼提起;导管连接时,涂抹黄油、加密封圈,确保连接紧密;导管底部距孔底距离0.3~0.5m,并在孔口用灌注卡板固定。
4、孔口吊放渣浆泵
1)采用吊车起吊渣浆泵1,起吊时设专人指挥。
2)渣浆泵1起吊至孔口,将灌注导管抽吸连接接头15与孔口已安放的灌注导管对接;连接过程中,始终保持起吊状态,并对准丝扣拧紧。
3)渣浆泵1在孔口连接就位后,将第一分管132和第二分管133设置连接接头,并与净化管4连接;净化管4连接需牢固,防止受泥浆冲力脱落。
5、渣浆泵1反循环二次清孔
1)在渣浆泵1连接完毕后,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泵体安装是否牢固、净化管4连接是否紧密、电源线路连接是否正确、泥浆循环系统是否准备就绪等。
2)启动电动机11电源,渣浆泵1开始工作,孔底泥浆被抽吸上返并进入净化器2进行分离处理,分离的沉渣集中堆放外运,回收浆则再次经沉淀池沉淀后回流灌注孔3内。抽吸过程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控制作业,发现异常及时停泵处理。
3)渣浆泵1抽吸、净化分离、优质泥浆孔内循环交替进行,孔底的沉渣快速上返清除,由于泵量大、抽吸力强,泥浆就地处理,清孔时间一般45至60min即可完成。
4)二次清孔过程中,反循环抽吸作业须控制孔内泥浆面的高度,确保孔内浆面的水头不低于地面下0.5m,保证孔壁稳定。
6、二次清孔达标
1)清孔时,定期派专人对孔底沉渣和泥浆指标进行监测,当沉渣厚度和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符合要求后,即可停止清孔作业。
2)清孔结束后,即刻拆卸管路连接、移开孔口渣浆泵1,及时接上初灌斗灌注桩身混凝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渣浆泵、灌注导管以及净化器,所述灌注导管的内端延伸至灌注孔的内部,所述灌注导管的外端与所述渣浆泵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渣浆泵用于抽取所述灌注孔中的浆液,所述渣浆泵与所述净化器通过净化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净化器用于浆渣分离且将浆水回流至所述灌注孔;所述渣浆泵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浆液只能沿所述渣浆泵流向所述净化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浆泵包括电动机、涡轮泵体以及出浆器,所述电动机用于提供动力,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涡轮泵体呈连接布置,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所述涡轮泵体呈转动布置,使所述涡轮泵体具备抽吸力;所述涡轮泵体具有涡轮口,所述出浆器通过所述涡轮口与所述涡轮泵体呈连通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器包括出浆座和出浆管,所述出浆座呈纵向布置,所述出浆座的下部与所述涡轮泵体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出浆座的上部与所述出浆管的下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出浆管的上部通过所述净化管与所述净化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出浆管包括主管、第一分管以及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的内端与所述第二分管的内端呈连接布置形成的分流部,所述第一分管的外端与所述净化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第二分管的外端与所述净化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主管的上部与所述分流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主管的下部与所述出浆座的上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主管的内部,所述主管的下部形成下管口,所述主管通过所述下管口与所述涡轮泵体呈连通布置;所述控制阀包括密封板和阀座,所述阀座的下部与所述密封板呈连接布置,所述阀座施加重力带动输送密封板封闭所述下管口,所述涡轮泵体输出的浆液的冲击力大于所述阀座的重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部呈固定布置,所述复位弹簧的下部与所述阀座的上部呈连接布置;当所述密封板呈开启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呈压缩状态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具有主管壁,所述主管壁呈围合布置,所述主管壁包围所述阀座布置,所述主管壁与所述阀座之间形成输浆通道,所述输浆通道呈环状布置,且所述输浆通道的上部形成汇合部,所述汇合部呈上小下大锥形状布置。
7.如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包括吊车,所述吊车用于吊放所述渣浆泵;所述渣浆泵包括吊放架,所述吊放架包括横吊杆和两个纵吊杆,所述横吊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纵吊杆的上部呈连接布置,两个所述纵吊杆的下部同步与所述电动机或涡轮泵体呈连接布置;所述吊车通过吊绳扎牢所述横吊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浆泵包括两个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呈对应间隔布置,所述固定架包括横固杆和两个纵固杆,所述横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固杆的上部呈连接布置,所述纵固杆的下部用于抵接地面;所述横固杆与所述横吊杆呈十字交错布置,且所述横固杆与所述横吊杆呈卡合布置。
9.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包括旋流罐和收集罐,所述旋流罐与所述收集罐呈上下对应布置,所述旋流罐用于收集浆渣,所述旋流罐用于浆液的浆渣分离,浆液呈浆渣分离形成回收浆和沉渣;所述旋流罐呈上大下小锥形布置,所述旋流罐的底部具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与所述旋流罐呈上下对应布置,所述沉渣通过所述排渣口排出进入所述收集罐,所述旋流罐的上部形成出浆口,所述回收浆通过所述出浆口排出所述旋流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罐包括上罐体、下罐体、罐板以及回流管,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旋流罐、所述上罐体和所述下罐体呈依序对应布置,所述沉渣通过所述排渣口排出进入所述上罐体;所述上罐体的底部形成上罐口,所述下罐体的顶部形成下罐口,所述上罐口与所述下罐口呈上下对应布置;所述罐板插设所述上罐体,所述罐板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上罐口;所述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罐体和所述旋流罐呈连接且连通布置。
CN202110387861.XA 2021-04-12 2021-04-12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Active CN113294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7861.XA CN113294102B (zh) 2021-04-12 2021-04-12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7861.XA CN113294102B (zh) 2021-04-12 2021-04-12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4102A true CN113294102A (zh) 2021-08-24
CN113294102B CN113294102B (zh) 2023-01-10

Family

ID=77319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7861.XA Active CN113294102B (zh) 2021-04-12 2021-04-12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410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309A (zh) * 2001-08-03 2002-01-23 宁晋生 钻孔灌注桩砼灌注前直吸式反循环孔底清渣方法及装置
CN205032343U (zh) * 2015-09-22 2016-02-17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液体输送管道及胶液输送装置
CN205206764U (zh) * 2015-12-25 2016-05-04 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桩基清渣系统
JP3209903U (ja) * 2017-01-31 2017-04-13 株式会社フロム工業 厨芥スラリー移送装置
CN110043205A (zh) * 2019-05-16 2019-07-23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灌注桩二次清孔方法
CN209229216U (zh) * 2018-11-24 2019-08-09 南京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给水管道拐弯缓冲装置
CN209680339U (zh) * 2019-01-29 2019-11-26 江西鲲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岭土选矿用水力旋流器
CN112145107A (zh) * 2020-09-29 2020-12-29 同济大学 一种可以调节泥浆浓度的新型泥浆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309A (zh) * 2001-08-03 2002-01-23 宁晋生 钻孔灌注桩砼灌注前直吸式反循环孔底清渣方法及装置
CN205032343U (zh) * 2015-09-22 2016-02-17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液体输送管道及胶液输送装置
CN205206764U (zh) * 2015-12-25 2016-05-04 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桩基清渣系统
JP3209903U (ja) * 2017-01-31 2017-04-13 株式会社フロム工業 厨芥スラリー移送装置
CN209229216U (zh) * 2018-11-24 2019-08-09 南京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给水管道拐弯缓冲装置
CN209680339U (zh) * 2019-01-29 2019-11-26 江西鲲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岭土选矿用水力旋流器
CN110043205A (zh) * 2019-05-16 2019-07-23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灌注桩二次清孔方法
CN112145107A (zh) * 2020-09-29 2020-12-29 同济大学 一种可以调节泥浆浓度的新型泥浆箱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治明等: "《液压与气压传动》", 30 August 2017 *
雷斌等: "1.1 工作原理", 《施工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4102B (zh)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6323B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无泥浆清水成孔的施工系统及方法
CN203821373U (zh) 泥浆气举反循环清渣装置
CN110894722B (zh)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CN110670657B (zh) 一种狭窄河道的清淤设备
CN206458369U (zh) 一种用于钻孔筑桩的清孔系统
CN213627490U (zh) 一种灌注桩的清孔系统
CN108277802B (zh) 一种吸入式清渣机
CN203878635U (zh) 水下吸泥设备
CN107178368B (zh) 水下吸滤采矿车
CN106049587A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绞吸挖泥船
CN103882900B (zh) 水下吸泥设备及利用该设备进行水下切割拔桩的施工方法
CN215292392U (zh)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CN113294102B (zh) 基于渣浆泵的灌注桩反循环清孔装置
US2023966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sinking foundation columns
CN207033450U (zh) 水下吸滤采矿车
CN113638706A (zh) 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成桩施工设备
CN210564473U (zh) 一种监测井井底清淤装置
CN215292339U (zh) 全套管与潜孔锤跟管双动力破岩施工结构
JP6903293B2 (ja) 海洋資源揚鉱装置および海洋資源の揚鉱方法並びに海洋資源の集鉱方法
CN111963451B (zh) 一种自适应水深的井用潜水泵
CN21440819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质检测取样设备
CN209319485U (zh) 一种矿井提升机制动盘磨削装置
CN208330239U (zh) 一种反循环清孔装置
CN106381893B (zh) 气举吸泥设备
CN219137806U (zh) 一种伸缩式吸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518054 1501, Botai gongkan building, 8 Keji South 8th Road, high tech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Geolog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GONGK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4 1501, Botai gongkan building, 8 Keji South 8th Road, high tech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GONGK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