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1573B -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1573B
CN113291573B CN202010110247.4A CN202010110247A CN113291573B CN 113291573 B CN113291573 B CN 113291573B CN 202010110247 A CN202010110247 A CN 202010110247A CN 113291573 B CN113291573 B CN 113291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x
locking
fixing
inn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02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91573A (zh
Inventor
周云令
李蝉伊
刘文雪
李恩
牟信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antai Packaging Products Co.,Ltd.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1102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1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1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1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91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1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2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up portions connected to a central panel from all sides to form a container body, e.g. of tray-like form
    • B65D5/3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up portions connected to a central panel from all sides to form a container body, e.g. of tray-like form with tongue-and-slot or like connections between sides and extensions of other sides
    • B65D5/301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up portions connected to a central panel from all sides to form a container body, e.g. of tray-like form with tongue-and-slot or like connections between sides and extensions of other sides the tongue being a part of a lateral extension of a side wall
    • B65D5/3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up portions connected to a central panel from all sides to form a container body, e.g. of tray-like form with tongue-and-slot or like connections between sides and extensions of other sides the tongue being a part of a lateral extension of a side wall combined with a slot provided in an adjacent side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44Integral, inserted or attached portions form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ttings
    • B65D5/52External stands or display elements for cont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包装盒盒坯包括折叠形成外盒的外盒盒坯部、折叠形成第一内盒的第一内盒盒坯部以及折叠形成第二内盒的第二内盒盒坯部,其中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通过折痕线A与所述外盒盒坯部的一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二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通过折痕线B与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上,所述茶器包装盒盒坯折叠成型时,所述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均位于所述外盒内,且所述第一内盒位于所述第二内盒的正下方。本发明可变换不同的使用状态使用,作为储物盒、展示盒等,功能多样化。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市场中常见的茶具包装多为泡沫和瓦楞纸箱相结合的包装,功能单一且不环保,不利于回收,不可二次使用,茶具又是大多数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所用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那么与之俱来的产品包装对坏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问题却日益突出,部分消费者购买后使用时直接将其包装丢弃,泡沫和瓦楞纸等材料混合在一起,不利于分类回收。
现有常见茶具包装的成型方法涉及到泡沫成型、泡沫与瓦楞纸箱的胶粘或者瓦楞纸箱自身成型过程中也需要胶粘,整个成型方法费时费力,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另外胶粘形成的包装盒不环保,打开时会有胶水味,使用体验感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茶器包装成型费时费力、不环保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该方法成型效率高,不需胶水,节能环保。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包括折叠形成外盒的外盒盒坯部、折叠形成第一内盒的第一内盒盒坯部以及折叠形成第二内盒的第二内盒盒坯部,其中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通过折痕线A与所述外盒盒坯部的一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二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通过折痕线B与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上,所述茶器包装盒盒坯折叠成型时,所述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均位于所述外盒内,且所述第一内盒位于所述第二内盒的正下方,其中:
所述外盒盒坯部包括矩形的盒底板、分别通过第一折痕线连接在所述盒底板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一侧板部以及分别通过第二折痕线连接在所述盒底板另外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二侧板部,每一所述第一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一插口,每一所述第一侧板部包括通过一个第一折痕线与所述盒底板相连接的第一侧板以及一个通过折痕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插板,每一所述第一插板上均连接有一个第一插舌,所述第一插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侧板相贴合时,所述第一插舌可匹配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口内,每一第二侧板部均包括一个通过第二折痕线与所述盒底板相连接的第二侧板,每一第二侧板上连接两个襟板,两个襟板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两个边缘上;
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包括一设有茶杯固定部的矩形的内盒板、分别通过第三折痕线连接在所述内盒板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三侧板部以及分别通过第四折痕线连接在所述内盒板另外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四侧板部,所述第三侧板部包括一个通过第三折痕线与所述内盒板相连接的连接板,每一连接板上连接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个相对边缘上,每一第三侧板部上设有一条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第一撕裂线,每一所述连接板由所述第一撕裂线分隔成连接板M和连接板N,每一所述固定板由所述第一撕裂线分隔成固定板M和固定板N,所述第四侧板部包括依次通过折痕线相连接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所述第一端板通过第四折痕线与所述内盒板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相连接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二插口,每一固定板N上连接一可匹配插入到第二插口内的连接插舌,所述第四端板上连接有第二插舌,当所述第四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第三端板贴合时,所述第二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第二插口内;
所述第二内盒盒坯部包括矩形的底部板以及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底部板四个边缘上的固定板部、第五侧板部、盖板部和第六侧板部,所述底部板的板面上设有裁剪而成的固定部插舌,所述固定板部包括依次通过折痕线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二固定板、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茶壶的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茶杯的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折痕线与所述底部板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折痕线上设有一第三插孔和两个第四插孔,所述第三插孔位于两个所述第四插孔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二撕裂线,所述第二撕裂线与所述连接折痕线相平行且位于所述固定槽与所述连接折痕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裁剪有裁剪插舌,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两侧均固定有一连接插舌,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相贴合时,所述连接插舌对应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连接插口,所述固定部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连接插口内,所述第三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第五插孔,所述裁剪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第五插孔内,所述第五连接板上固定有定位插舌,所述第五侧板部包括通过折痕线与所述底部板相连接的第五侧板,所述第五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锁合板和第二锁合板,所述第二锁合板与所述第五侧板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第一边缘插口,所述第五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插口供对应的所述连接插舌插入,所述盖板部包括支撑板、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盖板和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盖板上的端部板,所述端部板上连接有端部插舌,所述端部插舌可匹配插入到第三插孔内,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边缘上对称设有支撑插舌,所述第六侧板部包括通过折痕线与所述底部板相连接的第六侧板,所述第六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第三锁合板与所述第六侧板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二边缘插孔,两个所述支撑插舌可对应匹配插入所述第一边缘插口和所述第二边缘插孔,所述第六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插口供对应的所述连接插舌插入,所述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配合锁合,所述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配合锁合,所述第一锁合板和所述第四锁合板上均连接一锁合插舌,所述锁合插舌可匹配插入第四插孔内;
一所述连接板M通过折痕线A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另一所述连接板M通过折痕线B与其相邻的第五侧板相连接;
所述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折叠外盒盒坯部:向上翻折两个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其向上垂直位于所述盒底板,翻折四个襟板使其与贴合于所述第一侧板;
折叠第一内盒盒坯部:翻折所述第四端板贴合于所述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的表面,并将所述第二插舌插入所述第二插口内形成支撑部,翻折所述支撑部使其垂直于所述内盒板,翻折四个固定板使其垂直于相邻的连接板,折叠一个连接板使其贴合于其相邻的第二侧板,并使得内盒板位于所述盒底板的正上方,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内盒板和所述盒底板之间形成缓冲支撑,翻折所述固定板与相邻的襟板相贴合,向下翻折两个第一插板,襟板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并将第一插舌插入第一插口内;
翻折第六侧板使其贴合于相邻的连接板,底部板位于内盒板的正上方,第五侧板贴合于另一连接板,翻折固定板部使其位于所述内盒板的正上方,折叠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相贴合,并将所述裁剪插舌插入所述第五插孔内,折叠第五连接板使其位于第二固定板的正下方,并将定位插舌插入连接插口内,固定部插舌插入连接插口,所述定位部插舌插入所述第七插孔,连接插舌匹配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插口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口内,将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锁合在一起,将所述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锁合在一起,将所述锁合插舌匹配插入第四插孔内,翻折支撑板,将支撑插舌插入到所述第一边缘插口和所述第二边缘插孔内,固定插舌插入到第六插孔内,翻折盖板覆盖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正上方,翻折端部板,并将端部插舌插入到第三插孔内。
该包装盒盒坯折叠成型后,可配合外盖盖合于外盒盒坯部形成的外盒上面,第一内盒盒坯部,第二内盒盒坯部折叠形成的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均与外盒之间形成良好缓冲。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成型方法,还包括二次使用方法:
打开盖板部,将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打开,将所述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打开,沿第二撕裂线撕开,取下被撕下的固定板部,然后锁合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锁合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将所述锁合插舌匹配插入第四插孔内,盖合盖板,将支撑插舌插入到所述第一边缘插口和所述第二边缘插孔内,端部插舌插入到第三插孔内;
取下部分固定板部的第二内盒可作为储物盒使用,配合所述外盖使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成型方法,还包括三次使用方法:
拆开第一内盒盒坯部和剩余的第二内盒盒坯部,将内盒板和底部板之间的第一撕裂线撕撕开,舍去撕下的第二内盒盒坯部,按照一次使用的方式折叠剩余部分。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成型方法,还包括四次使用方法:
将另一个第一撕裂线撕开,折叠两个第一撕裂线撕之间的部分,折叠两个连接板N使其垂直于固定板,翻折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使其垂直于固定板,折叠四个固定板N使其贴合于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并使得固定板N上的连接插舌插入到第二插口内,折叠第四端板,使得固定板N位于第四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三端板之间,然后将第二插舌插入所述第二插口内,形成展示部;
折叠撕下的外盒盒坯部,折叠成顶部开口的支撑盒。
作为优选方式,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材质为E瓦瓦楞纸板,具有更薄更坚硬的特点。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盖板与所述端部板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圆形孔。便于盖板的开启,开启时,手指通过圆形孔借力。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茶杯固定部为形成于所述内盒底板上多个定位圆孔,每一定位圆孔内固定一茶杯,多个圆孔呈矩阵排布。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固定槽为圆弧状的条形开口,便于固定圆面的茶壶。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槽包括三条依次衔接的直线型的条形开口,三条条形开口分别对应梯形上边以及两个斜边,便于固定较大型号的茶杯。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锁合板上形成有第一锁合槽,供所述第四锁合板插入,所述第二锁合板上形成有第二锁合槽供所述第三锁合板插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内盒的长度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内盒的长度和宽度。便于折叠。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折痕线为双折痕线,所述内盒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盒底板的长度,所述内盒板的长度加上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端板的宽度大于内盒板的长度。如此,第一内盒盒坯部折叠成内盒时,可置于折叠形成的外盒内,沿两个第一撕裂线撕下第一内盒盒坯部时,剩余的第一内盒盒坯部可折叠成为展示部,剩余的外盒盒坯部折叠形成支撑盒,展示部可盖合于支撑盒的顶部开口处。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六插孔,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设有裁剪而成的固定插舌,所述固定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第六插孔中。如此通过插舌结构将第二内盒固定于外盒内,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四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定位部插舌,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部板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七插孔,所述定位部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第七插孔内。再次通过插舌结构将第二内盒固定于外盒内,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用E瓦瓦楞纸板制成的纸盒外观美观,表面光滑,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印刷,同时缓冲效果比较好。
2.可变换不同的使用状态使用,作为储物盒、展示盒等,功能多样化。可通过撕裂再成型的方法进行多次利用节能环保,方便大众。
3.折叠形成的第一内盒、第二内盒通过多处插舌插口形成的插扣结构与折叠形成的外盒相连,可形成良好的缓冲效果,可有效保护包装于内的茶器。
4.一纸成型的设计,节省生产的成本,便于回收,整体采用无胶设计,绿色环保。
5.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和第二内盒盒坯部构成的内包装缓冲结构与外盒盒坯部构成的外包装结构采用堆叠的方式,更加的节省空间,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发明名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底板,2-第一折痕线,3-第二折痕线,4-第一插口,5-第一侧板,6-第一插板,7-第一插舌,8-第二侧板,9-襟板,10-内盒板,11-第三折痕线,12-第四折痕线,13-连接板,14-固定板,15-第一撕裂线,16-连接板M,17-连接板N,18-固定板M,19-固定板N,20-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三端板,23-第四端板,24-第二插口,25-第二插舌,26-底部板,27-第一连接板,28-第一固定板,29-第二连接板,30-第三连接板,31-第二固定板,32-第四连接板,33-第五连接板,34-第三插孔,35-第四插孔,36-固定槽,37-第二撕裂线,38-连接折痕线,39-连接插舌,40-连接插口,41-第五插孔,42-第六插孔,43-定位部插舌,44-定位插舌,45-第五侧板,46-第一锁合板,47-第二锁合板,48-第一边缘插口,49-第一连接插口,50-支撑板,51-盖板,52-端部板,53-端部插舌,54-固定插舌,55-支撑插舌,56-第六侧板,57-第三锁合板,58-第四锁合板,59-第二边缘插孔,60-第二连接插口,61-连接插舌,62-裁剪插舌,63-锁合插舌,64-定位槽,65-第七插孔,66-固定部插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包括折叠形成外盒的外盒盒坯部、折叠形成第一内盒的第一内盒盒坯部以及折叠形成第二内盒的第二内盒盒坯部,其中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通过折痕线A与所述外盒盒坯部的一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二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通过折痕线B与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上,所述茶器包装盒盒坯折叠成型时,所述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均位于所述外盒内,且所述第一内盒位于所述第二内盒的正下方,其中:
所述外盒盒坯部包括矩形的盒底板1、分别通过第一折痕线2连接在所述盒底板1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一侧板部以及分别通过第二折痕线3连接在所述盒底板另外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二侧板部,每一所述第一折痕线2上形成有第一插口4,每一所述第一侧板部包括通过一个第一折痕线2与所述盒底板1相连接的第一侧板5以及一个通过折痕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5上的第一插板6,每一所述第一插板6上均连接有一个第一插舌7,所述第一插板6与相邻的所述第一侧板5相贴合时,所述第一插舌7可匹配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口4内,每一第二侧板部均包括一个通过第二折痕线3与所述盒底板1相连接的第二侧板8,每一第二侧板8上连接两个襟板9,两个襟板9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8相对两个边缘上;
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包括一设有茶杯固定部的矩形的内盒板10、分别通过第三折痕线11连接在所述内盒板10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三侧板部以及分别通过第四折痕线12连接在所述内盒板10另外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四侧板部,所述第三侧板部包括一个通过第三折痕线11与所述内盒板10相连接的连接板13,每一连接板13上连接两个固定板14,两个固定板14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14的两个相对边缘上,每一第三侧板部上设有一条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第一撕裂线15,每一所述连接板13由所述第一撕裂线15分隔成连接板M16和连接板N17,每一所述固定板14由所述第一撕裂线15分隔成固定板M18和固定板N19,所述第四侧板部包括依次通过折痕线相连接的第一端板20、第二端板21、第三端板22和第四端板23,所述第一端板20通过第四折痕线12与所述内盒板10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一端板20、第二端板21相连接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二插口24,每一固定板N19上连接一可匹配插入到第二插口24内的连接插舌61,所述第四端板23上连接有第二插舌25,当所述第四端板23与所述第二端板21、第三端板22贴合时,所述第二插舌25可匹配插入所述第二插口24内;
所述第二内盒盒坯部包括矩形的底部板26以及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底部板四个边缘上的固定板部、第五侧板部、盖板部和第六侧板部,所述底部板26的板面上设有裁剪而成的固定部插舌66,所述固定板部包括依次通过折痕线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7、第一固定板28、第二连接板29、第三连接板30、第二固定板31、第四连接板32、第五连接板33,所述第一固定板28上设有用于固定茶壶的固定槽36,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茶杯的定位槽64,所述第一连接板27通过折痕线与所述底部板26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7和第一固定板28之间的连接折痕线38上设有一第三插孔34和两个第四插孔35,所述第三插孔34位于两个所述第四插孔35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28上设有第二撕裂线37,所述第二撕裂线37与所述连接折痕线38相平行且位于所述固定槽36与所述连接折痕线38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29上裁剪有裁剪插舌62,所述第二连接板29和第三连接板30的两侧均固定有一连接插舌39,所述第二连接板29和第三连接板30相贴合时,所述连接插舌39对应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板29和第三连接板30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连接插口40,所述固定部插舌66可匹配插入所述连接插口40内,所述第三连接板30和第二固定板31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第五插孔41,所述裁剪插舌62可匹配插入所述第五插孔内41,所述第五连接板33上固定有定位插舌44,所述第五侧板部包括通过折痕线与所述底部板26相连接的第五侧板45,所述第五侧板4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锁合板46和第二锁合板47,所述第二锁合板47与所述第五侧板45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第一边缘插口48,所述第五侧板45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插口49供对应的所述连接插舌39插入,所述盖板部包括支撑板50、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盖板51和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盖板51上的端部板52,所述端部板52上连接有端部插舌53,所述端部插舌53可匹配插入到第三插孔34内,所述支撑板50的两侧边缘上对称设有支撑插舌55,所述第六侧板部包括通过折痕线与所述底部板相连接的第六侧板56,所述第六侧板5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锁合板57和第四锁合板58,第三锁合板57与所述第六侧板56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二边缘插孔59,两个所述支撑插舌55可对应匹配插入所述第一边缘插口48和所述第二边缘插孔59,所述第六侧板56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插口60供对应的所述连接插舌39插入,所述第二锁合板47和第三锁合板57配合锁合,所述第一锁合板46和第四锁合板58配合锁合,所述第一锁合板46和所述第四锁合板58上均连接一锁合插舌63,所述锁合插舌63可匹配插入第四插孔35内;
一所述连接板M16通过折痕线A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侧板8相连接,另一所述连接板M16通过折痕线B与其相邻的第五侧板45相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板31和所述第四连接板32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六插孔42,所述支撑板50的板面上设有裁剪而成的固定插舌54,所述固定插舌54可匹配插入所述第六插孔42中。如此通过插舌结构将第二内盒固定于外盒内,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所述第四连接板32和第五连接板33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定位部插舌43,所述支撑板50与所述底部板26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七插孔65,所述定位部插舌43可匹配插入所述第七插孔65内。再次通过插舌结构将第二内盒固定于外盒内,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该包装盒盒坯折叠成型后,可配合外盖盖合于外盒盒坯部形成的外盒上面,第一内盒盒坯部,第二内盒盒坯部折叠形成的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均与外盒之间形成良好缓冲。
所述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折叠外盒盒坯部:向上翻折两个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8,使其向上垂直位于所述盒底板1,翻折四个襟板9使其与贴合于所述第一侧板;
折叠第一内盒盒坯部:翻折所述第四端板23贴合于所述第二端板21和第三端板22的表面,并将所述第二插舌25插入所述第二插口24内形成支撑部,翻折所述支撑部使其垂直于所述内盒板,翻折四个固定板使其垂直于相邻的连接板,折叠一个连接板13使其贴合于其相邻的第二侧板8,并使得内盒板10位于所述盒底板1的正上方,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内盒板和所述盒底板之间形成缓冲支撑,翻折所述固定板14与相邻的襟板9相贴合,向下翻折两个第一插板6,襟板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插板6和所述第一侧板5之间,并将第一插舌7插入第一插口4内;
翻折第六侧板56使其贴合于相邻的连接板13,底部板26位于内盒板10的正上方,第五侧板45贴合于另一连接板13,翻折固定板部使其位于所述内盒板的正上方,折叠第二连接板29、第三连接板30相贴合,并将所述裁剪插舌62插入所述第五插孔内41,折叠第五连接板33使其位于第二固定板31的正下方,并将定位插舌44插入连接插口40内,固定部插舌66插入连接插口40,所述定位部插舌43插入所述第七插孔65,连接插舌39匹配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插口60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口49内,将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锁合在一起,将所述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锁合在一起,将所述锁合插舌63匹配插入第四插孔35内,翻折支撑板50,将支撑插舌55插入到所述第一边缘插口48和所述第二边缘插孔59内,固定插舌54插入到第六插孔42内,翻折盖板51覆盖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8、第二固定板31正上方,翻折端部板51,并将端部插舌53插入到第三插孔34内。
经过以上折叠成型的包装盒可配合外盖盖合。
二次使用:
打开盖板部,将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打开,将所述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打开,沿第二撕裂线撕开,取下被撕下的固定板部,然后锁合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锁合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将所述锁合插舌63匹配插入第四插孔35内,盖合盖板51,将支撑插舌55插入到所述第一边缘插口48和所述第二边缘插孔59内,端部插舌53插入到第三插孔34内;
取下部分固定板部的第二内盒可作为储物盒使用,配合所述外盖使用。
三次使用:
拆开第一内盒盒坯部和剩余的第二内盒盒坯部,将内盒板和底部板之间的第一撕裂线撕撕开,舍去撕下的第二内盒盒坯部,按照一次使用的方式折叠剩余部分;
四次使用:
将另一个第一撕裂线撕开,折叠两个第一撕裂线撕之间的部分,折叠两个连接板N17使其垂直于固定板14,翻折第二端板21、第三端板22和第四端板23使其垂直于固定板14,折叠四个固定板N19使其贴合于第三端板22和第四端板23,并使得固定板N19上的连接插舌61插入到第二插口24内,折叠第四端板23,使得固定板N19位于第四端板23和第二端板21、第三端板22之间,然后将第二插舌25插入所述第二插口24内,形成展示部;
折叠撕下的外盒盒坯部,折叠成顶部开口的支撑盒;
将所述展示部盖合与所述支撑盒的顶部开口处,形成展示盒。
四次使用时可利用支撑盒和外盖配合形成储物盒使用。
实施例2
为了更稳定的固定茶杯或茶壶,本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改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材质为E瓦瓦楞纸板,具有更薄更坚硬的特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51与所述端部板52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圆形孔。便于盖板51的开启,开启时,手指通过圆形孔借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茶杯固定部为形成于所述内盒底板上多个定位圆孔,每一定位圆孔内固定一茶杯,多个圆孔呈矩阵排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槽36为圆弧状的条形开口,便于固定圆面的茶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槽包括三条依次衔接的直线型的条形开口,三条条形开口分别对应梯形上边以及两个斜边,便于固定较大型号的茶杯。
实施例3
为了折叠成型后包装盒更加稳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合板46上形成有第一锁合槽,供所述第四锁合板58插入,所述第二锁合板47上形成有第二锁合槽供所述第三锁合板57插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内盒的长度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内盒的长度和宽度。便于折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折痕线11为双折痕线,所述内盒板10的长度小于所述盒底板1的长度,所述内盒板10的长度加上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端板20的宽度大于内盒板10的长度。如此,第一内盒盒坯部折叠成内盒时,可置于折叠形成的外盒内,沿两个第一撕裂线撕下第一内盒盒坯部时,剩余的第一内盒盒坯部可折叠成为展示部,剩余的外盒盒坯部折叠形成支撑盒,展示部可盖合于支撑盒的顶部开口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器包装盒盒坯包括折叠形成外盒的外盒盒坯部、折叠形成第一内盒的第一内盒盒坯部以及折叠形成第二内盒的第二内盒盒坯部,其中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通过折痕线A与所述外盒盒坯部的一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二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通过折痕线B与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的一边缘上,所述茶器包装盒盒坯折叠成型时,所述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均位于所述外盒内,且所述第一内盒位于所述第二内盒的正下方,其中:
所述外盒盒坯部包括矩形的盒底板、分别通过第一折痕线连接在所述盒底板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一侧板部以及分别通过第二折痕线连接在所述盒底板另外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二侧板部,每一所述第一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一插口,每一所述第一侧板部包括通过一个第一折痕线与所述盒底板相连接的第一侧板以及一个通过折痕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插板,每一所述第一插板上均连接有一个第一插舌,所述第一插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侧板相贴合时,所述第一插舌可匹配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口内,每一第二侧板部均包括一个通过第二折痕线与所述盒底板相连接的第二侧板,每一第二侧板上连接两个襟板,两个襟板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两个边缘上;
所述第一内盒盒坯部包括一设有茶杯固定部的矩形的内盒板、分别通过第三折痕线连接在所述内盒板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三侧板部以及分别通过第四折痕线连接在所述内盒板另外两个相对边缘上的第四侧板部,所述第三侧板部包括一个通过第三折痕线与所述内盒板相连接的连接板,每一连接板上连接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个相对边缘上,每一第三侧板部上设有一条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第一撕裂线,每一所述连接板由所述第一撕裂线分隔成连接板M和连接板N,每一所述固定板由所述第一撕裂线分隔成固定板M和固定板N,所述第四侧板部包括依次通过折痕线相连接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所述第一端板通过第四折痕线与所述内盒板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相连接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二插口,每一固定板N上连接一可匹配插入到第二插口内的连接插舌,所述第四端板上连接有第二插舌,当所述第四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第三端板贴合时,所述第二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第二插口内;
所述第二内盒盒坯部包括矩形的底部板以及分别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底部板四个边缘上的固定板部、第五侧板部、盖板部和第六侧板部,所述底部板的板面上设有裁剪而成的固定部插舌,所述固定板部包括依次通过折痕线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二固定板、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茶壶的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茶杯的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折痕线与所述底部板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折痕线上设有一第三插孔和两个第四插孔,所述第三插孔位于两个所述第四插孔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二撕裂线,所述第二撕裂线与所述连接折痕线相平行且位于所述固定槽与所述连接折痕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裁剪有裁剪插舌,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两侧均固定有一连接插舌,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相贴合时,所述连接插舌对应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连接插口,所述固定部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连接插口内,所述第三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第五插孔,所述裁剪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第五插孔内,所述第五连接板上固定有定位插舌,所述第五侧板部包括通过折痕线与所述底部板相连接的第五侧板,所述第五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锁合板和第二锁合板,所述第二锁合板与所述第五侧板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第一边缘插口,所述第五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插口供对应的所述连接插舌插入,所述盖板部包括支撑板、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盖板和通过折痕线连接于所述盖板上的端部板,所述端部板上连接有端部插舌,所述端部插舌可匹配插入到第三插孔内,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边缘上对称设有支撑插舌,所述第六侧板部包括通过折痕线与所述底部板相连接的第六侧板,所述第六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第三锁合板与所述第六侧板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二边缘插孔,两个所述支撑插舌可对应匹配插入所述第一边缘插口和所述第二边缘插孔,所述第六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插口供对应的所述连接插舌插入,所述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配合锁合,所述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配合锁合,所述第一锁合板和所述第四锁合板上均连接一锁合插舌,所述锁合插舌可匹配插入第四插孔内;
一所述连接板M通过折痕线A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另一所述连接板M通过折痕线B与其相邻的第五侧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六插孔,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设有裁剪而成的固定插舌,所述固定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第六插孔中;
所述第四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定位部插舌,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部板之间的折痕线上形成有第七插孔,所述定位部插舌可匹配插入所述第七插孔内;
所述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折叠外盒盒坯部:向上翻折两个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其向上垂直位于所述盒底板,翻折四个襟板使其与贴合于所述第一侧板;
折叠第一内盒盒坯部:翻折所述第四端板贴合于所述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的表面,并将所述第二插舌插入所述第二插口内形成支撑部,翻折所述支撑部使其垂直于所述内盒板,翻折四个固定板使其垂直于相邻的连接板,折叠一个连接板使其贴合于其相邻的第二侧板,并使得内盒板位于所述盒底板的正上方,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内盒板和所述盒底板之间形成缓冲支撑,翻折所述固定板与相邻的襟板相贴合,向下翻折两个第一插板,襟板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并将第一插舌插入第一插口内;
翻折第六侧板使其贴合于相邻的连接板,底部板位于内盒板的正上方,第五侧板贴合于另一连接板,翻折固定板部使其位于所述内盒板的正上方,折叠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相贴合,并将所述裁剪插舌插入所述第五插孔内,折叠第五连接板使其位于第二固定板的正下方,并将定位插舌插入连接插口内,固定部插舌插入连接插口,所述定位部插舌插入所述第七插孔,连接插舌匹配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插口和所述第一连接插口内,将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锁合在一起,将所述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锁合在一起,将所述锁合插舌匹配插入第四插孔内,翻折支撑板,将支撑插舌插入到所述第一边缘插口和所述第二边缘插孔内,固定插舌插入到第六插孔内,翻折盖板覆盖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正上方,翻折端部板,并将端部插舌插入到第三插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使用方法:
打开盖板部,将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打开,将所述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打开,沿第二撕裂线撕开,取下被撕下的固定板部,然后锁合第二锁合板和第三锁合板,锁合第一锁合板和第四锁合板,将所述锁合插舌匹配插入第四插孔内,盖合盖板,将支撑插舌插入到所述第一边缘插口和所述第二边缘插孔内,端部插舌插入到第三插孔内;
取下部分固定板部的第二内盒可作为储物盒使用,配合外盖使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次使用方法:
拆开第一内盒盒坯部和剩余的第二内盒盒坯部,将内盒板和底部板之间的第一撕裂线撕撕开,舍去撕下的第二内盒盒坯部,按照一次使用的方式折叠剩余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方法,还包括四次使用方法:
将另一个第一撕裂线撕开,折叠两个第一撕裂线撕之间的部分,折叠两个连接板N使其垂直于固定板,翻折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使其垂直于固定板,折叠四个固定板N使其贴合于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并使得固定板N上的连接插舌插入到第二插口内,折叠第四端板,使得固定板N位于第四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三端板之间,然后将第二插舌插入所述第二插口内,形成展示部;
折叠撕下的外盒盒坯部,折叠成顶部开口的支撑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材质为E瓦瓦楞纸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与所述端部板之间的折痕线上设有圆形孔;
所述茶杯固定部为形成于所述内盒底板上多个定位圆孔,每一定位圆孔内固定一茶杯,多个圆孔呈矩阵排布;
所述固定槽为圆弧状的条形开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包括三条依次衔接的直线型的条形开口,三条条形开口分别对应梯形上边以及两个斜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板上形成有第一锁合槽,供所述第四锁合板插入,所述第二锁合板上形成有第二锁合槽供所述第三锁合板插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盒的长度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内盒的长度和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痕线为双折痕线,所述内盒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盒底板的长度,所述内盒板的长度加上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端板的宽度大于内盒板的长度。
CN202010110247.4A 2020-02-23 2020-02-23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 Active CN113291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0247.4A CN113291573B (zh) 2020-02-23 2020-02-23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0247.4A CN113291573B (zh) 2020-02-23 2020-02-23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1573A CN113291573A (zh) 2021-08-24
CN113291573B true CN113291573B (zh) 2022-05-17

Family

ID=7731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0247.4A Active CN113291573B (zh) 2020-02-23 2020-02-23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157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1053693Y (es) * 2003-01-03 2003-12-01 De Leon Angel Bernabeu Envase para la distribucion de bolsas.
CN104340455A (zh) * 2013-07-31 2015-02-11 苏州易康萌思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免胶粘折叠式果蔬纸板箱
CN105235971B (zh) * 2015-10-30 2017-07-28 许昌学院 一种工字型产品展示用瓦楞纸套装盒
JP6915834B2 (ja) * 2016-11-11 2021-08-04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組立式包装箱
CN106864913B (zh) * 2017-03-23 2023-09-2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食品包装盒
CN107244474B (zh) * 2017-07-24 2023-07-14 苏州安派思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空间撕拉开口的防盗包装箱
CN207225881U (zh) * 2017-10-10 2018-04-13 上海鸿洋印刷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便携包装盒
CN109720687B (zh) * 2017-10-27 2023-08-15 天津市职业大学 陶瓷酒器包装盒及其制作方法
CN208560012U (zh) * 2018-07-27 2019-03-01 南京林业大学 零施胶、易装卸、便携式的快递包装盒
CN109436503B (zh) * 2018-12-26 2024-03-0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和包装方法
CN209506340U (zh) * 2018-12-27 2019-10-1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自带缓冲结构的快递包装盒
CN209956411U (zh) * 2019-02-20 2020-01-17 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收纳包装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1573A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30462A1 (en) Collapsible/easily disposable food container
CN208165460U (zh) 一种带内衬的一体化包装纸盒
CN212557201U (zh) 一种多功能性可再利用的茶器包装盒盒坯
CN113291573B (zh) 一种可变换形态的茶器包装盒盒坯的成型方法
CN203528987U (zh) 一种产品纸盒
CN113291572A (zh) 一种多功能性可再利用的茶器包装盒盒坯
CN109808988A (zh) 一种餐具包装盒
CN207791415U (zh) 酒器包装盒
CN205707729U (zh) 一种一纸成型茶具套装包装盒
CN212048236U (zh) 一种便携式有展示功能的组合式鲜花绿植包装
CN210883014U (zh) 一种可以两侧对开的新型包装盒
CN208813685U (zh) 一种折叠展开式包装彩盒
CN209617727U (zh) 一种一体成型插头插座包装结构
CN208868476U (zh) 一种一纸成型省纸小商品包装衬垫
CN209290915U (zh) 自然平箱底
CN210391865U (zh) 一种双壁包装盒
CN213414506U (zh) 支撑托及包装盒
CN105966720B (zh) 一种一纸成型茶具套装包装盒
CN218807201U (zh)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CN218807210U (zh) 一种一体便携式鸡蛋包装盒
CN205150491U (zh) 简易折叠酒盒
CN216660659U (zh) 一种陶瓷包装盒
CN210503583U (zh) 一种方便人工折成盒体的纸盒包装
CN212557197U (zh) 一种玻璃容器缓冲包装内衬
CN212074695U (zh) 一种便携抽拉式生日蛋糕盒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5

Address after: Room 301, No. 3, Chuangye Second Road, Mapu'ao, Fenggang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Nantai Packaging Produc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5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421 2 Luohe Road,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