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6710A - 分发节点、自动化网络和用于传输报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发节点、自动化网络和用于传输报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6710A
CN113196710A CN201980077632.9A CN201980077632A CN113196710A CN 113196710 A CN113196710 A CN 113196710A CN 201980077632 A CN201980077632 A CN 201980077632A CN 113196710 A CN113196710 A CN 113196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subscriber
distribution node
input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76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6710B (zh
Inventor
汉斯·贝克霍夫
豪格·伯特纳
德克·詹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3196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6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43Bus networks involving priority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6IP fragmentation; TCP segm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04L49/3072Packet spli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57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packet reassembly or reseque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多个网络区段的自动化网络中,既可以设有支持分段方法的分段订户(10、20、30、40),也可以设有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自动化网络中的分发节点(2)具有至少一个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网络区段处于连接。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检查:网络区段中的应向其发送报文(3)的订户(6)是否支持分段方法,并且是否将要发送的报文(3)分段。如果订户(50)不支持分段方法并且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段,则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将报文分段(301、302)组合成报文(3),并且然后将组合的报文(3)继续发送给订户(50)。

Description

分发节点、自动化网络和用于传输报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德国专利申请10 2018 129 809.9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参考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发节点、一种具有分发节点的自动化网络以及一种用于在具有网络区段的自动化网络中传输报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地通信网络、即所谓的“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s)”(LAN)限制于一地理区域,并且由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和工作站、所谓的节点组成,它们经由通信网络、例如同轴线缆、玻璃纤维线缆或双绞线缆彼此连接。LAN借助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运行。
用于LAN网络协议的当前最广泛的标准是以太网,借助所述以太网可以以千兆位范围内的速度传输具有不超过1500字节长度的数据的报文、其在下文中也称为以太网报文。以太网协议最初在办公通信网络中使用。由于从标准硬件和软件部件的使用中以及从在联网技术简单的情况下实现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可能性中得出的以太网设计的优点,以太网网络通信也遍布于工业生成中以进行数据交换和用于执行控制任务。
在工业生产中使用LAN时,尤其必须保证网络协议的实时能力。在控制机器时需要:周期性地处理控制任务,而没有时间波动、即具有几微秒范围中的、与期望的周期时间的小的偏差,其中以可预见的响应时间对调节请求作出反应。
为了在具有大量下文中也称作为订户的节点的LAM中限制报文从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通行时间进而实现实时能力,通常分层地利用分发节点、所谓的交换机构建在自动化技术中使用的LAN。分发节点具有多个输入/输出接口,经由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将多个订户或订户支路并行接入网络中。分发节点在此对每个在输入/输出接口上收到的报文调查响应的订户的地址,并且随后将包围经由相关联的输入/输出接口转发给被编址的订户,其中将订户连接于所述相关联的输入/输出接口。
分发节点通常根据FIFO原理工作,其中将首先接收到的报文也首先再次发送。但是,这会妨碍报文的可靠的实时处理。因此,较新的分发节点通常支持所谓的VLAN标记,借助所述VLAN标记可以在发送时将个别报文优先,以便因此确保时能力。
因此,从2016年以太网的IEEE Std 802.3br,第5修订版:散布快速通信的规范和管理参数(Spec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Interspersing ExpressTraffic)已知优先化方法,所述优先化方法在优先级“快速流量”和优先级“可抢占流量”之间区分。分发节点对于与优先级“可抢占流量”相关联的报文和对于与优先级“快速流量”相关联的报文中断在输入/输出接口上的发送过程。尚未由分发节点发送的、优先级为“可抢占流量”的别中断的报文的剩余部分暂存在分发节点中并且于是随后作为另外的报文分段发送。对于这种优先化方法需要:网络中的所有订户都能够将优先级为“可抢占流量”的分段发送的报文再次组合。
发明内容
目的是确保具有网络区段和分发节点的自动化网络中的混合运行,所述网络区段具有订户,并且所述分发节点连接网络区段,其中可以分段地传输报文,而不必所有订户都必须支持分段方法。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分发节点、根据权利要求9的自动化网络和根据权利要求18的数据传输方法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优选的改进形式。
在具有多个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订户的网络区段的自动化网络中,订户之间的数据交换以报文的形式,其中可以根据分段方法以报文分段的形式执行报文的传输,并且其中可以设有支持分段方法的分段订户,并且还可以设有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分发节点中的调解装置具有多个输入/输出接口和与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的调解装置,其中至少一个输入/输出接口与网络区段连接。分发节点中的调解装置设计用于检查:输入/输出接口处的应向其发送报文的订户是否支持分段方法,并且是否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段。如果订户是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并且要发送的报文被分段,则分发节点中的调解装置将报文分段组合成报文,并且然后将组合的报文转发给标准订户。
借助上面阐述的处理方式存在如下可行性:即使不是自动化网络处的所有订户都支持分段方法,也在自动化网络中执行报文分段。因此,自动化网络也可以在其中订户被不同设计的非统一的结构中在维持实时要求的情况下执行快速的报文传输。自动化网络在此可以被简单且灵活地扩展。
可以在分发节点中设有关联表格,所述关联表格包含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的标识符,其中分发节点中的调解装置设计成:在接收到报文时检测被编址的订户的标识符,并与关联表格中的订户的标识符进行比较。借助该设计方案,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在分发节点中的路由过程的范围中处理标准订户不支持分段方法的信息。
替选地,关联表格也可以设计成,使得在将是否应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分段地发送的信息与输入/输出接口与网络区段相关联。在该情况下,关联表格与报文中的标识符无关并且也不需要附加的比较。于是也不必对于每个报文标识都存储:被编址的订户是否支持分段方法,而是仅对于输入/输出接口存储一次。
此外,在分发节点中,调解装置可以在自动化网络启动时创建关联表格。由此,对订户在报文分段方面的能力的可靠的关联是可行的。
在此,分发节点中的调解装置自主地执行与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的网络区段中的订户的检查过程,以便求出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的标识符。
此外,分发节点总是可以在给标准订户的发送过程开始之前才完整地接收为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确定的报文。
如果将报文分段并且如果报文为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确定,则分发节点中的调解装置中断发送过程,其中标准订户丢弃已经发送的报文分段。
分发节点中的调解装置可以设计成:如果应将报文发送给与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的网络区段中的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则不将分段方法用于报文。
上面阐述的和/或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有利的构成方案和改进形式——除了例如在单义相关或不可结合的替选的情况下之外——可以单独地使用,但是也可以以彼此间任意的组合使用。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中根据实施例参考附图更详细地阐述上面描述的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如何实现其的方式和方法。
图1示意性地示出具有多个分发节点和网络区段的自动化通信网络的结构。
图2示出图1中的分发节点的示意图。
图3示出具有优先级信息的以太网报文的远离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在分段划分成两个分段之前和之后的根据图3的在根据图1的自动化网络中在订户之间交换的报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工业自动化中,自动化网络用于将执行器/传感器层的分布式设置的设备与控制层连接。也称作为现场总线系统的自动化网络通常具有串行总线,将所有网络订户连接于所述串行总线。
在此,将以太网标准建立为网络的通信标准。在以太网概念中,为了在订户之间传输,将具有头部段、下文也称作为头部和末端段、在下文也称作为尾部的数据封装。以太网报文具有直至1500字节的长度并且可以以高达千兆位范围的速度进行传输。在现场总线系统中使用优选具有实时能力的以太网协议、即例如EtherCAT。但是。除了以太网标准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协议类型、即例如CANopen协议。
现场总线系统通常作为主从总线系统运行。现场总线系统中的主订户是调节串行总线上的数据流量的控制节点。这种主订户是例如用作生产线中的过程控制计算机的工业PC。主订户具有总线访问权限,并且可以将数据输出到串行总线上。现场总线系统中的从订户通过机器外围设备、例如I/O设备、阀、驱动器、传感器、测量变送器形成。通常,它们没有自己的总线访问授权,这就是说它们应当仅确认接收到的数据并且根据请求经由总线传输数据。
在工业自动化中,通常借助于经由现场总线系统进行的数据交换来进行控制,使得主订户执行周期性的控制过程,以便基于输入数据在从订户中为所述从订户和/或其他的从订户产生输出数据。从订户于是在控制过程周期结束之后将输出数据以报文的形式在现场总线发送,其中从订户从报文中提取与相应的从订户相关联的输出数据并且借助所述输出数据执行本地的订户过程。随后,将从本地的订户过程中求出的数据又由从订户向回发送给主订户并且最后由主订户用作为用于下一控制过程周期的输入数据。
为了可以借助现场总线系统执行快速的调节过程,必须确保报文的短的循环时间,以便实现控制过程的实时执行。在具有大量订户的现场总线系统中,为了缩短从发送订户到接收订户的报文运行时间,经常使用分支。于是,现场总线系统在数据传输路径中具有分发节点,其下文中也称为交换机,分别将多个独立的网络区段连接于所述分发节点。
分发节点通常根据FIFO原理工作,其中将首先接收到的报文也将首先被再次发送。但是,分发节点的这种发送原理会危害控制过程的可靠的实施执行。在现场总线系统中,除了用于执行控制任务且其数据流量周期性进行的报文外,其他的报文也以非周期性的数据流量进行交换。非周期性的数据流量在此用于现场总线系统中的不持续重复的事件。非周期性的报文例如是具有参数和状态数据的报文。与周期性的报文相反,所述非周期性的报文不是实时相关的。于是,分发节点中的FIFO原理可以引起:非周期性的报文的发送过程阻挡随后接收的周期性的报文的转发进而延迟了周期性的报文的处理,所述周期性的报文对于执行控制任务是必需的。
因此,分发节点通常支持所谓的VLAN标记,借助所述VLAN标记可以在发送时将个别报文优先化,以便如此确保实时能力。为此,将优先级与要哎自动化网络中传输的报文相关联。因此,于是对于控制自动化网络相关的且包含订户的周期性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周期性的实时报文具有较高的第一优先级值。包含订户的参数或状态数据的所描述的非周期性的非实时报文于是设有较低的第二优先级值。
于是,将分发节点设计成,使得当分发节点接收到具有较高的第一优先级值的报文时,分发节点在输入/输出接口上中断具有较低的第二优先级值的报文的发送。在此,分发节点通过如下方式限定地结束已经发送的报文分段:即分发节点在该报文分段的末端处发送指示其为报文分段的分段信息。此外,剩余的报文部分由分发节点暂存。在输入/输出接口上发送具有较高的第一个优先级值的报文之后,分发节点于是在输入/示出接口上发送具有较低的第二优先级值的暂存的报文部分连同其他的分段信息。随后,如下订户将第一和第二报文分段在接收之后基于共同发送的分段信息再次组合,其中具有较低的第二优先级值的报文确定用于所述订户。
为了订户可以再次组合报文分段,必须确保:订户支持应用于报文的分段方法。为了在自动化网络中实现使用分段方法,其中还可以在网络中设有不支持所使用的分段方法的订户,自动化网络中的分发节点设计成:根据在设置在连接于分发节点的输入/输出接口的网络区段中的订户中是否执行在自动化网络中使用的分段方法来控制分段方法。
如果分发节点确定报文中编址的订户不支持分段方法并且要转发给所述订户的报文被分段,则分发节点将分段的报文的报文分段再此组合并且代替报文分段将组合的报文随后转发给被编址的订户。借助该处理方式确保:自动化网络中的不支持所执行的分段方法的订户不会收到分段的报文,而始终会收到完整的报文以进行处理。借此,在自动化网络中,支持分段方法的订户和不支持分段方法的订户的混合运行是可行的。
可以在分发节点中设有关联表格,所述关联表格包含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的标识符,其中调解装置设计成:在接收到报文时检测被编址的订户的标识符并将其与关联表格中的订户的标识符进行比较。借助该设计方案,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在分发节点中的路由过程的范围中处理标准订户不支持分段方法的信息。
替选地,关联表格也可以设计为,使得将是否应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分段地发送的信息与输入/输出接口与网络分段相关联。在该情况下,关联表格与报文中的标识符无关并且也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比较。于是,也不必对于每个报文标识都存储:被编址的订户是否支持分段方法,而是仅对于输入/输出接口存储一次。
图1示出现场总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设有支持分段方法的订户6、其在下文中也称作为分段订户10、20、30、40,而且设有不支持分段方法的订户6,其在下文中称作为标准订户50。图1中所示的自动化网络的拓扑包括两个分发节点1、2,将总共五个订户6、更确切地说四个分段订户10、20、30、40和一个标准订户50连接于所述分发节点。
第一分发节点1具有三个另外的输入/输出接口101、102、103,其中将第一分段订户10连接于另外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1,将第二分段订户20连接于另外的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2,并且将另外的订户连接到分发节点2的另外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103处。第二分发节点2具有四个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其中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201与第一分发节点1的另外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103连接。将第三分段订户30连接于第二分发节点2的第二输入/输出接口202,并且将第四分段订户40连接于第二分发节点2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203。第二分发节点2的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4与标准订户50连接。
自动化网络的图1所示的设计仅是示例性的。原则上,存在如下可行性:将任意数量的交换机相互链接。每个交换机还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输入/输出接口。此外,在连接于交换机的输入/输出接口的每个网络区段中,可以在网络区段的范围内设置任意数量的订户(6),所述订户可以是分段订户(10、20、30、40)还有标准订户(50)。在此,尤其也可以将分段订户(10、20、30、40)和标准订户(50)混合地连接在每个网络区段中。
图2示例性地对于在自动化网络中使用的分发节点示出第二分发节点2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中的第一分发节点1类似地构成。四个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与控制第二分发节点2的运行的调解装置205连接。四个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中的每一个在此都具有接收单元RX和发送单元TX,其中通过图2中的箭头示出相应的数据传输方向。
为了控制通过第二分发节点2的报文流量,调解装置205与在下文中也称为路由列表的关联表格206和存储单元207连接。关联表格206对于每个在自动化网络中使用的报文3包含至少一个报文标识符和相关联的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发射单元TX。此外,关联表格206根据所使用的网络协议还可以包括各个报文3的其他的信息、即例如发送时间点、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接收单元RX和接收时间点。
在经由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接收单元RX接收到报文3时,第二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检测所接收的报文3中的报文标识符并将检测到的报文标识符与关联列表206中的条目进行比较。随后,调解装置205根据关联表格206中的预设经由相关联的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对于关联表格206中的报文标识符记录的发送单元TX输出报文3。
下面示例性地根据报文3来阐述图1所示的自动化网络中的报文流量,所述报文3通常也可以被称为以太网报文。但是,存在使用任何其他网络协议的可行性。
图3示意性地示出具有VLAN标签扩展的构成为以太网报文的报文3的结构,其中借助所述VLAN标签扩展可以在发送时优先化报文3。报文3具有长度为直至1500字节的数据区域34,所述数据区域由通常也称作为头部33的头部段和所谓的尾部35的末端段封装。将用于同步的7字节长的前缀31与头部33相关联,并且将用于真正报文3的1字节长的开始标识符32、即所谓的帧开始定界符SOF接入头部之前。头部33包括18个字节,并且由6个字节长的目标地址字段331、6个字节长的发送者地址字段332、4个字节长的VLAN标签字段333和2个字节长的类型字段334组成。报文3的优先级值在VLAN标签字段333中编码。类型字段334显示报文类型,即下一较高的处理层的协议。报文3的末端处的尾部35为4个字节长。在尾部35中存在校验和。进行发送的订户6执行的校验和计算始于目标址字段331,并结束于数据区域34。在校验和中不包括前缀31、开始标识符32和尾部35本身。根据校验和,充当接收者的、重复计算的订户6随后可以通过比较两个值来确定:传输是否有错。还将控制符号36、即所谓的帧结束EOF接入报文3的末端,所述控制符号指示报文3的结束。
但是,替选于包含报文3的优先级值的VLAN标签字段333,优先级值也可以在头部33中的其他位处显示并且例如在目标地址字段331中被共同编码或在发送者地址字段332中被共同编码。
下面,传输图1所示的自动化网络中的报文流量,其中使用图3所示的设有优先级的报文3,可以将分段方法应用于所述报文。将如下两个场景对照。第一分段订户10在第一时间点发送优先级值为1的第一报文3。由第二分段订户20在一时间点发送优先级值为2的第二报文3。假定:第二时间点位于第一时间点之后,并且优先级值2指示的优先级高于优先级值1。在第一场景下,这两个报文3确定用于支持分段方法的第四分段订户40。在第二场景中,相反,将两个报文3被编址到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
在第一时间点,第一分发节点1在另外的第一输入/输出接口101处接收优先级为1的第一报文3。根据报文标识符、即在第一报文3中根据目标地址,第一分发节点1超找其关联表格中的相应的条目,并且然后相应地处理报文3。关联表格然后在第一分发节点1中在其中编址第四分段订户40的第一场景中,和在其中编址标准订户50的第二场景中,都指出:在另外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103上应转发第一报文3,将分发节点2连接于所述另外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
然后,第一分发节点1在另外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103上开始第一报文3的相应的发送过程。在时间T2,第一分发节点1随后在另外的第二输入/输出接口102上接收第二以太网报文3,并且由评估目标地址字段。如第一报文3的情况那样,关联表格向第二分发节点1指示:第二报文3应在另外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103上转发给分发节点2。
然而,第一分发节点1的另外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103在第二时间点已经通过第一报文3的发送过程所阻挡。由于第二报文3的优先级高于第一报文3,第一分发节点1中断第一以太网报文3的发送过程,第一分发节点1在评估第一和第二报文3中的两个VLAN标签字段时求出所述优先级。
在中断过程中,第一分发节点1在此使用在自动化网络中实施的分段方法。第一分发节点1在中断的第一报文3的末端处发送包括分段标识符和校验和的分段信息和指示分段末端的第一控制符号36。分段标识符例如可以是分段编号,所述分段编号将第一报文3的已经发送的部分表示为第一报文分段301。校验和由第一分发节点10从已经发送的报文分段中计算得出。
此外,第一分发节点10将第一报文3的剩余部分存储在其存储单元207中。在此,第一报文3的所存储的第二分段附加地设有头部33,所述头部指点第一报文3的第一分段并且例如可以是第一分段的分段编号。附加地,可以将第二控制符号321置于头部33之前所述第二控制符号指示分段的开始。
在中断第一报文3之后,然后第一分发节点1开始经由另外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103发送具有较高优先级值2的第二报文3。在随后转发第二报文3之后,第一分发节点1发送具有低优先级值1的第一报文3的所存储的第二片段,其中第二控制符号321和头部33随分段标识符一起发送。附加地,在第二报文分段的末端处,于是在尾部35中又添加第一分发节点1经由第二分段的数据计算的校验和,并且最后传输用于第一报文3的帧控制符号36的末端。
原则上,又存在如下可行性:如果在第二分段发送时例如在另外的第一至第三输入/输出接口101、102、103上由第一分发节点1接收具有较高优先级、例如优先级值2的另一报文3并且应经由另外的第三输入/输出接口103转发,则才中断所述第二分段的发送并且再次将第二分段分段。随后,在这种另一分段时,类似于第一分段进行。
图4示出第一以太网报文3的原始形式和在分段成第一报文分段301和第二报文分段302的形式。相对于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报文3构建的原始报文3,第一报文分段301在缩短的有用数据区域341中具有包含分段信息和分段校验和的改变的尾部351和第一分段控制符号361。第二报文分段302始于第二分段控制符号321和包含分段标识符的改变的头部3301。然后是剩余的有用数据区域342、具有分段校验和的附加的尾部352和指示报文末端的帧控制符号36。
代替所阐述的分段方法,还存在如下可行性:借助其他的分段方法处理设有优先级的报文3。原则上在此需要:将分段信息与在分段时为各个报文分段301、302相关联,所述分段信息实现:随后将报文分段301、302再次组合成完整的报文3。在此,第一报文分段301必须通过分段信息单义地标识。然后,第二报文分段302和随后的报文分段必须分别包含分段信息,所述分段信息实现与第一报文分段或先前的报文分段的关联。这如上所述可以通过持续的分段编号来进行,先前的报文分段借助所述分段编号指点后续的报文编号。
为了使被编址的订户可以将报文分段301、302再次组合成报文3而需要:被编址的订户支持分段方法。在其中对第四分段订户40在通过第一分发节点1分段的报文3中编址的第一场景中,第四分段订户40具有该功能并且可以处理两个报文分段301、302。因此,第二分发节点2在经由第一输入/输出接口201接收到报文分段301、302之后在基于关联表格206评估报文标识符之后在所述第三输入/输出接口203上随后转发报文分段301、302,所述关联表格对第二分发节点2显示:被编址的第四分段订户40连接于第三输入/输出接口203。第四分段订户40在接收到两个报文分段301、302之后借助于包含在报文分段301、302中的分段信息将两个报文分段301、302组合成第一报文3。
相反,在第二场景中,即当第一报文3编址给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时,第二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首先将两个报文分段301、302组合,并且然后将组合的第一报文3转发给标准订户50,所述标准订户现在可以处理第一报文3。
在此,第二分发节点2以如下方式进行:调解装置205在评估报文标识符以求出关联表格206中的相关联的发送信息时、即尤其求出相关联的第二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2、203、204时,附加地检查:被编址的订户6当前被编址的订户6经由网络区段直接连接于相应的第二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2、203、204时支持在自动化网络中使用的分段方法,其中应经由所述相关联的第二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转发报文3。为此,除了发送信息之外,关联表格206还包含相应的订户标识符,所述订户标识符指示:被编址的订户6是否支持分段方法。订户标识符可以例如借助布尔值显示。
替选地,关联表格206也可以设计为,使得将如下信息与向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所连接的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4相关联,所述信息应不分段地经由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4发送。相反,将如下信息与标准订户未直接连接的第一至第三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相关联,所述信息应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分别分段地发送。
如果第二分发节点2确定如第二场景中那样被编址的订户6是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则存在如下可行性:第二分发节点2总是在编址到标准用户50的报文3的发送过程开始之前才完整地接收报文3。然后,第二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在完整接收之后评估报文3,以便确定其是否为报文分段301、302,即是否包含分段信息,所述分段信息将接收到的报文数据标识为报文3的第一报文分段301。
在第二场景中,第二分发节点2的调解装置205在第一报文3的第一报文分段301中识别出第一分段控制符号和包含在先前的分段信息中的分段编号,所述分段编号显示出其为第一报文分段301。然后,第二分发节点2将接收到的第一报文分段301和另外的随后接收到的第二和另外的报文分段302存储在存储单元207中,直至第二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在第二场景中第一报文的第二报文分段302中根据分段信息和随后的报文分段中的帧控制信号36的末端识别出:不再发送任何其他的报文分段进而已经完整地接收到报文3。
然后,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基于报文分段301、302中的分段信息将存储在存储单元207中的报文分段301、302再次组合成整体报文。在第二场景中,第二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因此将两个报文分段301、302基于分段编号再次拼接成第一报文3。
此外,第二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附加地根据在各个报文分段301、302中共同传输的校验和检查:是否已经正确地传输相应的报文分段301、302。还可以提出:在根据报文3的原始校验和组合报文3之后,在第二第一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可以对报文3检查其完整性,其中所述校验和在最后的报文分段302的尾部35中可以被共同传输。然而也存在如下可行性:通过被编址的订户6、在第二场景中为标准订户50进行报文3的验证,其中随后将完整的报文3从分发节点转发给所述标准订户。
如果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4空闲,则经由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4进行在第二分发节点2中组合的第一报文3到标准订户50的传输过程。然而,分发节点2也可以关于组合的第一报文3方面又执行优先化。如果组合的报文3具有比此刻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4上发送的报文3更高的优先级,则可以中断所述报文3,以便随后才发送组合的第一报文3。相反,也存在如下可行性:如果接收到具有较高优先级的应在同一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4上转发的报文3,则中断组合的第一报文3的发送过程。
但是,原则上,第二分发节点2设计成,使得当订户标识符如在组合的第一报文3中那样显示出被编址的标准订户50不支持分段方法,第二分发节点2不执行应当发送给所述标准订户50的报文3的分段。
如果例如在具有优先级值一的组合的报文3经由第二输入/输出接口202的发送过程期间由第三分段订户30从第二分发节点2接收具有优先级二的另一报文3,则二分发节点2的调解装置205中断组合的第一报文3的发送过程并且代替此将由第三分段订户30接收到的另一报文3传输给标准订户50,其中所述第一报文编址到标准订户50处。在另一报文3的发送过程结束之后,随后再次重新启动组合的第一报文3的发送过程。替选地,还存在如下可行性:将第二分发节点2设计成,使得当报文3编址到订户6、即不支持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处时,第二分发节点2才原则上不中断发送过程并且总是才完整传输报文3,而不考虑接收到的另一报文3是否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替选于第二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在转发报文3之前总是完整地接收编址到标准订户50处的报文3的处理方式,第二分发节点2的调解装置205还可以设计成,使得即使被编址的订户6不支持分段方法,原则上也在完整报文接收之前对应于存储在关联表格206中的发送规则已经转发报文3。如果随后第二分发节点2的调解装置205并行于发送过程在评估报文3时确定:其为分段的报文3,则第二分发节点2的调解装置205中断发送过程并将整个接收到的报文分段存储在存储单元207中,以便随后等待另一报文分段的接收。随后,被编址的标准订户50丢弃已经发送的数据,因为不存在校验和或者存在错误的校验和。
在自动化网络中,原则上可以提出:所有的分发节点1、2对应于上文阐述的第二分发节点2设计,即分发节点1、2中的调解装置205总是检查:在应向其发送报文3的网络区段中的订户6是否支持在自动化网络中预先使用的分段方法,并且然后将要发送给不支持该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的、被分段的以太网报文3组合。然而也存在如下可行性:在自动化网络中在分段方法的范围中使用分发节点1、2,所述分发节点不支持所述处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自动化网络设计成,使得仅可以将分段订户10、20、30、40连接到所述分发节点1、2,所述分段订户即是可以本身组合报文分段的订户。
如果现场总线系统根据主从原理工作,则自动化网络的配置可以通过主订户进行。然后,主订户可以被设计成,使得主订户在启动自动化网络时借助于报文3将关联表格206传输给分发节点1、2,所述关联表格中记录:连接于输入/输出接口101、102、103、201、202、203、204的订户是否支持自动化网络中的分段方法。还存在如下可行性:当例如在插件技术的范围中将订户6接入网络区段中或从其中移除时,主订户才对分发节点1、2告知该变化,尤其告知新的订户6是否支持分段方法的能力。
替选于通过在主从结构的范围中的主订户确定自动化网络中的订户6的分段能力,分发节点2本身也可以例如经由点对点查询求出:连接于分发节点2的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订户6是否支持分段方法。这可以在自动化网络启动的范围中进行,或者在分发节点2确定在连接于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网络区段中进行订户切换时持续地运行。如果由于订户切换而中断网络区段上的数据流量,则分发节点2可以例如经由相关联的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来确定在网络区段中的变化。
还存在如下可行性:在分发节点2处设有编程装置,经由所述编程装置在分发节点2中的关联表格206中可以确定:连接于第一至第四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订户6是否支持自动化网络中的分段方法。

Claims (26)

1.一种用于具有多个网络区段的自动化网络的分发节点(2),所述网络区段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订户(6),所述订户能够构成为分段订户(10、20、30、40)或构成为标准订户(50),其中在所述订户(6)之间的数据交换以报文(3)的形式进行,其中根据分段方法以报文分段的形式执行所述报文(3)的传输,并且其中能够设有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分段订户(10、20、30、40),并且还能够设有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
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具有多个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和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连接的调解装置(205),
其中至少一个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与网络区段连接,
其中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用于检查: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处的应向其发送所述报文(3)的订户(6)是否支持所述分段方法,并且是否将要发送的所述报文(3)分段,并且
其中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如果将要发送的所述报文(3)分段,则将所述报文分段(301、302)组合成所述报文(3),并且然后当所述订户(6)不支持分段方法时将其发送给所述订户(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发节点(2),其中设有关联表格(206),所述关联表格包含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订户(6)的标识符,其中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在接收到报文(3)时检测被编址的所述订户(6)的标识符,并与所述关联表格(206)中的所述订户(6)的所述标识符进行比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发节点(2),其中设有关联表格(206),在所述关联表格中将是否应经由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分段地发送的信息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所述网络区段相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分发节点(2),其中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在所述自动化网络启动时创建所述关联表格(206)。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所述的分发节点(2),其中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自主地执行与连接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网络区段中的所述订户(6)的检查过程,以便求出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标准订户(50)的标识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发节点(2),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设计成:为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确定的报文(3)总是在给所述标准订户(50)的所述发送过程开始之前才完整地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发节点(2),其中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如果将所述报文(3)分段并且如果所述报文(3)为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确定,则中断发送过程,其中所述标准订户(50)丢弃已经发送的报文分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发节点(2),其中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如果应将报文(3)发送给与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连接的网络区段中的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则不将所述分段方法用于所述报文(3)。
9.一种具有网络区段的自动化网络,所述网络区段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订户(6),所述订户能够构成为分段订户(10、20、30、40)或构成为标准订户(50),和至少一个分发节点(2),所述分发节点具有多个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和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连接的调解装置(205),其中至少一个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与网络区段连接,
其中所述订户(6)之间的数据交换以报文(3)的形式进行,其中能够根据分段方法以报文分段(301、302)的形式执行所述报文(3)的传输,并且其中能够设有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分段订户(10、20、30、40),并且还能够设有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
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设计用于检查: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处的应向其发送所述报文(3)的订户(6)是否支持所述分段方法,并且是否将要发送的所述报文(3)分段,并且
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只要将要发送的所述报文(3)分段,就将所述报文分段(301、302)组合成所述报文(3),并且然后将其发送给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标准订户(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化网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发节点(2)具有关联表格(206),所述关联表格包含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标准订户(50)的标识符,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在接收到报文(3)时检测被编址的所述订户(6)的标识符,并与所述关联表格(206)中的所述订户(6)的所述标识符进行比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化网络,其中设有关联表格(206),在所述关联表格中将是否应经由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分段地发送的信息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所述网络区段相关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自动化网络,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在所述自动化网络启动时创建所述关联表格(206)。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自动化网络,其中订户(6)充当主订户,所述主订户监视所述自动化网络中的其他的订户(6),并通知所述至少一个分发节点(2):所述自动化网络中的经由网络区段与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哪些订户(6)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对应于由所述主订户所获得的信息来更新所述关联表格(206)。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自动化网络,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自主地执行与连接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网络区段中的所述订户(6)的检查过程,以便求出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订户(6)的标识符。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化网络,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设计成:为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确定的报文(3)总是在给所述标准订户(50)的所述发送过程开始之前才完整地接收。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的一项所述的自动化网络,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设计成:如果将所述报文(3)分段并且如果所述报文(3)为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确定,则中断发送过程,其中所述标准订户(50)丢弃已经发送的报文分段(301、302)。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化网络,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设计成:如果应将报文(3)发送给与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连接的网络区段中的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则不将所述分段方法用于所述报文(3)。
18.一种用于在自动化网络中传输报文(3)的方法,所述自动化网络具有:网络区段,所述网络区段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订户(6),所述订户能够构成为分段订户(10、20、30、40)或构成为标准订户(50);和至少一个分发节点(2),所述分发节点具有多个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和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连接的调解装置(205),其中至少一个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与网络区段连接,
其中在所述订户(6)之间的数据交换以报文(3)的形式进行,其中能够根据分段方法以报文分段(301、302)的形式执行所述报文(3)的传输,并且其中能够设有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分段订户(10、20、30、40),并且还能够设有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
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调解装置(205)设计用于检查: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处的应向其发送所述报文(3)的订户(6)是否支持所述分段方法,并且是否将要发送的所述报文(3)分段,并且只要将要发送的所述报文(3)分段,就所述报文分段(301、302)组合成所述报文(3),并且然后将其发送给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标准订户(5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发节点(2)具有关联表格(206),所述关联表格包含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标准订户(50)的标识符,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在接收到报文(3)时检测被编址的所述订户(6)的标识符,并与所述关联表格(206)中的所述订户(6)的所述标识符进行比较。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设有关联表格(206),在所述关联表格中将是否应经由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分段地发送的信息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所述网络区段相关联。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在所述自动化网络启动时且在连接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处的网络区段中的订户(6)变化时更新所述关联表格(206)。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订户(6)充当主订户,所述主订户监视所述自动化网络中的其他的订户(6),并通知所述至少一个分发节点(2):所述自动化网络中的经由网络区段与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哪些订户(6)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对应于由所述主订户所获得的信息来更新所述关联表格(206)。
23.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自主地执行与连接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的网络区段中的所述订户(6)的检查过程,以便求出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所述订户(6)的标识符。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报文(3)为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确定,并且如果将所述报文(3)分段,则所述分发节点(2)中断发送过程,其中所述标准订户(50)丢弃已经发送的报文分段(301、302)。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总是在给所述标准订户(50)的所述发送过程开始之前才完整地接收为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标准订户(50)确定的报文(3)。
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发节点(2)中的所述调解装置(205)在应将报文(3)发送给与输入/输出接口(201、202、203、204)连接的网络区段中的不支持所述分段方法的订户(6)时不将所述分段方法用于所述报文(3)。
CN201980077632.9A 2018-11-26 2019-11-13 分发节点、自动化网络和用于传输报文的方法 Active CN113196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29809.9A DE102018129809A1 (de) 2018-11-26 2018-11-26 Verteilerknoten, Automatisierungsnetzwerk und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Telegrammen
DE102018129809.9 2018-11-26
PCT/EP2019/081190 WO2020108998A1 (de) 2018-11-26 2019-11-13 Verteilerknoten, automatisierungsnetzwerk und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telegramm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6710A true CN113196710A (zh) 2021-07-30
CN113196710B CN113196710B (zh) 2022-04-15

Family

ID=68618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7632.9A Active CN113196710B (zh) 2018-11-26 2019-11-13 分发节点、自动化网络和用于传输报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8024B2 (zh)
EP (1) EP3871377B1 (zh)
CN (1) CN113196710B (zh)
DE (1) DE102018129809A1 (zh)
WO (1) WO2020108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29809A1 (de) 2018-11-26 2020-05-28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Verteilerknoten, Automatisierungsnetzwerk und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Telegrammen
DE102018129813A1 (de) * 2018-11-26 2020-05-28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Datenübertragungsverfahren und Automatisierungskommunikationsnetzwerk
DE102021122684A1 (de) 2020-09-07 2022-03-10 Hirschmann Automation And Control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netzwerk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805A2 (de) * 2007-01-29 2008-08-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Netzwerkkomponent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netzwerkkomponente, automatisierungssystem mit einer solchen netzwerkkomponente,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mittlung in einem automatisierungssystem unter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netz-werkkomponente sowie korrespondierendes computerprogramm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CN101764750A (zh) * 2009-12-07 2010-06-3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报文封装方法和检测转发环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20120044918A1 (en) * 2010-08-19 2012-02-23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lass of Service Over Bond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Links
CN102572556A (zh) * 2010-12-07 2012-07-11 通用仪表公司 Sdv环境中的定向广告分发
US20140245114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Broadcom Corporation Encapsulation for link layer preemption
US20150117177A1 (en) * 2013-10-29 2015-04-30 Ilango Ganga Ethernet enhancements
CN104704776A (zh) * 2012-11-02 2015-06-10 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和服务控制的混合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07567706A (zh) * 2015-05-05 2018-01-09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订户会话重新分发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17058B (en) * 1996-04-23 1997-10-01 Ibm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 wireless access to an atm network
US6490276B1 (en) * 1998-06-29 2002-12-0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tackable switch port collapse mechanism
US7688727B1 (en) * 2000-04-17 2010-03-30 Juniper Networks, Inc. Filtering and route lookup in a switching device
US7215637B1 (en) * 2000-04-17 2007-05-08 Juniper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packets
DE50205762D1 (de) * 2001-09-26 2006-04-1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eines datentelegramms zwischen einer echtzeit-domain und einer nicht-echtzeit-domain und koppeleinheit
CA2491522C (en) * 2002-07-01 2014-12-09 E G Technology Inc. Efficient compression and transport of video over a network
US7551173B2 (en) * 2003-11-25 2009-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ixel accurate edges for scanline rendering system
US7714865B2 (en) * 2004-03-09 2010-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positing list caching for a raster image processor
DE502005011032D1 (de) * 2005-07-28 2011-04-14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Optimierung der Bandbreitenausnutzung bei Bussystemen
DE102005037376B3 (de) * 2005-08-08 2006-10-19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tempelung beliebiger Ethernet-Frames in Verbindung mit Standard-Ethernet
US7609709B2 (en) * 2006-01-23 2009-10-27 Alcatel-Lucent Usa Inc. Video aware traffic management
WO2009089850A1 (de) * 2008-01-15 2009-07-2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es, switch und kommunikationsnetz
KR20100032111A (ko) * 2008-09-17 2010-03-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프로세서를 이용한 라우팅 시스템에서 ip 패킷의 플레그먼테이션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US8953631B2 (en) * 2010-06-30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Interruption, at least in part, of frame transmission
DE102011015966B4 (de) * 2011-04-04 2017-07-06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Automatisierungssystem
US9166917B2 (en) * 2011-07-17 2015-10-20 Broadcom Corporation Link layer preemption
DE102011088812A1 (de) * 2011-12-16 2013-06-20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Gmbh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Nutzdaten
US8824506B2 (en) * 2012-01-05 2014-09-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ragmentation of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packets
US9712431B2 (en) * 2013-07-17 2017-07-18 Kt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managing transaction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DE102014112082A1 (de) * 2014-08-22 2016-02-25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Verteilerknoten, Automatisierungsnetz und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echtzeitrelevanten und nicht-echtzeitrelevanten Datenpaketen
EP3057273B1 (en) * 2015-02-13 2019-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a traffic shaping in a network
US11258761B2 (en) * 2016-06-29 2022-02-22 Nicira, Inc. Self-service firewall configuration
US10485000B2 (en) * 2016-09-28 2019-11-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EP3379793A1 (en) * 2017-03-22 2018-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Asynchronous frame scheduler with efficient support for fragmentation
US10735218B2 (en) * 2018-05-23 2020-08-04 Beckhofff Automation GmbH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utomation-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234059B1 (en) * 2018-09-04 2022-01-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ally processing content streams for insertion points
US11108675B2 (en) * 2018-10-31 2021-08-31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testing effects of simulated frame preemption and deterministic fragmentation of preemptable frames in a frame-preemption-capable network
DE102018129813A1 (de) * 2018-11-26 2020-05-28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Datenübertragungsverfahren und Automatisierungskommunikationsnetzwerk
DE102018129809A1 (de) 2018-11-26 2020-05-28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Verteilerknoten, Automatisierungsnetzwerk und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Telegrammen
CN111263457B (zh) * 2019-01-23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14041272A (zh) * 2019-03-28 2022-02-11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多无线电接入技术通信
DE102019114303B3 (de) * 2019-05-28 2020-09-17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Verfahren zum Erfassen von Netzwerkteilnehmer in einem Automatisierungsnetzwerk und Automatisierungsnetzwerk
DE102019131823B4 (de) * 2019-11-25 2021-12-09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utomatisierungsnetzwerk und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in einem Automatisierungsnetzwerk
AU2021252927A1 (en) * 2020-04-07 2022-11-10 Assia Sp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collaboration
US11233768B1 (en) * 2020-09-30 2022-01-25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CDN configuration tuning based on domain scan analysi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805A2 (de) * 2007-01-29 2008-08-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Netzwerkkomponent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netzwerkkomponente, automatisierungssystem mit einer solchen netzwerkkomponente,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mittlung in einem automatisierungssystem unter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netz-werkkomponente sowie korrespondierendes computerprogramm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US20100008372A1 (en) * 2007-01-29 2010-01-14 Karl Weber Network component,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of such a network component, and automation system with such a network component
CN101764750A (zh) * 2009-12-07 2010-06-3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报文封装方法和检测转发环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20120044918A1 (en) * 2010-08-19 2012-02-23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lass of Service Over Bond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Links
CN102572556A (zh) * 2010-12-07 2012-07-11 通用仪表公司 Sdv环境中的定向广告分发
CN104704776A (zh) * 2012-11-02 2015-06-10 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和服务控制的混合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US20140245114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Broadcom Corporation Encapsulation for link layer preemption
US20150117177A1 (en) * 2013-10-29 2015-04-30 Ilango Ganga Ethernet enhancements
CN107567706A (zh) * 2015-05-05 2018-01-09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订户会话重新分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71377A1 (de) 2021-09-01
CN113196710B (zh) 2022-04-15
WO2020108998A1 (de) 2020-06-04
EP3871377B1 (de) 2022-10-05
US11758024B2 (en) 2023-09-12
DE102018129809A1 (de) 2020-05-28
US20210281666A1 (en) 202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6710B (zh) 分发节点、自动化网络和用于传输报文的方法
US10873536B2 (en) Distribution node, autom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al-time-relevant and non-real-time-relevant data packets
JP6093031B2 (ja) プロトコル例外状態を利用したデータ伝送
JP7192074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ハブ、転送方法及び車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7852857B2 (en) Coupler for a ring topology network and an ethernet-based network
CN11127965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网络
JP6121563B2 (ja) プロトコル例外状態を用いたデータ伝送プロトコル
US1197382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uto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355062B1 (ko) 낮은 지연시간의 네트워킹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1541688B (zh) 一种兼容多协议的嵌入式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160033753A (ko) 교환 장치, 제어기, 및 교환 장치 구성 방법, 및 패킷 처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US7428250B2 (en)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telegram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ing redundant network paths
US7853706B2 (en) Method, interface and network for cyclical sending of Ethernet telegrams
US88869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dentifier management
CN11453194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自动化通信网络
CA2461530A1 (en) Realtime messages for identifying and preventing errors du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realtime-critical data
US11522762B2 (en) Coord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rol application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transmitting time-critical data
CN111371668B (zh) 基于免费arp的周期性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576518B1 (ko)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크에서 오픈플로우 프로토콜을 확장하여 활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19178A (zh) 基于Openflow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系统
US20220050440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within a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5174370B (zh) 一种分布式混合数据确定性传输装置及方法
WO2023119356A1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360648A1 (en) Relay device, in-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vehicle, and in-vehicle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931543B1 (ko) 플로우-모드 메시지를 이용한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네트워킹 환경에서의 장애 처리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