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9289A - 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 - Google Patents

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9289A
CN113269289A CN202110525871.5A CN202110525871A CN113269289A CN 113269289 A CN113269289 A CN 113269289A CN 202110525871 A CN202110525871 A CN 202110525871A CN 113269289 A CN113269289 A CN 113269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unterfeiting
infrared light
visible light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58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鹏
黄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Priority to CN2021105258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92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9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9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6K19/0614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marking being selective to wavelength, e.g. color barcode or barcodes only visible under UV or I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印刷品真伪的判断方法,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识读系统,以及多光谱复合防伪标签,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包括: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本申请实施例提高了图像的防伪抗复制性能,消除或者减缓了被复制、假冒、侵权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图像处理技术和印刷防伪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印刷品真伪的判断方法,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识读系统,以及多光谱复合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像;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但是,二维码防伪是二维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普通二维码自身的防伪抗复制性能较差,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容易被复制假冒侵权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印刷品真伪的判断方法,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识读系统,以及多光谱复合防伪标签,用以克服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其包括:
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色对,对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配置得到CMYK彩色图像;
根据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映射关系,对所述CMYK彩色图像进行CMYK墨量数据替换,以生成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还包括:确定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色对以及同色异谱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包括: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调频加网处理以进行所述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包括: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并进行半色调加网处理以生成用不连续的墨点表示的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印刷品,所述印刷品上印刷有根据本申请任一项所述方法生成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印刷品真伪的判断方法,其包括:
判断所述印刷品是否存在兼有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光谱的复合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若有,则判断是否可提取到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以及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
若是,则判定所述印刷品为正品,否则,判定所述印刷品为仿品。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识读系统,其包括:
第一识读设备,用于验证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是否兼有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光谱的复合防伪功能;
第二识读设备,用于提取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
第三识读设备,用于提取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
第四识读设备,用于提取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多光谱复合防伪标签,其包括: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标签上具有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而生成的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为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得到的防伪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从而提高了图像的防伪抗复制性能,消除或者减缓了被复制、假冒、侵权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所述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生成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印刷品真伪的判断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从而实现了在可见光和红外光下均隐藏紫外光图像,而只有在紫外光下再现隐藏的紫外光图像;另外,还能实现可见光下可见光图像的显示和红外光下隐藏的红外光图像的显示,以及可见光下红外光图像的隐藏和红外光下可见光图像的隐藏,从而提高了图像的防伪抗复制性能,消除或者减缓了被复制、假冒、侵权的安全隐患。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C表示满足印刷需求的青色、M表示满足印刷需求的品红色、Y表示满足印刷需求的黄色和K表示满足印刷需求的黑色。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
S101、根据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和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本实施例中,所述同色异谱色是指:具有不同的光谱分布特征,但在人眼视觉范围内观察,具有相同颜色外貌的两种颜色。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是基于同色异谱色进行设计得到的图像,其可以通过CMYK叠色印刷可见光图像,而通过单色K墨印刷红外光图像,从而可实现得到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印刷。
示例性地,步骤S101中,根据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和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可以包括: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可见光图像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明码图像,而红外光图像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因此将其作为暗码图像,从而可以实现使用明码图像对暗码图像进行调制,实现了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即能体现在可见光条件下可见的可见光图像,又能体现在红外光条件下可见的红外光图像。
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的示例性流程可参见下述图2所示。
S102、根据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以及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示例性地,步骤S102中,根据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以及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可以包括: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墨量密度调整,通过调整墨层的厚度,实现对荧光层不同程度的遮掩。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基于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调频加网处理,使得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上携带紫外图像区域的网点的墨量相对稀疏,其余区域的网点的墨量相对密集,从而准确地实现了墨量密度调整,生成了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包括:
S111、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包括:根据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关系,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可替代地,在其他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红外隐形油墨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示例性地,所述同色异谱关系可以通过同色异谱对以及同色异谱映射关系来体现。为此,根据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关系,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可参见下述图3所示。
S121、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包括: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调频加网处理以进行所述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包括: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并进行半色调加网处理以生成用不连续的墨点表示的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生成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关系,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可以包括:
S211、根据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色对,对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配置得到CMYK彩色图像;
S221、根据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映射关系,对所述CMYK彩色图像进行CMYK墨量数据替换,以生成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示例性地,在其他一实施例中,所述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包括:确定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色对以及同色异谱映射关系。该步骤可以在步骤S221之前执行。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色对以及同色异谱映射关系,包括:通过在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的颜色通道中增加K同时减少CMY的比例,并保持颜色色调相同的方式,确定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色对以及同色异谱映射关系。
此处,同色异谱色对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同色异谱映射关系可以颜色与光谱之间为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在色觉上,同一颜色对应唯一的一个光谱),或者一对多的映射关系(在色觉上,同一颜色对应多个光谱)。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降低成本,提高处理效率,优选颜色与光谱之间为一对一的映射关系作为同色异谱映射关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颜色与光谱之间为一对多的映射关系作为同色异谱映射关系。
比如,在一实施例中,确定出两对同色异谱色对,一对为深色,一对为浅色。两对同色异谱色对共有四组CMYK比例不同的配色方案:第一组配色油墨C1M1Y1K1在可见光下和红外光下看到的是相同的白色;第二组配色油墨C2M2Y2K2在可见光下看到的是白色,在红外光下看到的是黑色;第三组配色油墨C3M3Y3K3在可见光下看到的是黑色,在红外光下看到的是白色;第四组配色油墨C4M4Y4K4,在可见光下和红外光下看到的是相同的黑色,从而实现对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配置(深色、浅色配置)得到CMYK彩色图像。
以下实施例中,以生成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为二维码图像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包括:
S401、生成可见光二维码图像作为明码二维码图像、红外光二维码图像作为暗码二维码图像;
具体地,在二维码的生成软件中写入文本信息、音视频或网页网络链接等信息,分别生成可见光下识别的可见光二维码图像作为明码二维码图像,以及红外光下可识别的红外光二维码图像作为暗码二维码图像,可见光图像的中间为可见光LOGO图像,而其他部分的图像为加载了文本信息、音视频或网页网络链接等信息的可见光二维码图像;红外光图像的中间为红外光LOGO图像,而其他部分的图像为加载了文本信息、音视频或网页网络链接等信息的二维码红外图像。此处,LOGO可以表示商标等任意标识性信息。
S402、进行同色异谱处理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本实施例中,同色异谱处理包括:同色异谱色对的确定、同色异谱防伪图像的颜色配置、同色异谱防伪图像的生成。该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包括了同色异谱处理后的可见光图像(包括可见光二维码图像和可见光LOGO图像)以及红外光图像(包括红外光二维码图像和红外光LOGO图像),可见光二维码图像和红外光二维码图像统称同色异谱二维码图像,可见光LOGO图像和红外光LOGO图像统称同色异谱LOGO图像。
S403、半色调加网处理得到用不连续的墨点表示的同色异谱防伪图像(或者又称为半色调防伪图像);
本实施例中,通过半色调加网处理,用不连续的墨点表示的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该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包括可用于CMYK彩色印刷的半色调可见光二维码图像和半色调可见光LOGO图像,半色调红外光二维码图像和半色调红外光LOGO图像。半色调可见光二维码图像、半色调红外光二维码图像统称为半色调二维码图像,半色调可见光LOGO图像和半色调红外光LOGO图像统称为半色调LOGO图像,或者半色调二维码图像、半色调LOGO图像均为半色调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S404、图像拼接;
对步骤403中的半色调二维码图像和半色调LOGO图像进行图像拼接,生成携带LOGO图像的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S405、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用紫外光图像对步骤404的半色调防伪图像进行信息调制(调频加网实现),以调整半色调防伪图像的墨量密度,输出CMYK格式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印刷品,所述印刷品上印刷有根据本申请任一项所述方法生成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该印刷品可以为纸质印刷品,或者电子介质印刷品。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印刷品真伪的判断方法流程示意图,其包括:
S501、判断所述印刷品是否存在兼有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光谱的复合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若有,则执行步骤S502,否则,判定所述印刷品为赝品;
S502、判断是否可提取到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以及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
若是,则执行步骤S503,否则,判定所述印刷品为赝品;
只要无法提取到所述红外光图像、可见光图像,以及紫外光图像中至少其一均可判定所述印刷品为赝品。
S503、判断提取到红外光图像、可见光图像,以及紫外光图像是否分别与注册的红外光图像、可见光图像,以及紫外光图像相同;若均相同,则判定所述印刷品为正品,否则,判定所述印刷品为仿品。
若出现如下中的至少其一:提取到红外光图像与注册的红外光图像不相同,可见光图像与注册的可见光图像不相同,紫外光图像与注册的紫外光图像不相同,则可判定所述印刷品为赝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识读系统,其包括:
第一识读设备,用于验证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是否兼有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光谱的复合防伪功能;
第二识读设备,用于提取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
第三识读设备,用于提取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
第四识读设备,用于提取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识读设备、第二识读设备、第三识读设备、第四识读设备仅仅是功能上的区分,这些识读设备可以为独立的设备,也可以为部分集成的设备,比如第一识读设备与第二识读设备集成为一个识读设备,第三识读设备、第四识读设备集成为一个识读设备。
本实施例中,上述识读设备可以为手机、手持式扫描枪或固定式扫描设备等。
本实施例中,上述识读设备可以为手机、手持式扫描枪或固定式扫描设备等。
上述实施例中,红外光图像、可见光图像、紫外光图像可以为红外光水印图像、可见光水印图像、紫外光水印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光谱复合防伪标签,其包括: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标签上具有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而生成的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为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得到的防伪图像。
至此,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运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色对,对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配置得到CMYK彩色图像;
根据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映射关系,对所述CMYK彩色图像进行CMYK墨量数据替换,以生成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还包括:确定所述红外光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色异谱色对以及同色异谱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包括: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调频加网处理以进行所述墨量密度调整,以生成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以生成同色异谱防伪图像,包括: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并进行半色调加网处理以生成用不连续的墨点表示的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
6.一种印刷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品上印刷有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方法生成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7.一种印刷品真伪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所述印刷品是否存在兼有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光谱的复合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
若有,则判断是否可提取到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以及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
若是,则判定所述印刷品为正品,否则,判定所述印刷品为仿品。
8.一种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识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识读设备,用于验证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是否兼有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光谱的复合防伪功能;
第二识读设备,用于提取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
第三识读设备,用于提取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
第四识读设备,用于提取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中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
9.一种多光谱复合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多光谱复合防伪标签上具有使用具有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紫外光图像对同色异谱防伪图像进行墨量密度调整而生成的具有可见光、红外光以及紫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所述同色异谱防伪图像为使用具有红外光光谱防伪功能的红外光图像对具有可见光光谱防伪功能的可见光图像进行颜色调制得到的防伪图像。
CN202110525871.5A 2021-05-14 2021-05-14 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 Pending CN1132692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871.5A CN113269289A (zh) 2021-05-14 2021-05-14 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871.5A CN113269289A (zh) 2021-05-14 2021-05-14 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9289A true CN113269289A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3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5871.5A Pending CN113269289A (zh) 2021-05-14 2021-05-14 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928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147A (zh) * 2008-02-29 2011-01-19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安全和/或有价印刷段的方法和设备
CN105835553A (zh) * 2016-05-27 2016-08-10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隐形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
CN107423796A (zh) * 2017-07-28 2017-12-01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光谱隐形防伪标识及其检测装置、检测方法
CN109711514A (zh) * 2018-12-21 2019-05-03 北京印刷学院 隐藏防伪随机信息的防伪二维码
CN109711513A (zh) * 2018-12-21 2019-05-03 北京印刷学院 数字荧光图像叠印明暗双码的三重防伪二维码
CN109726788A (zh) * 2018-12-21 2019-05-07 北京印刷学院 同色异谱隐藏的明暗双码二维码
CN109740713A (zh) * 2018-12-21 2019-05-10 北京印刷学院 隐藏数字签名和数字荧光图像的三重防伪二维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147A (zh) * 2008-02-29 2011-01-19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安全和/或有价印刷段的方法和设备
CN105835553A (zh) * 2016-05-27 2016-08-10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隐形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
CN107423796A (zh) * 2017-07-28 2017-12-01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光谱隐形防伪标识及其检测装置、检测方法
CN109711514A (zh) * 2018-12-21 2019-05-03 北京印刷学院 隐藏防伪随机信息的防伪二维码
CN109711513A (zh) * 2018-12-21 2019-05-03 北京印刷学院 数字荧光图像叠印明暗双码的三重防伪二维码
CN109726788A (zh) * 2018-12-21 2019-05-07 北京印刷学院 同色异谱隐藏的明暗双码二维码
CN109740713A (zh) * 2018-12-21 2019-05-10 北京印刷学院 隐藏数字签名和数字荧光图像的三重防伪二维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8528B2 (en) Network point printed matter and printing method
US8310718B2 (en) High resolution scalable gloss effect
EP157962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on of print media
JP4898999B2 (ja) 印刷物、該印刷物の検知方法及び検知装置、並びに認証方法及び認証装置
AU2013220001B2 (en) Security element and method to inspect authenticity of a print
US20110298204A1 (en) Document security by aligning visible and hidden marks
CN109376832B (zh) 嵌入防伪标识图像和数字荧光图像的三重防伪二维码
JP5799425B2 (ja) 真偽判別可能な印刷物、その作製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並びに真偽判別可能な印刷物の認証装置及びその認証方法
CN109726788B (zh) 同色异谱隐藏的明暗双码二维码
CN109376833B (zh) 伪随机信息叠印数字荧光图像的三重防伪二维码
JP4352168B2 (ja) 網点画像データの認証用プログラム、網点印刷物の認証システム及び網点画像データの認証システム
JP2020089971A (ja) 偽造防止印刷物、偽造防止印刷物用データの作成方法及び偽造防止印刷物の作製システム
CN109711513B (zh) 数字荧光图像叠印明暗双码的三重防伪二维码
CN109711514B (zh) 隐藏伪随机信息的防伪二维码
Tkachenko et al. Fighting against forged documents by using textured image
JP7284950B2 (ja) 潜像印刷物の読取装置、読取方法及び読取用ソフトウェア
CN113269289A (zh) 生成多光谱复合防伪图像的方法及印刷品
JP2000079782A (ja) 個人識別情報作成装置及び個人識別情報読み取り装置からなる個人識別情報システム
CN109740713B (zh) 隐藏数字签名和数字荧光图像的三重防伪二维码
Tkachenko Generation and analysis of graphical codes using textured patterns for printed document authentication
JP6403014B2 (ja) 真偽判別可能な印刷物
CN112616311B (zh) 防伪用印刷品及其制造方法
JP5678364B2 (ja) 真偽判別可能な印刷物、その作製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並びに真偽判別可能な印刷物の認証装置及びその認証方法
US20070133023A1 (en) Document For Determining Interference Scanning Frequencies
CN109726789B (zh) 隐藏数字签名的防伪二维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