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4532B -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4532B
CN113194532B CN202110391398.6A CN202110391398A CN113194532B CN 113194532 B CN113194532 B CN 113194532B CN 202110391398 A CN202110391398 A CN 202110391398A CN 113194532 B CN113194532 B CN 113194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cell
sequence
grid
cove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13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4532A (zh
Inventor
张璐岩
白晓平
贾磊
张立杰
闫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13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45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4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4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实时小区序列,所述实时小区序列包括按时间排序的小区序列;基于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所述小区信息对应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所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为根据测试样本集预测出的主服务小区序列;根据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准确输出用户的占用小区序列,从而精确地定位用户的轨迹信息。

Description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移动通信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不仅能单纯的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功能,还能实现对用户设备的定位功能。然而,用户设备对于无线定位服务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传统的无线定位技术,例如基于通过互联网向用户设备提供各种应用服务(Over The Top,OTT)方法,经纬度缺失较多,实时定位差,使得用户设备的实时定位信息存在误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准确输出用户的占用小区序列,从而精确地定位用户的轨迹信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实时小区序列,所述实时小区序列包括按时间排序的小区序列;
基于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所述小区信息对应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所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为根据测试样本集预测出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根据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小区信息对应的道路小区序列之前,还包括:
根据网络工程参数和道路图层,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
将所述道路缓冲区域栅格化,得到至少一个道路栅格;
基于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所述道路栅格,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包括覆盖所述道路缓冲区域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
通过获取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得到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所述采样点位于所述道路栅格内;
根据所述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
根据占用小区序列与所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所述占用小区序列是根据测试样本集中单用户设备的占用小区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所述道路栅格,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根据所述道路缓冲区域中的道路栅格的顺序,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包括:
在一个小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情况下,将所述小区作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包括:
在至少两个小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情况下,根据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
在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不相等的情况下,将距离最小的所述小区作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将任一个所述小区作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与第一主服务小区不一致时,利用所述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第一主服务小区;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占用小区序列与所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包括:
通过利用预测算法对占用小区序列与所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进行预测,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之前,还包括:
通过利用双序列比对方法对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进行比对,得到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利用双序列比对方法对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进行比对,得到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根据序列对比中的评分规则,对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形成的对比矩阵中各个单元进行评分,得到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之间的评分;
基于所述评分,利用动态规划算法得到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包括:
比较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将评分最高的序列比对结果作为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实时小区序列,所述实时小区序列包括按时间排序的小区序列;
提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所述小区信息对应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所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包括预设的主服务小区的序列,所述预设的主服务小区与道路栅格匹配;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道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用户定位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用户定位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者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者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用户定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定位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通过获取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实时小区序列,并基于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提取候选道路小区序列,通过对实时小区序列与候选道路小区序列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出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从而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如此,利用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可以提高用户定位的实时性,并且利用精确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可以精确得到用户设备占用小区的序列,从而可以更加精准地得到用户设备的轨迹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MR指纹库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OTT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得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得到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第一道路覆盖序列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序列比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定位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实时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定位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之前,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OTT(Over The Top)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目前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大多数互联网应用服务会获取用户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可通过采集用户S1-U接口中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原始码流来获取位置信息。
MR(Measurement Report)数据是指由手机物理层上报的网络测量结果,内容包含UE唯一标识、时间戳、小区号与时隙号、服务小区电平、邻小区电平等信息。有两种方式获取,第一种方法,通过路测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解析,截取MR信令并提取相关信息。第二种方法,通过网优平台进行提取无线接入网网元管理系统(OMC-R)中存储的样本数据。
道路测试数据(Driver Test,DT)测试数据,是为了解网络覆盖情况,使用人工仪表对道路进行驱车测试,形成的可供分析的日志文件,主要包含电平、质量、小区标识和经纬度等信息,可通过路测软件对日志文件进行解析,获取所需信息。
方法1、基于占用小区的实时定位。
通过序列发生器(sequencer,SEQ)平台实时会话跟踪功能,观测用户的实时占用小区及变化,结合网络工参及道路图层的地理化呈现,对用户移动的方向进行判断,进而得出用户的实时轨迹及定位。
方法2、基于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指纹库的实时定位。
对道路图层进行栅格化处理,将道路测试数据落入栅格内的采样点的MR进行解析,记录主服务小区及邻近6个小区覆盖下的接收电平和RS-SINR,通过计算无线传播路径损耗值,输出以栅格为颗粒主服小区、6个邻近小区的平均RSRP和平均RS-SINR,形成MR指纹库。将实时MR数据与指纹库进行比对,实现用户的实时定位。
具体地,图1是现有技术中MR指纹库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整个移动网络覆盖区域划分为m个栅格S1,S2,…,Sm。车载测试终端穿过覆盖区域,记录经过栅格的接收电平和位置信息等历史数据。从MR测量报告中获取车载测试终端在邻近6个基站覆盖下的接收电平后,经MR数据修正,以栅格为粒度计算栅格中心点的主服务小区、6个邻区的平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和平均信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RS-SINR),从而组建一个n(n≤6)维特征向量(一组)的指纹数据库,其中,一个n维特征向量包括包含主服务小区的RSRP、RS-SINR及若干邻区RSRP、RS-SINR的特征向量。
这里,计算无线传播路径损耗值:
PL(m)=RSRP(cell(Cn))-Gain antenna(m)-RSRP(n)+PL(f) (1)
其中,RSRP(cell(Cn))为参考点主小区,cell(cn)连线处的天线增益;Gainantenna(m)为栅格中心点与参考点主小区cell(cn)连线处的天线增益;RSRP(n)为参考点6个邻区的RSRP信号均值;PL(f)为因频段差异而引起的路损修正值。
路损修正值:
PL(f)=33.39log(fTDL) (2)
其中,fTDL为TD-LTE网络下行工作频率,单位为MHz,中国移动TD-LTE工作频率1880MHz~2620MHz。
假设栅格Sm中共有t个参考点(1≤i≤t),则第Sm个栅格的中心点处RSRP(参考信号接收电平)计算公式如下:中心点处RSRP计算公式:
RSRP(Cen(Sm))=∑(Prs_Cell(i)+Gainantenna(i)-PL(i)-PL(f))÷t (3)
其中,Prs_Cell(i)为参考点处主服小区Cell(i)的信号发射功率;Gainantenna(i)为栅格中心点与TD-LTE发射小区Cell(Cn)连线处的天线增益;PL(i)为TD-LTE信号从参考点处主小区Cell(Cn)到栅格中心点(Sm)时的无线传播路径损耗值;PL(f)为因频段差异而引起的路损修正值。
第Sm个栅格的中心点处RS-SINR计算公式:
RS-SINR(Cen(Sm))=∑(RSRP(i(Sm))÷(∑RSRP(Sm)-RSRP(i(Sm))))÷t (4)
其中,RSRP(i(Sm))为栅格(Sm)接收到的来自参考点i处的TD-LTE主小区Cell(Cn)的RSRP;∑RSRP(Sm)为栅格(Sm)接收到的所有小区RSRP信号强度之和。
当终端通过网络覆盖区域时,通过采集和解析MR测量报告,将各邻区基站的接收电平RSRP和接收质量RS-SINR组成的向量与指纹数据库中的值采用匹配算法进行比较。
Figure BDA0003016873160000081
式中:xi表示某个终端的6个信号电平,yi表示栅格指纹特征向量。
方法3、基于OTT(Over The Top,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实时定位。
通过采集用户S1-U接口中的http原始码流来获取其中的位置信息。经服务器返回的分组解压后,在下行有效载荷(payload)里可获得经纬度信息,从而实现实时定位。这里,get方式一般会以明文的形式在通用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中显示经纬度。post方式一般会以加密方式上报定位信息。
具体地,图2是现有技术中OTT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用户设备中手机软件(application,APP)是否为地图类,划分应用APP与地图APP两种,分别采用get请求、post请求两种方式获取经纬度。
(1)应用APP通过get请求的方式获取经纬度。
在上行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中以明文的形式上报给自身的服务器,可从S1_U接口中的http类型外部数据(External DataRepresentation,XDR)文件的URI字段中直接提取。
(2)地图APP通过post请求获取经纬度。
以http协议的post方式在下行的http 200OK响应中以压缩包的形式将经纬度发给地图类程序,可从S1_U接口中的http原始码流payload中解码。
然而,上述三种用户定位存在以下缺陷:
对于方法1,虽然根据SEQ平台实时跟踪,观察占用小区并确认用户实时位置,实时性较强。但是由于单小区覆盖面积较大,无法准确定位用户设备所在位置,观察占用小区的同时需要对行进的道路判断,这样通常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段的观察,不能满足多用户的实时定位。
对于方法2,虽然MR指纹库实时定位利用用户上报的MR信息与已建立的指纹库进行匹配,从而定位出用户的所在位置。但是MR指纹库的建立需要以路测数据作为基础,因而道路测试成本高。并且由于网络结构一直在发生变化,导致测试数据不能遍历每条道路,从而指纹库覆盖范围不全面,以及部分道路由于测试数据长期未更新,从而指纹库准确性较低。
对于方法3,虽然OTT实时定位通过截取、解析用户设备中应用程序的位置信息来实现实时定位,该技术定位精度高。但是从获取的数据来看,经纬度缺失较多,实时定位差,单一用户的实时轨迹的接续性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定位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将实时MR数据与道路小区序列进行序列比对,输出精确的占用轨迹,完成精准地实时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服务小区可以为用户设备占用的主小区。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用户定位方法应用于用户定位装置,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步骤S12,确定测量报告中的实时小区序列;
步骤S13,基于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小区信息对应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
步骤S14,根据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步骤S15,基于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确定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
上述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定位方法,能够通过获取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确定实时小区序列,并基于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提取候选道路小区序列,通过对实时小区序列与候选道路小区序列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出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从而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如此,利用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可以提高用户定位的实时性,并且利用精确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可以精确得到用户设备占用小区的序列,从而可以更加精准地得到用户设备的轨迹信息。
下面介绍上述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报告可以是用户设备上报的网络测量报告,可以包括用户唯一标识、时间戳、小区号与时隙号、服务小区电平、邻小区电平、小区信息以及小区位置等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报告可以为实时的测量报告,如此,用户定位装置可以通过实时的测量报告,实时定位用户的道路信息。测量报告也可以为历史的测量报告,如此,用户定位装置可以通过历史的测量报告,定位用户的历史道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1中,用户定位装置可以通过通信链路获取到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2中,实时小区序列包括按时间排序的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2中,用户定位装置从测量报告中提取用户实时占用的小区,并将小区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形成实时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3中,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为测试设备经过的预设道路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序列。预设道路可以为根据测试样本集确定的道路,也就是测试设备经过的道路,其中,测试设备为测试样本的来源设备。测试设备可以为整个移动网络的用户设备。
这里,用户定位装置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可以确定用户设备占用的小区信息。用户设备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涉及到小区信息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
可选地,用户定位装置可以利用模糊算法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小区信息对应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如此,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提取出候选道路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3之前,用户定位装置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以及测试样本集建立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得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的得到方法包括:
步骤S21,根据网络工程参数和道路图层,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
步骤S22,将道路缓冲区域栅格化,得到至少一个道路栅格;
步骤S23,基于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栅格,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
步骤S24,通过定位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得到覆盖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
步骤S25,根据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
步骤S26,根据占用小区序列与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于网络工程参数与道路图层形成道路模型,涵盖大范围内各条线路小区覆盖信息,通过采样点定位校正覆盖模型,以及利用测试样本集组建道路小区序列,如此,可以使得道路小区序列更加准确,以便后续关联用户设备前后占用小区,从而降低由于位置信息缺失以及位置信息偏差,导致定位不准确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1中,网络工程参数可以包括小区范围参数,例如小区的经度、小区的纬度、小区的方位角和小区的水平半功率角。单小区覆盖区域可以为扇形区域。
这里,用户定位装置根据网络工程参数,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可以理解为,用户定位装置可以根据网络参数,得到以小区经纬度为原点、方位角为扇区方向、水平半功率角为扇形夹角、固定长度为半径的单小区覆盖的扇形区域。可选地,在小区位于城区的情况下,固定长度可以为1.5千米。在小区位于郊区的情况下,固定长度可以为3千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1中,道路图层可以为包括道路数据的文件。道路缓冲区域可以为以道路边界,缓冲距为半径绘制的区域。
这里,用户定位装置根据道路图层,得到各条道路对应的道路缓冲区域。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了快速生成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用户定位装置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
当然,除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采用其它可绘图的软件,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的方法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2中,将道路缓冲区域栅格化,得到至少一个道路栅格,可以理解为用户定位装置按照固定的栅格步长将道路缓冲区域划分为多个道路栅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3中,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可以包括覆盖所述道路缓冲区域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
这里,每条道路均有不同的多个小区覆盖。用户定位装置基于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栅格,得到覆盖每个道路缓冲区域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精确每个小区在各个道路缓冲区域的覆盖范围,在步骤S23中,用户定位装置基于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栅格,得到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按照道路缓冲区域中的道路栅格的顺序,得到覆盖道路缓冲区域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也就是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
由于小区覆盖道路栅格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分情况确定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单小区覆盖区域,确定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可以包括:
在一个小区覆盖一个道路栅格的情况下,将该小区作为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也就是,在道路栅格内只有一个小区覆盖的情况下,用户定位装置将该小区作为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单小区覆盖区域,确定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可以包括:
在至少两个小区覆盖一个道路栅格的情况下,根据每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确定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也就是说,在道路栅格被多个小区覆盖的情况下,用户定位装置根据各个小区与道路栅格的距离,确定将多个小区中的某一个小区作为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确定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包括:
确定每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
在每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不相等的情况下,将距离最小的小区作为覆盖这个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每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将任一个小区作为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这里,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小区与道路栅格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用户定位装置可以根据道路栅格的地理范围,确定出道路栅格中心点的位置信息,并且计算各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用户装置比较每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的大小,然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具体地,在距离不相等的情况下,将与道路栅格之间距离最小的小区作为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在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将任意一个覆盖道路栅格的小区作为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上述实施例,根据道路栅格中心与小区之间的距离,确定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从而初步搭建道路覆盖序列,确定大范围下各条道路的小区覆盖情况,进而以便后续用户设备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定位。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得到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A小区扇形区域与B小区扇形区域均与道路缓冲区域有重叠区域,即A小区与B小区均覆盖道路缓冲区域。该道路缓冲区域划分为道路栅格A1至道路栅格M1。在道路栅格内仅有1个小区覆盖的情况下,将该小区作为此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在道路栅格内有多个小区覆盖的情况下,将距离此道路栅格中心最近的小区作为主服务小区。在多个小区与此道路栅格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将其中任意一个小区作为主服务小区。用户定位装置根据道路缓冲区域中道路栅格的顺序,生成第一道路覆盖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4中,采样点位于道路栅格内。用户定位装置通过获取道路栅格内的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可以得到覆盖该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也就是说,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可以为覆盖采样点所在的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
这里,用户装置可以通过解析MR数据以及OTT定位方法,定位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以及确定采样点所在的道路栅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定位装置通过采样点的OTT定位数据可以确定采样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根据采样点的位置信息匹配道路栅格的位置信息,从而得到采样点所在的道路栅格。用户定位装置接收用户设备在采样点上报的MR测量报告,解析MR测量报告,获取该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与邻区。
最后,用户定位装置将采样点所在的道路栅格与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关联,从而可以确定覆盖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采样点的位置信息的获取方式很多,可以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接收其它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OTT定位方法,对落入道路栅格的采样点进行定位,获取到覆盖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如此,可以使得校正覆盖序列使用的数据来自整个移动网络用户设备,从而大幅度增加了了包含位置信息的有效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定位装置还可以采用MR指纹库,定位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
这里,由于MR指纹库存储了道路栅格的指纹数据,指纹数据可以包括主服务小区以及邻区。因此,通过利用采样点所在的道路栅格匹配MR指纹库,可以确定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MR指纹库,对落入道路栅格的采样点进行定位,获取到覆盖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如此,可以使得校正覆盖序列使用的数据来自整个移动网络用户设备,从而大幅度增加了了包含位置信息的有效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定位装置可以利用MR指纹库和OTT定位方法,共同定位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MR指纹库以及OTT数据,对落入道路栅格的采样点进行定位,获取到覆盖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如此,不仅丰富了采样点的采样数据,并且使得采样点的数据更加精准。同时可以使得校正覆盖序列使用的数据来自整个移动网络用户设备,从而大幅度增加了了包含位置信息的有效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利用OTT定位方法和MR指纹库外,还可以利用历史路测数据来定位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等其它定位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定位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方法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5中,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包括更新后的覆盖所述道路缓冲区域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
这里,用户定位装置利用覆盖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中覆盖该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从而得到第二道路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5,根据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覆盖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与第一主服务小区不一致时,利用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第一主服务小区;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
这里,用户定位装置将通过采样得到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与第一道路覆盖序列中的第一主服务小区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更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在覆盖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与第一主服务小区不一致的情况下,以实际主服务小区为主。在实际主服务小区缺失或者实际主服务小区与第一主服务小区不一致的情况下,以第一主服务小区为准。如此,利用实际主服务小区校正了第一道路覆盖序列,从而使得覆盖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更加精准,进而得到更加精准的第二道路覆盖序列。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采样点的采样数据更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使得覆盖道路缓冲区域的小区序列更加精准,以便提高后续预测道路序列的准确率。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第一道路覆盖序列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用户定位装置利用MR指纹库以及OTT定位方法,将主服务小区以采样点的形式落入道路栅格内,从而得到实际覆盖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即实际主服务小区)。用户定位装置将实际覆盖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与第一道路覆盖序列中主服务小区比较。
在道路栅格内没有采样点,即没有实际覆盖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无需对第一道路覆盖序列中该道路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即第一主服务小区)进行操作(即更新)。如图7所示,栅格号A1不存在对应的实际主服务小区,用户定位装置无需对栅格号A1对应的第一主服务小区进行操作。
在实际覆盖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与第一道路覆盖序列中主服务小区一致的情况下,无需对第一道路覆盖序列进行操作(即更新)。如图7所示,栅格号B1对应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与第一主服务小区一致,均为A小区,用户定位装置无需对栅格号B1对应的第一主服务小区进行操作。
在实际覆盖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与第一道路覆盖序列中主服务小区不一致的情况下,以实际覆盖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为准,需要对该道路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进行操作,即利用实际覆盖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替换第一道路覆盖序列中该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如图7所示,栅格号F1对应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为C小区,栅格号F1对应的第一主服务小区为B小区,即栅格号F1对应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与第一主服务小区不一致,用户定位装置需要对栅格号F1对应的第一主服务小区进行操作,将栅格号F1对应的第一主服务小区修改为C小区。
如此,通过定位落入道路栅格内的采样点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修正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可以得到更精确的道路覆盖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6中,占用小区序列是根据测试样本集中单用户设备的占用小区得到的。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为根据测试样本集预测出的主服务小区序列。在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包括由道路栅格组成的道路序列以及与道路序列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这里,测试样本集可以为包括MR数据样本集,也可以包括道路测试数据的样本集。用户定位装置提取测试样本集中单用户设备的占用小区,并根据时间顺序将占用小区进行排序,得到占用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6中,根据占用小区序列与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可以包括:
通过利用预测算法对占用小区序列与第二道路覆盖序列进行预测,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
这里,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可以包括覆盖道路缓冲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用户定位装置根据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可以确定覆盖各个道路栅格的主服务小区。占用小区序列可以包括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占用小区。用户定位装置将占用小区序列与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关联,利用预测算法,预测出各个时间段内历史用户设备经过的道路栅格以及占用的主服务小区序列,从而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其中,历史用户设备可以为采集测试样本集的测试设备。
可选地,用户定位装置根据测试样本集可以确定历史设备在各个时间点的接收各个小区的电平信息。以及根据测试样本集可以确定出各个道路栅格对应的小区的电平信息。用户定位装置将占用小区序列与第二道路覆盖序列通过电平信息关联,利用预测算法,预测出历史用户设备经过的道路栅格以及主服务小区序列,从而得到多条道路对应的道路小区序列。其中,电平信息可以包括RSRP和RS-SINR。
可选地,预测算法可以为最大熵预测算法。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对MR数据和道路测试数据中单用户的小区占用(即占用小区序列),以时间为顺序进行排列,形成占用小区序列,结合第二道路覆盖序列,采用最大熵预测算法,最终形成道路小区序列。
这里,信息熵用来表示不确定度的度量,不确定度越大,熵值越大。信息熵H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016873160000181
其中,p(x=xi)表示主服务小区为xi的概率,k表示主服务小区数量。
在约束条件下,最大熵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16873160000182
其中,P为条件概率分布,x为主服务小区,y为道路栅格。p(x,y)为联合分布,p(y|x)为边缘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预测算法不仅可以是最大熵预测算法,还可以为其它机器学习算法,例如支持向量机等可以进行预测的算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预测算法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由大量的测试样本集进行生成与完善的,降低了由于网络变化,导致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与实际覆盖道路缓冲区域的小区序列不符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4中,候选道路小区序列可以为涉及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的道路小区序列。
这里,序列比对可以是指为确定两个或多个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以至于同源性,而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用户定位装置将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分别与实时小区序列进行序列比较,以及根据序列比对结果,确定在实时小区序列对应的时间段内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序列比对可以采用双序列比对方法。在步骤S14,根据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之前,该用户定位方法还可以包括:
通过利用双序列比对方法对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进行比对,得到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这里,双序列比对方法可以是指对两条序列进行比对的方法。是对两条序列进行编辑操作,通过字符匹配和替换,或者插入和删除字符使两条序列长度相同,并且使其编辑距离尽可能小,使尽可能多的字符匹配。
具体地,针对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根据序列对比中的评分规则,对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形成的对比矩阵中各个单元进行评分,得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之间的评分;
基于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之间的评分,利用动态规划算法得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这里,用户定位装置首先将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构建成一个二维矩阵,该二维矩阵为评分矩阵,然后根据评分规则对矩阵中每个单元进行评分,再根据各个单元格的评分,利用动态规划的算法寻找序列比对的最佳结果。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序列比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评分规则可以为:当序列中位置匹配时,可以评分为3。当序列中位置错配时,可以评分为1;当序列中位置空位时,可以评分为2。候选道路小区序列a为ABCDEF,实时小区序列b为ABCHF。用户定位装置可以根据评分规则对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中各个元素进行比对评分,并根据动态规划算法得到最佳的序列比对结果ABCH-F。
这里,动态规划算法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016873160000191
其中:Sij是序列a在位置i和序列b在位置j的分值;s(aibj)是位置i和位置j的分值。wx是在序列a中长度为x的间隔评分,wy是在序列b中长度为y的间隔评分。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双序列比对方法将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进行比对,得到最佳序列比对结果,从而输出精确的用户占用小区的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在步骤S14中,比较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将评分最高的序列比对结果作为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这里,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可以是测量报告对应的时间段内确定主服务小区序列。由于评分最高的序列比对结果可以表征实时小区序列与候选道路小区序列相似度最高的结果。因此,可以将评分最高的序列比对结果作为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具体地,用户定位装置通过将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得到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的最佳序列比对结果。从多个最佳序列比对结果中选取评分最高的序列比对结果,并将评分最高的序列比对结果作为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5中,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经过的道路栅格序列。由于根据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可以确定各个主服务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用户定位装置根据某个时间段的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得到在该时间段内用户设备的道路栅格序列,从而确定出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定位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用户定位装置300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第一确定模块302,用于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实时小区序列,实时小区序列包括按时间排序的小区序列。
提取模块303,用于基于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所述小区信息对应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为根据测试样本集预测出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第二确定模块304,用于根据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道路确定模块305,用于基于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确定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定位装置300还包括:
区域得到模块,用于根据网络工程参数和道路图层,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
栅格得到模块,用于将道路缓冲区域栅格化,得到至少一个道路栅格;
第一序列得到模块,用于基于单小区覆盖区域和所述道路栅格,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包括覆盖道路缓冲区域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
实际小区得到模块,用于通过获取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得到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采样点位于所述道路栅格内。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
预设序列得到模块,用于根据占用小区序列与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占用小区序列是根据测试样本集中单用户设备的占用小区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序列得到模块,包括:
第一小区得到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排序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道路缓冲区域中的道路栅格的顺序,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得到子模块,具体用于在一个小区覆盖道路栅格的情况下,将小区作为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得到子模块,还用于在至少两个小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情况下,根据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得到子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每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
在每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不相等的情况下,将距离最小的小区作为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每个小区与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将任一个小区作为覆盖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更新模块包括:
小区得到子模块,根据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比较子模块,用于在覆盖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与第一主服务小区不一致时,利用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第一主服务小区;
更新子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序列得到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利用预测算法对占用小区序列与第二道路覆盖序列进行预测,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定位装置300还包括:
序列比对模块,用于通过利用双序列比对方法对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进行比对,得到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序列比对模块包括:
评分得到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根据序列对比中的评分规则,对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形成的对比矩阵中各个单元进行评分,得到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之间的评分;
结果得到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评分,利用动态规划算法得到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303包括:
结果比较子模块,用于比较每个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选择子模块,用于将评分最高的序列比对结果作为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定位装置能够实现图3至图9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4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4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4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
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4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4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用户定位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机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43和总线44。其中,如图11所示,处理器41、存储器42、通信接口43通过总线4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44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电子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4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基于测量报告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定位方法,从而实现结合图3至图10描述的用户定位方法和装置。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用户定位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用户定位方法。
此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用户定位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移动终端或其中的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用户定位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用户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实时小区序列,所述实时小区序列包括按时间排序的小区序列;
基于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所述小区信息对应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所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为根据测试样本集预测出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根据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
其中,在所述基于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小区信息对应的道路小区序列之前,还包括:根据网络工程参数和道路图层,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将所述道路缓冲区域栅格化,得到至少一个道路栅格;基于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所述道路栅格,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包括覆盖所述道路缓冲区域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通过获取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得到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所述采样点位于所述道路栅格内;根据所述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根据占用小区序列与所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所述占用小区序列是根据测试样本集中单用户设备的占用小区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所述道路栅格,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根据所述道路缓冲区域中的道路栅格的顺序,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包括:
在一个小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情况下,将所述小区作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单小区覆盖区域,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包括:
在至少两个小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情况下,根据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确定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
在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不相等的情况下,将距离最小的所述小区作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每个所述小区与所述道路栅格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将任一个所述小区作为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第一主服务小区;
在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与第一主服务小区不一致时,利用所述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第一主服务小区;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占用小区序列与所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包括:
通过利用预测算法对占用小区序列与所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进行预测,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之前,还包括:
通过利用双序列比对方法对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进行比对,得到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利用双序列比对方法对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进行比对,得到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根据序列对比中的评分规则,对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形成的对比矩阵中各个单元进行评分,得到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之间的评分;
基于所述评分,利用动态规划算法得到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包括:
比较每个所述候选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
将评分最高的序列比对结果作为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11.一种用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实时小区序列,所述实时小区序列包括按时间排序的小区序列;
提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量报告中的小区信息,从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中提取至少一个与所述小区信息对应的候选道路小区序列,所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包括预设的主服务小区的序列,所述预设的主服务小区与道路栅格匹配;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道路小区序列与所述实时小区序列的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
道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道路信息;
其中,用户定位装置还包括:区域得到模块,用于根据网络工程参数和道路图层,得到单小区覆盖区域和道路缓冲区域;栅格得到模块,用于将道路缓冲区域栅格化,得到至少一个道路栅格;第一序列得到模块,用于基于单小区覆盖区域和所述道路栅格,得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包括覆盖道路缓冲区域的第一主服务小区序列;实际小区得到模块,用于通过获取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得到覆盖所述道路栅格的实际主服务小区,采样点位于所述道路栅格内;更新模块,用于根据实际主服务小区更新所述第一道路覆盖序列,得到第二道路覆盖序列;预设序列得到模块,用于根据占用小区序列与第二道路覆盖序列,得到预设的道路小区序列,占用小区序列是根据测试样本集中单用户设备的占用小区得到的。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定位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定位方法。
CN202110391398.6A 2021-04-13 2021-04-13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1945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1398.6A CN113194532B (zh) 2021-04-13 2021-04-13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1398.6A CN113194532B (zh) 2021-04-13 2021-04-13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532A CN113194532A (zh) 2021-07-30
CN113194532B true CN113194532B (zh) 2023-04-28

Family

ID=76975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1398.6A Active CN113194532B (zh) 2021-04-13 2021-04-13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453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5892B (zh) * 2017-12-11 2022-04-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0475198B (zh) * 2018-05-08 2021-01-26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用户轨迹纠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66734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中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巡检轨迹定位的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0769459B (zh) * 2019-11-01 2023-03-17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532A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2519B2 (en) Terminal position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996279B (zh) 过覆盖小区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658399B (zh) 一种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指纹进行手机位置定位的方法
CN109640269B (zh) 基于csi与时域融合算法的指纹定位方法
US70131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channel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and interference component separation based on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 in drive-test area
JP200205761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のrf伝播評価方法と装置
CN108271157B (zh) 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493720B (zh) 终端的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41986B (zh)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9982349B (zh) Lte异系统邻区的配置方法、配置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922017B (zh) 定位方法以及终端
CN108541011B (zh) 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的强度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12867147B (zh) 定位方法和定位装置
CN111405464B (zh) 基站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194532B (zh)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5338487B (zh) 用于多遍地理定位的技术
CN108632740B (zh) 用户设备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Zheng et al. RSS-based indoor passive localization using clustering and filtering in a LTE network
González et al. From mfn to sfn: Performance prediction through machine learning
CN111491255B (zh) 一种回填经纬度定位扩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734264A (zh) 5g网络覆盖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328013B (zh) 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及系统
KR101591566B1 (ko) 위치 추적 방법 및 장치
CN115734165A (zh) 用户搜寻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errano et al. Simless GSM positioning for navigation in GPS-denied environ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