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5788B - 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5788B
CN113225788B CN202110422225.6A CN202110422225A CN113225788B CN 113225788 B CN113225788 B CN 113225788B CN 202110422225 A CN202110422225 A CN 202110422225A CN 113225788 B CN113225788 B CN 113225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 address
database
wifi
electronic device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22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5788A (zh
Inventor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22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57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5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5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优先接入的AP的MAC地址。当电子设备移动到预设区域后,即使电子设备曾经与该预设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AP成功建立过WiFi连接,电子设备也不会根据信号最优原则选择AP接入,而是获取预设区域内AP的第一MAC地址,将第一MAC地址与数据库进行匹配,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MAC地址,则与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采用该种方案,避免按照信号最优原则接入信号最强、但不是用户期望的WiFi网络,实现提高数据安全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WiFi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工作等,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常,用户的电子设备通过两种方式接入网络,一种是通过数据网上网,如通过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网络、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等接入互联网。另一种是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技术接入互联网,该种方式即为俗称的WiFi。若一个区域内具有多个WiFi网络,电子设备选择信号最强的WiFi网络接入。
上述WiFi连接方式虽然保证了接入质量,但是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目标AP接入,实现提高电子设备安全性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连接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区域内的接入点AP的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将所述第一MAC地址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所述数据库中存储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
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MAC地址,则与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连接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的接入点AP的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MAC地址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所述数据库中存储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
连接模块,用于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MAC地址,则与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优先接入的AP的MAC地址。当电子设备移动到预设区域后,即使电子设备曾经与该预设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AP成功建立过WiFi连接,电子设备也不会根据信号最优原则选择AP接入,而是获取预设区域内AP的第一MAC地址,将第一MAC地址与数据库进行匹配,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MAC地址,则与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采用该种方案,避免按照信号最优原则接入信号最强、但不是用户期望的WiFi网络,实现提高数据安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所适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中WiFi标识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中提示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中存储MAC地址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中基于数据库选择并接入WiFi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iFi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WiFi已成为各类电子设备的标准配置,通过此配置,电子设备可扫描其附近的接入点从而连接网络。接入点通常包括设置了密码的接入点和免密接入点。一旦电子设备与某个接入点建立WiFi连接,之后,若电子设备再次移动至该接入点附近,则电子设备与接入点自动建立WiFi连接。若一个区域内有多个接入点,且电子设备曾经与多个接入点均建立WiFi连接,那么,若电子设备再次移动至该区域,则选择信号最强的接入点接入。
例如,用户去邻居家做客,连接邻居家的WiFi并保存邻居家的WiFi信息。之后,用户在自己家中,当邻居家的WiFi比自己家的WiFi信号更强时,则优先接入邻居家的WiFi网络,即优先连接邻居家的AP。从数据安全角度出发,用户更期望连接自己家的WiFi。
再如,一些公司具有多个WiFi网络,不同WiFi网络对应不同部门员工,用户因为工作需求曾经连接过其他部门的WiFi网络,存储了其他WiFi网络的信息。用户每次到达公司后,电子设备往往按照信号最优原则进行连接。然而,用户实际上期望连接该些WiFi网络中的某个WiFi网络。或者,公司具有多个WiFi网络,包括对内的WiFi网络和对客的WiFi网络,若员工曾经与该两个网络都连接过,但是员工更期望每次来公司后都连接对内的WiFi网络。此时,若按照信号最强原则,很有可能每次连接的都是对外WiFi。若用户手动选择对内WiFi网络,则影响办公效率。
又如,一些商场或其他公共场所地方存在很多无需密码就可以直接连接的WiFi网络,该种WiFi网络也称为免密WiFi。若按照信号强度最优原则连接此类WiFi网络,也会给用户带来安全问题。
根据上述可知:当一个区域内存在多个WiFi网络时,若用户曾经连接过该些WiFi网络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WiFi网络,那么,用户再次进入该区域时,则电子设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WiFi网络中选择信号最强的WiFi网络接入。若信号最强的WiFi网络不是用户期望的WiFi网络,则无法保证数据安全。倘若用户想要切换至期望的WiFi网络,则需要手动选择WiFi网络,过程复杂,且容易中断用户当前正在进行的操作。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根据用户需求快速连接安全有效的WiFi网络,提高数据安全性。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所适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该网络架构包括:电子设备11、位于预设区域内的多个接入点,如AP121、AP122、AP123和AP124,预设区域如图中椭圆所示。电子设备11曾经与AP121、AP122和AP123建立WiFi连接,电子设备11未曾与AP124建立连接。电子设备11上保存AP121、AP122和AP123的相关信息,例如,电子设备11上保存AP121的WiFi标识、以及该WiFi标识对应的密码。再如,AP122和AP123是免密AP,则电子设备上存储AP122和AP123,并将其标记为免密AP。
电子设备首次或本次进入预设区域之前,与AP121建立WiFi连接后,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是否存储AP121的WiFi标识与MAC地址的绑定关系。用户同意存储时,电子设备获取AP121的MAC地址,并在数据库中存储AP121的WiFi标识与MAC地址的绑定关系。其中,数据库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本地数据库或远程数据库,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在数据库中保存AP的MAC地址和WiFi标识的绑定关系,就是将该AP标记为信任AP的过程。
若用户不同意,则电子设备不在数据库中保存AP122的WiFi标识与MAC地址的绑定关系。也就是说AP121不是电子设备的信任AP。
同理,电子设备不在数据库中保存AP123的WiFi标识与MAC地址的绑定关系。
之后,当电子设备进入再次进入预设区域后,即使AP122或AP123的信号强度更强,电子设备选择接入AP121对应的WiFi网络。其中,信号强度通过电子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等衡量。
图1中,电子设备11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运动相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终端设备、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便携电脑、台式计算机等。
AP121-AP123也称为站点(station,STA)、无线接入点、热点、无线集线器等,既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路由器等设备上。
应当理解的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AP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实际实现中,根据实际需求部署任意数量的电子设备和AP。
下面,基于图1所示网络架构,对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WiFi连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示例性的,请参照图2。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从电子设备的角度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包括:
201、获取预设区域内的接入点AP的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区域是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AP的区域,也可以理解为具有一个或多个WiFi网络的区域,且电子设备本次移动至预设区域之前,曾经与预设区域内的AP成功建立WiFi连接。例如,预设区域为用户家庭住所,用户曾经连接过邻居甲和邻居乙家的WiFi网络,用户在自己家内能够监听到自家的WiFi网络以及邻居甲和邻居乙家的WiFi网络。再如,预设区域为公司,公司内有多个WiFi网络,包括对客办公的WiFi网络和对内办公的WiFi网络。
电子设备当前移动至预设区域后,不再根据信号最优原则选择WiFi网络,而是根据数据库选择WiFi网络。
电子设备移动过程中位置不断的发生变化,且移动过程中不断的扫描附近的WiFi网络。当电子设备移动到一个预设区域后,对预设区域扫描从而获取到预设区域内AP的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ler,MAC)地址。第一MAC地址是制造商给网络硬件,即AP、无线网卡、以太网网卡等分配的唯一代码,能够唯一标识网络硬件。也就是说,一个WiFi的网络标识可能会被随意改变,但是MAC地址无法改变。AP的MAC地址也称为该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等。
每个AP具有自己的WiFi标识,WiFi标识也称为WiFi名称、WiFi账号等,是显示给用户以区别不同的WiFi网络的一串字符,可以是AP出厂前工厂给AP设置的默认名称,也可以是提供该WiFi网络的供应者自定义的一串字符。供应者也可以理解为AP拥有者。示例性的,请参见图3。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中WiFi标识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用户的手机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的WiFi标识为“TECH”。手机界面上还显示“张三”“李四”、“ABC”、“DEF”等WiFi标识。
202、将所述第一MAC地址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所述数据库中存储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具有一个本地数据库或远程数据库,该数据库按照用户需求记录一些AP的MAC地址。若数据库中存储了某个AP的MAC地址和WiFi标识的绑定关系,则电子设备认为该AP是一个受信任的AP。例如,再请参照图1,用户曾经与AP121-AP123这3个AP都建立过WiFi连接,但是用户仅在数据库中存储了AP121的MAC地址,则AP121为电子设备的受信任的AP。
电子设备获取到预设区域内AP的第一MAC地址后,将第一MAC地址和数据库进行匹配,以判断是否能从数据库中匹配到第一MAC地址。若第一MAC地址为一个,且数据库中存在该第一MAC地址,则说明能从数据库中匹配到第一MAC地址。若第一MAC地址为多个,则依次将各第一MAC地址和数据库进行匹配。
203、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MAC地址,则与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
当第一MAC地址为一个、且能够从数据库中匹配出该第一MAC地址时,电子设备与该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
当第一MAC地址为多个、且多个第一MAC地址中,有且仅有一个第一MAC地址存在于数据库中,则电子设备与该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
当第一MAC地址为多个、且数据库中存在至少两个第一MAC地址时,第一AP至少有两个。此时,电子设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AP中随机选择一个第一AP接入,或者,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AP中选择信号最强的第一AP接入。
当第一MAC地址为一个或多个时,若数据库中不存在任意一个第一MAC地址时,则电子设备根据信号最优选择选预设区域内的一个AP进行接入。同时提醒用户:电子设备当前可能接入不受信的AP的WiFi网络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电子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优先接入的AP的MAC地址。当电子设备移动到预设区域后,即使电子设备曾经与该预设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AP成功建立过WiFi连接,电子设备也不会根据信号最优原则选择AP接入,而是获取预设区域内AP的第一MAC地址,将第一MAC地址与数据库进行匹配,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MAC地址,则与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
采用该种方案,避免按照信号最优原则接入信号最强、但不是用户期望的WiFi网络,实现提高数据安全性的目的。
一般而言,电子设备正式与AP传输数据之前,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够接入该AP。该三个阶段分别为扫描(sacnning,SCAN)阶段、认证(Authentication)阶段、关联(Association)阶段。其中,扫描阶段,电子设备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扫描AP。认证阶段,AP对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关联阶段,AP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信息,建立WiFi连接。电子设备可在该三个阶段中的任意一个阶段获取AP的MAC地址。
当电子设备在扫描阶段获取MAC地址时,电子设备可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获取AP的MAC地址。
被动获取方式中,电子设备监听所述预设区域内AP的信标Beacon帧,所述Beacon帧携带所述第一MAC地址。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通过监听AP定期发送的信标(Beacon)帧来发现AP,Beacon帧携带了AP的MAC地址、WiFi标识等信息。
采用该种方案,电子设备通过被动方式获得各AP的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主动获取方式中,电子设备主动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预设区域内AP的第一MAC地址。其中,请求消息例如为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AP接收到请求消息后,向电子设备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携带第一MAC地址、WiFi标识等。
采用该种方案,电子设备通过主动方式获得各AP的MAC地址,速度快。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WiFi连接过程包括在数据库中存储MAC地址的过程,以及基于数据库匹配并接入WiFi的过程。下面,对该两个过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在数据库中存储MAC地址的过程,是指在数据库中添加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WiFi标识和NFC设备的绑定关系的过程。该过程中,电子设备确定第三AP是否受用户信任,所述第三AP是构建所述数据库时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到的AP。若所述第三AP受用户信任,则获取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并在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与所述第三AP的Wifi标识的绑定关系。
例如,以第三AP具体为上述预设区域内的第一AP为例,初始时,电子设备的数据库中并未保存第一MAC地址和第一WiFi标识的绑定关系。当电子设备首次与第一AP建立WiFi连接后,若第一AP受用户信任,则电子设备获取第一WiFi标识和第一MAC地址并存储两者的绑定关系。
再如,电子设备未开启存储第一MAC地址和第一WiFi标识绑定关系的功能,电子设备首次与第一AP建立WiFi连接后,电子设备并未存储第一WiFi标识和第一MAC地址的绑定关系。后续电子设备开启存储第一MAC地址和第一WiFi标识绑定关系的功能后,若电子设备和第一AP建立WiFi连接,且第一AP受用户信任,则电子设备获取第一WiFi标识和第一MAC地址并存储两者的绑定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AP的MAC地址未被添加至数据库中之前,都可以称之为第三AP。例如,上述的第一AP的MAC地址未被添加至数据库中之前,也可以称之为第三AP。一旦一个第三AP的MAC地址被添加至数据库中,则成为数据库中的一个受信任的AP。
另外,若一个第三AP不受用户信任,为了防止每次识别到该第三AP后,电子设备重复提示用户是否将该第三AP添加至数据库,可以为该第三AP打上一个不受信标签,后续每次识别到该第三AP后,默认该第三AP不受信。
采用该种方案,用户预先在数据库中存储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后续根据数据库选择合适的WiFi网络接入,提高数据安全性。
上述存储过程中,电子设备确定第三AP是否受用户信任时,电子设备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将所述第三AP存储到所述数据库中。当识别到输入的同意响应后,确定所述第三AP受用户信任。
可选的,电子设备与第三AP建立WiFi连接过程包括扫描阶段、认证阶段和关联阶段。电子设备在扫描阶段获取第三AP的MAC地址。之后,在认证阶段之后或关联阶段之后输出提示信息。电子设备可通过语音方式输出提示信息或通过显示屏输出提示信息。
当电子设备通过语音方式输出提示信息时,电子设备检测到认证完成或关联完成后,发出语音“是否存储“ABC”AP的MAC地址和WiFi标识的绑定关系,以便后续优先选择“ABC”AP接入”。之后,若用户发出“同意”、“OK”、“好的”等语音,电子设备采集到该些语音后,在数据库中存储“ABC”AP的WiFi标识和MAC地址的绑定关系。
当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输出提示信息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具体内容供用户选择。示例性的,请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中提示信息的界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4,电子设备原本与WiFi标识为“TECH”的AP建立WiFi连接。用户手动选择WiFi标识为“ABC”的AP,电子设备弹出密码输入界面。当用户输入正确密码认证通过后,电子设备继续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存储WiFi标识为“ABC”的AP的MAC地址。若用户点击“取消”,则电子设备在数据库中不存储接入点ABC与接入点ABC的MAC地址的绑定关系。若用户在该界面点击“同意”按钮,则电子设备自动存储MAC地址和接入点ABC的绑定关系。示例性的,请参照表1。表1是一个绑定关系的示意表。
表1
信息定义 说明
WiFi ID WiFi标识
WiFi_MAC_addr MAC地址
请参照表1,一个绑定关系中,WiFi ID例如为上述的“ABC”,WiFi_MAC_addr例如为接入点ABC的MAC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4中显示了接入点ABC的MAC地址,即“XXXX”。然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显示该MAC地址。
上述实施例中,若用户同意保存MAC地址,但是电子设备未获取到AP的MAC地址,则电子设备再次获取,直到达到预设次数。
以第三AP具体为上述的第一AP为例,上述的存储过程可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中存储MAC地址的流程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包括:
501、电子设备连接至第一AP且第一AP受用户信任,则电子设备并获取第一AP的第一MAC地址。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首次或执行步骤201之前与第一AP建立WiFi连接。连接过程中,电子设备获取第一AP的第一MAC地址。
502、电子设备判断是否获取到第一MAC地址,若获取到第一MAC地址,则执行步骤503;若电子设备未获取到第一MAC地址,则返回步骤501重新获取第一MAC地址。
503、建立第一AP的第一WiFi标识和第一MAC地址的绑定关系。
504、在数据库中存储第一WiFi标识和第一MAC地址的绑定关系。
采用该种方案,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保存AP的WiFi标识和MAC地址的绑定关系,操作过程简单、灵活度高。
基于数据库选择并接入WiFi的过程中,电子设备扫描当前环境,得到第一MAC地址。若数据库中存在第一MAC地址,该第一MAC地址对应第一WiFi标识,则电子设备优先连接至第一WiFi标识对应的第一AP。若第一MAC地址有多个,且数据库中不存在任意一个第一MAC地址,则根据信号最强原则选择一个AP并接入。示例性的,请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中基于数据库选择并接入WiFi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包括:
601、电子设备开启WiFi功能。
602、电子设备扫描并获取第一MAC地址。
第一MAC地址数量可以大于等于两个。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当前移动至预设区域后,在WiFi开启的情况下,实时扫描当前网络环境从而获取第一MAC地址。电子设备曾与预设区域内的各AP成功建立WiFi连接。
603、电子设备遍历调取数据库中的每个绑定关系。
示例性的,数据库中存储多个绑定关系,每个绑定关系指示一组MAC地址和WiFi标识的绑定关系。电子设备依次将MAC地址和每一组绑定关系进行匹配。
604、电子设备判断当前调取的绑定关系中的MAC地址与第一MAC地址是否相同,若绑定关系中的MAC地址与第一MAC地址相同,则执行步骤605;若绑定关系中的MAC地址与第一MAC地址不相同,则执行步骤606。
605、电子设备与绑定关系中的WiFi标识对应的AP建立WiFi连接。
该绑定关系中的WiFi标识即为上述的第一WiFi标识。第一WiFi标识对应的AP即为上述的第一AP。
606、电子设备判断是否遍历完数据库中的绑定关系,若未遍历完数据库,则返回步骤603;若遍历完数据库,则执行步骤607。
607、电子设备判断是否遍历完第一MAC地址,若遍历完第一MAC地址,则执行步骤608;若未遍历完第一MAC地址,则执行步骤603,继续用另一个第一MAC地址和数据库进行匹配。
608、按照信号最优原则选择信号最优的AP并接入。
上述实施例中,是以电子设备通过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第一MAC地址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一个AP附近的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AP的WiFi标识关联,电子设备通过设备标识就能够确定接入哪个AP。下面,对该种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该种方式中,电子设备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内的近场通信NFC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之后,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与所述数据库进行匹配,所述数据库中还存储与受信任的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不到第一设备标识,则执行上述图2方法,即获取第一MAC地址。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则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AP建立WiFi连接。
示例性的,NFC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NFC技术消费等。例如,在公司通过NFC刷门禁卡与考勤,交通方面用户乘坐地铁或公交的时候可以通过NFC刷交通卡,用户在超市、商场等消费场景可以通过NFC刷卡消费。
鉴于NFC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当NFC设备是考勤打开机、门禁设备等设备时,NFC设备所在区域内设置固定的WiFi网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绑定NFC设备的设备标识与AP的WiFi标识,来达到快速连接有效WiFi的目的的同时,提高数据安全性。
也就是说,预设区域内存在多个AP,其中一个AP的WiFi标识与该预设区域内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绑定,以下为清楚起见,将与设备标识绑定的AP称之为第二AP,将第二AP的WiFi标识称为第二WiFi标识。数据库中还存储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与所述NFC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绑定关系。
在数据库中存储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与受信任的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受信任的AP的WiFi标识三者的绑定关系之后,当用户再次到达预设区域后,通过NFC技术获得NFC设备的设备标识,此时,即使电子设备扫描到多个可连接的WiFi,若该些WiFi网络中只有一个WiFi网络的WiFi标识与NFC设备的设备标识绑定,即数据库中仅存在该些WiFi网络中一个WiFi网络的WiFi标识、MAC地址和设备标识的绑定关系。因此,电子设备与该绑定关系中WiFi标识指示的AP建立WiFi连接。采用该种方案,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方式识别AP并接入,减少了识别匹配时间,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
电子设备通过NFC技术获得NFC设备的设备标识后,若数据库中没有该NFC设备的设备标识,则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的步骤201和步骤202,从而根据MAC地址选择AP并接入。该方案中,电子设备先根据设备标识选择合适的AP,若根据设备标识选择不到合适的AP,则继续根据MAC地址选择合适的AP并接入,以保证按照用户需求接入WiFi网络,提高数据安全性。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根据设备标识选择合适的WiFi网络接入过程包括存储过程和连接过程。下面,对该两个过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存储过程中,电子设备确定第三AP是否受用户信任,所述第三AP是构建所述数据库时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到的AP。若所述第三AP受用户信任,则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三的AP的MAC地址;以及与所述第三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后,电子设备在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三AP的WiFi标识以及所述NFC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绑定关系。
例如,电子设备出厂后或用户清空数据库后,用户通过显示屏等向电子设备输入第三AP的WiFi标识以及与该WiFi标识匹配的账号密码。之后,电子设备提示用户是否将第三AP作为一个受用户信任的AP添加至数据库中。若用户向电子设备指示第三AP受用户信任,则电子设备获取第三AP的MAC地址、第三AP的WiFi标识与第三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并存储。该过程中,由于第三AP的WiFi标识等是用户手动输入的,因此,电子设备可能并未处于第三AP的覆盖范围内。
再如,电子设备移动到第三AP的覆盖范围后,扫描到第三AP对应的WiFi网络。之后,电子设备提示用户是否将第三AP添加至数据库。
可选的,电子设备可建立WiFi标识、设备标识和第三AP的MAC地址三者的绑定关系。以第三AP为上述的第二AP为例,电子设备首次或某次连接第二AP时,电子获取第二AP的WiFi标识和MAC地址。获取过程中通过语音、界面等提示用户是否保存WiFi标识、设备标识和AP的MAC地址三者的绑定关系。
当电子设备成功与该AP建立WiFi连接后,电子设备通过NFC技术与NFC设备通信,从而获取到NFC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后,电子设备在数据库中存储第二AP的第二WiFi标识、所述第二AP的第二MAC地址以及所述设备标识的绑定关系。示例性的,请参照表2。
表2
信息定义 说明
WiFi ID WiFi标识
WiFi_MAC_addr MAC地址
NFC_UID 设备标识
请参照表2,WiFi ID例如为上述的“ABC”,WiFi_MAC_addr例如为接入点ABC的MAC地址,NFC_UID例如为预设区域内的门禁、考勤设备等的设备标识。采用该种方案,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在数据库中存储哪些NFC设备的设备标识,并建立设备标识与WiFi标识的绑定关系,后续根据数据库选择合适的WiFi网络接入,提高数据安全性。
在数据库中增加设备标识后,当用户利用NFC技术到公司刷卡、刷卡坐地铁、在商场刷卡购物时,电子设备第一时间通过点对点技术获取到NFC设备的设备信息,优先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设备标识。当数据库中存在该设备标识时,电子设备优先连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AP。如果匹配失败,即数据库中不存在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AP,则电子设备根据MAC地址选择AP并接入。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AP与第二AP的关系如下:若数据库中存储两个绑定关系,分别为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第一绑定关系指第一AP的第一MAC地址与第一AP的第一WiFi标识的绑定关系,第二绑定关系指示第二AP的第二WiFi标识、与第二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绑定关系。若该两个绑定关系中,第一WiFi标识和第二WiFi标识相同,则第一AP和第二AP是同一个AP;此时,电子设备将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整合为第一AP的第一WiFi标识、第一MAC地址和NFC设备的设备标识三者的绑定关系。若第一WiFi标识和第二WiFi标识不同,则说明第一AP和第二AP是两个不同的AP。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WiFi连接装置700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如图7所示,该WiFi连接装置700包括:处理模块71、匹配模块72和连接模块73。
处理模块71,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的接入点AP的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匹配模块72,用于将所述第一MAC地址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所述数据库中存储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
连接模块73,用于若所述匹配模块72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MAC地址,则与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71,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内的近场通信NFC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
所述匹配模块72,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与所述数据库进行匹配,所述数据库中还存储与受信任的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71,用于若所述匹配模块72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不到第一设备标识,则获取所述第一MAC地址。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模块73,用于若所述匹配模块72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则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AP建立WiFi连接。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iFi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71、匹配模块72和连接模块73,具体可参见图7中关于处理模块71、匹配模块72和连接模块7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装置800,在上述图7所示WiFi连接装置700的基础上,还包括:存储模块84。
所述处理模块81,还用于确定第三AP是否受用户信任,所述第三AP是构建所述数据库时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到的AP;若所述第三AP受用户信任,则获取所述第三的AP的MAC地址;获取与所述第三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存储模块84,用于在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三AP的WiFi标识以及所述NFC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绑定关系。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81,还用于确定第三AP是否受用户信任,所述第三AP是构建所述数据库时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到的AP;若所述第三AP受用户信任,则获取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
所述存储模块84,用于在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与所述第三AP的Wifi标识的绑定关系。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WiFi连接装置800还包括:
输出模块85,用于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将所述第三AP存储到所述数据库中;
所述处理模块81,还用于当识别到输入的同意响应后,确定所述第三AP受用户信任。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81,用于监听所述预设区域内AP的信标Beacon帧,所述Beacon帧携带所述第一MAC地址。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81,用于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预设区域内AP的第一MAC地址;接收来自所述AP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MAC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900包括:
处理器91和存储器92;
所述存储器92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91执行所述存储器9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91执行如上电子设备执行的WiFi连接方法。
处理器9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900还包括通信部件93。其中,处理器91、存储器92以及通信部件93可以通过总线94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电子设备执行的WiFi连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电子设备执行的WiFi连接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ROM等。
如此处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为多种形式,诸如静态RAM(Static RAM,SRAM)、动态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DRAM(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率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直接RAM(Rambus DRAM,RDRAM)及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irectRambus DRAM,DRDRAM)。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标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WiFi连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区域内的近场通信NFC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
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以及与所述受信任的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
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不到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则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内的接入点AP的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将所述第一MAC地址与所述数据库进行匹配;
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MAC地址,则与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
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第三AP是否受用户信任,所述第三AP是构建所述数据库时所述电子设备识别到的AP;若所述第三AP受用户信任,则获取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获取与所述第三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在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三AP的WiFi标识以及所述NFC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绑定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则与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AP建立WiFi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三AP是否受用户信任,包括:
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将所述第三AP存储到所述数据库中;
当识别到输入的同意响应后,确定所述第三AP受用户信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内的接入点AP的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包括:
监听所述预设区域内AP的信标Beacon帧,所述Beacon帧携带所述第一MAC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内的接入点AP的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包括:
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预设区域内AP的第一MAC地址;
接收来自所述AP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MAC地址。
6.一种WiFi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的近场通信NFC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受信任的AP的MAC地址以及与所述受信任的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匹配模块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不到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则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内的接入点AP的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所述匹配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MAC地址与所述数据库进行匹配;
连接模块,用于若所述匹配模块从所述数据库中匹配到所述第一MAC,则与所述第一MAC地址对应的第一AP建立WiFi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三AP是否受用户信任,所述第三AP是构建所述数据库时电子设备识别到的AP;若所述第三AP受用户信任,则获取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获取与所述第三AP绑定的NFC设备的设备标识;
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所述第三AP的MAC地址、所述第三AP的WiFi标识以及所述NFC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绑定关系。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22225.6A 2021-04-20 2021-04-20 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225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2225.6A CN113225788B (zh) 2021-04-20 2021-04-20 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2225.6A CN113225788B (zh) 2021-04-20 2021-04-20 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788A CN113225788A (zh) 2021-08-06
CN113225788B true CN113225788B (zh) 2023-04-07

Family

ID=77088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2225.6A Active CN113225788B (zh) 2021-04-20 2021-04-20 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578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315A (zh) * 2012-08-28 2013-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保真鉴权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9743716A (zh) * 2019-01-16 2019-05-10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nfc的无线局域网络认证系统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8236B (zh) * 2014-03-10 2019-11-2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Wi-Fi的环境判定系统及方法
CN105451303B (zh) * 2014-07-02 2018-11-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CN106982434B (zh) * 2017-03-03 2020-02-1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安全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7979838A (zh) * 2017-11-27 2018-05-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方法、装置、接入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43493A (zh) * 2019-09-20 2021-03-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连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315A (zh) * 2012-08-28 2013-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保真鉴权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9743716A (zh) * 2019-01-16 2019-05-10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nfc的无线局域网络认证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788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2015B (zh)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CN104254073B (zh) 对接入终端进行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EP3193541B1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9749324B2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uthorization based on no password or random password
US957219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with WiFi networks
US20160242033A1 (en) Communication service u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EP352515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content of service information
US20170347388A1 (en) Transparently Connecting Mobile Devices to Multipl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1959321A (zh) 一种基于手机wifi的情景模式切换方法及手机
US99491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SID-based connection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gateway device
WO2017219673A1 (zh) VoWiFi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终端
US20200228981A1 (en)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144415A (zh) 连接WiFi接入点的方法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06413047A (zh) 智能设备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85683A (zh) 无线热点安全性检测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3250442A (zh) 获得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27121A (zh) 一种WiFi网络安全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7135506B (zh) 一种portal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114887B1 (e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erminal,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1002954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henticating device using wireless lan service
US2009003797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vering Authentication in a Network
CN106792715A (zh) 非法无线ap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417316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control
CN104618987B (zh) 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25788B (zh) WiFi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