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2202A - 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2202A
CN113192202A CN202110529453.3A CN202110529453A CN113192202A CN 113192202 A CN113192202 A CN 113192202A CN 202110529453 A CN202110529453 A CN 202110529453A CN 113192202 A CN113192202 A CN 113192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ex
coordinates
determining
component
building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94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2202B (zh
Inventor
王平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d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d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d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od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94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22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2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2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2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2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构成建筑模型的基准组件单元,获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选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预设的基准坐标系中确定所述基准顶点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述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模型描述方法一般是通过几何描述和关联约束等工程化语言描述出比较复杂的图形,这使得即使只描述较为简单的建筑模型也要花费大量的工程化语言,而对于建筑行业尤其是市政行业而言,大部分业务场景中的建筑模型图形较为简单和规整,例如路缘石,此时若使用上述工程化语言描述建筑模型的参数就会导致描述成本较高;其次,传统的建筑模型描述方法中,各个参数之间的依赖性较大,一旦某个参数发生变化则会导致一系列参数相应改变,在建筑模型的组成构件较多时,每修改一个参数都有漫长的操作等待时间,降低图形构建效率。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模型描述方案成本及复杂度高且依赖这种描述方案构建图形时存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模型描述方案成本及复杂度高且依赖这种描述方案构件图形时存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构成建筑模型的基准组件单元,获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选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预设的基准坐标系中确定所述基准顶点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述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的步骤,包括:在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组件单元为多个时,获取所有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选取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根据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在的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的步骤包括:从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中,筛选出与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和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相对应的尺寸变量;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和筛选出的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
可选地,所述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的步骤包括:确定每个所述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以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以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的步骤包括:将每个顶点的相对坐标、所述顶点与其相邻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确定为所述顶点的顶点参数;将每个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每个组件单元的所有顶点的顶点参数确定为所述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获取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通过第一分隔符将各个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二分隔符将每个组件参数中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和所有顶点的顶点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三分隔符将每个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顶点参数之间进行分隔,以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构成所述组件单元的边沿线中确定一待标注边沿线;从所述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中获取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尺寸变量,作为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选取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一顶点作为目标顶点,并从所述组件单元的所有顶点的相对坐标中筛选出所述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将所述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和预设的偏移变量进行组合,获得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确定所述目标顶点与所述待标注边沿线另一顶点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方向;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边沿线类型,并根据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边沿线类型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类型;根据所有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有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的步骤包括:将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和标注方向确定为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位置;将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类型和标注位置确定为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子参数;将每个所述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子参数确定为每个所述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获取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通过第四分隔符将各个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五分隔符将每个标注参数中的各个标注子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六分隔符将每个标注子参数中的标注类型和标注位置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七分隔符将每个标注位置中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和标注方向之间进行分隔,以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中,识别出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所述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该基准顶点的位置;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顶点的位置和所在的同一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确定各个顶点的位置;根据所述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依次连接所述各个顶点的位置,以绘制出所述组件单元的矢量图;将绘制出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矢量图作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
可选地,在所述将绘制出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矢量图作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从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中,识别出所述组件单元中一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位置和所述组件单元中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确定该标注起点的位置;以确定的标注起点的位置作为绘制起点,按照所述标注方向绘制所述标注长度和所述标注类型的标注,获得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构成建筑模型的基准组件单元,获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选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预设的基准坐标系中确定所述基准顶点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述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为了简化组件单元的表示形式,针对组件单元引入一个相对位置的概念,既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包括基准坐标系下该组件单元一基准顶点的坐标和基准坐标系下该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该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然后基于组件单元的上述表示方式生成用于表示整个建筑模型矢量图的参数集合,以实现建筑模型矢量图的轻量化表示方式;并且在依据这种表示方式的参数集合构建建筑模型的矢量图时,由于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为相对坐标的表示方式,因此很少或者不会出现多个相对尺寸的加减运算情况,进而能够快速构建出建筑模型的矢量图,降低其他人员理解和配置参数的难度等级,同时降低建筑模型矢量图的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并显著提高构建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模型描述方案成本及复杂度高且依赖这种描述方案构建图形时存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对建筑模型的矢量图进行标注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标注与建筑模型的矢量图进行尺寸联动的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确定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确定最短路径的示意图;
图5C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确定最长路径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确定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的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确定最长路径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装置的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适于实现路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实施例一
目前,市政模型领域常用的模型包括路缘石、井、污水管道和挡土墙,土建行业常用的模型包括墩和梁。这些模型在每个工程设计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独特的特点,通过提取这些模型的通用特征,可以快速设计出需要的通用模型。为了简化通用模型的构造过程,设计者会对通用模型的特征进行识别、提取和总结,并将模型设计中的关键尺寸抽离出来,然后将抽离出的关键尺寸作为整个设计中的驱动参数,通过修改这些参数即可快速配置出不同特征的模型,其中,由上述关键尺寸组成的图形可称为参数化图形。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模型描述方案成本及复杂度高且依赖这种描述方案构建图形时存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为了简化组件单元的表示形式,针对组件单元引入一个相对位置的概念,既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包括基准坐标系下该组件单元一基准顶点的坐标和基准坐标系下该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该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然后基于组件单元的上述表示方式生成用于表示整个建筑模型矢量图的参数集合,以实现建筑模型矢量图的轻量化表示方式,并且在依据这种表示方式的参数集合绘制建筑模型的矢量图时,由于组件单元的顶点表示很少或者不会出现多个相对尺寸的加减运算情况,因此能够快速绘制出建筑模型的矢量图,降低其他人员理解和配置参数的难度等级,同时降低了建筑模型矢量图的开发周期并节省了开发成本。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模型特别是线式模型是由多边形组成的,部分模型的精度要求不严格,其对应的截面多边形基本上是由直线和圆弧等基本元素描述出来的,因此对建筑模型的描述方式适用于本方案的轻量化参数表示方法。
具体地,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步骤S3,其中:
步骤S1,确定构成建筑模型的基准组件单元,获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
构成建筑模型的组件单元可以一个或多个,从构成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中确定出一个组件单元,并对该组件单元进行参数化表示,将首个参数化表示的组件单元作为基准组件单元。具体地,当构成建筑模型的组件单元只有一个时,该建筑模型即为所谓的组件单元,也是基准组件单元。当构成建筑模型的组件单元包括多个时,将这多个组件单元中首个参数化表示的组件单元作为基准组件单元。
构成组件单元的边沿线包括一个或多个,且组件单元中具有不同功能的边沿线均对应一个尺寸变量。如,组件单元为长方形,构成组件单元的边沿线有四条,其中两条边沿线均用于表示长方形的长,另两条边沿线均用于表示长方形的宽,则用于表示长方形的长的边沿线具有一作为长度的尺寸变量,用于表示长方形的宽的边沿线具有一作为宽度的尺寸变量,则该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包括:一个作为长度的尺寸变量和一个作为宽度的尺寸变量。如图2所示,组件单元为平石,则该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包括:作为长度的尺寸变量psk和作为宽度的尺寸变量psg。本实施例中,获取的尺寸变量为对应组件单元的所有尺寸变量。
步骤S 2,选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预设的基准坐标系中确定所述基准顶点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述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
为了避免各个组件单元的顶点数据出现多次相对尺寸的加减运算情况,本实施例引入相对位置的概念,对于每个组件单元,其包含一个基准顶点,该基准顶点的坐标以基准坐标系为坐标基准,对于组件单元的每个顶点(包括基准顶点),确定每个顶点相对于该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由这种格式描述的组件单元,在该组件单元的位置发生变化但具体尺寸(也即尺寸变量的赋值)不变时,只需修改基准顶点的坐标即可,而不必修改所有顶点的坐标。
例如,如图2所示,假设以侧石左上角为基准坐标系的原点,现有技术中平石右上角坐标为(0,-czl),平石左上角坐标为(-psk,-czl),平石左下角坐标为(-psk,-czl-psg),平石右下角坐标为(0,-czl-psg)。现有技术中这种表述方法,一旦平石相对于侧石的位置发生变化,如czl尺寸变大,则平石各个顶点的坐标均需要相应调整。而在本发明中,可以将平石右上角确定为基准顶点,该基准顶点在基准坐标系下的坐标为(0,-czl),则平石右上角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为(0,0),平石左上角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为(-psk,0),平石左下角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为(-psk,-psg),平石右下角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为(0,-psg),可见,只要平石尺寸不变,即便平石相对于侧石的位置发生改变,也只需修改一个相对位置既基准顶点在基准坐标系下的坐标即可。
本实施例中,可以随机选取基准组件单元中的任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也可以选择最边缘的顶点作为基准顶点,然后在基准坐标系中随机选取一个坐标位置作为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进一步结合获取到的尺寸变量确定基准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该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具体地,如图2所示,假设将平石作为基准组件单元,将平石右上角确定为基准顶点,该基准顶点在基准坐标系下的坐标为(0,-czl),则平石右上角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为(0,0),基于尺寸变量psk确定出平石左上角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为(-psk,0),基于尺寸变量psk和psg确定出平石左下角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为(-psk,-psg),基于尺寸变量psg确定出平石右下角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为(0,-psg)。
步骤S3,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基于基准组件单元的上述表示方式生成用于表示整个建筑模型矢量图的参数集合,能够实现建筑模型矢量图的轻量化表示方式,并且在依据这种表示方式的参数集合构建建筑模型的矢量图时,由于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为相对坐标的表示方式,因此很少或者不会出现多个相对尺寸的加减运算情况,进而基于这样的参数集合能够快速构建出建筑模型的矢量图,降低其他人员理解和配置参数的难度等级,同时降低建筑模型矢量图的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并显著提高构建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路缘石图形描述方案成本及复杂度高且依赖这种描述方案建模时存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当构成建筑模型的组件单元为多个时,剩余的组件单元需要依赖第一个参数化表示的组件单元(即基准组件单元)实现参数化表示。以下通过其中一个剩余组件单元为例详细描述如何基于基准组件单元实现该剩余组件单元的参数化表示,进而基于构成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参数化表示生成用于表示建筑模型矢量图的参数集合。具体地,步骤S3可以包括步骤S31和步骤S34,其中:
步骤S31,在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组件单元为多个时,获取所有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
步骤S32,选取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
步骤S33,根据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在的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
步骤S34,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其中,步骤S32中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的步骤包括步骤S321和步骤S322,其中:
步骤S321,从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中,筛选出与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和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相对应的尺寸变量;
步骤S322,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和筛选出的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
本实施例中,每个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中,还可以包括该组件单元与其相邻组件单元的高度差变量,基于高度差变量可以确定上述筛选出的尺寸变量,进而确定每个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如图2所示,假设侧石为基准组件单元,则平石为剩余组件单元,平石的尺寸变量中包括psk、psg和czl,其中,czl即为高度差变量;在侧石左上角的顶点为侧石的基准顶点且平石左上角的顶点为平石的基准顶点时,筛选出的尺寸变量为psk和czl,在侧石的基准顶点的坐标为(0,0)时,平石的基准顶点的坐标为(-psk,-czl)。
可选地,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中还包括:每个组件参数的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则步骤S34包括步骤S341和步骤S342,其中:
步骤S341,确定每个所述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
步骤S342,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以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本实施例中,每个组件单元可以是由若干线段和/或若干圆弧等基本元素组成的闭合区域。对于组件单元中的线段,可以由起点和终点描述;对于组件单元中的圆弧,可以由起点、终点、半径和圆弧大小描述,其中,由两点和一个半径可以确定两个弧度,一个大弧和一个小弧。因此,对于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可以通过特定数据格式描述,然后通过两个相邻顶点数据的推算就可以得到组件单元的一条边沿线,依次类推就可以绘制出整个组件单元。
例如,某个顶点的特定数据格式为:
......;x,y,r,type;......
其中,x和y表示组件单元的顶点的相对坐标;r表示该顶点与下一顶点的连接弧度,即该顶点与下一顶点连线的弧度半径和弧度大小,若r=0,表示无弧度,既该顶点与下一顶点的连线为直线,若r>0,则以r的具体数值为弧度半径,且选择较大的弧度作为该顶点与下一顶点的连线,若r<0,则以r的绝对值为弧度半径,且选择较小的弧度作为该顶点与小一顶点的连线;type表示连接方向,若type=0,表示由该顶点指向下一顶点,若type=1,表示由下一顶点指向该顶点,其中,“;”前面和后面的“......”表示还有其他顶点。
可选地,步骤S342包括:
将每个顶点的相对坐标、所述顶点与其相邻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确定为所述顶点的顶点参数;
将每个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每个组件单元的所有顶点的顶点参数确定为所述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
获取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通过第一分隔符将各个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二分隔符将每个组件参数中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和所有顶点的顶点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三分隔符将每个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顶点参数之间进行分隔,以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其中,实际工程中,建筑模型一般会存在两个以上的组件单元,因此在通过参数描述这个建筑模型的矢量图时,需要利用分隔符将各个组件单元隔开,其中,第一分隔符可以为“#”,第二分隔符可以为“|”,第三分隔符可以为“;”,且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上述特定数据格式作为各个顶点的坐标数据,结合上述示例,图2中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可以是:
...#0,-cz|0,0,0,0;-psk,0,,0,0;-psk,-psg,0,0;0,-psg,0,0#...。
其中,“#”前面和后面的“…”表示还有其他组件单元。
可选地,在参数化图形构造过程中,标注与组件单元尺寸变换的联动处理是最关键的一环,本实施例的尺寸标注格式继承组件单元顶点的坐标格式,且标注长度随着组件单元尺寸改变而改变,从而实现联动效果。以下以某个组件单元的其中一个待标注边沿线为例,详细描述如何确定该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的参数,进而根据所有组件单元的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上述标注的参数,可以生成用于表示该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具体地,该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A1~步骤A4,其中:
步骤A1,从构成所述组件单元的边沿线中确定一待标注边沿线。
步骤A2,从所述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中获取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尺寸变量,作为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
其中,若待标注边沿线为圆弧,则该待标注边沿线的尺寸变量用于表征该待标注边沿线的半径长度;若待标注边沿线为直线,则该待标注边沿线的尺寸变量用于表征该待标注边沿线的直线长度。
步骤A3,选取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一顶点作为目标顶点,并从所述组件单元的所有顶点的相对坐标中筛选出所述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将所述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和预设的偏移变量进行组合,获得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
具体地,预设的偏移变量携带正负符号,本实施例可以以拼接的方式实现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和预设的偏移变量的组合,如将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中的横坐标与预设的偏移变量进行拼接,和/或,将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中的纵坐标与预设的偏移变量进行拼接。如图3所示,假设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为(csk,-csg),预设的偏移变量为-20,则拼接后获得的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可以为(csk-20,-csg)。
步骤A4,确定所述目标顶点与所述待标注边沿线另一顶点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方向。
例如,确定出的位置关系为目标顶点在对应待标注边沿线另一顶点的正下侧,则标注方向为垂直向上。
步骤A5,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边沿线类型,并根据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边沿线类型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类型。
其中,当待标注边沿线的类型为直线类型时,对应的标注类型为直线标注;当待标注边沿线的类型为圆弧类型时,对应的标注类型为半径标注。
步骤A6,根据所有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
具体地,步骤A6包括:
将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和标注方向确定为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位置;
将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类型和标注位置确定为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子参数;
将每个所述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子参数确定为每个所述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
获取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通过第四分隔符将各个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五分隔符将每个标注参数中的各个标注子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六分隔符将每个标注子参数中的标注类型和标注位置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七分隔符将每个标注位置中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和标注方向之间进行分隔,以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
本实施例中,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子参数可以通过以下关键因素定义:标注类型和标注位置,其中,标注位置包括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长度。另外,标注子参数还可包括标注编号,具体地,标注子参数可以为:
ID|type′|x,y,dir,length
其中,ID表示标注编号;type′表示标注类型,包括直线标注、半径标注和文本标注等,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扩展;x和y表示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其中,x可以由组件单元的目标顶点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中的横坐标和偏移变量确定,或者,y可以由组件单元的目标顶点相对于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中的纵坐标和偏移变量确定;dir表示标注方向,length表示标注长度,其中,在标注类型为直线标注时,标注长度为组件单元的目标顶点所属的直线边沿线的长度;在标注类型为半径标注时,标注长度为组件单元的目标顶点所属的圆弧边沿线的半径长度。
例如,第四分隔符可以为“#”,第五分隔符可以为“;”,第六分隔符可以为“|”,第七分隔符可以为“,”结合上述示例,图3中的用于表示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的数据格式可以为:
...#...;01|1|csk-20,-csg,0,1,csg;...#...
其中,“#”前面和后面的“…”表示还有其他组件单元,“;”前面和后面的“…”表示还有其他待标注边沿线。在上述参数集合中,基准坐标系的原点位于侧石左上角,“01”表示标注编号为01,可以选定对应的标注文本区域,“1”表示标注类型为直线标注,“csk-20,-csg”表示图3中第一步确定的点,既位于基准坐标系中的标注起点的位置,“0,1”表示标注方向为垂直向上,“csg”标注长度,此处可见,在标注类型为直线标注时,标注长度为侧石的目标顶点(csk,-csg)所属的直线边沿线的长度。进一步,以图中第一步确定点为绘制起点,按照垂直向上绘制长度为csg的直线标注,并在标注文本区域中显示csg的文本。如图2所示,假设csg为“350”,则标注文本区域即为侧石右侧边沿线处显示“350”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实施例设置的标注子参数数据格式,当组件单元的尺寸发生变化时,标注会随之变化,进而可以实现视觉效果上的跟随,其中,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点击标注文本区域中的文本并修改以实现路缘石尺寸的修改。例如,点击图3中csk并将其修改为300,点击图3中的csg并将其修改为400,可以看到图4中侧石高度的标注和侧石宽度的标注随着侧石尺寸变化而产生位置上的变化。
可选地,在生成用于表示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之后,还可以基于该参数集合构建建筑模型的矢量图,以下以其中一个组件单元的矢量图的构建方式为例,详细说明如何基于该参数集合实现快速构建的目的。具体地,该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B1~步骤B5,其中:
步骤B1,从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中,识别出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所述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
步骤B2,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该基准顶点的位置;
步骤B3,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顶点的位置和所在的同一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确定各个顶点的位置;
步骤B4,根据所述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依次连接所述各个顶点的位置,以绘制出所述组件单元的矢量图;
步骤B5,将绘制出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矢量图作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
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赋予每个尺寸变量一个预设数值,这样基于尺寸变量确定的各个坐标(包括相对坐标)也对应了一个预设数值,然后根据被赋予了预设数值的坐标即可实现矢量图的构建。
具体地,基于预设变量确定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的固定坐标值和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的固定坐标值,然后直接在基准坐标系中确定基准顶点的固定坐标值所在的位置,作为基准顶点的位置,然后以基准顶点的位置为基准点,根据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基准顶点的固定坐标值,确定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位置,进而根据预设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依次连接该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位置,即可绘制出该组建单元的矢量图,进一步,依据上述方式绘制出所有组件的矢量图之后,即可得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修改各个尺寸变量对应的预设数值,实现对构建好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进行修改的目的,其中,由于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为相对坐标的表示方式,因此很少或者不会出现多个相对尺寸的加减运算情况,进而基于这样的参数集合能够快速构建出建筑模型的矢量图。
可选地,在生成用于表示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之后,还可以基于该参数集合对建筑模型的矢量图进行标注,以下以对某个组件单元的其中一条待标注边沿线进行标注为例,详细说明如何基于该参数集合实现对建筑模型的矢量图进行标注的目的。具体地,该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C1~步骤C3,其中:
步骤C1,从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中,识别出所述组件单元中一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
步骤C2,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位置和所述组件单元中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确定该标注起点的位置;
步骤C3,以确定的标注起点的位置作为绘制起点,按照所述标注方向绘制所述标注长度和所述标注类型的标注,获得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
本实施例中,在构建建筑模型矢量图时已经确定出各个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位置,在对某个组件单元的矢量图进行标注时,可以直接使用该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位置实现对该组件单元的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一个组件单元的每条待标注边沿线,均可通过上述方式显示其标注,在对所有组件单元的所有待标注边沿线完成标注之后,既实现了对建筑模型的矢量图进行标注的目的。
本实施例将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继承组件单元顶点的坐标格式,且标注长度随着组件单元尺寸改变而改变,从而实现标注和矢量图联动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所述的矢量图可以等同替换为平面矢量图,考虑到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以建筑模型的平面矢量图为基础构建建筑模型的立体矢量图,这就涉及到建筑模型布置路径的确定,现有技术中确定建筑模型布置路径的方案非常复杂费事,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路径搜索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搜索出包含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的目标外沿线,具体地,在步骤S4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B1~步骤B3,其中:
步骤B1,在预置的路面图中,将同类型的路面区域合并成一个路面连通区域;
步骤B2,获取指定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并从路面连通区域的外沿线中确定以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为起止线段的目标外沿线;
步骤B3,根据建筑模型的平面矢量图和目标外沿线构建建筑模型的立体矢量图。其中,立体矢量图为N维矢量图,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路面类型可以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和中央分隔带等。目标外沿线可以是以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为起止线段的最短路径,也可以是以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为起止线段的最长路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例如,如图5A所示,用户选定两条线段,如图5B所示,确定出的目标外沿线为最短路径,如图5C所示,确定出的目标外沿线为最长路径。再例如,图6A中包括实际市政工程的局部路面模型图,该模型图中包括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用户在人行道中选定了的两条线段,通过本实施例的算法可以得到图6B中的一条目标边沿线,该目标边沿线为最长路径。
进一步,可以将目标外沿线作为建筑模型布置路径,并在该目标外沿线上,以建筑模型的平面矢量图为基础构建建筑模型的立体矢量图。
可选地,在市政工程中,为了让路面达到更好的排水效果,通常会根据路面类型来设计不同路面的高度差,为了使得建筑模型更好的贴合路面的高度差,本实施例通过路面类型预先调整了建筑模型布置方向,具体地,步骤B3可以包括步骤B31~步骤B34,其中:
步骤B31,在预置的路面图中,确定目标外沿线两侧的路面类型;
步骤B32,根据路面类型确定目标外沿线两侧路面的相对高低属性;
步骤B33,根据建筑模型的平面矢量图和目标外沿线两侧路面的相对高低属性,确定建筑模型布置方向;
步骤B34,在目标外沿线上,按照建筑模型布置方向构建建筑模型的立体矢量图。
其中,相对高低属性为几个路面比较时哪个路面相对较高,哪个路面相对较低。预先定义不同路面类型的相对高低属性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中央分隔带,即机动车道路面最低,中央分隔带路面最高。将路缘石平面图中较低的组件单元布置在路面较低的一侧,将建筑模型的平面矢量图图中较高的组件单元布置在路面较高的一侧。
例如,若目标外沿线左侧路面为机动车道,右侧路面为非机动车道,结合图2,可以将平石布置在机动车道一侧,将侧石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建筑模型可以等同替换为路缘石,路缘石又称为路肩石、路边石、路沿石、路牙石或路侧石。其中,路缘石是设置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在城市道路的分隔带与路面之间、人行道与路面之间一般都需设置路缘石,在公路的中央分隔带边缘、行车道右侧边缘或路肩外侧边缘也常需设置路缘石。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装置,该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应,相应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相关之处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一。具体地,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装置700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01、第二确定模块702和第一生成模块703,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构成建筑模型的基准组件单元,获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
第二确定模块702,用于选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预设的基准坐标系中确定所述基准顶点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述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
第一生成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在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组件单元为多个时,获取所有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选取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根据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在的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从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中,筛选出与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和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相对应的尺寸变量;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和筛选出的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
可选地,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确定每个所述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以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将每个顶点的相对坐标、所述顶点与其相邻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确定为所述顶点的顶点参数;将每个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每个组件单元的所有顶点的顶点参数确定为所述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获取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通过第一分隔符将各个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二分隔符将每个组件参数中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和所有顶点的顶点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三分隔符将每个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顶点参数之间进行分隔,以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从构成所述组件单元的边沿线中确定一待标注边沿线;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中获取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尺寸变量,作为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选取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一顶点作为目标顶点,并从所述组件单元的所有顶点的相对坐标中筛选出所述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将所述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和预设的偏移变量进行组合,获得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顶点与所述待标注边沿线另一顶点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方向;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边沿线类型,并根据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边沿线类型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类型;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有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生成模块还用于:将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和标注方向确定为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位置;将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类型和标注位置确定为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子参数;将每个所述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子参数确定为每个所述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获取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通过第四分隔符将各个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五分隔符将每个标注参数中的各个标注子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六分隔符将每个标注子参数中的标注类型和标注位置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七分隔符将每个标注位置中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和标注方向之间进行分隔,以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识别模块,用于从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中,识别出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所述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该基准顶点的位置;第七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顶点的位置和所在的同一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确定各个顶点的位置;第一绘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依次连接所述各个顶点的位置,以绘制出所述组件单元的矢量图;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绘制出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矢量图作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识别模块,用于在所述将绘制出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矢量图作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步骤之后,从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中,识别出所述组件单元中一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第八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位置和所述组件单元中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确定该标注起点的位置;第二绘制模块,用于以确定的标注起点的位置作为绘制起点,按照所述标注方向绘制所述标注长度和所述标注类型的标注,获得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
实施例三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适于实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框图。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800可以是执行程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或机柜式服务器(包括独立的服务器,或者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800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的存储器801、处理器802、网络接口803。需要指出的是,图8仅示出了具有组件801-803的计算机设备8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本实施例中,存储器803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01可以是计算机设备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800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01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8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8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801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器801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800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的程序代码等。
处理器80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802通常用于控制计算机设备800的总体操作。例如执行与计算机设备800进行数据交互或者通信相关的控制和处理等。本实施例中,处理器802用于运行存储器801中存储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的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于存储器801中的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还可以被分割为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模块,并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本实施例为处理器802)所执行,以完成本发明。
网络接口803可包括无线网络接口或有线网络接口,该网络接口803通常用于在计算机设备800与其他计算机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接。例如,网络接口803用于通过网络将计算机设备800与外部终端相连,在计算机设备800与外部终端之间的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和通信链接等。网络可以是企业内部网(Intranet)、互联网(Internet)、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4G网络、5G网络、蓝牙(Bluetooth)、Wi-Fi等无线或有线网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服务器、App应用商城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并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构成建筑模型的基准组件单元,获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
选取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预设的基准坐标系中确定所述基准顶点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述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
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的步骤,包括:
在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组件单元为多个时,获取所有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
选取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一顶点作为基准顶点,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
根据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相对于所在的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相对坐标;
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中,筛选出与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和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相对应的尺寸变量;
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和筛选出的尺寸变量,确定所述剩余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的步骤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
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以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以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的步骤包括:
将每个顶点的相对坐标、所述顶点与其相邻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确定为所述顶点的顶点参数;
将每个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及每个组件单元的所有顶点的顶点参数确定为所述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
获取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通过第一分隔符将各个组件单元的组件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二分隔符将每个组件参数中的基准顶点的坐标和所有顶点的顶点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三分隔符将每个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顶点参数之间进行分隔,以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构成所述组件单元的边沿线中确定一待标注边沿线;
从所述组件单元的尺寸变量中获取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尺寸变量,作为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
选取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一顶点作为目标顶点,并从所述组件单元的所有顶点的相对坐标中筛选出所述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将所述目标顶点的相对坐标和预设的偏移变量进行组合,获得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
确定所述目标顶点与所述待标注边沿线另一顶点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方向;
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边沿线类型,并根据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边沿线类型确定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类型;
根据所有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有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的步骤包括:
将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和标注方向确定为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位置;
将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类型和标注位置确定为每个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子参数;
将每个所述组件单元中所有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子参数确定为每个所述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
获取构成所述建筑模型的所有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通过第四分隔符将各个组件单元的标注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五分隔符将每个标注参数中的各个标注子参数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六分隔符将每个标注子参数中的标注类型和标注位置之间进行分隔,通过第七分隔符将每个标注位置中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和标注方向之间进行分隔,以生成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参数集合中,识别出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所述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及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
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坐标确定该基准顶点的位置;
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基准顶点的位置和所在的同一组件单元的各个顶点的相对坐标,确定各个顶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各个顶点之间的连接方向和连接弧度依次连接所述各个顶点的位置,以绘制出所述组件单元的矢量图;
将绘制出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矢量图作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绘制出的所有组件单元的矢量图作为所述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用于表示所述建筑模型的标注的参数集合中,识别出所述组件单元中一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长度、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标注方向和标注类型;
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根据所述组件单元的基准顶点的位置和所述组件单元中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起点的相对坐标,确定该标注起点的位置;
以确定的标注起点的位置作为绘制起点,按照所述标注方向绘制所述标注长度和所述标注类型的标注,获得所述待标注边沿线的标注。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29453.3A 2021-05-14 2021-05-14 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922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9453.3A CN113192202B (zh) 2021-05-14 2021-05-14 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9453.3A CN113192202B (zh) 2021-05-14 2021-05-14 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2202A true CN113192202A (zh) 2021-07-30
CN113192202B CN113192202B (zh) 2024-04-30

Family

ID=76981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9453.3A Active CN113192202B (zh) 2021-05-14 2021-05-14 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22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7574A (zh) * 2021-12-20 2022-04-15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参数化驱动的构件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2289A1 (en) * 2011-01-19 2012-07-1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orientation of product model in machine coordinate system
CN112683169A (zh) * 2020-12-17 2021-04-20 深圳依时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 物体尺寸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2289A1 (en) * 2011-01-19 2012-07-1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orientation of product model in machine coordinate system
CN112683169A (zh) * 2020-12-17 2021-04-20 深圳依时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 物体尺寸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玉琨;陈冲;: "基于建筑施工图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no. 28 *
田玮;刘云亮;孙禹;尹宝泉;孟庆新;孟献昊;傅兴;: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建筑能耗模型建立方法", 建筑节能, no. 0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7574A (zh) * 2021-12-20 2022-04-15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参数化驱动的构件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2202B (zh)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2844B (zh) 从工程制图中提取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68038B (zh) 将二维工程图上的尺寸转移到三维cad模型上的方法
CN112292702A (zh) 用于创建数字孪生的方法
CN110428386B (zh) 地图网格合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699775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证件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4664A (zh) 识别图纸中标注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Horna et al. Consistency constraints and 3D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CN113192202B (zh) 建筑模型的矢量图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56719A (zh) 停车导航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1045A (zh) 语义分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1238B (zh) 生成道路轮廓线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53120B (zh) 基于分割绘图法的网络布局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3065009B (zh) 一种交通标志标线智能设计系统及方法
CN107562779B (zh) 一种二维矢量多边形自相交的空间拓扑处理方法
CN110211227B (zh) 一种三维场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541240A (zh) 零件出图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04410A (zh) 局部道路信息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5979243A (zh) 一种基于bim信息的移动机器人导航地图转化方法与系统
CN102270126B (zh) 一种快速确定接口代码和测试脚本参数值的方法及设备
CN112215123B (zh) 一种目标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Xue et al. Understanding unstructured 3D point clouds for creating digital twin city: An unsupervise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pproach
CN114283148A (zh) 一种道路元素提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444185A (zh) 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140813A (zh) 高精地图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70727A (zh) 场景文件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