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9464B - 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9464B
CN113239464B CN202110612751.9A CN202110612751A CN113239464B CN 113239464 B CN113239464 B CN 113239464B CN 202110612751 A CN202110612751 A CN 202110612751A CN 113239464 B CN113239464 B CN 113239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odel
wheelbase
body section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27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39464A (zh
Inventor
于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27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94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9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9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39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9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轴距;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将目标轴距与第一关联模型比对,以获取目标轴距对应的待设计车辆的第二性能,再将待设计车辆的第二性能与第二关联模型比对,以获取第二性能对应待设计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从而提高车身断面确定过程中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身断面的设计是车身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车身主断面是指导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在新车型的预研阶段,通常是根据车型的轴距设计出车身结构,对车身结构进行性能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车身断面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在这一研发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目前,众多车企在车身断面设计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建立车身外部特征参数化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简称CAE)多次仿真分析,求解断面尺寸最优解,进而根据最优解重新设计断面;再如,针对特定断面,通过调整钣金结构的方式,获得截面系数和惯性矩的最优解以对该断面进行优化设计,但是目前,针对车身断面的确定准确度仍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车身断面的确定,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轴距;
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
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
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
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性能包括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
可选的,所述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分别构建轴距和弯曲刚度之间的第一模型、轴距和扭转刚度之间的第二模型,以及轴距和车身重量之间的第三模型;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弯曲刚度、所述第二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扭转刚度,以及所述第三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车身重量;
其中,所述第二性能包括所述第二弯曲刚度、所述第二扭转刚度和所述第二车身重量。
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三关系数据;
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扭转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四关系数据;
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车身重量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五关系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关系数据,构建弯曲刚度和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四模型;
基于所述第四关系数据,构建扭转刚度和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五模型;
基于所述第五关系数据,构建车身重量和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六模型;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四模型中与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
获取所述第五模型中与第二扭转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
获取所述第六模型中与第二车身重量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
其中,所述第二性能包括所述第二弯曲刚度、所述第二扭转刚度和所述第二车身重量。
可选的,所述惯性参数包括惯性矩;
在所述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三关系数据之后,获取所述第四模型中与所述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惯性矩确定截面模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身断面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轴距;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性能包括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构建模块包括: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构建轴距和弯曲刚度之间的第一模型;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扭转刚度,构建轴距和扭转刚度之间的第二模型;
第三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车身重量,构建轴距和车身重量之间的第三模型;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弯曲刚度;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扭转刚度;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车身重量;
其中,所述第二性能包括所述第二弯曲刚度、所述第二扭转刚度和所述第二车身重量。
可选的,所述车身断面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三关系数据;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扭转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四关系数据;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车身重量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五关系数据;
所述第二构建模块包括:
第四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关系数据,构建弯曲刚度和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四模型;
第五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四关系数据,构建扭转刚度和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五模型;
第六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五关系数据,构建车身重量和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六模型;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四模型中与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五模型中与第二扭转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六模型中与第二车身重量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
可选的,所述惯性参数包括惯性矩;所述第三获取模块还包括第七获取单元;
所述第七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惯性矩确定截面模量。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研阶段确定待设计车辆的轴距,待设计车辆的轴距即为目标轴距,将目标轴距与第一关联模型中的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和第一性能之间的第一关系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取目标轴距对应的待设计车辆的第二性能,再将待设计车辆的第二性能与第二关联模型中的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取第二性能对应的待设计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从而提高了车身断面确定过程中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断面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距和弯曲刚度之间的第一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距和扭转刚度之间的第二模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距和车身重量之间的第三模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断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断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刚度和I1轴惯性矩之间的第四模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断面确定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断面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轴距;
该步骤中,目标车辆可以是预研阶段待设计车辆,预研阶段至少需要确定设计车辆的轴距,目标轴距可以是待设计车辆的车型初步定义的轴距。
步骤102、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
该步骤中,样本车辆可以是不同车型中,不同车企和/或同一车企生产的车辆。通过获取N辆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和第一轴距对应的第一性能;并在坐标系中记录N个第一轴距和第一轴距对应的第一性能的N个关联点,N为大于1的整数;然后,对N个关联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第一关联模型。可以是通过现有的商用数学软件,比如MATLAB进行曲线拟合。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车型中,轴距不同的车辆应当理解为是不同车型。
步骤103、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
该步骤中,根据步骤101获取的目标轴距和步骤102构建的第一关联模型,将目标轴距导入第一关联模型,可以得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的取值范围。此步骤中的第二性能与步骤102中的第一性能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性能是样本车辆在第一轴距时确定的取值范围,所述第二性能是待设计的目标车辆在初步定义目标轴距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设计需要满足的性能参数的取值范围。
步骤104、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
该步骤中,样本车辆可以是不同车型中,不同车企和/或同一车企生产的车辆。通过获取M辆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和第一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并在坐标系中记录M个第一性能和第一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的M个关联点,M为大于1的整数;然后,对M个关联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第二关联模型。可以是通过现有的商用数学软件,比如MATLAB进行曲线拟合。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车型中,轴距不同的车辆应当理解为是不同车型;此步骤中的M辆样本车辆可以是与步骤102中的N辆样本车辆为同样的样本车辆,M和N可以是相同的数量。
步骤105、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
该步骤中,根据步骤103获取的第二性能和步骤104构建的第二关联模型,将获取的第二性能导入第二关联模型,可以得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的取值范围。此步骤中的第二性能与步骤103中的第二性能可以是待设计的目标车辆在初步定义目标轴距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设计需要满足的性能参数的取值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在预研阶段确定待设计车辆的轴距,待设计车辆的轴距即为目标轴距,将目标轴距与第一关联模型中的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和第一性能之间的第一关系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取目标轴距对应的待设计车辆的第二性能,再将待设计车辆的第二性能与第二关联模型中的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取第二性能对应的待设计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从而提高了车身断面确定过程中的准确度。
具体的,在车辆的研发初期定义新开发车型轴距可以是2680毫米,基于轴距是2680毫米而设计的车身断面需要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包括但不限定是弯曲刚度要求、扭转刚度要求和车身重量要求。本发明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可选的,第一性能包括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以提供在轴距是2680毫米时车辆对应需要满足的弯曲刚度要求、扭转刚度要求和车身重量要求。同时,本发明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将获取的轴距是2680毫米时车辆对应需要满足的弯曲刚度要求、扭转刚度要求和车身重量要求导入第二关联模型,以得到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提高了车身断面确定过程中的准确度。
可选的,所述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包括:
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分别构建轴距和弯曲刚度之间的第一模型、轴距和扭转刚度之间的第二模型,以及轴距和车身重量之间的第三模型;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包括:
分别获取第一模型中与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弯曲刚度、第二模型中与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扭转刚度,以及第三模型中与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车身重量;
其中,第二性能包括第二弯曲刚度、第二扭转刚度和第二车身重量。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距和弯曲刚度之间的第一模型示意图,样本车辆可以是不同车型中,不同车企和/或同一车企生产的车辆,同一车型中,轴距不同的车辆应当理解为是不同车型。通过获取N辆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和第一轴距对应的弯曲刚度;并在坐标系中记录N个第一轴距和第一轴距对应的弯曲刚度的N个关联点,N为大于1的整数;然后,对N个关联点进行曲线拟合,以构建第一模型。可以是通过现有的商用数学软件,比如MATLAB进行曲线拟合。通过相同的方法获取N辆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和第一轴距对应的扭转刚度以及车身重量,以分别构建第二模型和第三模型。如图3和图4所示,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距和扭转刚度之间的第二模型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距和车身重量之间的第三模型示意图。从而,建立了车辆轴距与当前轴距对应的满足设计要求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车身重量之间的关联模型。同时,新开发车型轴距在第一模型中对应的弯曲刚度乘以±6%即可得出新开发车型弯曲刚度的上下限值范围目标值,定义为第二弯曲刚度;新开发车型轴距在第二模型中对应的扭转刚度乘以±5%即可得出新开发车型扭转刚度的上下限值范围目标值,定义为第二扭转刚度;新开发车型轴距在第三模型中对应的车身重量乘以±7%即可得出新开发车型车身重量的上下限值范围目标值,定义为第二车身重量。在对新开发车型的车身断面设计过程中基于第二弯曲刚度、第二扭转刚度和第二车身重量分别确定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扭转刚度乘以±5%、弯曲刚度乘以±6%和车身重量乘以±7%分别定义为第二扭转刚度、第二弯曲刚度和第二车身重量,乘以的百分系数可以根据承载式及非承载式车身型式的不同进行调整。
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与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三关系数据;
获取样本车辆的第一扭转刚度与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四关系数据;
获取样本车辆的第一车身重量与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五关系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包括:
基于第三关系数据,构建弯曲刚度和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四模型;
基于第四关系数据,构建扭转刚度和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五模型;
基于第五关系数据,构建车身重量和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六模型;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包括:
获取第四模型中与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
获取第五模型中与第二扭转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
获取第六模型中与第二车身重量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
其中,第二性能包括第二弯曲刚度、第二扭转刚度和第二车身重量。第二弯曲刚度可以是新开发车型轴距在第一模型中对应的弯曲刚度范围,第二扭转刚度可以是新开发车型轴距在第二模型中对应的扭转刚度范围,第二车身重量可以是新开发车型轴距在第三模型中对应的车身重量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断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在根据待设计车辆的目标轴距确定需要满足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车身重量范围后,基于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车身重量范围确定车身断面参数,以对不合理的结构特征进行调整优化,最终得到如图6所示的车身断面结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断面结构示意图之二。车身断面参数包括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和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其中,惯性参数可以包括惯性矩。如图7所示,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刚度和I1轴惯性矩之间的第四模型示意图。根据第四模型,获取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I1轴惯性矩的取值范围。根据I1轴惯性矩的范围可以求得I2轴惯性矩的取值范围,I1轴和I2轴是图6中车身断面结构上相互垂直的两条轴线,且I1轴和I2轴的交点与该断面结构的质心所在位置重合。
在所述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三关系数据之后,获取所述第四模型中与所述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惯性矩确定截面模量。
根据材料力学知识由I1轴惯性矩可以求得截面模量Z1,由I2轴惯性矩可以求得截面模量Z2。然后,根据第五模型,获取第二扭转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Ac,再根据第六模型,获取第二车身重量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A。如表1所示,表1是车身断面结构对应车身断面参数。
表1
在车辆开发阶段,根据表1中的车身断面参数确定车身断面结构。通过确定待设计车辆的轴距以满足刚度和重量等要求,在通过第四模型、第五模型和第六模型确定车身断面参数以最终确定如图6所示的车身断面结构,提高了车身断面确定的准确度。
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断面确定装置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一种车身断面确定装置800,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轴距;
第一构建模块802,用于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
第二获取模块803,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
第二构建模块804,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
第三获取模块805,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
可选的,第一性能包括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
可选的,第一构建模块802包括: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构建轴距和弯曲刚度之间的第一模型;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扭转刚度,构建轴距和扭转刚度之间的第二模型;
第三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车身重量,构建轴距和车身重量之间的第三模型;
第二获取模块803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弯曲刚度;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扭转刚度;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车身重量;
其中,所述第二性能包括所述第二弯曲刚度、所述第二扭转刚度和所述第二车身重量。
可选的,所述车身断面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三关系数据;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扭转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四关系数据;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车身重量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五关系数据;
所述第二构建模块包括:
第四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关系数据,构建弯曲刚度和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四模型;
第五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四关系数据,构建扭转刚度和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五模型;
第六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五关系数据,构建车身重量和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六模型;
第三获取模块805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四模型中与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五模型中与第二扭转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六模型中与第二车身重量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
可选的,所述惯性参数包括惯性矩;第三获取模块805还包括第七获取单元;
所述第七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惯性矩确定截面模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断面确定装置能够实现图1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轴距;
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包括: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分别构建轴距和弯曲刚度之间的第一模型、轴距和扭转刚度之间的第二模型,以及轴距和车身重量之间的第三模型;
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所述第二性能包括第二弯曲刚度、第二扭转刚度和第二车身重量;
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
通过获取M辆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和第一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并在坐标系中记录M个第一性能和第一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的M个关联点,M为大于1的整数;然后,对M个关联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第二关联模型;
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性能包括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包括: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弯曲刚度、所述第二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扭转刚度,以及所述第三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车身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三关系数据;
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扭转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四关系数据;
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车身重量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五关系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关系数据,构建弯曲刚度和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四模型;
基于所述第四关系数据,构建扭转刚度和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五模型;
基于所述第五关系数据,构建车身重量和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六模型;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四模型中与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
获取所述第五模型中与第二扭转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
获取所述第六模型中与第二车身重量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
其中,所述第二性能包括所述第二弯曲刚度、所述第二扭转刚度和所述第二车身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参数包括惯性矩;
在所述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三关系数据之后,获取所述第四模型中与所述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惯性矩确定截面模量。
6.一种车身断面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目标轴距;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性能;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系数据,构建性能和车身断面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模型;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关联模型中与所述第二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
其中,所述基于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之间第一关系数据,构建轴距和性能之间的第一关联模型,包括: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分别构建轴距和弯曲刚度之间的第一模型、轴距和扭转刚度之间的第二模型,以及轴距和车身重量之间的第三模型;
所述第二性能包括第二弯曲刚度、第二扭转刚度和第二车身重量;
通过获取M辆样本车辆的第一性能和第一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并在坐标系中记录M个第一性能和第一性能对应的车身断面参数的M个关联点,M为大于1的整数;然后,对M个关联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第二关联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断面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性能包括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第一扭转刚度和第一车身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断面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建模块包括: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构建轴距和弯曲刚度之间的第一模型;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扭转刚度,构建轴距和扭转刚度之间的第二模型;
第三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轴距与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车身重量,构建轴距和车身重量之间的第三模型;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弯曲刚度;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扭转刚度;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模型中与所述目标轴距对应的第二车身重量;
其中,所述第二性能包括所述第二弯曲刚度、所述第二扭转刚度和所述第二车身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断面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断面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弯曲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三关系数据;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扭转刚度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四关系数据;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样本车辆的第一车身重量与所述样本车辆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五关系数据;
所述第二构建模块包括:
第四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关系数据,构建弯曲刚度和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之间的第四模型;
第五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四关系数据,构建扭转刚度和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之间的第五模型;
第六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五关系数据,构建车身重量和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之间的第六模型;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四模型中与第二弯曲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惯性参数;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五模型中与第二扭转刚度对应的车身断面的封闭面积;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六模型中与第二车身重量对应的车身断面的材料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断面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参数包括惯性矩;所述第三获取模块还包括第七获取单元;
所述第七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惯性矩确定截面模量。
CN202110612751.9A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2394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2751.9A CN113239464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2751.9A CN113239464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9464A CN113239464A (zh) 2021-08-10
CN113239464B true CN113239464B (zh) 2024-01-30

Family

ID=7713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2751.9A Active CN113239464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946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2637A2 (en) * 2006-08-22 2008-02-27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Tire characteristic calculation method, tire dynamic element parameter value derivation method, vehicle traveling simulation method, and tire designing method and vehicle designing method in which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ire friction ellipse
CN109977460A (zh) * 2019-02-14 2019-07-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身断面参数化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CN112464409A (zh) * 2020-11-30 2021-03-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性能参数设定方法及装置
CN112529935A (zh) * 2019-09-18 2021-03-19 上海高德威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 目标车辆运动状态识别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2637A2 (en) * 2006-08-22 2008-02-27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Tire characteristic calculation method, tire dynamic element parameter value derivation method, vehicle traveling simulation method, and tire designing method and vehicle designing method in which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ire friction ellipse
CN109977460A (zh) * 2019-02-14 2019-07-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身断面参数化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CN112529935A (zh) * 2019-09-18 2021-03-19 上海高德威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 目标车辆运动状态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464409A (zh) * 2020-11-30 2021-03-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性能参数设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概念设计阶段轿车参数化分析模型及控制参数优化研究;庄蔚敏, 陈东平;汽车技术(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9464A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7992B (zh) 基于聚类分析的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CN102867075B (zh) 基于加速度频率响应分析的车身地板优化设计方法
CN107729706B (zh) 一种非线性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
US20110295570A1 (en) Sheet Metal Forming Failure Prediction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CN103745066B (zh) 一种大展弦比机翼结构刚度指标的确定方法
CN113627098A (zh) 一种cfd模型确认方法及产品设计方法
Wennberg et al. Orthotropic models of corrugated sheets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N109255141B (zh) 一种汽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截面形状优化方法
CN113239464B (zh) 一种车身断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Georgiou et al.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macro-element methodology for full vehicle crashworthiness analysis
CN105550483B (zh) 端部非等构少片斜线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设计方法
Manoukas et al. Evaluation of a multimode pushover procedure for asymmetric in plan buildings under biaxial seismic excitation
CN107704428B (zh) 一种求解结构失效概率函数的贝叶斯再抽样方法
US1112018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ducting a time-march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deep drawing metal forming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product or part
US1097739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ducting a time-march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deep drawing metal forming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product or part
Park et al.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 vs. database-assisted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An assessment
CN115374667A (zh) 基于钢结构施工变形对结构设计性能影响的逆分析方法
CN115186385A (zh) 车身刚度学科的后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Herrmann et al. Describing road booming noise with a hybrid simulation model using a time segmentation of the excitation load approach
CN109933898A (zh) 一种考虑混合不确定性的壁板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方法
Liu et al. Gaug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modular automotive body with different loadings
CN116933391B (zh) 一种用于整车精细碰撞仿真的冲压信息修正方法和系统
CN108345725B (zh) 机械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CN111597630B (zh) 一种接头选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ang et al. Research on a multi-fidelity surrogate model based model updating strate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