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2450B - 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2450B
CN113222450B CN202110586653.2A CN202110586653A CN113222450B CN 113222450 B CN113222450 B CN 113222450B CN 202110586653 A CN202110586653 A CN 202110586653A CN 113222450 B CN113222450 B CN 113222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operation unit
work
combination
schedu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66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2450A (zh
Inventor
赵瑞荣
沈华波
张志毅
马利军
方喜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866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24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2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2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2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2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各个作业单元为待排产任务的作业单元;根据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结合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排产结果。本发明中利用作业单元的柔性形变特性确定排产方式,能够应用于多项目、变节拍的复杂生产环境中,实现快速调整排产、作业无等待的目的,提高员工工作的饱和度和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排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动车、城际干线、城轨地铁等现代化高科技轨道交通车辆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生产过程中的排产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高科技的大型企业中,例如高铁、大飞机的生产作业,工作流程长,工艺复杂,经常会出现工人每天排班量不饱满情况,也会出现局部工序需要长期加班情况,导致工人的工作量不均衡。目前的人工排产方式不能满足大型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不能应用于多项目、变节拍的复杂生产环境中,并且在遇到临时异常时无法准确、迅速进行调整,导致大量的生产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用以解决无法适应多项目、变节拍的生产环境以及员工作业不饱和的技术问题,以实现快速调整排产、作业无等待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其中,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为待排产任务的作业单元;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
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最优的排产结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所述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包括: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不变,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相对变化的特性,划分出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
根据所述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的坐标位置,确定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其中,所述第一用工组合是指作业时间最短的组合,所述第二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最优的组合,所述第三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最少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所述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包括:
根据所述生产工艺流程及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建立基于生产工艺流程的作业单元间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图;
从所述作业单元间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图中确认出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在所述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之前,还包括:
基于人员工种属性的特点,建立人力资源库。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间排产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生成应急调整方案的排产方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所述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包括:
基于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将所述实际生产工艺流程拆分为各个作业单元。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其中,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为最小的基本作业单元;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
输出模块,用于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排产结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装置,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不变,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相对变化的特性,划分出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
根据所述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的坐标位置,确定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其中,所述第一用工组合是指作业时间最短的组合,所述第二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最优的组合,所述第三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最少的组合。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其中,
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上述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获取各个作业单元,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并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然后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排产结果。本发明中利用作业单元的柔性形变特性确定的排产方式,能够应用于多项目、变节拍的复杂生产环境中,实现快速调整排产、作业无等待的目的,提高员工工作的饱和度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多项目作业单元形变特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具体作业单元形变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具体作业单元形变过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力资源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其中,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为待排产任务的作业单元;
步骤102: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步骤103: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
步骤104: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排产结果。
具体地,每个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是固定不变的,总用工量=用工人数*作业时间,其中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是相对变化的。其中,作业单元可以是生产工艺流程中的最小作业单元,最小作业单元是指基于产品的设计结构,员工在节拍内可完成的不可再拆分的作业组合,作业单元也可以是指比最小作业单元较大的单元,具体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定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步骤102中,根据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不变,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变化的特性,生成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得到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其中,形变特性是指作业单元的形状变化。
举例说明,基于同一类型车辆生产中不同流程步骤的作业单元,选取其中四个作业单元。
假如为每个作业单元安排2位工人,根据各个作业单元总用工量的数据,可以得到作业单元1需要4天完成,作业单元2需要3天,作业单元3需要2天完成,作业单元4需要3天完成。
面对客户需要缩短工期情况时,可以利用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即改变作业单元的形状,每个作业单元需要调整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如作业单元1的工作人数为4人,需要2天完成;作业单元2的工作人数为3人,同样需要2天完成,作业单元3的工作人数4人,需要1天完成,对于各个作业单元的实际总用工量来说,这种直接进行压缩处理的方式,可能并没有使得所有的作业单元中工作量得到饱和,存在用工人数或工作时间上的浪费,但是可以实现通过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来调整排产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当将这种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应用到多项目、变节拍的复杂生产环境中时,如图2所示,则弥补了上述排产方式中的不足,实现员工作业工作量的最大饱和,可见该排产方法能够适用于多项目、变节拍的复杂生产环境中。
在步骤103中,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并联关系,得到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其中,形变限制因素是指根据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得到的,主要是指工装资源、设备资源、工具、支线、位置空间、人力资源等,形变限制因素用于限制作业单元以及整个生产主线的形状变化。
在步骤104中,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排产结果。其中,将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与形变限制因素以及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进行约束转义,使排产方式中的各个部分特性进行约束设置,并将约束关系输出到预设的排产算法中,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求变化,使排产算法中根据输入的作业单元发生的形变特性生成相应的排产方式。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各个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并根据得到的形变限制因素以及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并输入到预排产算法中,获得排产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排产方法能够应用于多项目、变节拍的复杂生产环境中,实现快速调整排产、作业无等待的目的,提高员工工作的饱和度和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包括: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不变,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相对变化的特性,划分出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
根据所述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的坐标位置,确定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其中,所述第一用工组合是指作业时间最短的组合,所述第二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最优的组合,所述第三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最少的组合。
具体地,用工曲线是指根据用工组合的坐标位置得到的曲线,形变特性是指作业单元形状的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在保持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的坐标位置,确定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能够具体到每个员工每个具体时间段上的工作安排。
举例说明,第一用工组合可以为用工人数为8人,工作时间为1天,第二用工组合为用工人数为4人,工作时间为2天,第三用工组合为用工人数为2人,工作时间为4天,这三个组合形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可以是其他的组合形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可以通过下述具体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举例说明,如图4所示,假设作业单元1、2、3、4和5是不同车型之间的生产关系,作业单元1与2是串行关系,作业单元2、3、4是并行关系,并且作为一个整体与单元5是串行关系。
作业单元的形变过程如下:作业单元1中是员工甲从早上8:00开始工作,到11:00结束,而如果作业单元1发生形变后,比如要求作业单元1的工作在8点到9点之间完成,明显缩短了工作时间,此时需要增加用工人数,可以通过员工甲、乙和丙三人共同完成作业单元1的工作任务,整个过程实现了作业单元之间的形变,其中,作业单元形状的变化就是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再或者作业单元4产生如图5所示的形变特性:为了节省作业单元4的生产时间,最初是员工丁在早上9点开始工作,到下午两点结束,若员工丁10点以后有别的工作,不能在作业单元4中继续工作,安排员工戊先是与员工丁一起工作,然后10点后员工戊独自工作一小时,则完成了作业单元4的工作量,这种根据形变特性进行的工作安排,保证了每位员工工作的饱和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总用工量数据不变的特性,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的方式,实现作业单元的形变,保证了员工作业的饱和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包括:
根据所述生产工艺流程及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建立基于生产工艺流程的作业单元间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图;
从所述作业单元间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图中确认出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
具体地,形变限制因素是根据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得到的,主要是指工装资源、设备资源、工具、支线、位置空间、人力资源等,限制因素是限制作业单元以及整个生产主线的形状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确认的形变限制因素,能够更好的排产。比如根据生产主线的安排需求,需要电阻焊焊接工在9月1号下午14:00开始,到9月2号上午9:00之前完成电阻焊工作,根据实际人力资源,可以选用4人在9月1号下午两点到四点之间工作完成任务量,或者选用3人在9月1号下午两点到四点之间工作完成部分工作量,余下的工作量选用2人在9月2号上午9:00之前完成。根据作业单元及生产主线的形状变化,选取相应的排产方式,整个生产过程更具有灵活性,员工作业更加饱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所述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之前,还包括:
基于人员工种属性的特点,建立人力资源库。
具体地,工种属性是指员工所掌握的主要技能的特性,比如员工张三擅长焊工以及冷作工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员工的工种属性的因素,建立好人力资源库,当作业单元发生形变的时候,可以根据形变需要随时调用人力资源库中对应的工作人员。
这种排产方法能够使员工的每天工作时间都处于饱和状态,而且保证生产的进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生成应急调整方案的排产方式。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设计的应急调整方案的排产方式,其中,应急调整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调派工作人员。比如北京昌平项目中,作业单元中由于要赶工期,需要增加一名焊工,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与空闲的时间段,是否与作业单元中的要求是否一致,若一致,员工可以进行抢单,主动加入作业单元中,这种方法既能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又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快速满足项目的需求。
另外,根据需要进行应急调整方案,还可以通过派单的形式安排作业员工,可以根据项目具体的进度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解决突发情况,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包括:
基于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将所述实际生产工艺流程拆分为各个作业单元。
具体地,实际生产工艺流程是指现有车辆生产工艺流程,也可以是建材等的生产工艺流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作业单元的拆分标准是指基于产品的设计结构,员工在节拍内可完成的不可再拆分的作业组合。其中,可以是根据同一类型车辆的各个工艺流程步骤的划分,也可以是不同类型车辆之间生产关系的划分。
在本实施中,各个作业单元是基于现有的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得到的,将整个实际生产工艺流程拆分为若干个作业单元。
举例说明,比如整个工艺流程分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检测五步,其中冲压为作业单元1、焊接为作业单元2,涂装为作业单元3,总装为作业单元4,检测为作业单元5。即将整个工艺流程拆分为5个作业单元。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现有的实际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拆分为各个作业单元,能够将实际的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应用到排产方法中,实现柔性派工,提高员工作业的饱和度。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装置,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其中,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为最小的基本作业单元;
生成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第二获取模块703,用于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
输出模块704,用于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排产结果。
具体地,约束转义是指将作业单元形变特性、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的串联、并联关系这些独立存在的资源通过约束规则建立相应的关系和联系。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装置,能够通过各个作业单元的柔性形变的特性、形变限制因素以及各个作业单元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得到最优的排产方式,本发明排产装置能够应用于多项目、变节拍的复杂生产环境中,实现快速调整排产、作业无等待的目的,提高员工工作的饱和度和生产效率。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原理相同,对于更加详细的解释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01、存储器(memory)802和总线803;
其中,处理器801、存储器802通过总线8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801用于调用存储器802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其中,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为待排产任务的作业单元;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最优的排产结果。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其中,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为待排产任务的作业单元;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最优的排产结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生产车辆,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其中,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为待排产任务的作业单元;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
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排产结果;
在所述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之前,还包括:
基于人员工种属性的特点,建立人力资源库,当作业单元发生形变的时候,可以根据形变需要随时调用人力资源库中对应的工作人员;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生成应急调整方案的排产方式;
其中,
所述工种属性是指所述人员所掌握的主要技能的特性;
所述生成应急调整方案的排产方式,包括:
根据需要进行应急调整方案,生成应急调整所需要的用工单;
针对所述用工单,通过派单的形式安排作业人员,或者,发布成供人员抢单的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包括: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不变,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相对变化的特性,划分出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
根据所述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的坐标位置,确定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其中,所述第一用工组合是指作业时间最短的组合,所述第二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最优的组合,所述第三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最少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包括:
根据所述生产工艺流程及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建立基于生产工艺流程的作业单元间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图;
从所述作业单元间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图中确认出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包括:
基于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将所述实际生产工艺流程拆分为各个作业单元。
5.一种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生产车辆,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作业单元;其中,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为最小的基本作业单元;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以及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的变化情况,生成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述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并联关系,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限制因素;
输出模块,用于结合所述形变限制因素和各个作业单元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关系,将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进行约束转义后输出到预排产算法中,输出排产结果;
所述装置还包括:
人力模块,基于人员工种属性的特点,建立人力资源库,当作业单元发生形变的时候,可以根据形变需要随时调用人力资源库中对应的工作人员;
应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生成应急调整方案的排产方式;
其中,
所述工种属性是指所述人员所掌握的主要技能的特性;
所述生成应急调整方案的排产方式,包括:
根据需要进行应急调整方案,生成应急调整所需要的用工单;
针对所述用工单,通过派单的形式安排作业人员,或者,发布成供人员抢单的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作业单元的总用工量数据不变,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相对变化的特性,划分出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
根据所述第一用工组合、第二用工组合和第三用工组合的坐标位置,确定所述作业单元的用工曲线,获取所述作业单元的形变特性;
其中,所述第一用工组合是指作业时间最短的组合,所述第二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和作业时间最优的组合,所述第三用工组合是指用工人数最少的组合。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其中,
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86653.2A 2021-05-27 2021-05-27 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32224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6653.2A CN113222450B (zh) 2021-05-27 2021-05-27 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6653.2A CN113222450B (zh) 2021-05-27 2021-05-27 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2450A CN113222450A (zh) 2021-08-06
CN113222450B true CN113222450B (zh) 2022-09-13

Family

ID=7709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6653.2A Active CN113222450B (zh) 2021-05-27 2021-05-27 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245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9143A (zh) * 2016-11-15 2017-05-3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生产排产调度优化方法
CN107609668A (zh) * 2017-07-24 2018-01-1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抽象凸自适应策略的生产排产调度优化方法
CN109359884B (zh) * 2018-10-31 2021-07-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复杂装备结构件车间作业计划及重调度方法
CN109784570B (zh) * 2019-01-23 2024-01-12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慧车间柔性生产调度方法
CN111754136B (zh) * 2020-06-30 2024-09-27 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厂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98130A (zh) * 2020-07-03 2020-10-20 东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 一种排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61225B (zh) * 2020-09-30 2023-11-0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标杆协同进化算法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2450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6785B (zh) 通用策略任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6779308A (zh) 一种面向离散制造的车间生产计划排产的系统与方法
CN111882097B (zh) 一种车辆维护人员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5619082B (zh) 一种人机协同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装置
CN109377063A (zh)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Barlatt et al. Ford motor company implements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in a complex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Jagusch et al. Transparency in the design-accompanying production on shipyards
CN112101773A (zh) 一种用于流程工业的多智能体系统任务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3222450B (zh) 基于作业单元形变的排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3631594B (zh) 通用流程异步调度方法及系统
JPS59214964A (ja) 対話型スケジユ−リング方式
KR102710435B1 (ko) 조선업 인력수요 예측 모델링기법을 적용한 인력모델링 시뮬레이터 구현방법
Coppini et al. Value stream mapping simulation using ProModel® software
CN104636610B (zh) 一种应用于动态环境下的制造系统派工信息修正方法
CN110532311A (zh) 一种基于队列的分布式数据导出方法及系统
Di et al. Priority rule based heuristics for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 multi-skilled workforce constraints
CN111340383B (zh) 一种随机扰动下组立构件日程计划动态调整方法及系统
Sundström et al. 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 sequences using constraint programming
CN110751352A (zh) 试验排程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Hahndel et al. Distributed negotiation-based task planning for a flexible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Ranjan et al. Implementing lean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in fabrication process planning–A case study
Walter et al. On a multi-project staffing problem with heterogeneously skilled workers
Liu et al.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of flexible flow shop
Feng et al. A hybrid simulation approach to dynamic multi-skilled workforce planning of production line
Wang et al. A web-based integrated process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