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2015B -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2015B
CN105682015B CN201610209465.7A CN201610209465A CN105682015B CN 105682015 B CN105682015 B CN 105682015B CN 201610209465 A CN201610209465 A CN 201610209465A CN 105682015 B CN105682015 B CN 105682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p
access
user equipment
information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94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2015A (zh
Inventor
李海洋
童小林
顾正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gx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s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s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s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094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2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2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0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12778 priority patent/WO201717385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2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015B/zh
Priority to US16/118,455 priority patent/US10716151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本申请中用户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获取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接入点列表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用户基于可连接提示信息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另外,用户可以基于原先的使用习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直接点击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无需通过第三方应用端建立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从而,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要接入无线网络,例如,用户设备连接进入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一般先基于该用户设备搜索到的设备周边的无线接入点,再基于用户手动输入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接入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若是用户忘记或是不知道目标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则无法接入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WiFi网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
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
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基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确定对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
第二装置,用于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第三装置,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
第四装置,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包括:
第八装置,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
第九装置,用于基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确定对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十装置,用于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用户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获取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接入点列表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本申请可以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下发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如用于连接验证的连接密码,帮助用户设备直接建立与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而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列表上显示可连接提示信息,用户基于可连接提示信息可知道哪些无线接入点有接入密码,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用户可以基于原先的使用习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直接点击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无需通过第三方应用端建立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从而,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的交互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如图1所示,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地,在步骤S1中,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步骤S2中,用户设备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在步骤S3中,用户设备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步骤S4中,用户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在步骤S1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此,用户设备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
在步骤S2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所述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进一步,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扫描出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点后,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进一步,用户设备通过发送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的接入请求,网络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查找并确定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在步骤S3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是由用户设备基于自身扫描功能并与对应的网络设备配合,从网络设备中获取,进一步,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有可接入提示信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可接入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其中,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接入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信息,已经从网络设备下发给用户设备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进一步,在用户设备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具体地,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扫描出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通过该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获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网络设备将存储的接入信息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与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进行交互,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其中,网络设备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网络设备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SID信息,其中,SSID信息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SSID)和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进而,若网络设备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SSID信息,则可以在网络设备中寻找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在步骤S4中,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在此,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用户设备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例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
在本实例中,用户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获取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接入点列表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本申请可以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下发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如用于连接验证的连接密码,帮助用户设备直接建立与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而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列表上显示可连接提示信息,用户基于可连接提示信息可知道哪些无线接入点有接入密码,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用户可以基于原先的使用习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直接点击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无需通过第三方应用端建立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从而,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地,在步骤S1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步骤S2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在步骤S3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步骤S4中,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步骤S5中,在用户设备呈现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在步骤S6中,检测获取的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在步骤S7中,检测所选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用户设备的连接状态;在步骤S8中,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用户设备中是初次连接状态,则需要对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认证;在步骤S9中,通过认证后允许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进一步,在步骤S10中,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用户设备已经存有连接记录,则用户设备直接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在步骤S11中,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
具体地,在步骤S1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此,用户设备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
在步骤S2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所述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进一步,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扫描出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点后,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进一步,用户设备通过发送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的接入请求,网络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查找并确定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在步骤S3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是由用户设备基于自身扫描功能并与对应的网络设备配合,从网络设备中获取,进一步,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有可接入提示信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可接入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其中,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已经从网络设备下发给用户设备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进一步,在用户设备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具体地,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扫描出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通过该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获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网络设备将存储的接入信息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与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进行交互,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其中,网络设备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网络设备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SID信息,其中,SSID信息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SSID)和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进而,若网络设备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SSID信息,则可以在网络设备中寻找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在步骤S4中,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在此,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用户设备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例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
在步骤S5中,在用户设备呈现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其具体实施步骤包括:检测是否满足呈现广告信息的触发条件;检测是否满足呈现广告信息的触发条件;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在用户设备上呈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其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获取用户设备选择连接的无线接入点;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获取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
具体地,触发条件对应的触发信号是来自用户设备的接入无线接入点的请求,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设备接入无线接入点的请求的情况,此处的用户设备发出的接入无线接入点的请求便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触发信号,网络设备接收到触发信号,便满足所述触发条件,进行确定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的动作。当用户设备需要接入无线接入点时,网络设备需要通过查找、匹配等方式,确定出与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当触发条件包括获取待提供至用户的无线接入点时,则在网络设备端查找、匹配的与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提供给用户设备,并在用户设备呈现给用户,在用户接入无线接入点后观看用户设备时可查看到无线接入点附近的广告信息。
具体地,触发条件包括获取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在满足获取用户设备选择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触发条件时,网络设备需要根据用户接入的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尤其是位置信息即经纬度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位置附近对应的广告信息;进一步地,可通过位置匹配的方式,确定无线接入点一定范围内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广告信息,从而确定出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并向用户设备进行推送,用户设备接收到广告信息后呈现给用户。
可选地,在步骤S6中,检测获取的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其具体包括:接收用户设备附近无线接入点的无线信号;获取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请求,所述检测请求包括SSID信息;获取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信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还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安全状态的检测请求;确定一个或多个对无线接入点的可连接性及安全状态。在网络设备上存储有无线接点信息,其包括:无线接入点的网络带宽、当前无线接入点的连接人数、无线接入点MAC地址受限信息、加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接入安全信息、连接速度信息、地理标志信息等,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的检测请求,综合无线接点信息对一个或多个对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作出评估:哪些无线接入点连接成功率低,哪些无线接入点存在安全风险或是钓鱼无线接入点。将安全状态检测结果下发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根据安全状态检测结果在用户设备的WiFi系统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
可选地,在步骤S7中,用户设备检测所选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在步骤S8中,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用户设备中是初次连接状态,则需要对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认证;在步骤S9中,通过认证后允许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进一步,在步骤S10中,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用户设备已经存有连接记录,则用户设备直接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在此,用户设备选择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原先在用户设备中没有连接记录即没有存储相应的接入信息,则需要对接入信息进行验证,若用户设备中已有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的连接记录即存储有相应的接入信息,表明其接入信息已经过验证,则可直接通过接入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可选地,在步骤S11中,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其具体实施步骤包括:检测已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通状态;若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获取网络连接失败信息;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在此,用户设备当前已连接到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但是当前网络状况可能不良,此时,用户设备通过网络状况检测功能进行网络状况判断,例如,通过向目标域名或是目标IP发送PING(Packet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数据包,基于反馈回来的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判断当前网络状况,进而,将检测到的当前网络状况反馈给对应用户,基于当前网络状况,提醒用户,或是自主判断做出相应的处理,例如,当判断当前网络状况不好时,提醒用户启用本申请所述的无线连接重新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此外,所述网络状况检测功能,可以在用户设备进行网络连接的全部过程中任意时刻开启,从而可以实时对用户设备当前的网络状况予以积极反馈,从而可以尽早发现用户连网不畅的实际状况并予以解决,优化用户体验。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有时虽然已知了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但却无法顺利实现无线连接,例如,基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但当实际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生了变化,而对应的网络设备中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更新,则在连接一段时间后发生断网的情况;又如,若是无线接入点信号不稳定,则也可能出现网络断开的情况。此时,用户可以重复无线接入点的选择操作,另行选择一个无线接入点;此时,还可以是用户设备主动为对应用户提供合适的候补无线接入点。首先,若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用户设备获取WiFi网络断开信息,用户设备保持网络连接状态,例如,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或是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进而,在网络环境下,当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断开时,用户设备获取相应的一个网络断开信息,进一步,用户设备可以基于网络断开信息,直接在用户设备系统WiFi系统列表中确定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候补无线接入点,此时,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候补无线接入点表明该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已经存储在用户设备本地,用户设备基于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建立与候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可以包括提示用户选择该候补无线接入点,进而基于用户的选择操作进行对应的无线连接;建立与候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获取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后自动连接上该候补无线接入点。
在本实例中,用户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获取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接入点列表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本申请可以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下发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如用于连接验证的连接密码,帮助用户设备直接建立与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而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列表上显示可连接提示信息,用户基于可连接提示信息可知道哪些无线接入点有接入密码,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用户可以基于原先的使用习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直接点击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无需通过第三方应用端建立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进一步,若是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则为用户设备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接入信息,从而,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地,在步骤S1中,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步骤S2中,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在步骤S3中,用户设备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在步骤S4中,用户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在步骤S1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此,用户设备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
在步骤S2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所述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进一步,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扫描出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点后,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进一步,用户设备通过发送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的接入请求,网络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查找并确定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在步骤S3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是由用户设备基于自身扫描功能并与对应的网络设备配合,从网络设备中获取,进一步,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有可接入提示信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可接入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其中,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已经从网络设备下发给用户设备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进一步,在用户设备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具体地,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扫描出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通过该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获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网络设备将存储的接入信息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与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进行交互,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此,所述POI是“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兴趣点”、“信息点”。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或一个公交站等,一个POI信息点,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名称、类别、经度和纬度(具体地址),具体地,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时也一并查询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是否存储有相对应POI信息,如果网络设备上存储有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相对应的POI信息,则将POI信息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一并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与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进行交互,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同时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与POI信息。进一步,在用户设备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在此,在用户设备系统WiFi列表中显示的POI信息可以为用户选择无线接入点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数据。例如: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是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用户基于SSID信息无法精准选择自己所需要连接的无线接入点,但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POI信息,用户可以基于POI信息直观方便连接上想要连接的无线接入点,其中POI信息展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带宽、连接人数、商家名称、商家折扣信息、地址信息等。
具体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其中,网络设备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网络设备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SID信息,其中,SSID信息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SSID)和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进而,若网络设备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SSID信息,则可以在网络设备中寻找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在步骤S4中,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在此,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用户设备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例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
在本实例中,用户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对应的网络设备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用户设备获取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接入点列表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本申请可以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下发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如用于连接验证的连接密码,帮助用户设备直接建立与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而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列表上显示可连接提示信息,用户基于可连接提示信息可知道哪些无线接入点有接入密码,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列表上显示的POI信息,可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4所示,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地,在步骤S1中,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步骤S2中,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在步骤S3中,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在步骤S4中,用户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在步骤S1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此,用户设备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
在步骤S2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所述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进一步,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扫描出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点后,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进一步,用户设备通过发送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的接入请求,网络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查找并确定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在步骤S3中,所述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WiFi列表中显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是由用户设备基于自身扫描功能并与对应的网络设备配合,从网络设备中获取,进一步,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WiFi列表上显示有可接入提示信息。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WiFi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可接入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其中,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已经从网络设备下发给用户设备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进一步,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具体地,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WiFi模块扫描出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通过该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获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网络设备将存储的接入信息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WiFi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此,所述POI是“Pointof Interest”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兴趣点”、“信息点”。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或一个公交站等,一个POI信息点,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名称、类别、经度和纬度(具体地址),具体地,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时也一并查询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是否存储有相对应POI信息,如果网络设备上存储有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相对应的POI信息,则将POI信息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一并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WiFi列表上同时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与POI信息。进一步,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WiFi列表中显示的POI信息可以为用户选择无线接入点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数据。例如: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是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用户基于SSID信息无法精准选择自己所需要连接的无线接入点,但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WiFi列表中显示POI信息,用户可以基于POI信息直观方便连接上想要连接的无线接入点,其中POI信息展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带宽、连接人数、商家名称、商家折扣信息、地址信息等。。另外,对于无线接入点的主人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端对自有的无线接入点进行管理,根据自身需要对自有无线接入点的POI信息进行修改,使用户能更加直观快速地找到该无线接入点。
具体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其中,网络设备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网络设备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SID信息,其中,SSID信息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SSID)和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进而,若网络设备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SSID信息,则可以在网络设备中寻找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在步骤S4中,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在此,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用户设备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例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
在本实例中,用户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对应的网络设备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本申请可以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下发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如用于连接验证的连接密码,帮助用户设备直接建立与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而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列表上显示可连接提示信息,用户基于可连接提示信息可知道哪些无线接入点有接入密码,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无线列表上显示的POI信息,可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对于无线接入点的主人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端对自有的无线接入点进行管理,根据自身需要对自有无线接入点的POI信息进行修改,使用户能更加直观快速地找到该无线接入点。
如图5所示,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其中,第一装置1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第二装置12用于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第三装置13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第四装置14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第一装置1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此,用户设备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
第二装置12用于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所述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进一步,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扫描出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点后,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进一步,用户设备通过发送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的接入请求,网络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查找并确定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三装置13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是由用户设备基于自身扫描功能并与对应的网络设备配合,从网络设备中获取,进一步,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有可接入提示信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可接入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其中,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已经从网络设备下发给用户设备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进一步,在用户设备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具体地,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扫描出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通过该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获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网络设备将存储的接入信息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与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进行交互,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
第四装置14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在此,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用户设备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例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
在本实例中,用户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获取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接入点列表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本申请可以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下发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如用于连接验证的连接密码,帮助用户设备直接建立与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而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列表上显示可连接提示信息,用户基于可连接提示信息可知道哪些无线接入点有接入密码,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进一步,若是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则为用户设备获取候补无线接入点及对应的接入信息,从而,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6所示,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其中,第一装置2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第二装置22用于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第三装置24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第四装置25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第五装置26用于在用户设备上呈现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第六装置23用于检测获取的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第七装置27用于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
具体地,第一装置2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此,用户设备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
第二装置22用于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所述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进一步,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Service 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扫描出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点后,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进一步,用户设备通过发送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的接入请求,网络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查找并确定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六装置23用于检测获取的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其中,第三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附近无线接入点的无线信号;第四单元,用于获取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第五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请求,所述检测请求包括SSID信息;第六单元,用于获取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信息。
其中,在第二装置24在请求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同时第六装置23也对扫描出的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同时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和安全状态检测请求。具体地,网络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安全状态的检测请求;确定一个或多个对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将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在网络设备上存储有无线接点信息,其包括:无线接入点的网络带宽、当前无线接入点的连接人数、无线接入点MAC地址受限信息、加密信息、信号强度信息、接入权限信息、接入安全信息、连接速度信息、地理标志信息等,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的检测请求,综合无线接点信息对一个或多个对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作出评估:哪些无线接入点连接成功率低,哪些无线接入点存在安全风险或是钓鱼无线接入点。将安全状态检测结果下发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根据安全状态检测结果在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
第三装置24用于用户设备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是由用户设备基于自身扫描功能并与对应的网络设备配合,从网络设备中获取,进一步,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有可接入提示信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可接入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其中,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已经从网络设备下发给用户设备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进一步,在用户设备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具体地,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扫描出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通过该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获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网络设备将存储的接入信息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与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进行交互,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
其中,如图7所示,在网络设备中,第八装置28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第九装置29用于基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确定对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第十装置30用于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另外,第十一装置3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检测请求;第十二装置32,用于基于用户设备的检测请求,确定一个或多个对无线接入点的可连接性及安全状态。第十三装置33,用于将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具体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其中,网络设备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网络设备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SID信息,其中,SSID信息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SSID)和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进而,若网络设备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SSID信息,则可以在网络设备中寻找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第四装置25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在此,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用户设备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例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
具体地,所述第四装置25包括:第七单元用于检测所选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第八单元用于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移动终端处于初次连接状态,则需要对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认证;第九单元用于通过认证后允许移动终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进一步,第十单元,用于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移动终端已经存有连接记录,则移动终端直接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在此,用户设备选择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原先在用户设备中没有连接记录即没有存储相应的接入信息,则需要对接入信息进行验证,若用户设备中已有所选择的无线接入点的连接记录即存储有相应的接入信息,表明其接入信息已经过验证,则可直接通过接入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第五装置26用于在用户设备上呈现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所述第五装置26包括:第一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满足呈现广告信息的触发条件;第二单元,用于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在用户设备上呈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其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获取用户设备选择连接的无线接入点;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获取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
具体地,触发条件对应的触发信号是来自用户设备的接入无线接入点的请求,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设备接入无线接入点的请求的情况,此处的用户设备发出的接入无线接入点的请求便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触发信号,网络设备接收到触发信号,便满足所述触发条件,进行确定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的动作。当用户设备需要接入无线接入点时,网络设备需要通过查找、匹配等方式,确定出与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当触发条件包括获取待提供至用户的无线接入点时,则在网络设备端查找、匹配的与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提供给用户设备,并在用户设备呈现给用户,在用户接入无线接入点后观看用户设备时可查看到无线接入点附近的广告信息。
具体地,触发条件包括获取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在满足获取用户设备选择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触发条件时,网络设备需要根据用户接入的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尤其是位置信息即经纬度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位置附近对应的广告信息;进一步地,可通过位置匹配的方式,确定无线接入点一定范围内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广告信息,从而确定出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并向用户设备进行推送,用户设备接收到广告信息后呈现给用户。
第七装置27用于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所述第七装置27包括:第十一单元,用于检测已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通状态;第十二单元,用于若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获取网络连接失败信息;第十三单元,用于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
在此,用户设备当前已连接到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但是当前网络状况可能不良,此时,用户设备通过网络状况检测功能进行网络状况判断,例如,通过向目标域名或是目标IP发送PING(Packet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数据包,基于反馈回来的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判断当前网络状况,进而,将检测到的当前网络状况反馈给对应用户,基于当前网络状况,提醒用户,或是自主判断做出相应的处理,例如,当判断当前网络状况不好时,提醒用户启用本申请所述的无线连接重新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此外,所述网络状况检测功能,可以在用户设备进行网络连接的全部过程中任意时刻开启,从而可以实时对用户设备当前的网络状况予以积极反馈,从而可以尽早发现用户连网不畅的实际状况并予以解决,优化用户体验。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有时虽然已知了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但却无法顺利实现无线连接,例如,基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但当实际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发生了变化,而对应的网络设备中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更新,则在连接一段时间后发生断网的情况;又如,若是无线接入点信号不稳定,则也可能出现网络断开的情况。此时,用户可以重复无线接入点的选择操作,另行选择一个无线接入点;此时,还可以是用户设备主动为对应用户提供合适的候补无线接入点。首先,若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建立失败,用户设备获取WiFi网络断开信息,用户设备保持网络连接状态,例如,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或是自动打开或保持原有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进而,在网络环境下,当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断开时,用户设备获取相应的一个网络断开信息,进一步,用户设备可以基于网络断开信息,直接在用户设备系统WiFi系统列表中确定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候补无线接入点,此时,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候补无线接入点表明该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已经存储在用户设备本地,用户设备基于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建立与候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可以包括提示用户选择该候补无线接入点,进而基于用户的选择操作进行对应的无线连接;建立与候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获取到候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后自动连接上该候补无线接入点。
在此,本申请在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的情况下,自动为用户设备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候补无线接入点进行连接,从而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8所示,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具体地,第十四装置,用于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第十五装置,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第十六装置,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第十七装置,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第十四装置,用于用户设备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此,用户设备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
第十五装置,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所述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进一步,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扫描出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点后,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进一步,用户设备通过发送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的接入请求,网络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查找并确定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十六装置,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是由用户设备基于自身扫描功能并与对应的网络设备配合,从网络设备中获取,进一步,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有可接入提示信息。在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可接入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其中,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已经从网络设备下发给用户设备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进一步,在用户设备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具体地,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扫描出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通过该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获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并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网络设备将存储的接入信息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与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进行交互,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此,所述POI是“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兴趣点”、“信息点”。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一个公交站等,一个POI信息点,必须具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名称、类别、经度和纬度(具体地址),具体地,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时也一并查询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是否存储有相对应POI信息,如果网络设备上存储有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相对应的POI信息,则将POI信息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一并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与用户设备的系统WiFi模块进行交互,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上同时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与POI信息。进一步,在用户设备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在此,在用户设备系统WiFi列表中显示的POI信息可以为用户选择无线接入点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数据。例如: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是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用户基于SSID信息无法精准选择自己所需要连接的无线接入点,但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POI信息,用户可以基于POI信息直观方便连接上想要连接的无线接入点,其中POI信息展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带宽、连接人数、商家名称、商家折扣信息、地址信息等。
具体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其中,网络设备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网络设备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SID信息,其中,SSID信息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SSID)和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进而,若网络设备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SSID信息,则可以在网络设备中寻找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第十七装置,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在此,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用户设备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例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
在本实例中,用户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对应的网络设备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用户设备获取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接入点列表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本申请可以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下发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如用于连接验证的连接密码,帮助用户设备直接建立与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而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列表上显示可连接提示信息,用户基于可连接提示信息可知道哪些无线接入点有接入密码,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列表上显示的POI信息,可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9所示,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具体地,第十八装置,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第十九装置,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第二十装置,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第二十一装置,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地,第十八装置,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在此,用户设备包括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接入点是对应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络,即通常所说的WiFi网络,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接入对应的无线网络。
第十九装置,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所述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信息,用于辨识所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网络。进一步,所述SSID还可以细化为BSSID(Basic ServiceSet Identifier,基本服务集标识)和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区别号),其中,所述BSSID是用来对较小BSS(Basic Service Set,基站系统)区域进行标识,每个主机在这个较小的区域里进行通讯,而所述ESSID则应用在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无线网络中,在此,不同的BSS可以拓展至对应的ESS(ExtendedService Set,多个基站系统)。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扫描出用户设备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点后,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此时,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基于当前已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完成接入请求的发送,例如,基于已开启的移动通信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3G网络、4G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又如,基于已开启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网络等,完成该接入请求的发送。在此,所述接入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返回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进一步,用户设备通过发送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的接入请求,网络设备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与BSSID信息查找并确定相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二十装置,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WiFi列表中显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是由用户设备基于自身扫描功能并与对应的网络设备配合,从网络设备中获取,进一步,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WiFi列表上显示有可接入提示信息。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WiFi列表中,以一定的图形标识来表示所述可接入提示信息,就可以清楚的提示用户哪些无线接入点有免费的连接密码可用,从而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其中,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例如无线接入点对应的连接密码等,已经从网络设备下发给用户设备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进一步,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具体地,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WiFi模块扫描出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通过该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获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网络设备将存储的接入信息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WiFi列表上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在此,所述POI是“Pointof Interest”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兴趣点”、“信息点”。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一个公交站等,一个POI信息点,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名称、类别、经度和纬度(具体地址),具体地,用户设备上第三方应用端基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网络设备查询对应的接入信息时也一并查询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是否存储有相对应POI信息,如果网络设备上存储有与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相对应的POI信息,则将POI信息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一并下发给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WiFi列表上同时显示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与POI信息。进一步,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呈现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中,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对应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网络。在此,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WiFi列表中显示的POI信息可以为用户选择无线接入点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数据。例如: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WiFi列表中显示的是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用户基于SSID信息无法精准选择自己所需要连接的无线接入点,但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WiFi列表中显示POI信息,用户可以基于POI信息直观方便连接上想要连接的无线接入点,其中POI信息展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带宽、连接人数、商家名称、商家折扣信息、地址信息等。另外,对于无线接入点的主人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端对自有的无线接入点进行管理,根据自身需要对自有无线接入点的POI信息进行修改,使用户能更加直观快速地找到该无线接入点。
具体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其中,网络设备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网络设备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SID信息,其中,SSID信息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SSID)和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进而,若网络设备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SSID信息,则可以在网络设备中寻找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第二十一装置,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此,基于从网络设备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即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在此,无线连接的建立可以是用户设备基于所获取的接入信息,自动向无线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整个连接过程自动在后台运行;无线连接的建立也可以是将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呈现给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例如,将接入信息以设备应用程序内提示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进而,用户基于获取的该接入信息再进行无线连接,如用户选择手动输入连接密码信息的方式向无线接入点发出连接请求,从而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连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
在本实例中,用户设备基于所扫描出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获取相应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向对应的网络设备请求与相应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息建立与对应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此,本申请可以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下发并存储在用户设备上,如用于连接验证的连接密码,帮助用户设备直接建立与该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而无需在连接无线接入点时再安装接入信息模块,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列表上显示可连接提示信息,用户基于可连接提示信息可知道哪些无线接入点有接入密码,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相应的无线网络,降低用户无网使用的概率。进一步,通过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无线列表上显示的POI信息,可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无线接入点满足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同时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对于无线接入点的主人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端对自有的无线接入点进行管理,根据自身需要对自有无线接入点的POI信息进行修改,使用户能更加直观快速地找到该无线接入点。
其中,在网络设备中,第二十二装置,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第二十三装置,用于基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确定对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第二十四装置,用于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具体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各个地域的海量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或是还包括该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无线接入点信息。其中,所述接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入点的连接密码。其中,网络设备中所存储的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等。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同时又确实存储在对应网络设备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无偿获得该接入信息。在此,网络设备中存储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其对应的网络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无线接入点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唯一确定。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了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对应的SSID信息,其中,SSID信息包含有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信息(SSID)和BSSID信息(无线接入点的MAC地址),进而,若网络设备中存在该目标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基于SSID信息,则可以在网络设备中寻找与无线接入点匹配的接入信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28)

1.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
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用户设备上呈现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在用户设备上呈现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具体包括:
检测是否满足呈现广告信息的触发条件;
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在用户设备上呈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
其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选择连接的无线接入点;
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获取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检测获取的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可连接且处于安全状态的无线接点,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附近无线接入点的无线信号;
获取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请求,所述检测请求包括SSID信息;
获取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选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用户设备的连接状态;
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用户设备处于初次连接状态,则需要对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认证;
通过认证后允许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入点在用户设备已经存有连接记录,则用户设备直接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之一所述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具体包括:
检测已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通状态;
若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获取网络连接失败信息;
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
10.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基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确定对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将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安全状态的检测请求;
基于用户设备的检测请求,确定一个或多个对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
将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
12.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
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13.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
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14.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基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确定对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
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将在用户设备中显示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15.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
第二装置,用于向对应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第三装置,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无线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四装置,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
第五装置,用于在用户设备上呈现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五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满足呈现广告信息的触发条件;
第二单元,用于当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在用户设备上呈现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
其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选择连接的无线接入点;
基于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获取与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广告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
第六装置,用于检测获取的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六装置包括:
第三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附近无线接入点的无线信号;
第四单元,用于获取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第五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请求,所述检测请求包括SSID信息;
第六单元,用于获取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四装置包括:
第七单元,用于检测所选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
第八单元,用于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移动终端处于初次连接状态,则需要对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进行认证;
第九单元,用于通过认证后允许移动终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四装置还包括:
第十单元,用于若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在移动终端已经存有连接记录,则移动终端直接与无线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之一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
第七装置,用于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七装置包括:
第十一单元,用于检测已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通状态;
第十二单元,用于若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失败,获取网络连接失败信息;
第十三单元,用于基于网络连接失败信息,重新选择有可接入提示信息的无线接点进行连接。
24.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八装置,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第九装置,用于基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确定对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十装置,用于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将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
第十一装置,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检测请求;
第十二装置,用于基于用户设备的检测请求,确定一个或多个对无线接入点的可连接性及安全状态。
第十三装置,用于将无线接入点的安全状态检测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
26.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十四装置,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
第十五装置,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第十六装置,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系统原生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十七装置,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27.一种在用户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第十八装置,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附近的无线接入点;
第十九装置,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第二十装置,用于获取网络设备基于接入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对应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并在用户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端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上显示可接入提示信息及POI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第二十一装置,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28.一种在网络设备端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第二十二装置,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无线接入点的接入请求,其中,所述接入请求包括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信息;
第二十三装置,用于基于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确定对应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
第二十四装置,用于将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及POI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将在用户设备中显示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可接入提示信息,其中,可接入提示信息以包括图形标识的形式显示,其中,所显示的可接入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储有多个地域的无线接入点、及其各自对应的接入信息,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包括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接入信息,或是由个人分享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或是个人移动设备所提供的移动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
CN201610209465.7A 2016-04-05 2016-04-05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Active CN105682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9465.7A CN105682015B (zh) 2016-04-05 2016-04-05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PCT/CN2016/112778 WO2017173858A1 (zh) 2016-04-05 2016-12-28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US16/118,455 US10716151B2 (en) 2016-04-05 2018-08-31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nne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9465.7A CN105682015B (zh) 2016-04-05 2016-04-05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2015A CN105682015A (zh) 2016-06-15
CN105682015B true CN105682015B (zh) 2017-10-31

Family

ID=56308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9465.7A Active CN105682015B (zh) 2016-04-05 2016-04-05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6151B2 (zh)
CN (1) CN105682015B (zh)
WO (1) WO20171738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2015B (zh) * 2016-04-05 2017-10-31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CN107548032A (zh) * 2016-06-27 2018-01-05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无线接入点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7548064A (zh) * 2016-06-29 2018-01-05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无线接入点的安全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6686752B (zh) 2016-07-11 2019-02-15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用户设备上第一应用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CN108234142B (zh) * 2016-12-13 2022-12-02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聊天室的方法及设备
CN108289280A (zh) * 2016-12-30 2018-07-17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CN106792699A (zh) 2017-02-20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EP3579596B1 (en) * 2017-02-27 2021-03-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nnection and terminal
CN106954215B (zh) * 2017-03-31 2020-04-1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登录无线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CN107979845A (zh) * 2017-05-03 2018-05-01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的风险提示方法及设备
CN109246699A (zh) * 2017-05-24 2019-01-18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方法及设备
CN107222881A (zh) * 2017-06-02 2017-09-2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wifi网络的方法和无线终端sta
CN109246800B (zh) * 2017-06-08 2020-07-10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CN110113747B (zh) * 2017-06-08 2023-05-09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接隐藏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CN107241727A (zh) * 2017-07-28 2017-10-10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无线接入点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79841B (zh) * 2017-08-02 2020-11-03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认证信息的查询方法与设备
CN107454180A (zh) * 2017-08-17 2017-12-08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
CN107404722B (zh) * 2017-08-21 2021-06-25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预授权的方法与设备
CN107889194B (zh) * 2017-11-06 2018-05-25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获取、提供无线接入点接入信息的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CN108093461B (zh) * 2017-12-14 2020-07-28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
CN108135026B (zh) * 2018-01-16 2022-02-25 上海尚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Wi-Fi连接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95267B (zh) * 2018-03-14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oi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196798B2 (en) * 2018-03-27 2021-12-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haring data in local area network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811036B (zh) * 2018-05-24 2020-07-31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无线接入点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74633B (zh) * 2018-05-29 2023-06-02 上海尚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WiFI标签属性展示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08449778B (zh) * 2018-06-01 2021-03-26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点展示方法及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108966363B (zh) * 2018-08-17 2021-03-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834202B (zh) * 2018-09-05 2021-03-02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展示方法和设备
CN109450993B (zh) * 2018-10-24 2021-11-02 上海尚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呈现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9327887B (zh) * 2018-10-24 2020-02-2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57797B (zh) * 2018-10-26 2023-03-14 上海尚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标识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CN109548018B (zh) * 2019-01-11 2021-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10834573B2 (en) 2019-02-15 2020-11-10 At&T Mobility Ii Ll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ccess point name information by operators and users on the SIM
US11937085B2 (en) * 2019-08-14 2024-03-19 Mcafee,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creating temporary virtual access points using WiFi routers when portals cannot be presented
CN110569099B (zh) * 2019-09-17 2021-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893460B1 (en) * 2019-10-30 2021-01-1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limit wireless connectivity roaming of multi-function devices
US20210302592A1 (en) * 2020-03-26 2021-09-30 Mcafee, Llc Crowdsourced Reputations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2040564B (zh) * 2020-08-25 2023-02-28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040529B (zh) * 2020-09-11 2023-08-04 连尚(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WiFi连接方法和设备
CN112752284B (zh) * 2020-12-30 2022-11-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wifi下的应用网络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398954B (zh) * 2021-01-18 2021-05-04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269000A (zh) * 2021-12-01 2022-04-01 飞天联合(北京)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飞行器的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4158045A (zh) * 2021-12-14 2022-03-08 上海市共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正确wifi密码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749A (zh) * 2011-10-07 2013-04-10 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广告来控制与接入点连接的网络接入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3945007A (zh) * 2014-05-08 2014-07-2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4735660A (zh) * 2013-12-18 2015-06-24 韩燕� 一种wifi接入认证方法及系统与终端
CN105120458A (zh) * 2015-07-23 2015-12-02 南京施玛泰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63368A (zh) * 2015-07-31 2015-12-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5357742A (zh) * 2015-11-12 2016-02-2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4122B2 (en) * 2005-12-21 2013-02-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WiFi/WiMax neighbor AP discovery and AP advertisement
US20090312036A1 (en) * 2008-06-16 2009-12-17 Skyhook Wireles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expected error estimation in location determinations using a hybrid cellular and wlan positioning system
US8830866B2 (en) * 2009-09-30 2014-09-09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olicited activation for protected wireless networking
JP5813790B2 (ja) * 2011-03-12 2015-11-17 フォン ワイヤレス リミテッド 分散型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2708053A4 (en) * 2011-05-13 2014-11-19 Blackberry Ltd AUTOMATIC ACCESS TO NETWORK NODES
KR20130125276A (ko) * 2012-05-08 2013-11-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Short Probe Response를 이용한 효율적인 스캐닝 방법
US20170201878A1 (en) * 2012-10-29 2017-07-1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fe network access point detection
CN103298072A (zh) * 2013-07-02 2013-09-11 张洁昕 自动连接WiFi接入点的方法、系统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03458408A (zh) * 2013-08-19 2013-12-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网络共享方法及装置
RU2648289C2 (ru) * 2013-12-20 2018-03-23 Хуавей Дивайс (Дунгуань)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и связанные с н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CN104350802B (zh) * 2014-04-16 2019-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接入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US20160050551A1 (en) * 2014-08-15 2016-02-18 Emily Qi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enabling multiple radio assited discovery
JP6406092B2 (ja) * 2015-03-27 2018-10-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US10536886B2 (en) * 2015-12-18 2020-01-14 Lenovo (Beijing) Limited Network sha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CN105682015B (zh) * 2016-04-05 2017-10-31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749A (zh) * 2011-10-07 2013-04-10 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广告来控制与接入点连接的网络接入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4735660A (zh) * 2013-12-18 2015-06-24 韩燕� 一种wifi接入认证方法及系统与终端
CN103945007A (zh) * 2014-05-08 2014-07-2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5120458A (zh) * 2015-07-23 2015-12-02 南京施玛泰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63368A (zh) * 2015-07-31 2015-12-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5357742A (zh) * 2015-11-12 2016-02-2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2015A (zh) 2016-06-15
US10716151B2 (en) 2020-07-14
WO2017173858A1 (zh) 2017-10-12
US20180376523A1 (en)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2015B (zh)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US1063841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access point information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
US11019512B2 (en) Providing easy access to radio networks
WO2017020553A1 (zh)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CN104427589B (zh) 快速取得热点信息的选择方法
WO2015154454A1 (zh) 无线网连接方法及装置
KR102005164B1 (ko) 서비스 정보의 내용을 획득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JP2004088424A (ja) 公衆無線lanサービスエリア内通知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14036566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with WiFi Networks
RU2607615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услуги
CN103856918B (zh) 一种获取移动通信系统gsm手机号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10777A (zh) 广告推送方法和系统、以及广告推送器
EP217452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wireless access points
US20140204925A1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method
CN106658665A (zh) 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CN103581876A (zh) 无线接入点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469896A (zh) 无线网络接入的快速方法、流量共享方法与流量共享管理方法
US2019034273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aring File Between Different Terminals
CN107182098A (zh) 用于实现用户设备在无线接入点间切换的方法与设备
CN106255106A (zh)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11093182B (zh) 一种用于cpe设备的网络最优资源选择系统
CN105163275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TW201318466A (zh) 存取點掃描排序方法及相關行動通訊裝置
CN109195203A (zh) 无线局域网的参数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792715A (zh) 非法无线ap检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9

Address after: 201203 Zone E, 9th floor, No.1 Lane 666, zhangheng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angx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06, N2025 building, 24 building, Xincheng Road, 2 mud town,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LIANSH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