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1217A - 杯架 - Google Patents

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1217A
CN113291217A CN202110109681.5A CN202110109681A CN113291217A CN 113291217 A CN113291217 A CN 113291217A CN 202110109681 A CN202110109681 A CN 202110109681A CN 113291217 A CN113291217 A CN 113291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region
entrance hole
out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96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91217B (zh
Inventor
吴庆典
大石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91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1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91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1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2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lighting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mounted on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6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 B60Q3/62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杯架,是使支架部的内周侧的轮廓整体发光的导光体方式的照明机构的杯架。在轮廓的外周缘整体范围内使出射光量均匀化,抑制发光不均。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保持饮料瓶的凹状的支架部的底面设置板状的导光体和遮挡片。导光体在外周缘具有圆弧部、非圆弧部和角部,在入光用孔部与角部之间具有折射单元。在倾斜反射面具有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该导光体内的光从所述入光用孔部经由折射单元而到达所述倾斜反射面的第1区域、以及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该导光体内的光从所述入光用孔部不经由折射单元而到达所述倾斜反射面的第2区域。在第2区域具有与第1区域相比减小反射量的减反射单元和弯曲面。由此,抑制从外周缘出射的光的发光不均。

Description

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杯架,特别涉及具有对支架部的收纳空间进行照明的照明机构的杯架。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形成有支架部的杯架,该支架部的周围被壁面包围,使得在汽车等移动体的室内,塑料瓶等饮料容器不会发生倾倒。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杯架,该杯架为了对支架部的收纳空间进行照明,在底面具有板状的导光体。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杯架使从具有指向性的LED(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入射到形状为沿着底面的轮廓的导光透镜,在外周缘的反射面处向垂直上方反射,向上方出射,使外周缘的一部分呈U字状发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6249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上述公报公开的支架部的底面形状那样,具有圆弧部和非圆弧部两者的轮廓的杯架具有以下的问题。当要使沿着板状的导光体的轮廓的外周缘整体发光时,从底部中央入射的来自LED的光在导光体内部导光。由于作为反射单元的槽形成于沿着外周缘的位置,因此,光不会到达外周缘的一部分。因此,不是轮廓的整周进行发光,而成为在轮廓的一部分具有非发光部的局部发光(U字状的发光)。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使支架部的内周侧的轮廓整体发光的导光体方式的照明机构的杯架。此外,提供即使是非圆形的导光体形状、也能使轮廓整周的发光的均匀性优异的杯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下述[1]~[6]的杯架。
[1]一种杯架,其具有凹状的支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通过插拔被收纳物的开口、具有支承所述被收纳物的底面的底板和侧壁而形成为凹状的形状,所述底板具有板状的导光体、遮挡片以及支承所述导光体的导光体支承部;所述导光体沿着所述底面、由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所述遮挡片覆盖所述导光体的一对板面中的位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开口侧的第1主面的一部分,所述导光体形成有使来自光源的光进入的入光用孔部、使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向所述导光体的外侧出射的出射部、使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朝向所述出射部进行内表面反射的倾斜反射面、以及安装所述遮挡片的遮挡片安装部,所述入光用孔部是从与所述第1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主面凹陷的孔,位于所述支架部的中央区域,所述出射部沿着所述导光体的外周缘形成,在所述第1主面的外周缘处朝向所述开口侧突出,所述倾斜反射面沿着所述导光体的外周缘形成,是从所述入光用孔部朝向外周端面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底板在从所述开口侧观察时的平面形状为:在所述外周缘具有圆弧部、非圆弧部和角部,在所述第2主面,在所述入光用孔部与所述角部之间具有用于控制针对所述倾斜反射面的入射角的折射单元,所述倾斜反射面具有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在所述第1区域,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从所述入光用孔部经由所述折射单元而到达所述倾斜反射面;在所述第2区域,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从所述入光用孔部不经由所述折射单元而到达所述倾斜反射面,所述第2区域具有与所述第1区域相比减小反射量的减反射单元、以及形成为使所述倾斜反射面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入光用孔部侧凹陷的形状的弯曲面。
[2]根据上述[1]记载的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单元是设置于所述第2主面的凹陷的侧面,具有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向所述凹陷内出射的凹陷内出射面、以及从所述凹陷内出射面向凹陷内出射的光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凹陷内入射面。
[3]根据上述[1]或[2]记载的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单元在所述倾斜反射面的一部分具有光吸收部或额外部。
[4]根据上述[3]记载的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单元位于所述导光体的外周缘的侧面与所述倾斜反射面之间的边界区域。
[5]根据上述[1]~[4]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区域具有弯曲面,所述弯曲面形成为使所述倾斜反射面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入光用孔部一侧凹陷的形状。
[6]根据上述[3]~[5]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单元在所述倾斜反射面的一部分区域具有额外部,在所述倾斜反射面中的未形成有所述额外部的区域,具有形成为向所述入光用孔部一侧凹陷的形状的弯曲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使支架部的内周侧的轮廓整体发光的导光体方式的照明机构的杯架。对于杯架底面的轮廓的发光,根据来自光源的光从入射部到达导光体的外周缘时的外周缘的形状,利用减反射单元和弯曲面对出射光量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得到在外周缘整体范围内使出射光量均匀化而抑制了发光不均的外周缘发光的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杯架的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示出图1的杯架的从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从杯架开口的上方观察的平面图。
图4是说明将沿着图3的A-A线的截面的一部分切掉后的剖视图。
图5是从支架部的底侧观察导光体的平面图。
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光源的立体图。
图7是光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放大示出图4的B部的概要剖视图。
图9是放大示出沿着图3的B-B线的剖视图的一部分的概要剖视图。
图10是将相当于图9的D部和E部的部位放大后的剖视图。
图11是从开口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底面的概要平面图。
图12是第3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导光体的第2区域中的外周端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3是第4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导光体的第2区域中的外周端部附近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杯架;2:支架部;3:车辆安装部;4:主体;5:光源;6:饮料容器(杯);7:圆弧部;8、8’:直线部(非圆弧部);9:角部;10:导光体;11:第1主面;12:第2主面;13:入光用孔部;14:出射部;16:外周端面;17:倾斜反射面;17a:额外部(减反射单元);17b:弯曲面;18:第1区域;19:第2区域;21:开口;22:底面;23:侧壁;24:导光体支承部;25:遮光片;26:底板;30:凹陷(折射单元);41:透镜部;43:LED;L1、L2、L3、L4: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10对第1实施方式的杯架1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杯架1的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相同的杯架1的立体图。图3是从开口21侧的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杯架1的平面图,图4是省略沿着图3的A-A线的截面的右侧的一部分而示出的剖视图。图5是从支架部2的底侧观察设置于第1实施方式的杯架1的导光体10的平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杯架1是安装于汽车的空调吹风口的类型。杯架1具有主体4,该主体4具有收纳塑料瓶或咖啡杯等饮料容器6的凹状的支架部2、以及用于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辆的空调吹风口等处的车辆安装部3。
支架部2通过插拔饮料容器6的开口21、保持饮料容器6的底面22和侧壁23形成凹状的收纳空间。侧壁23形成为朝向开口21侧稍微扩展的形状。底面22构成凹状的支架部2的底,在构成与侧壁23之间的边界部分的轮廓处具有朝向支架部2的内侧出射光的出射部14。出射部14形成于导光体10的外周缘,该导光体10设置于支架部2的底上,来自光源5的光被导入到导光体10内由所述出射部14朝向支架部2内进行照射。
主体4由遮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侧壁23和从侧壁23延伸到底面22的中央区域侧的导光体支承部24一体地形成。导光体支承部24支承导光体10。在侧壁23的外侧,车辆安装部3以与侧壁23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L字状的钩,但是,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在支架部2的底面22设置有分体地形成的导光体10。通过将导光体10从主体4的开口21嵌入,能够将导光体10固定于导光体支承部24。由此,由导光体10和导光体支承部24构成底板26。导光体10和导光体支承部24分体地形成,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双色成型等注塑成型而一体地形成。
支架部2的底面22的整体形状成为适合于收纳圆筒形状的饮料容器6的形状,呈沿着支架部2的内周的非圆形形状。具体而言,在平面图中,设长方形的一个长边为直线状外周缘26B,设另一个长边为呈圆弧状的U字状外周缘26A,底面22的整体形状成为由直线状外周缘26B和U字状外周缘26A构成的形状。U字状外周缘26A由半圆状的圆弧部7、以及从该圆弧部7的两端呈直线状彼此平行地延伸的2个直线部8构成。直线状外周缘26B由直线部8’构成。直线状外周缘26B的直线部8’在其两端与U字状外周缘26A的2个直线部8分别垂直。由此,在直线状外周缘26B和U字状外周缘26A相交的区域形成有角部9。
导光体10呈将沿着凹状的支架部2的底面的方向作为面内方向的板形状,由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光性树脂材料形成。导光体10具有由与厚度方向垂直的表面即第1主面11和表面位于与第1主面11相反的一侧的第2主面12构成的一对板面、以及周围的侧面即外周端面16,整体形成为板状。外周端面16具有与U字状外周缘26A对应的半圆状的圆弧部7a、以及从该圆弧部7a的两端呈直线状彼此平行地延伸的2个直线部8a、8b。此外,与直线状外周缘26B对应地具有直线部8c。以第1主面11置于开口21侧的方式进行配置,在第1主面11上设置有遮光片25。
第1主面11是位于支架部2的开口21侧的面,形成有遮光片安装部15,并且以包围遮光片安装部15的外周的方式在缘部形成有出射部14。将出射部14的最上面即开口21侧的末端面的从遮光片安装部15起的高度设置为比遮光片25的厚度大。因此,导光体10的缘部(出射部14)不被遮光片25覆盖,在支架部2内露出。
遮光片25是由薄膜状的弹性材料构成的遮光性部件,使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固定于遮光片安装部15。遮光片25至少安装于被放置饮料容器6的支架部2的中央区域。在收纳多个饮料容器6的情况下,设置于与各个饮料容器6对应的中央区域。通过设置于中央区域,防止从上面侧直接观察后述入光用孔部13,并且,能够防止饮料容器6损伤导光体10的第1主面1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覆盖除了底面22的轮廓部分以外的大致整个面的方式形成为与底面22相似的形状。
第2主面12是位于与支架部2的开口21相反的一侧的面。如图5所示,在中央区域形成有入光用孔部13,在外周缘形成有使从入光用孔部13入射到导光体10内的光L1、L2朝向出射部14进行内表面反射的倾斜反射面17。此外,在连接2个角部9和入光用孔部13的各个假想直线上的角部9附近的位置形成有2个凹陷30。凹陷30相当于折射单元。
入光用孔部13是从第2主面12朝向第1主面11凹陷的圆柱状的孔,在内部插入并固定有光源5。入光用孔部13也可以从第2主面12穿透至第1主面11。入光用孔部13的圆柱面即内周面与导光体10的厚度方向平行,或以朝向第2主面12侧稍微扩展的方式形成。该内周面成为来自光源5的光的入射面。
倾斜反射面17沿着导光体10的外周缘形成,是连接导光体10的外周端面16(侧面)和第2主面12的倾斜面。倾斜反射面17与第2主面12形成大致45度的角度。由此,使从入光用孔部13的内周面进入导光体10内的与第2主面12大致平行的入射光通过内表面反射而朝向出射部14反射。将倾斜反射面17的外部气氛设置为大气环境,使得与导光体10产生折射率差。因此,在侧壁23与倾斜反射面17之间设置有间隙。
来自光源5的光从入光用孔部13的内周面入射到导光体10内,以入光用孔部13为中心呈放射状扩展并行进。从出射部14整体的均匀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在呈放射状导光的入射光到达形成于外周缘的倾斜反射面17时,使其与外周缘的轮廓线呈垂直或接近垂直。
如图5所示,在平面图中,凹陷30是近似于三角形的形状,外周的轮廓形状成为弯曲线。在未形成凹陷30的情况下,在角部9,从入光用孔部13入射且朝向倾斜反射面17的光在平面图中斜向地入射到U字状外周缘26A的直线部8a、8b。同样,从入光用孔部13入射且朝向倾斜反射面17的光在平面图中还斜向地入射到直线状外周缘26B的直线部8c。在平面图中斜向地入射的光通过倾斜反射面17在平面图中向斜向方向反射。倾斜反射面17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因此,在平面图中从斜向方向入射到倾斜反射面17的光朝向斜上方反射。因此,从角部9的出射部14出射的光以朝向斜向方向行进的光为主。此外,在与来自角部9以外的外周缘、例如U字状外周缘26A的圆弧部7a的出射光相比时,来自角部9的出射部14的出射光中产生亮度的不均,以角部9为中心的区域整体变暗。
因此,通过设置凹陷30,对平面图中光入射到倾斜反射面17的入射角进行控制。凹陷30是用于进行控制以使来自光源5的入射光以与导光体10的外周缘的轮廓线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式到达的槽,槽的内部设置为大气环境,以与导光体10产生折射率差。作为凹陷30的内周面的侧面形成为曲面形状,通过对其曲率进行控制,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对行进方向进行控制。
从入光用孔部13到达凹陷30的入射光从凹陷30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凹陷30内出射,该光从凹陷30的侧面的另一部分再次入射到导光体10内。将向该凹陷30内出射的侧面称为凹陷内出射面31,将向凹陷30内出射的光再次入射到导光体10内的侧面称为凹陷内入射面32。在凹陷内出射面31和凹陷内入射面32处分别产生折射作用,因此,通过适当调整凹陷30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对到达倾斜反射面17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控制。
在本说明书中,第1区域18是指经由凹陷30这样的折射单元到达倾斜反射面17的光被控制成与外周缘的轮廓线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外周缘区域。折射单元不限于凹陷30,例如也可以是嵌入了折射率不同的其他透明树脂材料而成的部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第2区域19是指外周缘区域中的第1区域以外的区域,是从入光用孔部13到达倾斜反射面17的光以与外周缘的轮廓线垂直或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入射的区域。
具体而言,第2区域19相当于与U字状外周缘26A对应的圆弧部7a、直线部8a、8b中的圆弧部7a附近区域以及与直线状外周缘26B对应的直线部8c的中心部分附近区域。第2区域19位于比第1区域18更接近入光用孔部13的场所。第1区域18是与角部9对应的区域。另外,第1区域18和第2区域19之间的边界的位置不是绝对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部2的底面的形状与导光体10相适应,其中导光体10的形状与由U字状外周缘26A和直线状外周缘26B构成的外周缘对应,但是它们的形状不限于该形状。圆弧部7包含以入光用孔部13为中心的规定半径的圆的圆弧和能够近似于该圆弧的椭圆等的弯曲线。此外,从通常的饮料容器的大小考虑,圆弧部7也包含能够近似于圆的多边形(六边形以上)的直线状的边部分。直线部8、8’也不限于直线,直线部也包含不属于圆弧部7且能够近似于直线的非圆弧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角部9是导光体10的直线部8a与直线部8c的相交区域以及直线部8b与直线部8c的相交区域,但是不限于此。在外周缘上,圆弧部与非圆弧部的连接部分、非圆弧部彼此的连接部分成为角部。在平面图中,导光体10在所述外周缘上至少具有圆弧部和非圆弧部,进而具有角部。
接着,对光源5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光源的立体图,图7是分解示出光源的分解立体图。
光源5由透镜部41和光源主体部40构成,该透镜部41设置有突起42,该突起42形成为与导光体10的入光用孔部13对应的大小和形状,具有大致圆柱状的侧面,在主体部40内固定有安装了LED43的基板44。LED43成为将出射方向设为向上的表面安装型,以朝向垂直上方出射光的方式安装于基板44上。基板44使用印刷基板等,除了LED43以外,还安装有电阻等电气部件45。透镜部41由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光性树脂材料形成,以覆盖LED43的方式通过配合件46固定于主体部40。透镜部41以使得突起42位于LED43的正上方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40。
在光源5的主体部40内收纳有未图示的电池作为向LED43供电的电源。也可以代替电池而连接有用于与车辆等的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线。光源5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导光体10的第2主面12或导光体支承部24。光源5成为与杯架1分体的部件,以使得能够成为任意的发光色。准备LED43的发光色或亮度不同的多种光源5,以使得能够容易地更换为任意的发光色或任意的亮度的发光。通过更换光源5,能够容易地得到蓝色、绿色、红色等喜欢的发光色。
图8是放大示出图4的B部的概要剖视图,是说明第2区域19的剖视图。从LED43朝向上方发出的光在由设置于突起42的大致圆锥形的凹陷的斜面构成的圆锥形反射面45处进行全反射,朝向突起42的侧面方向导光。从突起42的侧面出射的光从入光用孔部13的内周面入射到导光体10内,在导光体10内向面内方向传播。在导光体10内向面内方向传播的光中、朝向第2区域19的光L2到达倾斜反射面17而朝向出射部14反射,光L2从出射部14朝向支架部2内出射。如图8所示,倾斜反射面17在截面中为从入光用孔部13朝向外周端面16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图9是放大示出沿着图3的B-B线的剖视图的一部分的概要剖视图,是说明第1区域18的剖视图。从LED43朝向上方发出的光在由设置于突起42的大致圆锥形的凹陷的斜面构成的圆锥形反射面45处进行全反射,朝向突起42的侧面方向导光。从突起42的侧面出射的光从入光用孔部13的内周面入射到导光体10内,在导光体10内向面内方向传播。在导光体10内向面内方向传播的光中、朝向第1区域18的光L1到达倾斜反射面17而朝向出射部14反射,光L1从出射部14朝向支架部2内出射。
此时,光L1在从入光用孔部13的内周面入射到导光体10内而朝向第1区域18的倾斜反射面17的途中通过凹陷30。具体而言,从入光用孔部13的内周面入射到导光体10内,接着,从凹陷30的凹陷内出射面31向凹陷30内出射。然后,向凹陷30内出射的光从位于大致相反侧的凹陷内入射面32再次入射到导光体10内。从凹陷内入射面32再次入射的光L1到达倾斜反射面17而朝向出射部14反射,从出射部14朝向支架部2内出射。
对通过第1区域18的倾斜反射面17反射而朝向出射部14的光L1和通过第2区域19的倾斜反射面17反射而朝向出射部14的光L2进行比较,来自第1区域18的出射光L1在凹陷内出射面31和凹陷内入射面32的2个界面处产生光量的损失。由于这些理由,从第1区域18的出射部14向外部出射的光与从第2区域19的出射部14向外部出射的光相比变暗。特别是在角部9处,从入光用孔部13到达第1区域18的倾斜反射面17为止的光路长度比从入光用孔部13到达第2区域19的倾斜反射面17为止的光路长度长,因此,容易变得更暗。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外周缘部整体的发光均匀性,在第2区域19的倾斜反射面17施加与第1区域的反射面相比减小反射量的减反射单元。图10是放大了第2区域19的倾斜反射面17的导光体1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0所示的部位相当于图9的D部和E部。图10中虚线所示的直线是以与形成于第2区域19的倾斜反射面17相同的角度形成的情况下的反射面。在第2区域中的导光体10,在倾斜反射面17的一部分形成额外部17a,并且设置弯曲面17b。
额外部17a相对于倾斜反射面17的基准线(图10中的虚线)朝向第2主面12侧即下侧将外周端面16延长,以不进行内表面反射的入射角入射到倾斜反射面17,由此减少反射光的量。额外部17a用于使得与第2主面12平行地入射的光以不超过临界角的角度入射,相当于本申请发明中的减反射单元。减反射单元也可以是代替形成额外部17a而在倾斜反射面17的一部分中设置黑色涂膜等光吸收部而成的部件。优选设置于导光体10的外周缘的侧面即外周端面16与倾斜反射面17之间的边界区域。倾斜反射面17设为朝向外周端面16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因此,通过减少在最靠外周端面16侧的位置处朝向出射部14反射的光,能够不容易感觉到出射部14的最终的发光面的大小的变化、即出射部14的发光面积的变化。
弯曲面17b形成为相对于倾斜反射面17的基准线(图10中的虚线)朝向第1主面11侧凹陷的弯曲面。如图10所示,弯曲面17b形成为在截面中从第2主面12的外周端面16侧的位置向斜上侧凹陷的形状。通过形成为朝向穿过入光用孔部13的铅垂线上的任意点凹陷的形状,在导光体10内以与第2主面12平行的方式从入光用孔部13入射的光不仅朝向出射部14反射,还进行扩散并反射。此外,弯曲面17b在倾斜反射面17中的未形成额外部17a的区域形成为朝向入光用孔部13侧凹陷的形状的弯曲面。具体而言,弯曲面17b形成于额外部17a的下方、第2主面12侧。
在不设置弯曲面17b而仅将额外部17a设置于倾斜反射面17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从设置额外部17a的位置处朝向出射部14的光减少。因此,在平面图中,关于外周缘的出射部14发光的宽度,原本是以与倾斜反射面相当的宽度W1发光,但是现在宽度变窄了与额外部相当的宽度W2,从而观察到[W1-W2]的宽度的发光。即,出射部14发光的宽度变窄,损害外周缘整体范围内的出射部14的均一感。因此,通过在额外部17a以外的区域形成弯曲面17b,来自出射部14的发光成为扩展为宽度W1并出射的光L2,因此,不会损害外周缘整体范围内的出射部14的宽度上的不均一感。此外,到达出射部14的光量减少了相当于设置额外部17a的部分的光量。由此,还能够实现与来自第1区域18的出射部14的出射光L1之间的光量的均匀化。此外,为了实现发光宽度均一化,除了设置弯曲面以外,还能够使用在倾斜反射面形成银涂膜等光扩散层等其他光扩散手段。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杯架50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杯架1中,支架部2设置于1个部位,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支架部51设置于2个部位,能够独立地保持2个塑料瓶等饮料容器。2个部位的支架部彼此连结。侧壁、开口和车辆安装部等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这里的说明,对底面的形状进行说明。此外,光源也能够利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光源,因此省略这里的说明。
图11是从开口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杯架50的平面图。纸面左侧的第1支架部51A和右侧的第2支架部51B通过连结部52连结。导光体也呈与第1支架部51A对应的区域和与第2支架部51B对应的区域被连结起来的板形状。此外,沿着外周缘形成有导光体的出射部53,在其内侧配置有与底面相似的形状的遮光片54。以整体成为板状的方式由透光性树脂材料形成导光体,导光体的缘部(出射部53)未被遮光片54覆盖,在支架部51(51A、51B)内露出,这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与第1实施方式的出射部14同样,出射部53以从遮光片安装部向开口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导光体的与出射部53对应的相反侧的面设置有未图示的倾斜反射面。第1支架部51A和第2支架部51B分别呈大致圆形,在各自的中央区域形成有用于插入光源的入光用孔部55A、55B。此外,在第1支架部51A的连结部52附近的区域形成有2个凹陷56A、56A,在第2支架部51B的连结部52附近的区域形成有2个凹陷56B、56B。在连结部52处,凹陷56A、56B之间的位置,在2个部位形成有凹陷56C、56C。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入光用孔部55A、55B和凹陷56A、56B、56C形成于与遮光片安装部相反的一侧、即作为支架部51的背侧的表面上,是朝向遮光片安装部侧的表面凹陷的形状。
利用凹陷56A、56B、56C发挥折射作用和反射作用以使光到达导光体的外周形状中的非圆弧部57,其中所述非圆弧部57对第1支架部51A和第2支架部51B的圆形的外周部分即圆弧部进行连接。在第1实施方式中,仅设置用于对到达第1区域18的倾斜反射面的光的入射角进行控制的折射单元,其中所述第1区域18是由出射部14的直线部垂直相交形成的角部9的区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凹陷56A、56B作为折射单元,并且设置凹陷56C作为反射单元。
连结部52对第1支架部51A和第2支架部51B进行架桥连接。进行架桥连接的连结部52为了连结外周形状为圆形的第1支架部51A和第2支架部51B,需要设置弯曲部分。由于是在连结部52中存在弯曲的部分的架桥结构,因此,光很难到达位于连结部52的区域的出射部53a。此外,如果仅设置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折射单元,则很难确保足够的光量。因此,通过设置作为反射单元的凹陷56C,能够增加朝向连结部52的出射部53a的光的量。将凹陷56C的内部设为大气气氛使得与导光体的材料产生折射率差即可,形状也可以是V型槽。也可以在内部设置反射性材料、例如白色树脂或铝蒸镀膜使其进行反射。
本实施方式的凹陷56C是使凹陷内为空气的槽。从第1支架部51A的入光用孔部55A入射到导光体内的光的一部分在凹陷56C的侧面进行全反射,朝向出射部53a和其他凹陷56A反射。从第1支架部51A的入光用孔部55A入射到导光体内的光的另一部分从凹陷56C的侧面的其他部分向凹陷56C内折射并出射。该另一部分光从凹陷56C的侧面的任意区域再次入射到导光体内,再次入射到导光体内的光的一部分朝向第2支架部51B的内部进行导光。因此,凹陷56C发挥反射作用和折射作用这两个作用。
如图11所示,连结部52的外周缘成为非圆弧部57。将经由凹陷56A、56B、56C到达倾斜反射面的光控制成与外周缘的轮廓线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外周缘区域是第1区域58。作为第1支架部51A和第2支架部51B的圆形的外周部分的圆弧部是第2区域59。在第2区域中,从入光用孔部55A、55B入射的光不经由凹陷56A、56B、56C而到达倾斜反射面。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第2区域59的倾斜反射面形成有额外部,并且倾斜反射面的一部分成为弯曲面。通过形成额外部,与不形成额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通过倾斜反射面朝向出射部53反射的光量。通过形成弯曲部,与不形成弯曲面的平面状的倾斜反射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宽反射方向,能够使光从出射部53的整面出射。由此,出射部整体上能够以均一的宽度进行抑制了亮度不均的发光,能够使杯架的支架部51内的照明均匀化。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的杯架进行说明。图12是将与图8的D部相当的位置的截面放大而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导光体10的剖视图。D部是第2区域中的外周端部附近的截面。第3实施方式的杯架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1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杯架1的导光体10的外周端面16设置反射部件16B。其他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这里的说明。
反射部件16B是在外周端面16设置有包含反射率高的银或铝等反射金属的反射塗料、含有氧化钡或氧化钛等白色陶瓷的白色塗料等涂膜而成的部件。也可以是代替涂膜而粘贴了反射带等而成的部件。通过设置反射部件16B,能够减少在导光体10内导光过来的光的一部分从外周端面16泄漏的光。进而,在饮料容器6内的液体从收纳于支架部2内的饮料容器6洒出时,液体附着于导光体10的外周端面16而使从出射部14出射的光量发生变化,能够抑制外周缘整体的发光的均匀性降低。此外,反射部件16B还能够设置成还覆盖倾斜反射面17。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的杯架进行说明。图13是将与图8的D部相当的位置的截面放大而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导光体60的剖视图。D部是第2区域中的外周端部附近的截面。第4实施方式的杯架与第1实施方式的杯架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外周端面66设置有槽65。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面的说明。
导光体60在支架部的开口侧的板面即第1主面形成有遮光片安装部61和出射部64。出射部64形成于导光体60的外周缘的整周。导光体60以在与导光体60的板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外周端面66(侧面)与未图示的支架部的内周相接的方式设置于支架部内。在与第1主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即第2主面62的最靠外周端面66侧形成有倾斜端面67。在第2主面62的与出射部64对应的位置或其附近,以与倾斜端面67分离的方式形成有槽65。
槽65形成为向第2主面62侧扩展的截面为大致梯形的形状,由中央区域侧侧面65a、顶面65b和外周端面侧侧面65c构成。未图示的光源配置于图13中的纸面右侧,在导光体60的内部从纸面右侧朝向左侧进行导光。在导光体60内与第2主面62大致平行地行进过来的光的一部分在中央区域侧侧面65a处折射而向槽65内出射。从中央区域侧侧面65a向槽65内出射的光中的一部分光成为朝向顶面65b的光L3,形成为从顶面65b再次入射到导光体60内而朝向出射部64的形状。此外,对于从中央区域侧侧面65a向槽65内出射的光的另一部分成为朝向外周端面侧侧面65c的光L4,以使其能够从外周端面侧侧面65c再次入射到导光体60内的角度入射的方式设置外周端面侧侧面65c。从外周端面侧侧面65c再次入射到导光体60内的光的一部分在倾斜端面67处反射后朝向出射部64。
倾斜端面67与第1实施方式的倾斜端面17相比,使其朝向外周端面66侧的向上倾斜的角度设置为陡峭的角度,由此,朝向出射部64进行全反射。在第1实施方式的杯架1中,通过在第2区域19的倾斜反射面17上设置额外部17a和弯曲面17b,实现来自第2区域19的出射部14的出射光和来自第1区域18的出射部14的出射光的光量的均匀化。此外,抑制了从支架部2的开口21侧观察时的出射部14的宽度的均一感受损。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从第2区域中的出射部64向导光体60的外部出射的光L3、L4,将通过所述槽65的折射作用而通过顶面65b入射到导光体60内并朝向出射部64的光L3和在倾斜端面67处反射并朝向出射部64的光L4这样的不同的2个光路的光作为合成光进行出射。与使用全反射的情况相比,通过折射作用而朝向出射部64的光L3包含用于产生折射作用的界面,因此产生光量的损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倾斜端面67处反射而朝向出射部64的光L4,仅在倾斜端面67的一部分形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弯曲面,不形成额外部。另外,倾斜端面67的弯曲面省略图示。通过将倾斜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弯曲面,从而由于折射作用而减少了光量的光L3和通过弯曲面而使到达出射部64的光减少且被扩散的光L4形成的合成光从出射部64向外部出射。
由此,在形成于导光体60的外周缘的整周上的出射部64中的、容易变亮的第2区域中,通过由上述槽65和倾斜端面67构成的减反射单元减少出射光L3、L4的合成光量,因此,第1区域中的出射光量和第2区域中的出射光量的光量差减小,能够提高发光均匀性。
进而,即使在饮料容器6内的液体从收纳于支架部2内的饮料容器6洒出时,在液体附着于导光体60的外周端面66而使从出射部64出射的光量减少的情况下,也通过槽65的折射作用从出射部64向外部出射,因此,不会受到外周端面66的污垢的影响。在饮料泼洒容易成为问题的应用情况下,如果不仅在第2区域形成槽65、还在第1区域形成槽65,则能够抑制外周端面66的污垢引起的出射光量的降低。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设为安装于空调的吹风口的类型的杯架,但是,也可以是将支架部的底部固定于车室内的面板或座间储物箱等的类型。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减反射单元和弯曲面采用设置在来自入光用孔部的光不经由折射单元而到达的第1区域中的倾斜反射面的结构,但是,也能够设置于来自入光用孔部的光经由折射单元而到达的第2区域内,与入光用孔部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而容易变亮的部分区域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如下用途:在使用板形状的导光体从外周缘的出射部发光的照明装置中,在希望发光的外周缘的范围内包含圆弧部和非圆弧部,同时需要没有亮度不均的均匀发光效果的出射部。

Claims (6)

1.一种杯架,其具有凹状的支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部通过插拔被收纳物的开口、具有支承所述被收纳物的底面的底板和侧壁而形成为凹状的形状,
所述底板具有板状的导光体、遮挡片以及支承所述导光体的导光体支承部;所述导光体沿着所述底面、且由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所述遮挡片覆盖所述导光体的一对板面中的位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开口侧的第1主面的一部分,
所述导光体形成有使来自光源的光进入的入光用孔部、使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向所述导光体的外侧出射的出射部、使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朝向所述出射部进行内表面反射的倾斜反射面、以及安装所述遮挡片的遮挡片安装部,
所述入光用孔部是从与所述第1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主面凹陷的孔,位于所述支架部的中央区域,
所述出射部沿着所述导光体的外周缘形成,在所述第1主面的外周缘处朝向所述开口侧突出,
所述倾斜反射面沿着所述导光体的外周缘形成,是从所述入光用孔部朝向外周端面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底板在从所述开口侧观察时的平面形状为:在所述外周缘具有圆弧部、非圆弧部和角部,
在所述第2主面,在所述入光用孔部与所述角部之间具有用于控制针对所述倾斜反射面的入射角的折射单元,
所述倾斜反射面具有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在所述第1区域,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从所述入光用孔部经由所述折射单元而到达所述倾斜反射面;在所述第2区域,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从所述入光用孔部不经由所述折射单元而到达所述倾斜反射面,
所述第2区域具有与所述第1区域相比减小反射量的减反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射单元是设置于所述第2主面的凹陷的侧面,具有从所述入光用孔部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光向所述凹陷内出射的凹陷内出射面、以及从所述凹陷内出射面向凹陷内出射的光入射到所述导光体内的凹陷内入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反射单元在所述倾斜反射面的一部分具有光吸收部或额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反射单元位于所述导光体的外周缘的侧面与所述倾斜反射面之间的边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区域具有弯曲面,所述弯曲面形成为使所述倾斜反射面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入光用孔部一侧凹陷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反射单元在所述倾斜反射面的一部分区域具有额外部,在所述倾斜反射面中的未形成有所述额外部的区域,具有形成为向所述入光用孔部一侧凹陷的形状的弯曲面。
CN202110109681.5A 2020-02-05 2021-01-27 杯架 Active CN113291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7768A JP7360965B2 (ja) 2020-02-05 2020-02-05 カップホルダー
JP2020-017768 2020-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1217A true CN113291217A (zh) 2021-08-24
CN113291217B CN113291217B (zh) 2023-08-25

Family

ID=77318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9681.5A Active CN113291217B (zh) 2020-02-05 2021-01-27 杯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60965B2 (zh)
CN (1) CN11329121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1929A (zh) * 2014-07-28 2016-02-0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改进的杯托照明
CN105556203A (zh) * 2013-09-18 2016-05-04 株式会社利富高 照明装置
CN106660475A (zh) * 2014-05-28 2017-05-10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杯架
CN107531178A (zh) * 2015-05-28 2018-01-02 株式会社利富高 照明装置
CN107960070A (zh) * 2015-04-15 2018-04-24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辆用照明装置以及杯架
CN109109710A (zh) * 2017-06-23 2019-01-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杯架
EP3436741A1 (fr) * 2016-03-29 2019-02-06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clairage comportant un boitier dote d'un fut de reception pour un tronçon cylindrique d'un guide de lumie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5597A2 (en) 2013-04-02 2014-10-0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Illuminated cup holder assembly
JP6624991B2 (ja) 2016-03-24 2019-12-2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導光レンズ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照明装置
JP6962066B2 (ja) 2017-08-25 2021-11-05 Toto株式会社 浴槽用吐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6203A (zh) * 2013-09-18 2016-05-04 株式会社利富高 照明装置
CN106660475A (zh) * 2014-05-28 2017-05-10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杯架
CN105291929A (zh) * 2014-07-28 2016-02-0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改进的杯托照明
CN107960070A (zh) * 2015-04-15 2018-04-24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辆用照明装置以及杯架
CN107531178A (zh) * 2015-05-28 2018-01-02 株式会社利富高 照明装置
EP3436741A1 (fr) * 2016-03-29 2019-02-06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clairage comportant un boitier dote d'un fut de reception pour un tronçon cylindrique d'un guide de lumiere
CN109109710A (zh) * 2017-06-23 2019-01-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23224A (ja) 2021-08-30
JP7360965B2 (ja) 2023-10-13
CN113291217B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8338B1 (ko) 광학 패키지, 광학 렌즈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및 표시장치
KR101229874B1 (ko) 광학 렌즈와, 이를 갖는 광학 패키지,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및 표시장치
KR100211607B1 (ko) 조명장치
KR101171546B1 (ko) 측면 조광형 백라이트 장치
KR20020062574A (ko) 점 모양의 광원을 구비한 조명 디바이스
KR100402718B1 (ko) 각을 형성하면서 측면에 광을 주사하는 광원 엘리먼트
WO2005083319A1 (ja) 面状照明装置
JP2001236811A (ja) 照明装置
JP2000251514A (ja) 被照明体の反射形照明装置
CN103912823A (zh) 背光组件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KR100701318B1 (ko) 발광 유니트 및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장치
WO2010016321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19004487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291217A (zh) 杯架
CN113260908A (zh) 显示装置、照明装置、导光部件及导光构造
KR20150108213A (ko) 조명 장치
JP2008198514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H0910593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754878B2 (en) Backlight device
KR101405046B1 (ko) 분리형 가이드 패널 및 이를 갖는 측면 조광형 백라이트 장치
JPH07120754A (ja) 照光モジュール
CN114518670A (zh)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2789553A (zh)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JP2001108987A (ja) 面発光装置
CN115654426A (zh) 一种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