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9338B -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79338B CN113179338B CN202110521437.XA CN202110521437A CN113179338B CN 113179338 B CN113179338 B CN 113179338B CN 202110521437 A CN202110521437 A CN 202110521437A CN 113179338 B CN113179338 B CN 1131793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 slave
- change request
- path
- targ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53—Lease time; Renewal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76—Update or notification mechanisms, e.g. DynD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69—Address allocation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信方法包括:主机确定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通过第二路径广播所述第一地址,其中,主机根据第一地址,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一从机通信。若主机接收到第二从机通过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对应的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将主机中存储的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其中,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为目标地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提高了地址设置的灵活性,而且可以确定出与其他地址均不冲突的目标地址,实现了主机与目标从机的正常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多设备的工业系统中,常采用主机带多从机的管理模式,譬如多传变频器就是采用一台整流设备下发命令,多台逆变设备接收命令并进行状态回传的工作方式。在主机带多从机的管理模式中,主机需要确定所有从机的通讯地址,才能实现通信,而要设置从机的地址,可以采用自动设置和手动设置的方法来实现。自动设置节省了人力成本,但是从机分配的顺序固定,灵活度不高。手动设置方便配合用户使用习惯,可以按客户需求设定从机地址。但手动设置可能存在从机地址重复设定的隐患,即存在从机地址冲突的问题,当从机地址冲突时,会造成通讯异常。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由从机灵活设置地址,且可以解决由于地址冲突引起通讯异常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主机,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址,通过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从机通信;
通过第二路径广播所述第一地址;
若接收到第二从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所述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对应的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所述第二地址是根据所述第一地址确定的,且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不同,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为目标地址,所述第二从机为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不能与所述主机通信的从机;
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广播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所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已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从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成功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目标从机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地址以及对应的响应成功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还包括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址变更请求中还包括随机数,所述根据所述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包括:
若存在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根据所述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中,每个第二地址对应的随机数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从机,所述第二从机通过第一路径不能与主机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主机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从机通信;
生成与所述第一地址不同的第二地址,根据所述第二地址生成地址变更请求;
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所述主机用于在所述地址变更请求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将所述第二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响应成功的标识,将所述第二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第二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重新生成新的第二地址,根据所述新的第二地址更新所述地址变更请求,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更新后的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与主机通信的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第一地址,可以使得从机确定出已经存在的第一地址,从而可以由从机生成与第一地址不同的第二地址,减少设定的第二地址与已经存在的第一地址之间的冲突,且由于是从机设置第二地址,可以保证地址设置的灵活性。若主机接收到不能与主机通信的第二从机通过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对应的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将主机中存储的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从而使得最终设定的目标地址与其他的第二地址均不冲突,实现了主机与目标从机的正常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路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主机带多从机的管理模式中,主机需要确定所有从机的通讯地址,才能实现通信,而要设置从机的地址,可以采用自动设置和手动设置的方法来实现。自动设置节省了人力成本,但是从机分配的顺序固定,灵活度不高。手动设置可以按客户需求设定从机地址,但会存在从机地址冲突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主机确定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通过第二路径广播所述第一地址,其中,主机根据第一地址,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一从机通信。若主机接收到第二从机通过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对应的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将主机中存储的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其中,第二地址是根据第一地址确定的,且第二地址与第一地址不同,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为目标地址,主机通过第一路径不能与第二从机通信。由于第二从机的地址可以由第二从机根据第一地址设定,提高了地址设置的灵活性,而且第二从机在接收到第一地址后设定第二地址,可以避免设定的第二地址与第一地址冲突,再根据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确定目标从机及对应的目标地址,可以确定出与其他地址均不冲突的目标地址,实现了主机与目标从机的正常通信。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参阅附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执行于主机,包括:
S101:确定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址,通过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从机通信。
具体的,第一路径是主机与从机之间的通信路径,主机需要从机的地址才可以管理从机,存在地址冲突的从机不能通过第一路径与主机正常通信。第一从机是可以通过第一路径与从机正常通信的从机。若第一从机通过第一路径与主机通信,主机即可确定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第一地址可以是第一从机的初始地址,初始地址可以由第一从机的硬件确定,例如初始地址是第一从机的拨码开关组状态,初始地址也可以由第一从机的软件确定,例如初始地址是第一从机的软件在出厂时的默认编号,初始地址也可以是由主机随机分配的,也可以是用户在第一从机上设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向从机发送控制指令后,若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反馈信息,则该从机是与主机正常通信的从机,即第一从机,若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反馈信息,则该从机是与主机异常通信的从机,即第二从机。主机记录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及正常通信的标识,以及记录第二从机及异常通信的标识。
S102:通过第二路径广播所述第一地址。
具体地,第二路径是在通讯总线上开辟的一条可以发送广播消息的通用路径,主机通过第二路径广播信息不需要从机的地址。例如,第二路径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上的一条路径。主机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第一地址后,所有的从机均可接收到第一地址。例如,如图2所示,M为主机(例如整流设置),S1、S2、、、Sn为从机(例如逆变设备),在通讯总线CAN上开辟通用路径,主机通过通用路径中的T1路线下发广播信息,从机通过通用路径中的T2路线上传地址变更请求。
S103:若接收到第二从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所述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对应的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
其中,主机通过第一路径不能与第二从机通信,第二从机在接收到主机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一地址后,生成与第一地址不同的第二地址,以避免与正常通信的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产生地址冲突。第二地址可以是在设定范围内随机生成的字母或者数字,设定范围指字母或者数字的最大位数。第二地址也可以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最大从机数量确定出的序号,该序号小于最大从机数量。
主机接收到的地址变更请求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若地址变更请求的数量为一个,则该地址变更请求即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若地址变更请求的数量为多个,则根据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具体的,若主机接收到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均不相同,则所有的地址变更请求均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若主机接收到的地址变更请求中存在相同的第二地址,则不与其他第二地址冲突的第二地址对应的地址变更请求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存在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则存在冲突的第二地址均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例如,若所有从机的初始地址均为0,则主机在接收到地址变更请求后,确定所有从机的地址变更请求均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地址变更请求还包括随机数,随机数与第二地址一一对应,主机在接收到地址变更请求后,若存在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根据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中,每个第二地址对应的随机数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例如,可以选择最大随机数对应的地址变更请求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小于最大随机数的随机数对应的地址变更请求均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也可以选择最小随机数对应的地址变更请求为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大于最小随机数的随机数对应的地址变更请求均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其中,随机数可以设定较多的位数,例如可以是五位,从而提高随机数的唯一性概率,避免出现第二地址和随机数均相同的情况,提高容错方案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若存在第二地址和随机数均相同的情况,则对应的地址变更请求均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
在确定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后,发送该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的第二从机即为目标从机,该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即为目标地址。
S104: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具体地,主机在确定出目标地址之前,目标从机中的地址信息为初始地址,在确定出目标地址后,将初始地址更新为目标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在确定出目标地址后,可以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目标地址,第二从机在接收到目标地址后,将第二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从而可以建立主机与目标从机的通信。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从机在发送地址变更请求的同时,将第二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在主机将其存储的第二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后,第二从机即为目标从机,即可建立主机与目标从机的通信。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确定与主机通信的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第一地址,可以使得从机确定出已经存在的第一地址,从而可以由从机生成与第一地址不同的第二地址,减少设定的第二地址与已经存在的第一地址之间的冲突,且由于是从机设置第二地址,可以保证地址设置的灵活性。若主机接收到不能与主机通信的第二从机通过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对应的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将主机中存储的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从而使得最终设定的目标地址与其他的第二地址均不冲突,实现了主机与目标从机的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在将其存储的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后,通过第二路径广播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用于表示主机中存储的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目标从机在接收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后,将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并通过第二路径向主机发送地址变更成功信息,从而可以保证主机和目标从机同时完成地址信息的修改,减少通信失败的几率。若主机接收到目标从机发送的地址变更成功信息,根据目标地址,通过第一路径与目标从机建立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从机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对应地,目标地址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其中,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地址以及响应成功的标识,所有的第二从机均可以接收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若主机发送的目标地址中,存在与第二从机发送的第二地址相同的目标地址,则该第二从机即为目标从机,目标从机将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若主机发送的目标地址中,不存在与第二从机发送的第二地址相同的目标地址,则说明该第二从机发送的第二地址被驳回,该第二从机重新生成第二地址。
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也可以包括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第二从机在接收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后,若存在与自身的地址信息相同的第二地址,说明该第二从机发送的第二地址被驳回,该第二从机重新生成第二地址。若不存在与自身地址信息相同的第二地址,说明该第二从机为目标从机,目标从机将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
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也可以包括既包括目标地址以及响应成功的标识,也包括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第二从机在接收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后,若与自身地址信息相同的第二地址对应的标识是响应成功的标识,则第二从机为目标从机,目标从机将地址信息变更为目标地址。若与自身地址信息相同的第二地址对应的标识是驳回标识,说明第二从机发送的第二地址被驳回,第二从机重新生成第二地址。
在其他实施例中,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仅包括目标地址,或者仅包括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第二从机在接收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判断是否为目标从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地址变更请求中还包括随机数,对应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包括目标地址以及对应的随机数和响应成功的标识,还包括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随机数和驳回标识。第二从机在接收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后,若自身发送的第二地址和随机数与响应成功的标识对应,说明该第二从机为目标从机。若自身发送的第二地址和随机数与驳回标识对应,说明第二从机发送的第二地址被驳回,第二从机重新生成第二地址和随机数,再将重新生成的第二地址和随机数通过第二路径发送至主机,从而可以提高目标从机判断的准确度,减少重新生成第二地址的几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按照预设周期更新每个从机的通信状态,若第二从机与主机正常通信后,清除对应的响应成功的标识和驳回标识,并将与主机正常通信的第二从机的异常通信的标识更新为正常通信的标识,从而可以及时确定通过第一路径可以正常通信的从机的地址信息,也即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进而可以及时确定出通信异常的从机。同时主机定时广播第一地址,以及时对通信异常的从机的地址进行更改,提高通信质量。同时,在通讯总线上开辟的第二路径不会增大通讯总线的负载率,在各类通讯方案中均具有适用性。
请参阅附图3,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执行于第二从机,包括:
S201:获取所述主机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从机通信。
其中,第二从机通过第一路径不能与主机通信,即是通信异常的从机。在系统启动后,从机判断连续两条消息的接收时间是否在预设时长范围内,若不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则判断自身是通信异常的从机,也即是第二从机。
S202:生成与所述第一地址不同的第二地址,根据所述第二地址生成地址变更请求。
具体地,第二从机在接收到第一地址后,将第二从机的初始地址与接收到的第一地址进行对比,若存在与初始地址相同的第一地址,说明该第二从机的初始地址存在地址冲突,且与该第二从机存在地址冲突的第一从机与主机正常通信。若不存在与初始地址相同的第一地址,说明该第二从机的初始地址存在地址冲突,且与该第二从机存在地址冲突的第一从机也与主机通信异常。
第二从机生成与第一地址不同的第二地址,第二地址可以是在设定范围内随机生成的,例如,是随机的字母或者数字,也可以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最大从机数量确定出的序号。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从机在生成第二地址的同时,生成随机数,根据第二地址和随机数生成地址变更请求,从而可以在存在地址冲突时,便于主机根据随机数确定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
S203: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所述主机用于在所述地址变更请求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将所述第二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其中,第二从机可以在将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主机的同时,将初始地址变更为第二地址,第二从机也可以在将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主机后,等待主机广播的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在确定主机完成地址变更后,再将初始地址变更为第二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在接收到多个地址变更请求后,确定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生成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包括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地址以及对应的响应成功的标识,还包括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第二从机在接收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后,与自身对应的第二地址进行对比,若接收到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响应成功的标识,说明第二从机为目标从机,主机已经完成该第二从机的地址变更,则第二从机将第二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第二地址,从而可以与主机正常通信。若第二从机接收到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说明生成的第二地址与其他第二地址存在冲突,主机未对第二从机进行地址变更,则第二从机重新生成新的第二地址,根据新的第二地址更新地址变更请求,通过第二路径将更新后的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主机,主机再根据新的第二地址判断第二从机发送的地址变更请求是否是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
上述实施例中,与主机异常通信的第二从机在获取到主机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时,生成与第一地址不同的第二地址,根据第二地址生成地址变更请求,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主机,使得主机在判断地址变更请求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其存储的第二从机进行地址变更,以减少地址冲突引起的通信异常,而且由于第二地址是第二从机生成的,提高了地址设置的灵活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4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0,用于确定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址,通过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从机通信;
广播模块20,用于通过第二路径广播所述第一地址;
接收模块30,用于若接收到第二从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所述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对应的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所述第二地址是根据所述第一地址确定的,且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不同,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为目标地址,所述第二从机为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不能与所述主机通信的从机;
变更模块40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广播模块20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广播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所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已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从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成功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目标从机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地址以及对应的响应成功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还包括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址变更请求中还包括随机数,所述接收模块30具体用于:
若存在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根据所述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中,每个第二地址对应的随机数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
如图5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0,用于获取所述主机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从机通信;
第二确定模块60,用于生成与所述第一地址不同的第二地址,根据所述第二地址生成地址变更请求;
发送模块7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所述主机用于在所述地址变更请求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将所述第二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响应成功的标识,将所述第二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第二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若接收到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重新生成新的第二地址,根据所述新的第二地址更新所述地址变更请求,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更新后的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等计算设备。
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3。所述处理器1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时实现上述通信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4,或者图3所示的步骤S201至S203。或者,所述处理器1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第一确定模块10至变更模块40的功能,或者图5所示获取模块50至发送模块70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3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电子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1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2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2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路径发送控制指令,若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反馈信息,将发送反馈信息的从机作为第一从机;
确定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所述主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址,通过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从机通信;
通过第二路径广播所述第一地址;
若接收到第二从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所述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对应的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所述第二地址是所述第二从机根据所述第一地址确定的,且所述第二地址与所述第一地址不同,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为目标地址,所述第二从机为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不能与所述主机通信的从机;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包括随机数,若存在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中,每个所述第二地址对应的随机数确定;或所述地址变更请求不包括随机数,不与其他第二地址冲突的第二地址对应的地址变更请求为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
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广播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所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已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从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的地址变更成功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目标从机建立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地址以及对应的响应成功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请求的响应信息还包括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
5.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从机,所述第二从机通过第一路径不能与主机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主机通过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一从机的第一地址,所述主机用于通过第一路径发送控制指令,若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反馈信息,将发送反馈信息的从机作为第一从机,根据所述第一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从机通信;
生成与所述第一地址不同的第二地址,根据所述第二地址生成地址变更请求;
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所述主机用于在所述地址变更请求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从机作为目标从机,将所述第二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将所述主机中存储的所述目标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目标地址;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包括随机数,若存在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根据互相冲突的第二地址中,每个所述第二地址对应的随机数确定;或所述地址变更请求不包括随机数,不与其他第二地址冲突的第二地址对应的地址变更请求为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地址变更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响应成功的标识,将所述第二从机的地址信息变更为所述第二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所述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广播的第二地址以及对应的驳回标识,重新生成新的第二地址,根据所述新的第二地址更新所述地址变更请求,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将更新后的地址变更请求发送至所述主机。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21437.XA CN113179338B (zh) | 2021-05-13 | 2021-05-13 |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21437.XA CN113179338B (zh) | 2021-05-13 | 2021-05-13 |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79338A CN113179338A (zh) | 2021-07-27 |
CN113179338B true CN113179338B (zh) | 2022-11-01 |
Family
ID=76929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21437.XA Active CN113179338B (zh) | 2021-05-13 | 2021-05-13 |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793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74651B (zh) * | 2022-06-24 | 2023-10-27 | 浪潮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主机与一从机的通信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17896351B (zh) * | 2024-01-19 | 2024-08-16 | 珠海市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从机地址更新方法及相关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1077A (zh) * | 2017-01-10 | 2017-08-18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通信地址分配方法、设备及其系统 |
CN110401732A (zh) * | 2019-07-29 | 2019-11-01 | 江西科然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管理系统从机地址分配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47456B (zh) * | 2015-01-13 | 2019-07-16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rs485自动分配地址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9218155A (zh) * | 2018-09-13 | 2019-01-15 | 深圳益邦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Modbus RTU协议的地址自动分配系统及方法 |
CN111371659B (zh) * | 2020-03-09 | 2022-05-03 | 深圳市锐同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rs485从设备地址自动分配的方法 |
CN111586204A (zh) * | 2020-05-12 | 2020-08-25 |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 通讯地址分配方法、通讯系统、主设备和从设备 |
CN112055096B (zh) * | 2020-08-07 | 2023-11-17 | 深圳市克莱沃电子有限公司 | 自动设置设备通信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272243B (zh) * | 2020-10-10 | 2023-06-06 |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分配方法 |
-
2021
- 2021-05-13 CN CN202110521437.XA patent/CN1131793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1077A (zh) * | 2017-01-10 | 2017-08-18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通信地址分配方法、设备及其系统 |
CN110401732A (zh) * | 2019-07-29 | 2019-11-01 | 江西科然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管理系统从机地址分配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79338A (zh) | 2021-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79338B (zh) |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847456A (zh) | 一种rs485自动分配地址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2637371B (zh) | 节点地址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022254B (zh) | 用于车辆的can消息的动态路由装置和方法 | |
CN110912814A (zh) | 一种接口数据的分发方法及装置 | |
CN112954088A (zh) | 一种can网络的设备地址分配方法、设备及电子设备 | |
CN110290228B (zh) | 一种互联网协议ip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8834130B (zh) | 标识分配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000019B (zh) | 用于共享设备指令控制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8574587B (zh) | 分布式设备的容量更新方法及装置 | |
CN112636987A (zh) | 一种区块链的跨链网关确定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
CN111741139A (zh) | 通信站号分配方法及通信系统 | |
CN112243003A (zh) | 访问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099431B (zh) | 基于LoRa信道的通信方法、装置和LoRa主机 | |
CN113259474B (zh) | 一种存储管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 |
CN10745402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8882268B (zh) | 一种更新设备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 |
CN117215501B (zh) | 一种位图的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5828273A (zh) | 组资源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6032994B (zh) | 物联网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480488B (zh) | 用于智能家电设备之间功能调用的方法、装置及家电设备 | |
CN118101622B (zh) | 基于can通信的节点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 |
US8619778B2 (en) | Method for automatic address allocation to a communication partner and a communication partner | |
JP7069293B2 (ja) | 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ess)のバッテリーとパワー管理装置との間のcan通信方法 | |
JP3518513B2 (ja) | データ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