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2491A - 一种构建网络物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建网络物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2491A
CN113222491A CN202110317468.3A CN202110317468A CN113222491A CN 113222491 A CN113222491 A CN 113222491A CN 202110317468 A CN202110317468 A CN 202110317468A CN 113222491 A CN113222491 A CN 113222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stics
network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74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智和
刘智涵
刘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3174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24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2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2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任务是采用微控制器和显示器等新技术,构建网络物流的一种方法。网络物流是新型的物流系统。刘智涵的粒子本性二大定律,推导量子论五个数学公设等。这两个新定律铸造的新微观物理学,发现了粒子及其漂的周期性变化并且避免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等荒谬。刘智和的物体本质二大定律,预言太阳系相对真静系的速度为109.6km/s。这四个定律和刘文祥的“粒子出入”理论,共同奠定公理物理学的基础。它是本发明“网络物流”的基本理论。采用微控制器技术和显示器技术相结合的网络物流的功能,与通常的物流功能完全相同;能够为物流行业带来快捷便利、节约劳务和减少运行成本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构建网络物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Networks)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计算机(Computer)技术、数据库(Database)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 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物流引导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显示技术等。
背景技术
能将计算机和电子物流系统设备等,连接到计算机网络的并且具有处理信息流、包(packet)或者帧(frame)等在网络传输与接收中的所有各种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称为接口电路。它也适用于计算机、电子物流系统设备或者网络之间的相互连接。
物流(Logistics)定义:通过生产、交易、存储、装卸和运输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货物从供应商到需要者(或消费者)之间物理性流动全过程服务。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包装、加工、装卸、搬运、配送和物品处理等。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是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信息进行处理,并经数据通信专用网络,使该信息按照协议在计算机及其控制设备之间自动交换。
EDI是一种商业贸易的电子化工具。它将商业文件(订单、发票、货运单、报关单和进出口许可证等),按统一的标准变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据格式,通过专用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自动传输。
电子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先进交通信息系统(ATIS)、先进交通管理系统(ATMS)、先进车辆系统(AVCS)、先进公共交通系统(APTS)以及商用车辆运营系统(CVOS)。
电子物流基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智能交通等系统。
现有的各个物流企业分别自行设计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是封闭式的专用系统。它具有不同的软件和硬件模块、不同的编程语言、五花八门的人机界面、多种实时操作系统、非标准化接口等,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使用上和维修上的复杂性,还给系统改造和升级带来了很大困难。
现有的物流企业大多采用专用体系结构。这种体系具有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生产成本较低等优点。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暴露出它的固有缺点。例如,由于系统硬件的封闭性,导致计算机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不能方便、及时地应用于物流技术,阻碍了系统的升级。物流系统功能的单一和不可扩展性,不能很好地适应物流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系统的维护和培训费用也过高等。
现有各个物流系统的网络自成体系,并且不能通过因特网(Internet),使相互间安全和精确的互通。
现有的物流系统技术中,某个物流单位分散于各地的计算机自动化物流系统,必需租用昂贵的专线或者通过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建立该单位内部专用广域网。
租用昂贵的专线对于许多小型的或者中型的企业,甚至大型企业,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任务是采用网络互联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技术等,组建现代统一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物流系统;将局部的、在专用网上的电子物流,拓展到开放的、基于互联网的物流。
《公理物理学》是本发明的基础理论。其中我们尝试建立公理物理学。刘文祥的出入理论推导局域规范不变性原理。刘智涵的粒子本性二大定律,推导量子论五个数学公设等。这两个新定律铸造的新微观物理学,发现了粒子及其漂的周期性变化并且避免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等荒谬。刘智和的物体本质二大定律,预言太阳系相对真静系的速度为109.6km/s。这两个新定律产生的新的宏观物理学推导光速不变定理、获得与实验一致的高速物体的“构造”等。这四个新定律都建立在欧几里得空间。
1.引言
本文物理概念除新定义外,其他概念没有改变。公理物理学的基本物理量是时间、长度和力。
真静系和份额联的定义阐明绝对时空和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刘文祥出入理论确定四个基本力。
刘智涵关于粒子的本性二大定律替代量子论;剔除量子、隐变量、波粒二象性和波函数坍塌等。
刘智和关于物体的本质二大定律纠正相对论;抛弃钟慢、尺缩、时空弯曲、光子质量无穷大等。
2.物理概念的新定义和新的物理概念
2.1定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参考物、无外力物体处于惯性状态的系统和时间,称为惯性系。
定义:较小的物体,称为粒子。物体的物质含量,称为质量。
定义:惯性系中两个不同方向外力作用于物体而不产生新的旋转的交点,称为物体的质量点。
定义:惯性系时间t物体质量点运动S,外力F对其加速度a的变化率,称为物体的构造m(t)。
m(t)=dF(t)/da(t)=dF(t)/d(d2S(t)/dt2) (1)
定义:惯性系中物体动量P对其速度V的变化率dP(t)/dV(t),称为物体的支撑b(t)。
定义:两个物体的支撑创生和湮灭不能独立存在的粒子所表现的力,称为吸引力或吸力或引力。
定义:单位支撑的两个物体相距单位长度的最小吸力的惯性系,称为真静系。
定义:相对真静系的物体支撑b(t),称为物体的吸力载。吸力方向的吸力载,称为吸力载矢。
定义:单位吸力载的两个物体相距单位长度的力的绝对值,称为吸力常量。
定义:令惯性系中某一时刻为零时间、以此时粒子的质量点为原点并且它的速度方向为Z轴、与X轴和Y轴的右手直角坐标系,称为粒子的坐标系。
定义:粒子的坐标系中,通过点r分别作平行于X轴和Y轴的、单位长度都相同的实轴和虚轴所构成的复数平面,称为点r的矢量面。其中的复数为矢量。
定义:点r的矢量面中,随时间t变化的物理量的矢量δexp(iθ),称为点r该物理量摇动S。
S(r,t)=δ(r,t)exp[iθ(r,t)] (2)
物理量摇动的有限定义域,称为摇动域Ω。实函数θ,称为其相位。实函数δ≠0,称为振幅。
定义:粒子在点r的物理量摇动的相位对时间的偏导数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21
称为粒子的角频率ω(r,t)。
定义:在任意一个时间t,方向从点r到另一点r+dr、长度为点r的物理量摇动的相位对于径矢r的偏导数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22
的矢量,称为粒子的相数k(r,t)。
定义:点r相位为[k·r-ωt±Φπ/2]的某粒子物理量摇动的集合,称为粒子的谐音Ξ。
Ξ(r,t)=δ(r,t)exp{i[k(r,t)·r-ω(r,t)t±Φπ/2]} (3)
其中Φ=0,1,2,3或4,称为粒子的活力。π是圆周率。
定义:点r的离散摇动之和∑n=1 kSn或连续摇动S的长度,称为摇动的标识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23
离散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24
或连续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25
定义:粒子的谐音Ξ(r,t)除以它的标识,称为粒子的漂ψ(r,t)。
从(4)式得谐音Ξ(r,t)的标识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26
又从(3)式得漂: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27
其中漂振幅:η(r,t)=δ(r,t)/|[∫ΩΞ*(r,t)Ξ(r,t)dτ]1/2| (6)
定义:时间t,漂相位相同的曲面,称为粒子的漂-面。传播最前面的漂-面,称为其漂-前。
定义:粒子的漂相位的反函数r(θ,t)对时间t的偏导数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31
称为粒子的漂速v(r,t)。
定义:惯性系真空中光子的漂速,称为光速C。物体速度V和光速之比V/C称为物体的速比λ。
定义:物体中衰减粒子数的变化率-dN(t)/dt除以总粒子数N(t),称为物体的衰减常数μ。
定义:线性电路的两端电压U与其电流I的比值,称为电阻R。
定义:弹性范围内物体弹力F与其形变量x之比,称为劲度常量k(F=k·x)。
2.2定义:系统中漂ψn的粒子数的正平方根Rdn乘以该漂,称为漂ψn的份额Rdnψn
定义:系统中每个漂ψn的份额之和∑n=1 kRdnψn,称为份额联Φ。
Φ(r,t)=∑n=1 kRdnψn(r,t),n=1,2…,k(k可为可列无限) (7)
定义:份额联Φ除以其标识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34
称为单位份额联: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32
定义:系统的任意份额联中漂的集合{ψn(r,t)},都称为系统的漂集合。
以下W代表任意一种物理量(不包括时间)。规定:Wn-1<Wn
定义:系统中任意一种物理量W都在有限区间[W1,Wj]之内。把它分成j个平均区间(Wn-1,Wn]; n=1,…j,W0=W1-(Wi-W1)/(j-1)。j→∞时(Wn-1,Wn],称为离散或连续的物理量Wn
定义:惯性系时间t,粒子系统中离散或连续的物理量Wn的粒子,称为时间t的Wn-粒子。
定义:Wn-粒子的数目正平方根R(Wn,t),称为Wn-粒子的根Rwn。Wn-反粒子的根为-Rwn
定义:Wn-粒子的根和系统粒子数的正平方根Rw之比,称为W-粒子的定额ρwn≡ρ(Wn,t)。
定义:Wn-粒子的定额ρwn乘以其漂ψn,称为Wn-粒子的同盟ξn=ξ(Wn,t)=ρ(Wn,t)ψn
定义:光子的角频率ω和其能量E之比,称为粒-漂常量B(B=ω/E=2π/普朗克常量)。
定义:真静系中物体最小构造m1乘以光速C、其速度V方向的向量m1CVN称为物体的天赋。
定义:粒子的天赋对于特定轴的角动量[(Φ/2+1)Φ/2]1/2/B,称为粒子的自旋σ。粒子自旋在磁强度方向分量(-Φ/2+ns)/B,称为粒子迹线σZ。迹线与自旋方向相同或相反,取正或负值。
其中ns=0,1,…,Φ,称为粒子的磁数。Φ是粒子的活力。
定义:相对于真静系,其运动方向和其迹线方向相同或相反的粒子,称为右旋或左旋的粒子。
定义:粒子的动量、能量和迹线的组合[P(r,t)·r-E(r,t)t+πσZ],称为粒子的动态。
定义:时间t漂相位相差2π的距离矢量,称为漂长。点r的漂相位变化2π的时间,称为周期。
定义:漂相位中单项式的两个物理变量,称为共轭物理量。它们物理算符,称为共轭物理算符。
定义:活力是奇数的粒子,称为实子(即费米子)。活力是偶数的粒子,称为空子(即玻色子)。
定义:把初相位变为零的粒子的漂ψ(r,t),称为粒子的简漂ψ’。
定义:名称和自旋σ都相同的实子或空子,称为同名实子或同名空子。
定义:仅把物理量Wm的粒子数Am变为±Am 1/2(Am-1)的符号ǎm,称为Wm-粒子的湮灭符号。
定义:仅把Wm的粒子数Am变为(Am+1)1/2(Am+1)的符号ǎ+ m,称为Wm-粒子的产生符号。
定义:系统任意粒子的物理量Wn乘以其漂等于对漂的特定运算,称为物理量W的物理算符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35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33
2.3定义:N维正交复坐标系中表示漂旋转的矩阵[Lm]N×N,称为N阶相位群SU(N)旋转元素。
定义:能线性组成SU(N)各旋转元素的最小数量的矩阵[Lm/N]N×N,称为基矩阵[τm]N×N
N=1或2或3。SU(N)群中有单位矩阵。基矩阵数量y=Max(N2-1,1)。m=1,2,…,y。
定义:结构常数λabc为:下标两个符号相同,值为0。下标循环排列,值为1;否则值为一1。
定义:满足对易关系[τm a,τm b]=iλabcτm c的基矩阵τm,称为生成元。a、b、c=1,…,y。
定义:不能独立存在且被两粒子载所创生和湮灭的空子,称为壳子。这种现象称为粒子的出入。
定义:壳子寿命<10-20、10-20至10-13、>10-13秒的粒子出入,称为强作用、电作用、弱作用。
定义:粒子性能的物理量的摇动A除以其标识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8
称为该性能的特征。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
定义:强或电或弱作用中,单位时间的壳子数目的正平方根,称为粒子的载gS或gE或gW。它的反粒子的载是-gS或-gE或-gW
定义:粒子的载乘以该载的特征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2
称为粒子的载矢gS或gE或gW。反粒子的载矢是其负数。
定义:参与强或电或弱或吸力作用的壳子,分别称为胶子或虚光子或虚弱子或吸力子。
定义:强载特征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3
相位为0或2π/3或4π/3的夸克,称为红夸克或绿夸克或蓝夸克。
定义:弱载的特征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4
相位为0或π的同族的负电或非负电的基本粒子,称为下或上偶的粒子。
定义:由于两个粒子的载矢G和g创生和湮灭某种壳子而产生的作用力,称为载力F(t)。
定义:点r单位载1/g受到载矢G的载力F,称为载矢G的载强度ε(r,t)=F(r,t)/g。
定义:载矢G对载矢g从无穷(势能=0)到r的负功,称为g上载矢G的载能量-H(r,t)。
定义:点r的单位载矢g/g2上载矢G的载能量矢量-Hg/g2,称为载矢G的矢势-A(r,t)。
定义:Wm-粒子的漂相位[θm]除以载g乘以相应生成元[τm],称为Wm-粒子的涡动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5
矩阵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6
定义:Wm-粒子的涡动乘以它们的相数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7
称为Wm-粒子的射量[Qm]。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8
3.粒子本性二大定律建立了新的微观物理学
从漂的定义得,
漂的性质定理1:漂是时空中无能量、无动量、周期性变化的连续物理矢量(表达式为复数)。
新漂定理:粒子的各点的漂的包络是新漂面。新漂是这些漂的叠加态(替换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从漂速定义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9
漂的速度定理:漂或波的速度是其相位的变化速度,与惯性系(或观察者)速度无关。
从(3)、(5)、(6)和(8)式,可得粒子的谐音的方程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0
算符定理1:物理算符作用于粒子的谐音等于其物理值乘以它的谐音。
推论1:粒子的物理量只能是它的物理算符的本征值。
设两个粒子的谐音分别为Ξm和Ξn。它们的标识分别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1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2
它们的漂,分别为ψm和ψn
从(5)和(6)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3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4
又从(11)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5
所以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6
从(11)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417
推论2:物理算符是自共轭(或厄米)和线性算符。
假设物理值分别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51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52
的两个粒子的谐音,分别为Ξm和Ξn。从(11)式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53
从(11)和(12)式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54
从(14)和(15)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55
从(3)、(5)、(6)和(16)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56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57
漂的性质定理2:在粒子坐标系的坐标轴上,定义域分别为[-L/2,L/2]的粒子的漂为:
ψ(r,t)=L-3/2exp(i[k·r-ωt±πΦ]) (19)
从漂的标识定义得:|Rdnψn|2=Rdn 2(r,t)。从(4)、(7)和(18)式得,任意份额联的标识: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58
粒子数定理:漂ψn标识绝对值平方是漂ψn数目Rdn 2。份额联的标识是系统粒子数的正平方根。
从单位份额联的定义、(7)和(20)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59
从粒子事件发生的几率和粒子的作用方式,得:
几率之和定理:粒子事件以各种同等方式发生的几率是每种方式的粒子的漂之和的绝对值平方。
几率之积定理:粒子事件以系列相继步骤发生的几率是每个步骤的粒子的漂之积的绝对值平方。
3.1粒子本性第一定律:漂绝对值平方是粒子出现几率密度,漂相位与其动态成正比。
即:ψ*ψ=P(r,t)=η2(r,t)>0,并且k·r-ωt±Φπ/2=B(P·r-Et+σZπ)。
又从(5)式得漂:ψ(r,t)=η(r,t)exp{i[k(r,t)·r-ω(r,t)t±Φπ/2]}=
=|P1/2(r,t)|exp{iB[P(r,t)·r-E(r,t)t+σZπ]} (22)
其中P是粒子在时间t和空间r中出现的几率密度。比例系数B是粒-漂常量。Φ是它的活力。
漂的性质定理3:ω=BE和k=BP和±Φ/2=BσZ (23)
从(22)式,exp[±iΦπ/2)]=exp[±iΦ/2(1+4/Φ)π]。
漂不变性定理:粒子的漂围绕其坐标系的原点旋转为:4π弧度除以它的活力Φ;则它的漂不变。
普朗克的假设和德布罗意公式,都是漂的性质定理3的特例。
从(22)式得:|ψ(r,t)|2=ψ*(r,t)ψ(r,t)=P(r,t) (24)
漂的性质定理4:每个粒子的漂绝对值平方是它出现在时空的几率密度(替换玻恩统计解释)。
推论3:多缝衍射实验中通过多缝后粒子的漂的叠加的绝对值平方是它出现时空的几率密度。
电子轨道定理: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平均周长是它的整数倍漂长(称为驻漂),原子才会稳定。
用归纳法,从粒子本性第一定律、粒子数定理、推论3和(7)式能证明,
份额联定理1:单位份额联是有界、单值、连续、平方可积的(否则其标识无物理意义)。
从W-粒子的同盟的定义、粒子数定理和(18)式,可得:
|ξ(Wn,t)|2=|pwnψn|2=|Rwnψn/Rw|2=R2 dn/R2 d (25)
漂的性质定理5:W-粒子的同盟绝对值的平方|ξ(Wn)|2是Wn对总物理量W的几率密度。
漂的性质定理6:漂相位变化不影响W-粒子定额或同盟绝对值平方(即物理量Wn的几率密度)。
相位定理(归纳法可证明):份额联的相位变化不改变物理量Wn的几率密度(即规范变换)。
从定义得:Wn-粒子的根Rwn=物理量Wn的漂ψn的数目正平方根Rdn (26)
令Wn和Vn为共轭物理量。则漂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1
其中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2
定义:Wn-粒子宗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3
系统宗族ζ(W)≡∑n=1 kζn(Wn)。
漂的性质定理7:Wn-粒子的宗族ζn(W)的绝对值为其定额。单位份额联的绝对值的平方是1。
从(20):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4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5
又根据(19)式,令k→∞,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6
令∑n=1 kexp-1(iBWnVn)乘以(28)式,令k→∞,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7
漂的性质定理8:单位份额联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8
和系统的宗族ζ(W)互为傅里叶变换。
设Cj为任意复常数。在时间t,Wjn-粒子的根为Rjn。从(7)式得,系统中第j个份额联为:
Φj=∑n=1 k(j)Rjnψjn(j=1,2,…,m;n=1,…,k(j))
其中k(j)为第j个份额联Φj中不同类型Wjn-粒子的数目。从(8)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9
算符定理2:作用于份额联的物理算符是厄米的和线性的算符。
设复数常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10
粒子的漂:ψjn=ηjnexp[iθjn(r,t)] (30)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11
份额联Φ’j=CiΦi。Φj和Φ’j中的漂集合,都为{ψjn}。Φ’j的标识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12
Φ’j的单位份额联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13
份额联定理2:系统中,份额联乘复常数不改变W-粒子的定额及其平方(即物理量Wn的几率)。
推论4(数学归纳法可证明):系统的份额联Φj线性叠加∑j mCjΦj,不改变W-粒子的各定额。
份额联定理3:系统任意份额联的线性叠加不改变任何物理量Wn的几率(即:量子论叠加原理)。
推论5(数学归纳法可证明):系统中单位份额联相乘,是物理性质相同的新的单位份额联。
3.1.1从物理算符的定义、推论1、推论2、算符定理1和算符定理2,可得:
算符定理3:每种物理量对应于一个线性的和厄米的物理算符(替换:量子论的算符公设)。
系统中各W-粒子的漂ψn为基矢。它们同盟组成列矩阵。它们物理量组成线性厄米矩阵[Wnk]。
有限物理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14
无限物理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15
推论6:W-粒子的物理量形成线性厄米矩阵、其同盟形成列矩阵;则漂方程变为矩阵方程。
3.1.2把(27)式两边的左边,分别乘漂ψ* n(r,t),并在漂畴(Ω)积分。又从(18)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16
即: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617
从(8)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1
从定额的定义、(34)和(35)式,得物理量W平均值: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2
平均值定理:系统平均物理量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3
(替换:量子论平均值公设)。
3.1.3系统中,每个粒子和它的漂ψnj都可以视为一个分系统。每个分系统中单位份额联: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4
并且<Wnj>=Wnj。从物理量的平均值定义、(8)和(36)式得,每个分系统都有: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5
被积分的函数的左边分别乘ψnj,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6
物理算符和物理值,与被积分函数和其自变量范围无关。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7
算符定理4:每个粒子物理量只能是它的相应物理算符的本征值(替换:量子论的测量公设)。
3.1.4设系统中完备的同盟集{ξa(Wan,t)}和{ξb(Wbn,t)}的定额,分别表示为ρa(Wan,t) 和ρb(Wbn,t)。W-粒子的漂的集合,分别为{ψn}和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8
从(27)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9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10
假设单位份额联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11
又从上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12
把上式两边的左边,分别乘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13
并在漂畴(Ω)中积分。又从(18)式得:
ρb(Wbj,t)=∑n=1 kWjnρa(Wan,t)。
其中物理量Wb的矩阵的元素: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14
推论7:W-粒子同盟从{ξa(Wan)}转为{ξb(Wbj)}。则物理量矩阵[W]转为[W’]=[S+][W][S]。
其中幺正矩阵[S]的元素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15
推论8:系统中任意一种W-粒子同盟(即表象)能够从一种物理量转换为另一种。
3.1.5假设系统的漂的集合为{ψn}。满足份额联定理1的复函数为Φ(r,t)。
从(4)式得它的标识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16
它的单位份额联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717
从(29)式得每种W-粒子的同盟ξ(Wn,t)。
其绝对值是W-粒子定额ρn。又从(27)式得:复函数Φ可展开为W-粒子的漂线性叠加。
份额联定理4:满足份额联定理1的复函数可表示为系统W-粒子的漂的线性叠加。
3.1.6假设漂ψ1(r1),…,ψj(rj)形成的份额联为ζ(r1,…,rj)。
从几率之积定理,两粒子的份额联:
|ζ(r1,r2)|2=|ψ1(r1)|22(r2)|2或|ζ(r2,r1)|2=|ψ1(r2)|22(r1)|2
则ζ(r1,r2)=±ψ1(r12(r2)或ζ(r2,r1)=±ψ1(r22(r1) (37)
n=0,1,2,3或4。从简漂ψ’的定义、(22)和(37)式得两个粒子的份额联为以下四种之一:
ζ1≡ζ1(r1,r2)=ψ’1(r1)exp(inπ/2)ψ’2(r2)exp(inπ/2)或ζ2(r1,r2)=-ζ1
ζ3≡ζ3(r2,r1)=ψ’1(r2)exp2(inπ/2)ψ’2(r1)或ζ4(r2,r1)=-ζ3 (38)
3.1.6.1设n=1或3。从(38)式得同名实子(它们初相位分别为nπ/2和-nπ/2)份额联:
ζ1(r1,r2)=-ζ2=ψ’1(r1)exp(±inπ/2)ψ’2(r2)exp(干inπ/2)=ψ’1(r1)ψ’2(r2)。
或(它们的初相位都为nπ/2或-nπ/2)份额联为:
ζ3(r2,r1)=-ζ4=ψ’1(r2)exp(±inπ/2)ψ’2(r1)exp(±inπ/2)=ψ’1(r2)ψ’2(r1)。
两粒子的份额联(ζ1或ζ2)和其另一份额联(ζ3或ζ4)出现的几率相同。从几率之和定理:
Φ’A=±[ψ’1(r1)ψ’2(r2)-ψ’1(r2)ψ’2(r1)]。它的标识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1
为21/2
上式两边乘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2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3
同名实子单位份额联: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4
3.1.6.2设n=0,2或4。同理可得,两个同名空子的单位份额联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5
份额联定理5:系统同名实子或同名空子的单位份额联是反对称的或对称的复函数。
3.1.6.3从(39)和(40)式,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
全同粒子定理:两个同名实子或空子交换;其单位份额联乘以-1或1(替换量子全同性公设)。
3.1.6.4两全同实子ψ1(r22(r1)=-ψ1(r12(r2)。从(39),单位份额联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6
为零漂。
实子不相容定理:同一个时空点最多只能有一个全同实子(替换:泡利不相容原理)。
两个全同空子:ψ1(r22(r1)=ψ1(r12(r2)。从(40)式得,单位份额联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7
空子相容定理:同一个时空点可以有任意数目的全同空子。
3.1.7为简便,把Wm-粒子的漂ψm(r,t)=ηmexp[iB(Pm·r--Emt+Φm)]记为↑Wm>。
其中Wm为漂的相位中任意一个物理值。
令Am为Wm-粒子数。粒子份额↑|Am 1/2|Wm>≡|Am 1/2m(r,t)。从湮灭符号或产生符号的定义:
ǎmAm↑|Am 1/2|Wm>=±|Am 1/2|(Am-1)↑|Am 1/2|Wm> (41)
ǎ+ mAm↑|(Am+1)1/2|Wm>=|(Am+1)1/2|(Am+1)↑|(Am+1)1/2|Wm> (42)
空子或实子的份额↑|Am 1/2|Wm>为对称或反对称的复函数。它在(41)式取正号或负号。得:
ǎ+ mǎm[Am↑|Am 1/2|Wm>]=ǎ+ m[±|Am 1/2|(Am-1)↑|Am 1/2|Wm>]=±Am[Am↑|Am 1/2|Wm>]。
数量算符定理1:先湮灭符号后产生符号的指令作用是W-粒子的数目Am的物理算符。
同理可得:ǎmǎ+ m[Am↑|(Am+1)1/2Wm>]=(Am+1)[Am↑|(Am+1)1/2Wm>]。
数量算符定理2:先产生符号后湮灭符号的指令是W-粒子的数目Am和1之和的物理算符。
3.1.8令δ是Kronecker符号。从(41)和(42)式可得:
对易关系:实子只满足对易关系[ǎm1,ǎ+ m2]=δ12。空子只满足反对易关系[ǎm1,ǎ+ m2]+=δ12
3.1.9系统中粒子可观测物理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8
的方差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9
从对易关系可推导共轭物理量标准差: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10
(替换:海森伯不确定原理)。
共轭定理:两个共轭物理量(或物理算符)的标准差之积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11
不小于1/2B。
推论9:粒子的位置(或寿命)和动量(或能量)的标准差之积不小于1/2B。
3.2粒子本性第二定律:惯性系中粒子系的能量、动量和角动量的平均值分别守恒。
根据W-粒子的定额的定义和(20)式可得,粒子的物理量W的平均值为:
<W>=∑n=1 kρ*(Wn,t)Wnρ(Wn,t)=∑n=1 kξ*(Wn,t)Wnξ(Wn,t) (43)
设径矢r、能量E、动量P、势能U的算符分别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12
p、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13
本征值分别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814
3.2.1当粒子位置在点r时,它的本征值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
因为粒子的漂满足: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3
它对任意时空点都成立。则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4
所以,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5
3.2.2W-粒子动量Pn;其漂ψn=ηnexp[iB(Pnr-Et+πσZ)];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6
又根据(18)、(27)、(34)、(35)和(43)式,可得动量平均值: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7
从(36)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8
从(45)和(46)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9
被积函数的左边乘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0
右边乘以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1
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2
公式(47)中被积函数是算符,与积分自变量和范围无关。可得,
动量算符: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3
从(48)式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4
同理,能量算符: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5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6
3.2.3从(44)和(48)式得,角动量算符: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7
3.2.4从(36)式得势能U的平均值: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8
3.2.5从(44)和(48)式得对易关系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19
3.2.6设H为哈密顿量。则平均物理值的导数: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0
3.2.7低速粒子系(包含单粒子)能量:E=P2/(2m)+U。
从粒子本性第二定律得能量平均值: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1
设单位份额联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2
把(36)代入(53)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3
各个被积函数的左边乘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4
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5
把(27)和(35)代入(54)式,又从(35)、(49)、(50)和(51)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6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7
又从(35)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0928
把(49)、(50)和(51)代入(55)式之后,又从(27)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01
上式的各个被积函数的右边分别乘以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02
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03
(56)式称为低速漂方程。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04
时,(56)式为薛定谔方程(量子论波动方程公设)。
推论10:物体中每个粒子的物理值与其平均值之差互相抵消。即物体没有粒子的微观效应。
粒子本性二大定律建立逻辑严密的、普适的和自洽的新微观物理学。
4.物体本质二大定律创建新宏观物理学
从公式(1)得,惯性系中物体所受的外力:F=ma。它是牛顿第二定律。
如果F=0。则a=0。不受力的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是牛顿第一定律。
两物体的外力不变;则它们之间作用力只能是绝对值相同、方向相反的力。它是牛顿第三定律。
惯性系中静止物体的构造,称为它的静构造m0。物体运动所产生的构造,称为其动构造mm
物体静构造m0引起的动量m0V,称为静动量P0。其动构造mm的动量mmV,称为动动量Pm
物体静构造m0引起的能量,称为其静能量E0。其动构造mm的能量,称为其动能量Em
物体总构造m=m0+mm。总动量P=P0+Pm。总能量E=E0+Em (57)
物体的总构造和静构造的平方差的正平方根,称为物体的纯构造mp。mp=|(m2-m0 2)1/2|。
物体纯构造mp引起的动量mpC,称为纯动量Pp。纯动量Pp引起的能量PpC,称为纯能量Ep
4.1物体本质第一定律:惯性系中物体总构造对速比的变化率为总构造和速比之积。
令m(λ)为物体总构造。m0是λ=0时物体的静构造。则:dm(λ)/dλ=m(λ)λ
可得总构造:m(λ)=m0exp(λ2/2) (58)
物体本质第一定律的构造-速度公式:m/m0=1+λ2/2+λ4/(2!22)+λ6/(3!23)+…
狭义相对论的质量-速度公式:m/m0=1+λ2/2+3λ4/(2!22)+(3×5)λ6/(3!23)+…
推论11:速比平方内,物体本质第一定律的构造-速度公式和狭义相对论的质量-速度公式相同。
微分函数:dexp[V·V/2C2]=exp[V·V/2C2]d(V·V/2C2) (59)
其中V为物体的速度。d(V·V/2)=(dV·V+V·dV)/2=V·dV
又从(1)、(58)和(59)式得,惯性系中物体的动能量Em的微分:
dEm=F·Vdt=mV·dV=mC2d(V·V/2C2)=m0C2exp[V·V/2C2]d(V·V/2C2)=
=m0C2dexp[V·V/2C2]=d[m0C2exp(V2/2C2)]=d[mC2] (60)
所以,Em=(m0+mm)C2+X。当mm=0。则Em=0。有:X=-m0C2
又从(57)和(60)式得:Em=mC2-m0C2=E-E0 (61)
如果m0=0。则E0=0。 (62)
从(61)和(62)式得总能量:E=mC2 (63)
从(61)和(63)式得静能量:E0=m0C2 (64)
从(57)、(63)和(64)式得动能量:Em=mmC2 (65)
4.1.1从(58)和(63)式得物体的总能量:
E=mC2=m0C2exp(V2/2C2) (66)
总构造平方:m2=(m0+mm)2=m0 2+mp 2 (67)
从(66)和(67):m2C4=(m0C2)2+(mpC2)2 (68)
则:E2=m0 2C4+Pp 2C2 (69)
4.1.2在不混淆时,可将纯动量Pp记为P。则纯能量Ep=P2C2
所以:E2=m0 2C4+P2C2=E0 2+Ep 2 (70)
能量勾股定理:每个粒子的静能量的平方和它的纯能量的平方之和是它的总能量的平方。
4.1.3定额为β的W-粒子的静能量:E0=βm0C2 (71)
定额为α的其动能量:Em=α·Ep=α·PC(分量αj、Pi,i=1,2,3) (72)
从推论6得,P、α、m0、β的算符为线性厄米矩阵[Ppi],[αi](i=1,2,3),[m0]和[β]。
从(57)、(71)和(72)式得它们总能量:E=Cα·P+βm0C2 (73)
又从(70)、(73)式得:[αi][αi]=[β][β]=单位矩阵[I];反对易[Cαi·Pi,βm0C2]+=δ12。对于物体:定额αi和β为二阶泡利矩阵;对于物体和反物体:定额αi和β为四阶狄拉克矩阵。
4.1.4系统中载能量为U(r,t)。又从粒子本性第二定律和(73)式得,粒子平均能量方程: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1
粒子的漂和单位份额联,分别为ψn(r,t)和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2
根据(36)式和上式,同样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3
其中四个单位份额联的列矩阵: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4
把(74)式被积分函数的左边分别乘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5
又从(27)、(35)、(49)、(50)和(51)式,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6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7
把(49)、(50)和(51)式代入(76)式,又从(27)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8
(77)式右边分别乘以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9
得漂方程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10
方程的解是活力±1的实子的份额联。(78)式称为实子的漂方程(即拓展的狄拉克方程)。
4.1.5空子的静能量E0=m0C2,纯能量Ep=PC。它们满足(57)和(70)式。
用4.1.4节相同方法,同样可得空子的漂方程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11
方程的解是活力0的空子的份额联。上式称为无自旋漂方程(即拓展的克莱因-戈登方程)。
4.1.6静构造m0=0、载能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12
的光速的粒子(例如光子)总能量平方:
E2=P2C2 (80)
从(79)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113
方程的解是活力±2的空子的份额联。式(81)称为空子的漂方程(即拓展Proca方程)。
像波一样,光子的漂速(即光速)与光源速度的性质不同。相对论把它们相加,没有物理意义。
能量表现静构造和动构造的性质。光子只有动构造。电磁波是壳光子的漂。从漂的速度定理得:
光速定理:相对任何观察者,真空中光子的漂速(光速)是常量C(即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
4.1.7从衰减常数μ的定义得:dN(t)/dt=-μN(t) (82)
惯性系中时间t静止物体总构造为Mr(t)。其中每个粒子总构造为常量mr。粒子数Nr=Mr/mr
从(82)式:d[Mr(t)]/dt=-μrMr(t) (83)
设时间t速度V物体的总构造为Mv(t)。其中每个粒子的总构造为常量mv。同理可得:
d[Mv(t)]/dt=-μvMv(t) (84)
又从(82)式得,物体的粒子数的衰减率与粒子的速度无关。即d[Mv]/dt=d[Mr]/dt。
又从(83)和(84)式得:μrMr=μvMv。从(58)式得:Mv=Mrexp(V2/(2C2))。
惯性系中粒子平均时间(寿命)T=l/μ。其中静止粒子寿命Tr。速度V的粒子寿命Tv。可得:
Tv=Trexp[V2/(2C2)] (85)
粒子寿命定理:惯性系中速度V的粒子寿命Tv为静止的粒子寿命Tr的exp[V2/(2C2)]倍。
4.1.8动量变化率:dP/dt=d(mV)/dt=mdV/dt+Vdm/dt (86)
设d//P/dt和d//V/dt(或dP/dt和dV/dt)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上的平行(或垂直)分量。它们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率是dP/dt和dV/dt。
dP/dt不改变物体速度。从(58)式得:dm/dt=0。又从(86)式得:dP/dt=mdV/dt。
d//P/dt或d//V/dt的方向和物体速度V的方向平行;可按标量运算。
因为V2=V·V=V2。又从(58)、(59)和(86)得:
d//P/dt=md//V/dt+V·d{m0exp[V·V/(2C2)]}/dt=md//V/dt+(mV2/C2)dV/dt。
惯性系:dP/dt=dP/dt+d//P/dt=m(1+V2/C2)dV/dt (87)
从定义得物体支撑:b(t)=dP/dV=m(t)(1+V2(t)/C2) (88)
设两物体相对真静系的速度为Vk、总构造为Mk。根据定义和(88)式,它们的吸力载Sk(t):
Sk(t)=bk(t)=Mk(t)(1+Vk 2(t)/C2),(k=1,2) (89)
4.2物体本质第二定律:两个物体吸力与其吸力载乘积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即吸力:FA(t)=-GAS1(t)S2(t)r/r3 (90)
GA为吸力常量。Sk(k=1,2)为两物体吸力载。从(58)和(89)式,速度Vk较小的吸力载:
Sk(即吸力载)≈Mk(即总构造)≈M0k(即静构造) (91)
又从(90):FA(t)≈-GAM1M2/r2(相对论引力)≈-GAM01M02/r2(牛顿引力) (92)
吸力常量GA=G(1+V1 2/C2)-1(1+V2 2/C2)-1exp[-V1 2/2C2]exp[-V2 2/2C2]。G为引力常量。
相对于真静系,总构造m、速度v1、吸力载s的较小物体和总构造M、速度V2、吸力载S的较大物体之间距离为R。从(89)和(90)式,得较小物体所受的吸力:
FA=-GA·s·SR/R3=-GASm(1+v1 2/C2)R/R3 (93)
从(1)、(91)和(93)得较小物体加速度a=-GAS(1+v1 2/C2)R/R3≈-GM(1+v1 2/C2)/R2。它比广义相对论的加速度-GM/R2多Δa=GM(v1 2/C2)/R2
则较小物体相对真静系的速度:|v1|=(|Δa|R2C2/GM)1/2 (94)
根据(23)和(63)式得,任意惯性系中粒子的总能量E和总构造m的关系为:
m=ω/(BC2)=E/C2 (95)
从(89)和(95)式得,光速的物体(包括光子)的吸力载s是它的总构造m的两倍。
s=2m=2ω/(BC2)=2E/C2 (96)
从(93)式:FA=-GASm(1+v1 2/C2)R/R3=-GASm0exp[v1 2/(2C2)](1+v1 2/C2)R/R3
=-GASm0R/R3-[3v1 2/(2C2)]GASm0R/R3-[5v1 4/(8C4)]GASm0R/R3+… (97)
推论12:经典引力≤本文的吸力≤广义相对论引力。
4.2.1 1998年9月26日,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一个奇特的宇宙现象”报道:先驱者10号、11号、尤利西斯号和伽利略号等航天器的加速度,比广义相对论计算的多|Δa|=8×10-8cm/s2
航天器的额外加速度|Δa|是相对论轨道计算中它相对于真静系(即牛顿的绝对空间)的缺少的加速度。光速C=2.998×105km/s。航天器在太阳周围的平均半径R=1.49×108km。太阳的总构造M=1.99 ×1030kg。吸力常量G=6.6726×10-20km3/kg·s2。|Δa|=8×10-13km/s2
从(94)式得,航天器相对于真静系(即绝对空间)的速度:
|v|=|[|Δa|R2C2/GM]1/2|=|[8×1.492×2.9982×103/(6.6726×1.99)]1/2|=109.6km/s。
航天器在垂直太阳运动方向的速度分量互相抵消。太阳系中物体相对真静系的平均速度相同。
我们预测:太阳系相对于真静系的速度为109.6km/s。
4.2.2构造M、吸力载S、半径r的星球与地球相距R。星球的光子到达地球的总能量变化为:
ΔE=GSs/r-GSs/R (98)
另外从(23)式得,光子的总能量变化为ΔE=Δω/B (99)
因为r<<R。从(96)、(98)和(99)式得,星球的吸力红移公式为:
Δω/ω=2GS/(C2r)-2GS/(C2R)≈2GS/(C2r)≈2GM/(C2r) (100)
(100)式比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红移公式多一倍。如果用(100)式计算光谱吸力红移。则:
有的星球的光谱是蓝移,有的星球的光谱是红移。这否定宇宙爆炸、宇宙加速膨胀。
围绕星系中心的星球速度比相对论计算的慢,并符合物体本质第二定律。这否定暗物质。
物体本质第二定律计算星系运动学构造≈光度学构造加不发光天体构造。这否定暗能量。
4.2.3太阳的吸力载S≈它的构造M。光子的吸力载s=2m。从太阳中心到光子的距离为R。
4.2.3.1从(90)和(96)式得,光子所受的吸力:FA=GSsR/R3=2GSmR/R3
可得光子被太阳偏转的角度σ=4GS/(C2R)≈4GM/(C2R)=1.748″。
4.2.3.2水星和太阳的距离R=5.791×107km。(97)式第一项计算水星进动1°32′37″/百年,它与万有引力的计算相同。(97)式第二项计算水星进动43″/百年,它与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相同。
物体本质的二大定律建立了自洽的新的宏观物理学。
5.粒子出入的理论开辟新粒子物理学。
设粒子坐标系的轴为μii=0(即:时间),1,2,3(即:空间)。
第m个壳子的漂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31
根据几率之积定理,同时出现y个壳子的单位份额联∧(r,t)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32
其中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33
而y为SU(N)中生成元的个数。空间中它的阶数N,只能为1或2或3。
假设出入前,实子的单位份额联的矩阵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34
出入后,实子的单位份额联的矩阵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35
又从几率之积定理、(102)式和空子的正宇称,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
即: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2
从(9)和(106)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3
推论13:元素为单位份额联的矩阵的转置,再取它的复共轭,是其逆矩阵: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4
满足粒子本性第二定律的漂方程都能获得以下相同结论。本文只以实子的漂方程(78)式为例。
设gm为第m种粒子载。对其作用的载势能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5
能量改写为四维动量分量P0。则(78)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6
其中γμ≡(γ0,γ1,γ2,γ3)为狄拉克矩阵。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7
B是粒 -漂常量。mo m为第m种全同粒子的静构造。C为光速。相当趋势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8
壳子定理:在粒子出入的过程中,壳子的总动量和总能量都相互抵消(即它们总构造为零)。
光子和吸力子有动构造;没有静构造。
根据共轭定理可得:可观察粒子共轭物理量的标准差之积为ΔEΔt≥1/2B。不可观察的壳子的共轭量的标准差之积ΔEΔt≤1/2B。当壳子总构造为Δm。它的寿命标准差:Δt≤1/(2BΔmC2)。当壳子静止时,它的寿命标准差Δt≤1/(2BΔmoC2)。它的出入范围标准差Δr≤1/(2BΔmoC)。
粒子出入的物理算符:动量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9
能量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0
粒子的静能量为moC2
当单位份额联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1
的自由粒子创生和湮灭单位份额联[∧]m的壳子时,载能量H=0。
粒子出入过程中壳子的构造互相抵消为零。从粒子本性第二定律、(10)、(106)和(108)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2
根据载力和载矢G的矢势的定义,-H(r,t)=A(r,t)·g。从粒子本性第二定律和(108)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3
从(109)和(110)式,得:
m=1 k[Aμ]m N×N=∑m=1 k(C/B)∑j=1 y[Qj μ]m N×Nj]-1 (111)
从(10)、(106)和(111)式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4
(112)式中任意一个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5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6
部满足(108)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7
其中Dμ m称为第m种Wm-粒子的出入偏导数。
从(111)、(112)和(113)式得,出入偏导数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8
从(110)式可得,Wm-粒子出入之前: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419
Wm-粒子出入之后: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1
把(115)和(116)代入(112)式,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2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3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11
所以: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12
(106)式称为漂变换。(117)式称为矢势变换。它们是局域规范不变性原理(适用于各种粒子)。
定义:对易关系式(i/g)[Dm μ,Dm v],称为影响强度Fm μv
从(114)得,影响强度: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4
5.1从涡动的定义得粒子的漂相位: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5
任意粒子的漂满足: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6
其中n为整数。因g≠整数;上式不成立。利用反证法得:
单位载定理:强或电、弱、吸力的作用中的载,只能是它的最小基本单位的整数倍的载。
夸克禁闭定理:电的载为最小基本单位电的载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夸克不能单独存在。
5.2单位时间特定粒子所出入的壳子数目g2是确定的。即强、电或弱的作用中载g为守恒量。
载守恒定理:强载(1/3重子数)、电载(精细结构常数正方根)、弱载(轻子数)或吸力载守恒。
5.3轻子的弱载的特征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7
其中振幅ζW为弱载。轻子族的下偶粒子的弱的载ζW:电子为-αW,μ为-βW,τ为-γW。上偶的弱的载ζW为:电子中微子为αW,μ-中微子为βW,τ-中微子为γW。各种弱载,分别守恒。因此弱作用中不同家族轻子不能互相变换。
每种夸克都有相同的弱载。因此,不同家族的夸克可以通过弱相互作用来改变。
夸克的强载的特征为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8
其中振幅ζS为强载。d夸克或s夸克或b夸克的强载,分别为-αS或-βS或-γS。u夸克或c夸克或t夸克的强载,分别为αS或βS或γS。强载αS为重子数。强载βS为奇异数。强载γS为底数。各种强载分别守恒。反粒子强载为相反数。
稳定定理:质子(强载)、电子(电载)、三种中微子(弱载αW,βW,γW)和光子(构造)稳定。
5.4根据矢势-A和载强度ε的定义,可得: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9
向量势定理:各种相互作用中,载荷向量势A相对于半径向量r的偏导数就是载荷强度。
5.5设夸克和点r间的距离为S。夸克受到载力F作用。从定义得夸克的载能量-H=-F·S。
根据载强度ε和矢势A定义得点r:-H(r,t)=g·A(r,t)=Sg·ε(r,t) (118)
夸克出现在强子内部各点的几率密度相等。因此,强子内部各点载强度ε相同。从(118)得:
渐近自由定理:强子内任意两个夸克的载能量-H(r,t),与它们之间距离S成正比。
5.6强或电或弱或吸力作用中,粒子创生或湮灭一个壳子的现象,称为最小相互作用。它可计算从初始态到最终态的粒子相互作用。它的顶点是粒子出入中的壳子出现的几率密度。
顶点定理:最小相互作用顶点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510
为粒子在系统中创生或湮灭一个壳子的载能量g·A。
根据几率之积定理和载矢的定义,可得:
出入定理:粒子出入后的几率密度是它出入之前的几率密度乘以它的载的平方g2
5.7中微子是左旋的。每个左旋的基本粒子才具有单位的弱载。因此,只有左旋的粒子才能与中微子共同参与弱作用。根据载守恒定理,可得: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左手和右手的夸克的强载相同。他们参与的强作用中胶子的几率密度(强载平方)是相同的。
宇称定理:弱作用中粒子的宇称不守恒。强作用中粒子的宇称守恒。
5.8(108)式中载能量
Figure BSA0000237349150000161
可展开为载g的泰勒级数。
强、电、弱、吸力作用中,四种载是可测的物理值。它们平方分别是相应壳子的几率密度。
物体对吸力子有一个最小相互作用顶点。吸力载gA≈7.87×10-19。几率密度gA 2≈6.2×10-39
电载对于光子有最小相互作用顶点。电载gE≈0.0854;其精细结构常量=几率密度gE 2≈1/137。
轻子或夸克的最小作用的弱顶点共有三种。弱载gW≈6.618×10-2;几率密度gW 2≈4.38×10-5
强作用中三个色夸克有8种最小相互作用顶点。其强的载gS≈0.468;几率密度gS 2≈0.219。
粒子出入的理论中最小相互作用顶点的描述和计算(本文省略),与量子电动力学(或引力)、量子味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的最小相互作用顶点的描述和计算相同。
6.结论
粒子决定漂形态。漂引领粒子运动。光子作跳跃式运动。相对性原理仅适用于特定物理系统。
粒子和物体都遵守的四个新定律,抛弃量子论的波粒二象性和相对论的惯性质量为引力质量。
相对论不能推导刘智和的物体本质两大新定律。刘智和在欧氏空间创建更基本新宏观物理学。
量子论不能推导刘智涵的粒子本性两大新定律。刘智涵以粒子为本铸造更基本新微观物理学。
刘文祥的出入理论阐述漂的相互作用引起力并摈弃超距作用。本文建立公理物理学基本理论。
以上公理化物理,是《网络物流》的基本理论。
将物流单位各个分散的局域网(包括综合网络),通过公用网络(一般为互联网),组建该单位这些异构或者同构的网络之间互联(Interconnection)、互通(Intercommunication)和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 的统一物流信息系统以及货物智能交通系统,就是该单位的网络物流。它包含货物实际的运输等交通系统。
单位的一个内部网络中,具有该单位对外服务功能最完善的或者该单位根据对外服务的需要而指定的主机(host computer),称为该单位的这一个网络中优势功能的通用计算机,简称优机。这个网络可以称为优机网络。优机也是优机网络中的一台主机。
分别与优机网络(或其中的优机)和另一个公用网络(包括互联网络)互相连接的并且控制这两个网络之间计算机信息互操作的通用计算机,称为另一个网络中辨别身份的特定通用计算机,简称辨机。这种辨机连接的另一个网络(不包括辨机),称为辨机网络。
优机和辨机都存放有在其原有操作系统上增加功能的网络操作系统NOS。
辨机可以通过接口与被保护的优机网络中的优机接口直接连接,同时通过网络接口与另一个网络相连接。由于各种计算机网络通过辨机的不同连接技术方案,可构建成各种不同结构和用途的互联网络。
辨机的标准程序为:
《检查程序的程序》功能:源端或宿端的辨机接收到明文信息后,对信息进行检查,发现其中的任意程序之后,把它们排列在一起,并且暂时存储在外存储器中,同时将第一道程序呈现在指定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如果某些程序是允许其访问的合法程序;则用户在第一次出现提示时,选择“以后都允许”复选项,辨机以后碰到这些程序时,不会再次询问,并允许其访问。当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答复或者选择“不允许”复选项,辨机就丢弃该程序。源端辨机和宿端辨机运行这个程序;可防止病毒攻击辨机保护的网络。
《源端加密程序》功能:源端辨机把欲通过公用网络发送的明文信息后面,添加对称加密的秘钥;将此组合数据输入单向散列函数(Message Digest),得出散列(Hash)值(称为源端散列值);然后将明文信息(不包含密钥)后面添加源端散列值,用密钥进行加密,变成密文;最后将该密文送行宿端辨机。
《宿端解密程序》功能:宿端辨机用单位或者企业事先约定的共享的密钥,将接收的密文解密变成明文,得到明文信息和源端散列值;把明文信息(不包含散列值)后面添加密钥;将此组合数据,输入事先约定的单向散列函数,得到散列值(称为宿端散列值);该宿端散列值与接收到的源端散列值相比较;如果这两个散列值相同;则确认该信息是从合法源端辨机发出的,接受该信息;否则丢弃该信息。
身份验证(Authentication)最简单办法,是在辨机中建立一个用户名和密码数据库。
辨机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来进行身份验证。该用户名和密码数据库列表简单地对不同类型的源端被保护网络(以其辨机IP地址为代表)身份进行识别。
授权(Authorization)则规定了用户在获得访问该网络资格后,能做什么。
身份验证和授权新办法,是建立一个用户或企业名、IP地址、密码和授权权限数据库。
辨机具有将企业一个被保护的局域网中计算机,送往(或者接收)该企业另一个局域网计算机的信息,加密(或解密)后,转发给因特网(或者该局域网)的标准程序等;它含有处理信息流等的程序。
两个被保护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Internet进行安全和精确的通信如下:
与被保护网络相连接的源端辨机,装有《检查程序的程序》、《源端加密程序》和《宿端解密程序》等,能够加密各种信息,并且只允许该源端被保护网络中的计算机的信息,经过加密之后,进入互联网。
与被保护网络相连接的宿端辨机,装有《检查程序的程序》、《源端加密程序》和《宿端解密程序》等,能够解密从互联网进来的各种信息,并且只允许该单位或者组织的其他源端被保护网络或者合作伙伴指定的源端网络中的计算机信息,经过解密之后,进入到该宿端被保护网络中的接收计算机。
一次物流系统过程或者一件物流系统任务虽然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大多数都可以分解成一些简单的物流系统元素(程序)段。各个元素段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每个步骤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实施;缺一不可,步骤或者次序错了都不行。在这些物流系统元素段中各个过程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子系统。
物流元素段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工序是组成元素段的基本单元;是在物流系统中连续完成最基本任务的过程。它也是制定物流系统计划、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
对于同一个物流系统元素段,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可能不同,应制定不同物流系统的工艺(包含不同的工序)。因此必需考虑物流运行过程的方法以及质量,并选择合适的运行方法和设置物流系统各种参数。
1、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电子标签与相距几厘米至几米的识读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的信息,能够识别电子标签代表的物品、人和器具。RFID技术可以识别高速移动物体并可识别多个标签,可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中,操作快捷方便。它由电子标签和识别设备组成。识别设备包括天线、无线电射频装置和阅读器。RFID适用于非接触式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
本发明的标签由微波天线、反射调制器、编码器、微处理器、内存和显示器(一般为液晶显示器)等组成(图1)。在标签的存储器中存储被识别物的有关技术参数和识别信息,还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例如错误校验信息。由于将标签技术和显示技术相结合,使得这种标签具有显示被识别物的各种相关信息的功能等。具有显示被识别物体的各种相关信息功能的标签,称为显示标签,简称为显签。显签的编码器具有写入数据的功能,可以是在线完成的;也可以是离线完成的。显签为大量信息的存储、改写和远距离识别提供技术支撑和保证。它克服条码技术的一些缺点,例如安全性较差等。
显签具有特定:电池供电,传输距离较远,符合标准化,现场可编程,编码安全可靠,可显示信息。
根据不同的功能,显签可以分为:主动式显签和被动式显签,只读显签和读写显签等。
无线电射频装置是微波产生、发射和接收的设备(图2)。它主要由射频振荡器、功率放大器(射频处理器)、射频接收器、检波解调器和前置放大器等部分组成。它产生的信号经过射频振荡器变成高频的载波信号,再经功率放大器(或射频处理器)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显签在接收识别设备发出的载波信号后,被该查询信号激活,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将显签内编好的识别信息反射回识别设备。识别设备的天线接收由显签反射回来的信号,射频接收器进行收发分离,然后检波解调,再通过前置放大器放大,送至阅读器进行处理。阅读器实质是读出计算机。天线是显签和无线电射频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发射和接收装置。
识别设备可以采用多处理器结构系统。该系统由通过某种物理拓扑(星型、环状、树形和总线等)结构线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以上微处理器组成。每个处理器承担物流识别设备的不少于一个的功能。它既能独立运行汇编程序等,又能通过通信介质线路或者共享的存储器与其他处理器交换信息,协调步骤,实时完成物流识别设备承担的任务。
显签和识别设备(图1和图2)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空气介质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进行的。
2、由若干台识别设备和一台通用计算机,按照局域网的物理拓扑结构(星形、环形、树形或总线形等),通过传输介质短距离互相联接,就构成物流网络单元。每台识别设备固定分布于监视区内,分别承担物流系统内的一个监视区商品等物体的识别任务。
3、将优机、若干计算机、服务器、客户机、浏览器、物流网络单元、数据库和其他的计算机类物流设备等,采用局域网技术,通过网络接口卡和通信电缆连接而成的局域网,称为物流局域网(图3)。
物流局域网的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 ing Sestem,NOS)是在优机和每个计算机原有操作系统上增加网络所需要的功能。NOS运行在服务器类计算机上,并由联网的计算机用户共享。
物流局域网具有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可移植性(portability)、可扩展性(expandability)、可缩放性(scalability)和即插即用(plug&play)特征。它一般是以分布式控制为原则,采用系统、子系统和模块分级式的控制结构;其构造是可移植的和透明的。
优机具有微处理器芯片、数据存储器(EEPROM)、工作存储器(RAM)和程序存储器(EPROM),并装有输入按键、显示器等。物流局域网操作系统是在优机操作系统增加局域网所需的功能,其控制网络运行。
每个优机都有输入和输出接口电路。优机网络的计算机或者物流设备之间也可以直接通过传输介质进行通信和业务信息交流。
物流网络单元的网络化极大地满足物流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是实现新的物流系统模式(如虚拟企业和全球物流系统)的基础单位。
物流局域网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物流企业的中性机制平台,是一种崭新物流系统理念。它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物流系统代码到计算机,再由其分配物流系统任务到相应的物流设备,然后由物流设备完成。
为了在物流局域网中的物流设备上监控网络内某台设备的运行状况,可在每台物流设备上安装摄像头。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物流局域网内的视频实时发布。
具有网络功能的物流局域网,可以充分实现企业内部的某一区域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完全适应物流局域网面向任务订单的物流系统模式。
利用物流局域网对物流网络单元的可重构性和数据通信的兼容性,可以为大批自动化物流设备开发各种控制器。例如对化工、药品、陶瓷、汽车、飞机制造和代工业等领域的各个供应商的工厂中的各种自动化系统,进行联网控制,并对各个物流局域网中自动线的关键设备进行配套开发。
依据局域网原理,同一个物流局域网中任意一个物流网络单元可对其他的物流网络单元进行互操作。
4、某个物流企业的若干个物流局域网或者专用网络中的优机,各自都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分别与一台辨机的输出/输入接口相连接;各个辨机都通过路由器与因特网连接,就组建成该企业专有的物流系统广域网。它就是网络物流。
辨机解决了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匿名性和可分性四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它是服务器类计算机。
网络物流中,不同物流局域网中主机之间,通过因特网的安全和精确的通信如下:
从物流局域网中的源端计算机发送的信息;经源端优机,到达源端的装有《检查程序的程序》和《源端加密程序》等源端辨机;经过消灭病毒和加密之后;通过因特网;到装有《宿端解密程序》和《检查程序的程序》等的宿端辨机;经过解密和检查病毒后;转到宿端优机;最后到达宿端计算机。辨机对进出物流局域网的信息监控,并拒绝非法对物流局域网的访问。
网络物流不仅能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远程物流系统通信和视频监控;而且能通过网络对物流设备进行远程软件修改、故障诊断,实现群控。
网络物流的系统备份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由备份客户端、主备份服务器、介质服务器、备份存储单元和备份管理软件等组成。备份客户端通常是指应用程序、数据库或者文件服务器;表示能从在线存储上读取数据并且将数据传送到备份服务器的软件系列;主备份服务器用于安排备份和恢复工作,并维护数据的存放介质;介质服务器是按照主备份服务器的指令将数据复制到备份介质上。备份存储单元为数据磁带、磁盘或者光盘等。
现有的分布于远距离的各个物流系统的网络互联组成的专用网络,必须采用或者租用昂贵的专用线路。
现有的防火墙(包括硬件设备、相关的软件代码和安全策略)或者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技术,容易被黑客(HACK)采用“反端口”技术攻克,入侵到防火墙后面的企业网络的计算机或者数据设备,是其主要缺陷之一。防火墙无法防御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也是其主要缺陷之一。
网络物流系统将是一个全球互通、联系紧密的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专有广域网。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标签原理图。显签由微波天线、反射调制器、编码器、微处理器、内存和显示器(一般为液晶显示器)等组成。在显签的存储器中存储被识别物的有关技术参数和识别信息,还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由于将标签技术和显示技术相结合,使得这种标签具有显示被识别物的各种相关信息的功能等。
识别设备中阅读器的原理与显示标签基本相同。
图2识别设备示意图。无线电射频装置是微波产生、发射和接收的设备。它主要由射频振荡器、功率放大器(射频处理器)、射频接收器、检波解调器和前置放大器等部分组成。它产生的信号经过射频振荡器变成高频的载波信号,再经功率放大器(或射频处理器)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图3物流局域网示意图。它是将一台优机、若干物流网络单元、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和其他的物流系统设备,通过网络接口卡和通信电缆直接连接而成的局域网。物流局域网具有互操作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可缩放性和即插即用特征。它一般是以分布式控制为原则,采用系统、子系统和模块分级式的控制结构;其构造是可移植的和透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
自由、开放式的物流系统网络及其各种组合,能够在整合各种计算机平台上运行,可以和其他系统的网络互操作,并且能够给货主企业或者发货人(第一方)、第三方物流(Thirt-Part Logistics,TPL)业务者、收货人(第二方)等,提供一种统一风格的交互方式。
1、显示标签由微波天线、反射调制器、编码器、微处理器、内存和显示器(一般为液晶显示器)等组成(图1)。显示标签和阅读器分别有射频天线、无线收发模块、滤波器、放大器等组成的射频收发的相关电路。物流系统收发的射频信号需要进行滤波和放大。滤波的目的是保证只让频带内的信号通过,抑制频带外的噪声;放大的目的是提高功率准备发射或者放大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成中频数字信号。显示标签或者阅读器中的单片式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含有识别和控制软件;液晶显示器的数字输入接口接收TMDS发送器输出的TMDS数字信号;送到液晶显示器主板中的TMDS接收器;其输入的时钟信号送到时钟发生器。数字信号经解码送往主控电路的图像缩放处理器(SCALER)进行处理。在液晶显示器主控电路中经过处理的行同步信号,送往锁相环式时钟发生器电路,使其产生的时钟脉冲与输入行同步信号锁定;另一路送往屏显电路(0n Screen Display,OSD)。数字信号经过液晶显示器的主控电路的图像缩放处理器(SCALER)处理,使之能够适合液晶板物理分辨率的数字信号,连同数字行/场同步信号,送往液晶板接口电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符合液晶板接口电路要求的数字视频信号。液晶板接口电路将转换后的数字视频信号送往液晶板的定时电路和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液晶显示器显示字符、图像(图1)。
自动化物流装备需要对各种物质参数测量和各种开关量控制。物流系统环节参数值属于动态信息,不仅数据量大、名目繁多且形式复杂。这些物流系统参数具有对质量跟踪等功能,保证数据准确和及时更新。所以数据反馈可以由非接触式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完成;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准确和数据反馈的及时。
2、采用高速CPU集成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装置,同时进一步改善物流系统设备的动态、静态特性,可使物流网络单元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工作。
将仿真技术用于物流系统任务的分析设计,需要按建模的要求建立模型,并通过对相应模型的状态跟踪或者模拟而得到实际物流系统的行为特性,检查物流网络单元在物流系统中的各种真实过程和危险。仿真法可用于各个物流网络单元物流系统元素段设计的各个阶段,将数学的和经验的模型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物流系统的运行情况,得到仿真运行数据,以检验物流代码的正确性和物流系统过程的准确性(图2)。
3、物流局域网(图3)是局域网技术和物流网络单元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且依赖于共享网络的拓扑结构。优机具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器,并装有输入按键、显示器等。其存储器集成电路具有数据存储器 (EEPROM)、工作存储器(RAM)和程序存储器(EPROM)的电路。优机存放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ng System,NOS)。它控制物流局域网的资源,操作物流局域网的运行;并可以并发运行多个物流网络单元。
优机一般采用CPU32位以上;主机频率20MHz以上;内存8MB以上并配有足够容量的硬盘存储器。它是优机网络的核心,运行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管理各个物流网络单元之间的通信,管理物流网络单元的资源和用户对这些资源的使用。
优机一般采用波分、时分或者实时控制;具有多功能、多任务的处理能力,支持物流系统任务的数据格式,能及时传输和处理具体任务,并且驱动物流网络单元的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实施。
各个物流网络单元通过网络接口卡和物流局域网的通信传输电缆连接起来,使任意一台计算机和物流设备之间都能够相互通信并且可以共享优机网络资源(图3)。
NetWare386充分利用了Intel微机系列的微处理器性能,是局域网的工业标准。它是一个多任务、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在优机上。物流网络单元内存NetWare的外壳程序(NetWare Sell),截取物流网络单元的用户服务请求,并加以判断。如果是对该物流网络单元的访问,就把请求交给物流网络单元的处理;如果是对优机的请求,则将请求送到优机,由优机进行处理,再将结果送回给用户。
优机网络的通用计算机或者物流系统设备,也可以直接通过传输介质进行通信和业务信息交流。
优机具有读、译物流网络单元和通用计算机的所有逻辑功能,能辨识物流网络单元的各种功能。
优机有各种标准接口电路,还有一些专用接口电路,以便与特殊物流网络单元等的接口电路相互连接。
优机还包含有对优机网络进行管理,并且保证其安全可靠等程序。它除了可以给优机网络中物流网络单元发送文档之外,还可以根据物流网络单元的具体请求的需要,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如把输入的数据,写入数据库或者对其数据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处理,并把需要的结果发送给物流网络单元等)。
物流局域网的数据库服务器存贮该企业的物流系统或者任务的数据。它对数据库文件操作之后,及时关闭该库文件,以免人为的误操作或者发生其他故障,而导致当前库文件的损坏。数据库的表结构定义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物流局域网的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NFS)允许应用程序打开一个远程文件,在文件中移动到一个指定位置,并且在该位置开始读写数据。

Claims (3)

1.网络物流是一种由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指挥和控制现有物流系统的高效率运行的方法;其技术特征:将物流单位的各个分散的局域网,通过因特网,组建该单位这些异构或者同构的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的物流网络(也称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以及货物智能交通系统(即现有的物流);网络物流将局部的、在物流单位专有网或者专用网上的电子物流,拓展到开放的、基于因特网的网络物流;物流信息网络控制和保障货物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通过网络物流,能够对物流单元或者物流设备进行远程软件修改、故障诊断,实现群控;网络物流由实际货物的运输、移动的物流系统以及对该物流的各种信息进行控制、流通、处理的物流信息网络组成;这两个系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
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其技术特征:它将物流单位的各个分散物流局域网,通过辨机和因特网,组建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的安全可靠的物流广域网;物流信息网络由若干个优机网络中优机,分别与辨机相连接,各个辨机又与因特网连接而组成的物流企业专有广域网;它能够防御各种病毒和木马的攻击;其中每个局域网都通过辨机控制功能,既与因特网逻辑隔离,又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互操作;辨机确保该网络的安全性和各种信息的有效性、可靠性、保密性;
货物智能交通系统(也称为物流),其技术特征:通过生产、交易、存储、装卸和运输的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提供货物从供应商到需要者或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流动的全过程服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包装、加工、装卸、搬运、配送物品和进行物品处理;
物流局域网(也称为优机网络),其技术特征:将优机、若干计算机、服务器、客户机、浏览器、物流网络单元、计算机类控制物流的设备,采用局域网技术而组成的一个内部网络;
优机,其技术特征:单位的一个内部网络中,具有该单位对外服务功能或者该单位根据对外服务的需要而指定的主机;这个网络称为优机网络;优机也是优机网络中的一台主机;
辨机,其技术特征:它是分别与优机网络或优机、同时与因特网互相连接的,并且控制这两个网络之间各种信息互操作的通用计算机;辨机具有将物流企业的一个被保护的局域网送往(或者接收)该企业的另一个局域网的信息,进行加密(或者解密)后,转发给因特网(或者该局域网)的标准程序;它含有处理病毒和木马的[检查程序的程序]的软件;
防病毒保密辨机,其技术特征:具有防御病毒和信息保密的标准程序;该标准程序为:
[检查程序的程序]软件功能:源端或宿端的辨机接收到明文信息后,对信息进行检查,发现其中的任意程序之后,把它们排列在一起,并且暂时存储在外存储器中,同时将第一道程序呈现在指定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如果某些程序是允许其访问的合法程序;则用户在第一次出现提示时,选择“以后都允许”复选项,辨机以后碰到这些程序时,不会再次询问,并允许其访问;当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答复或者选择“不允许”复选项,辨机就丢弃该程序;源端辨机和宿端辨机运行这个程序,能够防止病毒攻击辨机保护的网络;
[源端加密程序]软件功能:源端辨机把欲通过因特网发送的明文信息后面,添加对称加密的秘钥;将此组合数据输入单向散列函数,得出源端散列值;然后将不包含密钥的明文信息后面添加源端散列值,用密钥进行加密,变成密文;最后将该密文送行宿端辨机;
[宿端解密程序]软件功能:宿端辨机用单位或者企业事先约定的共享的密钥,将接收的密文解密变成明文,得到明文信息和源端散列值;把不包含散列值明文信息后面添加密钥;将此组合数据,输入事先约定的单向散列函数,得到宿端散列值;该宿端散列值与接收到的源端散列值相比较;如果这两个散列值相同;则确认该信息是从合法源端辨机发出的,接受该信息;否则丢弃该信息;
两个被辨机保护的优机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因特网进行安全和精确的通信如下:
与被保护网络相连接的源端辨机,装有[检查程序的程序]、[源端加密程序]和[宿端解密程序],能够防御病毒和加密各种信息,并且只允许该源端被保护网络中的信息,经过加密之后,进入因特网;
与被保护网络相连接的宿端辨机,装有[检查程序的程序]、[源端加密程序]和[宿端解密程序],能够防御病毒和解密从因特网进来的各种信息,并且只允许该单位或者组织的其他源端被保护网络或者合作伙伴指定的源端网络中的计算机信息,经过解密之后,进入到该宿端被保护网络中的接收计算机;
物流信息网络中,不同物流局域网的主机之间,通过因特网的安全和可靠的通信如下:
从物流局域网中的源端计算机发送的信息;经源端优机,到达源端的装有[检查程序的程序]和[源端加密程序]的源端辨机;经过消灭病毒和加密之后;通过因特网;到装有[宿端解密程序]和[检查程序的程序]的宿端辨机;经过解密和检查病毒后;转到宿端优机;最后到达宿端计算机;辨机对进出其保护的物流局域网的信息监控,并拒绝非法对该物流局域网访问;
物流网络单元,其技术特征:由若干台识别设备和一台通用计算机,按照局域网的物理拓扑结构,通过传输介质短距离互相联接而构成;每台识别设备固定分布于监视区内,分别承担物流系统内一个监视区的商品和货物的识别任务;物流网络单元中的通用计算机含有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语言处理软件;物流网络单元支持物流程序的数据格式,能及时传输和处理具体任务,并驱动识别设备实施自动化物流运行;用于物流网络单元的操作系统,借助现成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平台;这是一种独立于计算机硬件平台、与制造商无关的物流网络单元操作系统;计算机或识别设备的不少于一个的处理器结构,能对物流网络单元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物流网络单元中通用计算机和各个识别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介质是它们传输信息的通道;凭借这个通道,通用计算机传送经编译的物流程序和指令给识别设备;而识别设备回传物流运行状态及信息给通用计算机;
一次物流运行过程或一件物流运行任务,其技术特征:能分解成一些简单的物流元素段;各个元素段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每个步骤都是按照一定的物流顺序或者物流程序实施的;
物流元素段,其技术特征:它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工序是组成元素段的基本单元,是在物流运行中连续完成最基本任务的过程;它也是制定物流运行计划、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对于物流运行元素段,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方法和步骤不同,应制定不同物流运行的工艺;因此必需考虑物流运行过程的方法以及质量,并选择合适的运行方法和设置物流运行的各种参数;
物流程序(也称为工序),其技术特征:它由程序段组成;其中每一个指令都有固定格式;不同物流运行的程序,其指令格式也可能不同;需要按照物流装备的格式编写物流指令;
物流信息采集主要采用条码技术;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相应的数字组成的标记;国际标准ISO 15394-2000对物流中的运输货物的标签作出规定;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电子标签,与相距几厘米至几米的识读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的信息,识别电子标签代表的物品、人和器具;RFID技术能够识别高速移动物体并识别多个标签,能够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中,操作快捷方便;RFID技术由电子标签和识别设备组成,适用于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
标签(也称为电子标签),其技术特征:它由微波天线、反射调制器、编码器、微处理器和内存组成;在标签的存储器中存储被识别货物的有关技术参数和识别信息;
识别设备,其技术特征:它由天线、无线电射频装置和阅读器组成,能够识别电子标签;它是由拓扑结构线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组成的设备;每个处理器承担物流识别设备的不少于一个的物流功能;每个处理器既能独立运行汇编程序,又能通过通信介质线路或者共享的存储器,与其他处理器交换信息,协调步骤,实时完成识别设备承担的物流任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物流中标签,替换为显示标签,构成显示标签网络物流;其技术特征:由微波天线、反射调制器、编码器、微处理器、内存组成;在存储器中存储被识别物的有关技术参数和识别信息,还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编码器具有写入数据的功能;其技术特征:具有显示器,将标签技术和显示技术相结合,使得这种标签具有显示被识别物的各种相关信息的功能;能显示各种物流信息;根据不同的功能,显示标签分为:主动式显示标签和被动式显示标签,只读显示标签和读写显示标签;由于将标签技术和显示技术相结合,使得这种标签具有显示被识别物的各种相关信息的功能;
无线电射频装置产生的信号经过射频振荡器变成高频载波信号,再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显示标签在接收识别设备发出的载波信号后,被该查询信号激活,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将显示标签内编好的识别信息反射回识别设备;识别设备的天线接收由显示标签反射回来的信号,射频接收器进行收发分离,然后检波解调,再通过前置放大器放大,送至阅读器进行处理;阅读器实质是读出计算机;天线是显示标签和无线电射频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发射和接收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物流中识别设备,其技术特征:采用单处理器结构系统;该系统由通过某种物理拓扑结构线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微处理器组成;它既能独立运行汇编程序,又能通过通信介质线路或者共享的存储器与其他处理器交换信息,协调步骤,实时完成物流识别设备承担的任务。
CN202110317468.3A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构建网络物流的方法 Pending CN1132224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7468.3A CN113222491A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构建网络物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7468.3A CN113222491A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构建网络物流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2491A true CN113222491A (zh) 2021-08-06

Family

ID=7708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7468.3A Pending CN113222491A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构建网络物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24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4797A (zh) * 2021-11-10 2022-02-08 刘智和 一种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网络的方法
CN114627971A (zh) * 2022-03-18 2022-06-14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固体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889A (zh) * 2009-09-01 2010-02-03 刘文祥 网络物流
CN101825890A (zh) * 2010-03-25 2010-09-08 刘文祥 物网
US20180121829A1 (en) * 2016-11-01 2018-05-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ining a machine to automate spot pricing of logistics services in a large-scale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889A (zh) * 2009-09-01 2010-02-03 刘文祥 网络物流
CN101825890A (zh) * 2010-03-25 2010-09-08 刘文祥 物网
US20180121829A1 (en) * 2016-11-01 2018-05-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ining a machine to automate spot pricing of logistics services in a large-scale network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4797A (zh) * 2021-11-10 2022-02-08 刘智和 一种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网络的方法
CN114627971A (zh) * 2022-03-18 2022-06-14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固体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627971B (zh) * 2022-03-18 2023-10-31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固体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o et al. Attitude stabilization control of a quadrotor UAV by using backstepping approach
Kumar et al. Futuristic view of the internet of quantum drones: review, challenges and research agenda
Kent Quantum tasks in Minkowski space
CN113222491A (zh) 一种构建网络物流的方法
Fedorov et al. Quantum computing at the quantum advantage threshold: a down-to-business review
Alzahrani et al. On the libration collinear points in the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Lyu et al. Finite‐time attitude synchronisation for multiple spacecraft
CN111709848A (zh) 一种采用互联网进行控制的智能工厂
Lanzagorta Quantum information in gravitational fields
Gavassino Stability and causality of Carter’s multifluid theory
Dos Santos et al. Vacuum polarization in high-dimensional AdS space-time in the presence of a cosmic string and a compactified extra dimension
Rahman et al. Probing multipartite entanglement, coherence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under classical Ornstein–Uhlenbeck noise
Grib et al. Particles with negative energies in black holes
Alonso-Serrano et al. Noether charge formalism for Weyl transverse gravity
Yang et al. An axion-like scalar field environment effect on binary black hole merger
Sharif et al. Fermion tunneling for traversable wormholes
Cui et al. Output feedback elliptical orbital rendezvous via state‐dependent Riccati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ampanelli et al. Imposition of Cauchy data to the Teukolsky equation. I. The nonrotating case
Englert The BEH mechanism and its scalar boson
Kazakov Quantum theory of anharmonic effects in molecules
CN113888215A (zh) 一种构建连锁经营的智能网络的方法
CN114119254A (zh) 一种构建医疗服务智能网络的方法
CN113821964A (zh) 一种构建网络证明业务的方法
CN114331664A (zh) 一种构建培训服务智能网络的方法
CN113947004A (zh) 一种构建餐饮服务智能网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