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7810A -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7810A
CN113267810A CN202010095491.8A CN202010095491A CN113267810A CN 113267810 A CN113267810 A CN 113267810A CN 202010095491 A CN202010095491 A CN 202010095491A CN 113267810 A CN113267810 A CN 113267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peed
depth
lithologic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54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7810B (zh
Inventor
杨战军
李培明
江汶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0954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7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7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7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7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7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2Velocity; travel ti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6Subsurface mode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地震反演,得到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根据瞬变电磁反演电阻率剖面、微测井岩性分层资料、速度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速度、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速度;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分别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岩性层的速度,得到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根据布格重力异常、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开展重力正反演,确定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利用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替换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得到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本申请可以实现高精度地震勘探速度建模。

Description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地震勘探是基于地层速度研究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层速度通过地震速度反演和测井数据标定获得,地震勘探速度模型精度越高,地震勘探精度就越高。
地震勘探一般以中深层为勘探目标,地表下数十甚至上百米深度以内有效地震数据缺失,更无法获得可靠的近地表速度资料。小折射、层析反演、微测井模型法等方法是常用的近地表速度建模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表层为低速层的情况,但在近地表发育火山岩、灰岩等高速岩层的地区,利用上述方法建模的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法获得有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直接影响了中深层地震勘探的效果。
瞬变电磁等电磁类方法可以以较高的精度调查表层高速岩层的近地表结构,结合微测井资料,辅助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但随着深度的增大,其调查精度明显降低,甚至无法取得有效资料。
瞬变电磁建立的较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与地震建立的高精度的中深层速度模型之间的深度段内,地震速度模型精度较低。目前尚没有适用于近地表高速岩层区建立自浅至深全深度、高精度速度模型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用以实现自表层到深层全深度、高精度地震勘探速度建模,为改善表层高速层地区中深层地震勘探效果提供高精度速度资料,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研究区中各岩性层的密度;在目标研究区的测线上实施地震采集,获得地震勘探数据;利用测线上的微测井采集获得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在测线上开展瞬变电磁勘探,获得反演电阻率剖面;在测线上开展重力勘探,获得布格重力异常;对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地震反演,得到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确定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表层各岩性层速度;根据岩性分层资料、速度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分别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岩性层的速度,得到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根据布格重力异常、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开展重力正反演,确定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利用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替换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得到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装置,用以实现自表层到深层全深度、高精度地震勘探速度建模,为改善表层高速层地区中深层地震勘探效果提供高精度速度资料,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研究区中各岩性层的密度;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目标研究区的测线上实施地震采集,获得地震勘探数据;利用测线上的微测井采集获得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在测线上开展瞬变电磁勘探,获得反演电阻率剖面;在测线上开展重力勘探,获得布格重力异常;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对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地震反演,得到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确定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表层各岩性层速度;根据岩性分层资料、速度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分别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岩性层的速度,得到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所述模型建立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布格重力异常、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开展重力正反演,确定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所述模型建立模块,还用于利用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替换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得到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地震勘探数据建立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该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的中深层速度精度高,而表层和浅层的速度精度较低;之后,通过瞬变电磁勘探获得的反演电阻率剖面建立反演电阻率与微测井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反演电阻率确定每个位置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表层各岩性层速度,由于瞬变电磁勘探在表层的精度较高,通过瞬变电磁勘探确定的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表层各岩性层速度的精度也就较高;之后,通过微测井的速度分层资料确定浅层各岩性层速度,通过微测井的岩性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确定的浅层各岩性层的速度和界面深度精度高于地震勘探确定的速度和深度;此外,由于根据地震同相轴直接确定深度时存在一定的误差,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重力正反演校正该误差,得到的新的浅层各岩性层深度精度更高。当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深度、浅层各岩性层速度、新的浅层各岩性层深度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深度和速度,这样就建立了自表层至浅层到深层的全深度速度模型,提高了表层至浅层深度段内速度模型的精度,较好解决了现有地震勘探速度模型的表层至浅层速度精度低的问题,为中深层地震勘探提供了更优的速度资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包含解释的表层和浅层各岩性界面的地震剖面的示意图(含解释的表层和浅层各岩性层界面);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反演电阻率剖面与表层结构联合解释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剩余重力异常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5:
步骤101、获取目标研究区中各岩性层的密度。
一个目标研究区不同地层的岩石性质不同,同一套岩石的地层称为一个岩性层。比如说,以地表为0米,从0米至地下10米岩石的岩性为风化灰岩,从地下10米至地下20米岩石的岩性为泥岩,从地下20米至地下30米岩石的岩性为灰岩,则在0米至30米的范围中,岩石包含风化灰岩、泥岩和灰岩这三个岩性层。
不同岩性层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灰岩具有高速度、高电阻率、高密度的特征,风化灰岩的速度、电阻率、密度均降低,泥岩的速度、电阻率、密度更低。因此,需要分别测定不同岩性层的岩石的速度和密度等特征。当确定岩性层的类别后,密度可以从已有的资料获取,或者,还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获得。对于密度的获取方法,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102、在目标研究区的测线上实施地震采集,获得地震勘探数据;利用测线上的微测井采集获得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在测线上开展瞬变电磁勘探,获得反演电阻率剖面;在测线上开展重力勘探,获得布格重力异常。
地震勘探是以中深层为勘探目标实施的,地下近百米深度以内的有效地震数据缺失,如图2所示,为对获取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的包含解释的表层和浅层各岩性界面的地震剖面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深度越深,获得的地震剖面越清晰,反映了地震勘探数据的精度越高,而越近地表时,获得的地震剖面越模糊,地震勘探数据的精度也就越低。相应的,在近地表的深度范围内,地震勘探无法获得该深度范围内的速度变化信息,更无法获得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资料。因此,通过地震勘探数据建立的第一深度速度模型在近地表的深度范围内的速度也就不准确。
近地表岩性层的厚度和速度资料的缺失直接影响了中深层地震勘探精度。为了弥补近地表的地震勘探数据的精度低的不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获取地震勘探数据之外,还采用了微测井、瞬变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技术,分别获得了岩性分层资料、速度分层资料、反演电阻率剖面和布格重力异常等数据,利用上述数据来对第一深度速度模型的近地表速度进行校正,从而得到准确度高的全深度速度模型。
微测井部署在测线上具有代表性的构造位置上,比如说,当测线上具有凸起、凹陷等构造时,在凸起、凹陷、斜坡这几个代表性的地质构造的位置均部署微测井,以使微测井采集的数据能够全面的反映目标研究区的地质情况。
通过对微测井进行录井得到岩性分层资料;通过对微测井采集和资料处理得到速度分层资料。反演电阻率剖面通过瞬变电磁处理和反演得到。微测井、瞬变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技术都是成熟的现有技术,对于其各自的实施方法,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103、对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地震反演,得到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确定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表层各岩性层速度;根据岩性分层资料、速度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分别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岩性层的速度,得到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
示例性的,得到的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如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表层的范围为地表至瞬变电磁可靠探测深度;浅层的范围为瞬变电磁可靠探测深度至微测井最大深度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岩性分层资料作标定,对反演电阻率剖面进行地质解释,得到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也即,确定了每个岩性层所在的深度,比如,灰岩的界面深度为地下20米至地下30米,风化灰岩的界面深度为0米至地下10米。示例性的,反演电阻率剖面与表层结构联合解释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中上部黑色线即为各岩性层界面深度线。
在微测井处,可以采集到此处的微测井速度资料,通过计算可以确定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此外,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可以确定各岩性层的电阻率值,之后,分别建立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与电阻率值的数学关系。根据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与电阻率值的数学关系以及反演电阻率剖面,确定表层各岩性层每个位置的电阻率值对应的表层各岩性层速度。也就是说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与电阻率值的数学关系已知后,可以根据目标研究区中该岩性层任意位置的电阻率值推导该位置的速度,电阻率值可以通过瞬变电磁勘探得到,瞬变电磁勘探是一种成本较低且在表层得到的电阻率值精确度高的勘探方法,根据精确度高的电阻率值推导的速度的精确度也就高,同时成本低。
在表层可以采用上述方法确定速度,但是到浅层后,瞬变电磁勘探的准确度降低,也就不能再通过电阻率值推导速度及各岩性层的界面深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方法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的界面深度和速度:以岩性分层资料作为标定,根据地震同相轴形态进行地震解释,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根据速度分层资料确定各岩性层的速度,利用微测井速度和插值法确定浅层各岩性层每个位置的浅层各岩性层速度。
步骤104、根据布格重力异常、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开展重力正反演,确定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
由于根据地震同相轴直接确定的浅层各岩性层的界面深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进行了校正。具体的,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重力处理,得到去除深部地质因素重力影响的剩余重力异常,示例性的,得到的剩余重力异常如图5所示。之后,根据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建立密度模型;利用剩余重力异常对密度模型开展重力正反演,得到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
步骤105、利用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替换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得到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
示例性的,得到的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如图6所示。将图6与图3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图6中浅层与表层的速度模型精度得到提升。
这样就对地震勘探数据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的表层和浅层进行了校正,得到了表层、浅层和深度精度均较高的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地震勘探数据建立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该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的中深层速度精度高,而表层和浅层的速度精度较低;之后,通过瞬变电磁勘探获得的反演电阻率剖面建立反演电阻率与微测井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反演电阻率确定每个位置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表层各岩性层速度,由于瞬变电磁勘探在表层的精度较高,通过瞬变电磁勘探确定的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表层各岩性层速度的精度也就较高;之后,通过微测井的速度分层资料确定浅层各岩性层速度,通过微测井的岩性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确定的浅层各岩性层的速度和界面深度精度高于地震勘探确定的速度和深度;此外,由于根据地震同相轴直接确定深度时存在一定的误差,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重力正反演校正该误差,得到的新的浅层各岩性层深度精度更高。当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深度、浅层各岩性层速度、新的浅层各岩性层深度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深度和速度,这样就建立了自表层至浅层到深层的全深度速度模型,提高了表层至浅层深度段内速度模型的精度,较好解决了现有地震勘探速度模型的表层至浅层速度精度低的问题,为中深层地震勘探提供了更优的速度资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700包括获取模块701和模型建立模块702。
其中,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目标研究区中各岩性层的密度。
获取模块701,还用于在目标研究区的测线上实施地震采集,获得地震勘探数据;利用测线上的微测井采集获得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在测线上开展瞬变电磁勘探,获得反演电阻率剖面;在测线上开展重力勘探,获得布格重力异常。
模型建立模块702,用于对获取模块701获取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地震反演,得到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确定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表层各岩性层速度;根据岩性分层资料、速度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分别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岩性层的速度,得到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
模型建立模块702,还用于根据获取模块701获取的布格重力异常、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开展重力正反演,确定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
模型建立模块702,还用于利用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替换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得到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模型建立模块702,用于:
以岩性分层资料作标定,对反演电阻率剖面进行地质解释,得到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其中,表层的范围为地表至瞬变电磁可靠探测深度;
根据速度分层资料确定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确定各岩性层的电阻率值,分别建立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与电阻率值的数学关系;
根据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与电阻率值的数学关系以及反演电阻率剖面,确定表层各岩性层每个位置的电阻率值对应的表层各岩性层速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模型建立模块702,用于:
以岩性分层资料作为标定,根据地震同相轴形态进行地震解释,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其中,浅层的范围为瞬变电磁可靠探测深度至微测井最大深度范围;
根据速度分层资料确定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利用微测井速度和插值法确定浅层各岩性层每个位置的浅层各岩性层速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模型建立模块702,用于:
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重力处理,得到去除深部地质因素重力影响的剩余重力异常;
根据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建立密度模型;
利用剩余重力异常对密度模型开展重力正反演,得到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地震勘探数据建立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该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的中深层速度精度高,而表层和浅层的速度精度较低;之后,通过瞬变电磁勘探获得的反演电阻率剖面建立反演电阻率与微测井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反演电阻率确定每个位置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表层各岩性层速度,由于瞬变电磁勘探在表层的精度较高,通过瞬变电磁勘探确定的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表层各岩性层速度的精度也就较高;之后,通过微测井的速度分层资料确定浅层各岩性层速度,通过微测井的岩性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确定的浅层各岩性层的速度和界面深度精度高于地震勘探确定的速度和深度;此外,由于根据地震同相轴直接确定深度时存在一定的误差,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重力正反演校正该误差,得到的新的浅层各岩性层深度精度更高。当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深度、浅层各岩性层速度、新的浅层各岩性层深度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深度和速度,这样就建立了自表层至浅层到深层的全深度速度模型,提高了表层至浅层深度段内速度模型的精度,较好解决了现有地震勘探速度模型的表层至浅层速度精度低的问题,为中深层地震勘探提供了更优的速度资料。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步骤101至步骤105及其各种实现方式所述的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步骤101至步骤105及其各种实现方式所述的任一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研究区中各岩性层的密度;
在目标研究区的测线上实施地震采集,获得地震勘探数据;利用测线上的微测井采集获得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在测线上开展瞬变电磁勘探,获得反演电阻率剖面;在测线上开展重力勘探,获得布格重力异常;
对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地震反演,得到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确定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表层各岩性层速度;根据岩性分层资料、速度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分别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岩性层的速度,得到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
根据布格重力异常、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开展重力正反演,确定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
利用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替换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得到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确定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包括:
以所述岩性分层资料作标定,对所述反演电阻率剖面进行地质解释,得到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其中,表层的范围为地表至瞬变电磁可靠探测深度;
根据速度分层资料确定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确定各岩性层的电阻率值,分别建立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与电阻率值的数学关系;
根据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与电阻率值的数学关系以及反演电阻率剖面,确定表层各岩性层每个位置的电阻率值对应的表层各岩性层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岩性分层资料、速度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包括:
以岩性分层资料作为标定,根据地震同相轴形态进行地震解释,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其中,浅层的范围为瞬变电磁可靠探测深度至微测井最大深度范围;
根据速度分层资料确定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利用微测井速度和插值法确定浅层各岩性层每个位置的浅层各岩性层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布格重力异常、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开展重力正反演,确定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包括:
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重力处理,得到去除深部地质因素重力影响的剩余重力异常;
根据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建立密度模型;
利用剩余重力异常对密度模型开展重力正反演,得到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
5.一种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研究区中各岩性层的密度;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目标研究区的测线上实施地震采集,获得地震勘探数据;利用测线上的微测井采集获得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在测线上开展瞬变电磁勘探,获得反演电阻率剖面;在测线上开展重力勘探,获得布格重力异常;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对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地震反演,得到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岩性分层资料和速度分层资料,确定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表层各岩性层速度;根据岩性分层资料、速度分层资料和地震同相轴,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利用表层各岩性层速度和浅层各岩性层速度分别替换第一全深度速度模型中相应岩性层的速度,得到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布格重力异常、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开展重力正反演,确定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还用于利用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替换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得到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
以所述岩性分层资料作标定,对所述反演电阻率剖面进行地质解释,得到表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其中,表层的范围为地表至瞬变电磁可靠探测深度;
根据速度分层资料确定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根据反演电阻率剖面确定各岩性层的电阻率值,分别建立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与电阻率值的数学关系;
根据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与电阻率值的相关关系以及反演电阻率剖面,确定表层各岩性层每个位置的电阻率值对应的表层各岩性层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
以岩性分层资料作为标定,根据地震同相轴形态进行地震解释,确定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其中,浅层的范围为瞬变电磁可靠探测深度至微测井最大深度范围;
根据速度分层资料确定各岩性层的微测井速度,利用微测井速度和插值法确定浅层各岩性层每个位置的浅层各岩性层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
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重力处理,得到去除深部地质因素重力影响的剩余重力异常;
根据第二全深度速度模型中各岩性层界面深度和各岩性层的密度建立密度模型;
利用剩余重力异常对密度模型开展重力正反演,得到新的浅层各岩性层界面深度。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095491.8A 2020-02-17 2020-02-17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267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5491.8A CN113267810B (zh) 2020-02-17 2020-02-17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5491.8A CN113267810B (zh) 2020-02-17 2020-02-17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7810A true CN113267810A (zh) 2021-08-17
CN113267810B CN113267810B (zh) 2022-08-30

Family

ID=7722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5491.8A Active CN113267810B (zh) 2020-02-17 2020-02-17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781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006A (zh) * 2013-06-04 2014-12-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重磁电震同步联合参数模型进行提高成像质量的方法
CN104360385A (zh) * 2014-11-26 2015-02-1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结合地震地质认识综合建立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的方法
CN104793247A (zh) * 2015-03-12 2015-07-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近地表速度建模方法及建模装置
CN107748399A (zh) * 2017-09-12 2018-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重力界面反演识别山前带深部构造层方法
CN110501757A (zh) * 2019-06-27 2019-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点线面三维逐点井深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006A (zh) * 2013-06-04 2014-12-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重磁电震同步联合参数模型进行提高成像质量的方法
CN104360385A (zh) * 2014-11-26 2015-02-1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结合地震地质认识综合建立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的方法
CN104793247A (zh) * 2015-03-12 2015-07-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近地表速度建模方法及建模装置
CN107748399A (zh) * 2017-09-12 2018-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重力界面反演识别山前带深部构造层方法
CN110501757A (zh) * 2019-06-27 2019-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点线面三维逐点井深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薛为平: "瞬变电磁法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台28井区近地表调查中的应用", 《新疆地质》 *
魏岩 等: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gravity and seismic data fomation separation for revealing deep structure",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7810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79266C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arriers to reservoir flow
CA2920499C (en) Stratigraphic function
CN102239429B (zh) Tti地球模型的多各向异性参数反演
EP2959322B1 (en) Improving velocity models for processing seismic data based on basin modeling
CN105277978B (zh) 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18538A1 (en) Simulation model optimization
CN109581501B (zh) 用于沙漠区深度域速度建模的方法
CN113740901B (zh) 基于复杂起伏地表的陆上地震数据全波形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6990438A (zh) 复杂地表区域微测井点位及井深确定方法及装置
EP397896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seismic integration modeling workflow
EA030770B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адаптивной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оптики
EP3359983B1 (en) Seismic polynomial filter
CN113945978A (zh) 一种深度域地震数据优化方法及装置
EP3531172B1 (en) Meshless and mesh-based technique for modeling subterranean volumes
CN109991663B (zh) 工区地震速度体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13267810B (zh)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1538080B (zh) 地震成像的方法
CN112649893B (zh) 一种面向薄储层的多资料多参数融合建模方法及系统
Maufroy et al. Travel time inversion from ground level to gallery: protocol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wave seismic signature in a fractured‐porous Urgonian platform at hectometric scale
CN113820745A (zh) 地震速度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310361A (zh) 基于随钻地震的钻井指导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05594A (zh) 非均质储层的油气分布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2925040B (zh) 砂岩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参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Yeh et al. LiDAR-based 3D litho-stratigraphic models calibrated with limited boreholes
CN116736383A (zh) 地震波速度模型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