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7796A - 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7796A
CN113207796A CN202110564077.1A CN202110564077A CN113207796A CN 113207796 A CN113207796 A CN 113207796A CN 202110564077 A CN202110564077 A CN 202110564077A CN 113207796 A CN113207796 A CN 113207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ubator
pipe
absorption tube
fr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40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5640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7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7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779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2Recepta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live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产业相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内腔开设有培养室,且培养箱的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培养室相通的进水管,所述培养箱的表面并位于进水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送架。本发明通过在培养箱的上方安装有气泵,同时,通过气泵出气口设有输送管与中转管,因而当其气泵向输送管中传输气流时,根据伯努利原理会使得中转管中产生吸附力,进而将其培养室中的幼苗及水从输送管输出,由于其幼苗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与驱动部件直接接触,避免了转动击打对幼苗的损伤,还通过其气泵中吹出的气流沿输送管同步输出,使得幼苗在运输时提供大量的空气,最终实现有氧低损伤输送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产业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鱼苗的输送换气主要是指将其培养箱中的幼苗转移至养殖池中,从而使得幼苗可在更加充沛的环境中进行生长,为幼苗提供更为宽阔及舒适的环境,便于幼苗成长为鱼群。
而目前鱼苗输送方式主要有管道自吸及鱼泵吸取,其中,管道自吸主要为将培养箱高于其养殖池,从而通过输送管道实现其虹吸,进而实现其鱼苗的输送,但由于其在输送的过程中要使得培养箱与养殖池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因而在很多的场景中均无法实施;通过其吸力泵使得培养箱中的鱼可通过泵的输送实现低位的远距离输送,因而无需其高度的限制,适应性能相对于管道自吸更强。
但在鱼泵吸取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鱼苗经泵体时,由于泵体的转动容易对幼苗进行击打,造成幼苗的损伤和死亡,降低了其输送后幼苗的成活率,与此同时,由于其幼苗在经管道进行长距离输送的过程中,管道中的空气含量有限,因而使得空气中氧气融入水流中的量减少,会使得幼苗在因氧气含量少出现应激的形象,进而大大的增加了有限氧气的损耗,致使幼苗在输送的过程中,出现幼苗因缺氧而出现窒息死亡。
同时,在其幼苗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在培养箱中增设增氧装置,因而导致其培养箱需同时具备向外输送管道及其增强设备,致使增压箱中的设备增多,体积增大,不利于输送及移动,与此同时,幼苗输送出后,其置于培养箱中的幼苗废屑依旧残留至培养箱中,因而在其下次的输送过程中,还需每次对培养箱进行清洁,因而大大的增加了人工清洁所需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育苗输送换气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具备有氧低损伤输送、清污及增氧、增强吸污范围及增氧强度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内腔开设有培养室,且培养箱的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培养室相通的进水管,所述培养箱的表面并位于进水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送架,且输送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输送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气泵出气口相通的输送管,且输送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输送管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与输送管内腔相通的中转管,且中转管的一端位于培养室中的最底部,所述培养箱的侧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窥视镜。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包含有出气部与放大部两部分,且出气部与放大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放大部的端面直径值为出气部端面直径的三倍,且放大部的外侧壁设有安装螺纹。
优选的,所述中转管的底端内壁活动套接有吸收管,且中转管的端面直径值为吸收管顶端面直径值的一点五倍,所述培养箱的内壁一侧并位于吸收管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表面设有与吸收管相适配的接收孔,且过滤箱的表面设有网孔。
优选的,所述吸收管为侧壁设有台阶形的圆柱体,且吸收管的顶端侧壁与中转管的内壁活动套接,所述吸收管的底端面直径值为吸收管顶端面直径值的二倍。
优选的,所述窥视镜设为透镜。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的内壁一侧设有斜面,且过滤箱位于培养箱中斜面的最低部。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培养箱的上方安装有气泵,同时,通过气泵出气口设有输送管与中转管,因而当其气泵向输送管中传输气流时,根据伯努利原理会使得中转管中产生吸附力,进而将其培养室中的幼苗及水从输送管输出,由于其幼苗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与驱动部件直接接触,避免了转动击打对幼苗的损伤,还通过其气泵中吹出的气流沿输送管同步输出,使得幼苗在运输时提供大量的空气,最终实现有氧低损伤输送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在其输送管的端头装有端盖,因而端盖将其输送管打开时,通过其气泵吹出的气流,不仅可将其培养箱底部的杂质抽出,还在其端盖将输送管关闭之后,通过其气泵产生的气流直接作用至培养室中的介质中,进而提升培养室中水介质的含氧量,最终实现清污及增氧的目的。
3、本发明通过在其培养箱中的最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箱,同时,通过其吸收管活动安装至中转管上,因而通过其端盖打开时,通过其气泵向外输送的气流经输送管直接排出,同时,通过其吸收管对其培养室及过滤箱内腔中的水介质的吸收,使得过滤箱将其吸收管吸收杂质范围增大,与此同时,通过其端盖封堵之后,通过其气泵中的气流将吸收管顶至过滤箱上,进而通过气泵中的气流直接作用至过滤箱上,从而通过过滤箱表面的网孔使得气流分散成细小气流,进而更易于气流融至培养室中的介质,最终达到增强吸污范围及增氧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整体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整体装配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过滤箱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增氧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输送状态示意图。
图中:1、培养箱;101、培养室;2、进水管;3、输送架;4、气泵;5、输送管;6、出气部;7、放大部;8、中转管;9、端盖;10、吸收管;11、过滤箱;12、窥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包括有培养箱1,并在培养箱1的内腔开设有用于对幼苗进行培育的培养室101,同时,为了实现其培养室101中幼苗、水介质及与外部空气疏通,因而通过在培养箱1的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培养室101相通的进水管2,同时,在其培养箱1的表面并位于进水管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送架3,并在输送架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气泵4,进而通过气泵4不仅为幼苗的输送提供动力,同时,还为其输送过程及繁殖时提供气流,防止在输送及饲养的过程中出现幼苗缺氧的现象,同时,在其输送架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气泵4出气口相通的输送管5,且输送管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端盖9,同时,在其输送管5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与输送管5内腔相通的中转管8,且中转管8的一端位于培养室101中的最底部,同时在培养箱1的侧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观察培养室101介质量变化的窥视镜12,因而当其端盖9将输送管5封死后,通过其气泵4中鼓入的气流经中转管8直接作用至培养室101中,从而实现中转管8中空气融至培养室101中的水介质中,增强其培养室101中水介质的含氧量,与此同时,通过其端盖9的打开,使得输送管5中输送的气流直接向外排出,并使得中转管8中产生吸附力,致使中转管8将其培养室101中的杂质、水介质及鱼幼苗输送出去。
其中,为了使得中转管8中产生较强的吸附力以便于将其幼苗输送出去,因而通过将其输送管5设为出气部6与放大部7两部分,且出气部6与放大部7之间固定连接,同时,放大部7的端面直径值为出气部6端面直径的三倍,并在放大部7的外侧壁设有安装螺纹,从而用于对其端盖9的安装与拆卸,因而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其气泵4中产生的气流经出气部6吹送至放大部7时,通过其出气部6与放大部7之间的直径变化,根据伯努利可知,其中转管8中会产生吸附,进而通过中转管8将其培养室101中的杂质、水介质及幼苗吸出,并且,通过其出气部6中吹出的气流实现其中转管8中幼苗的输送,不仅防止了其幼苗受击打而出现死亡的现象,同时,在其长距离输送的过程中,通过出气部6持续的吹出气流,保证了输送管道中始终有流动的空气,防止幼苗在输送的过程中出现缺氧的状态,增强了幼苗在长时间的管道输送中的存活率,与此同时,端盖9通过螺纹安装至放大部7上,不仅便于拆卸,同时,还在输送幼苗的过程中,通过其外界管道可直接与放大部7连接,更易于进行安装。
其中,为了增强吸污范围及增氧强度的目的,因而通过在其中转管8的底端内壁活动套接有吸收管10,且中转管8的端面直径值为吸收管10顶端面直径值的一点五倍,同时在培养箱1的内壁一侧并位于吸收管10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箱11,且过滤箱11的表面设有与吸收管10相适配的接收孔,并在其过滤箱11的表面设有网孔,因而在其放大部7向外输送幼苗的过程中,通过其中转管8使得吸收管10产生吸附力,进而通过吸收管10将其培养室101中的幼苗、水介质及杂质吸出,与此同时,通过其吸收管10吸出的过程中,少部分的吸附力会将其过滤箱11中介质同步的吸出,进而通过其过滤箱11致使培养室101底部的杂质经过滤箱11全部从接收孔处向吸收管10输出,并且,通过其端盖9封堵之后,其气泵4中的气流会直接的作用至吸收管10上,并将其吸收管10推至过滤箱11上的接收孔中,并通过接收孔使得吸收管10中的气流直接吹至过滤箱11中,并通过过滤箱11实现其气流的分散,最终实现增强吸污范围及增氧强度的目的。
其中,为了使得吸收管10可自适应其端盖9的封堵与打开自主的与过滤箱11上的接收孔进行脱离与贴合,因而通过将其吸收管10为侧壁设有台阶形的圆柱体,且吸收管10的顶端侧壁与中转管8的内壁活动套接,吸收管10的底端面直径值为吸收管10顶端面直径值的二倍,因而通过其吸收管10顶端面直径值小于中转管8的直径值,保证了其中转管8中的气流量在进行吸收或排出时,由于其中转管8与吸收管10二者间的气流量不同,因而使得中转管8中的气流变化可实现其吸收管10的推动,最终实现其吸收管10自主与过滤箱11之间贴合与脱离。
其中,为了清楚了解培养室101中介质及幼苗的生长程度,因而通过将其窥视镜12设为透镜,不仅可用于对其培养室101实现其密封,还可使得饲养者直观的了解培养室101中幼苗的生长状态及水接受抽出后水位的具体高度。
其中,为了使得培养室101中的幼苗废屑集中至一起,因而在其培养箱1的内壁一侧设有斜面,且过滤箱11位于培养箱1中斜面的最低部,因而使得幼苗的废屑会受重力因素集聚最低处,便于在其培养室101中的介质抽出后,将其废屑全部的输送出去。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如下:
增氧状态(附图4所示):将其幼苗从进水管2置于培养室101中的水介质中,之后,通过其端盖9安装至输送管5的端部,进而将其放大部7堵死,并通过气泵4中持续鼓入气流,并在其气泵4吹入气流经出气部6及放大部7之后,直接输送至中转管8中,并通过气流推动吸收管10致使吸收管10贴合在过滤箱11中部的接收孔处,其吸收管10中全部的气流直接灌入至过滤箱11的内腔,并经过滤箱11表面的网孔排出,并将过滤箱11中气流以细流方式与培养室101中的水介质融合,增强其培养室101中水介质的含氧量,并通过进水管2使得培养箱1中多余的气流排出;
输送状态(附图5所示):要将其培养室101中的幼苗向养殖池中进行长距离的输送,需先将其端盖9拧下,并通过外接有输送管道拧在放大部7上(外接输送管道图中未示出),然后,通过气泵4鼓出的气流经出气部6输送至放大部7并传送至外接管道中,与此同时,通过其出气部6输送至放大部7的气流,经伯努利原理可将其中转管8中产生向上的吸附力,并使得中转管8中的气流向上放大部7中输送,与此同时,由于其中转管8与吸收管10间的管径不同,通过中转管8的气流向外输送,致使吸收管10有向上运动的趋势,致使吸收管10脱离过滤箱11并位于过滤箱11的上方,此时,通过其中转管8中产生的吸附力直接使得吸收管10将其培养室101中的大量水介质及幼苗从吸收管10经中转管8、放大部7输送至外接管道中,同时,部分的吸附力会使得过滤箱11中的介质向吸收管10中流动,并通过过滤箱11中的介质流动将其培养室101底部的杂质经吸收管10同步的输送出去,从而实现幼苗的长距离的输送;
清洁及自主恢复的状态:通过窥视镜12观察其培养室101中水介质的抽出程度,并在其培养室101中抽出至合适的高度后,通过其进水管2中接入水泵,从而对其培养室101中补充介质,不仅通过进水管2中的水流对其培养室101中的内腔进行冲刷清洗,还通过培养室101中补充的介质防止一些幼苗还未从吸收管10抽出并残留至培养室101中,最终保证其培养室101中的幼苗及杂质被全部的抽出,并在其全部抽出之后,通过进水管2中持续灌入水流,同时,其气泵4关闭后在通过端盖9将放大部7堵死,再次开启气泵4使得吸收管10受中转管8中气流的推动,使得吸收管10直接贴合至接收孔处,并通过过滤箱11再次使得培养室101中的增氧状态,最终,当其培养室101中达到合适的水位之后,再次通过进水管2放置幼苗,实现再次的幼苗,按上述循环操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内腔开设有培养室(101),且培养箱(1)的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培养室(101)相通的进水管(2),所述培养箱(1)的表面并位于进水管(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送架(3),且输送架(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气泵(4),所述输送架(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气泵(4)出气口相通的输送管(5),且输送管(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端盖(9),所述输送管(5)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与输送管(5)内腔相通的中转管(8),且中转管(8)的一端位于培养室(101)中的最底部,所述培养箱(1)的侧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窥视镜(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5)包含有出气部(6)与放大部(7)两部分,且出气部(6)与放大部(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放大部(7)的端面直径值为出气部(6)端面直径的三倍,且放大部(7)的外侧壁设有安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管(8)的底端内壁活动套接有吸收管(10),且中转管(8)的端面直径值为吸收管(10)顶端面直径值的一点五倍,所述培养箱(1)的内壁一侧并位于吸收管(10)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过滤箱(11),所述过滤箱(11)的表面设有与吸收管(10)相适配的接收孔,且过滤箱(11)的表面设有网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管(10)为侧壁设有台阶形的圆柱体,且吸收管(10)的顶端侧壁与中转管(8)的内壁活动套接,所述吸收管(10)的底端面直径值为吸收管(10)顶端面直径值的二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窥视镜(12)设为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内壁一侧设有斜面,且过滤箱(11)位于培养箱(1)中斜面的最低部。
CN202110564077.1A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 Withdrawn CN113207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4077.1A CN113207796A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4077.1A CN113207796A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7796A true CN113207796A (zh) 2021-08-06

Family

ID=7709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4077.1A Withdrawn CN113207796A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77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3922A (zh) * 2023-01-16 2023-04-11 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工船鱼苗入舱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2710A (ja) * 1985-08-20 1987-02-24 Suisaku Kk 濾過装置
CN2110363U (zh) * 1991-08-19 1992-07-22 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 观赏鱼缸漂浮自行式增氧排污器
CN112535157A (zh) * 2020-11-30 2021-03-23 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抽鱼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2710A (ja) * 1985-08-20 1987-02-24 Suisaku Kk 濾過装置
CN2110363U (zh) * 1991-08-19 1992-07-22 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 观赏鱼缸漂浮自行式增氧排污器
CN112535157A (zh) * 2020-11-30 2021-03-23 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抽鱼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3922A (zh) * 2023-01-16 2023-04-11 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工船鱼苗入舱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07796A (zh) 一种鱼苗输送换气装置
CN107279032B (zh) 多功能水产养殖设备
CN209089684U (zh) 一种家禽喂水槽的虹吸式清洁装置
CN207269650U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增氧杀菌装置
CN210382159U (zh) 全密封植物营养雾培装置
CN205756556U (zh) 一种长吻鮠鱼苗育苗池
CN109673571A (zh) 一种渔业养殖长途运送用鱼箱
CN204443591U (zh) 一种带自动饮水系统和消毒功能的养鸡场
CN218244851U (zh) 一种农业用菌类养殖设备
CN207869982U (zh) 一种水培蔬菜生态养殖机构
CN206874572U (zh) 空能真空泵液机
CN214902870U (zh) 一种马铃薯幼苗无土培育装置
CN213347050U (zh) 一种养殖场进风口消毒过滤装置
CN210695512U (zh) 一种鱼苗孵化装置
CN206963697U (zh) 智能生态鱼缸
CN210932915U (zh) 一种烤烟育苗棚超声雾化喷施消毒装置
CN207185675U (zh) 一种海鲜养殖用曝气池
CN212087669U (zh) 一种水族箱过滤增氧装置
CN207443829U (zh) 一种家用智能水培装置
CN207820791U (zh) 一种南海藻类多功能养殖箱
CN214102887U (zh) 一种智能监测蚊蝇诱捕装置
CN112009345A (zh) 一种海鲜物流运输箱
CN105519490B (zh) 一种用于渔业养殖的曝气系统
CN206371341U (zh) 花鱼共养多功能自洁鱼缸
CN209897759U (zh) 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薯育苗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