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3683B - 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3683B
CN113263683B CN202110693537.0A CN202110693537A CN113263683B CN 113263683 B CN113263683 B CN 113263683B CN 202110693537 A CN202110693537 A CN 202110693537A CN 113263683 B CN113263683 B CN 113263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fixed
injection
die
coi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35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3683A (zh
Inventor
张成新
李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35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3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3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3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3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3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3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with portable devices, e.g. worn by the pati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467Joining articles or parts of a single articl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无线线圈模组置于双射模具的第一射模腔中;步骤二、在所述第一射模腔中注塑得到心率模组的透光镜片以及在所述无线线圈模组上注塑得到支架,以使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嵌设在所述支架中;步骤三、将所述透光镜片、无线线圈模组和支架转移至双射模具的第二射模腔中,沿所述支架的侧面、所述支架的底部和所述无线线圈模组的底部、以及所述透光镜片的外周注塑得到壳体。本发明能够避免繁琐的组装过程,能够减小壳体的内部空间,保证了外壳结构的强度,且能节省壳体内部空间,减小了整体尺寸。

Description

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腕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的不合理,部分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些病多属于慢性突发病,大多只能控制而无法治愈,需要病人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服用药物,但这样仍然不能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所以需要实时监测病人的心率变化,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通过科学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为保证运动量的合理性和运动的效果,使用腕戴设备监测心率从而合理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越来越流行,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腕戴设备主要有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两种形态。现有的腕戴设备往往需要集成心率模组、充电模组等功能模块,如何在可穿戴设备有限的空间里集成尽量多的功能模块是一个技术难点,尤其智能腕表或运动手表等对硬件尺寸有较高的要求,一定要小而紧凑,而现有的腕戴设备的壳体无法满足可穿戴设备低尺寸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腕戴设备的壳体尺寸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无线线圈模组置于双射模具的第一射模腔中;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射模腔中注塑得到心率模组的透光镜片以及在所述无线线圈模组上注塑得到支架,以使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嵌设在所述支架中;
步骤三、将所述透光镜片、无线线圈模组和支架转移至双射模具的第二射模腔中,沿所述支架的侧面、所述支架的底部和所述无线线圈模组的底部、以及所述透光镜片的外周注塑得到壳体。
可选地,所述双射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定模,所述第一定模上设有定位件,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
将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固定至所述动模上,推动所述动模与所述第一定模合模形成所述第一射模腔,所述定位件对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定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模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一进胶点和第二进胶点,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进料口注入熔融的透明塑胶,自所述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所述透光镜片,自所述第二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透明的所述支架。
可选地,所述动模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三进胶点,所述自所述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透光镜片的步骤具体包括:
自所述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一个所述透光镜片,自所述第三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另一个所述透光镜片。
可选地,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旋转座,所述动模固定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定模,所述第二定模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定模上的定位件退出,控制所述旋转座旋转,带动所述动模旋转至与所述第二定模对应的位置,推动所述动模与所述第二定模合模形成所述第二射模腔,自所述第二进料口注入熔融的壳体塑胶,待冷却后形成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步骤二和所述步骤三注塑的塑胶均为聚碳酸酯,所述动模的温度为80~90℃,所述第一定模和所述第二定模的温度分别为100~110℃。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模的第一进料口连接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二定模的第二进料口连接有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前段温度和所述第二进料管的前段温度分别为230~250℃,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后段温度和所述第二进料管的后段温度分别为270~290℃。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模的第一进料口的射出压力为130~140kg,所述第二定模的第二进料口的射出压力为70~80kg。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外壳结构,采用如上所述的制造方法制备得到。
再者,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腕戴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外壳结构。
在本发明中,外壳结构采用双射注塑成型制备,首先先将无线线圈模组置于双射模具的第一射模腔中,在第一射模腔中完成心率模组透光镜片的注塑和支架的注塑,无线线圈模组直接嵌设在支架中,然后再将透光镜片、无线线圈模组和支架转移至双射模具的第二射模腔中,沿着支架的侧面、支架的底部和无线线圈模组的底部以及透光镜片的外周注塑得到壳体,壳体将整体结构连接在一起,避免繁琐的组装过程,且透光镜片直接嵌设在壳体中,无线线圈模组嵌设在支架中,支架与无线线圈模组均与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能够减小壳体的内部空间,保证了外壳结构的强度,且能节省壳体内部空间,有效降低壳体结构厚度,减小腕戴设备整体尺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外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外壳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外壳结构的无线线圈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壳结构和模具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外壳结构 20 壳体
21 底壁 22 侧壁
221 壁本体 222 隆起部
223 过孔 30 心率模组
31 模组主体 32 透光镜片
40 无线线圈模组 41 支撑件
411 环形部 412 定位部
413 定位孔 50 支架
60 定位件 61 定位柱
70 电路板 80 容纳腔
90 双射模具 91 动模组件
911 旋转座 912 动模
913 第一射模腔 92 定模组件
921 第一定模 922 第二定模
923 第一进料口 924 第二进料口
925 第二射模腔 926 固定座
62 定位板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为本发明提出外壳结构10的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5和图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S10、将无线线圈模组40置于双射模具90的第一射模腔913中;
步骤二S20、在第一射模腔913中注塑得到心率模组30的透光镜片32以及在无线线圈模组40上注塑得到支架50,以使无线线圈模组40嵌设在支架50中;
步骤三S30、将透光镜片32、无线线圈模组40和支架转移至双射模具90的第二射模腔925中,沿支架50的侧面、支架50的底部和无线线圈模组40的底部、以及透光镜片32的外周注塑得到壳体20。
本发明外壳结构10适用于腕戴设备,采用双射模具90注塑成型,双射模具90有第一射模腔913和第二射模腔925,首先将无线线圈模组40置于双射模具90的第一射模腔913中,完成透光镜片32和支架50的注塑,使得无线线圈模组40嵌设在支架中,然后再将第一射模腔913完成的注塑半成品转移至第二射模腔925中,注塑壳体20,壳体20将支架、无线线圈模组40和透光镜片32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外壳结构10,保证了外壳结构10的强度,由于该外壳结构10采用单纯的注塑工艺制备得到,避免了繁琐的组装过程,满足腕戴设备外壳结构10轻薄化的需求,节省了壳体20内部空间,减小了整体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0所示,双射模具90包括动模组件91和定模组件92,动模组件91包括动模912,定模组件92包括固定座926和固定在固定座926上的第一定模921,第一定模921上设有定位件60,参照图2,为本发明外壳结构10的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S10步骤一具体包括:S11、将无线线圈模组40固定至动模912上,推动动模912与第一定模921合模形成第一射模腔913。
双射模具90的第一定模921固定不动,动模912能够移动,一般情况下,型芯在动模912(也可称为后膜),型腔在第一定模921(也可称为第一前模),由于产品成型之后因收缩的缘故对型芯的包紧力大于对型腔的吸附力,所以产品就留在动模912(后模)。当动模912与第一定模921合模时,定位件60能够对无线线圈模组40进行定位,便于支架的注塑,防止无线线圈模组40移动。
具体地,定位件60包括定位板62和固定在定位板62上的定位柱61,无线线圈模组40上开设有供定位柱61穿过的定位孔413。动模912与第一定模921合模后,定位柱61插入无线线圈模组40的定位孔413,无线线圈模组40贴靠在定位板62上,完成对无线线圈模组40的定位,上述定位结构简单可靠,也不会影响支架50的成型。
定位柱6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柱61的形状不相同,和/或,两个定位柱61的尺寸不相同。两个定位柱61可对称设置,定位孔413为与定位柱61匹配的形状,将两个定位柱61的形状设置为不相同,或者将两个定位柱61的尺寸设置为不相同,可以防止无线线圈模组40放反,便于注塑。还可以将两个定位柱61的形状和尺寸均设置为不相同。
可选地,第一定模921设置有第一进料口923,动模912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进料口923连通的第一进胶点和第二进胶点。参照图3,为本发明外壳结构10的制造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S20步骤二具体包括:S21、向第一进料口923注入熔融的透明塑胶,自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透光镜片32,自第二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透明的支架50。
支架和透光镜片32没有直接连接,因此第一进胶点和第二进胶点互相不连通,只需向第一进料口923注射一次熔融的透明塑胶,注塑原料就可以分别从第一进胶点和第二进胶点流入,完成支架50和透光镜片32的同步注塑,即完成双射注塑的第一射,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动模912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进料口923连通的第三进胶点,自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透光镜片32的步骤具体包括:自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一个透光镜片32,自第三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另一个透光镜片32。
如图5和图7所示,透光镜片32的数量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心率模组30采用光电体积法监测用户心率,心脏搏动引起的毛细血管和动脉静脉容积呈规律性改变,对可见光的反射呈波动性,而这波动的频率可记录为心率信号。光电体积法是由特定绿色波长的发光LED和一个波长与之对应的光敏传感器组成,光敏传感器接受手臂皮肤的反射光并感测到光场强度的变化,换算为心率,该传感器受外界影响较小,穿戴限制低,测量准确。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进胶点分别与第一进胶点以及第二进胶点均不连通,第一进胶点和第三进胶点对应注塑成型两个间隔设置的透光镜片32,一个透光镜片32与心率模组30的发光LED对应,以供LED光线穿过,另一个透光镜片32与心率模组30的光敏传感器对应,以供皮肤的反射光穿过。
如图6所示,动模组件91还包括旋转座911,动模912固定在旋转座911上,定模组件92还包括固定在固定座926上的第二定模922,第二定模922设置有第二进料口924。参照图4,为本发明外壳结构10的制造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S30步骤三具体包括:控制第一定模921上的定位件60退出,控制旋转座911旋转,带动动模912旋转至与第二定模922对应的位置,推动动模912与第二定模922合模形成第二射模腔925,自第二进料口924注入熔融的壳体20塑胶,待冷却后形成壳体20。
第一定模921和第二定模922可分别间隔设置在固定座926上,完成第一次注塑后,动模912旋转180度,即可旋转至与第二定模922对应的位置,完成第二次注塑。本实施例采用动模912旋转式的双射模具90,无需采用不同的模具完成,生产效率高。
其中,步骤二和步骤三注塑采用的塑胶均为聚碳酸酯,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好,强度高、耐疲劳性好,尺寸稳定、蠕变小,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极少有变化,而且抗老化效果好。动模912的温度设置为80~90℃,第一定模921和第二定模922的温度分别设置为100~110℃,能够保持模具内塑胶熔体在设定温度范围而不冷却和分解,可以帮助塑胶熔体在模腔内流动更顺利,这种状态可以保证塑胶熔体随时注射填充,可以提高设备嫁动率。
第一定模921的第一进料口923连接有第一进料管(图未示出),第二定模922的第二进料口924连接有第二进料管(图未示出),第一进料管的前段温度和第二进料管的前段温度分别为230~250℃,第一进料管的后段温度和第二进料管的后段温度分别为270~290℃。在步骤二中,塑胶熔体自第一进料管经过第一进料口进入第一射模腔中,在步骤三中,塑胶熔体自第二进料管经过第二进料口进入第二射模腔中,上述的温度设置使得塑胶能够保持熔融状态,且后段温度高于前段温度,由于进料管的后段接近进料口,因此更便于进胶。
第一定模921的第一进料口923的射出压力为130~140kg,第二定模922的第二进料口924的射出压力为70~80kg,射出压力越大,在该行程中射出速度越快,第二射射出时第一射的塑胶已经在模具型腔里面,将第二射的射出压力设置为低于第一射的射出压力,可以避免将第一射的塑胶冲破。第一射的冷却时间为14~16s,第二射的冷却时间为9~11s,由于第二射的产品结构相对第一射的产品结构简单,因此第二射的冷却时间短于第一射的冷却时间。第一射和第二射的保压压力分别为75~85kg,保压时间为1~3s;保压的主要作用是压力补偿,补偿产品的密度和质量,也是二次压,一般在射出完成产品的95%左右开始进行保压作业,使得射胶动作完成后,螺杆继续保持一定的压力持续几秒钟,以得到饱满、没有收缩现象的产品。
定位板62上还开设有供透光镜片32穿过的第一通孔(图未示出),第一次注塑完成后,定位件60需退出,透光镜片32和支架50固定在动模912上,定位件60退出时,透光镜片32穿过定位板上的第一通孔,使得定位件60顺利脱离无线线圈模组40,不再对无线线圈模组40定位,旋转座911带动动模912旋转至与第二定模922对应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外壳结构10,采用如上所述的制造方法制备得到。如图5、图7~图9所示,外壳结构10包括壳体20、心率模组30的透光镜片32、无线线圈模组40和支架50,壳体20上开设有过孔223;心率模组30包括模组主体31和设置在模组主体31上的透光镜片32,透光镜片32嵌设在过孔223中;无线线圈模组40与壳体20的内表面固定;支架50与壳体20的内表面固定,无线线圈模组40嵌设在支架50中。
心率模组30的模组主体31包括LED、心率芯片等,心率模组30主要采用LED灯光在被人体吸收后,通过测量微弱信号的方式,获得心跳间隙的信号变化量,透光镜片32可供光线通过,心率模组30能实时监测用户的心率变化。透光镜片32可为LENS镜片,透光镜片32直接嵌设在壳体20的过孔223中,能够节约壳体20内部的空间,减小腕戴设备的尺寸。
设置有充电线圈(图未示出)的无线线圈模组40固定在壳体20的内表面,通过将壳体20抵接于充电基座上,腕戴设备中的充电线圈和充电基座中的充电线圈之间形成磁场,可使得无线线圈模组40产生电磁信号,以实现对腕戴设备的无线充电。无线线圈模组40嵌设在支架50中,支架50对无线线圈模组40有保护作用,而且可加强外壳结构10的强度,无线线圈模组40和支架50均与壳体20的内表面固定,减小了外壳结构10的壁厚,节约了内部空间,减小了腕戴设备的整体尺寸,便于壳体20内部集成更多的功能模块。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支架50、透光镜片32和壳体20均为注塑成型件。可先注塑成型得到透光镜片32和支架50,将无线线圈模组40包覆,再注塑成型得到壳体20,整个外壳结构10均通过注塑成型得到,实现了将壳体20、无线线圈模组40、支架50和透光镜片32集成在一个零件上,避免繁琐的组装过程,且节省了壳体20的内部空间,满足腕戴设备轻薄化的需求。而且整个外壳结构10的强度牢固,防水密封性能高。
更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无线线圈模组40包括支撑件41和固定在支撑件41上的充电线圈,支撑件41包括互相连接的环形部411和定位部412,定位部412上开设有用于注塑定位的定位孔413。支撑件41为片状结构,充电线圈可为铜线在支撑件41上绕制而成的环形线圈。在注塑模具内设置一定位件60,该定位件60上设置与定位孔413相匹配的定位柱61,注塑时可先将定位柱61穿过支撑件41的定位孔413,以实现无线线圈模组40的固定,然后注塑得到支架50和透光镜片32。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部4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部412对称设置,使得无线线圈模组40固定地更牢靠,注塑更均匀。两个定位部412自环形部411向内延伸,节约了壳体20内部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不同数量的定位部412,定位部412的数量可根据具体的工艺需求设定,在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进一步地,两个定位部412上的定位孔413的形状不相同,保证了无线线圈模组40装入模具位置的唯一性,通过防呆设计避免了无线线圈模组40装反或装错。例如如图10所示,一个定位部412上的定位孔413为圆形,另一个定位部412上的定位孔413为椭圆形。当然,定位孔413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条形、方形或其它多边形,还可以通过在两个定位部412上设置相同形状的定位孔413,但定位孔413尺寸有所差别,也能实现防呆设计。
可选地,支架50为与透光镜片32材料相同的透明支架50。先将无线线圈模组40放置于模具的第一射注塑模腔中,在无线线圈模组40的两侧同时注塑得到支架50和透光镜片32,同时完成了透光镜片32的注塑以及将无线线圈模组40嵌入支架50中,然后将定位件60退出,将成型的半成品翻转,转移至第二射注塑模腔中,第二射注塑成型得到壳体20,将整个零件结合在一起,双射成型得到本实施例的外壳结构10。在第一射注塑的过程中,支架50和透光镜片32同步成型,因此支架50与透光镜片32的材料相同,提高了制备效率。
更细化地,壳体20包括互相连接的底壁21和侧壁22,无线线圈模组40与底壁21固定,支架50分别与底壁21和侧壁22固定。支架50的底部与无线充电模组的底部均与壳体20的底壁21固定,支架50的侧部与壳体20的侧壁22固定,支架50将无线线圈模组40全部覆盖,以保护无线线圈模组40,且又分别与壳体20的底壁21和侧壁22连接,加强了外壳结构10的强度。
底壁21包括壁本体221和自壁本体221向背离侧壁22的方向隆起的隆起部222,无线线圈模组40以及支架50分别与壁本体221固定,隆起部222开设有过孔223。用户佩戴本是实施例的腕戴设备时,隆起部222与皮肤接触,嵌设有透光镜片32的隆起部222相对壁本体221向外凸出,心率模组30更容易贴近手腕接触皮肤,提高检测精度。
支架50为中间开设有第二通孔(图未示出)的环状支架50,第二通孔与隆起部222对应。环状支架50的形状与壳体20匹配,隆起部222中的腔体与第二通孔连通形成一容纳腔80,该容纳腔80中可容纳心率模组30的模组主体31或者其它功能模组,可在支架50上设置电路板70,然后在电路板70上集成多个功能模组,以实现腕戴设备的多功能集成化。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腕戴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外壳结构10。上述腕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由于该腕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无线线圈模组置于双射模具的第一射模腔中;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射模腔中注塑得到心率模组的透光镜片以及在所述无线线圈模组上注塑得到支架,以使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嵌设在所述支架中;
步骤三、将所述透光镜片、无线线圈模组和支架转移至双射模具的第二射模腔中,沿所述支架的侧面、所述支架的底部和所述无线线圈模组的底部、以及所述透光镜片的外周注塑得到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射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定模,所述第一定模上设有定位件,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
将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固定至所述动模上,推动所述动模与所述第一定模合模形成所述第一射模腔,所述定位件对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一进胶点和第二进胶点,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进料口注入熔融的透明塑胶,自所述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所述透光镜片,自所述第二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透明的所述支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三进胶点,所述自所述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透光镜片的步骤具体包括:
自所述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一个所述透光镜片,自所述第三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另一个所述透光镜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旋转座,所述动模固定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定模,所述第二定模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定模上的定位件退出,控制所述旋转座旋转,带动所述动模旋转至与所述第二定模对应的位置,推动所述动模与所述第二定模合模形成所述第二射模腔,自所述第二进料口注入熔融的壳体塑胶,待冷却后形成所述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和所述步骤三注塑的塑胶均为聚碳酸酯,所述动模的温度为80~90℃,所述第一定模和所述第二定模的温度分别为100~1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的第一进料口连接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二定模的第二进料口连接有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前段温度和所述第二进料管的前段温度分别为230~250℃,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后段温度和所述第二进料管的后段温度分别为270~29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的第一进料口的射出压力为130~140kg,所述第二定模的第二进料口的射出压力为70~80kg。
9.一种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备得到。
10.一种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壳结构。
CN202110693537.0A 2021-06-22 2021-06-22 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Active CN113263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3537.0A CN113263683B (zh) 2021-06-22 2021-06-22 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3537.0A CN113263683B (zh) 2021-06-22 2021-06-22 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3683A CN113263683A (zh) 2021-08-17
CN113263683B true CN113263683B (zh) 2022-06-21

Family

ID=77235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3537.0A Active CN113263683B (zh) 2021-06-22 2021-06-22 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368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43786B1 (fr) * 2012-12-17 2018-10-31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portabl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CN105538593B (zh) * 2016-01-08 2018-04-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嵌件的产品的注塑成型方法和腕带
CN106251580A (zh) * 2016-09-20 2016-12-21 深圳市好年华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手环及防拆方法、加工模具和加工方法
CN207755276U (zh) * 2017-05-08 2018-08-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率模组和采集心率的电子装置
US11287779B2 (en) * 2018-08-09 2022-03-29 Apple Inc. Modular system for watch
CN111703013B (zh) * 2020-06-12 2022-04-22 福建省石狮市通达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穿戴件的面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3683A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3683B (zh) 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07340709B (zh) 一种具有生理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6754436U (zh) 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3564111U (zh) 一种组装式外壳浇筑模具
CN205567979U (zh) 鞋帮注塑成型鞋
CN211763174U (zh) 光学高像素手机一体式镜头镜筒注塑模具结构
CN109349692B (zh) 一种内嵌塑料弓弹性橡胶胸垫及其生产工艺
CN211389914U (zh) 一种眼镜胶板加工模具
CN211709911U (zh) 一种具有双层模腔的塑胶模具
CN202001790U (zh) 液晶显示器底座
CN220841177U (zh) 注塑模具及注塑系统
CN217834543U (zh) 一种一体注塑成型的制鞋模具
CN117359961B (zh) 无创血糖仪壳体注塑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20808377U (zh) 一种用于容器按钮生产的模具底座
CN206085560U (zh) 新型推板光学模具
CN219352949U (zh) 一种恒温控制茶叶压制设备
CN210651652U (zh) 橡胶发泡联帮一体成型模具
CN211334355U (zh) 一种生产颈部按摩器的折叠耳机壳体的模具
CN215203262U (zh) 一种塑料件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18477057U (zh) 一种改善产品同心度注塑模具
CN211968187U (zh) 一种鞋底注塑模
CN216329776U (zh) 血压传感器支架模具
CN214419446U (zh) 一种灯壳体的成型模具
CN207942651U (zh) 一种用于手环包胶埋入成型的模芯结构
CN219276495U (zh) 一种高频连接器壳体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