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6220A - 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6220A
CN113286220A CN202110606690.5A CN202110606690A CN113286220A CN 113286220 A CN113286220 A CN 113286220A CN 202110606690 A CN202110606690 A CN 202110606690A CN 113286220 A CN113286220 A CN 113286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ing state
positioning point
wearable device
distance
spacing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66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6220B (zh
Inventor
张宝峰
曹桂盛
陈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66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6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6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6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穿戴设备,包括:获取间隔距离,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与配套设备之间的间隔距离;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旨在达成提高耳机佩戴状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耳机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目前市场常见耳机都有佩戴检测功能。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都是采用基于IR(Infrared Radiation,红外线)传感器,或者是Touch触摸传感器实现佩戴检测功能方案。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耳机,在相应的传感器被异物遮挡时,会误判为用户已佩戴耳机,这样存在佩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缺陷。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达成提高穿戴设备佩戴状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穿戴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上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间隔距离,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与配套设备之间的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可选地,所述获取间隔距离的步骤包括:
获取间隔时长,所述间隔时长为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检测信号的传播时长,或所述间隔时长为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配套设备之间检测信号的传播时长;
根据所述间隔时长确定所述间隔距离。
可选地,所述穿戴设备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所述配套设备或所述穿戴设备上设有第三定位点,所述获取间隔距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检测角的角度值,其中,所述检测角为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之间连线形成的夹角;
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间隔距离和所述角度值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可选地,所述获取检测角的角度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
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三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二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三间隔距离确定所述检测角的角度值。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三间隔距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检测信号的第一传播时长,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所述检测信号的第二传播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传播时长确定所述第二间隔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传播时长确定所述第三间隔距离。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间隔距离处于预设区间内时,判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
在所述间隔距离处于所述预设区间之外时,判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间隔距离更新所述预设区间,或者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生成所述预设区间;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接收到参数设置指令或者初始化指令;
检测到当前为第一次使用;
检测到所述穿戴设备连接至新设备;
检测到新用户佩戴所述穿戴设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佩戴状态为未佩戴时,控制所述穿戴设备进入待机模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所述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所述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先通过检测装置获取间隔距离,然后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间隔距离确定所述耳机等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而并非根据传感器是否被遮挡来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达成了提高耳机等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判断的准确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耳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涉及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发明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耳机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目前市场常见耳机都有佩戴检测功能。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都是采用基于IR(Infrared Radiation,红外线)传感器,或者是Touch触摸传感器实现佩戴检测功能方案。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耳机,在相应的传感器被异物遮挡时,会误判为用户已佩戴耳机,这样存在佩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主要解决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间隔距离,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与配套设备之间的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间隔距离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而并非根据传感器是否被遮挡来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达成了提高耳机佩戴状态判断的准确性的效果。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智能眼镜、耳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PC机等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鼠标等,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间隔距离,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与配套设备之间的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间隔时长,所述间隔时长为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检测信号的传播时长,或所述间隔时长为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配套设备之间检测信号的传播时长;
根据所述间隔时长确定所述间隔距离。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检测角的角度值,其中,所述检测角为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之间连线形成的夹角;
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间隔距离和所述角度值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
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三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二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三间隔距离确定所述检测角的角度值。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检测信号的第一传播时长,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所述检测信号的第二传播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传播时长确定所述第二间隔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传播时长确定所述第三间隔距离。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间隔距离处于预设区间内时,判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
在所述间隔距离处于所述预设区间之外时,判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间隔距离更新所述预设区间,或者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生成所述预设区间;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接收到参数设置指令或者初始化指令;
检测到当前为第一次使用;
检测到所述穿戴设备连接至新设备;
检测到新用户佩戴所述穿戴设备。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佩戴状态为未佩戴时,控制所述穿戴设备进入待机模式。
参照图2,在本发明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间隔距离,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与配套设备之间的间隔距离;
步骤S20、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上述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穿戴设备的佩带状态,即用于检测穿戴设备是否被佩带。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上述佩带状态检测方法执行于上述穿戴设备,即穿戴设备自身具有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在相应程序控制下,执行佩带状态检测方法的各个步骤。或者,在一些场景中,为了节约穿戴设备的生产成本,降低穿戴设备的数据处理需求,也可以是由驱动终端来执行上述佩带状态检测方法。例如,当穿戴设备为智能眼镜或者耳机时,智能眼镜设置为在手机的驱动下,显示相应内容。耳机设置为在手机的驱动下,播放相应音频,即耳机与手机或者智能眼镜与手机之间已建立连接,因此,通过与其连接的手机来执行佩带状态检测方法。
示例性地,穿戴设备为耳机或者眼镜(VR眼镜,或者AR眼镜等,以下以VR眼镜为例进行解释说明)时,佩带状态检测方法可以执行于耳机或者眼镜,或者与耳机连接的驱动终端。例如,耳机与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连接时,所述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也可以执行于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作为第一种可选实施方案,当穿戴设备为耳机时,穿戴设备的第一部件为左子耳机,第二部件为右子耳机。所述耳机还设置有配套设备。其中,所述配套设备可以是智能眼镜、VR眼镜等佩戴位置相对固定的穿戴设备。参照图3,在以智能眼睛作为配套设备的应用场景中,耳机包括左子耳机110和右子耳机120,在所述左子耳机110上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111,或者在所述右子耳机120上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121。所述智能眼镜200包括第一镜臂210和第二镜臂220。所述智能眼镜200于第一镜臂210上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211,和/或于所述第二镜臂220上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221。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1或121可以与第二检测装置211或者221进行测距通信。
示例性地,在一应用场景中,耳机的左子耳机110上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111,智能眼镜的第一镜臂210上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211,使得可以通过第一检测装置111和第二检测装置211的通信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1和第二检测装置211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所述耳机与智能眼镜200之间的间隔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中,耳机和智能眼镜200都只设置一个检测装置。在此情况下,可选择将耳机和智能眼镜200上的检测装置设置于同一侧。例如,耳机仅于左子耳机110上设置第一检测装置111,智能眼镜仅于第一镜臂210上设置第二检测装置211。
可以理解的是,当耳机和智能眼镜200都只设置一个检测装置的情况下,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侧。例如,耳机仅于左子耳机110上设置第一检测装置111,智能眼镜仅于第二镜臂220上设置第二检测装置221;或者耳机仅于右子耳机120上设置第一检测装置121,智能眼镜仅于第一镜臂210上设置第二检测装置211。其中,同侧也不同侧是指耳机和智能眼镜200在用户佩戴时,处于同一侧或者不同侧。
需要强调的是,第二检测装置也可以设置于眼镜的其它位置,设置于镜臂上只是一种可选方案。例如,可以设置于智能眼镜的镜片交界处230处。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装置可以向第二检测装置发送检测信号,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时,向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发送反馈信号。当第一检测装置接收到所述反馈信号后,可以获取检测信号的发送时间点与所述反馈信号的接收时间点。进而确定所述发送时间点和接收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长。其中,所述间隔时长即为信号在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之间,往返飞行一次的时间,即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检测信号的传播时长。因此,可以根据所述间隔时长确定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之间间隔距离,即所述耳机与所述配套穿戴设备之间的间隔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间隔时长为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检测信号的传播时长。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检测信号需要先从第一部件传播到第二部件,然后再从第二部件传播到第一部件,因此,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传播距离应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间距的两倍。此外,第一检测装置发射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装置接收检测信号并发射反馈信号时,因为硬件差异和执行耗时,会使的获取到的间隔时长与实际的检测信号的传播时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时延,但该时延是固定数值。因此,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在获取到所述间隔时长后,将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固定时延的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检测信号的飞行时间,从而确定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S可以基于以下公式计算:
S=0.5t*c
其中,t为信号飞行时间,c为信号传播速度。
t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t=T-△
其中,T为检测信号发生时间点与反馈信号接收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长,△为时延,是预存的固定常数。
进一步地,当用户同时佩戴眼镜和耳机时,用于眼镜和耳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佩戴状态下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所述耳机与眼镜之间的间隔距离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当获取到耳机与眼镜之间的距离后,可以根据所述距离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示例性地,获取到上述间隔距离后,可以判断所述间隔距离是否在预设区间内。其中所述预设区间可以是生产厂家预先设定的距离区间。当所述间隔距离在预设区间内时,判定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在所述间隔距离处于所述预设区间之外时,判定所述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
其中,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定性,所述预设区间可以是根据具体用户进行设置的。即在基于预设区间判断佩戴状态时,可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获取到的间隔距离更新所述预设区间,或者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生成所述预设区间。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接收到参数设置指令或者初始化指令;
检测到当前为第一次使用;
检测到所述耳机连接至新设备;
检测到新用户佩戴所述耳机。
可选地,当接收到参数设置指令,即接收到更新或者创建所述预设区间的控制指令,或者耳机初始化指令时,判定满足预设条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间隔距离更新所述预设区间,或者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生成所述预设区间。
当检测到所述耳机为第一次开机,或者检测到所述耳机连接至新设备时,也可以根据获取到的间隔距离更新所述预设区间,或者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生成所述预设区间。
或者所述耳机设置有用户识别功能,当识别到新用户佩戴所述耳机时,根据获取到的间隔距离更新所述预设区间,或者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生成所述预设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耳机中可以保存多个不同的用户对应的预设区间。耳机在每一次进行配待状态判断时,可以获取最后一次用户识别时,对应的用户关联的预设区间,进行配待状态判断。
作为第一种可选方案,耳机分别于左子耳机110和右子耳机120均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111和第一检测装置121。智能眼镜200分别于第一镜臂210和第二镜臂220上均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211和第二检测装置221。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1用于与第二检测装置211进行通信,以获取第一检测装置111与第二检测装置211之间的距离,第一检测装置121用于与第二检测装置221进行通信,以获取第一检测装置121与第二检测装置221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案中,耳机和眼镜之间设置有两组相对应的检查装置。使得可以获取两组间隔距离,佩戴状态屏判断。其中,可以预先保存每一组检测装置对应的预设区间。当每组检测装置检测到的间隔距离均处于对应的预设区间内时,判定耳机处于佩戴状态。这样设置多组检测装置的方案,可以提高佩戴状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示例给出的是仅设置两组检测装置的方案,但是,在其它方案中,也可以设置三组或者更多组的检测装置,以获取多组检测装置对应的多个间隔距离,进而根据多个间隔距离确定佩戴状态。其中,在根据多组检测装置对应的多个间隔距离确定佩戴状态时,可以每一组间隔距离均对一个预设区间,在每组检测装置对应的间隔距离均在对应的检测区间内时,才判定处于佩戴状态。或者,在处于预设区间内的间隔距离的数量,与获取到的间隔距离的总数量之间的比例大于预设比例时,判定处于佩戴状态。否则,判定处于未佩戴状态。
在基于上述第一可选实施方案和第二可选实施方案,在第三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耳机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发送所述检测信号和接收所述反馈信号的天线,所述穿戴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其中,当耳机仅设置一个第一检测装置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当耳机设置有多个第一检测装置时,可以在一个第一检测装置中设置多个天线,也可以各个第一检测装置均设置有一个天线。其中,所述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结合图3,在本实施方案中,耳机的左子耳机1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图中未示出),所述眼镜200上设置有第三定位点21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20之前,还包括,获取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其中,当所述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设置于同一子耳机上时,两者之间的第一距离是固定数值,因此可以预先保存。可选地,当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设置于不同的子耳机上,或者其之间的位置可能因为佩戴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时,可以基于上述测距方法获取第一距离。再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配套设备(智能眼镜)的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三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二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三间隔距离确定检测角的角度值,其中,所述检测角为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之间连线形成的夹角(参考图3中的角θ)。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间隔距离、第二间隔距离和第三间隔距离对应的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当确定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时,可以基于三角形的边长,确定任一内角的角度值。因此可以基于第一间隔距离、第二间隔距离和第三间隔距离确定所述检测角的角度值。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所述间隔距离及所述角度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及所述角度值和间隔距离均处于对应的预设区间内时,才判定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否则判定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这样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耳机上设置多个天线,然后将天线所在位置作为上述定位点,然后基于耳机上的任意两个天线与穿戴设备上的任一天线构成三角形。从而确定一个或者多个检测角的角度值,以便根据一个或者多个角度值进行佩戴状态判断。
在第四可选实施方案中,参照图3或者图4,耳机100包括左子耳机110和右子耳机120其中,所述左子耳机110和右子耳机1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111和第二检测装置121。或者所述左子耳机110和右子耳机120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111和第一检测装置121。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以控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向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发送检测信号,然后控制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时,向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发送反馈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发送时间点与所述反馈信号的接收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长,确定所述左子耳机和所述右子耳机之间的间隔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当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左右子耳机之间的间距是较为固定的,因此可以根据左右子耳机之间的间距来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使得当左右子耳机之间的间隔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判断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否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
参照图3,当耳机为入耳式耳机时,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左右子耳机的间隔距离为用户两耳之间的距离。会明显区别于未佩戴状态下,左右子耳机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4,当耳机为头戴式耳机时,耳机在使用时,左右子耳机的间距一般会大于未佩戴时左右子耳机之间的间距。因此可以根据左右子耳机之间的间距来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进一步地,为提高佩戴状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在第五可选实施方案中,当耳机为头戴式耳机时,参照图4,所述耳机100还包括连接件130,所述连接件130上设置有参考点131。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以获取所述左子耳机与所述参考点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以及所述右子耳机和所述参考点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根据所述左子耳机和所述右子耳机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二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三间隔距离确定检测角的角度值,其中,所述检测角为所述左子耳机和所述参考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右子耳机和所述参考点之间的之间连线形成的夹角(参照图4中的角θ)。进而根据所述间隔距离及所述角度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可选地,基于上第四可选实施方案和第五可选实施方案,在第六实施方案中,一般情况下,小孩的头部比较小,因此,年龄较小的小孩使用头耳机时,左右子耳机之间的间距,有别于成年人使用耳机时左右子耳机之间的间距。因此,还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左右子耳机之间的间距确定用户的类别。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检测信号和上述反馈信号均为射频信号。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为智能眼镜200。参照图3眼镜包括智能眼镜200于第一镜臂210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211,第二镜臂220上均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221。所述第一将装置211和第二检测装置221直接可以基于射频信号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获取第一检测装置与第二检测装置基于射频信号进行通信时的信号飞行时间,然后根据所述信号飞行时间确定所述第一镜臂和第二镜臂直接的间隔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当智能眼镜未处于佩带状态时,其镜臂可以处于展开状态或者折叠状态。而处于佩带状态时,第一镜臂和第二镜臂必然都处于展开状态。进一步地,可以先确定眼镜处于佩带状态下对应的间隔距离S1。其中,眼镜处于佩带状态下对应的间隔距离S1可以是生产者预先保存的测试竖直,也可以是用户在使用前,通过校准过程,确定的间隔距离。其中,当用户控制眼镜进入校正过程时,默认当前处于佩带状态,因此可以直接获取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作为佩带状态下对应的间隔距离S1。
进一步地,在确定佩带状态下对应的间隔距离S1后,可以根据佩带状态下对应的间隔距离S1,确定一佩带状态距离区间。其中,所述佩带状态距离区间为[S1-a,S1+a],其中,a为正数。
当需要进行佩带状态检测时,可以获取通过所述检测装置获取间隔距离。当所述间隔距离处于所述佩带状态距离区间内时,判定眼镜处于佩带状态,否则处于未佩带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佩带眼镜时,人体处于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之间。当眼镜未处于佩带状态时,镜臂之间为空气。而人体会对射频信号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当眼镜处于佩带状态时,第一检测装置与第二检测装置之间的检测信号的飞行时间t1,与用眼镜处于未佩带状态时,第一检测装置与第二检测装置之间的检测信号的飞行时间t2不同。因此,基于所述飞行时间确定的所述间隔距离也不相同。基于此原理,可以通过间隔距离确定眼镜的佩带状态。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先获取间隔距离,然后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获取的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而并非根据传感器是否被遮挡来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达成了提高耳机佩戴状态判断的准确性的效果。
参照图5,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在所述佩戴状态为未佩戴时,控制所述穿戴设备进入待机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佩戴状态为未佩戴时,控制所述穿戴设备进入待机模式,这样可以提高穿戴设备的节能性能。当穿戴设备为耳机时,还可以避免耳机音效外泄。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所述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所述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间隔距离,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所述间隔距离为所述穿戴设备与配套设备之间的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间隔距离的步骤包括:
获取间隔时长,所述间隔时长为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检测信号的传播时长,或所述间隔时长为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配套设备之间检测信号的传播时长;
根据所述间隔时长确定所述间隔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所述配套设备或所述穿戴设备上设有第三定位点,所述获取间隔距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检测角的角度值,其中,所述检测角为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之间连线形成的夹角;
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间隔距离和所述角度值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检测角的角度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
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三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二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三间隔距离确定所述检测角的角度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的第三间隔距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检测信号的第一传播时长,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所述检测信号的第二传播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传播时长确定所述第二间隔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传播时长确定所述第三间隔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间隔距离处于预设区间内时,判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
在所述间隔距离处于所述预设区间之外时,判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间隔距离更新所述预设区间,或者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生成所述预设区间;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接收到参数设置指令或者初始化指令;
检测到当前为第一次使用;
检测到所述穿戴设备连接至新设备;
检测到新用户佩戴所述穿戴设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佩戴状态为未佩戴时,控制所述穿戴设备进入待机模式。
9.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所述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所述佩戴状态的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CN202110606690.5A 2021-05-31 2021-05-31 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286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690.5A CN113286220B (zh) 2021-05-31 2021-05-31 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690.5A CN113286220B (zh) 2021-05-31 2021-05-31 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220A true CN113286220A (zh) 2021-08-20
CN113286220B CN113286220B (zh) 2022-09-20

Family

ID=77282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6690.5A Active CN113286220B (zh) 2021-05-31 2021-05-31 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62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5027A (zh) * 2021-12-23 2022-03-25 深圳市构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稳定状态检测方法、装置、饮水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445A (zh) * 2016-04-29 2016-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11443809A (zh) * 2020-03-30 2020-07-24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颈部姿态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770012A (zh) * 2020-06-10 2020-10-13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社交信息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2543446A (zh) * 2020-12-02 2021-03-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近场通信的交互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6876A (zh) * 2021-03-15 2021-05-28 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Tws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tws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445A (zh) * 2016-04-29 2016-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11443809A (zh) * 2020-03-30 2020-07-24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颈部姿态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770012A (zh) * 2020-06-10 2020-10-13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社交信息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2543446A (zh) * 2020-12-02 2021-03-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近场通信的交互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6876A (zh) * 2021-03-15 2021-05-28 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Tws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tws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5027A (zh) * 2021-12-23 2022-03-25 深圳市构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稳定状态检测方法、装置、饮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35027B (zh) * 2021-12-23 2024-05-07 深圳市构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稳定状态检测方法、装置、饮水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220B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6789B1 (ko) 복수의 음성 인식 장치들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600892B1 (ko) 블루투스 저전력을 이용하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AU2014200816B2 (en) Appl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terminal, earphone device and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
KR20200111558A (ko) 무선 통신 채널을 통한 주기적인 측위 통신을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8270919B (zh) 一种终端亮度调节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2210B (zh) 通信控制方法、双耳无线耳机、通信设备、系统及介质
EP3227788A1 (en) Master device for using connection attribute of electronic accessories connections to facilitate locating an accessory
KR102436915B1 (ko) 전송 방법, 이동 단말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CN110139018B (zh) 摄像头控制模组、摄像头的移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3286220B (zh) 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006791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0855313B (zh) 一种信号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47625B (zh) 一种标定方法、装置、单目激光测量设备及标定系统
US11736312B1 (en) Variable termination in a vehicle communication bus
US11275471B2 (en) Audio device with flexible circuit for capacitive interface
EP4141836A1 (en) Vehicle driving control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KR20210002822A (ko) 레인징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8683980B (zh) 一种音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698632A (zh) 耳机状态检测方法、装置、tws耳机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98235A (zh)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154373A1 (ko)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의 가속도 센서를 이용하여 사용자의 자세를 판단하는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20220366926A1 (en) Dynamic beamforming to improv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signals captured using a head-wearable apparatus
CN110719119B (zh) 一种防干扰方法及装置
CN108448177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终端
EP3993438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