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4038A -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4038A
CN113194038A CN202110369454.6A CN202110369454A CN113194038A CN 113194038 A CN113194038 A CN 113194038A CN 202110369454 A CN202110369454 A CN 202110369454A CN 113194038 A CN113194038 A CN 113194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acquisition
addresses
continuous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94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4038B (zh
Inventor
赵军
齐维龙
齐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n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n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n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n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694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40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4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4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将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段地划分成多个连续地址段Dk,所述连续地址段Dk内具有n个地址,且每个地址均配置有采集点,n和k均为正整数;任意相邻的两个连续地址段Dk之间的所有地址均空置;将多个所述连续地址段Dk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逐一地划分至多个采集地址段Cj内,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地址连续,且地址总数小于或等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具有m个所述连续地址段Dk,j和m均为正整数;用一个采集帧命令对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采集点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本发明既能够降低采集点的配置难度,又能够保证数据转发效率,有利于提高了设备的易用性和智能化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边缘网关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边缘网关的一个核心功能就是不同数据协议间的采集和转发数据,而通过网关实现不同数据协议之间的数据流转的效率取决于速度最慢的数据协议,类似于木桶原理。
如某智能边缘网关设备采用Modbus-RTU协议进行数据采集,然后转OPCUA协议进行数据转发,由于Modbus-RTU协议的数据交互的硬件载体是串口,而OPCUA协议的数据交互硬件载体是网口,在数据流转速度越快越好的基本提前下,同时在硬件载体基本通信频率不变的情况下,网关实现数据流转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串口的通讯速率,如假定串口的波特率是115200,即115Kbps,网口通讯速率是100Mbps,最终的通讯速率就是115Kbps。由于硬件载体的频率通常是固定不变的,无法从提高硬件频率的方法上提高数据流转速率。
为此,Modbus-RTU协议框架规定一次数据采集(一帧数据)最多能实现125个16位连续寄存器地址的数据的采集。目前,为了保证数据流转速率,在具有Modbus-RTU采集功能的设备上,通常由专业技术人员将各连续的需要采集的地址进行分段配置并固化在了设备内,设备按照配置的地址列表进行采集。但是,这种配置方式需要明确固定的采集对象,一旦出现采集对象变更或增减,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再次配置,费时费力。为此,需要开放采集点的配置权限,而采集点的配置权限开放后,虽然降低了采集点的配置难度,但非专业人员在不熟悉Modbus_RTU数据采集协议的情况下,会将连续采集点配置在多个离散点位中,造成Modbus-RTU协议采集端的时间开销大,并直接影响设备的数据转发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既能够降低采集点的配置难度,又能够保证数据转发效率,有利于提高了设备的易用性和智能化的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S2、将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段地划分成多个连续地址段Dk,所述连续地址段Dk内具有n个地址,且每个地址均配置有采集点,n和k均为正整数;任意相邻的两个连续地址段Dk之间的所有地址均空置;
S3、将多个所述连续地址段Dk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逐一地划分至多个采集地址段 Cj内,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地址连续,且地址总数小于或等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具有m个所述连续地址段Dk,j和m均为正整数;用一个采集帧命令对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采集点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
用户在设备初始安装时配置采集点或在设备更新后增减采集点后,将采集点配置在离散的地址上,造成采集点在地址列表上呈分段式分布,即部分采集点配置在连续的地址上,然后间隔一些地址后,又有部分采集点配置在后续的连续地址上,依次分散地配置在地址列表上。如果将各个分散的离散点配置地址段作为一个采集帧命令进行采集和发送,会造成每个采集帧所采集和转发的数据占比小,从而降低整体的采集和转发速度。采用上述方法,将地址段划分到多个采集地址段,使每个采集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就可以将每个采集地址段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采集和转发,若采集地址段内有多个离散的采集点配置地址,仍然能够尽可能大地提高一个采集帧命令下采集和转发的数据占比,充分利用一个采集帧的带宽,在采集和转发等同数据时,可以减少采集帧的数量,更快地完成数据采集和转发,从而提高数据采集和转发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地址段Cj的起始地址Sj为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小地址,结束地址Ej为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大地址。
由于采集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为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小地址,结束地址是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大地址,而连续地址段上的每个地址均配置有采集点,也就是说每个采集地址段Cj的首尾均为连续地址段,都配置有采集点,这样,相邻两个采集地址段Cj之间空置的地址就被排除在采集帧命令之外,从而尽可能少地采集空置地址的数据,尽可能多地采集配置有采集点的数据,提高数据转发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对于每个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连续地址段Dk划分,采用如下步骤:
S31、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查找第一个未划分至任何采集地址段Cj内的连续地址段 Dk,作为首部连续地址段;
S32、将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进行比较,若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大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则在地址由小到大的方向上将首部连续地址段按照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进行逐段分割成连续地址子段,将地址总数等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的连续地址子段作为采集地址段Cj,将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的连续地址子段作为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的首部连续地址段。
在配置采集点时,对于熟悉数据协议的用户来说,能够按照地址顺序进行配置,使得所有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均在同一个连续地址段上。而对于不熟悉数据协议的用户来说,在配置的采集点较多时或其他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部分离散的连续地址段上的地址总数比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更多,对于这种连续地址总数多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的情况,将该连续地址段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分割,使得完整分割的地址段能够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满负荷采集和转发,而分割后剩下的地址段(即最末尾的地址段)由于地址数较少,就可以参与下一个采集地址段的划分,如连续地址段的地址为1~150,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为125个,按照本方案的分割后,地址段1~125为完整分割的地址段,可以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采集和转发,而地址段126~150中只有25个地址,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就可以作为参与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的划分,对于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该地址段位于首尾,即首部连续地址段。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2中,若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则继续如下步骤:
S33、在地址由小到大的方向上查找下一个连续地址段作为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并获取该待加入连续地址段的结束地址,计算该结束地址与首部连续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之间的地址总数;
S34、若步骤S33中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则将步骤S33中的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加入采集地址段Cj内,并重复步骤S33和S34;否则,完成采集地址段Cj的划分,并将步骤S33中的待加入连续地址段作为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的首部连续地址段。
当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时,直接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采集和转发将来浪费采集帧资源,而直接将相邻的下一个连续地址段划分到一个采集地址段时,又可能会造成该采集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超过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因此,先将下一个连续地址段的结束地址与首部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之间的地址总数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进行比较,在小于的情况下进行划分,而在大于的情况下直接放弃划分,既可以在一个采集地址段内尽可能多的划入连续地址段,又可以避免采集地址段的地址总数超出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从而提高采集和转发的效率。
进一步的,计算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地址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的时间T1为:
T1=Ta+Tb*M
式中,Ta为一个采集帧命令的基础收发时间,Tb为一个采集帧命令下每个地址的地址数据收发时间;M为采集地址段Cj内的地址总数;
计算采集地址段Cj内的m个连续地址段Dk单独作为一个采集帧命令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时的总时间T2为:
T2=(Ta+Tb*M1)+(Ta+Tb*M2)+......+(Ta+Tb*Mm)
式中:M1、M2……Mm分别为采集地址段Cj内m个连续地址段Dk上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总数;
若T1≤T2,则将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采集点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否则,将采集地址段Cj内的每个连续地址段Dk单独作为一个采集帧命令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
每个采集帧命令在采集和转发数据的时间主要由一个采集帧的基础收发时间和一个采集帧命令下每个地址的地址数据收发时间构成,其中,基础收发时间是在没有采集点的情况下一个采集帧在采集和转发数据所需的时间,地址数据收发时间是在一个采集帧中增加一个地址后进行在采集和转发数据所增加的时间,如一个采集帧采集的地址数为100,采集和转发数据的时间为110ms,增加一个地址后,采集帧采集的地址数为101,采集和转发数据的时间为111ms,则地址数据转发时间为1ms。这样,在一个采集帧中,空置的地址占比越大,造成额外增加的地址数据转发时间越多,如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为125个,其中一个采集地址段的地址总数120个,包含3个连续地址段,分别为位于采集地址段的起始位置的连续7个地址的连续地址段、位于中部位置的连续12个地址的连续地址段和位于结束位置的连续10个地址的连续地址段,基础收发时间为10ms,地址数据转发时间为1ms,将其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采集和转发的总时间为10+120×1=130ms;将其分别作为三个采集帧进行采集和转发的总时间为(10+7×1)+(10+12×1)+(10+10×1)=59ms,显然,作为三个采集帧进行采集和转发的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既能够降低采集点的配置难度,又能够保证数据转发效率,有利于提高了设备的易用性和智能化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运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运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S2、将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段地划分成多个连续地址段Dk,所述连续地址段Dk内具有n个地址,且每个地址均配置有采集点,n和k均为正整数;任意相邻的两个连续地址段Dk之间的所有地址均空置;
S3、将多个所述连续地址段Dk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逐一地划分至多个采集地址段 Cj内,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地址连续,且地址总数小于或等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具有m个所述连续地址段Dk,j和m均为正整数;用一个采集帧命令对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采集点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
用户在设备初始安装时配置采集点或在设备更新后增减采集点后,将采集点配置在离散的地址上,造成采集点在地址列表上呈分段式分布,即部分采集点配置在连续的地址上,然后间隔一些地址后,又有部分采集点配置在后续的连续地址上,依次分散地配置在地址列表上。如果将各个分散的离散点配置地址段作为一个采集帧命令进行采集和发送,会造成每个采集帧所采集和转发的数据占比小,从而降低整体的采集和转发速度。采用上述方法,将地址段划分到多个采集地址段,使每个采集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就可以将每个采集地址段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采集和转发,若采集地址段内有多个离散的采集点配置地址,仍然能够尽可能大地提高一个采集帧命令下采集和转发的数据占比,充分利用一个采集帧的带宽,在采集和转发等同数据时,可以减少采集帧的数量,更快地完成数据采集和转发,从而提高数据采集和转发的效率。
具体的,所述采集地址段Cj的起始地址Sj为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小地址,结束地址Ej为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大地址。
由于采集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为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小地址,结束地址是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大地址,而连续地址段上的每个地址均配置有采集点,也就是说每个采集地址段Cj的首尾均为连续地址段,都配置有采集点,这样,相邻两个采集地址段Cj之间空置的地址就被排除在采集帧命令之外,从而尽可能少地采集空置地址的数据,尽可能多地采集配置有采集点的数据,提高数据转发的效率。
所述步骤S3中,对于每个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连续地址段Dk划分,采用如下步骤:
S31、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查找第一个未划分至任何采集地址段Cj内的连续地址段 Dk,作为首部连续地址段;
S32、将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进行比较,若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大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则在地址由小到大的方向上将首部连续地址段按照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进行逐段分割成连续地址子段,将地址总数等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的连续地址子段作为采集地址段Cj,将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的连续地址子段作为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的首部连续地址段。
在配置采集点时,对于熟悉数据协议的用户来说,能够按照地址顺序进行配置,使得所有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均在同一个连续地址段上。而对于不熟悉数据协议的用户来说,在配置的采集点较多时或其他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部分离散的连续地址段上的地址总数比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更多,对于这种连续地址总数多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的情况,将该连续地址段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分割,使得完整分割的地址段能够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满负荷采集和转发,而分割后剩下的地址段(即最末尾的地址段)由于地址数较少,就可以参与下一个采集地址段的划分,如连续地址段的地址为1~150,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为125个,按照本方案的分割后,地址段1~125为完整分割的地址段,可以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采集和转发,而地址段126~150中只有25个地址,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就可以作为参与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的划分,对于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该地址段位于首尾,即首部连续地址段。
所述步骤S32中,若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则继续如下步骤:
S33、在地址由小到大的方向上查找下一个连续地址段作为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并获取该待加入连续地址段的结束地址,计算该结束地址与首部连续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之间的地址总数;
S34、若步骤S33中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则将步骤S33中的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加入采集地址段Cj内,并重复步骤S33和S34;否则,完成采集地址段Cj的划分,并将步骤S33中的待加入连续地址段作为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的首部连续地址段。
当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时,直接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采集和转发将来浪费采集帧资源,而直接将相邻的下一个连续地址段划分到一个采集地址段时,又可能会造成该采集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超过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因此,先将下一个连续地址段的结束地址与首部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之间的地址总数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进行比较,在小于的情况下进行划分,而在大于的情况下直接放弃划分,既可以在一个采集地址段内尽可能多的划入连续地址段,又可以避免采集地址段的地址总数超出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从而提高采集和转发的效率。
实施时,假如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为125个,用户配置的采集点的地址分别为1~ 40、47~105、120~165、180~233、245~392、401~430,即连续地址段分别为1~40、47~ 105、120~165、180~233、245~392、401~430,那么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划分采集地址段:
先将连续地址段1~40作为采集地址段C1的首部连续地址段,然后计算下一个连续地址段(47~105)的结束地址(105)与首部连续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之间的地址总数(105-1+1=105),并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125)比较,105<125,则将连续地址段(47~105)划入采集地址段C1;
继续计算下一个连续地址段(120~165)的结束地址(165)与首部连续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之间的地址总数(165-1+1=165),并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125)比较,165>125,则确定采集地址段C1的地址段为1~105;而将连续地址段(120~165)作为采集地址段C2 的首部连续地址段;
采用上面步骤继续确定采集地址段C2的地址段为120~233,地址总数为233-120+1=114;
继续确定采集地址段C3,采集地址段C3的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392-245+1=148),超过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125),则需要将其按照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125)进行分割,分割后的采集地址段C3的地址段为245~369,分割后的连续地址段为370~392,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125),则继续划分采集地址段C4。
将连续地址段(370~392)作为采集地址段C4的首部连续地址段,计算下一个连续地址段(401~430)的结束地址(430)与首部连续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之间的地址总数(430-370+1=61),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125),则将其划分到采集地址段C4中,至此,所有地址均轮询完毕,最终的采集地址段分别为C1~C4。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划分好每个采集地址段之后,还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计算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地址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的时间T1为:
T1=Ta+Tb*M
式中,Ta为一个采集帧命令的基础收发时间,Tb为一个采集帧命令下每个地址的地址数据收发时间;M为采集地址段Cj内的地址总数;
计算采集地址段Cj内的m个连续地址段Dk单独作为一个采集帧命令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时的总时间T2为:
T2=(Ta+Tb*M1)+(Ta+Tb*M2)+......+(Ta+Tb*Mm)
式中:M1、M2……Mm分别为采集地址段Cj内m个连续地址段Dk上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总数;
若T1≤T2,则将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采集点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否则,将采集地址段Cj内的每个连续地址段Dk单独作为一个采集帧命令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
每个采集帧命令在采集和转发数据的时间主要由一个采集帧的基础收发时间和一个采集帧命令下每个地址的地址数据收发时间构成,其中,基础收发时间是在没有采集点的情况下一个采集帧在采集和转发数据所需的时间,地址数据收发时间是在一个采集帧中增加一个地址后进行在采集和转发数据所增加的时间,如一个采集帧采集的地址数为100,采集和转发数据的时间为110ms,增加一个地址后,采集帧采集的地址数为101,采集和转发数据的时间为111ms,则地址数据转发时间为1ms。这样,在一个采集帧中,空置的地址占比越大,造成额外增加的地址数据转发时间越多,如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为125个,其中一个采集地址段的地址总数120个,包含3个连续地址段,分别为位于采集地址段的起始位置的连续7个地址的连续地址段、位于中部位置的连续12个地址的连续地址段和位于结束位置的连续10个地址的连续地址段,基础收发时间为10ms,地址数据转发时间为1ms,将其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采集和转发的总时间为10+120×1=130ms;将其分别作为三个采集帧进行采集和转发的总时间为(10+7×1)+(10+12×1)+(10+10×1)=59ms,显然,作为三个采集帧进行采集和转发的效率更高。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在所述步骤S34中,将步骤S33中的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加入采集地址段Cj前,还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计算在当前采集地址段Cj划入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后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的时间T1为:
T1=Ta+Tb*M
式中,Ta为一个采集帧命令的基础收发时间,Tb为一个采集帧命令下每个地址的地址数据收发时间;M为当前采集地址段Cj划入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后的地址总数;
计算采集地址段Cj内的m个连续地址段Dk和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单独在一个采集帧命令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时的总时间T2为:
T2=(Ta+Tb*M1)+(Ta+Tb*M2)+......+(Ta+Tb*Mm)+(Ta+Tb*Mm′)
式中:M1、M2……Mm分别为采集地址段Cj内m个连续地址段Dk上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总数,Mm′为待加入连续地址段上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总数,
若T1≤T2,则将步骤S33中的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加入采集地址段Cj
通过该步骤,就可以避免待加入连续地址段与前一个连续地址段之间具有较多的空置地址,使得数据的转发效率降低,与实施例2相比(将采集地址段内的所有连续地址段都分别采集和发送),本实施例的方案中仍然坚持将离散的连续地址段合并后划分成采集地址段,同时排除会影响效率的连续地址段的加入,从而提高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S2、将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段地划分成多个连续地址段Dk,所述连续地址段Dk内具有n个地址,且每个地址均配置有采集点,n和k均为正整数;任意相邻的两个连续地址段Dk之间的所有地址均空置;
S3、将多个所述连续地址段Dk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逐一地划分至多个采集地址段Cj内,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地址连续,且地址总数小于或等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具有m个所述连续地址段Dk,j和m均为正整数;用一个采集帧命令对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采集点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地址段Cj的起始地址Sj为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小地址,结束地址Ej为m个连续地址段Dk中的最大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对于每个所述采集地址段Cj内的连续地址段Dk划分,采用如下步骤:
S31、按照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查找第一个未划分至任何采集地址段Cj内的连续地址段Dk,作为首部连续地址段;
S32、将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进行比较,若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大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则在地址由小到大的方向上将首部连续地址段按照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进行逐段分割成连续地址子段,将地址总数等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的连续地址子段作为采集地址段Cj,将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的连续地址子段作为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的首部连续地址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若首部连续地址段内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则继续如下步骤:
S33、在地址由小到大的方向上查找下一个连续地址段作为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并获取该待加入连续地址段的结束地址,计算该结束地址与首部连续地址段的起始地址之间的地址总数;
S34、若步骤S33中的地址总数小于一个采集帧的最大地址数,则将步骤S33中的待加入连续地址段加入采集地址段Cj内,并重复步骤S33和S34;否则,完成采集地址段Cj的划分,并将步骤S33中的待加入连续地址段作为下一个采集地址段Cj的首部连续地址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地址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的时间T1为:
T1=Ta+Tb*M
式中,Ta为一个采集帧命令的基础收发时间,Tb为一个采集帧命令下每个地址的地址数据收发时间;M为采集地址段Cj内的地址总数;
计算采集地址段Cj内的m个连续地址段Dk单独作为一个采集帧命令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时的总时间T2为:
T2=(Ta+Tb*M1)+(Ta+Tb*M2)+......+(Ta+Tb*Mm)
式中:M1、M2……Mm分别为采集地址段Cj内m个连续地址段Dk上配置有采集点的地址总数;
若T1≤T2,则将采集地址段Cj内的所有采集点在一个采集帧命令下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否则,将采集地址段Cj内的每个连续地址段Dk单独作为一个采集帧命令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
CN202110369454.6A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Active CN113194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9454.6A CN113194038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9454.6A CN113194038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038A true CN113194038A (zh) 2021-07-30
CN113194038B CN113194038B (zh) 2022-10-21

Family

ID=76975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9454.6A Active CN113194038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40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8958A (zh) * 2022-06-10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协议自动分段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3251A1 (en) * 2000-11-22 2002-06-13 Youichi Yamamoto Data transfer device, data transfer method, data transfer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thereof
US20040220736A1 (en) * 2003-04-30 2004-11-04 Wallace James P Smart connector patch panel
US20060224704A1 (en) * 2005-04-01 2006-10-05 Vijay Parikh Auto-configuration for data collection terminals
CN101493755A (zh) * 2009-02-27 2009-07-29 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读写存储器的方法及数据采集装置
CN101977167A (zh) * 2010-10-25 2011-02-16 深圳市兆讯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Modbus总线的网关通信协议转换方法
JP2014116854A (ja) * 2012-12-11 2014-06-26 Hideo Tatsuno セルまたはパケットまたはセルヘッダ付きパケットを転送する網
CN104158699A (zh) * 2014-08-08 2014-11-19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优先级和分段的数据采集方法
CN109218463A (zh) * 2018-09-19 2019-01-1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集系统维护方法及一种采集系统
CN110874265A (zh) * 2019-11-15 2020-03-10 厦门物通博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采集数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59002A (zh) * 2019-12-31 2020-05-15 山东有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组的数据边缘采集方法、边缘采集设备及系统
CN111327460A (zh) * 2020-01-22 2020-06-23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网关配置方法、云端设备、网关及系统
CN111884915A (zh) * 2020-07-17 2020-11-0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网关采集modbus设备效率的方法
CN111930512A (zh) * 2020-08-27 2020-11-13 山东有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边缘采集效率的优化分组方法及系统
CN112073280A (zh) * 2020-09-07 2020-12-11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Modbus协议的通信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2256617A (zh) * 2020-10-23 2021-01-22 福州富昌维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设备串口通信效率的方法及终端
CN112711218A (zh) * 2020-12-08 2021-04-2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设备数据采集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3251A1 (en) * 2000-11-22 2002-06-13 Youichi Yamamoto Data transfer device, data transfer method, data transfer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thereof
US20040220736A1 (en) * 2003-04-30 2004-11-04 Wallace James P Smart connector patch panel
US20060224704A1 (en) * 2005-04-01 2006-10-05 Vijay Parikh Auto-configuration for data collection terminals
CN101493755A (zh) * 2009-02-27 2009-07-29 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读写存储器的方法及数据采集装置
CN101977167A (zh) * 2010-10-25 2011-02-16 深圳市兆讯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Modbus总线的网关通信协议转换方法
JP2014116854A (ja) * 2012-12-11 2014-06-26 Hideo Tatsuno セルまたはパケットまたはセルヘッダ付きパケットを転送する網
CN104158699A (zh) * 2014-08-08 2014-11-19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优先级和分段的数据采集方法
CN109218463A (zh) * 2018-09-19 2019-01-1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集系统维护方法及一种采集系统
CN110874265A (zh) * 2019-11-15 2020-03-10 厦门物通博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采集数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59002A (zh) * 2019-12-31 2020-05-15 山东有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组的数据边缘采集方法、边缘采集设备及系统
CN111327460A (zh) * 2020-01-22 2020-06-23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网关配置方法、云端设备、网关及系统
CN111884915A (zh) * 2020-07-17 2020-11-0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网关采集modbus设备效率的方法
CN111930512A (zh) * 2020-08-27 2020-11-13 山东有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边缘采集效率的优化分组方法及系统
CN112073280A (zh) * 2020-09-07 2020-12-11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Modbus协议的通信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2256617A (zh) * 2020-10-23 2021-01-22 福州富昌维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设备串口通信效率的方法及终端
CN112711218A (zh) * 2020-12-08 2021-04-2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设备数据采集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WARATE EIAMBOONSERT;SANHAWAT TAONGERN;WASSMON NUAMSIRI;PAGAPOR: "dCollective: A Configurable Electronic Data Collection Form and Information Dashboard", 《2018 15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JCSSE)》 *
张芬等: "基于ZigBee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采集器设计",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8958A (zh) * 2022-06-10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协议自动分段方法和装置
CN115208958B (zh) * 2022-06-10 2023-08-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协议自动分段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038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8926650T2 (de) Hochgeschwindigkeitspaketvermittlungsknotenentwurf
DE3783543T2 (de) Virtuelles anrufbehandlungsverfahren in einer fernsprechnebenstellenanlage.
US5343465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burstiness analysis of network traffic
US642135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management in a digital loop carrier system
DE69931587T2 (de) RRGS-Round-Robin-Greedy Ablaufsteuerung für Eingangs-/Ausgangsgepufferte Terabitswitches
US5020055A (en) Multi-length packet format including fixed length information words
DE69332328T2 (de) Paketschalter mit grosser Bandbreite
DE4326964A1 (de) Bus mit virtueller Paketbildung und verteilter Arbitration
DE19531749A1 (de) Verkehrsgestaltungseinrichtung und Paket-Kommunikationsgerät
CN113194038B (zh) 一种智能边缘网关的数据转发方法
JPH11187054A (ja) ローカルアクセスに適したsonet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の設計方法
DE19517539A1 (de) Protokollprozessor für ein Übermittlungsnetzwerk
WO2023019604A1 (zh) 基于流量疏导的最小网络能耗优化方法及系统
DE3823878A1 (de) Koppelfeld fuer ein vermittlungssystem
CN105528261B (zh) 一种嵌入式设备中智能输出调试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23639B (zh) 自适应带宽管理
CN111711961A (zh) 一种引入随机概率参数的业务端到端性能分析方法
DE10350660A1 (de) Fluss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e virtuelle Container-Verbindung einer 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eines regionalen Netzes
CN111079948B (zh) 一种基于sdn的分布式机器学习训练加速方法
DE102013226014A1 (de) Ethernetmedienkonverter, der Hochgeschwindigkeitsdrahtloszugriffspunkte unterstützt
EP0660557A1 (de) Verfahren zum statistischen Multiplexen
CN1245817C (zh) 网络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以太网交换机
US6687651B2 (en) Real time estimation of equivalent bandwidth utilization
WO2020252895A1 (zh) 混合软件自定义网络的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0765050A2 (de)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Übertragung von digitalen Nachrichtensignalen über ein Zeitmultiplex-Übertragungs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563 Songqing Road, Dadukou District, Chongqing, 400084, 12-6, 12-7, 12-8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XINKI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1, 106 Cuibai Road, Chunhui road street, Dadukou District, Chongqing 400084 (Chongqing micro enterprise dream workshop)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XINKI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