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4911A - 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计算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计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4911A
CN113254911A CN202110607278.5A CN202110607278A CN113254911A CN 113254911 A CN113254911 A CN 113254911A CN 202110607278 A CN202110607278 A CN 202110607278A CN 113254911 A CN113254911 A CN 113254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unlocking
locking
user
compu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72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ontech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ontech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ontech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ontech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72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49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4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4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06F21/35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计算设备,解锁系统包括:智能设备和加锁解锁单元,智能设备与加锁解锁单元蓝牙连接,加锁解锁单元被安装于计算设备中,计算设备处于加锁状态,智能设备中存储用于解锁计算设备的密钥,智能设备,适于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若是,将已存储的密钥发送至加锁解锁单元,加锁解锁单元,适于根据接收到的密钥解锁计算设备。可见当用户佩戴智能手环、在智能手环与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蓝牙连接时,即可解锁计算机,无需用户按下指纹或者正对计算机,解锁过程简便,提高计算机解锁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计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计算设备及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对数据安全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加锁的方式保护个人电脑中存储的数据。然而对个人电脑加锁之后,如何解锁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目前,在个人电脑加锁后,多通过在个人电脑中安装特定的指纹解锁模块或者人脸识别模块,解锁过程中,需要用户按下指纹解锁,或者正对电脑进行人脸识别解锁。但是上述解锁方法操作过程较繁琐,缺少便利性。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简便的解锁系统。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解锁系统,以力图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锁系统,包括:智能设备和加锁解锁单元,智能设备与加锁解锁单元蓝牙连接,加锁解锁单元被安装于计算设备中,计算设备处于加锁状态,智能设备中存储用于解锁计算设备的密钥;
智能设备,适于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若是,将已存储的密钥发送至加锁解锁单元;
加锁解锁单元,适于根据接收到的密钥解锁计算设备。
可选地,智能设备中存储的密钥是加锁解锁单元生成的,加锁解锁单元生成密钥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一密钥;
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一密钥生成时间;
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一生命周期;
保存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一密钥、第一生命周期和第一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一信息;
其中,加锁解锁单元还适于:
发送第一密钥至智能设备;
其中,智能设备还适于:
保存第一密钥。
可选地,智能设备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间隔采集用户的实时心率;
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实时心率,若存在,将已存储的第一密钥发送至加锁解锁单元,若不存在,则删除已存储的第一密钥,发送删除第一密钥的消息至加锁解锁单元。
可选地,加锁解锁单元还适于:
响应智能设备发送的已删除密钥的消息,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二密钥;
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二密钥生成时间;
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二生命周期;
将第一信息替换为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二密钥、第二生命周期和第二密钥生成时间;
将第二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
其中,智能设备还适于:
保存第二密钥。
可选地,加锁解锁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密钥解锁计算设备的步骤包括:
查找接收到的第一密钥所对应的用户名、密码、第一生命周期、第一密钥生成时间;
根据当前时间和第一密钥生成时间统计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
判断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是否超过第一生命周期,若是,删除第一信息,若否,解析第一密钥得到用户名和密码,比对得到的用户名和密码与当前查找到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解锁计算设备。
可选地,在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超过第一生命周期时删除第一信息之后,加锁解锁单元还适于:
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三密钥;
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三密钥生成时间;
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三生命周期;
保存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三密钥、第三生命周期和第三密钥生成时间;
将第三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
其中,智能设备还适于:
将第一密钥替换为第三密钥。
可选地,第一预设间隔为1-10毫秒。
可选地,生命周期为1天。
可选地,智能设备为具有蓝牙模块的智能手环,计算设备为具有蓝牙模块的计算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锁方法,在上述的解锁系统中执行,解锁系统包括智能设备和加锁解锁单元,智能设备与加锁解锁单元蓝牙连接,加锁解锁单元被安装于计算设备中,计算设备处于加锁状态,智能设备中存储用于解锁计算设备的密钥,方法包括:
通过智能设备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若是,将已存储的密钥发送至加锁解锁单元;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基于接收到的密钥解锁计算设备。
可选地,密钥通过加锁解锁单元生成,加锁解锁单元生成密钥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一密钥;
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一密钥生成时间;
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一生命周期;
保存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一密钥、第一生命周期和第一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一信息;
其中,方法还包括步骤: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发送第一密钥至智能设备;
其中,方法还包括步骤:
通过智能设备保存第一密钥。
可选地,通过智能设备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间隔采集用户的实时心率;
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实时心率,若存在,将已存储的第一密钥发送至加锁解锁单元,若不存在,则删除已存储的第一密钥,发送删除第一密钥的消息至加锁解锁单元。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步骤: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响应智能设备发送的已删除密钥的消息,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二密钥;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二密钥生成时间;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二生命周期;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将第一信息替换为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二密钥、第二生命周期和第二密钥生成时间;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将第二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
其中,方法还包括步骤:
通过智能设备保存第二密钥。
可选地,通过加锁解锁单元基于接收到的密钥解锁计算设备的步骤包括:
查找接收到的第一密钥所对应的用户名、密码、第一生命周期、第一密钥生成时间;
根据当前时间和第一密钥生成时间统计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
判断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是否超过第一生命周期,若是,删除第一信息,若否,解析第一密钥得到用户名和密码,比对得到的用户名和密码与当前查找到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解锁计算设备。
可选地,在接收到的密钥已生成时间超过生命周期时删除第一信息之后,方法还包括步骤: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三密钥;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三密钥生成时间;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三生命周期;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保存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三密钥、第三生命周期和第三密钥生成时间;
通过加锁解锁单元将第三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
其中,方法还包括步骤:
通过智能设备将第一密钥替换为第三密钥。
可选地,第一预设间隔为1-10毫秒。
可选地,生命周期为1天。
可选地,智能设备为具有蓝牙模块的智能手环,计算设备为具有蓝牙模块的计算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智能设备与加锁解锁单元蓝牙连接,加锁解锁单元被安装于计算设备中,计算设备处于加锁状态,智能设备包括:
存储单元,适于存储用于解锁计算设备的密钥;
采集单元,适于采集用户的实时心率;
判断单元,适于根据已采集的、用户的实时心率的有无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
控制单元,适于在确定用户佩戴智能设备时,将已存储的密钥发送至加锁解锁单元,以便加锁解锁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密钥解锁计算设备,还适于在确定用户未佩戴智能设备时,则删除已存储的密钥,并发送删除密钥的消息至加锁解锁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中,所述程序指令被配置为适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包括用于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读取并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解锁系统,当用户佩戴智能手环时,并且在智能手环与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蓝牙连接时,即可解锁计算机,在解锁过程中,无需用户按下指纹或者正对计算机,解锁过程简便,提高计算机解锁的便利性。另外,只有用户佩戴手环时才会解锁计算机,防止手环放在计算机旁、而用户不在却能够解锁的情况发生,提高解锁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文结合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来描述某些说明性方面,这些方面指示了可以实践本文所公开的原理的各种方式,并且所有方面及其等效方面旨在落入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内。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遍及本公开,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指代相同的部件或元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解锁系统100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计算设备200的结构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解锁方法300的流程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解锁装置400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近年来,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对数据安全性的重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通过加锁的方式保护个人电脑中存储的数据。然而对个人电脑加锁之后,如何高效解锁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在个人电脑加锁后,多通过在个人电脑中安装特定的指纹解锁模块或者人脸识别模块,解锁过程中,需要用户按下指纹解锁或者正对电脑进行人脸识别解锁。但是上述解锁方法操作过程较繁琐,缺少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解锁系统。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解锁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解锁系统100包括智能设备110和加锁解锁单元120,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例如蓝牙连接。其中,智能设备可以是一种具有蓝牙模块的智能手环,用户可将智能设备110佩戴于手腕处,加锁解锁单元120可以是一种安装于计算设备中的解锁应用。
当计算设备处于加锁状态、且在智能设备中存储了用于解锁计算设备的密钥时,本发明的解锁系统100的工作流程如下:
通过智能设备110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1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智能设备110根据用户是否存在实时心率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110,具体地:根据第一预设间隔采集用户的实时心率,并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实时心率,若存在(说明用户佩戴智能设备110),此时将已存储的第一密钥(第一密钥为当前智能设备110中存储的密钥)发送至加锁解锁单元120,若不存在(说明此时用户没有佩戴智能设备110),则删除已存储的第一密钥,此时智能设备110无法向加锁解锁单元120发送密钥,即无法解锁计算设备,之后发送删除第一密钥的消息至加锁解锁单元120。其中,第一预设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例如,可将第一预设间隔设置为1-10毫秒中的任意一个。
其中,智能设备110中存储的第一密钥是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生成的,生成过程为:响应于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一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110,通过智能设备110保存第一密钥。加锁解锁单元120还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一密钥生成时间,并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一生命周期,以及保存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一密钥、第一生命周期和第一密钥生成时间至本地,作为第一信息。其中,生命周期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例如,生命周期可设置为一天,也就是说第一密钥的有效期限为一天,即,在生成密钥的一天之内密钥有效,可解锁计算设备,若生成密钥的时间超过一天,密钥无效,即使向加锁解锁单元120发送该密钥也无法解锁计算设备。
在智能设备110发送删除第一密钥的消息至加锁解锁单元120后,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通过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二密钥,将第二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120,此时,由于智能设备110已经删除第一密钥,其当前并未存储任何密钥,因此直接保存加锁解锁单元120发送的第二密钥即可。并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二密钥生成时间,还会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二生命周期,将第一信息替换为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二密钥、第二生命周期和第二密钥生成时间,相当于本地保存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二密钥、第二生命周期和第二密钥生成时间。
在通过智能设备110确定用户存在实时心率后,即确定用户佩戴智能设备110后,接下来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计算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加锁解锁单元120通过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蓝牙信号估算二者之间的距离。在确定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后,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判断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距离,若超过,不通过智能设备110发送的第一密钥解锁计算设备,即不解锁计算设备,若未超过,则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密钥解锁计算设备。其中,上述的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例如预设距离为3米。
需要说明的是,蓝牙连接距离是10米,本发明中将预设距离设置为小于蓝牙距离,是由于用户距离计算设备较远时(3-10米)时,即使解锁计算设备,但是用户并不在计算设备附近,易出现其他人访问计算设备的情况,造成重要数据泄露,影响数据的安全性,因此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提高解锁的安全性。
加锁解锁单元120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密钥解锁计算设备的过程包括:查找接收到的第一密钥所对应的用户名、密码、第一生命周期、第一密钥生成时间,根据当前时间与第一密钥生成时间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并判断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是否超过第一生命周期,若是,删除第一信息,若否,解析第一密钥得到用户名和密码,比对得到的用户名和密码与当前查找到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解锁计算设备,若不一致,则不解锁计算设备。
在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超过第一生命周期时删除第一信息之后,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会再次生成密钥,并将新生成的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110,具体地: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三密钥,将第三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110,智能设备110在接收到第三密钥后,由于智能设备110中存储第一密钥,因此将第一密钥替换为第三密钥。并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三密钥生成时间,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三生命周期,由于已经删除了第一信息,因此直接保存用户当前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三密钥、第三生命周期和第三密钥生成时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钥、第二密钥、第三密钥是不同的密钥。
在解锁计算设备后,继续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判断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是否蓝牙连接,若否(相当于智能设备与计算设备距离超过蓝牙连接距离),为计算设备加锁,使得计算设备处于锁定状态,若是(相当于智能设备与加密解密单元在蓝牙连接的10米范围内),继续确定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并判断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距离,若超过(相当于在智能设备与加密解密单元蓝牙连接的情况下,智能设备与计算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3米),为计算设备加锁,使得计算设备处于锁定状态,若未超过预设距离(智能设备距离计算设备在3米距离之内),继续保持计算设备的解锁状态。从而即使在智能设备与计算设备蓝牙连接的情况下,只要智能设备与计算设备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时即可为计算设备加锁,避免用户不在计算设备附近而其他人访问计算设备的情况出现,防止重要数据泄露,进一步提高解锁的安全性。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计算设备200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在基本配置202中,计算设备200典型地包括系统存储器206和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204。存储器总线208可以用于在处理器204和系统存储器206之间的通信。
取决于期望的配置,处理器204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µP)、微控制器(µC)、数字信息处理器(DSP)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处理器204可以包括诸如一级高速缓存210和二级高速缓存212之类的一个或者多个级别的高速缓存、处理器核心214和寄存器216。示例的处理器核心214可以包括运算逻辑单元(ALU)、浮点数单元(FPU)、数字信号处理核心(DSP核心)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示例的存储器控制器218可以与处理器204一起使用,或者在一些实现中,存储器控制器218可以是处理器204的一个内部部分。
取决于期望的配置,系统存储器206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诸如RAM)、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ROM、闪存等)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系统存储器206可以包括操作系统220、一个或者多个应用222以及程序数据2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应用222可以布置为在操作系统上利用程序数据224进行操作。程序数据224包括指令,在根据本发明的计算设备200中,程序数据224包含用于执行解锁方法300的指令。
计算设备200还包括储存设备232,储存设备232包括可移除储存器236和不可移除储存器238,可移除储存器236和不可移除储存器438均与储存接口总线234连接。本发明中,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事件的相关数据和指示各事件发生的时间信息,可存储于储存设备232中,操作系统220适于管理储存设备232。其中,储存设备232可为磁盘。
计算设备200还可以包括有助于从各种接口设备(例如,输出设备242、外设接口244和通信设备246)到基本配置202经由总线/接口控制器230的通信的接口总线240。示例的输出设备242包括图形处理单元248和音频处理单元250。它们可以被配置为有助于经由一个或者多个A/V端口252与诸如显示器或者扬声器之类的各种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示例外设接口244可以包括串行接口控制器254和并行接口控制器256,它们可以被配置为有助于经由一个或者多个I/O端口258和诸如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笔、语音输入设备、触摸输入设备)或者其他外设(例如打印机、扫描仪等)之类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示例的通信设备246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260,其可以被布置为便于经由一个或者多个通信端口264与一个或者多个其他计算设备262通过网络通信链路的通信。
网络通信链路可以是通信介质的一个示例。通信介质通常可以体现为在诸如载波或者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并且可以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调制数据信号”可以这样的信号,它的数据集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或者它的改变可以在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进行。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通信介质可以包括诸如有线网络或者专线网络之类的有线介质,以及诸如声音、射频(RF)、微波、红外(IR)或者其它无线介质在内的各种无线介质。这里使用的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二者。
计算设备200可以实现为服务器,例如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等,也可以实现为小尺寸便携(或者移动)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这些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DA)、个人媒体播放器设备、无线网络浏览设备、个人头戴设备、应用专用设备、或者可以包括上面任何功能的混合设备。计算设备200还可以实现为包括桌面计算机和笔记本计算机配置的个人计算机。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设备200中系统存储器206存储的应用222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解锁方法300。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解锁方法300的流程图。方法300为在计算设备处于加锁状态、且在智能设备中存储了用于解锁计算设备的密钥的情况下对应的流程图,方法300适于在解锁系统100中执行,解锁方法300始于步骤S310。
在步骤S310中,通过智能设备110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110,若是,将已存储的密钥发送至加锁解锁单元。具体地,根据第一预设间隔采集用户的实时心率,并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实时心率,若存在(说明用户佩戴智能设备110),此时将已存储的第一密钥(第一密钥为当前智能设备110中存储的密钥)发送至与加锁解锁单元120,若不存在(说明此时用户没有佩戴智能设备110),则删除已存储的第一密钥,此时智能设备110无法向加锁解锁单元120发送密钥,即无法解锁计算设备,之后发送删除第一密钥的消息至加锁解锁单元120。其中,第一预设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例如,可将第一预设间隔设置为1至10毫秒中的任意一个。
其中,智能设备110中存储的第一密钥是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生成的,生成过程为:响应于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一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110,通过智能设备110保存第一密钥。还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一密钥生成时间,并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一生命周期,以及保存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一密钥、第一生命周期和第一密钥生成时间至本地,作为第一信息。生命周期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例如,生命周期可设置为一天,也就是说第一密钥的有效期限为一天,即,在生成密钥的一天之内密钥有效,可解锁计算设备,若生成密钥的时间超过一天,密钥无效,即使向加锁解锁单元120发送该密钥也无法解锁计算设备。
在通过智能设备110发送删除第一密钥的消息至加锁解锁单元120后,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通过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二密钥,将第二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120,此时,由于智能设备110已经删除第一密钥,其当前并未存储任何密钥,因此通过智能设备110直接保存加锁解锁单元120发送的第二密钥即可。还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二密钥生成时间,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二生命周期,将第一信息替换为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二密钥、第二生命周期和第二密钥生成时间,相当于本地保存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二密钥、第二生命周期和第二密钥生成时间。
在通过智能设备110确定用户存在实时心率后,即确定用户佩戴智能设备110后,接下来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计算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智能设备110根据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蓝牙信号估算二者之间的距离。在确定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后,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判断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距离,若超过,不通过智能设备110发送的第一密钥解锁计算设备,即保持计算设备的加锁状态,若未超过,则执行步骤S320。其中,上述的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例如预设距离为3米。
需要说明的是,蓝牙连接距离是10米,本发明中将预设距离设置为小于蓝牙距离,是由于用户距离计算设备较远时(3-10米)时,即使解锁计算设备,但是用户并不在计算设备附近,易出现其他人访问计算设备的情况,造成重要数据泄露,影响数据的安全性,因此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提高解锁的安全性。
接下来在步骤S320中,通过加锁解锁单元基于接收到的密钥解锁计算设备,即,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密钥解锁计算设备,具体包括:查找接收到的第一密钥所对应的用户名、密码、第一生命周期、第一密钥生成时间,根据当前时间与第一密钥生成时间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并判断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是否超过第一生命周期,若是,删除第一信息,若否,解析第一密钥得到用户名和密码,比对得到的用户名和密码与当前查找到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解锁计算设备,若不一致,不解锁计算设备,即保持计算设备的加锁状态。
在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超过第一生命周期时删除第一信息之后,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再次生成密钥,并将新生成的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110,具体地: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三密钥,将第三密钥发送至智能设备110,智能设备110在接收到第三密钥后,由于智能设备110中存储第一密钥,因此通过智能设备110将智能设备中的第一密钥替换为第三密钥。并通过加密解密单元120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三密钥生成时间,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三生命周期,由于第一信息已被删除,因此直接保存用户当前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三密钥、第三生命周期和第三密钥生成时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钥、第二密钥、第三密钥是不同的密钥。
若解锁了计算设备,那么在解锁计算设备后,继续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判断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是否蓝牙连接,若否(相当于智能设备与计算设备距离超过蓝牙连接距离),为计算设备加锁,使得计算设备处于锁定状态,若是(相当于智能设备与加密解密单元在蓝牙连接的10米范围内),继续通过加锁解锁单元120确定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并判断智能设备110与加锁解锁单元120之间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距离,若超过(相当于在智能设备与加密解密单元蓝牙连接的情况下,智能设备与计算设备的距离超过3米),为计算设备加锁,使得计算设备处于锁定状态,若未超过预设距离(智能设备距离计算设备在3米距离之内),继续保持计算设备的解锁状态。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解锁方法,当用户佩戴智能设备、智能设备与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蓝牙连接时,即可解锁计算机,在解锁过程中,无需用户按下指纹或者正对计算机,解锁过程简便,提高计算机解锁的便利性。另外,只有用户佩戴手环时才会解锁计算机,防止手环放在计算机旁、而用户不在却能够解锁的情况发生,避免重要数据泄露,提高解锁的安全性。
以及,当用户佩戴智能设备、在智能设备与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蓝牙连接、以及智能设备与计算机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才会解锁计算机,避免在智能设备距离计算设备较远时其他人访问计算设备,而造成重要数据泄露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解锁的安全性。
另外,在智能设备与计算设备蓝牙连接的情况下,只要智能设备与计算设备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时即可为计算设备加锁,避免用户不在计算设备附近时其他人访问计算设备的情况出现,防止重要数据泄露,再次提高解锁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解锁装置400的结构框图,该装置400可以驻留在智能设备110中,如图4所示,装置400包括:存储单元410、采集单元420、判断单元430和控制单元440。
存储单元410,适于存储用于解锁计算设备的密钥。
采集单元420,适于采集用户的实时心率。
判断单元430,适于根据已采集的、用户的实时心率的有无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智能设备。
控制单元440,适于在确定用户佩戴智能设备时,将已存储的密钥发送至加锁解锁单元,以便加锁解锁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密钥解锁计算设备,还适于在确定用户未佩戴智能设备时,则删除已存储的密钥,并删除密钥的消息至加锁解锁单元。
这里描述的各种技术可结合硬件或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一起实现。从而,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或者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的某些方面或部分可采取嵌入有形媒介,例如可移动硬盘、U盘、软盘、CD-ROM或者其它任意机器可读的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即指令)的形式,其中当程序被载入诸如计算机之类的机器,并被所述机器执行时,所述机器变成实践本发明的设备。
在程序代码在可编程计算机上执行的情况下,计算设备一般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其中,存储器被配置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根据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本发明的解锁方法。
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可读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等信息。通信介质一般以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等已调制数据信号来体现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并且包括任何信息传递介质。以上的任一种的组合也包括在可读介质的范围之内。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本发明的示例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文所公开的示例中的设备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可以布置在如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设备中,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定位在与该示例中的设备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前述示例中的模块可以组合为一个模块或者此外可以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此外,所述实施例中的一些在此被描述成可以由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或者由执行所述功能的其它装置实施的方法或方法元素的组合。因此,具有用于实施所述方法或方法元素的必要指令的处理器形成用于实施该方法或方法元素的装置。此外,装置实施例的在此所述的元素是如下装置的例子:该装置用于实施由为了实施该发明的目的的元素所执行的功能。
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除非另行规定,使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描述普通对象仅仅表示涉及类似对象的不同实例,并且并不意图暗示这样被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时间上、空间上、排序方面或者以任意其它方式的给定顺序。
尽管根据有限数量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受益于上面的描述,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白,在由此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想其它实施例。此外,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为了可读性和教导的目的而选择的,而不是为了解释或者限定本发明的主题而选择的。因此,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做的公开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解锁系统,包括:智能设备和加锁解锁单元,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加锁解锁单元蓝牙连接,所述加锁解锁单元被安装于计算设备中,所述计算设备处于加锁状态,所述智能设备中存储用于解锁所述计算设备的密钥;
所述智能设备,适于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所述智能设备,若是,将已存储的密钥发送至所述加锁解锁单元;
所述加锁解锁单元,适于根据接收到的密钥解锁所述计算设备。
2.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智能设备中存储的密钥是所述加锁解锁单元生成的,所述加锁解锁单元生成密钥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一密钥;
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一密钥生成时间;
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一生命周期;
保存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所述第一密钥、所述第一生命周期和所述第一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加锁解锁单元还适于:
发送所述第一密钥至所述智能设备;
其中,所述智能设备还适于:
保存所述第一密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智能设备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所述智能设备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间隔采集用户的实时心率;
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实时心率,若存在,将已存储的所述第一密钥发送至所述加锁解锁单元,若不存在,则删除已存储的所述第一密钥,发送删除所述第一密钥的消息至所述加锁解锁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加锁解锁单元还适于:
响应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已删除密钥的消息,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二密钥;
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二密钥生成时间;
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二生命周期;
将所述第一信息替换为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所述第二密钥、所述第二生命周期和所述第二密钥生成时间;
将所述第二密钥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
其中,所述智能设备还适于:
保存所述第二密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加锁解锁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密钥解锁所述计算设备的步骤包括:
查找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密钥所对应的用户名、密码、所述第一生命周期、所述第一密钥生成时间;
根据当前时间和所述第一密钥生成时间统计所述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
判断所述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是否超过所述第一生命周期,若是,删除所述第一信息,若否,解析所述第一密钥得到用户名和密码,比对得到的用户名和密码与当前查找到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解锁所述计算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在所述第一密钥的已生成时间超过所述第一生命周期时删除所述第一信息之后,所述加锁解锁单元还适于:
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密钥,作为第三密钥;
记录密钥生成时间,作为第三密钥生成时间;
为密钥设置生命周期,作为第三生命周期;
保存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所述第三密钥、所述第三生命周期和所述第三密钥生成时间;
将所述第三密钥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
其中,所述智能设备还适于:
将所述第一密钥替换为所述第三密钥。
7.一种解锁方法,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解锁系统中执行,所述解锁系统包括智能设备和加锁解锁单元,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加锁解锁单元蓝牙连接,所述加锁解锁单元被安装于计算设备中,所述计算设备处于加锁状态,所述智能设备中存储用于解锁所述计算设备的密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智能设备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所述智能设备,若是,将已存储的密钥发送至所述加锁解锁单元;
通过所述加锁解锁单元基于接收到的密钥解锁所述计算设备。
8.一种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与加锁解锁单元蓝牙连接,所述加锁解锁单元被安装于计算设备中,所述计算设备处于加锁状态,所述智能设备包括:
存储单元,适于存储用于解锁所述计算设备的密钥;
采集单元,适于采集用户的实时心率;
判断单元,适于根据已采集的、用户的实时心率的有无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所述智能设备;
控制单元,适于在确定用户佩戴所述智能设备时,将已存储的密钥发送至所述加锁解锁单元,以便所述加锁解锁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密钥解锁所述计算设备,还适于在确定用户未佩戴所述智能设备时,则删除已存储的密钥,并发送删除密钥的消息至所述加锁解锁单元。
9.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中,所述程序指令被配置为适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10.一种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读取并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07278.5A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计算设备 Pending CN113254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7278.5A CN113254911A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计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7278.5A CN113254911A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计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4911A true CN113254911A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85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7278.5A Pending CN113254911A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计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4911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3975A (zh) * 2010-06-29 2011-04-13 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钥管理方法及系统
US20150223705A1 (en) * 2010-03-12 2015-08-13 Rajendra Padma Sadhu Multi-functional user wearable portable device
CN205068535U (zh) * 2015-09-30 2016-03-02 深圳市章陈融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钥匙
CN105808984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心率带的移动终端自动解锁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6407785A (zh) * 2016-11-25 2017-02-15 北京数码视讯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的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07391993A (zh) * 2017-07-27 2017-11-24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指纹解锁方法及指纹解锁系统
CN108537024A (zh) * 2018-03-29 2018-09-14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解锁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10096860A (zh) * 2019-03-26 2019-08-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解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30875A (zh) * 2013-03-15 2021-02-05 苹果公司 使用无线设备来促进与用户账户的交易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23705A1 (en) * 2010-03-12 2015-08-13 Rajendra Padma Sadhu Multi-functional user wearable portable device
CN102013975A (zh) * 2010-06-29 2011-04-13 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钥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330875A (zh) * 2013-03-15 2021-02-05 苹果公司 使用无线设备来促进与用户账户的交易
CN105808984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心率带的移动终端自动解锁的方法及其系统
CN205068535U (zh) * 2015-09-30 2016-03-02 深圳市章陈融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钥匙
CN106407785A (zh) * 2016-11-25 2017-02-15 北京数码视讯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的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07391993A (zh) * 2017-07-27 2017-11-24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指纹解锁方法及指纹解锁系统
CN108537024A (zh) * 2018-03-29 2018-09-14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解锁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10096860A (zh) * 2019-03-26 2019-08-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解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5734B2 (en) Portable terminal unit
KR101991885B1 (ko) 디바이스에 관한 강화된 보안을 위해 다중-팩터 패스워드 또는 동적인 패스워드를 이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788635B2 (en) Mitigations for potentially compromised electronic devices
EP3274850B1 (en) Protecting a memory
US8121359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160316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指纹特征模板加密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4218592A (zh) 敏感数据的加解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971575A (zh) 一种基于可信平台模块和指纹识别的身份控制方法
EP3779765B1 (en) Radio frequency card function calling method and device
TW201028883A (en) Secure platform management device
Suarez-Tangil et al. Power-aware anomaly detection in smartphones: An analysis of on-platform versus externalized operation
CN106796601A (zh) 短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S2762373T3 (es)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la autenticación local continua e implícita de usuarios de móviles inalámbricos basada en el perfilado dinámico de patrones de conducta
CN10434655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14416252A (zh) 一种窗口显示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646167A (zh) 无线上网智能终端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3139195A (zh) 一种数据加密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14691617A (zh) 一种智能终端数据压缩防冗余交互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CN102929761B (zh) 一种应对崩溃性错误的系统及方法
CN113168477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芯片
CN113254911A (zh) 一种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4823429B (zh) 用于管理uri方案的注册和发现的系统和方法
CN116561737A (zh) 基于用户行为基线的密码有效性检测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704182B (zh) 一种数据检查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10717770A (zh) 车辆零部件的防伪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