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3986B -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3986B
CN113213986B CN202010072386.2A CN202010072386A CN113213986B CN 113213986 B CN113213986 B CN 113213986B CN 202010072386 A CN202010072386 A CN 202010072386A CN 113213986 B CN113213986 B CN 113213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fertilizer
fermentation
bio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iological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23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3986A (zh
Inventor
杨利民
韩梅
狄平
孙卓
刘翠晶
杨莉
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0723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3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3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3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3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3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9/00Fertilisers containing urea or urea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与秸秆有机肥结合二次固体发酵制备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固体发酵结束后生物有机肥中生防菌含量为检测指标,筛选获得生物有机肥最优培养条件组合,优化了生物有机肥发酵工艺,为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特别是以玉米秸秆有机肥为基质、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为生防菌源研制开发的BIO‑60生物有机肥,对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对作物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及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为名贵中药,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在中国、韩国等均有广泛种植。我国是人参种植大国。我国人参栽培模式已逐渐转型为农田栽参。但由于人参种植技术不够成熟,土传病害频发问题突出,人参的品质和产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参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寻找一条绿色、安全、高效的病害防治途径是目前人参种植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传统农业防治及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和无药物残留等优点,且不会引起病害抗药性,是目前国内外防控植物病害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生物有机肥作为一种兼具有机肥料以及功能性菌株优势的生物肥料广泛受到关注,其在病害防控、作物促生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作用效果。因此,可将生物有机肥引入“农田栽参”种植体系,用以防控人参土传病害,提高人参产量,同时对栽参土壤进行有效性改善,保持参地土壤肥力,有利于缓解人参连作对人参品质及产量的的影响,对人参种植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深远。
秸秆占作物生物量的50%左右,是一类数量极其丰富、能直接利用的有机肥资源,也是较为理想的生物有机肥基质载体。作物秸秆通过发酵腐解,其所含碳水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以及木质素等物质被转化为小分子活性有机质,通过补充氮源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为外源接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繁殖提供充沛的养分支持,同时也可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另外,在生物有机肥生产中,作物有益菌的含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包括发酵时间、菌体接种量、发酵温度、含水量、尿素添加量、翻抛次数等均是影响生物有机肥制备的关键因素,适宜的发酵条件有利于提高生物有机肥的质量。其中,适宜的接种量及翻抛次数对提高生物有机肥中功能性菌株的数量具有决定性影响。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Z-60是本课题组前期分离获得的一株对人参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细菌。该菌株现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8277),并申请名称为“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授权公告号为 CN103789234B的发明专利,但对于包含该菌株的生物肥确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活化解淀粉芽孢杆菌;
(2)制备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
(3)制备生物有机肥基质;
(4)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生物有机肥基质进行二次发酵,得到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优选解淀粉芽孢杆菌 SZ-60(保藏编号:CGMCC No.827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步骤(1)中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进行活化;所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每1000mL去离子水含有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 5.0g,琼脂16.0g,pH 7.0-7.2,121℃湿热灭菌30min;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活化方法:将解淀粉芽孢杆菌试管种活化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2-35℃恒温振荡培养 18-24h,传代2-3次,挑取单一菌落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32℃, 180r/min振荡培养24-36h,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种子液;
所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配方为:不加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步骤(2)中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将种子液按5%接种量接入BPY发酵液中,32-35℃、180r/min振荡培养36-48h,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含菌量可以为106-1010CFU/mL,例如108CFU/mL;
所述BPY发酵液以1000mL去离子水计,含牛肉膏2.5-5g,蛋白胨7-15 g,酵母浸膏1-5g,葡萄糖1-5g,NaCl 1-5g,pH 7.0-7.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BPY发酵液以1000mL去离子水计,含牛肉膏 5g,蛋白胨10g,酵母浸膏5g,葡萄糖5g,NaCl 5g,pH 7.0-7.2,115℃湿热灭菌20min;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步骤(3)中所述生物有机肥基质的制备方法:将风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0.9-1.25mm筛;将蒸馏水150份,红糖10份,秸秆发酵粉剂1份混匀,装入密封容器,于30-40℃条件下厌氧发酵6-10d得到秸秆发酵菌液;将玉米秸秆粉、蒸馏水、秸秆发酵菌液依次按200份、70-80 份、1份比例混匀;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打堆发酵,控制温度在25-35℃之间,每隔4d翻堆一次,发酵时间为1个月,经121℃湿热灭菌,得到生物有机肥基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步骤(4)中所述二次发酵方法:将步骤(2) 中制备的发酵液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步骤(3)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基质中,调节发酵含水量,添加尿素作为氮源,恒温发酵,按照一定的翻抛频率进行翻抛,可得到所述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发酵液接种量(发酵液与生物有机肥基质的体积质量比,单位为mL/g)可以为0.5%-25%,例如:2%、5%、 8%、10%、15%,优选为8%;所述发酵液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菌落浓度108 CFU/mL;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含水量(水与生物有机肥基质的体积质量比,单位为mL/g)可以为30%-70%,例如:45%、50%、55%、60%、65%,优选为45%;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添加尿素至生物有机肥C/N可以为 5-40,例如:15、20、25、30、35,优选为20;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恒温发酵温度可以为15-42℃,例如: 23℃、28℃、30℃、32℃、37℃,优选为30℃;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恒温发酵时间可以为0.5-10d,例如: 2d、3d、4d、5d、6d、7d,优选为3d;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翻抛频率可以为1次/6h-1次/60h或0 次,例如:1次/12h、1次/24h、1次/36h、1次/48h、0次,优选为1次/36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是解淀粉芽孢杆菌与生物质有机肥基质发酵制备得到。
根据本发明,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是经活化和发酵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
根据本发明,解淀粉芽孢杆菌是SZ-60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8277);
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有机肥的含菌量可以为(0.5-15)×109CFU/g,例如2.48×109CFU/g;
根据本发明,所述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为按照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的生物有机肥的应用,其可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及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优选为人参;所述真菌优选为引起人参灰霉病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玉米秸秆有机肥与保藏号为CGMCC No.8277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结合研制生物有机肥(即BIO-60生物有机肥),提供了良好的 BIO-60生物有机肥的培养条件。与优化前的发酵条件相比,采用最优发酵条件组合后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提高了259.42%。本发明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保藏号为CGMCC No.8277的解淀粉芽孢杆菌 SZ-60及玉米秸秆有机肥制得的生物有机肥对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引起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实现人参生态化绿色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有机肥施入作物栽培土壤后对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机肥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共同作用,有利于生物有机肥防病作用的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对作物病害的防控效能,也能够促进种植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附图说明
图1A为发酵时间对BIO-60生物有机肥发酵的影响;B为接种量对 BIO-60生物有机肥发酵的影响。
图2A为含水量对BIO-60生物有机肥发酵的影响;B为翻抛次数对 BIO-60生物有机肥发酵的影响。
图3A为发酵温度对BIO-60生物有机肥发酵的影响;B为尿素添加量对 BIO-60生物有机肥发酵的影响。
图4为人参灰霉病发病程度参考示意图。
图5为BIO-60生物有机肥对人参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其中,A为BIO-60 生物有机肥,B为有机肥,C为农药,D为对照。
图6为BIO-60生物有机肥对人参根部生长的影响,其中,A为BIO-60生物有机肥,B为有机肥,C为对照。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商品,或者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
以下实施例中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的接种量是指发酵液和生物有机肥基质的体积质量比,单位为mL/g;含水量是指水分和生物有机肥基质的体积质量比,单位为mL/g。
实施例1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Z-60由吉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保存。
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的活化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 5.0g,琼脂16g,去离子水1000mL,pH 7.0);发酵种子液的制备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不含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质);发酵液的制备采用BYP发酵液(牛肉膏5g,蛋白胨10g,酵母浸膏5 g,葡萄糖5g,NaCl 5g,去离子水1000mL,pH 7.0)。
解淀粉芽孢杆菌株SZ-60发酵液的制备:将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试管种活化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7℃恒温箱内培养24h,传代3次,挑取单一菌落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35℃,180r/min恒温振荡培养24h,得到SZ-60细菌种子液。种子液按4%接种量接入BPY发酵液中,35℃,180 r/min恒温振荡培养36h,血球计数法调节含菌量至约108CFU/mL,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
玉米秸秆有机肥制备:将风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0.9mm筛;将蒸馏水150份,红糖10份,秸秆发酵粉剂1份混匀,装入密封容器,于30℃条件下厌氧发酵10d得到秸秆发酵菌液;将玉米秸秆粉、蒸馏水、秸秆发酵菌液按200份、80份、1份比例混匀;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打堆发酵,控制温度在 35℃,每隔4d翻堆一次,发酵时间为1个月,经121℃湿热灭菌30min,冷却后作为生物有机肥基质(如下均简称为有机基质)备用。
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对以下发酵工艺的优化中制备的生物有机肥中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的数量进行测定:称取8g相应的生物有机肥于80mL无菌水中,180r/min下震荡30min,按稀释度10-4、10-5、10-6得到生物有机肥稀释液,用移液器各取0.1mL涂布于解淀粉芽孢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中,每个梯度各3个平板,37℃恒温培养36h后计数。最终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数量以每g肥料干质量计算,表示为CFU/g。
发酵工艺的优化:
采用单因素法进行生物有机肥二次固体发酵试验。共包括发酵时间 (d),接种量(%),含水量(%),翻抛次数(次/h),发酵温度(℃),尿素添加量6个因素。
发酵时间优化试验:将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按接种量(与有机基质的体积质量比)10%接入有机基质中,调节发酵含水量至60%,使用尿素作为氮源,添加尿素至生物有机肥C/N为25,设置时间梯度为2d、3d、4 d、5d、6d、7d,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37℃恒温培养,每24h翻抛一次,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测定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如图1中A,从发酵2d到 7d,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发酵时间为4d时生物有机肥的含菌量达到最大,且与第2d、7d含菌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选取发酵时间4d为SZ-60二次固体发酵生物有机肥的最优发酵时间,选取时间水平为3d、4d、5d进行正交试验。
接种量优化试验:将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接入有机基质中,调节发酵含水量至60%,使用尿素作为氮源,添加尿素至生物有机肥碳氮比 C/N为25,设置接种量梯度为2%、5%、8%、10%、15%,每个处理设置3 个重复,37℃恒温培养4d,每24h翻抛一次,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测定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如图1中B,接种量处于2%-10%范围时,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当接种量为10%时,生物有机肥的含菌量达到峰值;随着接种量持续增加至15%时,生物有机肥的含菌量呈现下降趋势。接种量为8%,10%时,生物有机肥的含菌量差异不显著 (p>0.05),但与接种量5%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选取接种量10%为SZ-60二次固体发酵生物有机肥的最优发酵接种量,选取接种量水平为 8%、10%、15%进行正交试验。
含水量优化试验:将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按10%接种量接入有机基质中,使用尿素作为氮源,添加尿素至生物有机肥C/N为25,设置含水量梯度为45%、50%、55%、60%、65%,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37℃恒温培养4d,每24h翻抛一次,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测定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如图2中A所示,在发酵生物有机肥过程中,随着发酵物料含水量的增加,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先升后降,在含水量为50%达到最大。因此选取物料含水量50%为SZ-60二次固体发酵生物有机肥的最优含水量,选取含水量水平为45%、50%、55%进行正交试验。
翻抛次数优化试验:将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按10%接种量接入有机基质中,调节含水量至50%,使用尿素作为氮源,添加尿素至生物有机肥C/N为25,设置翻抛次数梯度为1次/12h、1次/24h、1次/36h、1次/48h、0 次,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37℃恒温培养4d,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测定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如图2中B所示,随着翻抛次数的减少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逐渐升高,在翻抛次数为1次/48h时,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达到最大,与其它翻抛次数差异显著(p<0.05),因此选取翻抛次数1次/48h 为SZ-60二次固体发酵生物有机肥的最优翻抛次数,选取翻抛次数水平为1 次/36h、1次/48h、0次进行正交试验。
发酵温度优化试验:将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按10%接种量接入有机基质中,调节含水量至50%,使用尿素作为氮源,添加尿素至生物有机肥C/N为25,设置发酵温度梯度为23℃、28℃、30℃、32℃、37℃,每 48h翻抛一次,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恒温培养4d,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测定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如图3中A所示,发酵温度为32℃时生物有机肥的含菌量达到最大,较其它温度条件含菌量差异显著(p<0.05)。因此选取发酵温度32℃为SZ-60二次固体发酵生物有机肥最优发酵温度,选取发酵温度水平为30℃、32℃、37℃进行正交试验。
尿素添加量优化试验:将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按10%接种量接入有机基质中,调节含水量至50%,每48h翻抛一次,将尿素作为供给氮源,设置梯度为添加尿素至生物有机肥C/N为15、20、25、30、35,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32℃恒温培养4d,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测定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如图3中B所示,当调节秸秆堆肥C/N为25时,生物有机肥中的含菌量达到最大。因此选取添加尿素至秸秆堆肥C/N为20为生防菌SZ-60二次固体发酵生物有机肥的最优氮源添加量,选取C/N水平为20、25、30进行正交试验。
BIO-60生物有机肥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
基于单因素方法建立6因素3水平模型,设计以发酵时间(3d、4d、5d),接种量(8%、10%、15%),含水量(45%、50%、55%),翻抛次数(1 次/36h、1次/48h、0),发酵温度(30℃、32℃、37℃),尿素添加量(C/N 为15、C/N为20、C/N为25)这6种因素(详见表1),采用DPS9.50设计正交表L27(36),进行正交试验以明确BIO-60生物有机肥二次固体发酵的最佳发酵因素水平组合。首先,需考虑选择供试主要6因素中的最佳水平条件的问题;其次,需结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以及合理缩短发酵周期等问题。通过综合考虑主、次问题,进而获取对生产BIO-60生物有机肥具有现实意义的最佳发酵条件。
表1 BIO-60生物有机肥发酵水平与因素
Figure RE-GDA0002521334360000101
根据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二次固体发酵条件的正交指标优化表(表2) 对6个因素的发酵最优组合进行选取。经F检验法分析可知,发酵时间、接种量、含水量、发酵温度、尿素添加量的F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翻抛次数F值不显著。发酵各因素经极差分析后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 接种量>发酵温度>含水量>尿素添加量>翻抛次数。综合发酵各因素显著分析、极差分析以及各因素水平K值分析,最终将菌株SZ-60的二次固体最佳发酵条件组合选取为:发酵时间3d,接种量8%,含水量45%,翻抛次数1 次/36h,发酵温度30℃,尿素添加至C/N为20,此发酵条件下生物有机肥中SZ-60菌株的含菌量可达到2.48×109CFU/g。
表2 BIO-60生物有机肥最优发酵条件的正交优化
Figure RE-GDA0002521334360000102
发酵优化工艺的试验验证
如表3所示,经二次固体发酵条件优化后,BIO-60生物有机肥含菌量为 2.48×109CFU/g,较优化前的对照组发酵条件组合的含菌量提高了259.42%。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优化后的肥料含菌量较对照组相比呈现极显著差异 (p<0.01)。
表3 BIO-60生物有机肥的含菌量
Figure RE-GDA0002521334360000111
表中数据系平均数±标准差。Duncan氏复极差异法检验,同一行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实施例2
菌株SZ-60发酵液的制备:将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试管种活化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7℃恒温箱内培养24h,传代3次,挑取单一菌落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35℃,180r/min恒温振荡培养24h,得到SZ-60细菌种子液。种子液按5%接种量接入BPY发酵液中,35℃,180r/min恒温振荡培养36h,血球计数法调节含菌量至约108CFU/mL,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
含菌量计算:采用血球计数板法。将10μL细菌发酵液点接于血球计数板,对血球计数板中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5个中号方块中的细菌菌体进行记录,并将其编号为a1,a2,a3,a4,a5,含菌量(CFU/mL)= (a1+a2+a3+a4+a5)×[400×104]×10/80。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为: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 5.0g,琼脂16.0g,pH 7.0,去离子水1000mL,121℃湿热灭菌30min,冷却后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配方为:不加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质。 BPY发酵液:牛肉膏5g,蛋白胨10g,酵母浸膏5g,葡萄糖5g,NaCl 5g,去离子水1000mL,pH 7.0,115℃湿热灭菌20min,冷却后备用。
实施例3
BIO-60生物有机肥制备
BIO-60生物有机肥由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发酵液和玉米秸秆有机肥二次固体发酵而成,制备方法如下:
将实施例2中菌株SZ-60发酵液(108CFU/mL)按8%的接种量接种于实施例1中有机基质,调节含水量至45%,尿素添加至C/N为20,而后将其置于无菌塑料箱中,30℃培养3d,每24h翻抛一次。得到的生物有机肥将其标记为BIO-60生物有机肥。
实施例4
BIO-60生物有机肥对人参灰霉病的盆栽防治试验
灰葡萄孢的活化:将低温保藏的供试灰葡萄孢置于室温条件下恢复30 min后,无菌条件下挑取病原菌菌丝体分别接种于PDA平板中央,28℃恒温倒置培养,待菌株长满平板传代培养至第3代备用。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马铃薯淀粉5.0g,葡萄糖20.0g,琼脂22.0g,去离子水1000mL,pH 7.0-7.2, 121℃湿热灭菌30min。
灰葡萄孢孢子悬液的制备:收集灰葡萄孢菌体接种分散至6g/L CMC (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经玻璃珠振荡15min,无菌脱脂棉过滤后制成孢子悬液,血球计数板法计算孢子浓度,而后再用无菌去离子水配制浓度约为6×104孢子囊/mL的孢子悬液,4℃保藏,用于人参灰霉病侵染。
孢子浓度计算:将10μL孢子悬液点接于血球计数板,对血球计数板中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5个中号方块中人参病原菌的孢子进行记录,并将其编号为a1,a2,a3,a4,a5
孢子浓度(孢子囊/mL)=(a1+a2+a3+a4+a5)×[400×104]×10/80。
室外盆栽防病试验
人参灰霉病防病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1)对照(CK):不施肥料;(2)农药:施加70%代森锰锌粉剂1000倍液,50mL/盆;(3)有机肥 (OF):施加育苗土总质量2%的有机肥;(4)生物有机肥(BIO-60):施加育苗土总质量2%的BIO-60生物有机肥。具体为:取长势较为接近且根系发达的2年生人参苗,参根表面经消毒清洗(经次氯酸钠润洗后,50℃水中再浸泡5min),备用。将人参苗移栽至上述各处理的聚丙烯(PP)塑料盆钵(规格为口径26cm,高18cm)中,每盆3株,每处理30盆;待人参定苗后采用伤根灌注法接种病原真菌,于人参苗1侧,距人参茎基1cm处造成直径约2-3mm的伤口,同时每处理每盆灌注灰葡萄孢孢子悬液150mL。室外参棚下常规管理,2个月后调查人参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人参发病的病情指数。人参的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病级株数×代表值)/(总株数×最高病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人参灰霉病发病程度分级标准见图4。
供试土壤为改良土,配方为微生物基质、蛭石、珍珠岩比例为6:2:1,供试人参取自吉林参王植保公司。
BIO-60生物有机肥对人参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对照处理组、农药处理组、有机肥处理组、生物有机肥处理组的病情指数及防病情况如表4所示。接种灰葡萄孢60d后,对照处理组的病情指数达到59.88,有机肥处理组的病情指数为32.11,农药处理组的病情指数为 19.26,BIO-60生物有机肥处理组的病情指数仅为15.93,各处理组间的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对人参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表现为BIO-60生物有机肥>农药>有机肥,其中BIO-60生物有机肥的防效达73.40%,优于农药处理组(p<0.01)。
表4 人参灰霉病防治效果
Figure RE-GDA0002521334360000131
Figure RE-GDA0002521334360000141
表中数据系平均数±标准差。Duncan氏复极差异法检验,同一行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BIO-60表示生物有机肥处理,OF表示堆肥腐熟自制的玉米秸秆有机肥处理。
实施例5
BIO-60生物有机肥对人参根系生长的影响
试验共设3个处理:(1)CK:不施肥料;(2)有机肥(OF):施加育苗土总质量2%的有机肥。(3)生物有机肥(BIO-60):施加育苗土总质量2%的BIO-60生物有机肥。具体为:取长势较为接近且根系发达的2年生人参苗,参根表面经消毒清洗(经次氯酸钠润洗后,50℃水中再浸泡5min) 后,备用。将人参苗移栽至上述各处理PP塑料盆钵(规格为口径26cm,高18cm)中,每盆3株,每处理30盆,室外参棚下常规管理。于移栽人参4个月后取样,每处理组随机选取人参9株,清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根表水分,利用根系扫描仪测定包括总根长、根投影面积、根面积、根体积、根尖5种指标,数据分析采用winRHIZO软件。
供试土壤为改良土,配方为微生物基质、蛭石、珍珠岩比例为6:2:1,供试人参取自吉林参王植保公司。
人参根系分析结果
如表5所示,生物有机肥(BIO-60)处理组的人参根系生长情况显著 (p<0.05)优于有机肥(OF)、对照(CK)处理组。与OF、CK处理组相比,BIO-60处理组的人参总根长、根投影面积、根面积、根体积、根尖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BIO-60处理组的人参总根长较OF、CK处理组分别增加了59.30%、135.83%;BIO-60处理组的人参根面积较OF、CK处理组分别增加了28.86%、81.38%;BIO-60处理组的人参总根尖数较OF、CK 处理组分别增加了50.00%、91.91%。由此说明,施用BIO-60生物有机肥对人参根部生长较为有利。
表5 不同施肥处理对人参根系的影响
Figure RE-GDA0002521334360000151
表中数据系平均数±标准差。Duncan氏复极差异法检验,同一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6
BIO-60生物有机肥对人参植株生物量及参根皂苷含量的影响
试验共设3个处理:(1)CK:不施肥料;(2)有机肥(OF):施加育苗土总质量2%的有机肥。(3)生物有机肥(BIO-60):施加育苗土总质量2%的BIO-60生物有机肥。具体为:取长势较为接近且根系发达的2年生人参苗,参根表面经消毒清洗(经次氯酸钠润洗后,50℃水中再浸泡5min) 后,备用。将人参苗移栽至上述各处理PP塑料盆钵(规格为口径26cm,高18cm)中,每盆3株,每处理30盆,室外参棚下常规管理。于移栽人参4个月后取样,每处理组随机选取9株参苗,清水洗去参苗表面泥土,测量其根粗、整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然后50℃烘干至恒重,测整株干质量及根干质量。参根干品样品粉碎过筛,称取该样品1.000g,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人参皂苷溶液,采用HPLC法对Rg1、Re、Rf、Rb1、Rb2、Rc、Rd和Ro 8种人参单体皂苷含量及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
供试土壤为改良土,配方为微生物基质、蛭石、珍珠岩比例为6:2:1,供试人参取自吉林参王植保公司。
人参生长指标的测定结果
如表6所示,施用BIO-60生物有机肥可显著促进人参生长,各指标均表现为BIO-60处理显著高于CK、OF处理(p<0.05)。OF、BIO-60处理的根粗分别较CK处理高出5.61%、19.63%。OF处理、BIO-60处理处理根干重CK 高出6.11%、41.11%。OF处理、BIO-60处理根鲜重较CK高出5.56%、47.88%。 BIO-60处理人参整株鲜重较CK高出30.14%,CK与OF处理差异不显著 (p<0.05),但OF处理仍高于CK6.58%。OF处理组、BIO-60处理组整株干重分别较CK高出5.60%、37.20%。
表6 施用BIO-60生物有机肥对人参生长的影响
Figure RE-GDA0002521334360000161
表中数据系平均数±标准差。Duncan氏复极差异法检验,同一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人参根部皂苷含量的测定结果
如表7所示,施用有机肥(OF)和生物有机肥(BIO-60)均有利于参根皂苷含量的积累,但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效果更好。与对照(CK)相比,经生物有机肥处理后,人参皂苷Rb1、Rb2、Rc、Rd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有利于单体皂苷Re、Rf、Rg1的积累。施用BIO-60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参根的总皂苷含量,较对照处理组相比,参根的总皂苷含量提高了11.20%。由此说明,施用BIO-60生物有机肥对提高参根皂苷有利。
表7 不同处理对人参根部皂苷含量的影响
Figure RE-GDA0002521334360000162
Figure RE-GDA0002521334360000171
表中数据系平均数±标准差。Duncan氏复极差异法检验(p<0.05水平)。
本发明对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二次固体发酵生物有机肥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并提供了优化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发酵制备工艺,以期为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参数。另外,本发明只是在室外参棚条件下进行了盆栽防病试验与促生试验,尚需进一步进行大田试验,以期为生物有机肥对人参田间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在本专利的启示下,结合本领域的基本常识,将所述人参生物有机肥用于人参真菌性病害的防治中,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在提高人参根部皂苷含量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肥是解淀粉芽孢杆菌与生物质有机肥基质发酵制备得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活化解淀粉芽孢杆菌;
(2)制备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
(3)制备生物有机肥基质;
(4)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生物有机肥基质进行二次发酵,得到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SZ-60,保藏编号:CGMCC No.8277;
所述步骤(1)中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进行活化;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活化方法为:将解淀粉芽孢杆菌试管种活化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2-35℃恒温振荡培养18-24h,传代2-3次,挑取单一菌落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32℃,180r/min振荡培养24-36h,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种子液;
所述步骤(2)中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将种子液按5%接种量接入BPY发酵液中,32-35℃、180r/min振荡培养36-48h,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所述BPY发酵液配方每1000mL去离子水含有牛肉膏1-5g,蛋白胨7-15g,酵母浸膏1-5g,葡萄糖1-5g,NaCl 1-5g,pH 7.0-7.2,115℃湿热灭菌20min;
所述步骤(3)包括将风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0.9-1.25mm筛;将蒸馏水150份,红糖10份,秸秆发酵粉剂1份混匀,装入密封容器,于30-40℃条件下厌氧发酵6-10d得到秸秆发酵菌液;将玉米秸秆粉、蒸馏水、秸秆发酵菌液依次按200份、70-80份、1份比例混匀;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打堆发酵,控制温度在25-35℃之间,发酵过程中翻堆,湿热灭菌,得到生物有机肥基质;
所述步骤(4)中所述二次发酵方法:将步骤(2)中制备的发酵液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步骤(3)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基质中,调节发酵含水量,添加尿素作为氮源,恒温发酵,按照一定的翻抛频率进行翻抛,得到所述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
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发酵液接种量为0.5%-25%,所述发酵液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菌落浓度108CFU/mL;所述发酵液接种量以发酵液与生物有机肥基质的体积质量比,单位为mL/g;
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含水量为30%-70%,所述水含量以水与生物有机肥基质的体积质量比计,单位为mL/g;
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添加尿素至生物有机肥C/N为5-40;
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恒温发酵温度为15-42℃;
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恒温发酵时间为0.5-10d;
所述二次发酵方法中翻抛频率为1次/6h-1次/60h或0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每1000mL去离子水含有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 5.0g,琼脂16.0g,pH 7.0-7.2,121℃湿热灭菌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配方为:不加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含菌量为106-1010CFU/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含菌量为108CFU/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堆为每隔4天翻堆一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堆发酵时间为1个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温度为1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肥的含菌量为(0.5-15)×109CFU/g。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肥的含菌量为2.48×109CFU/g。
CN202010072386.2A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213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2386.2A CN113213986B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2386.2A CN113213986B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3986A CN113213986A (zh) 2021-08-06
CN113213986B true CN113213986B (zh) 2022-10-11

Family

ID=77085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2386.2A Active CN113213986B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3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3850A (zh) * 2022-09-01 2022-12-09 贵州旺兴食用菌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发酵食用菌废菇苞有机肥料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9170A (zh) * 2016-09-18 2017-02-15 中南民族大学 一株产重楼皂苷Ⅵ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lx‑60菌株及其用途
CN110679418A (zh) * 2019-10-12 2020-01-14 上海宜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重茬地人参总皂苷含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9234B (zh) * 2014-01-15 2015-11-18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4388335B (zh) * 2014-10-24 2017-04-12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fs6及其应用
CN106190916A (zh) * 2016-07-22 2016-12-0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jnc2及其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31248A (zh) * 2016-11-21 2017-05-10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一种高含菌量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
CN110627537A (zh) * 2018-06-21 2019-12-31 福建三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2859B (zh) * 2019-09-12 2021-08-1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4216及其应用
CN113213984B (zh) * 2020-01-21 2022-09-09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含死谷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9170A (zh) * 2016-09-18 2017-02-15 中南民族大学 一株产重楼皂苷Ⅵ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lx‑60菌株及其用途
CN110679418A (zh) * 2019-10-12 2020-01-14 上海宜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重茬地人参总皂苷含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ndophyt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Panax ginseng Improves Ginsenoside Accumulation in Adventitious Ginseng Root Culture;Xiaolin Song等;《Molecules》;20170630;第22卷(第6期);第83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3986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9932B (zh) 防除连作烟草青枯病的拮抗菌及用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06967652B (zh) 一株促进箭筈豌豆生长的根瘤菌及其应用
CN106434458B (zh) 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菌剂和制备与应用
CN108277177B (zh) 细黄链霉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其发酵方法、发酵产物、生防产品和应用
CN101886055B (zh) 用于防除连作烟草青枯病的拮抗菌njl-14
CN112342173B (zh) 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9796279A (zh) 一种多元素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58766B (zh) 防治烟草土传真菌病害的木霉固体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9657B (zh) 一种草莓专用抗重茬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7628894A (zh) 提高土壤肥力的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31420A (zh)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青霉组合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13213986B (zh) 一种含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91459B (zh) 一株用于防控连作百合土传枯萎病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3213984B (zh) 一种含死谷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58556B (zh)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8531404B (zh) 一株层出镰孢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36671B (zh) 一种促进油茶钾素吸收的内生真菌am8.2
CN102719364B (zh) 一株哈茨木霉菌株及其在防控辣椒疫病中的应用
CN115594549A (zh) 改良盐碱地土壤耕层结构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1040B (zh) 一株韩国假单胞菌及其在提高设施蔬菜土壤有机氮利用率和促生长的应用
CN113897316A (zh) 地衣芽孢杆菌BLc06及其制备的功能型瓜果育苗生物基质和应用
CN107964523B (zh)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5895936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2-22及其应用
CN116286437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2-20及其应用
CN108531428A (zh) 一种速生弗兰克氏菌菌粉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