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6906A - 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6906A
CN113206906A CN202110541176.8A CN202110541176A CN113206906A CN 113206906 A CN113206906 A CN 113206906A CN 202110541176 A CN202110541176 A CN 202110541176A CN 113206906 A CN113206906 A CN 113206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digital
switch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11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06906B (zh
Inventor
徐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11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6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6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6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06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6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54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compri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modules
    • H04M1/0258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compri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modules for a headse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1Combinations with auxiliary equipment, e.g. with clocks or memoranda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组件包括:设备本体和数字耳机,设备本体设有相互连接的调频芯片和第一通信接口;数字耳机包括第二通信接口、声学组件和编解码器,第一通信接口可拆卸地与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编解码器连接于声学组件和第二通信接口之间,以对声学组件传输的音频数据和第二通信接口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相互转换;第二通信接口设有第一引脚,声学组件设有第二引脚,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连接,在第一通信接口与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数字耳机作为设备本体的调频天线,且第二引脚接收的FM模拟信号经第一引脚、第二通信接口和第一通信接口传输至调频芯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用数字耳机支持FM功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可以搭载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天线,以基于该FM天线的接收FM信号,进而实现FM功能。
在相关技术中,基于FM的天线信号是模拟信号,可以利用传输模拟信号的耳机来充当FM天线,以接收FM信号。但是,对于数字耳机,鉴于其与电子设备之间传输的信号是数字信号,因此,不可用于传输FM信号,即电子设备不能够利用数字耳机来接收FM信号,以实现FM功能。
由此可知,相关技术中的数字耳机存在不能够传输FM信号至电子设备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数字耳机存在的不能够传输FM信号至电子设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设有调频芯片和第一通信接口,所述调频芯片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数字耳机,所述数字耳机包括第二通信接口、声学组件和编解码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适配,且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编解码器连接于所述声学组件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之间,以对所述声学组件传输的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设有第一引脚,所述声学组件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数字耳机作为所述设备本体的调频天线,且所述第二引脚接收FM模拟信号,所述FM模拟信号经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传输至所述调频芯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字耳机,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与设备主体上的第一通信接口匹配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设有第一引脚;
声学组件,所述声学组件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在所述数字耳机作为设备主体的调频天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引脚接收FM模拟信号,并将所述FM模拟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引脚,以通过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传输所述FM模拟信号至所述设备主体;
编解码器,所述编解码器连接于所述声学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之间,以对所述声学组件传输的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声学组件上能够接收FM模拟信号的第二引脚与第一通信接口上的第一引脚连接,可以在数字耳机的第二通信接口与设备本体上的第一通信接口连接的情况下,将数字耳机作为所述设备本体的调频天线,且所述第二引脚接收到的FM模拟信号经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传输至所述设备本体上的调频芯片,从而实现FM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耳机的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字耳机的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字耳机的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耳机功能是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十分重要的功能,最早的3.5mm耳机孔设计由于存在容易进液、占用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空间等缺点,越来越不被主流设计采用。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USB type C接口的耳机设计来取代3.5mm耳机孔的设计。且USB type C接口的耳机包含数字耳机和模拟耳机,顾名思义,数字耳机是指USB type C接口传输的耳机信号为数字信号,模拟耳机是指USB type C接口传输的耳机信号为模拟信号。
另一方面,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功能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FM功能听取广播信号,获取外界信息。在实施中,需要电子设备具备FM天线,侧能够拾取FM模拟信号,进而才能够将该FM模拟信号送入FM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 Circuit Chip,IC)里调制解调成FM数据,然后将该FM数据送入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端处理,最终发送给用户收听。
对于模拟耳机,鉴于其传输至设备本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从而使模拟耳机具备天线功能,在相关技术中,在模拟耳机与设备本体连接时,可以将模拟耳机的耳机地或者左右声道当做FM天线,以实现FM功能。
但是,对于数字耳机,鉴于其传输至设备本体的信号是数字信号,从而使数字耳机不具备天线功能。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中,在数字耳机上的USB接口插入至设备本体上的USB接口时,可以复用数字耳机作为设备本体的调频天线,以使声学组件上的第二引脚接收FM模拟信号,且通过将第二引脚与数字耳机上的USB接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可以在将第二引脚上传输的FM模拟信号输入至编解码器之前,将该FM模拟信号传输至第一引脚,以经过该第一引脚、数字耳机上的USB接口和设备本体上的USB接口将该FM模拟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内的调频芯片,从而实现FM模拟信号的传输,此时,设备本体内的调频芯片等可以对该模拟信号进行调制解调等信号处理,进而实现FM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耳机和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包括:设备本体400和数字耳机100。
设备本体400设有第一通信接口401和调频芯片402,调频芯片402与第一通信接口401连接;数字耳机100包括第二通信接口101、声学组件102和编解码器103,第一通信接口401与第二通信接口101适配,且第一通信接口401可拆卸地与第二通信接口101连接,编解码器103连接于声学组件102和第二通信接口101之间,以对声学组件102传输的音频数据和第二通信接口101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其中,第二通信接口101设有第一引脚,声学组件102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在第一通信接口401与第二通信接口101连接的情况下,数字耳机100作为设备本体400的调频天线,且所述第二引脚接收FM模拟信号,所述FM模拟信号经所述第一引脚、第二通信接口101和第一通信接口401传输至调频芯片402。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设备本体4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电子设备本体,上述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分别可以是USB Type C或USB Type A等接口中的插头和插座,其具体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数字耳机100的类型和结构等确定,为便于说明,说明书附图和以下实施例中仅以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分别是USB TypeC接口中的插头和插座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此不构成具体限定。
在第二通信接口101是USB Type C接口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引脚可以是:USB TypeC接口上与耳机或麦克风信号传输不相关的引脚,也就是说,在第二通信接口101与第一通信接口401连接时,处于空闲状态下的任意引脚,例如:CC1引脚、CC2引脚、SBU1引脚、SBU2引脚等等,其甚至可以是在第二通信接口上新增的引脚,在此不作一一阐述。例如: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引脚为CC1引脚;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引脚为SBU1引脚。
另外,上述声学组件102可以包括:数字耳机100上的麦克风和扬声器。且上述第二引脚可以是声学组件102上的接地引脚(即耳机地,GND引脚)、左声道信号引脚(如图1中所示HPL引脚)、右声道信号引脚(如图1中所示HPR引脚)和麦克风引脚(如图1中所示M芯片引脚)中的至少一个,声学组件102通过GND引脚、HPL引脚、HPR引脚和M芯片引脚与编解码器103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引脚是声学组件102上的GND引脚,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引脚是声学组件102上的HPL引脚。当然,上述第二引脚也可以是在声学组件102新增的引脚,其仅需满足能够获取到通过耳机接收的FM模拟信号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相应的,鉴于第一通信接口401与第二通信接口101适配,则第一通信接口401上的引脚与第一通信接口401上的引脚一一对应,例如:在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连接的情况下,第一通信接口401上的第四引脚与第二通信接口101中的第一引脚对应连接,且该第四引脚与调频芯片402连接,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在工作中,编解码器103对声学组件102上传输的音频数据和第二通信接口101上传输的通信传输数据进行相互转换,可以理解为:
在数字耳机100接收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录入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下,经声学组件102上的M芯片引脚传输至编解码器103,以通过编解码器103将该音频数据转化为通信传输数据后,经第二通信接口101和第一通信接口401传输至设备本体400内;
在设备本体400启动音频播放功能,并通过数字耳机100播放音频的情况下,第二通信接口101经第一通信接口401从设备本体400接收通信传输数据,编解码器103将从第二通信接口101接收到的通信传输数据转化为音频信号,并传输至声学组件102上的HPL引脚和/或HPR引脚,从而使用户能够通过数字耳机收听音频。
另外,上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引脚接收的FM模拟信号经所述第一引脚、第二通信接口101和第一通信接口401传输至调频芯片402,可以理解为:第一引脚连接于第二引脚与编解码器103之间,从而在第二引脚上接收到的FM模拟信号传输至编解码器103之前,将该FM模拟信号传输至第一引脚上,以经第一引脚、第二通信接口101和第一通信接口401传输至调频芯片40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声学组件上能够接收FM模拟信号的第二引脚与第一通信接口上的第一引脚连接,可以在数字耳机的第二通信接口与设备本体上的第一通信接口连接的情况下,将数字耳机作为所述设备本体的调频天线,且所述第二引脚接收到的FM模拟信号经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传输至所述设备本体上的调频芯片,从而实现FM功能。
可选的,设备本体400设有检测模块(未图示),所述检测模块与第一通信接口401连接;
所述第一引脚复用为检测引脚,数字耳机100还包括:
第一电容器104和第一电阻105;
所述第一引脚通过第一电阻105接地,所述第一引脚通过第一电容104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其中,在第一通信接口401与第二通信接口101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检测模块经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获取所述第一引脚的电信号值,以基于所述电信号值确定检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通过第一通信接口401与该设备主体400连接的设备的属性,例如:判断与该设备主体400连接的设备是主设备、从设备还是充电设备等。
上述检测模块的结构与功能与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之处在于,该检测模块通过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与第一引脚连接,以检测该第一引脚上的电信号值,并基于该第一引脚上的电信号值确定与该设备主体400连接的设备的属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分别为相互适配的USB Type C插座和插头,且所述第一引脚为CC1引脚为例,对上述第一引脚复用为检测引脚的实施方案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还可以是其他USB接口类型,且上述第一引脚也可以跟随第二通信接口101的USB接口类型而发生适应性的改变,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如图1所示实施中,数字耳机100的USB Type C接口101在与设备本体400的第二USB Type C接口401匹配连接时,数字耳机100的CC引脚与设备本体400上的CC引脚连接,且数字耳机100的CC引脚将从设备本体400上的CC引脚获取到电压信号,另外,鉴于数字耳机100上的CC引脚通过第一电阻105接地,此时,设备本体400上的CC引脚上的电压将被该第一电阻105下拉,从而使设备本体400能够基于其CC引脚上的电压被下拉而判断出设备本体400与从设备(即数字耳机100为从设备)连接,从而向该数字耳机100供电。
另外,使数字耳机100的CC引脚通过第一电容104与第二引脚连接,在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一电容104通高频阻低频的特性,使从设备本体400上的CC引脚上获取的直流电信号不能够传输至第二引脚,从而避免直流电信号对声学组件102和编解码器103产生干扰;在另一方面,鉴于FM模拟信号是高频信号,因此,该FM模拟信号可以通过第一电容104传输至数字耳机的CC引脚。
也就是说,通过该第一电容104实现直流信号与高频FM模拟信号的隔离,使得数字耳机100即不影响USB Type C接口的检测功能,还可以正常传输FM模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引脚是USB Type C接口101上的空闲引脚或者新增引脚的情况下,第二引脚可以与第一引脚直接相连,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如图4所示,设备本体400还包括控制模块403,所述控制模块与第一通信接口401连接;
数字耳机100还包括:
第一开关106,第一开关106连接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
第二通信接口101还包括:第三引脚(例如:如图4所示SBU1引脚),且所述第三引脚与第一开关106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在第一通信接口401与第二通信接口101连接的情况下,若设备本体400开启FM功能,则所述控制模块经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向所述第三引脚传输预设信号,使第一开关106在所述预设信号的作用下闭合,以使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否则,第一开关106断开。
上述否则,第一开关106断开,具体可以表示为:在设备本体400未开启FM功能,或者第一通信接口401与第二通信接口101未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引脚不能够经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从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预设信号,从而使第一开关106断开。
其中,上述预设信号用于指示设备本体400开启FM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以控制模块为设备本体400的CPU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控制模块还可以使其他模块,例如:FM功能模块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而预设信号可以是控制模块发出的用于启动FM功能模块的控制信号或者,根据用户启动FM功能的操作指令生成的指示信息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第一开关106可以是开关芯片、晶体管、单刀单掷开关等任一种能够实现开闭状态调节的开关,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仅以第二通信接口101为USB Type C接口,第一引脚为CC引脚,第二引脚为GND引脚,且第三引脚为SBU1引脚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二通信接口101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USB接口,相应的,上述第一引脚可以是该其他类型的USB接口中的任一空闲引脚,且第二引脚除了上述GND引脚外,还可以是HPL引脚和HPR引脚,另外,上述第三引脚除了上述SBU1引脚外,还可以是USB接口上其他能够获取到设备本体400内的CPU发出的控制信号的引脚,也就是说,数字耳机100中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默认情况下是断开连接的,除非数字耳机100经第三引脚获取知设备本体400发出了开启FM功能的预设信号,并基于或知道该预设信号而将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连通,以使第二引脚接收到的FM模拟信号能够经第一引脚、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传输至调频芯片。
在实际应用中,设备本体400在启动FM功能时,通过CPU 403生成对应的预设信号,且该控制信号经第一通信接口401、第二通信接口101和第三引脚传输至第一开关106的控制端,以控制第一开关106闭合;否则,第一开关106默认处于断开状态。其中,仅在第一开关106闭合的情况下,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连通,从而能够实现FM模拟信号的传输;在第一开关106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断开连接,从而不能够实现FM模拟信号的传输,此时,第一引脚可以用于传输其他电信号或者处于空闲状态,且不会对第二引脚上传输的信号或声学组件102产生干扰。
另外,在上述第一引脚是CC引脚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该CC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设置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容104和第一电阻105,其同样可以在不影响CC引脚的检测功能的情况下,支持FM模拟信号的传输,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设置第一开关106,并在设备本体400开启FM功能的情况下,控制模块经第一通信接口401、第二通信接口101和第三引脚控制第一开关106闭合,而其他情况下,第一开关106处于断开状态,这样,可以在设备本体400没启动FM功能的情况下,避免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直接连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信号干扰。
可选的,所述数字耳机100还包括:
第二开关(未图示),所述第二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且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01的VBUS引脚连接;
其中,在第一通信接口401与第二通信接口101连接,且所述VBUS引脚从设备本体400获取到电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使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在所述VBUS引脚未从设备本体400获取到电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第二开关与如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106功能和结构分别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VBUS引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备本体400与数字耳机100握手成功后,设备本体400将通过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上的VBUS引脚向数字耳机100供电,此时,第二开关将在VBUS引脚上的电能的作用下闭合,这样,只需要设备本体400与数字耳机100握手成功,便可以将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连接,从而支持FM模拟信号的传输。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还提供一种数字耳机100,该数字耳机100包括:第二通信接口101、声学组件102和编解码器103。
第二通信接口101用于与设备主体400上的第一通信接口401匹配连接,第二通信接口101设有第一引脚;声学组件102设有第二引脚(未编号),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在数字耳机100作为设备主体400的调频天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引脚接收FM模拟信号,并将所述FM模拟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引脚,以通过所述第一引脚、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传输所述FM模拟信号至设备主体400;编解码器103连接于声学组件102与第二通信接口101之间,以对声学组件102上传输的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01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耳机与本申请上一发明实施例所示电子设备组件中的数字耳机100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且同样能够实现利用数字耳机接收和传输FM模拟信号至设备主体,以支持FM功能,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可选的,所述第二引脚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地引脚(即耳机地,GND引脚)、左声道信号引脚(如图1中所示HPL引脚)、右声道信号引脚(如图1中所示HPR引脚)和麦克风引脚(如图1中所示M芯片引脚),声学组件102通过GND引脚、HPL引脚、HPR引脚和M芯片引脚与编解码器103连接。
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引脚复用为检测引脚,数字耳机100还包括:
第一电容器104和第一电阻105;
其中,所述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105接地,所述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104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通信接口401和第二通信接口101分别为相互适配的USB Type C插座和插头,所述第一引脚为CC引脚。
可选的,如图4所示,数字耳机100还包括:
第一开关106,第一开关106连接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
第二通信接口101还包括: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与第一开关106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在第一通信接口401与第二通信接口101连接,且所述第三引脚从第一通信接口401接收到预设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开关106闭合,以使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否则,第一开关106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以第三引脚为SBU1引脚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的,数字耳机100还包括:
第二开关(未图示),所述第二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且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二通信接口101的VBUS引脚连接;
其中,在第一通信接口401与第二通信接口101连接,且所述VBUS引脚带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使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在所述VBUS引脚不带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耳机100与本申请上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中的数字耳机100的各个实施方式对应,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主的结构图,该设备主可以配置有如图2至图4所示数字耳机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数字耳机,如图5所示,该设备主400包括:第一通信接口401和调频芯片402;
调频芯片402用于FM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调解;
第一通信接口401用于与数字耳机100上的第二通信接口101匹配连接,且所述第一通信接口401包括第五引脚(如图4所示CC1引脚),所述第五引脚与所述FM射频芯片402连接,所述第五引脚用于传输FM模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仅以第一通信接口401是USB TypeC接口,且第五引脚为CC1引脚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通信接口401是与如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接口101相匹配的任意USB接口,且第五引脚与如图2至图4所示数字耳机实施例中的第一引脚相同,均可以是USB接口上的任意空闲引脚,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在实施中,如图5所示,FM射频芯片402依次经第一通信接口401的CC1引脚、第二通信接口101的CC1引脚获取数字耳机100的第二引脚接收的FM模拟信号,且FM射频芯片402对该FM模拟信号进行调制调节处理后,转发至设备本体400的CPU 403以通过CPU 403控制FM功能的各个过程,从而使用户能够收听FM收音机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体400,配置有如图2至图4所示数字耳机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数字耳机100,因此,能够在连接数字耳机100的情况下,利用数字耳机100接收FM模拟信号,从而支持FM功能。
可选的,第一通信接口401还包括:第四引脚,在设备本体400启动FM功能的情况下,设备本体400生成预设信号,且所述预设信号经所述第四引脚传输至第二通信接口101中的第三引脚。
本实施方式中,在数字耳机100和设备本体400匹配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第四引脚与如图4所示数字耳机实施例中的第三引脚对应连接,例如:假设第二通信接口101和第一通信接口401分别为相互匹配连接的USB Type C接口,则在第三引脚为SBU1引脚和SBU2引脚的情况下,则第四引脚为相对应的SBU1引脚和SBU2引脚。这样,能够使预设信号能够经第四引脚和第三引脚传输至第一开关106的控制端,以控制第一开关闭合106,从而使数字耳机100内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连通,从而支持FM模拟信号的传输,其实现过程与与如图4所示数字耳机实施例相同,且具有与如图4所示数字耳机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耳机和设备主之间的交互过程,假设第二通信接口101和第一通信接口401分别为USB Type C插座和插头,第一引脚为CC1引脚,且第二引脚为声学组件102上的GND引脚,并以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耳机100和设备主400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耳机100和设备主体400相互连接时,数字耳机100上的CC1引脚与设备主体400上的CC1引脚连接,这样,在设备主体400启动FM功能时,数字耳机100充当FM天线,并将接收到的FM模拟信号依次经声学组件GND引脚、第一电容器104、数字耳机100上的CC1引脚传输至设备主体400上的CC1引脚,并通过设备主体400内与该CC1引脚连接的FM射频通路和调频芯片402对该FM模拟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例如:滤波处理、调谐处理以及调制解调处理等),并根据信号处理后的数据实现FM功能(例如:通过扬声器进行FM音频外放或者通过数字耳机100进行音频播放等)。
具体的,如图6所示,数字耳机100和设备主体400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系统开启FM功能。
本步骤表示设备主体400的系统开启FM功能。
步骤602、数字耳机从耳机地获取FM模拟信号。
步骤603、FM模拟信号从耳机地传输到第二通信接口中的CC1引脚。
步骤604、通过第二通信接口,将FM模拟信号传输到第一通信接口中的CC1引脚。
本步骤中,将于第二通信接口101与第一通信接口401匹配连接,因此,第二通信接口101中的CC1引脚与第一通信接口401中的CC1引脚对应连接,从而使第二通信接口101中的CC1引脚上的FM模拟信号传输到第一通信接口401中的CC1引脚。
步骤605、设备本体的调频芯片从第一通信接口401中的CC1引脚获取FM模拟信号并进行调制调节处理,以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CPU。
本步骤中,上述CPU 403为设备主体400内的CPU,并由CPD负责FM功能相关的控制过程。
步骤605、FM功能完成启动,用户可以正常收听FM收音机。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地解决因为数字耳机在耳机端将耳机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导致使用传统设计方案不能将数字耳机GND信号作为FM天线信号,最终造成数字耳机不支持FM收音机功能的问题。且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既不影响数字耳机和设备本体之间的USB接口的正常传输和检测功能,还允许用户使用FM收音机功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设有调频芯片和第一通信接口,所述调频芯片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数字耳机,所述数字耳机包括第二通信接口、声学组件和编解码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适配,且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编解码器连接于所述声学组件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之间,以对所述声学组件传输的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设有第一引脚,所述声学组件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数字耳机作为所述设备本体的调频天线,且所述第二引脚接收FM模拟信号,所述FM模拟信号经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传输至所述调频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本体设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引脚复用为检测引脚,所述数字耳机还包括:
第一电容器和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检测模块经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获取所述第一引脚的电信号值,以基于所述电信号值确定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分别为相互适配的USB Type C插座和插头,所述第一引脚为CC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地引脚、左声道信号引脚、右声道信号引脚和麦克风引脚,所述声学组件通过所述接地引脚、所述左声道信号引脚、所述右声道信号和所述麦克风引脚与所述编解码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所述数字耳机还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还包括第三引脚,且所述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的情况下,若所述设备本体开启FM功能,则所述控制模块经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向所述第三引脚传输预设信号,使所述第一开关在所述预设信号的作用下闭合,以使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否则,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耳机还包括: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且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且所述VBUS引脚从所述设备本体获取到电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使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在所述VBUS引脚未从所述设备本体获取到电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7.一种数字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与设备主体上的第一通信接口匹配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设有第一引脚;
声学组件,所述声学组件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在所述数字耳机作为设备主体的调频天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引脚接收FM模拟信号,并将所述FM模拟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引脚,以通过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传输所述FM模拟信号至所述设备主体;
编解码器,所述编解码器连接于所述声学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之间,以对所述声学组件传输的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传输的通信数据进行相互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字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接地引脚、左声道信号引脚、右声道信号引脚和麦克风引脚,所述声学组件通过所述接地引脚、所述左声道信号引脚、所述右声道信号和所述麦克风引脚与所述编解码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字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复用为检测引脚,所述数字耳机还包括:
第一电容器和第一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分别为相互适配的USB Type C插座和插头,所述第一引脚为CC引脚。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耳机还包括: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还包括: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且所述第三引脚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接收到预设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以使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否则,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耳机还包括: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且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且所述VBUS引脚带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以使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在所述VBUS引脚不带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CN202110541176.8A 2021-05-18 2021-05-18 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Active CN113206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176.8A CN113206906B (zh) 2021-05-18 2021-05-18 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176.8A CN113206906B (zh) 2021-05-18 2021-05-18 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6906A true CN113206906A (zh) 2021-08-03
CN113206906B CN113206906B (zh) 2023-09-22

Family

ID=77031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1176.8A Active CN113206906B (zh) 2021-05-18 2021-05-18 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69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816A (zh) * 2021-09-17 2021-1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调频信号接收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867A (zh) * 2019-05-09 2019-08-23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字耳机以及电子终端
CN210958728U (zh) * 2019-12-25 2020-07-07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FM功能的typec耳机芯片以及typec耳机
US20200356335A1 (en) * 2019-05-09 2020-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udio output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udio processing system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867A (zh) * 2019-05-09 2019-08-23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字耳机以及电子终端
US20200356335A1 (en) * 2019-05-09 2020-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udio output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udio processing system device
CN210958728U (zh) * 2019-12-25 2020-07-07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FM功能的typec耳机芯片以及typec耳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816A (zh) * 2021-09-17 2021-1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调频信号接收系统和方法
WO2023040816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调频信号接收系统和方法
CN113810816B (zh) * 2021-09-17 2024-0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调频信号接收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6906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8350B2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装置の電子的インターフェーシング
CN103716734A (zh) 用于检测头戴式耳机插入移动站的设备和方法
CN103078224B (zh) 连接线、控制方法、控制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9660894B (zh) 终端外设及音频信号的传输方法
CN110891225B (zh) 一种音频信号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3909716U (zh) 一种新型的意念耳机
CN113206906A (zh) 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CN108810212B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接地控制方法
KR20110019841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오디오 채널 간 크로스 톡 개선 장치 및 방법
US20050036644A1 (en) Adapter for connecting a mobile phone stereoearphone-microphone set to a stereo system
WO2018166286A1 (zh) 一种外置天线与移动终端的连接使用方法及装置
KR20120099900A (ko) 휴대단말기 안테나장치
CN108649671B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及可穿戴式设备
CN113810816B (zh) 耳机、调频信号接收系统和方法
CN105655684A (zh) 一种兼容金属后壳和塑料后壳的nfc终端
WO2008114098A1 (en) Transferring antenna signals via digital interfaces
CN111247781B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音频电路及音频播放系统
CN103974169B (zh) 音频处理装置及音频处理方法
CN108632696B (zh) 一种fm耳机座电路、音频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204616018U (zh) 一种可分享式音乐耳机
CN106101903B (zh) 数字耳麦、耳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12216U (zh) 多功能耳机
GB2406972A (en) Stereo earphone-microphone adapter
GB2513629A (en) Interconnecting Electronic Host Devices and Accessories
CN218183525U (zh) 一种低功耗无线音频适配器及智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