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1669A -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1669A
CN113191669A CN202110541796.1A CN202110541796A CN113191669A CN 113191669 A CN113191669 A CN 113191669A CN 202110541796 A CN202110541796 A CN 202110541796A CN 113191669 A CN113191669 A CN 113191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waste
disposal
demand
preselected
st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17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恒棣
刘雁飞
魏进超
周浩宇
李谦
陈思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17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16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1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166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163 priority patent/WO202224240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3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cycling or dispos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固废处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所述处置方法通过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将有固废需求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然后将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与所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进行匹配,从所有固废端中初步筛选出第一预选固废端,再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从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中筛选出第二预固废置端,最后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或处置能耗,确定最终的固废端,从整个区域内为处置端匹配更合适的固废端,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固废处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固废,例如,钢铁厂的含铁尘泥、除尘灰或湿法脱硫的副产品;火力发电厂的飞灰;化工厂的废弃催化剂等。目前处置固废的主要方式是填埋,但是在填埋之前,对固废可能还需要通过有固废处置能力的固废处理工厂,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置。
此外,除了专业的固废处理工厂外,钢铁、火电、水泥等企业,对固废也有一定的处置能力,其中,不同类型的企业适合处置不同类型的固废,例如,含铁元素较多的固废适合进钢铁厂,含钙元素较多的固废适合进水泥厂。现有的固废都有成熟的处置工艺,其中一种类型的固废,其处置方式可以有几种,一种固废处置方式也可能处置多种不同类型的固废。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处置端与固废端的分布示意图,目前处置单一般用于为本区域的固废端进行服务,即负责本区域的固废二次利用、焚烧或者填埋处理,所以产业园区配套建立有固废填埋场、固废处理工厂或具备一定处置能力的企业,通过产业园区配套建立的固废填埋场消化本区域内的固废。
但是,这种处置端为本区域固废端服务的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从较大区域的角度看,区域内各地都是小规模的固废处置设施(固废填埋场、固废处理工厂或具备一定处置能力的企业),存在总体占地多、单个固废处置设施规模小及资源未能充分优化利用的问题,当某一区域产生的固废量较大,超出本区域的固废处理能力之后,会导致固废大量囤积,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者部分有利用价值的固废长期放置后,丧失利用价值。(2)从全局角度看,单个小区域很难做到对固废种类进行细分,难以为各种固废匹配其对应的最优解决方案。具体表现为,由于小区域的处理能力有限,同一种固废可以有多重处理方式,例如,一种固废及可以用来作为发电厂的燃料,通过燃烧发电,也可以用来做另外一种产品的原材料,且作为原材料的方式经济价值更高,且对环境更友好,但是因为小区域的处理能力有限,只能将该固废作为燃料用来燃烧发电,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3)当某一区域内上新建大型项目时,生成大量的新增固废,而该区域内原有处置能力难以及时匹配;又或者,某一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当该区域内内固废处置设施检修或设备故障时,区域内固废处置设施数量有限,导致区域内生产生活产生的固废不能及时得到处置,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现有固废处置方式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所述固废端选取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以及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和固废存量;
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并将处置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将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固废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固废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固废端;
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第一预选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或者,
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将处置能耗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可选的,所述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第一预选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的步骤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判断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
若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则统计对应的第一预选固废端达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运输线路;
根据所述运输线路,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但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划分为多组组合固废端;
判断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所述组合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可选的,还包括: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并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大小;
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大于或等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将所述最终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唯一固废来源,并运输与需求量相等的固废量;
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继续选取处置成本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固废处置,或者,继续选取处置能耗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可选的,所述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并将处置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的步骤,还可以为:
获取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并根据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确定剩余处置时间;将剩余处置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所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运输时间,并从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中剔除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的固废端。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单位处置成本和单位处置效益;
根据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和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固废需求处置端与第二预选固废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
根据预设单次运输量、单位处置成本、单位处置效益、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单位处置能耗和单位处置产能;
根据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和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固废需求处置端与第二预选固废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
根据预设单次运输量、单位处置能耗、单位处置产能、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
可选的,固废种类根据固废的有机质含量、燃烧热值、含碳量或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划分。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所述固废协同处置系统包括:设置在云端的固废端数据库、处置端数据库和智慧物流服务器;以及设置在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收集平台,以及设置在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收集平台;所述智慧物流服务器中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对应的预设单次运输量;
所述固废端数据库与所有固废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固废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和固废存量;
所述处置端数据库与所有处置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处置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
第一筛选模块,用于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并将处置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第二筛选模块,用于将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固废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固废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固废端;
第三筛选模块,用于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第一预选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固废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并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或者,
用于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并将处置能耗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可选的,所述智慧物流服务器中还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之间每一种固废种类的预设最低运送量,以及还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之间的所有运输线路;
所述第三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判断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
以及,用于判断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若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则统计对应的第一预选固废端达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运输线路;
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运输线路,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但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划分为多组组合固废端;
以及,用于判断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所述组合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可选的,所述固废端选择模块,还用于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并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大小;
以及,用于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大于或等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将所述最终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唯一固废来源,并运输与需求量相等的固废量;
以及,用于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是否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继续选取处置成本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固废处置,或者,继续选取处置能耗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并根据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确定剩余处置时间;以及,用于判断剩余处置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若剩余处置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将剩余处置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第三筛选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所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运输时间,并判断所述运输时间是否大于剩余处置时间,若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则从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中剔除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的固废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所述固废端选取方法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确定有固废需求的处置端,并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然后将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与所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进行匹配,从所有固废端中初步筛选出第一预选固废端,再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进一步从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中筛选出第二预固废置端,最后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或者处置能耗,确定最终的固废端,从整个区域内为处置端匹配更合适的固废端,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现有处置方式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处置端与固废端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预选固废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最终固废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现有固废处置方式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5。
步骤S201,获取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以及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和固废存量。
步骤S202,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并将处置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需求阈值根据固废端的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固废端存储固废的场地大小确定,或者在场地大小的基础上,再考虑固废种类,又例如,单一的考虑某种固废的固废存量。
步骤S203,将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固废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固废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固废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处置端需求的处置种类可能不止一种,或者不同时间段需求的处置种类不同,同理,所有固废端产生的固废种类可能不止一种,或者不同时间产生的固废种类不同,故需要每次获取或者确定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以及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通过对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进行筛选,将固废种类属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的固废端标记为第一预固废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废种类根据固废的有机质含量、燃烧热值、含碳量或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划分。
具体的,根据固废的有机质含量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例如,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固体,由于其可以燃烧,且燃烧热值较高,如生物质、塑料、废活性炭粉等,可以通过燃烧的方式利用,掺入烧结、高炉、电站锅炉等,以燃烧方式利用热能;又例如,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废水,工业生产中经常会有一些含有机质较高的废水,COD(ChemicalOxygenDemand,化学需氧量)指标极高,常规净化工艺很难处理,成本较高。但是水煤浆气化工艺中正好需要大量的水,水煤浆就是将水和煤在添加剂调配下,合成的液体燃料,可以吸收其它工艺中产生的大量有机废水,而不需要经过额外的预处理,是消纳有机废水的有效渠道。
根据燃烧热值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首先要求该固废能够燃烧,且直接燃烧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然后可以根据该固废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燃烧热值高低,对该固废进行种类划分,以区分燃烧热值不同的固废。
根据含碳量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例如,废橡胶、废塑料、废焦油中都含有较多的碳、较高的热值,是一种比较好的燃料,可以与燃煤锅炉协同进行燃烧发电,但是如果仅仅把其仅当做一种替代燃料,燃烧发热只能利用其中的能量;由于其含有较高的碳,而碳是炼焦的原料,因此,在其它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应优先将废橡胶、废轮胎、废焦油用于炼焦。其中废橡胶和废轮胎可以直接替代部分焦煤进行炼焦,废焦油可以参与炼焦型煤制备,充当粘结剂。炼焦使这些固废进行了物质资源利用,其附加值大于能源化利用。
根据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划分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例如,钢铁厂的氧化铁皮含铁较高,可直接配入烧结进行循环利用。又例如,钢铁工艺流程经常产生较多的含锌粉尘,现在部分含锌粉尘是直接通过配入烧结原料中进行协同处置,这种情况下固废中锌元素对烧结而言是一种有害元素,烧结矿中较多的锌元素会影响高炉顺行,因此通常会限制含锌固废在烧结中添加的比例。相反,锌元素在有色工业中是一种资源,含锌粉尘如果优先进入有色工业,不仅可以消除锌元素对工艺流程的影响,反而能够对其中的锌元素进行资源化。因此,对于钢铁流程中产生的含锌粉尘,可以优先送入有色工业进行资源化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的过程中,并不局限于采用一种划分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划分方式进行交叉划分,或者在一种划分原则下,进一步的对固废种类进行细分,例如,废橡胶、废塑料和废焦油按照有机质的划分原则,可以作为燃烧的固废,在此基础下,在将废橡胶、废塑料和废焦油按照含碳量的高低进行种类划分,以便于利用废橡胶、废塑料和废焦油可以炼焦的属性。
步骤S204,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第一预选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单个处置端的处置能力远远大于单个固废端的固废产生能力,且每次固废需求量不一,且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其单次运输量也不相同,例如采用汽车和火车两种运输方式,每次运输的量完全不相同,所以这里的单次运输量可以是表示一辆汽车运输的量,也可以表示一节火车车厢的最低运输量,需要根据实际的运输条件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实际筛选过程中,出现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均小于预设单次运输量,则表明当前环境下,区域内对应固废种类存量较小,该情况比较少见,如果出现,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只要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达到一定值,就将对应的第一预选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在后续筛选中,可以选择多个处置端最为最终的固废端,通过多个处置端共同提供固废,以满足处置端的固废需求。
例如,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预选固废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还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04。
步骤301,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判断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
步骤302,若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则统计对应的第一预选固废端达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运输线路。
步骤303,根据所述运输线路,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但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划分为多组组合固废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组合固废端是根据运输线路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确定,例如,多个第一预选固废端与固废需求处置端之间的路线,可以统一为同一条行驶线路,又例如,多个第一预选固废端的距离较近,可以统一进行接收运输。目的是通过过个第一预选固废端共同提供满足单次运输量的固废。
步骤304,判断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所述组合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局限于从预设单次运输量的角度,对第一预选固废端进行筛选,还可以从可接受时间的角度进行考量,例如,在确定固废需求处置端时,从处置时间上对处置端进行考量,具体为:获取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并根据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确定剩余处置时间;将剩余处置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然后,根据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所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运输时间,并从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中剔除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的固废端。通过从述第二预选固废端中剔除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的固废端,可以有处置端的处置作业连续性。
步骤S205,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或者,
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将处置能耗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其中,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流程示意图;在步骤S205中,通过对处置成本进行寻优,确定最终的固废端的方案中,具体为步骤S401至步骤S403。
步骤S401,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单位处置成本和单位处置效益。
步骤S402,根据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和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固废需求处置端与第二预选固废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
步骤S403,根据预设单次运输量、单位处置成本、单位处置效益、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
其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流程示意图;在步骤S205中,通过对处置能耗进行寻优,确定最终的固废端的方案中,具体为步骤S501至步骤S503。
步骤S501,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单位处置能耗和单位处置产能。
步骤S502,根据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和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固废需求处置端与第二预选固废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
步骤S503,根据预设单次运输量、单位处置能耗、单位处置产能、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处置成本或处置能耗确定最终的固废端的方案,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局限于通过对处置成本或处置能耗进行寻优,确定最终的固废端,还可以采用其他寻优标准,例如,从环境污染最低的角度出发,确定最终的固废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局限固废需求处置端的数量为一个,当固废需求处置端的数量存在多个时,可以根据每个固废需求处置端的情况,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例如,以处置种类确定优先级,或者,以处置端的类型确定优先级,比如,钢铁厂的优先级高于填埋场,然后按照优先级的顺序依次确定固废需求处置端对应的固废端置端。
需要说明的是,当固废需求处置端的数量存在多个时,也可以不区分优先级,将多个固废需求处置端进行同步分析处理,最后确定多个固废需求处置端整体的处置方案,然后根据整体处置方案的处置成本或者处置能耗,确定最后的处置方案。
例如,处置端A成本最优的处置方案是获取甲固废端的固废,处置端A的最优处置成本为10万元,次优的处置方案是获取乙固废端的固废,处置端A的次优处置成本为20万元;而处置端B成本最优的处置方案也是获取甲固废端的固废,但是处置端B最优处置成本为8万元,而次优的处置方案是获取乙固废端的固废,处置端B的次优处置成本为20万元。
但是甲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只能满足处置端A和处置端B中,一个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所以一种整体处置方案是:处置端A获取甲固废端的固废,且处置端B获取乙固废端的固废,整体处置成本为30万元;另一种整体处置方案是:处置端B获取甲固废端的固废,且处置端A获取乙固废端的固废,整体处置成本为28万元。通过考虑整体方案的成本最优,优先第二种整体处置方案作为最终的处置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在处置方案确定过程中,陷入进入处置成本局部最优的方案中,但是采用整体最优方案后,会导致方案处理复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固废处置的流程不同,甚至一种固废需要经过多道不同的处置流程,从而导致固废端和处置端的角色并非一直不变,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某一工厂或企业是属于固废端还是属于需求端,例如,炼钢厂需要接收含铁元素较多的固废时,则炼钢厂为处置端,但是炼钢厂产生的炉渣需要其他工厂处置或者深度填埋时,则炼钢厂为固废端。
由于单个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一般远大于单个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处置端往往需要从不同的固废端获取固废,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最终固废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还包括步骤S601至步骤S603。
步骤S601,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并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大小。
步骤S602,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大于或等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将所述最终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唯一固废来源,并运输与需求量相等的固废量。
步骤S603,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继续选取处置成本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固废处置,或者,继续选取处置能耗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需要说明的是,当已经选取处置成本最小或处置能耗最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固废处置后,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还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在第二次选取处置成本次小或处置能耗次小时,需要实时更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对于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未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见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设置在云端的固废端数据库、处置端数据库和智慧物流服务器;以及设置在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收集平台,以及设置在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收集平台。
所述固废端数据库与所有固废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固废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和固废存量。
所述处置端数据库与所有处置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处置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所述智慧物流服务器中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每一种固废种类的预设单次运输量和预设最低运送量,以及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之间的输运时间,还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的运输距离、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
第一筛选模块,用于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并将处置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第二筛选模块,用于将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固废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固废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固废端。
第三筛选模块,用于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第一预选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固废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并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或者,
用于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并将处置能耗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智慧物流服务器中还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之间每一种固废种类的预设最低运送量,以及还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之间的所有运输线路。
所述第三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判断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
以及,用于判断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若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则统计对应的第一预选固废端达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运输线路。
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运输线路,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但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划分为多组组合固废端。
以及,用于判断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所述组合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固废端选择模块,还用于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并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大小。
以及,用于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大于或等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将所述最终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唯一固废来源,并运输与需求量相等的固废量。
以及,用于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是否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继续选取处置成本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固废处置,或者,继续选取处置能耗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并根据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确定剩余处置时间;以及,用于判断剩余处置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若剩余处置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将剩余处置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第三筛选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所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运输时间,并判断所述运输时间是否大于剩余处置时间,若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则从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中剔除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的固废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所述固废端选取方法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确定有固废需求的处置端,并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然后将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与所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进行匹配,从所有固废端中初步筛选出第一预选固废端,再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进一步从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中筛选出第二预固废置端,最后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或者处置能耗,确定最终的固废端,从整个区域内为处置端匹配更合适的固废端,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现有处置方式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废端选取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以及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和固废存量;
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并将处置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将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固废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固废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固废端;
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第一预选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或者,
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将处置能耗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第一预选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的步骤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判断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
若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则统计对应的第一预选固废端达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运输线路;
根据所述运输线路,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但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划分为多组组合固废端;
判断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所述组合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并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大小;
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大于或等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将所述最终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唯一固废来源,并运输与需求量相等的固废量;
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继续选取处置成本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固废处置,或者,继续选取处置能耗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并将处置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的步骤,还可以为:
获取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并根据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确定剩余处置时间;将剩余处置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所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运输时间,并从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中剔除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的固废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单位处置成本和单位处置效益;
根据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和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固废需求处置端与第二预选固废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
根据预设单次运输量、单位处置成本、单位处置效益、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单位处置能耗和单位处置产能;
根据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和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固废需求处置端与第二预选固废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
根据预设单次运输量、单位处置能耗、单位处置产能、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废种类根据固废的有机质含量、燃烧热值、含碳量或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划分。
8.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所述固废协同处置系统包括:设置在云端的固废端数据库、处置端数据库和智慧物流服务器;以及设置在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收集平台,以及设置在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收集平台;
所述固废端数据库与所有固废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固废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和固废存量;
所述处置端数据库与所有处置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处置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
所述智慧物流服务器中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对应的预设单次运输量;
第一筛选模块,用于判断处置端的处置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需求阈值,并将处置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需求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第二筛选模块,用于将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固废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固废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固废端;
第三筛选模块,用于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第一预选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固废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并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或者,
用于根据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种类、预设单次运输量和固废位置以及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并将处置能耗最小的第二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物流服务器中还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之间每一种固废种类的预设最低运送量,以及还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之间的所有运输线路;
所述第三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所述第一预选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判断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
以及,用于判断固废存量是否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若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则统计对应的第一预选固废端达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运输线路;
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运输线路,将固废存量达到预设最低运送量但未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的所有第一预选固废端划分为多组组合固废端;
以及,用于判断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是否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若组合固废端的固废存量总和达到预设单次运输量,则将所述组合固废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固废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废端选择模块,还用于获取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并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大小;
以及,用于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大于或等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将所述最终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唯一固废来源,并运输与需求量相等的固废量;
以及,用于判断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是否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若最终处置端的固废存量小于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固废需求量,则继续选取处置成本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固废处置,或者,继续选取处置能耗次小的第三预选固废端标记为最终的固废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并根据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确定剩余处置时间;以及,用于判断剩余处置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若剩余处置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将剩余处置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处置阈值的处置端标记为固废需求处置端;
第三筛选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所述固废需求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运输时间,并判断所述运输时间是否大于剩余处置时间,若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则从所述第二预选固废端中剔除运输时间大于剩余处置时间的固废端。
CN202110541796.1A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31916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796.1A CN113191669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PCT/CN2022/088163 WO2022242407A1 (zh) 2021-05-18 2022-04-21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796.1A CN113191669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1669A true CN113191669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82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1796.1A Pending CN113191669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1669A (zh)
WO (1) WO202224240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1773A (zh) * 2022-01-06 2022-10-21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危险废物配伍系统及方法
WO2022242407A1 (zh) * 2021-05-18 2022-11-24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WO2022242410A1 (zh) * 2021-05-18 2022-11-24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3868A (zh) * 2016-11-15 2017-03-15 佛山市络思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队线路规划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6466540U (zh) * 2016-09-07 2017-09-05 深圳华云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垃圾智能收运系统
CN109693895A (zh) * 2017-10-20 2019-04-30 意大利设计-久加罗股份公司 具有自主迁移性废物容器的废物收集系统
CN110314918A (zh) * 2018-03-30 2019-10-11 赵志勇 一种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垃圾处理系统
CN110803434A (zh) * 2019-10-16 2020-02-18 全威 一种工业废料存储管理系统
CN111260205A (zh) * 2020-01-13 2020-06-09 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收集医疗废弃物的运输规划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6326A1 (en) * 2000-08-24 2002-02-28 Stevens James Nelson Business method to manage the non-waste handling elements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N113191669A (zh) * 2021-05-18 2021-07-30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CN113191668A (zh) * 2021-05-18 2021-07-30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66540U (zh) * 2016-09-07 2017-09-05 深圳华云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垃圾智能收运系统
CN106503868A (zh) * 2016-11-15 2017-03-15 佛山市络思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队线路规划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93895A (zh) * 2017-10-20 2019-04-30 意大利设计-久加罗股份公司 具有自主迁移性废物容器的废物收集系统
CN110314918A (zh) * 2018-03-30 2019-10-11 赵志勇 一种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垃圾处理系统
CN110803434A (zh) * 2019-10-16 2020-02-18 全威 一种工业废料存储管理系统
CN111260205A (zh) * 2020-01-13 2020-06-09 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收集医疗废弃物的运输规划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艳: "《物流管理基础》", 31 July 2007,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407A1 (zh) * 2021-05-18 2022-11-24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WO2022242410A1 (zh) * 2021-05-18 2022-11-24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CN115221773A (zh) * 2022-01-06 2022-10-21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危险废物配伍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2407A1 (zh)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1669A (zh)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固废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Garg et al. Large point source (LPS) emissions from India: regional and sectoral analysis
Hokkanen et al. Choosing a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Herva et 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integrat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in Porto (Portugal)
Geng et al. Evaluation of innovative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through urban symbiosis: a case study of Kawasaki
WO2022242410A1 (zh)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Daniel et al. Applying life cycle inventory to reverse supply chains: a case study of lead recovery from batteries
Dennison et al. Assessing management option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orks in the context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Zuin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ship-generated waste management of Luka Koper
Markevych et al. Mining sustainability and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security in Ukraine.
Burnley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ife cycle burdens of the recovery of energy from residual municipal waste
Margallo et al. Contribution to closing the loop on waste materials: valorization of bottom ash from waste-to-energy plants under a life cycle approach
Bauer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fossil and biomass power generation chains. An analysis carried out for ALSTOM Power Services
CN113516416B (zh) 水泥窑处置废物全周期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Bertok et al. Structure of the RAINS 7.0 Energy and Emissions Database
AU2021100106A4 (en)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ELV recycling
Starodubets et al. Formation of a regional strategy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onsider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Štreimikiene et al. EU pollution reduc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act on atmospheric emissions in Lithuania
Mödinger Decarbonization of the heavy clay industry
Sokka et al. Life cycle inventory analysis of hard coal bas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avva et 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al and marketing aspects of the operation of a waste-to-energy plant in the kotsiatis landfill in cyprus
CN117830062B (zh) 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方法
Purser A financial feasibility study of waste to energy generation in the City of Cape Town
McManus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he use of batteries in sustainable systems: battery production.
Zhidebekkyzy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principles across count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