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5752B - 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5752B
CN113235752B CN202110360143.3A CN202110360143A CN113235752B CN 113235752 B CN113235752 B CN 113235752B CN 202110360143 A CN202110360143 A CN 202110360143A CN 113235752 B CN113235752 B CN 1132357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d
gear
rod
energy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01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35752A (zh
Inventor
张健新
戎贤
赵茜娅
李艳艳
刘平
张晓巍
裴宗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3601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5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5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5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35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5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4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with hinged parts
    • E04B1/3441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with hinged parts with articulated bar-shaped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04H9/023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and comprising rolling elements, e.g. balls, p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5Structures with concrete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耗能齿轮组件和与所述耗能齿轮组件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以及第四支撑杆;本申请利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构成人字形支撑件结构,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构成人字形支撑件结构,再通过第一连接铰、第二连接铰作为各支撑杆部件与框架顶角连接介质,将各支撑杆部件与耗能齿轮组件连接,形成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在地震时,框架的上下梁会产生水平向的相对位移,利用两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与上下梁形成刚体结构,提高框架抗变形能力;而两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连接的耗能齿轮组件中的齿轮部件会形成错动,摩擦耗能,以消耗地震能量。

Description

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属于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地震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当前建筑工程中对地震灾害的预防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抗震、隔震以及减震。抗震是通过增大建筑结构的材料用量,使结构自身具备足够的能力抵御地震的作用,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抗震的方法是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隔震是通过在建筑物基础顶部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使隔震层吸收地震能量,减少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减震是建筑物内部适当的位置设置耗能装置,让耗能装置吸收地震能量,增大结构的阻尼比,在总地震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结构所受损伤,当前日本等发达国家多采用减震隔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
结合我国当前倡导的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框架结构施工高效,广泛的用于公用建筑、民用建筑等。地震中,框架结构在梁柱节点区破坏明显,并且考虑到梁柱均为结构受力构件,一旦失去承载能力,极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如何提高梁柱结构受力构件的承载能力,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结构所受地震影响,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有效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结构所受地震影响,便于震后修复,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包括:耗能齿轮组件和与所述耗能齿轮组件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以及第四支撑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形成人字形支撑件,且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形成人字形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杆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铰,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铰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自由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接铰,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铰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
所述耗能齿轮组件包括:两组啮合设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每组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上套设有耗能履带;
一个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一个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
所述连接杆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包括:耗能齿轮组件和与所述耗能齿轮组件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以及第四支撑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形成人字形支撑件,且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形成人字形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杆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铰,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铰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自由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接铰,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铰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
所述耗能齿轮组件包括:啮合设置的一个第一齿轮与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齿轮之间,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上套设有耗能履带;一个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
一个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包括:预制柱、预制梁和设置在所述预制柱与所述预制梁形成的框架内的上述的一种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
所述预制柱骨架为水平设置的第一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上设置有竖直贯穿的柱纵筋,且所述柱纵筋上绑扎有箍筋;所述预制梁骨架为第二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腹板与所述第二工字钢腹板分别连接有两个角钢,且两个所述角钢形成端板结构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工字钢翼缘与所述第二工字钢翼缘通过连接板螺栓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工字钢上下翼缘之间竖直设置有加劲肋。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一种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工厂制作预制柱、预制梁;
步骤S2:通过角钢现场拼装预制柱、预制梁;
步骤S3:在预制柱和预制梁形成的框架四个顶角处依次安装两个第一连接铰与两个第二连接铰;
步骤S4: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铰铰接,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铰铰接;
步骤S5: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以及第四支撑杆之间连接耗能齿轮组件。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具体地利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构成人字形支撑件结构,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构成人字形支撑件结构,再通过第一连接铰、第二连接铰作为各支撑杆部件与框架顶角的连接介质,再将各支撑杆部件与耗能齿轮组件连接,形成完整的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且一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可以在框架中以耗能齿轮组件的中心为中心旋转180度与另一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重合,以消耗地震能量;在地震时,框架的上下梁会产生水平向的相对位移,利用两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与上下梁形成刚体结构,提高框架抗变形能力;而两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连接的耗能齿轮组件中的齿轮部件会形成错动,摩擦耗能,以消耗地震能量。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地设计耗能齿轮组件结构,利用一个第一齿轮与两个第二齿轮啮合设置,且第一齿轮位于两个第二齿轮之间,在地震时,框架的上下梁产生相对位移,齿轮部件之间形成错动,产生摩擦,以消耗地震能量;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上套设耗能履带,其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也会产生摩擦,从而消耗地震能量,提高结构强度;并且齿轮部件间的摩擦以及耗能履带与齿轮部件间的摩擦,形成双重耗能,能够有效消耗地震能量。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地设计耗能齿轮组件结构,利用一个第一齿轮与两个第二齿轮啮合设置,且第一齿轮位于两个第二齿轮之间,在地震时,框架的上下梁产生相对位移,齿轮部件之间形成错动,产生摩擦,以消耗地震能量;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上套设耗能履带,其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也会产生摩擦,从而消耗地震能量,提高结构强度;并且齿轮部件间的摩擦以及耗能履带与齿轮部件间的摩擦,形成双重耗能,能够有效消耗地震能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第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预制柱与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辅助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辅助消耗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三支撑杆;4、第四支撑杆;5、第一连接铰;6、第二连接铰;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耗能履带;10、连接杆;11、预制柱;12、预制梁;13、第一工字钢;14、柱纵筋;15、箍筋;16、第二工字钢;17、角钢;18、加劲肋;19、连接板;20、辅助支撑部;21、辅助消耗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2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耗能齿轮组件和与所述耗能齿轮组件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四支撑杆4;
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形成人字形支撑件,且所述第三支撑杆3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形成人字形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杆1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铰5,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铰5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自由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4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接铰6,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铰6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构成人字形支撑件结构,第三支撑杆3与第四支撑杆4构成人字形支撑件结构,再配合耗能齿轮组件形成完整的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以消耗地震能量;
其中,一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可以在框架中以耗能齿轮组件的中心为中心旋转180度与另一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重合;并且,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四支撑杆4可以是普通支撑,也可以是防屈曲支撑;
第一连接铰5,作为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与框架顶角之间的连接介质,其数量为两个,二者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并且一个与第一支撑杆1的自由端铰接,另一个与第二支撑杆2的自由端铰接,实现第一支撑杆1与框架顶角的连接,第二支撑杆2与框架顶角的连接;
第二连接铰6,作为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与框架顶角之间的连接介质,其数量为两个,二者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并且一个与第三支撑杆3的自由端铰接,另一个与第四支撑杆4的自由端铰接,实现第三支撑杆3与框架顶角的连接,第四支撑杆4与框架顶角的连接;
在地震时,框架的上下梁会产生水平向的相对位移,利用两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与上下梁形成刚体结构,提高框架抗变形能力;而两个人字形支撑件结构连接的耗能齿轮组件中的齿轮部件会形成错动,摩擦耗能,以消耗地震能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所述耗能齿轮组件包括:两组啮合设置的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每组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第二齿轮8上套设有耗能履带9;
一个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二支撑杆2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所述第四支撑杆4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之间通过连接杆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内容,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二者啮合设置,且其数量为两组,其中,每组的一个第一齿轮7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连接,另一个第一齿轮7与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连接,以实现力的传递;
连接杆10,与两个第二齿轮8分别连接,作为两个第二齿轮8之间的连接介质,当地震发生时,框架的上下梁产生相对位移,会使连接杆10产生拉伸和压缩,从而让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之间形成错动,产生摩擦,以消耗地震能量;
耗能履带9,套设在所述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上,其与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也会产生摩擦,以消耗地震能量,提高结构强度;并且齿轮部件间的摩擦以及耗能履带与齿轮部件间的摩擦,形成双重耗能,能够有效消耗地震能量;
其中,第二齿轮8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7的直径,由于齿轮部件距离中心距离存在差异,会改变齿轮部件间的摩擦力,当齿轮部件距离中心较近,摩擦力较小;当齿轮部件距离中心较远时,摩擦力较大,使得摩擦力具有可变性,实现变摩擦耗能,减小耗能齿轮组件的损伤;
并且,震后在结构破坏程度不大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手柄将齿轮部件恢复至初始状态;
其中,两个第一齿轮7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四支撑杆4的连接方式,可选地,例如,一个第一齿轮7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连接,且另一个第一齿轮7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连接;并且,在采取焊接方式连接时,不会影响齿轮部件的正常转动;
其中,连接杆10与两个第二齿轮8的连接方式,可选地,例如,连接杆10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第二齿轮8连接;并且,在采取焊接方式连接时,不会影响齿轮部件的正常转动。
其中,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杆1与第四支撑杆4之间还铰接有辅助支撑部20,其上开设有通孔,能够容纳连接杆10贯穿;在地震时,第一支撑杆1与第四支撑杆4会产生晃动,辅助支撑部20会配合第一支撑杆1与第四支撑杆4产生相应的移动,既对第一支撑杆1与第四支撑杆4有支撑的作用,还能够辅助第一支撑杆1与第四支撑杆4消耗地震能量;
并且,通孔的长度大于连接杆10的直径,使得辅助支撑部20在晃动时,不会被连接杆10的位置所限制。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耗能齿轮组件包括:啮合设置的一个第一齿轮7与两个第二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7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之间,且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第二齿轮8上套设有耗能履带9;一个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二支撑杆2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所述第四支撑杆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内容,一个第一齿轮7与两个第二齿轮8,啮合设置,且第一齿轮7位于两个第二齿轮8之间,在地震时,框架的上下梁产生相对位移,齿轮部件之间形成错动,产生摩擦,以消耗地震能量;
并且,耗能履带9,套设在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上,其与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也会产生摩擦,从而消耗地震能量,提高结构强度;并且齿轮部件间的摩擦以及耗能履带与齿轮部件间的摩擦,形成双重耗能,能够有效消耗地震能量;
其中,第二齿轮8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7的直径,由于齿轮部件距离中心距离存在差异,会改变齿轮部件间的摩擦力,当齿轮部件距离中心较近,摩擦力较小;当齿轮部件距离中心较远时,摩擦力较大,使得摩擦力具有可变性,实现变摩擦耗能,减小耗能齿轮组件的损伤;
并且,震后在结构破坏程度不大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手柄将齿轮部件恢复至初始状态;
其中,两个第二齿轮8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四支撑杆4的连接方式,可选地,例如,一个第二齿轮8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连接,且另一个第二齿轮8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连接;并且,在采取焊接方式连接时,不会影响齿轮部件的正常转动;
如图7所示,两个第二齿轮8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辅助消耗部21,辅助消耗部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齿轮8的中心连接;辅助消耗部21具有弹性,且其呈弧形结构,在地震时,能够进一步地限制两个第二齿轮8的位置,还可以辅助第二齿轮8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第二齿轮8被损坏的可能性。
实施例三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包括:预制柱11、预制梁12和设置在所述预制柱11与所述预制梁12形成的框架内的上述的一种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
所述预制柱11骨架为水平设置的第一工字钢13;所述第一工字钢13上设置有竖直贯穿的柱纵筋14,且所述柱纵筋14上绑扎有箍筋15;所述预制梁12骨架为第二工字钢16;所述第一工字钢13腹板与所述第二工字钢16腹板分别连接有两个角钢17,且两个所述角钢17形成端板结构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工字钢13翼缘与所述第二工字钢16翼缘通过连接板19螺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使用了实施例一中的耗能齿轮组件的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安装在预制柱11与预制梁12形成的框架内,以形成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有效消耗地震能量;
如图4所示,使用了实施例二中的耗能齿轮组件的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安装在预制柱11与预制梁12形成的框架内,以形成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有效消耗地震能量;
如图5所示,第一工字钢13,水平设置,作为预制柱11的骨架,并且,柱纵筋14,竖直贯穿第一工字钢13,以提高预制柱13的支撑效果;箍筋15,绑扎在柱纵筋14上,起到绑扎固定的作用;
第二工字钢16,水平设置,作为预制梁12的骨架,并且,利用角钢17作为第一工字钢13与第二工字钢16之间的连接介质,角钢17的数量为四个,将两个角钢17安装在第一工字钢13的腹板上,再将另两个角钢17安装第二工字钢16的腹板上,使得安装在同一部件上的两角钢17形成端板结构,再通过螺栓将两个端板结构进行连接,以实现第一工字钢13与第二工字钢16的连接;
并且,第一工字钢13翼缘与第二工字钢16翼缘通过连接板19螺栓连接。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字钢13上下翼缘之间竖直设置有加劲肋18。
在本实施例中,加劲肋18,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工字钢13上下翼缘,用于提高预制柱11的稳定性能和抗扭性能,并且,如图5所示,加劲肋18与相对位于最外侧的柱纵筋14平齐设置。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角钢17与所述第一工字钢13腹板之间以及所述角钢17与所述第二工字钢16腹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劲肋1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加劲肋18,设置在所述角钢17与所述第一工字钢13腹板之间以及所述角钢17与所述第二工字钢16腹板之间,用于提高角钢17的支撑效果和抗扭性能。
实施例四
一种基于上述的一种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工厂制作预制柱11、预制梁12;
步骤S2:通过角钢17现场拼装预制柱11、预制梁12;
步骤S3:在预制柱11和预制梁12形成的框架四个顶角处依次安装两个第一连接铰5与两个第二连接铰6;
步骤S4: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铰5铰接,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铰6铰接;
步骤S5:在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四支撑杆4之间连接耗能齿轮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工厂制作预制柱11、预制梁12;
具体地,制作预制柱时,第一工字钢水平设置,将柱纵筋竖直贯穿第一工字钢,并利用箍筋对柱纵筋进行绑扎,在第一工字钢的两个端部分别预留露出部分,再进行浇筑,使得混凝土均匀分布在第一工字钢、柱纵筋、箍筋的外部,养护后得到预制柱;
制作预制梁时,在其骨架第二工字钢的两个端部分别预留露出部分,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后得到预制梁。
在步骤S2中,通过角钢17现场拼装预制柱11、预制梁12;
具体地,当现场拼接预制柱和预制梁时,在四个角钢、第一工字钢腹板、第二工字钢腹板上开设对应的栓孔,利用螺栓将两个角钢与第一工字钢腹板连接,形成端板结构,并将另两个角钢与第二工字钢螺栓连接,形成端板结构,再将两个端板结构通过螺栓连接起来。
在步骤S3中,在预制柱11和预制梁12形成的框架四个顶角处依次安装两个第一连接铰5与两个第二连接铰6;
具体地,将第一连接铰、第二连接铰分别焊接在预制柱与预制梁形成的框架内的同侧两个顶角上,或者,利用螺栓将第一连接铰、第二连接铰分别安装在预制柱与预制梁形成的框架内的同侧两个顶角上。
在步骤S4中,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铰5铰接,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铰6铰接;
具体地,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铰铰接,形成人字形支撑结构,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铰铰接,形成人字形支撑结构。
在步骤S5中,在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四支撑杆4之间连接耗能齿轮组件;
具体地,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形成的人字形支撑结构与耗能齿轮组件焊接,将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形成的人字形支撑结构与耗能齿轮组件焊接,或者,通过螺栓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形成的人字形支撑结构与耗能齿轮组件连接,通过螺栓将将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形成的人字形支撑结构与耗能齿轮组件连接,以形成完整的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5)

1.一种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齿轮组件和与所述耗能齿轮组件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四支撑杆(4);
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形成人字形支撑件,且所述第三支撑杆(3)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形成人字形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杆(1)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铰(5),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铰(5)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自由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4)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接铰(6),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铰(6)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
所述耗能齿轮组件包括:两组啮合设置的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每组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第二齿轮(8)上套设有耗能履带(9);
一个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二支撑杆(2)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所述第四支撑杆(4)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之间通过连接杆(10)连接;
一个所述第一齿轮(7)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二支撑杆(2)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一齿轮(7)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所述第四支撑杆(4)连接;
所述连接杆(10)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二齿轮(8)连接。
2.一种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齿轮组件和与所述耗能齿轮组件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四支撑杆(4);
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形成人字形支撑件,且所述第三支撑杆(3)与所述第四支撑杆(4)形成人字形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杆(1)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铰(5),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铰(5)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自由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4)自由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接铰(6),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铰(6)分别与框架的同侧的两个顶角连接;
所述耗能齿轮组件包括:啮合设置的一个第一齿轮(7)与两个第二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7)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之间,且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第二齿轮(8)上套设有耗能履带(9);一个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二支撑杆(2)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所述第四支撑杆(4)连接;
一个所述第二齿轮(8)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二支撑杆(2)连接,且另一个所述第二齿轮(8)通过焊接或者销轴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所述第四支撑杆(4)连接。
3.一种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11)、预制梁(12)和设置在所述预制柱(11)与所述预制梁(12)形成的框架内的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
所述预制柱(11)骨架为水平设置的第一工字钢(13);所述第一工字钢(13)上设置有竖直贯穿的柱纵筋(14),且所述柱纵筋(14)上绑扎有箍筋(15);所述预制梁(12)骨架为第二工字钢(16);所述第一工字钢(13)腹板与所述第二工字钢(16)腹板分别连接有两个角钢(17),且两个所述角钢(17)形成端板结构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工字钢(13)翼缘与所述第二工字钢(16)翼缘通过连接板(19)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钢(13)上下翼缘之间竖直设置有加劲肋(18)。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工厂制作预制柱(11)、预制梁(12);
步骤S2:通过角钢(17)现场拼装预制柱(11)、预制梁(12);
步骤S3:在预制柱(11)和预制梁(12)形成的框架四个顶角处依次安装两个第一连接铰(5)与两个第二连接铰(6);
步骤S4: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铰(5)铰接,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铰(6)铰接;
步骤S5:在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以及第四支撑杆(4)之间连接耗能齿轮组件。
CN202110360143.3A 2021-04-02 2021-04-02 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235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0143.3A CN113235752B (zh) 2021-04-02 2021-04-02 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0143.3A CN113235752B (zh) 2021-04-02 2021-04-02 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5752A CN113235752A (zh) 2021-08-10
CN113235752B true CN113235752B (zh) 2022-07-26

Family

ID=77130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0143.3A Active CN113235752B (zh) 2021-04-02 2021-04-02 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575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8914A (zh) * 2011-11-03 2013-05-08 长江大学 一种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连接的节点结构
CN103243819A (zh) * 2013-05-27 2013-08-14 江苏科技大学 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耗能型节点连接装置
CN205206071U (zh) * 2015-11-04 2016-05-04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圆盘式摩擦耗能阻尼器
CN107313526A (zh) * 2017-07-03 2017-11-03 同济大学 变摩擦型齿轮惯性减震装置
RU189482U1 (ru) * 2018-09-27 2019-05-2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Амортизатор
CN112267371A (zh) * 2020-09-10 2021-01-26 南昌大学 一种锯型齿轮转动缓冲耗能型抗震挡块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8914A (zh) * 2011-11-03 2013-05-08 长江大学 一种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连接的节点结构
CN103243819A (zh) * 2013-05-27 2013-08-14 江苏科技大学 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耗能型节点连接装置
CN205206071U (zh) * 2015-11-04 2016-05-04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圆盘式摩擦耗能阻尼器
CN107313526A (zh) * 2017-07-03 2017-11-03 同济大学 变摩擦型齿轮惯性减震装置
RU189482U1 (ru) * 2018-09-27 2019-05-2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Амортизатор
CN112267371A (zh) * 2020-09-10 2021-01-26 南昌大学 一种锯型齿轮转动缓冲耗能型抗震挡块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5752A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15863A1 (zh) 基于内置摇摆柱的自复位导管架海洋平台结构系统
CN113235751B (zh) 摩擦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3361331U (zh) 钢框架结构标准化民宅或别墅
CN114033033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柱—型钢节点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35752B (zh) 齿轮式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JP2013032696A (ja) ラーメン構造体の補強構造
CN109339225B (zh)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弹性建筑框架
CN108678481B (zh) 一种抗震钢结构住宅建筑
CN115387484A (zh) 一种装配式耗能模块化保温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123451B (zh) 一种连梁式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3123459B (zh) 一种耗能支撑结构、耗能支撑框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JP5096979B2 (ja) ラーメン構造体の補強構造
CN113123457B (zh) 连梁式双耗能支撑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9654007U (zh) 一种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双层粘滞阻尼墙结构体系
CN217871121U (zh) 一种屈曲约束装置
CN113123453B (zh) 基于齿轮耗能的装配式双人字型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JP2006037530A (ja) 建築構造骨組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建築構造物
CN218091404U (zh) 一种自复位减震墙板结构
CN113235757B (zh) 装配式偏心支撑摩擦耗能框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52412B (zh) 一种采用部分组合柱的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JPH10266620A (ja) 制振架構構造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CN110700404B (zh) 柱梁连接组件、柱梁连接组件及其施工安装方法
JP4778794B2 (ja) 建物の基礎構造
JP3690468B2 (ja) 耐震補強構造
CN113123452A (zh) 双人字型支撑耗能结构、装配式支撑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