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6206A - 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6206A
CN113286206A CN202110552234.7A CN202110552234A CN113286206A CN 113286206 A CN113286206 A CN 113286206A CN 202110552234 A CN202110552234 A CN 202110552234A CN 113286206 A CN113286206 A CN 113286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port
slot
ethernet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22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6206B (zh
Inventor
孙洁
郭紫健
钟承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22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6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6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6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71Provisions for the electrical-optical laye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6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dimensioning o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其方法部分主要包括:对以太网盘以及主控盘的槽位物理端口分别分配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配置默认业务规则,对以太网盘的面板物理端口以及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进行重定向;将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加入到同一个聚合组中。本发明可以实现不同芯片厂家的跨盘链路聚合的功能,且降低了实现的复杂度,便于维护和拓展。

Description

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源光网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系统为最主流的宽带光纤网络接入技术,由局端的OLT(optical lineterminal,光线路终端)、ODN(optical distributionnetwork,光分配网络)和用户侧的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组成。OLT是PON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普通家宽用户、政企用户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功能,并提供宽带、视频、语音、专线等多种业务。
现有主流OLT多采用插卡式架构系统,由主控盘、线卡和上联盘组成,主控盘负责网络业务交换功能,线卡盘提供PON接口下挂用户侧ONU并通过槽位物理端口将业务汇聚于主控盘进行交换转发,上联盘提供上联物理端口将来自主控盘的业务接入到网络侧核心骨干网。
以太网盘作为一种特殊的单盘,既可以用作线卡,提供以太网方式的用户接入,又可以用作上联盘,将业务接入到网络侧核心骨干网。当以太网盘作为上联盘使用时,根据组网需求,需要和主控盘的交换芯片一起实现跨盘链路聚合,和网络侧设备相连。
链路聚合的本质是把多个相同属性(速率、双工等)的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端口,对于上层而言,将其视为一个端口,不关心实际是由多个实际端口组成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带宽以及通过冗余链接备份提供链接的健壮性与链路的可靠性以及负载分担。
本说明书只涉及以太网盘作上联盘使用的情况。
现有的以太网盘利用芯片厂家提供的芯片堆叠功能实现跨盘链路聚合,由于芯片堆叠用到了芯片厂家的私有协议,只适用于以太网盘和主控盘都采同一个厂家的交换芯片,不支持以太网盘和主控盘使用不同厂家的交换芯片。这样一来,当以太网盘和主控盘使用的是不同厂家的交换芯片时,由于私有协议的不同,两者无法实现跨盘链路聚合功能,不利于用户使用。
鉴于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解决目前不同厂家的交换芯片无法实现跨盘链路聚合功能的问题,是本技术领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通过默认业务规则的建立以及OTAG的映射将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和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关联起来,实现不同芯片厂家的跨盘链路聚合的功能,且降低了实现的复杂度,便于维护和拓展。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包括:
对以太网盘以及主控盘的槽位物理端口分别分配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
配置默认业务规则,对以太网盘的面板物理端口以及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进行重定向;
将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加入到同一个聚合组中。
进一步的,对以太网盘以及主控盘的槽位物理端口分别分配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创建映射关系A:分配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
创建映射关系B:分配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配置默认业务规则,对以太网盘的槽位物理端口以及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进行重定向具体包括:
配置默认业务规则A:将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
配置默认业务规则B:将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上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
来自线卡的上行业务在主控盘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若查找到表项且目的端口为聚合组,则根据聚合组的端口选择策略进行端口选择并发送。
进一步的,若选择的端口是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则还包括:
根据映射关系B为上行业务报文增加OTAG字段,以标识上行业务报文所属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信息,然后发送至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
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收到来自主控盘的上行业务报文,根据映射关系A解析、剥离OTAG并映射至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再根据默认业务规则A,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
进一步的,若选择的端口是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则直接将上行业务报文往该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转发。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下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
对从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或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收到的下行业务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查找到对应的线卡槽位端口并转发。
进一步的,若下行业务从以太网面板物理端口收到,则还包括:
根据默认业务规则B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并根据映射关系A的配置为下行业务报文增加OTAG字段,以标识下行业务报文所属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信息,然后发送至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
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收到来自以太网盘的下行业务报文,根据映射关系B解析、剥离OTAG并映射至对应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后,发到对应的线卡槽位端口。
进一步的,若下行业务从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收到,则直接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然后发到对应的线卡槽位端口。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装置,具体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存储器存储能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后,用于完成第一方面中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一种支持不同芯片厂家的跨盘链路聚合的架构,使以太网盘和主控盘可以灵活选择交换芯片方案;不需要现有的芯片堆叠方案那样从框架上对软件进行修改,只需增加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并进行业务规则配置即可实现,也不需要在多个芯片之间进行表项同步;以太网盘的面板物理端口和主控盘的槽位内部端口一一对应,降低了实现的复杂度,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步骤101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步骤102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下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系统模块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报文解析转发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是一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体系结构,因此在具体实施例中主要说明各结构模组的功能逻辑关系,并不对具体软件和硬件实施方式做限定。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就参考附图和实施例结合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对以太网盘以及主控盘的槽位物理端口分别分配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
步骤102:配置默认业务规则,对以太网盘的面板物理端口以及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进行重定向。
步骤103:将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加入到同一个聚合组中。
需说明的是,以上步骤并非分先后,其可以是同时进行,也可以在不违反逻辑的情况下进行顺序的调换。
如图2所示,在步骤101中,具体包括以下两个小步骤。
步骤101A:创建映射关系A:分配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
步骤101B:创建映射关系B:分配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
需说明的是,以上步骤并非分先后,其可以是同时进行,也可以在不违反逻辑的情况下进行顺序的调换。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为通过机框背板和主控盘相连的实际物理端口;所述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为虚拟的端口,且每个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对应一个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例如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有N个,则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也有与之对应的N个。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为通过机框背板和以太网盘相连的实际物理端口;所述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为虚拟的端口,且每个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对应一个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例如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有N个,则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也有与之对应的N个。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OTAG(Outer TAG,外层标记)为私有的标识槽位内部端口信息的4字节字段。在上述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的个数均为N个且与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个数对应的情况下,OTAG也设置有N个,且每个OTAG分别与对应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进行映射关系的创建,如此一来,便通过OTAG将每对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以及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对应了起来,间接实现了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与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之间的映射。
如图3所示,在步骤102中,具体包括以下两个小步骤。
步骤102A:配置默认业务规则A,将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与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的重定向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将第一个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重定向到第一个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将第N个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重定向到第N个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
步骤102B:配置默认业务规则B,将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与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的重定向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将第一个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重定向到第一个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将第N个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重定向到第N个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
需说明的是,以上步骤并非分先后,其可以是同时进行,也可以在不违反逻辑的情况下进行顺序的调换。
通过上述两个重定向的业务规则,实现了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和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之间一一对应的重定向规则,也即建立了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和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再加上步骤101所建立起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与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步骤101与步骤102相结合便相当于间接建立了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之间的一一映射,实现了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之间的关联。
在步骤103中,具体过程如下:各个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分别与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相对应,然后加入各个聚合组中,例如第N个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第一个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相对应,此时将第N个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第一个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加入到第一个聚合组;再例如第1个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第N个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相对应,此时将第1个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第N个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加入到第N个聚合组。
通过上述聚合组的设计,使得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联系起来,再加上步骤101、102的所建立起来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之间的关联;步骤101、102、103相结合便相当于间接建立了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和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之间的关联,至此,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以及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均一一对应关联起来,从而实现了主控盘与以太网盘的跨盘链路聚合。
以上为本优选实施例中跨盘链路聚合建立的方法,本申请还包括在上述跨盘链路聚合情况下的上行业务报文以及下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对上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来自线卡的上行业务在主控盘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若查找到表项且目的端口为聚合组,则根据聚合组的端口选择策略进行端口选择并发送。
如图4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上述上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过程具体可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201:来自线卡的业务,在主控盘学习报文的源MAC+转发域+线卡槽位端口,写入MAC地址表;
步骤202:根据报文的目的MAC+转发域查找MAC地址表,若查找到表项,且目的端口为聚合组,则根据聚合组的端口选择策略进行端口选择;
步骤203:若选择的端口是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则直接将上行业务报文往该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转发;
步骤204:若选择的端口是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则根据步骤101B中的映射关系B为上行业务报文增加OTAG字段,以标识上行业务报文所属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信息,然后发送至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
步骤205: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收到来自主控盘的上行业务报文,根据步骤101A中的映射关系A解析、剥离OTAG并映射至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再根据步骤102A中的默认业务规则A,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并发送。
对下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对从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或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收到的下行业务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查找到对应的线卡槽位端口并转发。
如图5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下述上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过程具体可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301:以太网面板物理端口收到的下行业务报文,根据步骤102B中的默认业务规则B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
步骤302:根据步骤101A中的映射关系A的配置为下行业务报文增加OTAG字段,以标识下行业务报文所属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信息,然后发送至对应的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
步骤303: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收到来自以太网盘的下行业务报文,根据步骤101B中的映射关系B解析、剥离OTAG并映射至对应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
步骤304:下行业务在主控盘学习报文的源MAC+转发域+TID(trunk id聚合组id,即步骤103加入的聚合组ID),写入MAC地址表;
步骤305:根据报文的目的MAC+转发域查找MAC地址表,若查找到表项,且端口为线卡槽位端口,则将报文往该线卡槽位端口转发;
步骤306:若下行业务从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收到,则直接在主控盘学习报文的源MAC+转发域+TID(trunk id聚合组id,即步骤103加入的聚合组ID),写入MAC地址表,并根据报文的目的MAC+转发域查找MAC地址表,若查找到表项,且端口为线卡槽位端口,则将报文往该线卡槽位端口转发。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发明通过默认业务规则的建立以及OTAG的映射将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和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关联起来,实现不同芯片厂家的跨盘链路聚合的功能,且降低了实现的复杂度,便于维护和拓展。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提供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本实施例2提供与实施例1对应的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系统,如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槽位内部端口建立与映射模块、默认业务规则配置模块、聚合组配置模块以及上下行业务报文处理模块。
其中,槽位内部端口建立与映射模块与实施例1中步骤101的功能相同,用于对以太网盘以及主控盘的槽位物理端口分别分配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具体的,包括创建映射关系A:分配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以及创建映射关系B:分配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具体功能扩充在实施例1中步骤101已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默认业务规则配置模块与实施例1中步骤102的功能相同,用于配置默认业务规则,对以太网盘的面板物理端口以及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进行重定向。具体的,包括配置默认业务规则A,将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以及配置默认业务规则B,将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具体功能扩充在实施例1中步骤102已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默认业务规则配置模块选用SCL(service classificationlist业务分类模块)来实现。
聚合组配置模块与实施例1中步骤103的功能相同,用于将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加入到同一个聚合组中。(具体功能扩充在实施例1中步骤102已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三个模块的设计,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以及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均一一对应关联起来,从而实现了主控盘与以太网盘的跨盘链路聚合。
上下行业务报文处理模块与实施例1中步骤201-205、301-306的功能相同,基于上述跨盘链路聚合,用于对上下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具体功能扩充在实施例1中步骤201-205、301-306已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以图7为例,对于有N个面板物理端口(即图中面板物理口1~面板物理口N)的以太网盘,需要在以太网盘的槽位物理端口和主控盘连接以太网盘的槽位物理端口都分配N个槽位内部端口(如图所示,以太网盘分配槽位内部端口为编号1~N,下文记做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1~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N;主控盘分配槽位内部端口的编号为1~N,下文记做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1~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N),并建立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之间的映射(如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1和OTAG 1映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N和OTAG N对应;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1和OTAG 1映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N和OTAG N对应)。
另外,在以太网盘上配置基于槽位内部端口的业务重定向规则,建立从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到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的映射。
当需要建立以太网盘的面板物理端口N和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1的链路聚合时,需要在以太网盘上配置基于面板物理端口的业务重定向规则,建立从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N到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N的映射;并且在主控盘上配置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N和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1加入到聚合组1中。
在上述链路聚合建立的例子下,以下进行上下行业务报文的发送描述。
对于上行业务,主控盘收到来自线卡的目的MAC1(图7中DMAC1)、源MAC2(图7中SMAC2)的报文,学习源MAC2+物理端口+FID(forwarding ID,转发域ID,转发域为两层转发的术语,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并根据目的MAC1+FID查找到目的端口为聚合组1,根据聚合组的端口选择策略,目的端口为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N;根据配置,插入OTAG N后从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发送至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
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入口处解析、剥离OTAG N并映射至对应的以太网盘内部端口N,SCL(service classification list业务分类模块)进行业务规则的查找,发现匹配以太网盘内部端口N的默认规则(即默认业务规则A),根据规则配置,从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N发送。
对于上行业务,主控盘收到来自线卡的目的MAC3(图7中DMAC3)、源MAC4(图7中SMAC4)的报文,学习源MAC4+物理端口+FID;并根据目的MAC3+FID查找到目的端口为聚合组1,根据聚合组的端口选择策略,目的端口为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1并直接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中学习的物理端口可包括线卡槽位端口、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等物理端口。
对于下行业务,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N收到目的MAC2、源MAC1的报文,SCL进行业务规则的查找,发现匹配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N的默认规则(即默认业务规则B),根据规则配置,插入OTAG N后从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发送至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
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入口处解析、剥离OTAG N并映射至对应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N,学习源MAC1+TID+FID;并根据目的MAC2+FID查找到线卡槽位端口并发送。
对于下行业务,主控盘收到来自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1的目的MAC4、源MAC3的报文,学习源MAC3+物理端口+FID;并根据目的MAC4+FID查找到线卡槽位端口并发送。
以上为根据图7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的进一步描述,下面通过图8的报文解析转发流程示意图对报文转发流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8所示,系统进行判断报文是上行报文还是下行报文。
如果是上行报文,主控盘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如果目的端口是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则直接发送;如果目的端口是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则插入OTAG后从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发送到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剥离OTAG,并映射到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根据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配置的SCL规则(即默认业务规则A)转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发送。
如果是下行报文,判断是从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收到还是从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收到,如果是从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收到的下行业务,根据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配置的SCL规则(即默认业务规则B),插入OTAG后从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发送至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剥离OTAG,并映射到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后,发到线卡槽位端口;如果是从主控盘上联物理口收到的下行业务,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后,发到线卡槽位端口。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2提供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与系统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及系统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装置,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架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1以及存储器22。其中,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21为例。
处理器21和存储器2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2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2中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系统。处理器2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OLT跨盘链路聚合的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实施例1至实施例2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及系统。
存储器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2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存储器22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21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2中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系统,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和图8所示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写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写为: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以太网盘以及主控盘的槽位物理端口分别分配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
配置默认业务规则,对以太网盘的面板物理端口以及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进行重定向;
将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加入到同一个聚合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以太网盘以及主控盘的槽位物理端口分别分配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创建映射关系A:分配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
创建映射关系B:分配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并创建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和OTAG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默认业务规则,对以太网盘的槽位物理端口以及对应的槽位内部端口进行重定向具体包括:
配置默认业务规则A:将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
配置默认业务规则B:将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上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
来自线卡的上行业务在主控盘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若查找到表项且目的端口为聚合组,则根据聚合组的端口选择策略进行端口选择并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选择的端口是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则还包括:
根据映射关系B为上行业务报文增加OTAG字段,以标识上行业务报文所属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信息,然后发送至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
以太网盘槽位物理端口收到来自主控盘的上行业务报文,根据映射关系A解析、剥离OTAG并映射至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再根据默认业务规则A,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选择的端口是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则直接将上行业务报文往该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下行业务报文的转发处理:
对从以太网盘面板物理端口或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收到的下行业务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查找到对应的线卡槽位端口并转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下行业务从以太网面板物理端口收到,则还包括:
根据默认业务规则B重定向到对应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并根据映射关系A的配置为下行业务报文增加OTAG字段,以标识下行业务报文所属的以太网盘槽位内部端口信息,然后发送至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
主控盘槽位物理端口收到来自以太网盘的下行业务报文,根据映射关系B解析、剥离OTAG并映射至对应的主控盘槽位内部端口,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后,发到对应的线卡槽位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下行业务从主控盘上联物理端口收到,则直接进行源MAC地址的学习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然后发到对应的线卡槽位端口。
10.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数据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能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后,用于完成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
CN202110552234.7A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286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2234.7A CN113286206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2234.7A CN113286206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206A true CN113286206A (zh) 2021-08-20
CN113286206B CN113286206B (zh) 2022-04-26

Family

ID=77280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2234.7A Active CN113286206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620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32804A1 (en) * 2007-03-19 2008-09-25 Luc Absillis Pon with protected cross-connect forwarding
US20140341504A1 (en) * 2013-05-16 2014-11-20 Alcatel-Lucent Usa Inc. Optical cross-connect switch with configurable optical input/output ports
US9628374B1 (en) * 2016-01-19 2017-04-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thernet link aggregation with shared physical ports
CN108989915A (zh) * 2018-06-14 2018-12-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nu粒度的接入网olt切片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32804A1 (en) * 2007-03-19 2008-09-25 Luc Absillis Pon with protected cross-connect forwarding
US20140341504A1 (en) * 2013-05-16 2014-11-20 Alcatel-Lucent Usa Inc. Optical cross-connect switch with configurable optical input/output ports
US9628374B1 (en) * 2016-01-19 2017-04-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thernet link aggregation with shared physical ports
CN108989915A (zh) * 2018-06-14 2018-12-1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nu粒度的接入网olt切片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206B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4181B1 (en) Fibre channel switched arbitrated loop
US8761005B2 (en)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on network devices
US8855020B2 (en) Automatically maximizing network link utilization using virtual networks
CN103098424B (zh) 用于多机架链路聚集的系统和方法
US20100278180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946041B (zh) 基于arp侦听的vlan聚合方法、汇聚交换机及系统
CN100450080C (zh) 收敛二层mac地址的方法及设备
US20140044126A1 (en) Scalable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s for Fabric Extender Based Emulated Switch Deployments
US97749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acket switching, access switch and switching system
CN101877671B (zh) 镜像报文的发送方法、交换芯片及以太网路由器
CN108173691B (zh) 一种跨设备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81931B (zh) 一种在vxlan网络中支持mlag双活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JP2014135721A (ja) データセンタネットワークのトラフィックを分配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0407704C (zh) 媒体接入控制层地址的动态学习方法
CN112134796B (zh) 一种实现流量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42481B (zh) Olt设备的mac地址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0414936C (zh) 平衡网络文件系统服务器多网卡间负载的方法
JP6887523B2 (ja) Macアドレス同期
CN104734930B (zh) Vlan接入vf网络的实现方法及装置、fcf
CN101980488B (zh) Arp表项的管理方法和三层交换机
CN111385026B (zh) 一种olt设备虚拟化的方法及olt设备
CN111884922B (zh)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本地转发方法
CN113286206B (zh) 一种olt跨盘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84965B (zh) 基于虚拟设备配置的交换设备和报文转发方法
US2022036051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cket forwar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