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8536A - 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8536A
CN113258536A CN202110770739.0A CN202110770739A CN113258536A CN 113258536 A CN113258536 A CN 113258536A CN 202110770739 A CN202110770739 A CN 202110770739A CN 113258536 A CN113258536 A CN 113258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terminal
output
modul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07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58536B (zh
Inventor
张雪玲
李瑞平
刘彬
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lo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lo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lo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Branch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lo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1107707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8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8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58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inuous-Control Power Sources That Use Transistor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涉及开关电源的技术领域,其中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包括:比较控制模块、电压切换模块、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误差放大器,使开关电源芯片处于上电启动、短路恢复、插拔上电等非正常工作状态时,通过调整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的参考电压,使误差信号Ve平稳增长,避免系统输出端出现过冲现象。从而实现在环路稳定性与响应速度均已合理设计的条件下,通过开关电源芯片内设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解决输出过冲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芯片一般分为恒压芯片和恒流芯片,对于恒压芯片来说,一旦与开关电源芯片相连的外部分压网络电阻比例确定,系统输出电压VOUT也根据开关电源芯片内部的基准电压而确定,但开关电源芯片在一些非正常工作条件下,会出现系统输出电压VOUT超出设定值的问题,即我们常说的输出过冲。
请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中开关电源芯片内部的采样比较电路结构示意图,对于采用跨导放大器的开关电源芯片,一般是通过将系统输出电压VOUT转化为反馈电压VFB,再将反馈电压VFB与芯片内部的基准电压VREF进行误差计算。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间电压差为△V,当误差放大器EA的增益GM一定时,误差放大器EA输出电流I=△V/GM,该电流I给电容Ccomp进行充放电从而产生误差信号Ve。误差信号Ve再与斜坡电压Vramp进行比较,从而转化成PWM信号来控制功率管的打开和关断,达到调整系统输出电压VOUT的目的。当误差信号Ve大于斜坡电压Vramp时,功率管导通,当误差信号Ve小于斜坡电压Vramp时,功率管关断。在斜坡电压Vramp电压范围内,误差信号Ve越大,产生的PWM信号的占空比越大,功率管导通时越长。
但当开关电源芯片处于上电启动或者短路恢复状态时,开关电源芯片内部的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间电压差△V较大,给电容Ccomp充电的电流I较大,误差信号Ve上升速度比较快,且由于电流I的调整滞后于反馈电压VFB,就可能出现系统输出电压VOUT已经达到设定值,但误差信号Ve继续增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输出过冲。
又或者是采用插拔方式进行上电的情况下,当系统输出电压VOUT瞬间跌落,造成误差放大器两端电压压差△V较大,则给电容Ccomp充电的电流I比较大,若在电容Ccomp尚未来得及完全放电时重新上电,误差信号Ve就会在剩余电压基础上继续快速增大,可能出现误差信号Ve超出实际需要,从而产生占空比偏大的PWM信号,导致功率管超出需要的导通时间,进而造成系统输出端出现过冲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开关电源芯片处于上电启动、短路恢复等非正常工作状态时,误差信号Ve上升速度过快,或者插拔上电过程中误差信号Ve未充分放电,从而导致系统输出电压VOUT出现过冲的问题,提供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在开关电源芯片处于上述非正常工作状态时,通过调整误差放大器EA同相端的参考电压,使误差信号Ve平稳增长,避免系统输出端出现过冲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包括:比较控制模块、电压切换模块、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误差放大器;当反馈电压VFB小于第一设定电压V1时,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使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形成第一通路,可变电压产生模块产生可变基准电压V3,所述可变基准电压V3为基准电压VREF在第一通路上分压产生的第二设定电压V2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一输入端采样到的反馈电压VFB之和,第一控制信号同时控制电压切换模块使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形成第二通路,从而使可变基准电压V3通过第二通路传递至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并作为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同时第二控制信号切断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间第三通路,使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输出的基准电压VREF不能被传递至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从而使误差放大器EA输出恒定电流避免误差信号Ve快速攀升;当反馈电压VFB大于第一设定电压V1时,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四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切断第一通路并控制电压切换模块切断第二通路,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电压切换模块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形成第三通路,从而使将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由可变基准电压V3切换成基准电压VREF,随着反馈电压VFB的上升,误差放大器EA输出电流相应减小,进一步微调误差信号Ve,避免产生输出过冲。
可选的,所述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入端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入端通过分压电阻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相连;电压切换模块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电压切换模块第一受控端根据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间通路,电压切换模块第二受控端根据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间通路;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一输入端分别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相连并采样所述分压网络输出端的反馈电压VFB,可变电压产生模块受控端根据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间通路。
可选的,所述比较控制模块包括:比较器COMP、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NMOS管M1、PMOS管M2;比较器COMP正相输入端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入端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相连,比较器COMP反相输入端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入端与R1第二端相连,R1第一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R2第一端与R1第二端相连,R2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比较器COMP输出端分别与R3第一端、M1栅极相连,M1源极、R3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M1漏极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相连,M2栅极、R4第二端与M1漏极相连,R4第一端、M2源极与Vdd端相连,M2漏极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相连。
可选的,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V1为第一设定电压值,R1为电阻R1的阻值,R2为电阻R2的阻值,VREF为基准电压值。
可选的,所述电压切换模块包括:缓冲器OP1,电阻R5、NMOS管M3、NMOS管M5;OP1正相输入端作为电压切换模块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R5第一端与OP1正相输入端相连,R5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OP1输出端作为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与OP1反相输入端相连,M3栅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与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出端相连,M3漏极、M3源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第一受控端分别与OP1输出端、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相连,M5栅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与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M5漏极、M5源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第二受控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可变电压产生模块包括:NMOS管M4、缓冲器OP2、缓冲器OP3、运算放大器OP4、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M4栅极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与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M4漏极、M4源极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受控端分别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R10第一端相连,R10第二端与R9第一端相连,R9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OP3正相输入端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二输入端与R10第二端相连,OP3反相输入端与OP3输出端相连,OP2正相输入端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一输入端分别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相连,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包括电阻R7、电阻R8,R7第一端与开关电源系统输出端VOUT相连,R7第二端作为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和R8第一端相连,R8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OP2反相输入端与OP2输出端相连,OP2输出端与R11第一端相连,OP3输出端与R12第一端相连,R11第二端、R12第二端、R13第一端与OP4正相输入端相连,R13第二端与R14第一端相连,R14第一端与参考地端相连,R14第二端分别与R15第一端、OP4反相输入端相连,R15第二端与OP4输出端相连,OP4输出端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第二受控端相连。
可选的,
Figure 168157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V2为第二设定电压值,R9为电阻R9的阻值,R10为电阻R10的阻值,VREF为基准电压值。
可选的,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3
,当Rp=Rn且R11=R12=R15时,
Figure 688000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R11为电阻R11的阻值,R12为电阻R12的阻值,R15为电阻R15的阻值,Rp为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p的阻值,Rn为电阻R14、电阻R15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n的阻值,V3为可变基准电压值,VFB为反馈电压值,V2为第二设定电压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为高电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芯片,包括上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所述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处于上电启动、短路恢复、插拔上电等非正常工作状态时,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为可变基准电压V3,该可变基准电压V3与误差放大器EA反相输入端采样到的反馈电压VFB的电压差为固定值,从而在系统输出电压VOUT建立期间,给电容Ccomp提供一个恒定的充电电流,避免误差信号Ve快速攀升,当系统输出电压VOUT将达到设定值时,切断提供可变基准电压V3的回路,使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切换为稳定的芯片内部基准电压VREF,此时随着反馈电压VFB的上升,反馈电压VFB与芯片内部基准电压VREF的差值逐渐减小,误差信号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间电压差也逐渐减小,给电容Ccomp充电电流也相应减小,从而进一步微调误差信号Ve,进而微调PWM信号的占空比,使系统输出电压VOUT平稳建立至设定值,不会出现过冲现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开关电源芯片内部的采样比较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中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开关电源芯片处于上电启动、短路恢复等非正常工作状态时,误差信号Ve上升速度过快,或者插拔上电过程中误差信号Ve未充分放电,从而导致系统输出电压VOUT出现过冲的问题,提供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
请参考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比较控制模块10、电压切换模块20、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误差放大器EA。
误差放大器EA的正电源端与Vdd端相连,误差放大器EA的负电源端与参考地端相连,误差放大器EA的输出端与参考地端依次连有电阻Ccomp、电容Ccomp用来产生误差信号Ve。
当反馈电压VFB小于第一设定电压V1时,比较控制模块10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使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形成第一通路,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产生可变基准电压V3,所述可变基准电压V3为基准电压VREF在第一通路上分压产生的第二设定电压V2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第一输入端采样到的反馈电压VFB之和,第一控制信号同时控制电压切换模块20使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形成第二通路,从而使可变基准电压V3通过第二通路传递至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并作为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VREF1,同时第二控制信号切断电压切换模块20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间第三通路,使电压切换模块20输出端输出的基准电压VREF不能被传递至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从而使误差放大器EA输出恒定电流避免误差信号Ve快速攀升。
当反馈电压VFB大于第一设定电压V1时,比较控制模块10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四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切断第一通路并控制电压切换模块20切断第二通路,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电压切换模块20与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形成第三通路,从而使将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由可变基准电压V3切换成基准电压VREF,随着反馈电压VFB的上升,误差放大器EA输出电流相应减小,进一步微调误差信号Ve,避免产生输出过冲。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比较控制模块10第一输入端与误差放大器EA反相输入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10第二输入端通过分压电阻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10第一输出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控制端、电压切换模块20第二控制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10第二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20第一控制端相连。
具体的,请参考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比较控制模10包括:比较器COMP、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NMOS管M1、PMOS管M2。比较器COMP正相输入端作为比较控制模块10第一输入端与误差放大器EA反相输入端相连,比较器COMP反相输入端作为比较控制模块10第二输入端与R1第二端相连,R1第一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R2第一端与R1第二端相连,R2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比较器COMP输出端分别与R3第一端、M1栅极相连,M1源极、R3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M1漏极作为比较控制模块10第一输出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控制端、电压切换模块20第二控制端相连,M2栅极、R4第二端与M1漏极相连,R4第一端、M2源极与Vdd端相连,M2漏极作为比较控制模块10第二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20第一控制端相连。此外,比较器COMP的正电源端与Vdd端相连,比较器COMP的负电源端与参考地端相连。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V1为第一设定电压值,R1为电阻R1的阻值,R2为电阻R2的阻值,VREF为基准电压VREF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压切换模块20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电压切换模块20第一受控端根据电压切换模块20第一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电压切换模块20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间通路,电压切换模块20第二受控端根据电压切换模块20第二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间通路。
具体的,请参考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压切换模块20包括:缓冲器OP1,电阻R5、NMOS管M3、NMOS管M5。OP1正相输入端作为电压切换模块20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R5第一端与OP1正相输入端相连,R5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OP1输出端作为电压切换模块20输出端与OP1反相输入端相连,M3栅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20第一控制端与比较控制模块10第二输出端相连,M3漏极、M3源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20第一受控端分别与OP1输出端、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相连,M5栅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20第二控制端与比较控制模块10第一输出端相连,M5漏极、M5源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20第二受控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输出端、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相连,M5的衬底与参考地端相连,防止体二极管漏电问题。此外,OP1的正电源端与Vdd端相连,OP1的负电源端与参考地端相连。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第一输入端分别与误差放大器EA反相输入端、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相连并采样所述分压网络输出端的反馈电压VFB,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受控端根据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间通路。
具体的,请参考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包括:NMOS管M4、缓冲器OP2、缓冲器OP3、运算放大器OP4、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M4栅极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控制端与比较控制模块10第一输出端相连,M4漏极、M4源极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受控端分别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R10第一端相连,R10第二端与R9第一端相连,R9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OP3正相输入端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第二输入端与R10第二端相连,OP3反相输入端与OP3输出端相连,OP2正相输入端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第一输入端分别与误差放大器EA反相输入端、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相连,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包括电阻R7、电阻R8,R7第一端与开关电源系统输出端VOUT相连,R7第二端作为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和R8第一端相连,R8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OP2反相输入端与OP2输出端相连,OP2输出端与R11第一端相连,OP3输出端与R12第一端相连,R11第二端、R12第二端、R13第一端与OP4正相输入端相连,R13第二端与R14第一端相连,R14第一端与参考地端相连,R14第二端分别与R15第一端、OP4反相输入端相连,R15第二端与OP4输出端相连,OP4输出端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30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20第二受控端相连。此外,OP2、OP3以及OP4的正电源端与Vdd端相连,OP2、OP3以及OP4的负电源端与参考地端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NMOS管M4、缓冲器OP2、缓冲器OP3、运算放大器OP4、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的可变电压产生模块仅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可变电压产生模块内部元件,只要可以实现将第二设定电压与反馈电压VFB实现相加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Figure 692253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V2为第二设定电压值,R9为电阻R9的阻值,R10为电阻R10的阻值,VREF为基准电压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当Rp=Rn且R11=R12=R15时,
Figure 514715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R11为电阻R11的阻值,R12为电阻R12的阻值,R15为电阻R15的阻值,Rp为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p的阻值,Rn为电阻R14、电阻R15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n的阻值,V3为可变基准电压值,VFB为反馈电压值,V2为第二设定电压值。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芯片,包括上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在开关电源芯片处于上述非正常工作状态时,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产生一个可变基准电压V3,该可变基准电压V3与误差放大器EA反相输入端采样到的反馈电压VFB的电压差为固定值,从而避免误差信号Ve快速攀升,当系统输出电压VOUT将达到设定值时,切断提供可变基准电压V3的回路,使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从可变基准电压V3切换为稳定的基准电压VREF,从而进一步微调误差信号Ve,避免产生输出过冲。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请参考图2和图3,开关电源芯片上电瞬间,系统输出电压为零,反馈电压VFB也为零,此时反馈电压VFB低于第一设定电压V1,比较器COMP输出低电平信号,使M1、M2和M3关断,从而使缓冲器OP1输出端输出的基准电压VREF信号不会被传递到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
此时M4、M5导通,缓冲器OP2、缓冲器OP3分别将采样到的反馈电压VFB和第二设定电压V2传递给运算放大器OP4的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4匹配与之相连的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的阻值,使OP4输出端输出电压V3=VFB+V2。V3通过导通的M5传递给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
此时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为可变基准电压V3,误差放大器EA反相输入端电压为反馈电压VFB,由于在系统输出电压VOUT建立过程中,反馈电压VFB电压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因此可变基准电压V3也跟随反馈电压VFB持续上升,引起误差放大器EA同相输入端电压VREF1也随反馈电压VFB持续上升。
此时误差放大器EA的输出电流为I=(V3-VFB)/GM=V2/GM,该输出电流为定值。从而在系统输出电压建立期间,误差放大器EA给电容Ccomp提供一个固定的充电电流,避免误差信号Ve增长速度过快,导致系统输出端过冲的现象。
当系统输出电压VOUT达到某一设定值时,开关电源芯片采样到的反馈电压VFB大于第一设定电压V1,比较器COMP输出高电平,M1导通,M4、M5关断,运算放大器OP4的输出电压V3无法继续通过M5传递给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
此时M2、M3导通,开关电源芯片内部的基准电压VREF通过缓冲器OP1、M3传递到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从而使将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由可变基准电压V3切换成基准电压VREF。
此时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为开关电源芯片内部基准电压VREF,反相输入端电压为反馈电压VFB。由于系统输出电压VOUT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此时反馈电压VFB略低于开关电源芯片内部基准电压VREF,在反馈电压VFB继续增长的过程中基准电压VREF不变,误差放大器EA正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电压差逐渐减小,给电容Ccomp充电电流也相应减小,使误差信号Ve不会高于实际设定值,从而避免产生输出过冲。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比较控制模块、电压切换模块、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误差放大器;当反馈电压VFB小于第一设定电压V1时,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使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形成第一通路,可变电压产生模块产生可变基准电压V3,所述可变基准电压V3为基准电压VREF在第一通路上分压产生的第二设定电压V2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一输入端采样到的反馈电压VFB之和,第一控制信号同时控制电压切换模块使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形成第二通路,从而使可变基准电压V3通过第二通路传递至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并作为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同时第二控制信号切断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间第三通路,使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输出的基准电压VREF不能被传递至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从而使误差放大器输出恒定电流避免误差信号Ve快速攀升;当反馈电压VFB大于第一设定电压V1时,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第二输出端输出第四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切断第一通路并控制电压切换模块切断第二通路,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电压切换模块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形成第三通路,从而使将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电压VREF1由可变基准电压V3切换成基准电压VREF,随着反馈电压VFB的上升,误差放大器输出电流相应减小,进一步微调误差信号Ve,避免产生输出过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入端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入端通过分压电阻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相连,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相连;
电压切换模块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电压切换模块第一受控端根据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间通路,电压切换模块第二受控端根据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与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间通路;
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一输入端分别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相连并采样所述分压网络输出端的反馈电压VFB,可变电压产生模块受控端根据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二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间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控制模块包括:比较器COMP、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NMOS管M1、PMOS管M2;比较器COMP正相输入端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入端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相连,比较器COMP反相输入端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入端与R1第二端相连,R1第一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R2第一端与R1第二端相连,R2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比较器COMP输出端分别与R3第一端、M1栅极相连,M1源极、R3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M1漏极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相连,M2栅极、R4第二端与M1漏极相连,R4第一端、M2源极与Vdd端相连,M2漏极作为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V1为第一设定电压值,R1为电阻R1的阻值,R2为电阻R2的阻值,VREF为基准电压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切换模块包括:缓冲器OP1,电阻R5、NMOS管M3、NMOS管M5;OP1正相输入端作为电压切换模块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相连,R5第一端与OP1正相输入端相连,R5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OP1输出端作为电压切换模块输出端与OP1反相输入端相连,M3栅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第一控制端与比较控制模块第二输出端相连,M3漏极、M3源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第一受控端分别与OP1输出端、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相连,M5的衬底与参考地端相连,M5栅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第二控制端与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M5漏极、M5源极作为电压切换模块第二受控端分别与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误差放大器正相输入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压产生模块包括:NMOS管M4、缓冲器OP2、缓冲器OP3、运算放大器OP4、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M4栅极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控制端与比较控制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M4漏极、M4源极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受控端分别与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R10第一端相连,R10第二端与R9第一端相连,R9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OP3正相输入端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二输入端与R10第二端相连,OP3反相输入端与OP3输出端相连,OP2正相输入端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第一输入端分别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相连,开关电源芯片外部分压网络包括电阻R7、电阻R8,R7第一端与开关电源系统输出端VOUT相连,R7第二端作为外部分压网络输出端和R8第一端相连,R8第二端与参考地端相连,OP2反相输入端与OP2输出端相连,OP2输出端与R11第一端相连,OP3输出端与R12第一端相连,R11第二端、R12第二端、R13第一端与OP4正相输入端相连,R13第二端与R14第一端相连,R14第一端与参考地端相连,R14第二端分别与R15第一端、OP4反相输入端相连,R15第二端与OP4输出端相连,OP4输出端作为可变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端与电压切换模块第二受控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
Figure 697506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V2为第二设定电压值,R9为电阻R9的阻值,R10为电阻R10的阻值,VREF为基准电压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当Rp=Rn且R11=R12=R15时,
Figure 614647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R11为电阻R11的阻值,R12为电阻R12的阻值,R15为电阻R15的阻值,Rp为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p的阻值,Rn为电阻R14、电阻R15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n的阻值,V3为可变基准电压值,VFB为反馈电压值,V2为第二设定电压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为高电平。
10.一种开关电源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抑制输出过冲电路。
CN202110770739.0A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 Active CN113258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0739.0A CN113258536B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0739.0A CN113258536B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8536A true CN113258536A (zh) 2021-08-13
CN113258536B CN113258536B (zh) 2021-10-01

Family

ID=77190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0739.0A Active CN113258536B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853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7027A (ja) * 2004-05-13 2005-11-24 Seiko Instruments Inc ボルテージレギュレータ用オーバーシュート制御回路
CN101640482A (zh) * 2008-07-31 2010-02-03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源调整器的上电过冲电压抑制装置
CN103532378A (zh) * 2012-07-05 2014-01-22 晶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输出电压过冲的电压转换器
CN207977895U (zh) * 2018-01-30 2018-10-16 长沙广义变流技术有限公司 变流器输出电压过冲控制电路及输出电压控制电路
US20180375438A1 (en) * 2017-06-23 2018-12-27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voltage overshoot in voltage regulators
CN208369463U (zh) * 2018-06-28 2019-01-1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反馈电路、防输出电压过冲的电路以及电子产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7027A (ja) * 2004-05-13 2005-11-24 Seiko Instruments Inc ボルテージレギュレータ用オーバーシュート制御回路
CN101640482A (zh) * 2008-07-31 2010-02-03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源调整器的上电过冲电压抑制装置
CN103532378A (zh) * 2012-07-05 2014-01-22 晶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输出电压过冲的电压转换器
US20180375438A1 (en) * 2017-06-23 2018-12-27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voltage overshoot in voltage regulators
CN207977895U (zh) * 2018-01-30 2018-10-16 长沙广义变流技术有限公司 变流器输出电压过冲控制电路及输出电压控制电路
CN208369463U (zh) * 2018-06-28 2019-01-1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反馈电路、防输出电压过冲的电路以及电子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8536B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30733A1 (en) Low dropout linear regulator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US9000742B2 (en)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JP2013127768A (ja) 基準信号を供給するための回路および方法
KR20060126393A (ko) 개방 루프 이득에서 추가 위상 마진을 생성하는 네거티브피드백 증폭기 시스템
WO2007120906A2 (en) Low-dropout voltage regulator with a voltage slew rate efficient transient response boost circuit
TW201001118A (en) Power regulator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n input voltage to an output voltage
US8587380B2 (en) Saturation protection of a regulated voltage
WO2013173771A1 (en) Integrated start-up bias boost for dynamic error vector magnitude enhancement
CN109343644B (zh) 一种自动调节限流保护电路
US10326362B2 (en) Switching regulator
CN112379718A (zh) 线性稳压器、电子设备及线性稳压器折返限流的方法
CN112363561B (zh) 线性稳压器以及线性稳压器软启动的方法
US10468989B2 (en) Switching regulator including a clamp circuit
US8390263B2 (en) Soft-start circuit having a ramp-up voltage and method thereof
CN113009959B (zh) 线性稳压器、电子设备及线性稳压器折返限流的方法
CN113258536B (zh) 一种抑制输出过冲电路及开关电源芯片
CN114326890B (zh) 电压调节电路
US10418896B2 (en) Switching regulator including an offset enabled comparison circuit
CN218243337U (zh)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补偿电路及开关电源
KR20080000542A (ko) 스위칭 레귤레이터
CN114094823B (zh) 多输出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42115B (zh) 一种ldo电路
CN107453588B (zh) 误差调节电路和方法以及电源变换电路
US11031775B2 (en) DC electronic switch with temperature independent current limit
CN114077277A (zh) 稳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