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8806B -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 - Google Patents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8806B
CN113268806B CN202110712662.1A CN202110712662A CN113268806B CN 113268806 B CN113268806 B CN 113268806B CN 202110712662 A CN202110712662 A CN 202110712662A CN 113268806 B CN113268806 B CN 113268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b
cutter
boring machine
tunnel boring
hard r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26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8806A (zh
Inventor
张照煌
程永亮
卓兴建
赵宏
纪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7126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8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8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8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8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8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涉及硬岩隧道掘进机技术领域。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所掘进建筑施工的岩石性能及参数;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贯入度;依据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各个滚刀的刀间距。所述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采用所述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以能够在相同贯入度条件下,可以减小刀盘推力和扭矩,提高滚刀寿命。

Description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岩隧道掘进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
背景技术
硬岩隧道掘进机(英文名:Hard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又称全断面岩石掘进机(英文名:Full Face 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英文简写为TBM,是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机、电、液一体的大型地下施工设备,主要用于岩石地质结构的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引水导洞、地铁及地下工程隧道掘进建筑施工。
刀间距是硬岩隧道掘进机的刀盘(也即TBM刀盘)上刀具布置的主要参数,但其传统的确定方法是滚刀线性滚压破碎岩石的试验。这样确定的刀间距,在一定贯入度条件下,TBM在施工过程中的刀盘推力和扭矩偏大,表现在滚刀寿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以能够在相同贯入度条件下,可以减小刀盘推力和扭矩,提高滚刀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所掘进建筑施工的岩石性能及参数;
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贯入度;
依据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各个滚刀的刀间距;
其中,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为:
式中,Si为优化后的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P为贯入度,Ri为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a、b、c、a1、b1、a2、b2、a3和b3均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分别由岩石性能及参数、滚刀几何形状及参数和贯入度确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滚刀圆形滚压破碎岩石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模拟过程中的滚刀平均切向力和滚刀切削距离,根据比能公式计算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
比能公式为:
式中:SE为比能,MRF为滚刀平均切向力,L为滚刀切削距离,V为破岩过程中岩石减少的体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利用绘图分析软件对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数据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进而得出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为第i把滚刀的极径与第i-1把滚刀的极径之差;所述第i-1把滚刀的极径为所述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岩石性能及参数包括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度和摩擦角中的多个参数。
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该刀盘上的两个滚刀之间的刀间距由刀间距优化公式计算而得到;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为:
式中,Si为优化后的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P为贯入度,Ri为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a、b、c、a1、b1、a2、b2、a3和b3均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分别由岩石性能及参数、滚刀几何形状及参数和贯入度确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滚刀圆形滚压破碎岩石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模拟过程中的滚刀平均切向力和滚刀切削距离,以根据比能公式计算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
比能公式为:
式中:SE为比能,MRF为滚刀平均切向力,L为滚刀切削距离,V为破岩过程中岩石减少的体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利用绘图分析软件对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数据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进而得出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为第i把滚刀的极径与第i-1把滚刀的极径之差;所述第i-1把滚刀的极径为所述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岩石性能及参数包括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度和摩擦角中的多个参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通过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可以优化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各个滚刀的刀间距;与滚刀的刀间距传统确定方法相比,在TBM施工采用相同的贯入度条件下,刀盘推力和扭矩明显减小,滚刀寿命明显提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安装半径与刀间距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最优刀间距趋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滚刀;110-一号滚刀;120-二号滚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请参照图1-图4,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安装半径与刀间距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最优刀间距趋势图;图3和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两个视角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所示滚刀为立体图,图4所示滚刀为主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用于掘进机的刀盘上的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尤其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刀盘上的盘形滚刀的刀间距优化。
该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所掘进建筑施工的岩石性能及参数;可选地,岩石性能及参数包括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度和摩擦角中的多个参数,岩石性能及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
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贯入度;其中,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贯入度是指正常掘进条件下刀盘转一圈时TBM的掘进距离。
依据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各个滚刀的刀间距;
其中,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为:
式中,
Si为优化后的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可选地,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为第i把滚刀的极径与第i-1把滚刀的极径之差;其中,极径是滚刀的刀刃所在平面与滚刀的旋转轴线之间的交点到刀盘旋转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第i把滚刀的极径大于第i-1把滚刀的极径。
P为贯入度。
Ri为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可选地,第i-1把滚刀的极径为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
Ri+1为第i+1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例如,第i把滚刀的极径为第i+1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
a、b、c、a1、b1、a2、b2、a3和b3均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分别由岩石性能及参数、滚刀几何形状及参数和贯入度确定。也即a由岩石性能及参数、滚刀几何形状及参数和贯入度确定,b也由岩石性能及参数、滚刀几何形状及参数和贯入度确定,以此类推c、a1、b1、a2、b2、a3和b3。其中,滚刀的几何形状及参数,例如包括滚刀的刃宽、刃角和半径等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滚刀例如为盘形滚刀,或者其他类型滚刀。
本实施例中所述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通过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可以优化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各个滚刀的刀间距;与滚刀的刀间距传统确定方法相比,在TBM施工采用相同的贯入度条件下,刀盘推力和扭矩明显减小,滚刀寿命明显提高。
硬岩隧道掘进机的刀盘上设置的滚刀的刀间距,其传统确定方法是滚刀线性滚压破碎岩石的试验。这样确定的刀间距,在一定贯入度条件下,TBM在施工过程中的刀盘推力和扭矩偏大,表现在滚刀寿命低。经过长期研发,我们通过对比发现,TBM实际施工过程中,滚刀是圆形滚压破碎岩石,与其确定方法——滚刀线性滚压破碎岩石存在着很大区别。为此,我们应用有限元软件(例如ABAQUS软件)建模,通过滚刀圆形滚压破碎岩石,建立了滚刀刀间距确定公式,与刀间距的传统确定方法相比,TBM施工过程中,刀盘推力和扭矩明显减小,滚刀寿命明显提高。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滚刀圆形滚压破碎岩石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模拟过程中的滚刀平均切向力和滚刀切削距离,根据比能公式计算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
比能公式为:
式中:SE为比能,MRF为滚刀平均切向力,L为滚刀切削距离,V为破岩过程中岩石减少的体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利用绘图分析软件对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数据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可得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进而可得出上述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
本实施例中,有限元软件可以为ABAQUS软件,也可以为其他类似软件。绘图分析软件可以为Origin绘图分析软件,也可以为其他类似软件。例如,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软件对滚刀圆形滚压破碎岩石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模拟过程中的滚刀平均切向力和滚刀切削距离,根据比能公式计算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再利用绘图分析软件-Origin绘图分析软件对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数据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可得出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中的系数a、b、c、a1、b1、a2、b2、a3和b3,进而可得出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该刀盘上的两个滚刀之间的刀间距由刀间距优化公式计算而得到;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为:
式中,Si为优化后的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P为贯入度,Ri为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a、b、c、a1、b1、a2、b2、a3和b3均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分别由岩石性能及参数、滚刀几何形状及参数和贯入度确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通过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可以优化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各个滚刀的刀间距;与滚刀的刀间距传统确定方法相比,在TBM施工采用相同的贯入度条件下,刀盘推力和扭矩明显减小,滚刀寿命明显提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采用上述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上述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适用于本实施例所述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上述所公开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上述已公开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具有上述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的优点,上述所公开的所述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以下简介硬岩隧道掘进机滚刀的基本理论:
硬岩隧道掘进机滚刀最优刀间距破岩比能(比能,英文全称Specific Energy,简写为SE)为TBM实际施工时破碎单位体积岩石所消耗的能量,通常作为TBM破岩效率的重要依据,在本实施例中也作为衡量最优刀间距的依据。通常情况下,在TBM实际施工过程中滚刀滚动方向消耗几乎所有切削能量,滚刀推力方向所消耗的能量相对滚动方向消耗来说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比能可表示为:
式中:
SE——比能;
MRF——滚刀平均切向力;
L——滚刀切削距离;
V——破岩过程中岩石减少的体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
硬岩隧道掘进机的滚刀作业对象选用某种岩石,其性能参数见表1所示,滚刀基准安装半径与刀间距如图1所示。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例如ABAQUS软件,对滚刀圆形滚压破碎岩石过程进行模拟。模拟过程中的滚刀平均切向力、滚刀切削距离可提取出来,从而可根据式(1)计算其破岩比能。
为研究硬岩隧道掘进机的刀盘上不同基准安装半径滚刀的刀间距,模拟滚刀基准安装半径R分别为600mm、900mm、1200mm、1500mm、1800mm、2100mm、2400mm、2700mm、3000mm、3300mm、3600mm、3900mm。如图1所示,图中显示2个滚刀100,分别为一号滚刀110和二号滚刀120,图中的坐标轴的z轴为极轴,也即刀盘的旋转轴,一号滚刀110的极径为二号滚刀120的基准安装半径R,二号滚刀120的极径与一号滚刀110的极径之差为刀间距s,刀间距s的变化通过调节二号滚刀120的极径来实现。
表1岩石性能及参数
(1)模拟滚刀基准安装半径R=600mm的试验:
二号滚刀120的基准安装半径R为600mm(也即一号滚刀110的极径为600mm)时的模拟仿真所用的贯入度p、刀间距s及相应破岩比能SE如表2所示。
表2基准安装半径R为600mm时的比能值
根据表2可以看出,二号滚刀120的基准安装半径R=600mm、贯入度p=6mm时,比能值在刀间距s=85mm最小,其最优刀间距为85mm;
二号滚刀120的基准安装半径R=600mm、贯入度p=8mm时,比能值在刀间距s=85mm最小,其最优刀间距为85mm;
二号滚刀120的基准安装半径R=600mm、贯入度p=10mm时,比能值在刀间距s=90mm最小,其最优刀间距为90mm。
(2)模拟滚刀基准安装半径为其它值时的最优刀间距的试验:
根据模拟滚刀基准安装半径R=600mm的试验方法,同理可发现基准安装半径R为900mm、1200mm、1500mm、1800mm、2100mm、2400mm、2700mm、3000mm、3300mm、3600mm、3900mm时的最优刀间距,将R=600mm的最优刀间距一并列入表3中。表3对应的关系见图2所示的最优刀间距趋势图。
表3不同基准安装半径和贯入度组合下的最优刀间距
利用绘图分析软件,例如Origin绘图分析软件,对表2数据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可得出公式:
S=(1.512P-12.133)R2*10-6+(-0.00853P+0.05)R+12.36P-4.019 (2);
式中:S——优化后的刀间距(mm);
P——贯入度(mm);
R——基准安装半径(mm)。
根据式2可看出,基准安装半径R、贯入度P与最优刀间距S之间的关系为:
即优化后的刀间距Si为基准安装半径Ri的二次函数,其中a、b、c三个系数均与岩石性能及参数、滚刀几何形状及参数和贯入度有关。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以下举例说明:
TBM刀盘破岩三维建模与前处理:某TBM刀盘,刀盘的直径为8000mm,刀盘的滚刀直径19英寸,刀盘上共安装51把滚刀,滚刀包括中心滚刀、正滚刀和边滚刀,其中,中心滚刀、正滚刀和边滚刀的个数分别为8把、39把和4把。建模所用的贯入度p为10mm。图3和图4为滚刀100的模型,滚刀材料属性见表4,刀盘材料参数见表5。表6为滚刀在刀盘上的现有布置参数和按式(2)确定的刀盘上滚刀的布置参数。所用岩石半径为4200mm,高300mm,材料属性见表1所示。
表4滚刀材料参数
密度(kg/mm3) 弹性模量(MPa) 泊松比
滚刀 7900 210 0.3
表5刀盘材料参数
刀盘材料 密度(kg/mm3) 弹性模量(MPa) 泊松比
Q345 7850 206 0.26
表6滚刀现有应用与优化后的位置分布
结果对比:取稳定破岩时间段0.04s-0.16s的平均值作为其所受推力和扭矩值。并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破岩比能,具体结果见表7所示。
表7现有应用和优化后的刀盘推力、扭矩和破岩比能值及其对比
根据表7可知,优化后的刀盘与现有的刀盘结果相对比,优化后的刀盘比现有的刀盘推力减少了7.4%,扭矩减少了9.5%,破岩比能减少了1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所掘进建筑施工的岩石性能及参数;
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贯入度;
依据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确定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各个滚刀的刀间距;
其中,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为:
式中,Si为优化后的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P为贯入度,Ri为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a、b、c、a1、b1、a2、b2、a3和b3均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分别由岩石性能及参数、滚刀几何形状及参数和贯入度确定;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滚刀圆形滚压破碎岩石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模拟过程中的滚刀平均切向力和滚刀切削距离,根据比能公式计算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
比能公式为:
式中:SE为比能,MRF为滚刀平均切向力,L为滚刀切削距离,V为破岩过程中岩石减少的体积;
利用绘图分析软件对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数据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进而得出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为第i把滚刀的极径与第i-1把滚刀的极径之差;所述第i-1把滚刀的极径为所述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性能及参数包括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度和摩擦角中的多个参数。
4.一种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其特征在于,该刀盘上的两个滚刀之间的刀间距由刀间距优化公式计算而得到;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为:
式中,Si为优化后的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P为贯入度,Ri为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a、b、c、a1、b1、a2、b2、a3和b3均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分别由岩石性能及参数、滚刀几何形状及参数和贯入度确定;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滚刀圆形滚压破碎岩石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模拟过程中的滚刀平均切向力和滚刀切削距离,以根据比能公式计算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
比能公式为:
式中:SE为比能,MRF为滚刀平均切向力,L为滚刀切削距离,V为破岩过程中岩石减少的体积;
利用绘图分析软件对不同刀间距和不同贯入度的破岩比能数据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出系数a、b、c、a1、b1、a2、b2、a3和b3,进而得出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公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把滚刀的刀间距为第i把滚刀的极径与第i-1把滚刀的极径之差;所述第i-1把滚刀的极径为所述第i把滚刀基准安装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性能及参数包括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度和摩擦角中的多个参数。
CN202110712662.1A 2021-06-25 2021-06-25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 Active CN113268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2662.1A CN113268806B (zh) 2021-06-25 2021-06-25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2662.1A CN113268806B (zh) 2021-06-25 2021-06-25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8806A CN113268806A (zh) 2021-08-17
CN113268806B true CN113268806B (zh) 2024-02-06

Family

ID=77236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2662.1A Active CN113268806B (zh) 2021-06-25 2021-06-25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880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7493A (zh) * 2018-09-12 2019-02-05 天津大学 硬岩隧道掘进机常截面盘形滚刀磨损状况的实时检测方法
KR20210053520A (ko) * 2019-11-04 2021-05-12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암반용 tbm 최적운전시스템 및 최적운전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7493A (zh) * 2018-09-12 2019-02-05 天津大学 硬岩隧道掘进机常截面盘形滚刀磨损状况的实时检测方法
KR20210053520A (ko) * 2019-11-04 2021-05-12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암반용 tbm 최적운전시스템 및 최적운전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ayout design for disc cutters based on analysis of TBM cutter-head structure;Hong yan sun et al;《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第28卷;812-830 *
TBM双滚刀间距及入岩次序对破岩效果影响研究;刘立鹏;刘海舰;傅睿智;孙兴松;;水利水电技术(第04期);56-62 *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盘形滚刀布置规律研究;张照煌;乔永立;;工程力学(第05期);172-177 *
全断面硬岩TBM刀盘结构设计研究;张照煌;柴超群;赵宏;;重型机械(第04期);69-7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8806A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in 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joint spacing on rock fragmentation under TBM cutter by linear cutting test
CN109725129B (zh) Tbm隧洞岩体分级方法
CN104863604B (zh)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掘进系统刀具磨损情况实时预估方法
Zhang et al.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rock cu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sc cutter under free-face-assisted and conventional cutting methods
CN111325482B (zh) 一种大跨度地下洞库的围岩快速分级方法
CN109138023A (zh)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成槽方法
Liu et al. Mechanism of rock breaking by pick assisted with water jet of different modes
CN111737901A (zh) 一种刀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CN108571326B (zh) 复合切削式硬岩掘进机刀盘及其掘进机
Qi et al. Total loads modeling and geological adaptability analysis for mixed soil-rock tunnel boring machines
CN113268806B (zh) 硬岩隧道掘进机刀盘滚刀的刀间距优化方法及其刀盘
Zhao et al. A study on the dynamic transmission law of spiral drum cutting coal rock based on ANSYS/LS-DYNA simulation
Geng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free face-assisted rock fragmentation induced by a TBM disk cutter
Zhang et al. Rock deformation equations and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n slantingly installed disc cutter
CN204827460U (zh) 边滚刀超挖装置及长距离硬岩隧道掘进机超挖刀盘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effect of granite grooving characteristics on PDC cutter cutting performance
CN106246199B (zh) 一种隧道与地下工程全断面悬臂掘进机铣挖装置及方法
CN114135288B (zh) 一种冲击地压煤层巷道高压水射流割缝卸压参数优化方法
CN105697030B (zh) 增加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连续型刀盘刚度的方法及曲面刀盘
CN105673030B (zh) 增加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非连续刀盘刚度的方法及曲面刀盘
Liu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roadheader for breaking rock containing predrill holes
CN203669752U (zh) 一种石油钻井用六刀翼pdc钻头
CN208057121U (zh) 一种软土岩层截割刀具
CN107905802B (zh) 变厚度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刀盘
CN108388754B (zh) 一种tbm正滚刀间距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