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0056B -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0056B
CN113220056B CN202110335235.6A CN202110335235A CN113220056B CN 113220056 B CN113220056 B CN 113220056B CN 202110335235 A CN202110335235 A CN 202110335235A CN 113220056 B CN113220056 B CN 113220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load
output
input
power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52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0056A (zh
Inventor
农孙彬
王于萌
王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52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0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0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0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0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0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1Voltage to current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该电路包括:第一及第二输入端、第一及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输入侧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连接,输出侧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取电模块以及第二取电模块,输入端均与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第一输出端连接,控制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当电源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取电模块导通,负载的电压随电源的电压变化而变化;当电源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二取电模块导通,负载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本申请的电路能保证负载在额定电压下运行以及调节负载的电压。

Description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球珠演示盒或者油墨球珠定磁装置中,需要使用到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直流电机来做旋转动力,这些电机的额定电压不同,有些是8伏的,有些是5伏的,有些是12伏,因此若供电电源只有一个,则有可能有的电机会超额定电压运行,虽然短时间超额定电压运行对电机不会有太大的损伤,但是长时间超额定电压运行会对电机造成伤害甚至会烧坏电机。
同时在球珠演示盒或者油墨球珠定磁装置中,又需要对电机进行调速,以达到不同的球珠效果。由于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相对复杂,成本高等因素,因此在轻负载情况下通常采用调节电压的方式对电机调速。
由此就产生了如下问题:在供电电压超过了负载的额定电压并且负载的额定电压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既保证负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又保证负载在额定电压下电压可以调节,以便调速。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既能保证负载在额定电压下运行,又能调节负载的电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该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负极;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负载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两者输入侧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输出侧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取电模块以及第二取电模块,两者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其中,当所述电源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信号而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与所述第一信号相反的第二信号而使所述第二取电模块截止,此时所述负载的电压值随所述电源的电压值变化而变化;当所述电源的电压值不小于所述电压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信号而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截止,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信号而使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导通,此时所述负载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源;上述的负载电压保护电路,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均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负载,所述负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负载与至少两个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负载均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在电压源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取电模块导通,第二取电模块截止,此时负载的电压值随电源的电压值变化而变化,当电源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取电模块截止,第二取电模块导通,此时负载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从而在电子设备中,当电源只有一个,负载为多个,且多个负载的额定电压不同时,可以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多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多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与多个负载一一对应,同时每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均分别与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每个负载均连接在对应的负载电压保护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之间,从而每个负载在各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的保护下,当电源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负载的电压值随电源的电压值变化而变化,实现调节负载的电压,当电源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负载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该预设电压值可以是负载的额定电压值或者小于负载的额定电压值,从而保证负载在额定电压下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与电源、负载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在电源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图1中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在电源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不仅仅能应用于球珠演示盒或者油墨球珠定磁装置中,其能应用于任何电子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与电源、负载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源为可调直流电压,负载可以是电机、灯泡等任一种负载。该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包括第一输入端1001、第二输入端1002、第一输出端1003、第二输出端1004、第一控制模块1100、第二控制模块1200、第一取电模块1300以及第二取电模块1400。
第一输入端1001、第二输入端1002分别用于连接电源2000的正极、负极;第一输出端1003、第二输出端1004分别用于连接负载3000的两端,其中第二输出端1004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也就是说,当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和电源2000、负载3000连接时,电源2000的负极通过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与负载3000的一端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110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1200两者输入侧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输入端1001、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输出侧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
第一取电模块1300以及第二取电模块1400两者的输入端均与第一输入端1001连接,输出端均与第一输出端1003连接,控制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1100、第二控制模块1200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控制模块1100输出第一信号而使第一取电模块1300导通,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与第一信号相反的第二信号而使第二取电模块1400截止,此时负载3000的电压值随电源2000的电压值变化而变化;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控制模块1100输出第二信号而使第一取电模块1300截止,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第一信号而使第二取电模块1400导通,此时负载3000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
具体地,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相反,即第一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中的一个,第二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中的另一个。
其中预设电压值可以是负载3000的额定电压值,或者是小于额定电压值的一个电压值。
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控制模块1100输出第一信号,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第二信号,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控制模块1100输出第二信号,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第一信号,也就是说,同一时刻,第一控制模块1100、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的信号相反。
同时当第一控制模块1100输出第一信号时,第一取电模块1300导通,当第一控制模块1100输出第二信号时,第一取电模块1300截止;当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第一信号时,第二取电模块1400导通,当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第二信号时,第二取电模块1400截止。
也就是说,当电源2000输入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取电模块1300导通,第二取电模块1400截止,此时第二取电模块1400不起任何作用;当电源2000输入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取电模块1300截止,第二取电模块1400导通,此时第一取电模块1300不起任何作用。
同时当第一取电模块1300导通时,导通的第一取电模块1300从电源2000取电而为负载3000供电,且使负载3000的电压值随电源2000的电压值变化而变化;当第二取电模块1400导通时,导通的第二取电模块1400从电源2000取电而为负载3000供电,且使负载3000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
也就是说,上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的设置,使得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负载3000的电压值随着电源2000的电压值变化而变化,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负载3000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
从而在电子设备中,当电源2000只有一个,负载3000为多个,且多个负载3000的额定电压不同时,可以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多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多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与多个负载3000一一对应,同时每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的第一输入端1001、第二输入端1002均分别与电源2000的正极、负极连接,每个负载3000均连接在对应的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的第一输出端1003、第二输出端1004之间,从而每个负载3000在各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的保护下,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负载3000的电压值随电源2000的电压值变化而变化,实现调节负载3000的电压,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负载3000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该预设电压值可以是负载3000的额定电压值或者小于负载3000的额定电压值,从而保证负载3000在额定电压下运行。
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模块1100、第二控制模块1200均包括:第一稳压单元1110、光耦(第一控制模块1100、第二控制模块1200中的光耦分别用Q1、Q2表示)。
在第一控制模块1100中,光耦Q1的输入侧与第一稳压单元1110串联在第一输入端1001、第二输入端1002之间,输出侧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同样地,在第二控制模块1200中,光耦Q2的输入侧与第一稳压单元1110串联在第一输入端1001、第二输入端1002之间,输出侧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同时在第二控制模块1200中,光耦Q2的输出侧的第二端作为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侧的第二端与第二取电模块1400的控制端连接。
同时第一控制模块1100还包括取反单元1120,取反单元1120连接在光耦Q1的输出侧的第二端与第一取电模块1300的控制端之间,用于将光耦Q1输出的信号转变为相反的信号。
上述取反单元1120的设置,使得同一时刻第一控制模块1100、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的信号相反。
同时第一稳压单元1110只有在其两端的电压超过反向击穿电压时,其才会导通,也就是说,在电源2000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稳压单元1110不会导通,只有在电源2000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第一稳压单元1110才会导通。
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100、第二控制模块1200中第一稳压单元1110的稳压参数相同。
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稳压单元1110包括电阻(第一电阻)以及稳压二极管,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100中的电阻、稳压二极管分别用R1、D1表示,第二控制模块1200中的电阻、稳压二极管分别用R2、D2表示。
在第一控制模块1100中,电阻R1一端与第一输入端1001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与光耦Q1的输入侧的一端连接,其中,光耦Q1的输入侧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
在第二控制模块1200中,电阻R2一端与第一输入端1001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正极与光耦Q2的输入侧的一端连接,其中,光耦Q2的输入侧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
其中,稳压二极管D1、D2的反向击穿电压(稳定电压)相等,当电源2000输入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稳压二极管D1、D2两端的电压均未达到反向击穿电压,稳压二极管D1、D2不导通,使得光耦Q1、Q2均处于截止状态,当电源2000输入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稳压二极管D1、D2两端的电压均达到反向击穿电压,稳压二极管D1、D2导通,进而使得光耦Q1、Q2均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稳压单元1110也可以不包括电阻。
继续参阅图1,取反单元1120包括电阻R3(第二电阻)、电阻R4(第三电阻)以及P型三极管T1,电阻R3和电阻R4串联形成的支路一端与第一输入端1001连接,另一端与P型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且电阻R3和电阻R4之间的节点与光耦Q1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P型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集电极与第一取电模块1300的控制端连接。
当电源2000输入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稳压二极管D1两端的电压未达到反向击穿电压,稳压二极管D1不导通,使得光耦Q1处于截止状态,此时P型三极管T1的基极在电阻R3、R4的上拉作用下处于高电平状态,进而使得P型三极管T1导通,然后P型三极管T1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信号。
当电源2000输入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稳压二极管D1两端的电压达到反向击穿电压,稳压二极管D1导通,使得光耦Q1导通,此时P型三极管T1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进而使得P型三极管T1截止,然后P型三极管T1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信号。
继续参阅图1,第一取电模块130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310以及二极管D3。
第一开关单元1310的输入端作为第一取电模块1300的输入端而与第一输入端1001连接,控制端作为第一取电模块1300的控制端而与第一控制模块1100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3(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开关单元1310的输出端连接,负极作为第一取电模块1300的输出端而与第一输出端1003连接。
当第一控制模块1100输出第一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310导通,当第一控制模块1100输出第二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310截止。
同时设置二极管D3能够避免第一取电模块1300截止而第二取电模块1400导通时电流倒流到第一取电模块1300中,以及抵消光耦Q1内部发光二极管输入端所产生的压降。
继续参阅图1,第二取电模块1400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410、第二稳压单元1420以及二极管D4。
第二开关单元1410的输入端作为第二取电模块1400的输入端而与第一输入端1001连接,控制端作为第二取电模块1400的控制端而与第二控制模块1200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稳压单元1420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单元1410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4(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稳压单元1420的输出端连接,负极作为第二取电模块1400的输出端而与第一输出端1003连接。
当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第一信号时,第二开关单元1410导通,当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第二信号时,第二开关单元1410截止。
而当第二开关单元1410导通时,因为第二稳压单元1420的稳压作用使得负载3000两端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
同时设置二极管D4能够避免第一取电模块1300导通而第二取电模块1400截止时电流倒流到第二取电模块1400中。
继续参阅图1,第一开关单元1310、第二开关单元1410均包括N型三极管(第一开关单元1310、第二开关单元1410中的N型三极管分别用T2、T3表示)以及第四电阻(第一开关单元1310、第二开关单元1410中的第四电阻分别用R5、R6表示)。
在第一开关单元1310中,N型三极管T2的发射极作为第一开关单元1310的输入端而与第一输入端1001连接,集电极作为第一开关单元1310输出端而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电阻R5连接在N型三极管T2的基极与第一控制模块1100的输出侧的第二端之间。
在第二开关单元1410中,N型三极管T3的发射极作为第二开关单元1410的输入端而与第一输入端1001连接,集电极作为第二开关单元1410的输出端而与第二稳压单元1420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6连接在N型三极管T3的基极与第二控制模块1200的输出侧的第二端之间。
当第一控制模块1100输出低电平信号时,N型三极管T2导通,从而电流经过N型三极管T2与二极管D3到达负载3000。
当第二控制模块1200输出低电平信号时,N型三极管T3导通,从而电流经过N型三极管T3、第二稳压单元1420、二极管D4到达负载3000。
其中,电阻R5、R6的设置可以抬高N型三极管T2、T3的基极的电位,使得N型三极管T2、T3的集电结的偏压小,减少N型三极管T2、T3发热,降低N型三极管T2、T3被烧坏的风险。
继续参阅图1,第二稳压单元1420包括三端稳压管U1、电容C1(第一电容)以及电容C2(第二电容)。
三端稳压管U1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单元1410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接地端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其中,三端稳压管U1的稳定电压值与预设电压值相等;电容C1的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1410和三端稳压管U1连接的节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三端稳压管U1和二极管D4连接的节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端1002连接。
在一应用场景中,三端稳压管U1的稳定电压比稳压二极管D2的稳定电压稍高,例如高出0.7V。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稳压单元1420也可以不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稳压二极管D1、D2两端的电压均小于反向击穿电压,两者均不导通,光耦Q1、Q2均处于截止状态,而因为光耦Q1处于截止状态,导致P型三极管T1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P型三极管T1导通,P型三极管T1的集电极处于低电平状态,进而N型三极管T2导通,而因为光耦Q2处于截止状态,导致N型三极管T3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进而N型三极管T3截止,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取电模块1300导通,第二取电模块1400截止,即此时第二取电模块1400不起作用,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此时负载3000两端的电压值接近电源2000的电压值,具体地,若不考虑二极管D3的压降以及走线的损耗,负载3000两端的电压值与电源2000的电压值相等。
当电源2000的电压值不小于电压阈值时,稳压二极管D1、D2两端的电压均不小于反向击穿电压,两者均导通,光耦Q1、Q2均处于导通状态,而因为光耦Q1处于导通状态,导致P型三极管T1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P型三极管T1截止,P型三极管T1的集电极处于高电平状态,进而N型三极管T2截止,而因为光耦Q2处于导通状态,导致N型三极管T3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进而N型三极管T3导通,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取电模块1300截止,第二取电模块1400导通,即此时第一取电模块1300不起作用,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的等效电路图如图4所示,此时负载3000两端的电压值被维持在预设电压值(该预设电压值也是三端稳压管U1的稳定电压值)。
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不管是第一取电模块1300还是第二取电模块1400导通,电源2000为负载3000供电的主回路(图3和图4中虚线箭头经过的回路)中均没有串入电阻等能耗元件,减少整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长期稳定的安全运行,N型三极管T2、N型三极管T3以及三端稳压管U1的最大电流、平均电流均分别大于负载3000的最大电流、平均电流。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4000包括电源4100、负载电压保护电路4200以及负载4300。
电源4100是可调直流电源,即其电压大小可调。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4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4200的第一输入端4201、第二输入端4202均分别与电源4100的正极、负极连接;负载43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负载4300与至少两个负载电压保护电路4200一一对应,且每个负载4300均连接在对应的负载电压保护电路4200的第一输出端4203、第二输出端4204之间。
其中负载电压保护电路4200与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的负载电压保护电路1000结构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电子设备4000中,对于任一负载4300而言,当电源4100的供电电压超过其额定电压时,由于负载电压保护电路4200中第二取电模块起作用,因此负载4300的电压并不会超过额定电压,而是稳定在预设电压值(该预设电压值可以是负载4300的额定电压,也可以是小于额定电压的一个电压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切断负载4300和电源4100之间的连接,同时当电源4100的供电电压没有超过其额定电压时,由于负载电压保护电路4200中第一取电模块起作用,此时负载4300的电压随着电源4100的电压变化而变化,实现了电压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包括:
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负极;
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负载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两者输入侧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输出侧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第一取电模块以及第二取电模块,两者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当所述电源的电压值小于电压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第一信号而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与所述第一信号相反的第二信号而使所述第二取电模块截止,此时所述负载的电压值随所述电源的电压值变化而变化;当所述电源的电压值不小于所述电压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信号而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截止,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一信号而使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导通,此时所述负载的电压值维持在预设电压值;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包括:第一稳压单元;光耦,输入侧与所述第一稳压单元串联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之间,输出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所述光耦的输出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取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取反单元,连接在所述光耦的输出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的控制端之间,用于将所述光耦输出的信号转变为相反的信号;
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取电模块的输入端而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一取电模块的控制端而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负极作为所述第一取电模块的输出端而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取电模块的输入端而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取电模块的控制端而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稳压单元,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二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负极作为所述第二取电模块的输出端而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单元包括:
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
稳压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正极与所述光耦的输入侧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光耦的输入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反单元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形成的支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且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的节点与所述光耦的输出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包括:
N型三极管,发射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而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而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稳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侧的第二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稳压单元包括:
三端稳压管,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接地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三端稳压管的稳定电压值与所述预设电压值相等;
第一电容,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和所述三端稳压管连接的节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第二电容,一端与所述三端稳压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连接的节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压值为所述负载的额定电压值。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负载电压保护电路,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均分别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
负载,所述负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负载与至少两个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负载均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负载电压保护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
CN202110335235.6A 2021-03-29 2021-03-29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220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5235.6A CN113220056B (zh) 2021-03-29 2021-03-29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5235.6A CN113220056B (zh) 2021-03-29 2021-03-29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0056A CN113220056A (zh) 2021-08-06
CN113220056B true CN113220056B (zh) 2022-04-19

Family

ID=77084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5235.6A Active CN113220056B (zh) 2021-03-29 2021-03-29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005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35717U (zh) * 2013-03-28 2013-08-14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装置
CN104078923A (zh) * 2013-03-28 2014-10-01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过欠压保护电路及照明装置
CN105633905A (zh) * 2014-10-27 2016-06-01 深圳市兰丁科技有限公司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CN207225099U (zh) * 2017-07-26 2018-04-13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EP3648274A1 (en) * 2018-10-29 2020-05-06 Rolls-Royce North American Technologies, Inc. Protection coordination technique for power converters
CN111224374A (zh) * 2018-11-27 2020-06-02 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3185B2 (en) * 2014-12-15 2018-06-19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Electrical device with power quality event protec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35717U (zh) * 2013-03-28 2013-08-14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装置
CN104078923A (zh) * 2013-03-28 2014-10-01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过欠压保护电路及照明装置
CN105633905A (zh) * 2014-10-27 2016-06-01 深圳市兰丁科技有限公司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CN207225099U (zh) * 2017-07-26 2018-04-13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EP3648274A1 (en) * 2018-10-29 2020-05-06 Rolls-Royce North American Technologies, Inc. Protection coordination technique for power converters
CN111224374A (zh) * 2018-11-27 2020-06-02 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0056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2971A (zh) 防反接电路、防反接处理方法和通讯设备
CN103326458B (zh) 一种外部电源和电池供电的电源切换电路
CN107528298B (zh) 电子负载的保护电路及电子负载
CN101114791A (zh) 脉宽调制信号转电压信号电路
CN113220056B (zh) 负载电压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218920268U (zh) 一种电压选择电路、供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130321A (zh) 单电源负压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
CN107404224B (zh) 一种压接式igbt换流阀低电压电源装置
CN103036436B (zh) 一种开关电源并联控制电路和方法
CN211977317U (zh) 制冷和预热驱动控制电路以及电气设备
CN209419215U (zh) 启动电路
CN103200726A (zh) Led照明设备的控制电路的供电电路及led照明设备
CN215772563U (zh) 延时启动电路及开关
CN111030291B (zh) 一种电源路径管理电路
CN211126439U (zh)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驱动保护电路
CN217769863U (zh) 一种开机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8648798U (zh) 限制负载供电范围的电子开关电路
CN216017213U (zh) 一种用于控制恒流输出的电路及电子元器件
CN217445249U (zh) 电源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689814B (zh) 驱动电路
CN220962206U (zh) 基于mcu自适应输出控制电路及装置
CN204424869U (zh) 一种打嗝保护电路及应用此电路的光伏发电系统
CN216699820U (zh) 一种取能电源启动电路及取能电源组件
CN210958153U (zh) 一种新型无源均流线路
CN215681778U (zh) 过压保护电路及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