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2276B - 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2276B
CN113282276B CN202110511566.0A CN202110511566A CN113282276B CN 113282276 B CN113282276 B CN 113282276B CN 202110511566 A CN202110511566 A CN 202110511566A CN 113282276 B CN113282276 B CN 1132822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formation
target
mode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15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2276A (zh
Inventor
肖瑾
肖志颖
胡晓光
周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5115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22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2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2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2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2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20Software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模型的映射方法包括: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根据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通过对系统模型和数据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构建系统模型和数据模型中各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便于后续根据映射关系进行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之间的自动转换。

Description

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信息以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基于模型的航电软件组件化设计时,首先需要使用系统建模语言(SysML系统建模语言)构建系统模型,而后需要针对软件系统进行组件化设计,组件化设计经常采用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FACE数据模型)进行描述。因此需要及时高效的将系统模型转换为数据模型,但目前尚未发现将系统模型直接自动转换成数据模型的方法,常规的手动设置参数信息进行模型之间的转化,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极易出现误差,导致航电软件开发不连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包括:
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
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
根据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的映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
第一解析模块,用于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第二解析模块,用于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根据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
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映射关系将任一系统模型映射为与任一系统模型对应的数据模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通过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根据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通过系统模型和数据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构建系统模型和数据模型中各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便于后续根据映射关系进行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之间的自动转换,打破了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之间的壁垒。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映射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映射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映射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映射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映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包括如图1所示的如下步骤:
S110、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
可理解的,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SysML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其中第一目标文件中可以包括系统模型根节点、子目录信息,子目录信息中包括SysML语言概要信息、模型信息、标准模型信息以及模型概要信息,本实施例中主要包括模型信息以及模型概要信息;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FACE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可以通过MTF(Modeling Tools for FACE Software Development)工具,基于FACE2.1标准进行数据建模以及第二目标文件的XML格式的导出。
可选的,基于预先确定的涉众需求信息,利用Rhapsody系统建模工具采用HarmonySE系统设计方法生成SysML系统模型,第一目标文件可以通过Rhapsody系统建模工具导出XML格式的第一目标文件,在Rhapsody系统建模工具中采用Sysml 2.0语言。
S120、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可理解的,对第一目标文件中包括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其中模型信息包括外部元素信息、构建的模型信息以及配置信息,模型概要信息是指建模过程中模型的概要信息以及引用信息等的综合。
S130、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
可理解的,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其中数据模型信息是指FACE数据模型中四个层级的数据信息。
S140、根据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
可理解的,根据系统目标文件和数据目标信息中确定的参数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便于系统模型根据映射关系直接生成数据模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通过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根据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通过系统模型和数据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构建系统模型和数据模型中各参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便于后续根据映射关系进行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之间的自动转换,打破了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之间的壁垒。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具体包括如图2所示的几个步骤:
S210、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中的内部组成进行解析,得到系统模块,其中,系统模块包括非关联系统模块和关联系统模块,非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一属性,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二属性和关联标识。
可理解的,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的内部组成(block内部组成)进行解析,得到包括关联标识和/或属性的系统模块,系统模块包括多个非关联系统模块和多个关联系统模块,非关联系统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属性的名称以及对应的第一属性的数据类型,关联系统模块是指与系统模块存在关联关系的系统模块,利用关联标识表示系统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主要包括第二属性的名称以及关联标识。
S220、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模型数据类型。
可理解的,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模型数据类型,其中模型数据类型主要是对模型属性的数据类型进行定义,block内部组成中属性的数据类型用type表示,其中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指示为了区分在不同系统模块中包括的属性名称可能不同,可以统称为系统模块中的属性,type数据类型主要是ID值,因此模型数据类型主要定义了属性的type数据类型与ID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每个type都存在由模型数据类型确定的与其存在对应关系的ID值。
S230、根据非关联系统模块、关联系统模块和模型数据类型,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可理解的,在上述S210和S220的基础上,根据模型信息解析得到的系统模块,即根据非关联系统模块、关联系统模块以及模型概要信息中的模型数据类型,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通过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中的内部组成进行解析,得到系统模块,其中非关联系统模块和关联系统模块,非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一属性,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二属性和关联标识,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模型数据类型,根据非关联系统模块、关联系统模块和模型数据类型,得到系统目标信息,能够明确系统模型中需要确定映射关系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计算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其中,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模型的结构示意图,FACE数据模型300包括概念层数据模型310、逻辑层数据模型320、平台层数据模型330以及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340,具体包括如图4的如下步骤:
S410、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概念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概念层目标参数,概念层目标参数包括概念层可观测量库、概念层实体和概念层关联实体。
可选的,概念层可观测量库包括多个概念层可观测量,概念层实体中的第一元素节点与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关联;概念层关联实体包括第二元素节点和第一关联实体,第二元素节点与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关联,第一关联实体与概念层实体关联。
可理解的,对数据模型导出的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概念层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概念层目标参数,概念层目标参数包括概念层可观测量(Observable)、概念层实体和概念层关联实体,在构建概念层数据模型310的过程中,首先构建的是概念层可观测量的变量库(Observable变量库),Observable变量库中包括多种元素;首先构建概念层实体,在构建完成的概念层实体中构建第一元素节点,随后将第一元素节点与变量库中的元素进行关联,得到概念层实体的属性信息;构建概念层关联实体,其中概念层关联实体可以理解为与其他概念层实体存在关联的特殊实体,包括第一关联实体以及第二元素节点,确定预设数量的第二元素节点与概念层可观测量的变量库(Observable变量库)中对应数量的元素进行关联,得到概念层关联实体的属性信息,确定预设数量的第一关联实体与对应数量的概念层实体关联。
可理解的,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均有变量名、对应的ID以及类型,其中对应的ID是元素在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标识符,可以用于概念层实体和概念层关联实体的引用。
S420、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逻辑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逻辑层目标参数,逻辑层目标参数包括逻辑层实体、逻辑层单元和逻辑层测量。
可选的,逻辑层实体用于实现概念层实体;逻辑层单元包括单位元素,单位元素确定逻辑层测量的单位;逻辑层测量与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对应。
可理解的,对数据模型生成的第二目标文件中的逻辑层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逻辑层目标参数,其中逻辑层实体用于实现概念层实体,逻辑层单元主要提供逻辑层测量中各测量值的单位,以距离测量为例,距离测量的单位可以是米、千米、英里等,在后续的使用中,也可以使用逻辑单元中各元素对应的ID值,逻辑层测量与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各元素对应,用于实现概念层可观测量,逻辑层测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确定为位置测量或距离测量,例如,以概念层可观测量中包括的position元素为例:position为一个位置测量的量,在概念层数据模型中只存在模糊的概念,在逻辑层数据模型中会对position进行补充完善,逻辑层测量为position确定测量数值,逻辑层单元为position确定测量单位,完成position元素的测量,并将该position的测量与对应的逻辑层实体进行关联。
S430、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平台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平台层目标参数,平台层目标参数包括平台层实体、平台层关联实体、平台层数据类型和平台层视图。
可选的,平台层实体中包括与平台层数据类型对应的元素。
可理解的,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平台层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平台层目标参数,其中平台层数据模型是逻辑层数据模型的实现和补充,也是对FACE数据模型的工程文件进行定义的层级,可以通过MTF软件直接导出FACE数据模型的工程文件,而平台层数据模型内部存在关联关系的平台层实体会体现在导出的工程文件上;平台层数据类型是用于定义平台层实体中各元素的类型变量,例如:平台层实体中的元素name可以定义为string类型变量,平台层实体中的元素lenth可以定义为double类型变量等;平台层视图Views表示构建FACE数据模型中需要数据输入以及数据输出的组件,该组件可以同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中的可移植组件进行关联。
S440、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可移植组件,可移植组件包括消息接口。
可理解的,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可移植组件,其中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主要包括FACE数据模型中的对外接口,可移植组件中包括消息接口(MessagePort),用来和平台层视图进行关联,消息接口分为两种:传入数据接口(InboundMessage)和传出数据接口(OutboundMessage)。
S450、根据概念层目标参数、逻辑层目标参数、平台层目标参数和可移植组件,得到数据目标信息。
可理解的,根据概念层目标参数、逻辑层目标参数、平台层目标参数和可移植组件各包括的具体参数,得到数据目标信息,便于之后确定数据目标信息与系统目标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通过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逻辑层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逻辑层目标参数,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逻辑层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逻辑层目标参数,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平台层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平台层目标参数,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可移植组件,根据概念层目标参数、逻辑层目标参数、平台层目标参数和可移植组件,得到数据目标信息,通过对数据模型中四个层级的模型逐一进行解析,明确了需要进行映射的数据目标信息,便于后续映射关系的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根据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可理解的,系统目标信息中包括多个非关联系统模块和多个关联系统模块,包括如图5所示的如下步骤:
S510、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概念层目标参数的第一映射关系。
可选的,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概念层目标参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包括: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非关联系统模块与概念层目标参数中概念层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概念层实体对应的第一概念层实体;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一属性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概念层可观测量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对应的第一观测量,并将第一观测量和第一概念层实体中映射后的第一元素节点进行匹配;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关联系统模块与概念层目标参数中概念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概念层关联实体对应的第二概念层实体;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二属性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概念层可观测量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对应的第二观测量,并将第二观测量和第二概念层实体中映射后的第二元素节点进行匹配;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关联标识与概念层关联实体中第一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在SysML系统模型中,模型的信息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数据:模型的静态信息和模型的动态活动信息,其中模型的静态信息主要体现的是模型的结构信息,包括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因此,对于SysML系统模型到FACE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的建立主要以SysML系统模型的静态信息为主。
可理解的,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一属性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概念层可观测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进一步的,将非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一属性映射为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概念层可观测量,属性中包括的多个变量均会与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存在映射关系,得到与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各元素对应的第一观测量;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非关联系统模块与概念层目标参数中概念层实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非关联系统模块映射为概念层实体,得到与概念层实体对应的第一概念层实体,也就是说,确定各第一属性与各概念层可观测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各非关联系统模块与各概念层实体的映射关系,随后,将各概念层可观测量对应的第一观测量与各概念层实体对应的第一概念层实体中映射后的第一元素节点进行匹配。
可理解的,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二属性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概念层可观测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进一步的,将关联系统模块中各第二属性映射为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对应的概念层可观测量,得到与各概念层可观测量对应的第二观测量;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关联系统模块与概念层目标参数中概念层关联实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关联系统模块映射为概念层关联实体,得到与概念层关联实体对应的第二概念层实体,也就是说,确定第二属性与各概念层可观测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各关联系统模块与各概念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随后,将各概念层可观测量对应的第二观测量与各概念层关联实体对应的第二概念层实体中映射后的第二元素节点进行匹配;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关联标识与概念层关联实体中第一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其中,关联标识表示的是各系统模块之间存在的关联信息,即确定各系统模块之间是否关联,例如,系统模块1与系统模块2存在关联,系统模块2中存在关联标识,系统模块1中不存在关联标识,则说明系统模块1为非关联系统模块,系统模块2为关联系统模块,即从系统模块2中可以看出系统模块2与系统模块1存在关联,而从系统模块1中不能确定系统模块1存在关联,即关联可能是单一方向上的,也可能是多方向的。
示例性的,以图6为例,在系统目标信息与概念层目标参数的映射关系600中,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型610与概念层实体630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属性611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库640中概念层可观测量641的映射关系,确定关联系统模块620与概念层关联实体650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属性621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库640中概念层可观测量642的映射关系,确定关联标识622与概念层关联实体650中第一关联实体651的映射关系,系统模块中包括多个非关联系统模块610以及多个关联系统模块620。
S520、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逻辑层目标参数的第二映射关系。
可选的,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逻辑层目标参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非关联系统模块与逻辑层目标参数中逻辑层实体的映射关系;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的关联系统模块与逻辑层目标参数中逻辑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关联标识与逻辑层关联实体中第二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可理解的,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各非关联系统模块与数据目标信息中逻辑层目标参数中各逻辑层实体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各关联系统模块与数据目标信息中逻辑层目标参数中各逻辑层关联实体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各关联系统模块中关联标识与各逻辑层关联实体中第二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以图7为例,在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逻辑层目标参数的映射关系700中,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710与逻辑层实体730的映射关系,确定关联系统模块720与逻辑层关联实体740的映射关系,确定关联系统模块720中关联标识721与逻辑层关联实体740中第二关联实体741的映射关系,其中非关联系统模块610、非关联系统模块710以及下述非关联系统模块可以是系统模块中相同的非关联系统模块。
S530、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平台层目标参数的第三映射关系。
可选的,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平台层目标参数的第三映射关系,包括: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非关联系统模块与平台层目标参数中平台层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平台层实体对应的第一数据关联;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一属性与所述平台层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得到与平台层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数据类型,并将第一数据关联和第一数据类型进行匹配;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关联系统模块与平台层目标参数中平台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平台层关联实体对应的第二数据关联;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二属性与平台层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得到与平台层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类型,并将第二数据关联和第二数据类型进行匹配;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关联标识与平台层关联实体中第三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模型数据类型与平台层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系统模块的接口信息与所述平台层目标参数中所述平台层视图的映射关系,得到视图元素,并将所述视图元素分别与所述平台层实体以及所述平台层关联实体进行关联。
具体的,平台层数据模型和SysML系统模型的模型信息之间匹配度较高,因此平台层数据模型和SysML系统模型之间各信息的映射关系比较多。
可理解的,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各非关联系统模块与平台层目标参数中平台层实体的映射关系,即将系统目标信息中各非关联系统模块映射为各平台层实体,得到第一数据关联;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中各第一属性与平台层数据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平台层实体中各元素均存在对应的平台层数据类型,得到第一数据类型,并将第一数据类型与第一数据关联相匹配。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各关联系统模块与平台层目标参数中平台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即将系统目标信息中各关联系统模块映射为平台层关联实体,得到第二数据关联;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各第二属性与平台层目标参数中平台层数据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平台层关联实体中各元素均存在对应的平台层数据类型,得到第二数据类型,并将第二数据类型与第二数据关联相匹配。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关联标识与平台层关联实体中第三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反应的是各系统模块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以及映射后存在的关联关系。
可理解的,确定SysML系统模型中各系统模块的接口信息与平台层目标参数中平台层视图的映射关系,得到视图元素,其中,系统模块包括非关联系统模块和关联系统模块,非关联系统模块和关联系统模块可能会存在接口信息也可能不存在接口信息,对于存在接口的系统模块均会映射为视图元素,即非关联系统模型中的第一属性会映射为对应的视图元素,关联系统模块中的第二属性也可能会映射为对应的视图元素,并将第一属性对应的视图元素与平台层实体关联,将第二属性对应的视图元素与平台层关联实体关联。
可理解的,确定SysML系统模型中模型数据类型与所述平台层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其中模型数据类型定义了属性的数据类型。具体的,由于SysML系统模型和FACE数据模型的数据类型并不完全匹配,因此在模型映射过程中需要将SysML系统模型中的模型数据类型的表述映射为FACE数据模型中数据类型的表示方式,同时为了保证SysML系统模型中各属性在转换的过程中不丢失,需要将SysML系统模型中的数据类型全部映射到FACE数据模型中,FACE数据模型中的部分数据类型可能不会被映射到。SysML系统模型与FACE数据模型之间各数据类型的部分映射规则见表1,例如,在SysML系统模型中属性的数据类型的表述为unsigned short,属性映射到FACE数据模型中对应的数据类型表述为UShort。
表1
Figure BDA0003060574750000141
示例性的,以图8为例,在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平台层目标参数的映射关系800中,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810与平台层实体830的映射关系,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810中第一属性811与平台层数据类型840的映射关系,确定关联系统模块820与平台层数据类型840的映射关系,确定关联系统模块820中第二属性821与平台层关联实体850的映射关系,确定关联系统模块820中关联标识822与平台层关联实体850中第三关联实体851的映射关系。
S540、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可移植组件的第四映射关系。
可选的,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可移植组件的第四映射关系,包括: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非关联系统模块以及关联系统模块分别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可移植组件的映射关系;确定系统模块的接口信息与可移植组件中消息接口的映射关系,得到第一消息接口,并将第一消息接口和视图元素进行关联。
可理解的,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各非关联系统模块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各可移植组件的对应关系,即不同的非关联系统模块对应不同的可移植组件,确定各关联系统模块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各可移植组件的映射关系,即不同的关联系统模块对应不同的可移植组件,随后,确定各系统模块的接口信息与各可移植组件中消息接口的映射关系,得到第一消息接口,即将包括系统模块的接口映射为对应的可移植组件内的消息接口,并将第一消息接口和视图元素进行关联。
示例性的,以图9为例,在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可移植组件的映射关系900中,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910与可移植组件930的映射关系,确定关联系统模块920与可移植组件940的映射关系,其中非关联系统模块910与关联系统模块920根据确定的映射关系生成的可移植组件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通过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概念层目标参数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逻辑层目标参数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平台层目标参数的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可移植组件的第四映射关系,通过对系统模型和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得到模型转换的重要参数,得到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并确定了系统目标信息分别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四个层级目标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便于根据系统模型和数据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完成模型之间的转换,对不同类型的系统模型以及数据模型之间的转换都有普适性。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映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的映射装置可以执行模型的映射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如图10所示,模型的映射装置1000包括:
获取模块1100,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
第一解析模块1200,用于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第二解析模块1300,用于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
映射关系模块1400,用于根据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
映射模块1500,用于根据映射关系将任一系统模型映射为与任一系统模型对应的数据模型。
可选的,第一解析模块1200中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具体用于:
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中的内部组成进行解析,得到系统模块,其中,系统模块包括非关联系统模块和关联系统模块,非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一属性,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二属性和关联标识;
对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模型数据类型;
根据非关联系统模块、关联系统模块和模型数据类型,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可选的,第二解析模块1300中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其中,数据模型包括概念层数据模型、逻辑层数据模型、平台层数据模型以及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具体用于:
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所述概念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概念层目标参数,概念层目标参数包括概念层可观测量库、概念层实体和概念层关联实体;
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逻辑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逻辑层目标参数,逻辑层目标参数包括逻辑层实体、逻辑层单元和逻辑层测量;
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平台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平台层目标参数,平台层目标参数包括平台层实体、平台层关联实体、平台层数据类型和平台层视图;
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多个可移植组件,可移植组件包括消息接口;
根据概念层目标参数、逻辑层目标参数、平台层目标参数和可移植组件,得到数据目标信息。
可选的,第二解析模块1300中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概念层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概念层目标参数,概念层目标参数包括概念层可观测量库、概念层实体和概念层关联实体,其中,概念层可观测量库包括多个概念层可观测量;
其中,概念层实体中的第一元素节点与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关联;
其中,概念层关联实体包括第二元素节点和第一关联实体,第二元素节点与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关联,第一关联实体与概念层实体关联。
可选的,第二解析模块1300中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逻辑层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逻辑层目标参数,逻辑层目标参数包括逻辑层实体、逻辑层关联实体、逻辑层单元和逻辑层测量,其中,逻辑层实体用于实现概念层实体;
其中,逻辑层单元包括单位元素,单位元素确定逻辑层测量的单位;
其中,逻辑层测量与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对应。
可选的,第二解析模块1300中对第二目标文件中的平台层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平台层目标参数,平台层目标参数包括平台层实体、平台层关联实体、平台层数据类型和平台层视图,其中,平台层实体中包括与平台层数据类型对应的元素。
可选的,映射关系模块1400中根据系统目标信息和数据目标信息,确定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具体用于: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概念层目标参数的第一映射关系;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逻辑层目标参数的第二映射关系;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平台层目标参数的第三映射关系;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可移植组件的第四映射关系。
可选的,映射关系模块1400中确定所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概念层目标参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具体用于: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非关联系统模块与概念层目标参数中概念层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概念层实体对应的第一概念层实体;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中所述第一属性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概念层可观测量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对应的第一观测量,并将所述第一观测量和第一概念层实体中映射后的第一元素节点进行匹配;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关联系统模块与概念层目标参数中概念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概念层关联实体对应的第二概念层实体;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二属性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概念层可观测量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概念层可观测量对应的第二观测量,并将第二观测量和第二概念层实体中映射后的第二元素节点进行匹配;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关联标识与概念层关联实体中第一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映射关系模块1400中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逻辑层目标参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具体用于: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与逻辑层目标参数中逻辑层实体的映射关系;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的关联系统模块与逻辑层目标参数中逻辑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关联标识与逻辑层关联实体中第二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映射关系模块1400中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平台层目标参数的第三映射关系,包括: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非关联系统模块与平台层目标参数中平台层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平台层实体对应的第一数据关联;确定非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一属性与平台层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得到与平台层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数据类型,并将第一数据关联和第一数据类型进行匹配;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关联系统模块与平台层目标参数中平台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平台层关联实体对应的第二数据关联;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第二属性与平台层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得到与平台层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类型,并将第二数据关联和第二数据类型进行匹配;确定关联系统模块中关联标识与平台层关联实体中第三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确定系统模块的接口信息与平台层目标参数中平台层视图的映射关系,得到视图元素,并将视图元素分别与平台层实体以及平台层关联实体进行关联。
可选的,映射关系模块1400中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可移植组件的第四映射关系,包括:
确定系统目标信息中非关联系统模块以及关联系统模块分别与数据目标信息中可移植组件的映射关系;
确定系统模块的接口信息与可移植组件中消息接口的映射关系,得到第一消息接口,并将第一消息接口和视图元素进行关联。
图10所示实施例的模型的映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模型的映射方法。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模型的映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
对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
根据所述系统目标信息和所述数据目标信息,确定所述系统模型与所述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包括:
对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中的内部组成进行解析,得到系统模块,其中,所述系统模块包括非关联系统模块和关联系统模块,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一属性,所述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二属性和关联标识;
对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模型数据类型;
根据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所述关联系统模块和所述模型数据类型,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其中,所述数据模型包括概念层数据模型、逻辑层数据模型、平台层数据模型以及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所述概念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概念层目标参数,所述概念层目标参数包括概念层可观测量库、概念层实体和概念层关联实体;
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所述逻辑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逻辑层目标参数,所述逻辑层目标参数包括逻辑层实体、逻辑层单元和逻辑层测量;
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所述平台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平台层目标参数,所述平台层目标参数包括平台层实体、平台层关联实体、平台层数据类型和平台层视图;
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所述可移植组件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多个可移植组件,所述可移植组件包括消息接口;
根据所述概念层目标参数、所述逻辑层目标参数、所述平台层目标参数和所述可移植组件,得到数据目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所述概念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概念层目标参数,所述概念层目标参数包括概念层可观测量库、概念层实体和概念层关联实体,其中,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库包括多个概念层可观测量;
其中,所述概念层实体中的第一元素节点与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关联;
其中,所述概念层关联实体包括第二元素节点和第一关联实体,所述第二元素节点与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关联,所述第一关联实体与所述概念层实体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所述逻辑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逻辑层目标参数,所述逻辑层目标参数包括逻辑层实体、逻辑层关联实体、逻辑层单元和逻辑层测量,其中,所述逻辑层实体用于实现所述概念层实体;
其中,所述逻辑层单元包括单位元素,所述单位元素确定所述逻辑层测量的单位;
其中,所述逻辑层测量与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中的元素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所述平台层数据模型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平台层目标参数,所述平台层目标参数包括平台层实体、平台层关联实体、平台层数据类型和平台层视图,其中,所述平台层实体中包括与所述平台层数据类型对应的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系统目标信息和所述数据目标信息,确定所述系统模型与所述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与所述数据目标信息中所述概念层目标参数的第一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与所述数据目标信息中所述逻辑层目标参数的第二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与所述数据目标信息中所述平台层目标参数的第三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与所述数据目标信息中所述可移植组件的第四映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与所述数据目标信息中所述概念层目标参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中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与所述概念层目标参数中所述概念层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概念层实体对应的第一概念层实体;确定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中所述第一属性与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对应的第一观测量,并将所述第一观测量和所述第一概念层实体中映射后的第一元素节点进行匹配;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中所述关联系统模块与所述概念层目标参数中所述概念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概念层关联实体对应的第二概念层实体;确定所述关联系统模块中所述第二属性与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库中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概念层可观测量对应的第二观测量,并将所述第二观测量和所述第二概念层实体中映射后的第二元素节点进行匹配;确定所述关联系统模块中所述关联标识与所述概念层关联实体中第一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与所述数据目标信息中所述逻辑层目标参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中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与所述逻辑层目标参数中所述逻辑层实体的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中的所述关联系统模块与所述逻辑层目标参数中逻辑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关联系统模块中所述关联标识与所述逻辑层关联实体中第二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与所述数据目标信息中所述平台层目标参数的第三映射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中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与所述平台层目标参数中所述平台层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平台层实体对应的第一数据关联;确定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中所述第一属性与所述平台层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平台层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数据类型,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关联和所述第一数据类型进行匹配;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中所述关联系统模块与所述平台层目标参数中所述平台层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平台层关联实体对应的第二数据关联;确定所述关联系统模块中所述第二属性与所述平台层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平台层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二数据类型,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关联和所述第二数据类型进行匹配;确定所述关联系统模块中所述关联标识与所述平台层关联实体中第三关联实体的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系统模块的接口信息与所述平台层目标参数中所述平台层视图的映射关系,得到视图元素,并将所述视图元素分别与所述平台层实体以及所述平台层关联实体进行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与所述数据目标信息中所述可移植组件的第四映射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系统目标信息中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以及所述关联系统模块分别与所述数据目标信息中所述可移植组件的映射关系;
确定所述系统模块的接口信息与所述可移植组件中所述消息接口的映射关系,得到第一消息接口,并将所述第一消息接口和所述视图元素进行关联。
11.一种模型的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基于系统建模语言的系统模型的第一目标文件,获取基于机载能力环境的数据模型的第二目标文件;
第一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和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第二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中的数据模型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目标信息;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目标信息和所述数据目标信息,确定所述系统模型与所述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解析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信息中的内部组成进行解析,得到系统模块,其中,所述系统模块包括非关联系统模块和关联系统模块,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一属性,所述关联系统模块包括第二属性和关联标识;
对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中的模型概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模型数据类型;
根据所述非关联系统模块、所述关联系统模块和所述模型数据类型,得到系统目标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任一系统模型映射为与所述任一系统模型对应的数据模型。
CN202110511566.0A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282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1566.0A CN113282276B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1566.0A CN113282276B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2276A CN113282276A (zh) 2021-08-20
CN113282276B true CN113282276B (zh) 2023-02-17

Family

ID=7727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1566.0A Active CN113282276B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227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8843A (zh) * 2020-09-17 2020-12-11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一种应用软件中业务数据的建模方法
CN112114801A (zh) * 2020-09-02 2020-12-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ima的aadl多范式建模及自动生成c代码的方法
CN112764724A (zh) * 2021-01-21 2021-05-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模型的航电系统软件组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9223B2 (en) * 2003-08-29 2010-06-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apping architecture for arbitrary data models
US11334594B2 (en) * 2019-10-19 2022-05-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ata model trans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4801A (zh) * 2020-09-02 2020-12-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ima的aadl多范式建模及自动生成c代码的方法
CN112068843A (zh) * 2020-09-17 2020-12-11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一种应用软件中业务数据的建模方法
CN112764724A (zh) * 2021-01-21 2021-05-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模型的航电系统软件组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瑾 等.基于FACE标准的航电软件可移植组件单元封装实验设计.《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第38卷(第4期),171-17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2276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2839B (zh) 一种代码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05662B (zh) 一种分布式计算框架参数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952882A (zh) 一种基于本体元模型的领域建模方法
CN114116065B (zh) 获取拓扑图数据对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38740B (zh) 代码生成方法、代码生成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400288A (zh) 数据质量检查方法及系统
CN111159177A (zh) 一种基于异构数据的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737689A (zh) 数据标准符合性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760917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Senington et al. A linked data approach for the connection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with production simulation models
CN109460365A (zh) 一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58564A (zh) 一种基于qt自动生成代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82276B (zh) 一种模型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15374109B (zh)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系统
CN115061662B (zh) 一种基于mbse的互联平台异构模型集成方法以及系统
CN115408569A (zh) 一种进程溯源树简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398151A (zh) 一种配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akushev et al. The Technique of Operational Processing of Heterogeneous Surveillance Data in Assessing Situation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CN112232031A (zh) 电力物联网边缘数据模型校验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68456A (zh) 一种基于3d-gis的前端性能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13987044A (zh) 资产数据的导入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00755A (zh) 告警页面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847448B2 (e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exporter configuration rules
CN113409165B (zh) 电力数据集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78953B (zh) 一种网卡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