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1481B - 立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1481B
CN113251481B CN202110406736.9A CN202110406736A CN113251481B CN 113251481 B CN113251481 B CN 113251481B CN 202110406736 A CN202110406736 A CN 202110406736A CN 113251481 B CN113251481 B CN 113251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all
air conditioner
box bod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67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51481A (zh
Inventor
王佳林
樊明敬
郝本华
李国行
成汝振
李进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67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1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1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1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51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1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空调。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感应装置会占据机壳内的空间的问题。本申请的立式空调包括风道组件、上竖摆叶、下竖摆叶和感应装置,风道组件包括蜗壳与蜗舌,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沿竖直方向间隔的安装在蜗壳和蜗舌共同限定出的出风口内,通过将感应装置安装在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之间,感应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蜗舌以及蜗壳紧固连接,感应装置位于出风口内,不用占据机壳内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对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之间的空间的利用率,且感应装置不会影响机壳的整体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空调。
背景技术
立式空调,又称空调柜机,相较于壁挂式空调,立式空调吹出的风所覆盖的区域与人体较为符合,人体的受风面积大,提高了人体的体表温度的改变速度。
为了使立式空调的出风能够与用户的送风需求相匹配,相关技术中立式空调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送风单元以及感应装置,机壳上设有出风口和检测开口,检测开口位于出风口的下方,感应装置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红外传感器,基板上集成有处理器,红外传感器伸入至检测开口内、并用于测量用户所处的位置以及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处理器根据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距离信息控制送风单元的送风风量以及送风方向,以使立式空调的送风风量及送风方向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
然而,上述感应装置会占据机壳内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感应装置会占据机壳内的空间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包括:风道组件、上竖摆叶、下竖摆叶和感应装置,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与蜗舌紧固连接并共同限定出所述立式空调的出风口;所述蜗壳包括蜗壳导向板,所述蜗舌包括蜗舌导向板;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沿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内;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竖摆叶与下竖摆叶之间,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左侧与所述蜗舌导向板紧固连接,所述安装盒的右侧与所述蜗壳导向板紧固连接;所述安装盒的顶部与所述上竖摆叶紧固连接,所述安装盒的底部与所述下竖摆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上竖摆叶与下竖摆叶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安装盒位于所述连接轴前侧。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风道组件、上竖摆叶、下竖摆叶和感应装置,其中,风道组件包括蜗壳与蜗舌,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沿竖直方向间隔的安装在蜗壳和蜗舌共同限定出的出风口内,通过将感应装置安装在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之间,感应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蜗舌以及蜗壳紧固连接,感应装置位于出风口内,不用占据机壳内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对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之间的空间的利用率,且感应装置不会影响机壳的整体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立式空调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立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竖摆叶与风道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与竖摆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竖摆叶垂直于出风口时立式空调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竖摆叶倾斜于出风口时立式空调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省去检测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的竖向剖切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蜗壳导向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蜗舌导向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与蜗舌导向板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有感应装置的立式空调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的横向剖切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省去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省去盒盖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
100:立式空调;
10:机壳;
20:风道组件;21:蜗壳;210:蜗壳导向板;2100:第一连接通孔;2101:定位孔;211:顶板;212:底板;22:蜗舌;220:蜗舌导向板;2200:卡孔;2201:避让槽;221:上连接板;222:下连接板;
30:上竖摆叶;31:上摆叶电机;
40:下竖摆叶;41:下摆叶电机;
50:贯流风机;
60:感应装置;61:盒体;610:上接触壁;611:下接触壁;6110:第二抵接面;612:左盒体;6121:安装平面;6122:分隔围壁;6123:第二限位楔块;6124:卡接围壁;613:右盒体;6130:连接柱;6131:抵接筋条;614:止挡壁;615:安装柱;616:限位孔;617:上挡风筋;618:下挡风筋;619:弹性卡钩;62:盒盖;620:贯穿孔;621:固定板;622:定位凸缘;623:第二连接通孔;624:第一限位楔块;625:限位卡勾;626:第二加强筋;627:接触凸缘;63:电路板;630:安装通孔;64:检测探头;65:第二螺接件;66:上装配轴;67:下装配轴。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器的主要部分为空调内机,空调内机通过内部的负压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空调内机的内部,然后将换热后的空气排出到环境中,以调节环境的温度。空调内机按照安装位置可以分为壁挂式空调内机和立式空调内机。
为了使空调的出风能够与用户的送风需求相匹配,壁挂式空调内机和立式空调内机上均可以设置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红外传感器,基板上集成有处理器,红外传感器用于测量用户所处的位置以及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处理器根据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距离信息控制空调内机的送风单元的送风风量以及送风方向。
相关技术中,对于壁挂式空调而言,感应装置安装在其机壳上、并位于壁挂式空调的中间位置,此时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的范围较大。对于单出风立式空调而言,其机壳上设有位于出风口下方的检测开口,感应装置的基板安装在机壳内,感应装置的红外传感器伸入在检测开口内;并且,检测开口位于机壳的中间位置,使得位于检测开口内的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的范围较大。对于双出风立式空调而言,感应装置安装在其机壳上、并位于两个出风口之间。
总的来说,感应装置安装在空调内机的机壳内或者机壳上。如此,感应装置安装在机壳内时,占据机壳内的空间;感应装置安装在机壳上时,会影响空调整体的视觉效果。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在该立式空调中,出风口内沿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有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感应装置安装在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之间,以免占据机壳内部的安装空间,且不会影响机壳的整体视觉效果。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立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100,该立式空调100包括机壳10、贯流风机50、风道组件20和蒸发器,机壳10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组件20设置在机壳10内并限定出换热风道,贯流风机50和蒸发器设置在换热风道内,蒸发器用于与流经换热风道的空气进行换热,贯流风机50用于驱动外界环境中的空气(例如室内空气)从进风口流入到换热风道内,再将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送出,以调节外界环境的温度。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竖摆叶与风道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风道组件20具体包括紧固连接在一起的蜗壳21与蜗舌22,蜗壳21与蜗舌22相对设置并共同限定出出风口。可以理解的是,该出风口位于机壳10的中部,以使从出风口流出的换热风能够吹向室内的中间区域,进而使得处于室内的大部分用户均能够感受到换热风。
其中,蜗壳21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211、从顶板21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蜗壳导向板210、以及由蜗壳导向板210的底端水平延伸形成的底板212,顶板211和底板212均位于蜗壳导向板210的同一侧。蜗舌22包括水平设置的上连接板221、从上连接板221的外边缘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蜗舌导向板220、以及由蜗舌导向板220的底端水平延伸形成的下连接板222,上连接板221和下连接板222位于蜗舌导向板220的同一侧。蜗壳导向板210与蜗舌导向板220相对,蜗舌22的上连接板221与蜗壳21的顶板211可以通过紧固螺钉连接,蜗舌22的下连接板222与蜗壳21的底板212可以通过紧固螺钉连接,以使蜗舌22与蜗壳21螺接在一起。
立式空调100还包括上竖摆叶30、上摆叶电机31、下竖摆叶40和下摆叶电机41,上竖摆叶30与下竖摆叶40沿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在出风口内,上竖摆叶30与蜗舌22的上连接板221可转动的连接,下竖摆叶40与蜗舌22的下连接板222可转动的连接。如此,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可相对于蜗舌22转动以调整换热后的空气左右送风,扩大送风范围。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与竖摆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上竖摆叶30具体可以包括出风框和多片竖摆叶,出风框为位于出风口内的矩形框架,出风框的顶部凸出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多片竖摆叶沿立式空调100的宽度方向间隔的设置于出风框限定出的区域内,每片竖摆叶的两端连接出风框。其中,上摆叶电机31安装在上连接板221的上方,上摆叶电机31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出风框绕第一转轴的轴线转动,进而带动多片竖摆叶运动,以实现对出风口上方区域的出风方向的调节。
下竖摆叶40的结构与上竖摆叶30的结构类似,这里不再进行赘述。不同的是,下竖摆叶40的出风框的顶部未设置有第一转轴,而是在出风框的底部凸出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相应的,下摆叶电机41安装在下连接板222的下方,下摆叶电机41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下竖摆叶40的多片竖摆叶运动,以实现对出风口下方区域的出风方向的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中立式空调100还包括感应装置60,感应装置60位于出风口内并设置在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之间。其中,感应装置60包括安装盒和安装在安装盒内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探测用户的位置以及用户与立式空调100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以及距离信息控制立式空调100的送风方向和送风量,以使立式空调100的送风方向及送风量能够与用户的需求相适应。
应理解,由于出风口位于机壳10的中部,因此,安装在出风口内的感应装置60大体也位于机壳10的中部,则检测单元能够探测的范围较大,感应效果佳。在不影响探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施例的感应装置60既未安装在机壳10上,以利于降低其对空调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且该感应装置60也未安装在机壳10内,以利于避免占据机壳10内的空间,并有助于提高对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之间的空间的利用率。
安装盒的左侧可以与蜗舌导向板220紧固连接,安装盒的右侧可以与蜗壳导向板210紧固连接,以使安装盒稳定的安装在风道组件20上。其中,本实施例对安装盒与蜗舌导向板220以及蜗壳导向板21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安装盒与蜗壳导向板210可以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为了使上竖摆叶30与下竖摆叶40能够稳定的设置在出风口内,上竖摆叶30的底部和下竖摆叶40的底部也可以配置有连接关系。根据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的底部所连接的部件的不同,安装盒也可以不同。
在一种示例中,立式空调100还包括连接轴,连接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通过连接轴相连接。
例如,连接轴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固定连接。此时,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固定连接在一起,上摆叶电机31和下摆叶电机41同步运行,以使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同时转动。
再例如,连接轴的顶端可以与上竖摆叶30固定连接,连接轴的底端与下竖摆叶40可转动的连接。此时,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能够相对于对方进行转动,则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可以不同步转动。当然,连接轴也可以与下竖摆叶40固定连接、并与上竖摆叶30可转动的连接。
该示例中,安装盒位于连接轴的前侧,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连接轴暴露在外,使得立式空调100的美观性更好,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连接轴遮挡检测单元而导致检测单元无法进行探测。
可选的,安装盒可以配置为完全位于连接轴的前侧,或者,安装盒的后侧壁也可以设置有避让凹陷,连接轴位于避让凹陷内、并能够在避让凹陷内转动,以免安装盒与连接轴发生干涉。
在另一种示例中,安装盒的顶部还与上竖摆叶30紧固连接,安装盒的底部还与下竖摆叶40紧固连接。也即是说,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通过安装盒进行连接。如此,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稳定的安装在安装盒上,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均能够相对于安装盒转动,则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可以不同步转动,进而能够分别调节出风口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的出风方向。而且,与上一示例相比,安装盒可以占用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之间的整个空间,安装空间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竖摆叶垂直于出风口时立式空调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竖摆叶倾斜于出风口时立式空调的截面示意图。以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同步转动为例,若初始位置时两个竖摆叶未转动,如图5所示,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的每片竖摆叶均垂直于出风口,此时出风口向空调的正前方送风。若两个竖摆叶转动,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的每片竖摆叶的角度随之改变。例如,两个竖摆叶向左转动,如图6所示,此时出风口向空调的左侧送风。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100,感应装置60位于出风口内、并安装在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之间,感应装置6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蜗舌22和蜗壳21紧固连接,相较于安装在机壳10内,该感应装置60不占据机壳10内的空间,相较于安装在机壳10上,该感应装置60不会影响机壳10的整体视觉效果,则该立式空调100的美观性较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感应装置60的结构以及连接关系进行详细介绍。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省去检测单元的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安装盒包括盒体61和盒盖62,盒盖62与盒体61的前侧连接并共同围成供检测单元安装的安装腔。
盒体61的前侧与盒盖62的后侧具有相同的形状,以使得二者能够连接在一起。示例性地,盒体61可以为前侧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相应的,盒盖62可以为后侧开口的空心长方体。
盒体61与盒盖62相互连接应当作广义理解,也即可以理解为以下情形:一种情形为盒体61与盒盖62对接,盒体61的前端面与盒盖62的后端面相抵,且整个盒体61可以完全位于盒盖62外,整个盒盖62也可以完全位于盒体61外;另一种情形为盒盖62的后侧容纳于盒体61的前侧开口内,此时盒盖62的侧壁的外表面与盒体61的侧壁的内表面接触。另一种情形中,盒盖62后侧的至少部分隐藏在盒体61内,密封性更好。当然,另一种情形也可以替换为盒体61的前侧容纳于盒盖62的后侧开口内,此时盒体61的侧壁的外表面与盒盖62的侧壁的内表面接触。
继续参阅图8,盒体61的顶壁设置有向前凸出的上接触壁610,盒体61的底壁设置有向前凸出的下接触壁611,上接触壁610伸入至盒盖62内,且上接触壁610的上表面与盒盖62顶壁的内表面相接触,盒盖62的至少部分底壁与下接触壁611对接。
其中,上接触壁610和/或下接触壁611可以占满盒体61的整个长度。示例性地,当上接触壁610和下接触壁611均占满盒体61的整个长度时,盒盖62的底壁完全与下接触壁611抵接。当上接触壁610和下接触壁611均未占满盒体61的整个长度时,盒盖62的底壁除了与下接触壁611对接,还与盒体61的底壁对接。
图8所示的示例中,上接触壁610和下接触壁611均由盒体61的右侧壁向左延伸了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小于盒体61的长度值。在该示例中,盒盖62包括平板和前壳,前壳具有向前凹陷形成的腔体,平板与前壳的左侧连接。其中,上接触壁610伸入到前壳内并与前壳的内表面接触,下接触壁611与前壳的底壁对接,平板与盒体61的左侧壁、盒体61的顶壁上未设有上接触壁610的部分以及盒体61的底壁上未设有下接触壁611的部分对接。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的竖向剖切图。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前壳的底壁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面,下接触壁611上形成有第二抵接面6110,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6110均垂直于水平面,下接触壁611与第一抵接面相接触,前壳的底壁与第二抵接面6110相接触。如此,盒体61底壁与盒盖62底壁的对接面为非平面,密封性更好。
更进一步地,盒体61的顶壁上还凸出设置有上挡风筋617,盒盖62的顶壁与上挡风筋617相抵接。具体的,上挡风筋617设置在盒体61顶壁的边缘处,换句话说,上挡风筋617位于上接触壁610与盒体61的顶壁的连接处。如此,上挡风筋617能够挡住盒体61顶壁与盒盖62顶壁之间的间隙,当流出的冷风吹在安装盒上时,安装盒的温度骤降而形成冷凝水,上挡风筋617能够阻挡冷凝水从上述间隙进入到安装腔内,从而有利于避免检测单元受潮而损坏。
同理,盒体61的底壁上也凸出设置有下挡风筋618。通过设置下挡风筋618,下挡风筋618能够阻挡冷凝水流至盒体61底壁与盒盖62底壁的对接处,进而有利于避免冷凝水从上述接触处流入到安装腔内,从而有利于避免检测单元受潮而损坏。
因为安装盒包括盒体61和盒盖62两个部分,所以盒体61和盒盖62中至少一者设置为与上竖摆叶30及下竖摆叶40连接,以使上竖摆叶30和下竖摆叶40稳定安装。可选的,盒盖62的顶壁可以与上竖摆叶30连接,盒盖62的底壁与下竖摆叶40连接。或者,如图7至图9所示,盒体61的顶壁凸出设置有上装配轴66,上装配轴66与上竖摆叶30紧固连接,盒体61的底壁凸出设置有下装配轴67,下装配轴67与下竖摆叶40紧固连接。如此设计,上装配轴66和下装配轴67可以相当于转动轴,使得上竖摆叶30能够相对于上装配轴66转动、下竖摆叶40能够相对于下装配轴67转动。
上装配轴66和上竖摆叶3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螺接,二者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或者,上竖摆叶30的底部还可以设有安装孔,上装配轴66与安装孔过盈配合。关于下装配轴67和下竖摆叶4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装配轴66和上竖摆叶30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盒体61的后侧壁往后凸出形成为弧形壁。由此,设置在出风口处的安装盒会阻挡换热风流过,故换热风流经安装盒时会产生一定的风阻,换热风容易沿弧形壁向立式空调100的前方流动,有利于降低风阻。
由前文描述的内容可知,安装盒与蜗舌导向板220以及蜗壳导向板210紧固连接在一起。参阅图7和图8,盒体61的右侧壁的边缘设置有向右凸出的止挡壁614,止挡壁614与盒体61的右侧壁共同限定出容置凹槽,盒盖62的右侧壁设置有向后凸出的固定板621,固定板621伸入至容置凹槽内,固定板621与蜗壳导向板210紧固连接。也就是说,盒盖62右侧凸出设置的固定板621位于盒体61的外侧,安装盒通过该固定板621与蜗壳导向板210连接。如此设置,止挡壁614也能够起到阻挡冷凝水的作用,以避免冷凝水从盒体61右侧壁与盒盖62右侧壁的对接处流进安装腔。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蜗壳导向板的局部示意图。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蜗壳导向板210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2100,固定板621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623,盒体61的内壁凸出设置有安装柱615,安装柱615由安装腔内水平延伸至容置凹槽内,安装柱615上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第一连接通孔2100、第二连接通孔623以及第一螺孔同轴。可以理解,安装柱615的部分位于安装腔内,安装腔的另一部分位于容置凹槽内。
立式空调100还包括第一螺接件,第一螺接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通孔2100和第二连接通孔623之后、与第一螺孔螺接,以使得安装盒与蜗壳21螺接在一起。其中,第一螺接件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柱。这样设置,第一螺接件将盒体61、盒盖62与蜗壳21三者连接在一起,相较于盒体61与盒盖62通过一螺接件连接、盒盖62与蜗壳21通过另一螺接件连接,省去一个螺接件,连接更简单。
更进一步地,固定板621上还凸出设置有定位凸缘622,蜗壳导向板210上设有定位孔2101,定位凸缘622插装在定位孔2101内。由此,定位凸缘622和定位孔2101的配合关系起到定位的作用,以用于辅助安装。具体的,安装时,将安装盒的定位凸缘622对准定位孔2101,然后移动安装盒,使得定位凸缘622插入到定位孔2101内,则第一连接通孔2100与第二连接通孔623正对,再利用第一螺接件连接蜗壳21与安装盒。
其中,定位凸缘622和定位孔2101配置为定位凸缘622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与定位孔2101的孔壁接触。这样,将定位凸缘622往定位孔2101内移动时,二者的接触关系还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定位孔2101的形状是非限制的,例如,定位孔2101可以呈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和定位孔2101类似的,定位凸缘622也可以呈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
进一步地,蜗壳导向板210的背风侧面还凸出设置有强化凸缘,强化凸缘环绕在第一连接通孔2100和定位孔2101之外,以利于提高蜗壳21的强度。其中,蜗壳导向板210的背风侧面是指蜗壳导向板210背向换热风道的侧面。容易理解,当定位孔2101为矩形时,强化凸缘包括矩形凸缘的一部分和弧形凸缘。
在图8中,固定板621朝向安装腔的一侧还凸出设置有接触凸缘627,接触凸缘627环绕第二连接通孔623。如此,固定板621在第二连接通孔623位置的厚度增大,以利于提高固定板621的强度,进而利于提高盒盖62与蜗壳21连接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止挡壁614上还可以设有避让缺口,当固定板621伸入至容置凹槽内时,接触凸缘627可以容置在避让缺口内。
参考安装盒与蜗壳导向板210的连接方式,安装盒与蜗舌导向板220也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然,安装盒与蜗舌导向板220还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而言,盒体61的左侧壁凸出设置有弹性卡钩619,蜗舌导向板220上设有卡孔2200,弹性卡钩619伸入到卡孔2200内、并与卡孔2200的孔壁卡接。如此,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拆装。
可选的,弹性卡钩619可以由盒体61的左侧壁向左凸出形成,相应的,卡孔2200的中心线大体上由左向右水平延伸。安装时,将安装盒向左移动,使得弹性卡钩619伸入到卡孔2200内并与卡孔2200卡接。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蜗舌导向板的局部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与蜗舌导向板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有感应装置的立式空调的截面示意图。
请参阅图11至图14,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例,弹性卡钩619也可以由盒体61的左侧壁向后凸出形成,相应的,卡孔2200的中心线大体上由前向后水平延伸。安装时,前后移动安装盒,使得弹性卡钩619卡入到卡孔2200内。
进一步地,盒体61包括相连接的左盒体612和右盒体613,左盒体612的深度小于右盒体613的深度。也即,右盒体613凸出于左盒体612。其中,左盒体612的后背面形成有垂直于水平面的安装平面6121,弹性卡钩619可以凸出设置在安装平面6121上并向后延伸。并且,蜗舌导向板220上还设有避让槽2201,右盒体613靠近左盒体612的部分容置于该避让槽2201内。这样,当弹性卡钩619卡入卡孔2200内时,左盒体612通过弹性卡钩619与蜗舌导向板220连接,右盒体613后侧的部分容置在避让槽2201内,以利于避免安装盒与蜗舌导向板220之间发生干涉。
示意性的,当盒体61的后侧壁向后凸出形成为弧形壁时,此时右盒体613的后侧壁形成为弧形壁,则避让槽2201相应的也为弧形槽,以使得避让槽2201与安装盒相适应。当右盒体613沿其中轴线的截面呈矩形时,避让槽2201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
更进一步地,安装平面6121上还设置有向后凸出的卡接围壁6124,卡接围壁6124上设有缺口,弹性卡钩619位于缺口内,卡接围壁6124与卡孔2200卡接。也就是说,弹性卡钩619与卡孔2200的孔壁卡接的同时,卡接围壁6124也与卡孔2200卡接。如此,弹性卡钩619不易从卡孔2200脱出,有利于提升安装盒与蜗舌导向板2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卡接围壁6124的形状与卡孔2200的形状相适应,以使得二者能够相卡合。示例性的,卡孔2200可以呈长方形,相应的,卡接围壁6124为长方形的一部分。继续参阅图11,卡接围壁6124与弹性卡钩619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加强筋,以提高弹性卡钩619的强度和稳定性。
较佳的,如图11和图13所示,卡接围壁6124背离安装平面6121的一端还连接有环形导向壁,环形导向壁的前端与卡接围壁6124的后端连接,环形导向壁的后端为自由端,且环形导向壁沿平行于盒体61的中轴线方向的截面积从前往后逐渐减小。由此可见,环形导向壁各处的截面积均不大于卡接围壁6124的截面积,在卡接围壁6124与卡孔2200卡接的情况下,环形导向壁容易伸入到卡孔2200内,方便安装。安装时,将安装盒向后移动,使得环形导向壁伸入到卡孔2200内,弹性卡钩619被挤压,继续向后移动安装盒,卡接围壁6124逐渐伸入到卡孔2200内,直至弹性卡钩619完全伸入卡孔2200内,弹性卡孔2200恢复形变以钩挂住卡孔2200的孔壁,此时卡接围壁6124也与卡孔2200卡紧。
在上述实施例中,盒体61与盒盖62也相互连接在一起,以使盒体61与盒盖62能够共同围成供检测单元安装的安装腔。例如,盒体61与盒盖62可以通过螺接、卡接、卯榫配合等方式进行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从上文描述的内容可知,盒盖62的右侧壁设有向后凸出的固定板621,固定板621与盒体61的右侧壁相贴合,蜗壳导向板210通过与固定板621连接来实现与安装盒的安装固定。在此基础上,如图8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21朝向安装腔的一侧面上凸出设置有第一限位楔块624,盒体61的右侧壁上设有限位孔616,该限位孔616与容置凹槽连通,第一限位楔块624伸入到限位孔616并与该限位孔616的孔壁相抵。由此,第一限位楔块624和限位孔616相配合,限制了盒盖62沿盒体61的中轴线方向的位移,进而使得盒盖62不易从盒体61上脱开。其中,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的横向剖切图。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图14、图15和图16,盒盖62的内壁朝向盒体61设置有向后凸出的限位卡勾625,盒体61的左侧壁的内表面上凸出设置有第二限位楔块6123,盒体61与盒盖62连接在一起时,限位卡勾625钩挂住第二限位楔块6123。由此,第二限位楔块6123和限位卡勾625相配合,限制了盒盖62沿盒体61的中轴线方向的位移,进而使得盒盖62不易从盒体61上脱开。为了提高限位卡勾625的强度,限位卡勾625背离第二限位楔块6123的侧面还连接有第二加强筋626,第二加强筋626还与盒盖62相连接,以支撑限位卡勾625。
综上,在其中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盒体61与盒盖62通过第一螺接件相螺接,该第一螺接件的中轴线垂直于盒体61的中轴线,以限制盒体61与盒盖62沿安装盒的长度方向的位移;与此同时,第一限位楔块624与限位孔616配合、第二限位楔块6123与限位卡勾625相配合,以共同约束盒盖62使其无法沿盒体61的中轴线方向移动。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省去盒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省去盒盖的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17和图18,在上述实施例中,检测单元具体可以包括电路板63和检测探头64,电路板63与盒体61的内壁紧固连接,电路板63上集成有处理器,检测探头64凸出设置在电路板63的正面上,盒盖62上设有贯穿孔620,检测探头64伸入在贯穿孔620内并用于检测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与立式空调100之间的距离,处理器根据检测探头64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以及距离信息来控制立式空调100的送风方向和送风量,以使立式空调100的送风方向及送风量能够与用户的需求相适应。
这里,处理器根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以及距离来控制立式空调100的送风方向和送风量应当做广义理解。
举例来说,当检测探头64检测到用户位于室内较远的位置时,处理器可以控制贯流风机50的转速提高,以使风量增大,利于远距离送风,有利于使得距离立式空调100内机较远的用户的也能够感受到换热风。相反的,当检测探头64检测到用户位于室内较近的位置时,处理器可以控制贯流风机50的转速降低。
当检测探头64检测到用户位于立式空调100的左侧时,若用户的需求为换热风能够直吹在身上,此时,处理器可以控制上摆叶电机31和/或下摆叶电机41运行,以驱动上竖摆叶30和/或下竖摆叶40向左转动,进而将换热风向左侧送出。相反的,当检测探头64检测到用户位于立式空调100的右侧时,处理器控制上摆叶电机31和/或下摆叶电机41运行,以驱动上竖摆叶30和/或下竖摆叶40向右转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显然可以理解当用户的需求为换热风不直吹在身上时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一些示例中,立式空调100还可以包括位于出风口处的横摆叶组件,横摆叶组件与蜗舌22连接并位于两个竖摆叶的内侧,横摆叶组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立式空调100的送风方向,增大了立式空调100的出风角度和送风范围。基于此,处理器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以及距离控制横摆叶组件上下摆动,以使送风方向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
电路板63的形状不限于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其他规则的形状。较佳的,电路板63的形状与安装盒的形状相适配,以提高安装腔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检测探头64的数量是非限制的,且根据检测探头64的数量,可以合理的设计检测探头64的类型。例如,当检测探头64为一个时,检测探头64可以为红外传感器的探头,此时红外检测探头同时检测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用户与立式空调100的距离。当检测探头64为两个时,其中一个检测探头64可以为红外传感器的探头,用于检测用户的方位;另一个检测探头64为超声波传感器的探头,用于检测用户与立式空调100的距离。容易理解,当检测探头64为两个时,相应的,盒盖62上设有两个贯穿孔620,两个贯穿孔620以两个检测探头64分别对应。
电路板63与盒体61的内壁可以通过卡接、过盈配合、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以螺接连接为例,在图8、图17和图18中,立式空调100还包括第二螺接件65,盒体61的内壁上凸出设置有连接柱6130,连接柱6130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连接柱6130上设有第二螺孔,电路板63上设有安装通孔630,安装通孔630与第二螺孔同轴,第二螺接件65穿过安装通孔630后于第二螺孔配合,以使得电路板63与盒体61连接在一起。如此,安装方式简单可靠。和第一螺接件类似的,第二螺接件65也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柱。
第二螺接件65还可以为多个,也即电路板63和盒体61通过多个第二螺接件65螺接在一起。如此,电路板63与盒体61的连接关系更可靠。具体的,当第二螺接件65为两个时,盒体61的内壁上相应的凸出设置有两个连接柱6130,且电路板63上设有两个安装通孔630。进一步地,两个安装通孔630的位置是非限制的。假设电路板63为矩形,两个安装通孔630均可设置在矩形电路板63的上部、下部或者中部。较佳的,两个安装通孔630设置在矩形电路板63的对角线位置。如此,一方面,安装通孔630位于边角位置,使得其他电气部件能够安装在电路板63的中部,另一方面,电路板63的上端和下端均被固定,则电路板63与盒体61的连接关系更可靠。
为了提高连接柱6130的强度,本实施例中,连接柱6130的外表面与盒体61的内壁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能够起到支撑连接柱6130的作用。
进一步地,盒体61内壁上还凸出设置有分隔围壁6122,分隔围壁6122与盒体61的左侧壁共同围成分隔腔,电路板63位于分隔腔的右侧。这样设计,电路板63不会遮挡住分隔腔,使得限位卡勾625能够顺利的伸入分隔腔并与第二限位楔块6123配合。其中,分隔围壁6122包括平行于水平面设置的第一围板、第三围板以及与第一围板和第三围板垂直连接的第二围板,第一围板和第三围板均与盒体61的左侧壁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盒体61的内壁还可以凸出设置有多个抵接筋条6131,电路板63的背面与多个抵接筋条6131相抵触。如此,抵接筋条6131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以便于安装。将电路板63安装到盒体61内时,先往盒体61内移动电路板63,直至电路板63与多个抵接筋条6131相抵接,则表明电路板63到达安装位置,调整电路板63使得安装通孔630与第二螺孔对准,然后利用第二螺接件65将电路板63和盒体61连接起来。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与蜗舌紧固连接并共同限定出所述立式空调的出风口;所述蜗壳包括蜗壳导向板,所述蜗舌包括蜗舌导向板;
上竖摆叶和下竖摆叶,沿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内;
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竖摆叶与下竖摆叶之间,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左侧与所述蜗舌导向板紧固连接,所述安装盒的右侧与所述蜗壳导向板紧固连接;
所述安装盒的顶部与所述上竖摆叶紧固连接,所述安装盒的底部与所述下竖摆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上竖摆叶与下竖摆叶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安装盒位于所述连接轴前侧;
所述安装盒包括盒体与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的前侧连接并共同围成安装腔;所述盒体的右侧壁的边缘凸出设置有止挡壁,所述止挡壁限定出容置凹槽,所述盒盖的右侧壁设置有向后凸出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伸入至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蜗壳导向板紧固连接;
还包括第一螺接件,所述蜗壳导向板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盒体的内壁凸出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由所述安装腔内水平延伸至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安装柱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以及所述第一螺孔同轴,所述第一螺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螺孔连接;
所述盒体的左侧壁凸出设置有弹性卡钩,所述蜗舌导向板上设有卡孔,所述弹性卡钩伸入到所述卡孔内、并与所述卡孔的孔壁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凸出设置有定位凸缘,所述蜗壳导向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缘插装在所述定位孔内;和/或,
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楔块,所述盒体的右侧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楔块伸入到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孔的孔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相连接的左盒体和右盒体,所述左盒体的深度小于所述右盒体的深度,所述左盒体的后背面形成有垂直于水平面的安装平面,所述弹性卡钩凸出设置在所述安装平面上并向后延伸;所述蜗舌导向板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右盒体的后侧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顶壁上凸出设置有上挡风筋,所述盒盖的顶壁与所述上挡风筋相抵;所述盒体的底壁与所述盒盖的底壁对接,所述盒体的底壁上凸出设置有下挡风筋;和/或,
所述盒体的后侧壁往后凸出形成为弧形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顶壁上凸出设置有上装配轴,所述上装配轴与所述上竖摆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盒体的底壁上凸出设置有下装配轴,所述下装配轴与所述下竖摆叶可转动的连接;和/或,
所述感应装置还包括容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电路板和检测探头,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紧固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处理器,所述检测探头凸出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盒盖上设有贯穿孔,所述检测探头伸入在所述贯穿孔内、并用于检测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与立式空调之间的距离,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检测探头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以及距离控制所述立式空调的送风方向以及送风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螺接件,所述盒体的内壁上凸出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所述连接柱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同轴,所述第二螺接件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后与所述第二螺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凸出设置有多个抵接筋条,所述电路板的背面与多个所述抵接筋条抵接。
CN202110406736.9A 2021-04-15 2021-04-15 立式空调 Active CN113251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6736.9A CN113251481B (zh) 2021-04-15 2021-04-15 立式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6736.9A CN113251481B (zh) 2021-04-15 2021-04-15 立式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1481A CN113251481A (zh) 2021-08-13
CN113251481B true CN113251481B (zh) 2023-01-13

Family

ID=77220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6736.9A Active CN113251481B (zh) 2021-04-15 2021-04-15 立式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1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282B (zh) * 2021-11-19 2024-03-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14811723A (zh) * 2022-03-30 2022-07-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95624C (fr) * 2010-03-05 2017-06-20 Jean-Pierre Boudreault Systeme de variation du debit d'air pour une hotte de cuisine
CN104251539B (zh) * 2014-09-12 2017-0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7246657A (zh) * 2017-07-31 2017-10-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196816U (zh) * 2017-08-09 2018-04-06 三菱重工金羚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与红外感应独立安装的空调感应组件
CN111006320A (zh) * 2019-12-06 2020-04-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空调内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1481A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51481B (zh) 立式空调
EP3842705A1 (en) Ceiling 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CN112432348B (zh)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
CN112204316B (zh) 顶棚埋入式空调机
CN112601915B (zh) 空调机
CN20976332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817041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
CN21293023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366974B (zh) 空调柜机
CN216897521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
US20230168003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5637550U (zh) 面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808857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5372700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85423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446766U (zh) 新风机
CN212644773U (zh) 蜗壳前隔板、窗式空调器
CN218915306U (zh) 一种室外机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20315330U (zh) 无人机
CN220956171U (zh) 蜗壳组件及空调器
CN217357151U (zh) 机壳、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13778102U (zh) 一种人感传感器的安装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20818037U (zh)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20507155U (zh) 立柱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9775927U (zh) 风道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