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2493A -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2493A
CN113242493A CN202110346829.7A CN202110346829A CN113242493A CN 113242493 A CN113242493 A CN 113242493A CN 202110346829 A CN202110346829 A CN 202110346829A CN 113242493 A CN113242493 A CN 113242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stat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mponen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68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68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2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42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2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3/00Details of 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方法包括: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其中,所述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连接;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与音频设备建立通信的一种方式是,在电子设备上连接信号放大器,通过该信号放大器实现电子设备与音频设备之间的通信。信号放大器连接电子设备后,音频设备会一直处于使能状态,然而,这将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确使用该音频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其中,所述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连接;
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通信部件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装置,用于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蓝牙耳机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声音设置面板的界面图一;
图5-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声音设置面板的界面图二;
图6-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设备应用的界面图一;
图6-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设备应用的界面图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三;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作为示例,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一体机、手机、游戏机等等。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其中,所述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音频设备是指电子设备的外部音频设备。电子设备与第一音频设备建立通信的方式是,在电子设备上连接通信部件,通过该通信部件实现电子设备与第一音频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方式为插拔式连接,具体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插入通信部件的接口,通信部件插入该接口后便实现了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电子设备上的接口与通信部件的类型是匹配的。例如:通信部件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类型的通信部件的情况下,将USB类型的通信部件插入电子设备的USB接口,便实现了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再例如:通信部件为Type-C类型的通信部件的情况下,将Type-C类型的通信部件插入电子设备的Type-C接口,便实现了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方式为集成式连接,具体地,通信部件集成到电子设备内部与电子设备连接,通信部件作为电子设备的一部分可以在电子设备出厂的时候集成在电子设备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部件实现电子设备与第一音频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蓝牙技术或者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或者其他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以蓝牙技术为例,通信部件可以称为蓝牙通信器,第一音频设备可以称为蓝牙音频设备,例如蓝牙耳机,通过蓝牙通信器可以实现蓝牙音频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音频设备具有扬声器和/或麦克风。电子设备与第一音频设备通过通信部件建立通信的情况下,第一音频设备可以通过通信部件接收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的音频信号,并通过其扬声器播放该音频信号;和/或,第一音频设备可以通过其麦克风录入音频信号,并将该音频信号通过通信部件传输给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音频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基于通信部件实现的。由于第一电子设备始终与通信部件连接,因此决定第一音频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的因素取决于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
参照图2,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有两种,一种是连接状态,另一种是非连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之间至少具有通信通道,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通信通道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具体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获得所述通信部件传输的第一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未接到所述通信部件传输的第一信号或者获得所述通信部件传输的第二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
对于通信部件来说,通信部件会检测第一音频设备是否连接到通信部件,若第一音频设备连接到通信部件,则通信部件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信号后,便可确认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若第一音频设备未连接到通信部件,则通信部件不向电子设备发送任何信号或者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信号,电子设备在一定时长内未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例如第一信号)或者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后,便可确认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
步骤102: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与音频设备之间传输音频信号。如果第一音频设备占用了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那么电子设备通过其音频通道仅能够与第一音频设备传输音频信号。如果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那么电子设备通过其音频通道可以与其他音频设备传输音频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来实现控制第一音频设备占用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或者,通过控制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来实现控制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这里,第一音频设备的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可以在声音设置面板中进行设置。以下对如何在声音设置面板中设置第一音频设备的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进行描述。
电子设备中具有一个与第一音频设备对应的应用,为便于描述,以下称其为音频设备应用,音频设备应用为用户提供与第一音频设备相关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音频设备应用查看第一音频设备的相关信息,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音频设备应用查看第一音频设备的剩余电量、通信状态等。用户也可以通过音频设备应用对第一音频设备进行设置,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音频设备应用设置第一音频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降噪模式、或者普通模式等。
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通过通信接口可以获得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音频设备应用向声音设置面板发送使能指令,所述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声音设置面板将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音频设备应用向声音设置面板发送去使能指令,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声音设置面板将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
上述方案中,声音设置面板包括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和/或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其中,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也可以称为声音控制面板(sound controlpannel)。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发送使能指令或者去使能指令,所述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更具体地,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发送使能指令或者去使能指令,所述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将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操作系统相关的音频信号通过第一音频设备播放。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电子设备的目标应用发送使能指令或者去使能指令,所述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目标应用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目标应用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更具体地,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发送使能指令或者去使能指令,所述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将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的情况下,目标应用相关的音频信号通过第一音频设备播放。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和目标应用发送使能指令或者去使能指令,所述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和目标应用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和目标应用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更具体地,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和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发送使能指令或者去使能指令,所述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和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和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和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同时将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操作系统相关的音频信号和目标应用相关的音频信号都是通过第一音频设备播放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目标应用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应用,例如游戏类应用、通讯类应用、短视频类应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目标应用的类型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音频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通过通信部件进行通信,其中,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连接;基于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在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在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从而保障了电子设备能够正确使用第一音频设备。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其中,所述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连接。
本步骤可以参照前述图1相关方案中的步骤101。
步骤302: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控制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所述第二音频设备为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音频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与音频设备之间传输音频信号。如果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那么电子设备通过其音频通道可以与第二音频设备传输音频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所述第二音频设备为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音频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这里,第二音频设备的使能状态可以在声音设置面板中进行设置。以下对如何在声音设置面板中设置第二音频设备的使能状态进行描述。
声音设置面板在设置第一音频设备处于去使能状态时,自动设置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也就是说,声音设置面板接收到音频设备应用发送的去使能指令时,基于该去使能指令将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的同时,将第二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
这里,音频设备应用是指与第一音频设备对应的应用,音频设备应用通过通信接口可以获得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音频设备应用向声音设置面板发送去使能指令,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声音设置面板将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以及将第二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
上述方案中,声音设置面板包括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和/或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发送去使能指令,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以及将第二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更具体地,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发送去使能指令,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以及将第二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电子设备的目标应用发送去使能指令,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目标应用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以及将第二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更具体地,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发送去使能指令,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以及将第二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和目标应用发送去使能指令,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和目标应用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以及将第二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更具体地,电子设备的音频设备应用向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和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发送去使能指令,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的声音设置面板和目标应用的声音设置面板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以及将第二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目标应用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应用,例如游戏类应用、通讯类应用、短视频类应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目标应用的类型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控制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如此,可以自动在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之间进行切换,保障电子设备能够正确使用音频设备。
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实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一应用示例中,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一音频设备为蓝牙耳机,通信部件为蓝牙发射器。其中,蓝牙发射器集成在笔记本电脑上,笔记本电脑上安装有与蓝牙耳机对应的音频设备应用。
参照图4,音频设备应用获取到蓝牙耳机与蓝牙发射器之间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向声音设置面板发送使能指令,声音设置面板基于使能指令将蓝牙耳机的状态设置为使能状态。音频设备应用获取到蓝牙耳机与蓝牙发射器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API向声音设置面板发送去使能指令,声音设置面板基于去使能指令将蓝牙耳机的状态设置为非使能状态。图4的控制逻辑可以通过以下代码来实现:
Figure BDA0003000989350000101
由于蓝牙发射器一直与笔记本电脑连接,而蓝牙发射器与蓝牙耳机之间是可以处于连接状态或者处于非连接状态,因而当蓝牙发射器与蓝牙耳机之间处于连接状态时,表明笔记本电脑与蓝牙耳机之间是连接的,将蓝牙耳机设置为使能状态可以使得笔记本电脑正确使用蓝牙耳机;当蓝牙发射器与蓝牙耳机之间处于非连接状态时,表明笔记本电脑与蓝牙耳机之间是断开连接的,将蓝牙耳机设置为非使能状态可以使得笔记本电脑正确使用其他的音频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内部音频设备。
参照图5-1和图5-2,图5-1和图5-2是声音设置面板的界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声音设置面板包括扬声器对应的设置界面和麦克风对应的设置界面。图5-1对应于蓝牙耳机处于使能状态的界面图,在扬声器对应的设置界面中,蓝牙耳机的扬声器处于使能状态;在麦克风对应的设置界面,蓝牙耳机的麦克风处于使能状态。图5-2对应于蓝牙耳机处于非使能状态的界面图,在扬声器对应的设置界面中,蓝牙耳机的扬声器处于去使能状态;在麦克风对应的设置界面,蓝牙耳机的麦克风处于去使能状态。
参照图6-1和图6-2,图6-1和图6-2是音频设备应用的界面图,音频设备应用为用户提供与蓝牙耳机相关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音频设备应用查看蓝牙耳机的相关信息,例如剩余电量、通信状态等。用户也可以通过音频设备应用对蓝牙耳机进行设置,例如设置蓝牙耳机的工作模式、重置蓝牙耳机等。图6-1对应于蓝牙耳机处于使能状态的界面图,可以看见,蓝牙耳机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图6-2对应于蓝牙耳机处于非使能状态的界面图,可以看见,蓝牙耳机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所述电子设备与通信部件700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装置701,用于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700之间的通信状态;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700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部件为电子设备的外部部件。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方式为插拔式连接,具体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插入通信部件的接口,通信部件插入该接口后便实现了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电子设备上的接口与通信部件的类型是匹配的。例如:通信部件为USB类型的通信部件的情况下,将USB类型的通信部件插入电子设备的USB接口,便实现了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再例如:通信部件为Type-C类型的通信部件的情况下,将Type-C类型的通信部件插入电子设备的Type-C接口,便实现了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所述电子设备与通信部件700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装置701,用于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700之间的通信状态;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700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部件为电子设备的内部部件。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方式为集成式连接,具体地,通信部件集成到电子设备内部与电子设备连接,通信部件作为电子设备的一部分可以在电子设备出厂的时候集成在电子设备内部。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三,所述电子设备与通信部件(图9中未示出通信部件)连接,如图9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装置701,用于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案中的所述处理装置701,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在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音频设备702;
所述处理装置7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设备702处于使能状态;其中,所述第二音频设备702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音频设备702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至少具有通信通道;所述处理装置701,还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通道获得所述通信部件传输的第一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
通过所述通信通道未接到所述通信部件传输的第一信号或者获得所述通信部件传输的第二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充电装置703,所述充电装置703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具有充电通道;所述通信部件具有用于置放所述第一音频设备的容纳空间;
所述充电装置703,用于通过所述充电通道为置放在所述通信部件上的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充电。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稳定位置关系以及第二稳定位置关系;所述充电装置703,用于在所述通信部件的充电接口连接上所述第一音频设备的充电接口,且所述通信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所述第一稳定位置关系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充电通道为置放在所述通信部件上的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充电。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稳定位置关系对应于所述通信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内置状态,所述第二稳定位置关系对应于所述通信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外置状态。
在一个应用实例中,用户可以将通信部件从电子设备内部拔出或者弹出(取决于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然后将第一音频设备置放在通信部件上,从而实现通信部件的充电接口连接上第一音频设备的充电接口,而后,将置放有第一音频设备的通信部件插入或者按压至电子设备内部,此时,可以触发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通过充电通道为第一音频设备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第一音频设备是处于使能状态还是非使能状态,电子设备与通信装置之间的充电通道以及通信通道都不会被禁用,如此,即使在第一音频设备是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通过通信通道也可以获取第一音频设备的一些信息,例如电量信息,此外,电子设备通过充电通道也可以为第一音频设备充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7至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各组成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7至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装置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案中的任意处理方法。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四,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和用户接口1003。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0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0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0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05。
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存储器10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SLDRAM)、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DRRAM)。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10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操作系统10021和应用程序10022;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音频等。其中,操作系统10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10022可以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0022中。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01中,或者由处理器1001实现。处理器10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0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10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1读取存储器10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10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1001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案中的任意处理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其中,所述通信部件与电子设备连接;
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
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所述第二音频设备为所述电子设备内置的音频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包括:
向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和/或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目标应用发送使能指令或者去使能指令;
其中,所述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和/或所述目标应用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使能状态,所述去使能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操作系统和/或所述目标应用将所述第一音频设备设置为非使能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部件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至少具有通信通道;
所述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通道获得所述通信部件传输的第一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连接状态;
通过所述通信通道未接到所述通信部件传输的第一信号或者获得所述通信部件传输的第二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
6.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通信部件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装置,用于确定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基于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或者非使能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处于非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不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音频设备;
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音频设备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的通信状态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处于使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占用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通信部件之间具有充电通道;所述通信部件具有用于置放所述第一音频设备的容纳空间;
所述充电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充电通道为置放在所述通信部件上的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信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稳定位置关系以及第二稳定位置关系;
所述充电装置,用于在所述通信部件的充电接口连接上所述第一音频设备的充电接口,且所述通信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所述第一稳定位置关系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充电通道为置放在所述通信部件上的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稳定位置关系对应于所述通信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内置状态,所述第二稳定位置关系对应于所述通信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外置状态。
CN202110346829.7A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242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6829.7A CN113242493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6829.7A CN113242493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2493A true CN113242493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30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6829.7A Pending CN113242493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249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158A (zh) * 2011-12-15 2012-07-11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适配器
WO2013110229A1 (zh) * 2012-01-29 2013-08-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耳机模式的耳机、终端及方法
CN203261454U (zh) * 2013-05-29 2013-10-30 黄成武 一种蓝牙耳机以及内置该蓝牙耳机的终端设备
CN107547975A (zh) * 2016-06-23 2018-0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通道的切换方法、系统和语音采集器
WO2020082387A1 (zh) * 2018-10-27 2020-04-30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通道更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10044952A1 (en) * 2018-04-04 2021-0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luetooth-based playback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158A (zh) * 2011-12-15 2012-07-11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适配器
WO2013110229A1 (zh) * 2012-01-29 2013-08-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耳机模式的耳机、终端及方法
CN203261454U (zh) * 2013-05-29 2013-10-30 黄成武 一种蓝牙耳机以及内置该蓝牙耳机的终端设备
CN107547975A (zh) * 2016-06-23 2018-0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通道的切换方法、系统和语音采集器
US20210044952A1 (en) * 2018-04-04 2021-0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luetooth-based playback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082387A1 (zh) * 2018-10-27 2020-04-30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通道更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6151B2 (en) Modular wireless communicator
CA2740581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uming media
KR101375002B1 (ko) Cdma와 gsm을 지원하는 듀얼모드 디지털 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7873758B2 (en) Cellular phone and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7562405B (zh)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US8180395B2 (en) Modular wireless communicator
US20060062400A1 (en) Bluetooth headset device capable of processing both audio and digital data signals
US87994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160569A1 (en) Cellular phone and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7770759B (zh) 蓝牙语音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495871B (zh) 蓝牙连接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90064202A1 (en) Support layer for enabling same accessory support across multiple platforms
TW201135598A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ruption of a process in electronic equipment based on priority of the process, and program
US10027789B2 (en) Modular wireless communicator
US20130013904A1 (en) Mobile computer control of desktop input/output features with minimal operating system requirement on desktop
KR20150045917A (ko) 이어폰 플러그용 연결부재, 이어폰 소켓 및 단말기
JP2017532701A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回路、状態切替え方法及び装置
CN108271093B (zh) 一种接入设备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TWI396086B (zh) 用於結合於一行動設備中之系統、用於連接及資料傳輸之方法及相關行動設備
US20160041879A1 (en) Data backup to and restore from trusted devices
JP2005341111A (ja) 情報処理装置
WO2008092787A1 (en) Portable handsfree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mobile terminal to a computer
CN113242493A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52780B (zh) 一种音频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50102541A1 (en) System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an output st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