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8052B -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8052B
CN113218052B CN202110527596.0A CN202110527596A CN113218052B CN 113218052 B CN113218052 B CN 113218052B CN 202110527596 A CN202110527596 A CN 202110527596A CN 113218052 B CN113218052 B CN 113218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fan
target
wireless gateway
fa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75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8052A (zh
Inventor
肖建平
姜志鹏
许芃
张建新
张苗
安秋悦
仇勇刚
程佳
赵琳霞
岑宇晖
陈永康
甘德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Defence Driv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Defence Driv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Defence Driv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75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8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8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8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8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8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多个风机盘管、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风机控制器、无线网关以及控制终端;上述方法包括: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通过一个控制终端控制多个风机盘管,从而提高了对风机盘管控制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温度调节系统,风机盘管、风机控制器和温控面板是中央空调重要的组成部分,温控面板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通过风机控制器控制风机盘管不断循环房间内的空气,使空气通过冷水(或者热水)盘管后被冷却(或者加热),以向房间输出制冷(或者制热)气流,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传统技术中,温控面板通过控制线和信号线连接到风机盘管上,通过控制线和信号线控制该风机盘管的启停、风机转速等运行状态。
然而,一个温控面板只能控制一台风机盘管,在具有多台风机盘管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则对应需要多个控制面板,用户需要操作不同的控制面板才能控制对应的风机盘管工作,进而降低了对风机盘管控制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温度调节方法,应用于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多个风机盘管、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风机控制器、无线网关以及控制终端;上述方法包括:
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其中,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盘管为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
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
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多个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
多个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
无线网关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区域,多个风机盘管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区域,无线网关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包括:
无线网关将处于同一位置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坐标,多个风机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坐标,无线网关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特征的位置信息和多个风机盘管的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包括:
对于每一温度传感器,无线网关获取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与每一风机控制器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得到距离集合;
无线网关将距离集合中间隔距离最小的风机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包括:
目标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环境温度请求指令;
无线网关向目标温度传感器转发环境温度请求指令;
目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通过无线网关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环境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包括:
目标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采集的环境温度;
无线网关将环境温度转发至目标风机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包括:
目标风机控制器比较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大小;
若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降低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
若环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升高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
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多个风机盘管、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风机控制器、无线网关以及控制终端;上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其中,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盘管为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
温度调节模块,用于采用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其中,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盘管为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
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
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其中,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盘管为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
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
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
上述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温度调节系统中的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的温度调节指令,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以此实现通过一个控制终端控制多个风机盘管,从而提高了对风机盘管控制的便捷性,进而提高了对环境温度调节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之间对应关系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之间对应关系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目标风机控制器接收环境温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目标风机控制器接收环境温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温度调节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多个风机盘管、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风机控制器、无线网关以及控制终端,上述风机盘管、温度传感器、风机控制器、无线网关以及控制器可位于房间的各个位置。其中,风机盘管与风机控制器连接,风机控制器与无线网关通过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用于控制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以调节环境温度,温度传感器与无线网关通过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用于采集自身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控制终端与无线网关通过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用于接收用户的温度调节指令,以进行空气的温度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温度调节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10、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
其中,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盘管为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设定温度为期望温度调节系统调节空气所达到的目标温度。
可选地,温度调节系统中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风机控制器以及多个风机盘管,每个风机控制器可连接一个或多个风机盘管。风机控制器可通过信号线和控制线与风机盘管连接进行通信,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如蓝牙,wifi等。温度传感器、风机控制器以及控制面板可通过LoRaWAN无线通信方式与无线网关进行通信。并且,温度传感器可对应一个风机控制器,也可以对应多个风机控制器,相应地,风机控制器可对应一个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对应多个温度传感器。本实施例中,一个温度传感器对应一个风机控制器,一个风机控制器对应连接一个风机盘管。
可选地,温度调节指令可以是基于用户输入而触发的,例如,各个风机控制器将各自的标识通过无线网关发送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上显示各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接收用户所选择的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输入的设定温度,生成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的温度调节指令,并向无线网关发送该温度调节指令。温度调节指令还可以是基于温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温度而触发的,例如,各个温度传感器将各自采集到的环境温度通过无线网管发送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比较接收到的环境温度和预存的设定温度,在接收到的环境温度与预存的设定温度不一致时,生成包括温度出传感器所对应的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的温度调节指令,并向无线网关发送该温度调节指令。本实施例中,对于温度调节指令的触发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
S220、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
具体地,无线网关根据温度调节指令中所携带的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确定对应的目标风机控制器,并将温度调节指令中所携带的设定温度发送至该目标风机控制器。
S230、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
可选地,无线网关中预存有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是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与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之间的标识对应关系。无线网关在接收到目标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后,则根据目标温度传感器的标识在预存的标识对应关系中确定对应的目标风机控制的标识,并将目标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对应发送至目标风机控制器。目标风机控制器则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接收到的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
可选地,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和/或高速模式或者低速模式中。例如,若目标风机控制器接收到的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在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属于第一差值范围的情况下,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进入制冷模式,并采用高速模式吹风,以尽快令环境温度降低;在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属于第二差值范围,第二差值范围内的温度差小于第一差值范围内的温度差,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进入制冷模式,并采用低速模式吹风,以维持当前环境温度,减少电能消耗。
本实施例中,温度调节系统中的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的温度调节指令,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以此实现通过一个控制终端控制多个风机盘管,从而提高了对风机盘管控制的便捷性,进而提高了对环境温度调节的便捷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之间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310、多个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
S320、多个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
可选地,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区域和/或位置坐标。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内均设置有定位模块,多个温度传感器中的定位模块用于定位每一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多个风机控制器中的定位模块用于定位每一风机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多个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各自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多个风机控制器也向无线网关发送各自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
具体地,在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区域时,可以用过用户预先录入的方式将温度传感器/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区域录入对应的温度传感器/风机控制器。例如,在应用于居住环境时,位置区域可以包括客厅、餐厅、主卧、客卧、儿童房、书房以及厨房、卫生间等住房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在应用于办公环境时,位置区域可以包括大厅、会议室、工作区、茶水间等办公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用户可以向位于客厅的温度传感器的定位模块输入该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为客厅,向位于主卧的风机控制器的定位模块输入该风机控制器的位置信息为主卧。具体地,在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坐标时,可直接通过GPS定位模块定位温度传感器/风机控制器的位置坐标。
S330、无线网关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在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区域,多个风机盘管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区域的情况下,无线网关将处于同一位置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从而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例如,温度调节系统中包括温度传感器1、2、3,以及风机控制器A、B、C,无线网管接收到温度传感器1发送的位置信息为客厅,接收到温度传感器2发送的位置信息为主卧,接收到温度传感器3发送的位置信息为儿童房,并且,接收到风机控制器A发送的位置信息为儿童房,接收到风机控制器B发送的位置信息为主卧,接收到风机控制器C发送的位置信息为客厅,无线网关则将处于客厅的温度传感器1与风机控制器C的标识信息1和C对应关联,处于主厅的温度传感器2与风机控制器B的标识信息2和B对应关联,处于客厅的温度传感器3与风机控制器A的标识信息3和A对应关联。进而得到温度传感器1、2、3,和风机控制器A、B、C的对应关系,即温度传感器1对应风机控制器C,温度传感器2对应风机控制器B,温度传感器3对应风机控制器A。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在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坐标,多个风机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坐标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上述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的步骤则包括:
S410、对于每一温度传感器,无线网关获取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与每一风机控制器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得到距离集合。
具体地,对于温度调节系统中的每一温度传感器,无线网关获取该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与每一风机控制器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得到针对每一温度传感器的距离集合。例如,如上所述,温度调节系统中包括温度传感器1、2、3,以及风机控制器A、B、C,对于温度传感器1,无线网关获取温度传感器1的位置坐标与风机控制器A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L1A,获取温度传感器1的位置坐标与风机控制器B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L1B,并获取温度传感器1的位置坐标与风机控制器C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L1C,得到针对温度传感器1的距离集合{L1A,L1B,L1C},同理得到针对温度传感器2的距离集合{L2A,L2B,L2C},针对温度传感器3的距离集合{L3A,L3B,L3C}。
S420、无线网关将距离集合中间隔距离最小的风机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无线网关将针对每一温度传感器的距离集合,将距离集合中间隔距离最小的风机控制器与该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从而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例如,针对温度传感器1的距离集合{L1A,L1B,L1C},间隔距离L1C最小,无线网关则将温度传感器1与风机控制器C的标识信息1和C对应关联;针对温度传感器2的距离集合{L2A,L2B,L2C},间隔距离L2B最小,无线网关则将温度传感器2与风机控制器B的标识信息2和B对应关联;针对温度传感器3的距离集合{L3A,L3B,L3C},间隔距离L3A最小,无线网关则将温度传感器3与风机控制器A的标识信息3和A对应关联。进而得到温度传感器1、2、3,和风机控制器A、B、C的对应关系,即温度传感器1对应风机控制器C,温度传感器2对应风机控制器B,温度传感器3对应风机控制器A。
本实施例中,多个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各自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多个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各自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无线网关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位置信息可以是位置区域,也可以是位置坐标,进而将处于同一位置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或者将间隔距离最小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从而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根据位置信息可准确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之间准确的对应关系,即可实现对于不同位置的风机盘管的准确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减小温度传感器的电能消耗,如图5所示,上述S230中的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包括:
S510、目标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环境温度请求指令。
其中,环境温度请求指令用于指示温度传感器采集当前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具体地,目标风机控制器在接收到温度调节指令中的设定温度后,则向无线网关发送环境温度请求指令。
S520、无线网关向目标温度传感器转发环境温度请求指令。
具体地,无线网关在接收到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的环境温度请求指令后,则将该环境温度请求指令转发至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以指示目标温度传感器采集当前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
S530、目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通过无线网关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环境温度。
具体地,目标传感器响应于环境温度请求指令,采集当前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并将采集到的环境温度发送至无线网关,再由无线网关将该环境温度发送至对应目标风机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无线网关在接收到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的环境温度请求指令后,目标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环境温度请求指令,无线网关向目标温度传感器转发环境温度请求指令,目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通过无线网关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环境温度,以此实现在用户对目标风机盘管进行控制时,通过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无需实时采集环境温度,进而减小了温度传感器的电能消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简化环境温度的获取方式,如图6所示,上述S230中的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包括:
S610、目标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采集的环境温度。
S620、无线网关将环境温度转发至目标风机控制器。
可选地,目标温度传感器可周期性地向无线网关发送所采集到的环境温度,最新时刻的环境温度将上一时刻的环境温度覆盖,无线网关将最新时刻的环境温度转发至对应的目标风机控制器。例如,目标风机控制器在接收到温度调节指令中的设定温度后,接收无线网关发送的目标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最新时刻的环境温度。无线网关还可以保存目标温度传感器在不同采集时刻所采集的环境温度,并将与温度调节指令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采集时刻所采集的环境温度转发至对应的目标风机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目标温度传感器可直接向无线网关发送采集的环境温度,无线网关再将环境温度转发至目标风机控制器,以此简化环境温度的获取方式,进而简化了整个温度调节方法的过程,提高了温度调节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温度调节效率,如图7所示,上述S230中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包括:
S710、目标风机控制器比较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大小。
具体地,目标风机控制器比较接收到的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制热模式或者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用于控制目标风机盘管使空气升温,输出热气流,以升高环境温度,制冷模式用于控制目标风机盘管使空气降温,输出冷气流,以降低环境温度。
S720、若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降低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
S730、若环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升高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
具体地,若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进入制冷模式,以降低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若环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进入制热模式,以升高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
可选地,上述工作模式还包括循环模式,循环模式用于循环空间内的空气。若环境温度等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进入循环模式,以使所处空间的空气循环流动。
可选地,温度调节指令中还可以包括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风扇转速、定时时长等至少一个调节信息,无线网关可将上述调节信息一并发送至目标控制器,以通过该目标控制器对应调节所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风扇转速、定时时长等调节项目。
本实施例中,目标风机控制器比较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大小,若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降低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若环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升高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以此实现自动控制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温度调节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多个风机盘管、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风机控制器、无线网关以及控制终端;上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801、第二发送模块802和温度调节模块803,其中:
第一发送模块801用于采用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其中,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盘管为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
第二发送模块802用于采用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
温度调节模块803用于采用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801还用于:
采用多个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采用多个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采用无线网关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区域,多个风机盘管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区域,第一发送模块801具体用于:
采用无线网关将处于同一位置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坐标,多个风机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坐标,无第一发送模块801具体用于:
对于每一温度传感器,采用无线网关获取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与每一风机控制器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得到距离集合;采用无线网关将距离集合中间隔距离最小的风机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模块803具体用于:
采用目标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环境温度请求指令;采用无线网关向目标温度传感器转发环境温度请求指令;采用目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通过无线网关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环境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模块803具体用于:
采用目标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采集的环境温度;采用无线网关将环境温度转发至目标风机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模块803具体用于:
采用目标风机控制器比较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大小;若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采用目标风机控制器控制目标风机盘管降低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若环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采用目标风机控制器控制目标风机盘管升高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
关于温度调节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温度调节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上述温度调节系统中风机盘管、温度传感器、风机控制器、无线网关以及控制终端的任一个,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温度调节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其中,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盘管为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多个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多个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无线网关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区域,多个风机盘管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区域,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无线网关将处于同一位置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坐标,多个风机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坐标,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对于每一温度传感器,无线网关获取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与每一风机控制器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得到距离集合;无线网关将距离集合中间隔距离最小的风机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目标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环境温度请求指令;无线网关向目标温度传感器转发环境温度请求指令;目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通过无线网关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环境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目标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采集的环境温度;无线网关将环境温度转发至目标风机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目标风机控制器比较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大小;若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降低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若环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升高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终端向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其中,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盘管为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无线网关根据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无线网关接收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多个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多个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无线网关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区域,多个风机盘管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区域,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无线网关将处于同一位置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坐标,多个风机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坐标,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对于每一温度传感器,无线网关获取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与每一风机控制器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得到距离集合;无线网关将距离集合中间隔距离最小的风机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目标风机控制器向无线网关发送环境温度请求指令;无线网关向目标温度传感器转发环境温度请求指令;目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通过无线网关向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环境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目标温度传感器向无线网关发送采集的环境温度;无线网关将环境温度转发至目标风机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目标风机控制器比较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大小;若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降低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若环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目标风机盘管升高环境温度至设定温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温度调节方法,应用于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多个风机盘管、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风机控制器、无线网关以及控制终端,其中,所述风机控制器以及所述控制终端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无线网关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终端向所述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其中,所述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所述目标风机盘管为所述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温度调节指令是基于用户输入而触发的,所述设定温度为期望温度调节系统调节空气所达到的目标温度;
所述无线网关根据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所述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
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网关接收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目标温度传感器为根据预存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向所述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
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向所述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
所述无线网关根据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预存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所述预存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随着温度传感器位置变化和/或风机控制器位置变化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区域,所述多个风机盘管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区域,所述无线网关根据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无线网关将处于同一位置区域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温度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坐标,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位置信息包括每一风机控制器所处的位置坐标,所述无线网关根据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特征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多个风机盘管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包括:
对于每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无线网关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与每一所述风机控制器的位置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得到距离集合;
所述无线网关将所述距离集合中间隔距离最小的风机控制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对应关联,得到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网关接收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包括:
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向所述无线网关发送环境温度请求指令;
所述无线网关向所述目标温度传感器转发所述环境温度请求指令;
所述目标传感器采集所述环境温度并通过所述无线网关向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所述环境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网关接收所述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包括:
所述目标温度传感器向所述无线网关发送采集的所述环境温度;
所述无线网关将所述环境温度转发至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包括:
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比较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的大小;
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设定温度,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目标风机盘管降低所述环境温度至所述设定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温度,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目标风机盘管升高所述环境温度至所述设定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指令中还包括:所述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风扇转速、定时时长中的至少一个调节信息。
8.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多个风机盘管、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风机控制器、无线网关以及控制终端,其中,所述风机控制器以及所述控制终端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无线网关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控制终端向所述无线网关发送温度调节指令;其中,所述温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以及与所述目标风机控制连接的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所述目标风机盘管为所述多个风机盘管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温度调节指令是基于用户输入而触发的,所述设定温度为期望温度调节系统调节空气所达到的目标温度;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无线网关根据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的标识向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发送所述目标风机盘管的设定温度;
温度调节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网关接收所述目标风机控制器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目标风机盘管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目标温度传感器为根据预存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
采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向所述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采用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向所述无线网关发送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采用所述无线网关根据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预存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个风机控制器的对应关系,所述预存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控制器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随着温度传感器位置变化和/或风机控制器位置变化而变化。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527596.0A 2021-05-14 2021-05-14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218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7596.0A CN113218052B (zh) 2021-05-14 2021-05-14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7596.0A CN113218052B (zh) 2021-05-14 2021-05-14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8052A CN113218052A (zh) 2021-08-06
CN113218052B true CN113218052B (zh) 2022-12-16

Family

ID=7709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7596.0A Active CN113218052B (zh) 2021-05-14 2021-05-14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80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8669B (zh) * 2022-12-08 2024-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6384A (zh) * 2012-03-26 2014-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控制装置和空气调节机控制程序
CN105571046A (zh) * 2014-10-09 2016-05-1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出风状态调节方法及室内机
CN108895624A (zh) * 2018-05-10 2018-11-2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一拖一空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981092A (zh) * 2017-05-31 2018-1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温控装置、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CN109556178A (zh) * 2018-10-16 2019-04-02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调节系统
CN110398026A (zh) * 2019-07-01 2019-11-01 广州日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应激装置
CN110986301A (zh) * 2019-11-13 2020-04-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lora的工业中央空调监控系统
CN110986306A (zh) * 2019-11-30 2020-04-10 远景智能国际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室温调节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4384B2 (en) * 2012-07-26 2017-03-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associating an HVAC controller with an external web service
US11022989B2 (en) * 2017-05-12 2021-06-01 Air Distribution Technologies Ip, Llc Air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6384A (zh) * 2012-03-26 2014-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控制装置和空气调节机控制程序
CN105571046A (zh) * 2014-10-09 2016-05-1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出风状态调节方法及室内机
CN108981092A (zh) * 2017-05-31 2018-1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温控装置、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CN108895624A (zh) * 2018-05-10 2018-11-2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一拖一空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556178A (zh) * 2018-10-16 2019-04-02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调节系统
CN110398026A (zh) * 2019-07-01 2019-11-01 广州日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应激装置
CN110986301A (zh) * 2019-11-13 2020-04-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lora的工业中央空调监控系统
CN110986306A (zh) * 2019-11-30 2020-04-10 远景智能国际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室温调节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8052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1624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6225147B (zh) 新风系统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951750B2 (en) Networked thermostat control for ductless HVAC
JP2016169938A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08759003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867420B2 (en) Backup control for HVAC system with headless thermostat
CN107014037B (zh) 一种智能空调控制系统以及空调器
JPWO2015174176A1 (ja) 換気制御装置および換気制御方法
US11184733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US20220170659A1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air conditioner, and machine learning device
CN107735738A (zh) 用于控制室内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02711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09174734A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方法、空調機器、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KR20180074903A (ko) 공기 조화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3218052B (zh)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84752A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20221178A1 (e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 using adaptive occupancy scheduling
CN113819081B (zh) 吹风控制方法、风扇和存储介质
US10890348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20180075721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2923526A (zh) 温度调节方法、风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013516A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自动控制方法、终端控制设备
CN217654071U (zh) 温度调节系统和中央空调
CN109725609A (zh) 一种智能空调系统
KR102203206B1 (ko) 중앙 제어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