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6623A - 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6623A
CN113246623A CN202110516986.8A CN202110516986A CN113246623A CN 113246623 A CN113246623 A CN 113246623A CN 202110516986 A CN202110516986 A CN 202110516986A CN 113246623 A CN113246623 A CN 113246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eal
control module
stamp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69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6623B (zh
Inventor
李伟
邱炜伟
黄方蕾
张珂杰
汪晓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u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u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u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u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69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6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46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6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6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6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0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one or more flat stamping surfaces having fixed im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印章技术领域。智能印章包括壳体、控制模块、身份信息采集模块、区块链模块、用印保护结构和盖章机械结构。身份信息采集模块位于壳体的外表面。控制模块和区块链模块位于壳体的第一安装腔,用印保护结构和盖章机械结构位于壳体的第二安装腔。控制模块将身份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身份信息通过区块链模块发送给区块链系统,在通过区块链模块接收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后,在身份识别成功时控制用印保护结构解除用印保护,使盖章机械结构能够盖章,在身份识别失败时控制用印保护结构实施用印保护,使盖章机械结构不能盖章。本申请中通过区块链模块请求区块链系统进行身份识别大大提高了智能印章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印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广泛地应用在银行、企业、学校等各个行业中。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有效力的法律凭证,印章的规范使用具有重大意义。在日常工作中,许多关键业务的盖章办理缺乏有效监管,因而利用职务之便或其他秘密手段进行印章盗用、越权盖章等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往往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要一种智能印章,来防止非授权者使用印章的情况出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可以防止非授权者使用印章的情况出现。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印章,所述智能印章包括:壳体、控制模块、身份信息采集模块、区块链模块、用印保护结构和盖章机械结构;
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安装腔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位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区块链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用印保护结构和所述盖章机械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区块链模块的传输端和所述用印保护结构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获取身份信息;将所述身份信息通过所述区块链模块发送给区块链系统;通过所述区块链模块接收所述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若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则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解除用印保护,以使所述盖章机械结构能够盖章;若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则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实施用印保护,以使所述盖章机械结构不能盖章。
在本申请中,智能印章包括壳体、控制模块、身份信息采集模块、区块链模块、用印保护结构和盖章机械结构。身份信息采集模块位于壳体的外表面。控制模块和区块链模块位于壳体的第一安装腔,用印保护结构和盖章机械结构位于壳体的第二安装腔。控制模块通过身份信息采集模块获取到身份信息后,将该身份信息通过区块链模块发送给区块链系统,在通过区块链模块接收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后,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控制用印保护结构解除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能够盖章,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控制用印保护结构实施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不能盖章。由于区块链系统的安全等级较高,所以通过区块链模块请求区块链系统来进行身份识别可以大大提高该智能印章的使用安全性,避免非授权者使用该智能印章进行盖章的情况出现。
可选地,所述盖章机械结构包括连接杆、印章本体和弹性件;
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和所述第二条形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印章本体连接;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
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印章本体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用印保护结构解除用印保护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杆在向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的方向移动时能够移动至所述印章本体进入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用印保护结构实施用印保护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杆在向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印章本体不能进入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盖章机械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且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孔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座位于所述第二条形孔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
可选地,所述用印保护结构包括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齿轮、联动杆、保护盖和转轴;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轮的轮齿与所述联动杆的锯齿啮合,所述联动杆与所述保护盖连接;所述保护盖具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连接;所述保护盖相对所述转轴可转动,且所述保护盖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转动后至少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保护盖不遮挡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保护盖遮挡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电路控制所述保护盖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解除用印保护,或者,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电路控制所述保护盖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实施用印保护。
可选地,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印章本体是否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解除用印保护后,通过所述感应模块检测所述印章本体是否位于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摄像模块,所述摄像模块位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摄像模块的传输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解除用印保护后,在所述印章本体进入所述第一通孔时,控制所述摄像模块开始拍摄,在所述印章本体退出所述第一通孔时,控制所述摄像模块停止拍摄以及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实施用印保护;获取所述摄像模块拍摄的视频。
可选地,所述摄像模块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所述第一摄像头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中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的部位,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在所述印章本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时对印章使用者和所处环境进行拍摄;所述第二摄像头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中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的部位,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在所述印章本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时对所需盖章的文件进行拍摄。
可选地,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盖章机械结构每完成一次盖章过程的情况下,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
可选地,所述区块链模块在所述盖章机械结构每完成一次盖章过程的情况下,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
可选地,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信息输出模块,所述信息输出模块位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信息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信息输出模块输出告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背板、第一背板连接器和第二背板连接器,所述背板、所述第一背板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背板连接器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一背板连接器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区块链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背板连接器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区块链模块通过所述背板实现通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印章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获取身份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身份信息通过所述区块链模块发送给区块链系统;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区块链模块接收所述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
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解除用印保护,以使所述盖章机械结构能够盖章;
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实施用印保护,以使所述盖章机械结构不能盖章。
在本申请中,控制模块通过身份信息采集模块获取到身份信息后,将该身份信息通过区块链模块发送给区块链系统,在通过区块链模块接收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后,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控制用印保护结构解除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能够盖章,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控制用印保护结构实施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不能盖章。由于区块链系统的安全等级较高,所以通过区块链模块请求区块链系统来进行身份识别可以大大提高该智能印章的使用安全性,避免非授权者使用该智能印章进行盖章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印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印章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孔遮挡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区块链系统,101: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301:智能印章,302:区块链系统;
1:壳体,11:第一安装腔,12:第二安装腔,13:壳体的第一端面,14:壳体的第二端面,15:第一条形孔,16:第二条形孔,17:第一通孔;
2:控制模块,3:身份信息采集模块,4:区块链模块;
5:用印保护结构,51:电机驱动电路,52:电机,53:齿轮,54:联动杆,55:保护盖,56:转轴,57:感应模块;
6:盖章机械结构,61:连接杆,62:印章本体,63:弹性件,64:第一安装座,65:第二安装座,631:第一弹簧,632:第二弹簧,66:第一手柄,67:第二手柄;
7:摄像模块,8:存储模块,9:信息输出模块;111:背板,112:第一背板连接器,113:第二背板连接器,114:第三背板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设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比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比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区块链系统予以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区块链系统100是指用于进行节点与节点之间数据共享的系统,区块链系统100中可以包括多个节点101,多个节点101可以是指区块链系统100中各个客户端。每个节点101在进行正常工作可以接收到输入信息,并基于接收到的输入信息维护区块链系统100内的共享数据。为了保证区块链系统100内的信息互通,区块链系统100中的每个节点101之间可以存在信息连接,节点101之间可以通过该信息连接进行信息传输。比如,当区块链系统100中的任意节点101接收到输入信息时,区块链系统100中的其他节点101便根据共识算法获取该输入信息,将该输入信息作为共享数据中的数据进行存储,使得区块链系统100中全部节点101上存储的数据一致。
区块链系统100中的每个节点101均存储一条相同的区块链。参见图2,区块链由多个区块组成,创始块中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头中存储有输入信息特征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区块主体中存储有输入信息;创始块的下一区块以创始块为父区块,下一区块中同样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头中存储有当前区块的输入信息特征值、父区块的区块头特征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并以此类推,使得区块链中每个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均与父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存在关联,保证了区块中输入信息的安全性。
区块链系统100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区块链系统100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共享开放、真实完整和安全可靠。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实施环境予以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参见图3,该实施环境包括:智能印章301和区块链系统302。智能印章301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与区块链系统302通信,区块链系统302可以是上文图1-图2实施例所述的区块链系统100。
智能印章301用于盖章。智能印章301中可以嵌入区块链模块,该区块链模块是可安装在终端的小型化的区块链芯片,该区块链模块可以与区块链系统302进行通信。该区块链模块可以提供将智能印章301的用印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302的功能。该区块链模块是经区块链系统302认证的模块,其上传的用印信息可溯源,因而可以有效保证用印信息来源的真实可信。并且,用印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302后,无法被篡改,从而可以保障用印信息的法律效力。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印章予以说明。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印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是该智能印章的剖面图。参见图4,该智能印章包括:壳体1、控制模块2、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区块链模块4、用印保护结构5和盖章机械结构6。
壳体1内部具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第一安装腔11靠近壳体1的第一端面13,第二安装腔12靠近壳体1的第二端面14。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位于壳体1的外表面。控制模块2和区块链模块4位于第一安装腔11,用印保护结构5和盖章机械结构6位于第二安装腔12。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的输出端、区块链模块4的传输端和用印保护结构5的控制端均与控制模块2连接。
壳体1是用于安装该智能印章中的其他部件的载体。壳体1内部可以具有分隔板,以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为了提高整体强度并降低整体重量,示例地,壳体1可以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是用于放置该智能印章中的各种部件的腔室。第一安装腔11可以放置用于控制盖章过程的计算机硬件。第二安装腔12可以放置用于执行盖章过程的机械结构。在该智能印章正常摆放的情况下,第一端面13为壳体1的顶面,第二端面14为壳体1的底面,第一安装腔11为壳体1中处于上方的腔室,第二安装腔12为壳体1中处于下方的腔室。
控制模块2是具有控制功能的模块。比如,控制模块2可以是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是用于采集身份信息的模块。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可以通过通用通信协议与控制模块2进行通信。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可以将采集到的身份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2。可选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可以位于壳体1的第一端面13。示例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可以是指纹信息采集模块、人脸信息采集模块、密码输入模块、身份证读卡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这种情况下,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采集到的身份信息可以是指纹信息、人脸信息、密码、身份证号码中的一种或多种。
区块链模块4是可安装在终端的小型化的区块链芯片。区块链模块4可以通过通用通信协议与控制模块2进行通信。区块链模块4可以与区块链系统进行通信。控制模块2可以通过区块链模块4请求区块链系统执行一些与印章使用相关的验证操作,或者可以将用印信息存储至区块链系统。区块链模块4是经区块链系统认证的模块,其上传的用印信息可溯源,因而可以有效保证用印信息来源的真实可信。并且,用印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302后,无法被篡改,从而可以保障用印信息的法律效力。如此,通过区块链模块4可以提高该智能印章的使用安全性。
用印保护结构5是用于实现用印保护的结构。盖章机械结构6是用于实现盖章的结构。在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的情况下,印章使用者能够通过盖章机械结构6进行盖章;在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的情况下,印章使用者不能通过盖章机械结构6进行盖章。控制模块2可以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6能够盖章;或者,控制模块2可以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6不能盖章。
下面对盖章机械结构6的一种可能的结构进行说明。当然,盖章机械结构6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盖章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参见图5所示的该智能印章的剖面图,盖章机械结构6包括连接杆61、印章本体62和弹性件63。
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条形孔15和第二条形孔16。连接杆61穿过第一条形孔15和第二条形孔16,连接杆61与印章本体62连接。弹性件63连接在连接杆61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壳体1的第二端面14具有第一通孔17,第一通孔17的位置与印章本体62的位置相对应。
第一条形孔15和第二条形孔16是长条形的孔,第一条形孔15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条形孔16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条形孔15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条形孔16的延伸方向均可以与壳体1的轴线(即壳体1的第一端面13的中心点与第二端面14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方向一致。
连接杆61穿过第一条形孔15和第二条形孔16后,可以沿着第一条形孔15和第二条形孔16向下移动,也即可以向靠近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方向移动。连接杆61穿过第一条形孔15和第二条形孔16后,连接杆61的杆体位于第二安装腔12,连接杆61的两端位于壳体1的外部。印章使用者可以通过对连接杆61的两端施加向下的力来使得连接杆61沿着第一条形孔15和第二条形孔16向下移动。
可选地,为了便于印章使用者对连接杆61的两端施力,参见图5,该智能印章还可以包括第一手柄66和第二手柄67。连接杆61的靠近第一条形孔15的一端可以连接有第一手柄66,连接杆61的靠近第二条形孔16的一端可以连接有第二手柄67。第一手柄66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条形孔15的宽度,如此,第一手柄66可以卡在第一条形孔15的外部且方便印章使用者抓握。第二手柄67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条形孔16的宽度,如此,第二手柄67可以卡在第二条形孔16的外部且方便印章使用者抓握。
连接杆61是用于固定印章本体62和弹性件63的杆状部件。可选地,印章本体62可以连接在连接杆61的杆体的中间部位。
对连接杆61施加向下的力时,连接杆61会克服弹性件63的弹力,沿着第一条形孔15和第二条形孔16向下移动,即向靠近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方向移动。这种情况下,连接杆61会带动印章本体62向靠近第一通孔17的方向移动。在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的情况下,连接杆61在向靠近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方向移动时能够移动至印章本体62进入第一通孔17,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后可以进行盖章;在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的情况下,连接杆61在向靠近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方向移动时印章本体62不能进入第一通孔17,印章本体62在未位于第一通孔17时,即印章本体62在完全位于第二安装腔12时,不能进行盖章。当对连接杆61施加的力消失时,连接杆61会在弹性件63的作用下复位,此时印章本体62也会复位,即印章本体62会退出第一通孔17并移动至第二安装腔12,此时印章本体62不能进行盖章。
可选地,参见图5,盖章机械结构6还包括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弹性件63包括第一弹簧631和第二弹簧632。
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均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且第一安装座64位于第一条形孔15与壳体1的第二端面14之间,第二安装座65位于第二条形孔16与壳体1的第二端面14之间。第一弹簧631连接在连接杆61与第一安装座64之间,第二弹簧632连接在连接杆61与第二安装座65之间。
第一弹簧631的一端和第二弹簧632的一端固定于连接杆61。第一弹簧631的一端可以连接在连接杆61的杆体的靠近第一条形孔15的部位。第二弹簧632的一端可以连接在连接杆61的杆体的靠近第二条形孔16的部位。
第一安装座64是用于固定第一弹簧631的另一端的部件。第二安装座65是用于固定第二弹簧632的另一端的部件。
下面对用印保护结构5的一种可能的结构进行说明。当然,用印保护结构5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用印保护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参见图5,用印保护结构5包括电机驱动电路51和通孔遮挡结构,通孔遮挡结构包括电机52、齿轮53、联动杆54、保护盖55和转轴56。
电机驱动电路51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2连接,电机驱动电路51的输出端与电机52的驱动端连接,电机52的输出轴与齿轮53连接,齿轮53的轮齿与联动杆54的锯齿啮合,联动杆54与保护盖55连接。保护盖55具有第二通孔,转轴56穿过第二通孔且与壳体1的第二端面14连接。保护盖55相对转轴56可转动,且保护盖55以转轴56为中心转动后至少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是保护盖55不遮挡第一通孔17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保护盖55遮挡第一通孔17的位置。
保护盖55移动至第一位置后,不会遮挡第一通孔17,也就解除了用印保护,此时印章本体62能够进入第一通孔17。保护盖55移动至第二位置后,会遮挡第一通孔17,也就实施了用印保护,此时印章本体62不能进入第一通孔17。
电机驱动电路51是用于驱动电机52工作的电路,电机52工作时电机52的输出轴会旋转。控制模块2可以通过向电机驱动电路51输出不同的电压,来控制电机52的输出轴按照不同的方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可选地,控制模块2向电机驱动电路51输出正向电压时,电机驱动电路51可以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按照顺时针旋转;控制模块2向电机驱动电路51输出反向电压时,电机驱动电路51可以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按照逆时针旋转。
参见图5所示的通孔遮挡结构(图5中未示出电机52)的俯视图。齿轮53的端面与电机52的输出轴连接,齿轮53的轮齿与联动杆54的侧边上的锯齿啮合,联动杆54的板面与保护盖55连接。连接在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转轴56穿过保护盖55,以使保护盖55能够以转轴56为中心转动。保护盖55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只要其能实现对第一通孔17的遮挡作用即可。
电机52的输出轴旋转时带动齿轮53旋转,齿轮53旋转后带动与齿轮53啮合的联动杆54转动,联动杆54转动后带动与联动杆54连接的保护盖55以转轴56为中心转动。电机52的输出轴按照不同的方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时,可以带动保护盖55以转轴56为中心向靠近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可选地,电机52的输出轴按照逆时针旋转时,可以带动保护盖55以转轴56为中心向靠近第一位置的方向转动,直至保护盖55移动到第一位置后不遮挡第一通孔17;电机52的输出轴按照顺时针旋转时,可以带动保护盖55以转轴56为中心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直至保护盖55移动到第二位置后遮挡第一通孔1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第一通孔17的较好的遮挡效果,可以设置多组通孔遮挡结构,比如,如图6所示,可以设置三组通孔遮挡结构,这三组通孔遮挡结构中每组通孔遮挡结构中的保护盖55均移动至自己的第一位置时,第一通孔17完全不会被遮挡。这三组通孔遮挡结构中的一组或两组通孔遮挡结构中的保护盖55移动至自己的第二位置时,第一通孔17被部分遮挡。这三组通孔遮挡结构中每组通孔遮挡结构中的保护盖55均移动至自己的第二位置时,第一通孔17完全被遮挡。
控制模块2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电路51控制保护盖55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不遮挡第一通孔17,解除用印保护;或者,控制模块2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电路51控制保护盖55移动至第二位置,以遮挡第一通孔17,实施用印保护。可选地,控制模块2可以通过向电机驱动电路51输出反向电压,来控制保护盖55向靠近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直至保护盖55移动到第一位置后不遮挡第一通孔17,解除用印保护;或者,控制模块2可以通过向电机驱动电路51输出正向电压,来控制保护盖55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直至保护盖55移动到第二位置后遮挡第一通孔17,实施用印保护。
进一步地,参见图5,该智能印章还包括感应模块57。感应模块57设置于壳体1的内壁,感应模块57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2连接。可选地,感应模块57可以设置于第二端面14的内侧。
感应模块57用于检测印章本体62是否位于第一通孔17。示例地,感应模块57可以是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可以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可以设置于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内侧且位置相对地设置于第一通孔17的两边。当印章本体62未位于第一通孔17时,第一通孔17处无障碍物,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能够被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代表印章本体62未位于第一通孔17;当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时,第一通孔17处有障碍物(即印章本体62),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因印章本体62的阻挡而无法被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代表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
控制模块2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后,可以通过感应模块57检测印章本体62是否位于第一通孔17。可选地,控制模块2可以在感应模块57输出代表印章本体62未位于第一通孔17的高电平时,确定印章本体62未位于第一通孔17;在感应模块57输出代表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的低电平时,确定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
进一步地,参见图5,该智能印章还包括摄像模块7,摄像模块7位于壳体1的外表面,摄像模块7的传输端与控制模块2连接。可选地,摄像模块7可以位于壳体1的侧壁的外侧。摄像模块7可以进行摄像,摄像模块7可以通过通用通信协议与控制模块2进行通信。
控制模块2在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后,在印章本体62进入第一通孔17时,控制摄像模块7开始拍摄,在印章本体62退出第一通孔17时,即在盖章机械结构6完成一次盖章过程时,控制摄像模块7停止拍摄以及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如此,摄像模块7就拍摄到了本次盖章过程的视频,然后可以将拍摄到的视频传输给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就获取到了摄像模块7拍摄的视频。
示例地,控制模块2向电机驱动电路51输出反向电压,以控制保护盖55移动至第一位置后不遮挡第一通孔17,解除用印保护。之后,若控制模块2检测到感应模块57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则确定印章本体62进入第一通孔17,控制摄像模块7开始拍摄。之后,若控制模块2检测到感应模块57的输出端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则确定印章本体62退出第一通孔17,即确定印章本体62完成本次盖章过程,控制摄像模块7停止拍摄,并且,向电机驱动电路51输出正向电压,以控制保护盖55移动至第二位置后遮挡第一通孔17,重新实施用印保护。最后,控制模块2从摄像模块7中获取本次盖章过程的视频。
可选地,摄像模块7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位于壳体1的侧壁中靠近壳体1的第一端面13的部位,第一摄像头用于在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时对印章使用者和所处环境进行拍摄;第二摄像头位于壳体1的侧壁中靠近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部位,第二摄像头用于在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时对所需盖章的文件进行拍摄。如此,通过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可以对整个盖章过程进行拍摄。
进一步地,参见图5,该智能印章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8,存储模块8位于第一安装腔11,存储模块8与控制模块2连接。
存储模块8可以是该智能印章的内部存储单元,如可以是该智能印章的硬盘或内存;或者,可以是该智能印章的外部存储设备,如该智能印章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SMC(Smart Media Card,智能存储卡)、SD(Secure Digital,安全数字)卡、闪存卡(FlashCard)等;或者,可以既包括该智能印章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
控制模块2在盖章机械结构6每完成一次盖章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存储至存储模块8。该用印信息可以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在本次盖章过程开始时采集的身份信息和摄像模块7在本次盖章过程中拍摄的视频。可选地,控制模块2可以先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的文件名设置为本次盖章过程的完成时间(即印章本体62退出第一通孔17的时间),然后再将该用印信息存储至存储模块8。
进一步地,参见图5,该智能印章还可以包括信息输出模块9,信息输出模块9位于壳体1的外表面,信息输出模块9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2连接,信息输出模块9可以通过通用通信协议与控制模块2进行通信。控制模块2可以通过信息输出模块9输出信息。示例地,信息输出模块9可以包括语音模块、显示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参见图5,该智能印章还可以包括背板111、第一背板连接器112、第二背板连接器113和第三背板连接器114。背板111、第一背板连接器112、第二背板连接器113和第三背板连接器114均位于第一安装腔11。控制模块2通过第一背板连接器112与背板111连接,区块链模块4通过第二背板连接器113与背板111连接,存储模块8通过第三背板连接器114与背板111连接。控制模块2、区块链模块4和存储模块8通过背板111实现通信。
接下来对采用该智能印章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1)-步骤(7)。
(1)控制模块2通过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获取身份信息。
若有人员需要使用该智能印章,则需要在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输入身份信息。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采集到该身份信息后,将该身份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就获取到了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采集到的身份信息。
(2)控制模块2将该身份信息通过区块链模块4发送给区块链系统。
控制模块2获取到该身份信息后,可以以该身份信息为参数调用区块链模块4。区块链模块4可以生成身份识别请求并发送给区块链系统。该身份识别请求携带有该身份信息和数字签名,该数字签名是使用区块链模块4的私钥对信息摘要进行加密后得到,该信息摘要是对该身份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后得到。由于区块链系统的安全等级较高,所以通过区块链模块4请求区块链系统来进行身份识别可以大大提高该智能印章的使用安全性。
区块链系统接收到区块链模块4发送的该身份识别请求后,可以先对该身份识别请求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在该数字签名验证通过后,再调用预先部署的身份识别合约以验证该身份识别请求中的身份信息,得到身份识别结果,将该身份识别结果返回给区块链模块4。
区块链系统对该身份识别请求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时,可以使用区块链模块4的公钥对该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一数据,对该身份识别请求中的身份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二数据;若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相同,则确定该数字签名验证通过;若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不同,则确定该数字签名验证失败。
区块链系统预先部署的身份识别合约中可以存储有合法身份信息,该合法身份信息是有权限使用该智能印章的人员的身份信息。这种情况下,区块链系统调用预先部署的身份识别合约来验证该身份识别请求中的身份信息时,是将该身份识别请求中的身份信息与该身份识别合约中存储的合法身份信息进行比较;若该身份识别请求中的身份信息与该身份识别合约中存储的合法身份信息相同,则确定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若该身份识别请求中的身份信息与该身份识别合约中存储的合法身份信息不同,则确定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
(3)控制模块2通过区块链模块4接收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
区块链模块4接收到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后,将该身份识别结果传输给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就获取到了该身份识别结果。
控制模块2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6不能盖章。比如,如图5所示,控制模块2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可以向电机驱动电路51输出正向电压,以控制保护盖55移动到第二位置后遮挡第一通孔17,此时印章本体62不能进入第一通孔17,从而实施了用印保护。
若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说明当前想要使用该智能印章的人员没有使用该智能印章的权限,则控制模块2可以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以使此未经授权的人员不能通过盖章机械结构6进行盖章,如此可以保障该智能印章的使用安全,避免非授权者使用该智能印章进行盖章的情况出现。
控制模块2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还可以控制信息输出模块9输出告警信息,以提醒身份识别失败。比如,在信息输出模块9是语音模块和显示模块的情况下,控制模块2可以控制语音模块播报“身份识别失败”的语音,并在显示模块的屏幕上显示“身份识别失败”的字样。
(4)控制模块2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6能够盖章。
若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说明当前想要使用该智能印章的人员具有使用该智能印章的权限,则控制模块2可以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以使此经授权的人员能够通过盖章机械结构6正常进行盖章。
比如,如图5所示,控制模块2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的情况下,可以向电机驱动电路51输出反向电压,以控制保护盖55移动到第一位置后不遮挡第一通孔17,此时印章本体62能够进入第一通孔17,从而解除了用印保护。这种情况下,印章使用者可以对连接杆61施加向下的力,以控制印章本体62向下移动至进入第一通孔17后进行盖章。
感应模块57在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和未位于第一通孔17时可以输出不同的信号,控制模块2根据感应模块57输出的信号可以确定印章本体62是否位于第一通孔17。可选地,感应模块57在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时输出低电平,在印章本体62未位于第一通孔17时输出高电平。控制模块2在感应模块57输出低电平时,确定印章本体62位于第一通孔17;在感应模块57输出高电平时,确定印章本体62未位于第一通孔17。
(5)控制模块2在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后,在印章本体62进入第一通孔17时,控制摄像模块7开始拍摄,在印章本体62退出第一通孔17时,控制摄像模块7停止拍摄以及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获取摄像模块7拍摄的视频。
由于在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后印章使用者才可以使用盖章机械结构6进行盖章,所以控制模块2只需要在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后,再检测印章本体62是否位于第一通孔17。可选地,若控制模块2在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后,检测到感应模块57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则确定印章本体62进入第一通孔17,此时控制摄像模块7开始拍摄,以拍摄本次盖章过程有关的视频,之后,若检测到感应模块57的输出端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则确定印章本体62退出第一通孔17,即确定印章本体62完成本次盖章过程,此时控制摄像模块7停止拍摄以及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如此,摄像模块7就拍摄到了本次盖章过程的视频,然后可以将拍摄到的视频传输给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就获取到了摄像模块7拍摄的视频。
(6)控制模块2将用印信息存储至存储模块8,并通过区块链模块4将该用印信息存储至区块链系统。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控制模块2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存储至存储模块8后,可以向区块链模块4传输该用印信息的文件名,该用印信息可以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在本次盖章过程开始时采集的身份信息和摄像模块7在本次盖章过程中拍摄的视频。可选地,控制模块2可以先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的文件名设置为本次盖章过程的完成时间(即印章本体62退出第一通孔17的时间),然后再将该用印信息存储至存储模块8。区块链模块4接收到控制模块2传输的文件名后,根据该文件名从存储模块8获取该用印信息,并将该用印信息存储至区块链系统。这种情况下,区块链模块4是在盖章机械结构6每完成一次盖章过程的情况下,从存储模块8获取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并将该用印信息存储至区块链系统。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控制模块2不仅可以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存储至存储模块8,还可以直接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传输给区块链模块4,该用印信息可以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在本次盖章过程开始时采集的身份信息和摄像模块7在本次盖章过程中拍摄的视频。区块链模块4接收到控制模块2传输的该用印信息后,可以将该用印信息存储至区块链系统。这种情况下,区块链模块4是在盖章机械结构6每完成一次盖章过程的情况下,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存储至区块链系统。
由于区块链模块4是经区块链系统认证的模块,其上传的用印信息可溯源,所以可以有效保证用印信息来源的真实可信。并且,用印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302后,无法被篡改,从而可以保障用印信息的法律效力。如此,通过区块链模块4可以提高该智能印章的使用安全性。
区块链模块4将该用印信息存储至区块链系统时,区块链模块4可以生成用印记录请求并发送给区块链系统。该用印记录请求携带有该用印信息和数字签名,该数字签名是使用区块链模块4的私钥对信息摘要进行加密后得到,该信息摘要是对该用印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后得到。
区块链系统接收到区块链模块4发送的该用印记录请求后,可以先对该用印记录请求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在该数字签名验证通过后,再调用预先部署的用印记录合约以将该用印信息存储至该用印记录合约中,将用印信息存储结果返回给区块链模块4。
区块链系统对该用印记录请求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时,可以使用区块链模块4的公钥对该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三数据,对该用印记录请求中的用印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四数据;若第三数据与第四数据相同,则确定该数字签名验证通过;若第三数据与第四数据不同,则确定该数字签名验证失败。
(7)控制模块2通过区块链模块4接收区块链系统返回的用印信息存储结果。
区块链模块4接收到区块链系统返回的用印信息存储结果后,将该用印信息存储结果传输给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就获取到了该用印信息存储结果。
若该用印信息存储结果为用印信息存储成功,则控制模块2控制信息输出模块9输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印信息存储成功。比如,在信息输出模块9是语音模块和显示模块的情况下,控制模块2可以控制语音模块播报“完成用印记录上报”的语音,并在显示模块的屏幕上显示“完成用印记录上报”的字样。若该用印信息存储结果为用印信息存储失败,则控制模块2调用区块链模块4重新将该用印信息存储至区块链系统,并将本次用印信息存储失败的原因记录在存储模块8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印章包括壳体1、控制模块2、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区块链模块4、用印保护结构5和盖章机械结构6。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位于壳体1的外表面。控制模块2和区块链模块4位于壳体1的第一安装腔11,用印保护结构5和盖章机械结构6位于壳体1的第二安装腔12。控制模块2通过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获取到身份信息后,将该身份信息通过区块链模块4发送给区块链系统,在通过区块链模块4接收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后,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6能够盖章,在该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控制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以使盖章机械结构6不能盖章。由于区块链系统的安全等级较高,所以通过区块链模块4请求区块链系统来进行身份识别可以大大提高该智能印章的使用安全性,避免非授权者使用该智能印章进行盖章的情况出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印章包括:壳体(1)、控制模块(2)、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区块链模块(4)、用印保护结构(5)和盖章机械结构(6);
所述壳体(1)内部具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所述第一安装腔(11)靠近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面(13),所述第二安装腔(12)靠近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14);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所述控制模块(2)和所述区块链模块(4)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和所述盖章机械结构(6)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2);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的输出端、所述区块链模块(4)的传输端和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模块(2)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2)通过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获取身份信息;将所述身份信息通过所述区块链模块(4)发送给区块链系统;通过所述区块链模块(4)接收所述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若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则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以使所述盖章机械结构(6)能够盖章;若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则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以使所述盖章机械结构(6)不能盖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章机械结构(6)包括连接杆(61)、印章本体(62)和弹性件(63);
所述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条形孔(15)和第二条形孔(16);所述连接杆(61)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15)和所述第二条形孔(16),所述连接杆(61)与所述印章本体(62)连接;所述弹性件(63)连接在所述连接杆(61)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
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14)具有第一通孔(17),所述第一通孔(17)的位置与所述印章本体(62)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杆(61)在向靠近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方向移动时能够移动至所述印章本体(62)进入所述第一通孔(17),在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杆(61)在向靠近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印章本体(62)不能进入所述第一通孔(1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章机械结构(6)还包括第一安装座(64)和第二安装座(65),所述弹性件(63)包括第一弹簧(631)和第二弹簧(632);
所述第一安装座(64)和所述第二安装座(65)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且所述第一安装座(64)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孔(15)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14)之间,所述第二安装座(65)位于所述第二条形孔(16)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14)之间;所述第一弹簧(631)连接在所述连接杆(61)与所述第一安装座(64)之间,所述第二弹簧(632)连接在所述连接杆(6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65)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包括电机驱动电路(51)、电机(52)、齿轮(53)、联动杆(54)、保护盖(55)和转轴(56);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51)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连接,所述电机驱动电路(5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52)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电机(52)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53)连接,所述齿轮(53)的轮齿与所述联动杆(54)的锯齿啮合,所述联动杆(54)与所述保护盖(55)连接;所述保护盖(55)具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56)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14)连接;所述保护盖(55)相对所述转轴(56)可转动,且所述保护盖(55)以所述转轴(56)为中心转动后至少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保护盖(55)不遮挡所述第一通孔(17)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保护盖(55)遮挡所述第一通孔(17)的位置;
所述控制模块(2)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电路(51)控制所述保护盖(55)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解除用印保护,或者,所述控制模块(2)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电路(51)控制所述保护盖(55)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实施用印保护。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感应模块(57),所述感应模块(57)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所述感应模块(57)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连接;
所述感应模块(57)用于检测所述印章本体(62)是否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7);所述控制模块(2)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后,通过所述感应模块(57)检测所述印章本体(62)是否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7)。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摄像模块(7),所述摄像模块(7)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所述摄像模块(7)的传输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2)在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后,在所述印章本体(62)进入所述第一通孔(17)时,控制所述摄像模块(7)开始拍摄,在所述印章本体(62)退出所述第一通孔(17)时,控制所述摄像模块(7)停止拍摄以及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获取所述摄像模块(7)拍摄的视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块(7)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所述第一摄像头位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中靠近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面(13)的部位,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在所述印章本体(6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7)时对印章使用者和所处环境进行拍摄;所述第二摄像头位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中靠近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14)的部位,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在所述印章本体(6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7)时对所需盖章的文件进行拍摄。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存储模块(8),所述存储模块(8)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所述存储模块(8)与所述控制模块(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在所述盖章机械结构(6)每完成一次盖章过程的情况下,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8)。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模块(4)在所述盖章机械结构(6)每完成一次盖章过程的情况下,将与本次盖章过程相关的用印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信息输出模块(9),所述信息输出模块(9)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所述信息输出模块(9)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在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信息输出模块(9)输出告警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智能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印章还包括背板(111)、第一背板连接器(112)和第二背板连接器(113),所述背板(111)、所述第一背板连接器(112)和所述第二背板连接器(113)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
所述控制模块(2)通过第一背板连接器(112)与所述背板(111)连接,所述区块链模块(4)通过所述第二背板连接器(113)与所述背板(111)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与所述区块链模块(4)通过所述背板(111)实现通信。
1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智能印章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2)通过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3)获取身份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2)将所述身份信息通过所述区块链模块(4)发送给区块链系统;
所述控制模块(2)通过所述区块链模块(4)接收所述区块链系统返回的身份识别结果;
所述控制模块(2)在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解除用印保护,以使所述盖章机械结构(6)能够盖章;
所述控制模块(2)在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为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用印保护结构(5)实施用印保护,以使所述盖章机械结构(6)不能盖章。
CN202110516986.8A 2021-05-12 2021-05-12 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246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6986.8A CN113246623B (zh) 2021-05-12 2021-05-12 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6986.8A CN113246623B (zh) 2021-05-12 2021-05-12 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6623A true CN113246623A (zh) 2021-08-13
CN113246623B CN113246623B (zh) 2023-12-08

Family

ID=77223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6986.8A Active CN113246623B (zh) 2021-05-12 2021-05-12 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66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068A (zh) * 2022-01-13 2022-04-12 北京鸿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章管理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2262A (ja) * 2005-09-01 2007-03-15 Glory Ltd 印鑑装置
JP2011104831A (ja) * 2009-11-16 2011-06-02 Casio Computer Co Ltd 印影印刷装置
US20120328094A1 (en) * 2005-10-14 2012-12-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nterface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a mobile device with a smart battery
US9855785B1 (en) * 2016-04-04 2018-01-02 Uipco, Llc Digitally encoded seal for document verification
CN108035651A (zh) * 2017-12-15 2018-05-15 江西白莲钢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盖章保险柜
CN109733078A (zh) * 2019-02-28 2019-05-10 绍兴章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指纹识别的智能印章
CN110210832A (zh) * 2019-05-31 2019-09-06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盖章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US20190381807A1 (en) * 2017-03-07 2019-12-19 Magic Add Oy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and transmitting unique codes to a printing machine
CN111055600A (zh) * 2020-01-16 2020-04-24 宁波市欧太金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印鉴保护装置
CN111645433A (zh) * 2020-06-04 2020-09-11 成日昌 一种印章监管控制装置及防盗用印章
CN111985886A (zh) * 2020-07-13 2020-11-24 安徽省炼芯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印章管理系统
US20210019432A1 (en) * 2019-07-19 2021-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508564A (zh) * 2020-12-01 2021-03-16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印章使用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2262A (ja) * 2005-09-01 2007-03-15 Glory Ltd 印鑑装置
US20120328094A1 (en) * 2005-10-14 2012-12-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nterface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a mobile device with a smart battery
JP2011104831A (ja) * 2009-11-16 2011-06-02 Casio Computer Co Ltd 印影印刷装置
US9855785B1 (en) * 2016-04-04 2018-01-02 Uipco, Llc Digitally encoded seal for document verification
US20190381807A1 (en) * 2017-03-07 2019-12-19 Magic Add Oy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and transmitting unique codes to a printing machine
CN108035651A (zh) * 2017-12-15 2018-05-15 江西白莲钢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盖章保险柜
CN109733078A (zh) * 2019-02-28 2019-05-10 绍兴章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指纹识别的智能印章
CN110210832A (zh) * 2019-05-31 2019-09-06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盖章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US20210019432A1 (en) * 2019-07-19 2021-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055600A (zh) * 2020-01-16 2020-04-24 宁波市欧太金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印鉴保护装置
CN111645433A (zh) * 2020-06-04 2020-09-11 成日昌 一种印章监管控制装置及防盗用印章
CN111985886A (zh) * 2020-07-13 2020-11-24 安徽省炼芯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印章管理系统
CN112508564A (zh) * 2020-12-01 2021-03-16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印章使用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强;高超航;何智;谢京涛;: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签章验证平台设计", 信息安全研究, no. 12 *
许盛伟;葛悦涛;方勇;谢四江;: "基于网络的电子印章服务平台及其安全性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no. 2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068A (zh) * 2022-01-13 2022-04-12 北京鸿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章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6623B (zh) 2023-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chneier et al. Cryptographic support for secure logs on untrusted machines.
CN1262905C (zh) 使计算机网络及其中用于控制对网络组件进行访问的个人识别设备安全的方法和系统
ES2313645T3 (es) Sistema de supervision de la velocidad de vehiculos.
US8358783B2 (en) Secure wiegand communications
US20190394025A1 (en) Methods and entities, in particular of a transactional nature, using secure devices
US8112632B2 (en) Security device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8699713B1 (en) Key update with compromise detection
CN111726345B (zh) 基于授权认证的视频实时人脸加密解密方法
CN102084372A (zh) 用于监视对设备的未授权使用的系统
KR20020021080A (ko) 네트워크를 거쳐 생체 측정 데이터를 안전하게 전송하고인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32164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igital Images
CN106027457B (zh) 一种身份证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9101803B (zh) 生物识别设备及方法
US20080046744A1 (e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3246623A (zh) 智能印章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295948A1 (en) System for gener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identity and a method thereof
CN106572098A (zh) 二维码形式的虚拟钥匙方法及相应的装置、用户终端
CN209785094U (zh)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
Taurer et al. Secure data recording and bio-inspired functional integrity for intelligent robots
JP2005036394A (ja) 利用者認証システム
JP4839764B2 (ja) 監視システム
AU2020103943A4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ft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EP2985749A2 (en) Symmetric encryp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ed
CN109057558A (zh) 一种反锁结构门锁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EP1680768A1 (en) Access contro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