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8957A -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8957A
CN113178957A CN202110374407.0A CN202110374407A CN113178957A CN 113178957 A CN113178957 A CN 113178957A CN 202110374407 A CN202110374407 A CN 202110374407A CN 113178957 A CN113178957 A CN 113178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wireless
wireless charger
charger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44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8957B (zh
Inventor
段伟亮
刘剑
朱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44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8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8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895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9158 priority patent/WO2022213753A1/zh
Priority to EP22734466.0A priority patent/EP4096060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8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8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展示充电对位图片,可以在无线充电底座和电子设备未准确对位时,即电子设备未处于无线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提示用户调整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上的位置,从而实现电子设备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在电子设备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时,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较快,提高了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技术被应用于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也称为感应式充电,其主要优点是方便且不受线的束缚,只要将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上便可以自动进行充电。目前常采用的是基于Qi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基于Qi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要求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的距离过大时,会导致充电速率下降甚至无法充电。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上进行充电时,仅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正在充电以及电子设备的当前电量的图标。用户无法得知电子设备是否和无线充电底座良好对位。如此,在无线充电底座和电子设备未良好对位时,导致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实现了无线充电底座和电子设备良好对位的效果,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可进行通信交互,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无线充电器发送的设备信息数据。其中,设备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充电器的厂商编号、无线充电器型号标识等。无线充电器的类型可以包括卧式无线充电器和立式无线充电器。对于每一种类型的无线充电器,都具有对应的型号。
根据设备信息数据确定充电对位图片。其中,按照是否能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查找到该型号的充电底座图片,将电子设备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能搜索到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第二种类型是不能搜索到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对于第一种类型,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中可以包含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的至少一部分的真实产品图片,该图片是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与电子设备的屏幕重合的部分。该图片被显示为似乎是用户透过电子设备的边框可以看到的该充电器的底座的样式。对于第二种类型,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可以是电子设备自身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显示充电提示界面,充电提示界面包括充电对位图片,用于提示或指示电子设备是否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其中,对于上述的第一种类型,电子设备上显示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图片的边沿与无线充电器的边沿对齐时,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充电对位图片上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以及实际的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三者重合。用户可以确定电子设备放置的位置处于无线充电器上的较佳的充电位置,此时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呈现准确对位的状态,即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对于上述的第二种类型,该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示出电子设备的充电线圈在电子设备中的位置。如果图片示出的线圈中的大部分或全部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之外的区域,则用户可以确定电子设备放置的位置并非处于无线充电器上较佳的充电位置,此时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呈现未准确对位的状态,即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处于未准确对位的状态。用户可以根据图片示出的线圈位置移动电子设备至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上较佳的充电位置,以使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呈现准确对位的状态,即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后,使得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呈现准确对位的状态。准确对位的状态可以指的是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和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比较接近。具体而言,可以设定第一阈值以确定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之间是否准确对位。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自定义设置,可以是单个具体的数值。举例来说,以无线充电器向电子设备充电的充电功率达到该无线充电器最大充电功率的50%时二者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一阈值,例如,该无线充电器以最大充电功率的50%为该手机充电时二者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0mm,则在用户将手机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之后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的情况下,例如5mm,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之间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反之,在用户将手机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之后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的情况下,例如12mm,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之间处于未准确对位的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阈值具体的取值并不作限定。
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展示充电对位图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便于直观地引导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使得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和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如此,在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和电子设备未准确对位时,可以提示用户调整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上的位置实现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之间准确对位。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速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根据设备信息数据确定充电对位图片,具体包括:
根据设备信息数据,确定无线充电器的型号。
按照无线充电器的型号,搜索电子设备中是否存储对应型号的充电底座图片。
如果搜索结果是电子设备存储有对应型号的充电底座图片,则将充电底座图片的至少一部分确定为充电对位图片。
如果搜索结果是电子设备没有存储对应型号的充电底座图片,则将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确定为充电对位图片。
通过本申请公开的上述实施例,在电子设备能搜索到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时,则至少显示充电底座图片的一部分作为充电对位图片以提示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在电子设备不能搜索到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时,还能显示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以提示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避免了电子设备搜索不到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时,不能实现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的问题,提高了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之间的对位成功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还包括:
根据无线充电器的型号判断无线充电器的类型,无线充电器的类型包括卧式充电器和立式充电器。
若判断结果是无线充电器的类型为卧式充电器,则显示充电提示界面,具体包括:
将卧式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几何中心绘制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的位置,并将充电底座图片与电子设备的屏幕的重合部分作为充电对位图片显示在充电提示界面上。
通过本申请公开的以上实施例,将卧式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几何中心绘制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的位置,然后再将充电底座图片与电子屏幕的屏幕重合部分作为充电对位图片显示在充电提示界面上。如此,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与卧式充电器的边沿重合时,卧式充电器实际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以及电子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三者基本重合,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效率较高。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还包括:
根据无线充电器的型号判断无线充电器的类型,无线充电器的类型包括卧式充电器和立式充电器。
若判断结果是无线充电器的类型为立式充电器,则显示充电提示界面具体包括:
判断电子设备的姿态,电子设备的姿态包括竖直放置状态和水平放置状态。
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将立式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几何中心绘制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的位置,并将充电底座图片与电子设备的屏幕的重合部分作为充电对位图片显示在充电提示界面上。
通过本申请公开的以上实施例,将立式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几何中心绘制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的位置,然后再将充电底座图片与电子屏幕的屏幕重合部分作为充电对位图片显示在充电提示界面上。如此,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与立式充电器的边沿重合时,立式充电器实际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以及电子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三者基本重合,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效率较高。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的位置是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在电子设备的屏幕表面上的位置,该位置根据电子设备的屏幕的像素而确定。例如,电子设备的屏幕分辨率为2640*1200,以电子设备宽度所在的方向为x轴,电子设备高度所在的方向为y轴,以电子设备左下角为原点,电子设备宽度方向的像素点为1200,电子设备高度方向的像素点为2640。则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于x轴和y轴的中心位置的坐标则为(600,800)。
通过本申请以上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屏幕分辨率是一定的,该屏幕分辨率的每个像素点所在的位置的坐标是唯一确定的。因此,以电子设备的像素点确定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的位置,其准确率以及唯一性较高。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充电速率高于预设值。
当电子设备未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充电速率低于预设值。具体的,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充电速率的值的大小进一步判断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是否良好对位。例如,无线充电器的最大充电速率为17W,无线充电器和电子设备良好对位时充电速率的最低的预设值为13W。此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充电速率121为15W。其大于预设值13W,说明此时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良好对位。
通过本申请以上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可以显示充电速率,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屏幕查看该充电速率。并通过该充电速率与预设值的相对大小,判断出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上。如此,可以同时通过在基于充电对位图片确定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上,和通过充电速率与预设值的相对大小确定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上。提高了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之间进行良好对位的精确度。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充电提示界面包括第一标识,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电子设备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其中,第一标识可以为显示在电子设备屏幕上的十字光标,该十字光标可以对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进行提示。
通过本申请公开的以上实施例,通过第一标识对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进行标识,从而便于用户查看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提示用户对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进行良好的对位。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充电提示界面还包括电子设备当前的电量、充电时间、充电速率和充电状态中的至少一者。
通过本申请以上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可以显示充电速率,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屏幕查看该充电速率。并通过该充电速率与预设值的相对大小,判断出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上。如此,可以同时通过在基于充电对位图片确定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上,和通过充电速率与预设值的相对大小确定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上。提高了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之间进行良好对位的精确度。此外,通过在充电提示界面显示设备当前电量、充电时间以及充电状态等,可以便于用户了解当前电子设备的详细信息,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充电对位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充电对位图片进行存储。具体的,可以将充电对位图片存储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或者也可以将充电对位图片存储于电子设备的云端服务器中。
通过本申请以上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在电子设备完成与无线充电器的对位过程之后,可以由电子设备将充电对位图片存储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在用户下次采用同型号的该无线充电器为同部电子设备充电时,可以由电子设备直接从存储器中查找该充电对位图片并显示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提升了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之间的对位效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在接收无线充电器发送的设备信息数据之前,无线对位检测方法还包括:
电子设备向无线充电器发送私有协议。其中,私有协议可以是基于标准的Qi协议外,由厂商自己在Qi标准协议的规定字段内进行的自定义通信包,其中,自定义通信包指的是由Qi标准协议的规定字段0x18内定义的无线充电器的型号。例如,标准的Qi协议里面规定的数据包头为01时,则01代表的字段是信号强度包,标准的Qi协议里面规定的数据包头为0x18时,则0x18代表的字段是专用数据包,该专用数据包可以包括无线充电器的型号。
设备信息数据为无线充电器响应于私有协议,向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数据。
通过本申请以上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通过私有协议传输设备信息数据,避免了设备信息数据被盗取以及篡改,保证了设备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向无线充电器发送私有协议,包括:
响应于无线充电器发送的通信信号,电子设备向无线充电器发送私有协议,其中,通信信号为PING信号。
其中,无线充电器向电子设备发送PING信号。其中,无线充电器作为发送端,可以周期性的发送PING信号,例如每间隔500毫秒发送一次信号。通常情况下每次发送端发送PING信号的持续时长为90毫秒。该PING信号的发射频率通常在100KHz至205KHz之间。电子设备接收到PING信号后向无线充电器返回信号强度包。电子设备作为接收端,响应于所接收到的PING信号,接收端向无线充电器返回信号强度包,所述信号强度包用来向无线充电器指示有接收端放在了其充电底座上。其中,信号强度包中包含了电子设备接收到的PING信号的信号强度等信息。
通过本申请以上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通过接收到的PING信号的信号强度,将该信号强度反馈至无线充电器,基于信号强度值的大小无线充电器便可以知晓电子设备是否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此外,PING信号的发射频率通常在100KHz至205KHz之间,基本可以实时测试无线充电器和电子设备之间的放置位置,实时性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代码。
处理器,处理器在执行代码时实现如以上任意一种提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
通过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展示充电对位图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便于直观地引导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使得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和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如此,在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和电子设备未准确对位时,可以提示用户调整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上的位置实现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之间准确对位。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速率。
本申请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申请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的卧式无线充电器的外形示意图和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外形示意图;
图2A至图2F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类型一中的卧式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对位示意图;
图2G至图2M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类型一中的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对位示意图;
图3A至图3H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类型二中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对位示意图;
图4A至图4E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无线充电器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的通信时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显示充电提示界面的具体实现的流程示意图;
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屏幕和充电底座图片的重合部分的示意图;
图7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SOC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技术车载设备或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设置有显示屏、输入设备和处理器。
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后,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无线充电器和电子设备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交互。
以下以手机作为电子设备10的示例进行解释。手机10可以被放置于无线充电器20进行充电。无线充电器20通过无线充电方式为手机10充电。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构造上不同类型的无线充电器。
对于无线充电器20而言,按其类型可以分为立式无线充电器和卧式无线充电器。图1A和图1B分别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的卧式无线充电器的外形示意图和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外形示意图。卧式无线充电器指的是无线充电底座平放,以手机10平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的方式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器。立式无线充电器指的是以手机10立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的方式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器。
对于上述的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对位检测方法,通过在手机10的屏幕上显示充电提示界面,提示用户将手机10放置在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以使得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尽可能靠近甚至重合。
充电提示界面上至少显示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对位图片。该充电对位图片能指示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位置。用户可以使得手机10上展示的充电底座的图片的边沿和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边沿对齐,或者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的图片的中心和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中心对齐,从而引导用户将手机10放置于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
手机10放置于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后,使得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呈现准确对位的状态。准确对位的状态可以指的是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和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比较接近。具体而言,可以设定第一阈值以确定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20之间是否准确对位。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自定义设置,可以是单个具体的数值。举例来说,以无线充电器20向手机10充电的充电功率达到该无线充电器最大充电功率的50%时二者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一阈值,例如,该无线充电器以最大充电功率的50%为该手机充电时二者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0mm,则在用户将手机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之后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的情况下,例如5mm,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之间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反之,在用户将手机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之后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的情况下,例如12mm,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之间处于未准确对位的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阈值具体的取值并不作限定。
关于本申请的充电对位图片,根据无线充电器的类别,显示的状态有差别。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首先,对于每一种类型的无线充电器,都具有对应的型号,例如,华为超级快充立式无线充电器(Max40W)CP62或者华为超级快充无线充电器(Max27W)CP61等。这里的型号指的是能够唯一地识别出该无线充电器产品的编号,可以由文字和/或数字构成。对于有的无线充电器20,手机10可以识别出型号的无线充电器20,本申请中将此类电子设备能够识别出其型号的充电器称之为类型一。对于类型一的充电器,手机10内部预先存储有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图片,或者手机10通过访问手机的服务器或云端数据库能够获得该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图片。对于有的无线充电器20,手机10不能识别出其具体的型号,本申请中将此类电子设备不能够识别出其型号的充电器称之为类型二。
其中,手机10可以基于无线充电器20传输的设备信息数据确定无线充电器的型号。其中,无线充电器20和手机10之间可以基于Qi标准传输设备信息数据。设备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充电器的厂商编号、无线充电器型号标识等。
充电对位图片用来指示用户将手机10放置于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对于类型一和类型二的充电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手机10中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的表现形式可以不相同。
对于类型一的充电器,手机10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中可以包含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的至少一部分的真实产品图片,该图片是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与手机10的屏幕重合的部分。该图片被显示为似乎是用户透过手机的边框可以看到的该充电器的底座的样式。如此,当手机10上显示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图片的边沿与无线充电器的边沿对齐时,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充电对位图片上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以及实际的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三者重合。用户可以确定手机10放置的位置处于无线充电器20上的较佳的充电位置,此时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呈现准确对位的状态,即手机10与无线充电器20之间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当手机10未放置于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时,手机10上展示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的图片的边沿和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边沿偏位,用户可以确定手机10放置的位置并未处于无线充电器20上较佳的充电位置,此时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呈现未准确对位的状态(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超出第一阈值),即手机10与无线充电器20之间处于未准确对位的状态。
对于类型二的充电器,手机10上因未能识别出该充电器的具体型号,因此以手机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作为充电对位图片来显示。该手机的充电线圈的图片示出手机的充电线圈在手机中的位置。如果图片示出的线圈中的大部分或全部位于无线充电底座之外的区域,则用户可以确定手机10放置的位置并非处于无线充电器20上较佳的充电位置,此时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呈现未准确对位的状态,即手机10与无线充电器20之间处于未准确对位的状态。用户可以根据图片示出的线圈位置移动手机10至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上较佳的充电位置,以使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呈现准确对位的状态,即手机10与无线充电器20之间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
如此,通过在手机10的屏幕上展示充电对位图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便于直观地引导用户将手机10放置于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使得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和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如此,在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和手机10未准确对位时,可以提示用户调整手机10在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上的位置实现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底座之间准确对位。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无线充电器对手机10进行充电的充电速率。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于类型一的卧式无线充电器,在电子设备中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的情况。
图2A和图2B示出了卧式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对位图片,如图2A所示的,手机10的屏幕上展示充电对位图片(为清楚展示充电对位图片,图2A中仅示出手机10)。该图片被显示为用户通过手机的屏幕可以看到的该充电器的底座的样式。充电对位图片200展示的是对应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一部分或全部(图2A示例性地示出了对应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的一部分)。对于充电对位图片200而言,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卧式无线充电器,如图2B,手机10以最佳的方式放置于卧式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上时,手机10上显示充电对位图片200。如图2B所示意的,卧式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2000位于充电对位图片200的中心位置,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1000与充电底座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2000位置基本重合,在手机10处于无线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时,充电对位图片20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以及手机10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以及实际的无线充电底座的无线发射线圈的中心三者基本是重合的,从而保证手机10和无线充电底座的良好对位。值得注意的是,图2B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2000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1000可以显示在手机10的屏幕上以供用户观测。为了保证手机10屏幕上显示信息的简洁性,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2000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1000可以被选择不显示在手机10的屏幕上(本申请实施例以虚线圆圈示例性的表示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2000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1000所在的位置)。
因此,从用户更易观测的角度,在图2B示意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1000和充电底座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2000并未展示在充电提示界面中时,用户通过观察手机10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的边沿是否与无线充电器的边沿顺滑衔接即可确定手机10和卧式无线充电器20是否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其中,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1000和卧式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2000之间的距离d不超过阈值便可以认为是手机10和卧式无线充电器20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
如图2C所示的,用户俯视放置于卧式无线充电器20的手机10,充电对位图片200展示的充电底座图片的边缘与卧式无线充电器20的边缘基本上顺滑衔接,此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1000和卧式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2000之间的距离为d,假设第一阈值为10mm,图中所示d为5mm,表明两个线圈中心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第一阈值,可以确定手机10和卧式无线充电器20已经准确对位。在手机10和卧式无线充电器20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下,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的充电效率较高。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手机10放置于无线充电器20后,但并未处于最佳位置。如图2D所示的,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20偏位。此时手机10的显示屏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的底座边沿和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边沿并未顺滑衔接。此时表明,手机10未处于卧式无线充电器20上的最佳充电位置,无线充电器20对手机10不能进行充电或者充电效率较低。
充电对位图片的边沿和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边沿错开的程度越大,表明手机10偏离最佳充电位置的距离越远。在充电对位图片的提示下,用户可以根据手机10上展示的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图片移动手机10使得手机10上显示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图片的边沿和无线充电器20的边沿对齐(如图2E所示的)。从而完成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20的对位。
根据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为了便于用户查看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可以在手机10的屏幕上展示的充电对位图片中采用如图2F所示的标识1001(第一标识,可以为十字光标)来对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进行提示。即,标识1001所在的位置即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提示,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并不作限定。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于类型一的立式无线充电器,在电子设备中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的情况。如图2G所示的,手机10的屏幕上展示充电对位图片(为清楚展示充电对位图片,图2A中仅示出手机10,未示出无线充电器)。该图片被显示为用户通过手机10的屏幕可以看到的该无线充电器的底座的样式。对于立式充电器而言,与卧式充电器的差异仅在于显示的图片类型不相同。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立式无线充电器而言,当手机10立放在立式无线充电器上的无线充电底座上时,手机10上显示对应型号的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对位图片200。当手机10放置于无线充电器20并完成握手后,但手机10并未处于无线充电器20的最佳充电位置。如图2H所示的,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20偏位,即手机10的显示屏上显示的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对位图片200的边沿和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边沿明显错开。无线充电器20对手机10不能进行充电或者充电效率较低。
在充电对位图片的提示下,用户可以根据手机10上展示的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图片向左移动手机10使得手机10上显示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图片的边沿和无线充电器20的边沿大致对齐(如图2I所示的),此时手机10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充电对位图片200中的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的偏下部位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2的中心位置2000与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非常接近且部分重合。完成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20的对位。无线充电器20对手机10进行充电的充电效率较高。
从用户更易观测的角度,当手机10的屏幕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底座的边沿和无线充电器的边沿相重合时,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的中心位置1000和立式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2000较为接近,在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手机10与无线充电器20准确对位,此时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的充电效率较高。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部分立式充电器而言,手机既可以以竖立式的方式(即以手机的短边向下的方式立在充电器上)在其上充电,也可以以横立式方式,即手机的其中一长边向下地状态立在充电器上。
图2J和2K所示的立式充电器包括两个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2和204(作为示例,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2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4仅仅是示意其位置,其并不会呈现在手机10的屏幕上),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2位于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偏下部位,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4位于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偏上部位,以便于用户通过竖立式和横立式两种方式均可为手机充电。当手机10横放在立式无线充电器上时,手机10借助其上的陀螺仪获取的数据检测到自身处于横置状态,相应在屏幕上横屏显示充电对位图片200。其中,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0与充电对位图片200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2的中心位置2000相互重合。其中,在手机10的本地或者关联的服务器上存储有当手机10处于横置状态放置在立式充电器上时的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
如图2K所示,充电对位图片200示出的充电底座边沿和用户观测到的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边沿相互错开较大距离,此时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以及充电对位图片200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2000与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2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d较大,表明手机10偏离最佳充电位置的距离较远。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2的中心位置与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以及充电对位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之间的距离d超过了第一阈值,手机10与无线充电器之间未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例如,d为15mm,第一阈值设定为10mm。在图2K所示的充电对位图片200的提示下,用户可以移动手机10使得手机10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200的边沿和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边沿对齐,使得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2的中心位置与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以及充电对位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之间的距离d小于第一阈值,实现了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20进行准确对位。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处于手机10上的位置可能不一定在手机10的几何中心位置。在手机10上展示的充电对位图片的位置将随着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手机10上显示的充电对位图片基本上是以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绘制和显示的。如图2L所示的,当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位于手机10的偏下位置时,充电对位图片将显示在电子设备的偏下位置(图2L未显示无线充电器20)。再如图2M所示,当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1000位于手机10的偏下位置时,充电对位图片200将横屏显示横置状态手机10的靠左侧位置,在用户将充电对位图片200的底座边沿与无线充电器20的底座边沿对齐后,手机10中充电对位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2001也位于横置状态手机10的靠左侧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机10完成与无线充电器的对位过程之后,可以由手机10将充电对位图片存储于手机10的存储器中。在用户下次采用同型号的该无线充电器为同部手机充电时,可以由手机10直接从存储器中查找该充电对位图片并显示在手机10的屏幕上。提升了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之间的对位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于类型二的无线充电器,在电子设备中显示充电对位图片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A所示的,手机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可以位于手机的中心位置,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的中心位置1000处于手机10的几何中心位置。
如图3B所示的,为本申请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卧式无线充电器20,卧式无线充电器为圆形,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1位于无线充电器的中心位置。如图3C所示的,为本申请示例性示出的一种立式无线充电器20,立式无线充电器具有两个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2、204。
对于类型二中的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对位图片为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的图片。该图片显示手机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形态,并且标识出该线圈在手机中的位置(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映射到手机屏幕表面的位置)。如图3D所示的,当手机10放置在卧式无线充电器20上时,手机10无法识别该充电器的型号,因此在手机10的屏幕上显示充电接收线圈100的图片。图3D所示的手机10的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位于手机的几何中心,提示用户将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尽可能地靠近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的中心位置(假设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位于卧式充电器的中心位置),以使得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从而达到充电速率较大的目的。
如图3E所示的,手机10的屏幕上显示充电提示界面,充电提示界面显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在手机10的屏幕的偏下位置,用户根据该充电提示界面可以知晓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位于手机10的具体的位置。从而便于用户将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放置于无线充电器20的合适位置,避免了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偏离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导致的充电速率低以及充电失败的问题。
手机10为了将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的图片显示在屏幕表面、对应于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具体位置的相应位置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例如,当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位于手机10偏下位置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的中心位于如图3F所示的P处,P的坐标可以基于手机的像素点确定,例如,手机的屏幕分辨率为2640*1200,以手机宽度所在的方向为x轴,手机高度所在的方向为y轴,以手机左下角为原点,手机宽度方向的像素点为1200,手机高度方向的像素点为2640。则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对应于x轴和y轴的中心位置的坐标则为(600,800)。
可以理解的是,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也可以位于手机10的任意一个位置,手机10只需预先将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在的位置数据存储在存储器内,供处理器在手机对位过程中调用。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也可以位于无线充电器20的任意一个位置,如果是已知型号的类型一的无线充电器,则可以在预先存储的充电对位图片中标识出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具体位置或其中心位置。此外,如果充电提示界面中展示的充电对位图片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位置,则该位置应当显示在手机内部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映射至屏幕表面的位置,使得借助充电对位图片的提示,用户可以移动手机或无线充电器以使手机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内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处于准确对位的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提示界面上还可以显示充电状态、充电电量、充电速率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充电提示界面上显示的信息类型并不作限定。例如图3G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提示界面上不仅显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还显示电子设备的充电电量的充电图标120(图中以当前充电电量为50%为例),以及还可以例如图3H所示显示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121(图中以充电功率为15W为例)等。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充电速率121的值的大小进一步判断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是否良好对位。例如,无线充电器的最大充电速率为17W,无线充电器和电子设备良好对位时充电速率的最低的预设值为13W。此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充电速率121为15W。其大于预设值13W,说明此时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良好对位。
此外,手机10还可以周期性的向无线充电器反馈接收到的能量,用来指示是否有异物处于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之间。手机10也周期性的向无线充电器发送控制误差,用来让无线充电器将发送的功率信号调整到目标值。也就是说,有异物挡在手机10和无线充电器之间时,无线充电器发出的能量共同被手机10和异物接收,导致手机10接收到的能量值降低。当无线充电器发出的能量跟手机10接收到的能量差值达到一定数值后,就认为有异物在手机和无线充电器之间。其中,一定数值可以根据实际经验确定,例如,0.5W,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并不作限定。
目标值指的是手机识别到了无线充电器之后,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的目标接收功率值。手机10的目标接收功率值是根据发射端的无线充电器的类型以及手机10的电池的温度等去设定。例如,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能力(最大发射功率)为40W,手机10电池的当前温度为25度(一般的,手机10的合理的温度处于10度到45度之间),手机10的目标接收功率则可以设置为40W。当然,手机10的目标接收功率也可以小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能力,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并不作限定。
控制误差是手机10的实际接收功率值与目标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如果手机10反馈给无线充电器的控制误差为负值(即实际接收功率值小于目标接收功率值),无线充电器就要增大发射功率;如果手机10反馈给无线充电器的控制误差为正值(即实际接收功率值大于目标接收功率值),则无线充电器就要减小发射功率。
如此,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展示充电对位图片,相较于在电子设备上只显示图3H所示的充电图标120(显示电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示用户调整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上的位置,在无线充电底座和电子设备未准确对位时引导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使得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和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如此,实现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之间准确对位,提高了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
关于类型二的立式充电器,充电对位图片的显示方式与卧式充电器的情形完全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下面对实现本申请以上实施例示例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和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20。
请参考图4A和图4B,图4A和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的无线充电器的外形示意图。图4A所示的无线充电器20为卧式无线充电器,图4B所示的无线充电器20为立式无线充电器。以无线充电器20为卧式充电器为例,如图4C所示的,无线充电器20包括上盖201、下盖202和无线充电底座本体203,上盖201和下盖202用来固定无线充电底座本体203。下盖202设置有散热孔和散热风扇用来为无线充电器20散热。
如图4D所示的,无线充电底座本体203包括但不限于主控电路2030、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31和隔磁片2032。隔磁片2032固定在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31的背面,用来提高电磁转换效率。
如图4E所示的,主控电路2030包括但不限于主控芯片20300和全桥逆变器20301。无线充电器20的电源(可以为直流电源)输出的电流,在主控芯片20300的控制下,经全桥逆变器20301转换为交流发射信号。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31通过电磁耦合将交流发射信号传输至手机10。无线充电底座本体203通过改变逆变频率向手机10发送通信信号(作为第一通信信号)。第一通信信号可以为探测信号,探测信号可以为PING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底座本体203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31能够以100KHZ至205KHZ之间的发射频率(可以是周期性发射),发送作为探测信号的PING信号,以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放在了无线充电底座本体203上并和手机10握手。当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接收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2031发送的PING信号,作为回应,手机10向无线充电器20返回信号强度包(作为响应信号),信号强度包中包含了电子设备接收无线充电器发送的PING信号的信号强度等信息,用来指示有电子设备放在了无线充电底座本体203上。
其中,利用PING信号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放在了无线充电座本体203上具体是:PING信号具有一定的发射功率,当作为接收端的电子设备接收到PING信号后,会感应出对应幅值的电压信号。作为接收端的电子设备利用PING信号对应的电压信号的幅值与电子设备的最大电压值作比较并与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可以取为256)相乘,得到电子设备端相对于无线充电器的信号强度Q。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010588910000141
其中,U为用PING信号对应的电压信号的幅值,Umax为电子设备的最大充电电压值,E为相关系数,其可以取值为256。
电子设备端得到信号强度Q后,基于Qi协议将信号强度Q反馈至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接收到信号强度Q后,则判定无线充电器上放置有电子设备。如果无线充电器未接收到信号强度Q,则判定无线充电器上未放置有电子设备。
其中,Qi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PowerConsortium,WPC)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PING信号在Qi标准中,为发送端每间隔500毫秒发送一次的信号。通常情况下每次发送端发送PING信号的持续时长为90毫秒。该PING信号的发射频率通常在100KHz至205KHz之间。在接收端接收到PING信号后,接收端可以响应于PING信号,向发送端反馈响应信号,从而确认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连接已建立,即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握手完成。在发送端接收到响应信号后,可以停止PING信号的发送,通过发送功率信号的方式,使得接收端实现充电等功能。其中,根据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发送端可以为无线充电器20,接收端可以为手机10。
手机10继续向无线充电器20发送身份识别包和配置包,其中,身份识别包是由手机10的厂商编码、设备识别符、型号等信息组成的,用来标识手机10的型号及身份等。配置包中包含了手机10的最大接收功率等信息。从而由无线充电器20确定手机10的最大接收功率。
在无线充电器20和手机10完成身份认证后,由无线充电器20基于私有协议向手机10发送包含有无线充电器20的型号、最大输出功率等信息的通信信号(作为第二通信信号)。
即手机10发送私有协议给无线充电器20。如果无线充电器20响应了私有协议,则由无线充电器20向手机10发送包含有无线充电器20的型号、最大输出功率等信息的通信信号(作为第二通信信号)。手机10接收到第二通信信号之后,根据第二通信信号中包含的无线充电器20的型号,并查找存储器中是是否存储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图片,如果存储器中存储有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图片,则显示在手机10的显示屏上。若手机10无法根据第二通信信号中包含的无线充电器20的型号从存储器中查找出无线充电器20的充电底座图片,则从存储器中查找出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并显示在手机10的显示屏上。
其中,私有协议可以是基于标准的Qi协议外,由厂商自己在Qi标准协议的规定字段内进行的自定义通信包,其中,自定义通信包指的是由Qi标准协议的规定字段0x18内定义的无线充电器的型号。例如,标准的Qi协议里面规定的数据包头为01时,则01代表的字段是信号强度包,标准的Qi协议里面规定的数据包头为0x18时,则0x18代表的字段是专用数据包,该专用数据包可以包括无线充电器20的型号。
如果无线充电器20不响应私有协议,则由无线充电器20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配置向手机10传输能量(功率信号)实现对手机10的充电。手机10还可以根据无线充电器20向手机10传输的能量确定出无线充电器20的发射功率。其中,预先设定好的配置指的是Qi协议定义的标准充电功率。其中,标准充电功率可以是无线充电器20的最大充电功率(最大发射功率)。
其次,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手机10。
请参考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手机10可以包括处理器410,外部存储器接口420,内部存储器4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接口430,充电管理模块440,电源管理模块441,电池4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450,无线通信模块460,音频模块470,扬声器470A,受话器470B,麦克风470C,耳机接口470D,传感器模块480,按键490,马达491,指示器492,摄像头493,显示屏4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接口4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4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480A,陀螺仪传感器480B,气压传感器480C,磁传感器480D,加速度传感器480E,距离传感器480F,接近光传感器480G,指纹传感器480H,温度传感器480J,触摸传感器480K,环境光传感器480L,骨传导传感器4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4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4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signal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是手机1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4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4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4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4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industryprocessor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手机10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手机1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450,无线通信模块4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手机1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无线通信模块4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4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4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410。无线通信模块460还可以从处理器4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4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460耦合,使得手机1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basedaugmentationsystems,SBAS)。
手机10通过GPU,显示屏4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4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4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图像包括但不限于充电对位图片、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以及充电状态、充电电量和充电速率等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显示屏4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等。
手机1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4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4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内部存储器4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421的指令,从而执行手机1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4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421中的指令,响应于用户在显示屏494的触摸事件。内部存储器4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手机1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4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flashstorage,UFS)等。
根据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对于内部存储器421存储的内容不作限定。例如,内部存储器421可以用于预先存储充电对位图片,包括每一种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标识出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或未标识出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图片)、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手机10的屏幕分辨率中的至少一项。
陀螺仪传感器480B可以用于确定手机1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480B确定手机1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480B实时获取手机10的姿态数据,并将该姿态数据上报至处理器410,处理器410根据该姿态数据确定手机10当前处于横卧、横立、竖立等放置状态,并根据所确定的手机放置状态选择如何显示充电对位图片。例如,当手机10横放在立式无线充电器上时,处理器410根据陀螺仪传感器480B获取的姿态数据检测到手机10处于横立的放置状态,相应在屏幕上横屏显示充电对位图片200,参见图2K。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还可以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端),用于接收无线充电输入的能量。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接收的无线充电输入能量由充电管理模块440进行管理,将输入的能量用于为电池442进行充电。其中,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还可以用于接收无线充电器20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和第二通信信号。
电源管理模块441用于连接电池442,充电管理模块440与处理器410。电源管理模块441接收电池4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440的输入,为处理器410,内部存储器421,显示屏494,摄像头493,和无线通信模块4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4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并将上述参数上报至处理器410,由显示屏494显示在充电提示界面中,参见图3G。
根据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处理器还可以根据手机10针对第一通信信号返回的信号强度以及无线充电器20向手机10发送的功率信号确定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包括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器20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之间的准确对位或未准确对位(偏位)。
下面对实现本申请以上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的手机10的软件系统进行说明:
手机1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手机10的软件结构。
图5B示例性示出了手机1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5B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运动,图库,应用商店,联系人,邮箱,云共享,备忘录,设置,音乐,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5B所示的,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显示策略服务、电源管理服务(powermanagerservice,PMS)、显示管理服务(displaymanagerservice,DMS)。当然,应用程序框架层中还可以包括活动管理器(activitymanagerservice,AMS)、窗口管理服务(windowmanagerservice,WMS),触摸事件管理服务(InputManagerService,IMS),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如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图片、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等充电对位图片),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其中,显示策略服务可用于从内容提供器获取提供的图像、充电状态、充电电量等数据并发送给WMS,由WMS显示在手机10的显示屏上。
WMS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服务可以获取手机10的显示屏的屏幕尺寸,并根据手机10的放置状态在显示屏上竖屏或横屏显示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图片、手机10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等的充电提示界面的窗口。
应用程序框架层的窗口管理服务器WMS根据AMS的设置绘制窗口,然后将窗口数据发送给内核层的显示驱动,由显示驱动在显示屏上显示对应的界面。
IMS用来感知触摸事件,获取屏幕上的触摸位置处的坐标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音乐应用图标的锁屏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手机1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或者在系统锁屏界面显示通知信息。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手机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manager),媒体库(MediaLibraries),三维图像处理库(例如:OpenGL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像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像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内核层可以包含显示驱动,输入/输出设备驱动(例如,键盘、触摸屏、耳机、扬声器、麦克风等),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以及传感器驱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上述手机10可以为全面屏手机、或是在手机的正面设置有屏幕和独立于屏幕的物理按键的手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手机的形态、功能等均不作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当将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电子设备将与无线充电器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具体过程参见图6A所示的通信时序图。
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500至S504:
步骤S500:无线充电器向电子设备发送PING信号。其中,无线充电器作为发送端,可以周期性的发送PING信号,例如每间隔500毫秒发送一次信号。通常情况下每次发送端发送PING信号的持续时长为90毫秒。该PING信号的发射频率通常在100KHz至205KHz之间。
步骤S501:电子设备接收到PING信号后向无线充电器返回信号强度包。电子设备作为接收端,响应于所接收到的PING信号,接收端向无线充电器返回信号强度包,信号强度包用来向无线充电器指示有接收端放在了其充电底座上。其中,信号强度包中包含了电子设备接收到的PING信号的信号强度等信息。
步骤S502:电子设备返回信号强度包并在无线充电器接收信号强度包之后,电子设备继续向无线充电器发送该电子设备的身份识别包和配置包。其中,身份识别包是由电子设备的厂商编码、设备识别符、型号等信息组成的,用来标识电子设备的型号及身份等。配置包中包含了电子设备的最大接收功率等信息。根据接收到的配置包,无线充电器可以确定电子设备的最大接收功率。
步骤S503:电子设备向无线充电器发送私有协议。针对无线充电器响应私有协议的情况,进入步骤S504。针对无线充电器不响应私有协议的情况,则按照原方式由无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这里的“原方式”指的是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进行充电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只显示充电图标,包括正在充电的状态图标,和当前电池的电量等。
步骤S504:响应于电子设备发送的私有协议,无线充电器向电子设备发送设备信息数据。其中,设备信息数据包含但不限于无线充电器的型号、最大输出功率等信息。
在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之后,电子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设备信息数据等显示充电提示界面。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显示充电提示界面的具体实现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505:电子设备接收设备信息数据。具体的,电子设备接收无线充电器发送的设备信息数据,设备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充电器的型号以及最大输出功率等信息。
步骤S506:电子设备识别设备信息中的无线充电器的型号。具体的,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充电器的型号,搜索本机存储器是否预先存储有对应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如果电子设备能搜索到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则进入步骤S507,在判断完无线充电器的类型(和电子设备的姿态)后,将充电底座图片的至少一部分确定为充电对位图片并显示在充电提示界面上;如果没有搜索到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则进入步骤S508,将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确定为充电对位图片并显示在充电提示界面上。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搜索完本机存储器未找到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时,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搜索云端数据库中是否有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或者电子设备可以在没有搜索本机的情况下直接搜索云端数据库中是否有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
步骤S507:电子设备判断该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类型,无线充电器的类型可以是卧式无线充电器或者立式无线充电器。如果是卧式无线充电器,则进入步骤S509,如果是立式无线充电器,则进入步骤510。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充电器的型号来判断无线充电器是否为立式无线充电器,如果该型号对应的无线充电器名称包括立式,则判断为立式无线充电器,否则判断为卧式无线充电器。
步骤S508:电子设备在屏幕的充电提示界面显示出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其中,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的中心位置和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相重合。具体的,可以由处理器将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的中心的位置坐标调整到与电子设备内部设置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对应的屏幕表面的位置。也就是说,对于未能识别出型号的无线充电器,可以将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作为充电对位图片,例如,其可以为上述实施例记载的如图3D或3E所示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0的图片。
充电提示界面不仅可以显示充电对位图片,也可以显示充电状态、充电电量、充电速率等信息,例如,如图3G所示的表示电子设备的充电电量的充电图标120,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充电提示界面上显示的信息类型并不作限定。
步骤S509:对于卧式无线充电器,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充电底座图片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充电底座图片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作为充电对位图片,如上述实施例中图2A和图2B所示例的。
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卧式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时,首先可以由处理器从内部存储器中读取对应型号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电子设备的屏幕分辨率以及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中心位置坐标等信息。其中,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中心位置坐标是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在电子设备的屏幕表面上的位置坐标,该位置坐标基于电子设备屏幕的像素而确定,并提前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然后,处理器根据电子设备的屏幕分辨率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中心位置坐标,将充电底座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几何中心绘制在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坐标的获取方式参见图3F对应的实施例部分。由处理器计算电子设备的屏幕与充电底座图片的重合部分,具体是将充电底座图片与电子设备的屏幕取交集,得到交集的坐标,然后将交集的坐标中的边缘坐标进行连图,得到重合部分的图形。处理器将该重合部分的图形另存为一个图形缓存区,将该图形缓存区发送至电子设备的图形显示系统,经处理后再放到硬件缓冲帧/区中。而硬件缓冲帧/区是手机内存中的一块区域。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是从硬件缓冲帧上读取的,大致过程是从缓冲区的起始地址开始,从上往下,从左到右扫描整个缓冲区,将内容映射到屏幕上。如此,便可以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出充电对位图片。如图6C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屏幕和充电底座图片的重合部分便为充电对位图片200。
步骤S510:对于立式无线充电器,电子设备判断其姿态是竖直放置还是水平放置。针对竖直放置和水平放置的情况,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对应展示充电对位图片。电子设备在竖直放置和水平放置时的充电对位图片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图2G-2K所描述的。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电子设备的姿态是竖直放置还是水平放置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确定,具体如下:
电子设备检测到无线充电器发送的PING信号后,获取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数据:
假设加速度传感器在三维坐标系内的输出数据为x,y,z。
利用输出的数据x,y,z计算pitch值和roll值。其中,pitch值指的是电子设备围绕x轴旋转所形成的俯仰角,roll值指的是电子设备围绕z轴旋转形成的翻滚角。
其中,pitch=-asin(y/sqrt(x^2+y^2+z^2))/pi*180。
roll=asin(x/sqrt(x^2+y^2+z^2))/pi*180。
其中,pi是圆周率。当pitch:[-5,5]roll:[-5,5]时,电子设备为水平放置(电子设备左右对称的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当pitch:[-70,-50]roll:[-5,5]时,电子设备为垂直竖直放置。当pitch[50,70]roll:[-5,5]时,电子设备为垂直倒立放置。当pitch:[-5,5]roll:[-70,-50]时,电子设备为右向水平放置(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的位置偏向无线充电器的右侧,即电子设备的顶端朝向右侧)。当pitch:[-5,5]roll:[50,70]时,电子设备为左向水平放置(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的位置偏向无线充电器的左侧,即电子设备的顶端朝向左侧)。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对位图片时,首先可以由处理器从内部存储器中读取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并以像素为单位确定充电底座图片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中心位置(即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几何中心)的坐标。同时处理器以像素为单位确定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的坐标,并将充电底座图片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中心位置(如中心位置的坐标为(600,900))移动至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如中心位置的坐标为(600,800))处,即将充电底座图片的中心位置的坐标(600,900)变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的坐标(600,800),也就是将充电底座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几何中心绘制在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处。在电子设备竖直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时,充电底座图片无需旋转,使得充电底座图片中无线充电器的两条竖边与电子设备屏幕的两条竖边平行。在电子设备水平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时,充电底座图片旋转90度,使得充电底座图片中无线充电器的两条竖边与手机屏幕的竖边相垂直。随后电子设备计算电子设备的屏幕与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底座的重叠部分的坐标,然后将电子设备的屏幕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的重叠部分裁剪出来,并作为充电对位图片显示在屏幕上。
值得注意的是,充电底座图片的尺寸与无线充电器的尺寸是对应的,电子设备在显示充电底座图片时以同等尺寸显示。当无线充电底座的图片尺寸超出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时,电子设备对无线充电底座按照上述的方式将电子设备的屏幕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的重叠部分裁剪出来作为充电对位图片显示在屏幕上。当无线充电器底座的图片的尺寸未超出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完整显示无线充电底座的图片并作为充电对位图片显示在屏幕上。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展示充电对位图片,可以在无线充电底座和电子设备未准确对位时,即电子设备未处于无线充电底座的较佳充电位置,提示用户调整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底座上的位置,从而实现电子设备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在电子设备处于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时,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较快,提高了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下面结合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进行介绍。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对于至少一个实施例,控制器中枢804经由诸如前端总线(FSB)之类的多分支总线、诸如快速通道互连(QPI)之类的点对点接口、或者类似的连接与处理器801进行通信。处理器801执行控制一般类型的数据处理操作的指令。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中枢804包括,但不局限于,图形存储器控制器中枢(GMCH)(图中未示出)和输入/输出中枢(IOH)(其可以在分开的芯片上)(图中未示出),其中GMCH包括存储器和图形控制器并与IOH耦合。
电子设备800还可包括耦合到控制器中枢804的协处理器806和存储器802。或者,存储器802和GMCH中的一个或两者可以被集成在处理器801内(如本申请中所描述的),存储器802和协处理器806直接耦合到处理器801以及控制器中枢804,控制器中枢804与IOH处于单个芯片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存储器802可以是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相变存储器(PCM)或这两者的组合。存储器802中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有形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具体而言,存储有该指令的暂时和永久副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协处理器806是专用处理器,诸如例如高吞吐量MIC处理器、网络或通信处理器、压缩引擎、图形处理器、GPU、或嵌入式处理器等等。协处理器806的任选性质用虚线表示在图7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可以进一步包括网络接口(NIC)803。网络接口803可以包括收发器,用于为设备800提供无线电接口,进而与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如前端模块,天线等)进行通信。在各种实施例中,网络接口803可以与电子设备800的其他组件集成。网络接口803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单元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800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输出(I/O)设备805。输入/输出(I/O)设备805可以包括:用户界面,该设计使得用户能够与电子设备800进行交互;外围组件接口的设计使得外围组件也能够与电子设备800交互;和/或传感器设计用于确定与电子设备800相关的环境条件和/或位置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图7仅是示例性的。即虽然图7中示出了电子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控制器中枢804、存储器802等多个器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使用本申请各方法的设备,可以仅包括电子设备800各器件中的一部分器件,例如,可以仅包含处理器801和NIC803。图7中可选器件的性质用虚线示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800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可以包括:由处理器中的至少一个单元执行时导致设备实施以上实施例所提到的无线充电对位的检测方法的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如以上实施例所提到的无线充电对位的检测方法。
现在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SoC的结构示意图,所示为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示例的SoC(SystemonChip,片上系统)900的框图。在图8中,相似的部件具有同样的附图标记。另外,虚线框是更先进的SoC的可选特征。该SoC可以被用于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根据其内所存储的指令,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图8中,SoC900包括:互连单元1002,其被耦合至处理器1001;系统代理单元1006;总线控制器单元1005;集成存储器控制器单元1003;一组或一个或多个协处理器1007,其可包括集成图形逻辑、图像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和视频处理器;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单元1008;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单元1004。在一个实施例中,协处理器1007包括专用处理器,诸如例如网络或通信处理器、压缩引擎、GPU、高吞吐量MIC处理器、或嵌入式处理器等等。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单元1008中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可以存储有指令,具体而言,存储有该指令的暂时和永久副本。
在SoC900被应用于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上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可以包括:由处理器中的至少一个单元执行时导致电子设备实施如以上实施例所提到的无线充电对位的检测方法的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如以上实施例所提到的无线充电对位的检测方法。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处理程序,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实施例所提到的无线充电对位的检测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硬盘或者光盘等。

Claims (12)

1.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可进行通信交互,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无线充电器发送的设备信息数据;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数据确定充电对位图片;
显示充电提示界面,所述充电提示界面包括所述充电对位图片,用于提示或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是否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
其中,根据所述设备信息数据确定充电对位图片,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数据,确定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型号;
按照所述无线充电器的所述型号,搜索所述电子设备中是否存储对应所述型号的充电底座图片;
如果搜索结果是所述电子设备存储有对应所述型号的充电底座图片,则将所述充电底座图片的至少一部分确定为所述充电对位图片;
如果搜索结果是所述电子设备没有存储对应所述型号的充电底座图片,则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图片确定为所述充电对位图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无线充电器的所述型号判断所述无线充电器的类型,所述无线充电器的类型包括卧式充电器和立式充电器;
若判断结果是所述无线充电器的类型为所述卧式充电器,则所述显示充电提示界面,具体包括:
将所述卧式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几何中心绘制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的位置,并将所述充电底座图片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的重合部分作为所述充电对位图片显示在所述充电提示界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无线充电器的所述型号判断所述无线充电器的类型,所述无线充电器的类型包括卧式充电器和立式充电器;
若判断结果是所述无线充电器的类型为所述立式充电器,则所述显示充电提示界面,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包括竖直放置状态和水平放置状态;
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将所述立式充电器的充电底座图片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几何中心绘制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的位置,并将所述充电底座图片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的重合部分作为所述充电对位图片显示在所述充电提示界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的位置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表面上的位置,所述位置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屏幕的像素而确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对应的位置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表面上的位置,所述位置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屏幕的像素而确定。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充电速率高于预设值;
当所述电子设备未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充电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充电速率低于所述预设值。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提示界面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提示界面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电量、充电时间、充电速率和充电状态中的至少一者。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充电对位图片进行存储。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所述无线充电器发送的设备信息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无线充电器发送私有协议;
所述设备信息数据为所述无线充电器响应于所述私有协议,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无线充电器发送私有协议,包括:
响应于所述无线充电器发送的通信信号,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无线充电器发送所述私有协议,其中,所述通信信号为PING信号。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代码;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代码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
CN202110374407.0A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178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4407.0A CN113178957B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079158 WO2022213753A1 (zh) 2021-04-07 2022-03-04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2734466.0A EP4096060A4 (en) 2021-04-07 2022-03-04 METHOD FOR DETECTING ORIENTATION OF WIRELESS CHARG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4407.0A CN113178957B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8957A true CN113178957A (zh) 2021-07-27
CN113178957B CN113178957B (zh) 2022-08-16

Family

ID=7692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4407.0A Active CN113178957B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96060A4 (zh)
CN (1) CN113178957B (zh)
WO (1) WO202221375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15910A1 (en) * 2020-10-08 2022-04-14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system,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O2022213753A1 (zh) * 2021-04-07 2022-10-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4021697A1 (zh) * 2022-07-27 2024-0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5589A (zh) * 2016-05-20 2016-08-03 深圳大学 基于车牌识别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位系统及其对位方法
CN108988513A (zh) * 2018-08-14 2018-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对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994731A (zh) * 2019-12-20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提示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73629A (zh) * 2018-03-26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的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84620B2 (en) * 2012-06-28 2015-11-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wireless charging efficiency
KR102373925B1 (ko) * 2015-05-18 2022-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152277B (zh) * 2019-06-28 2022-06-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178957B (zh) * 2021-04-07 2022-08-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5589A (zh) * 2016-05-20 2016-08-03 深圳大学 基于车牌识别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位系统及其对位方法
CN111373629A (zh) * 2018-03-26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的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988513A (zh) * 2018-08-14 2018-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对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994731A (zh) * 2019-12-20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提示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15910A1 (en) * 2020-10-08 2022-04-14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system,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O2022213753A1 (zh) * 2021-04-07 2022-10-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4021697A1 (zh) * 2022-07-27 2024-02-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3753A1 (zh) 2022-10-13
EP4096060A1 (en) 2022-11-30
CN113178957B (zh) 2022-08-16
EP4096060A4 (en) 2023-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8957B (zh) 一种无线充电对位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16333B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8717198B2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obile units in a vehicle
CN110505572B (zh)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098442A1 (zh) 定位交互方法及装置
US10636228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vehicle diagnosis and information
WO2021244458A1 (zh) 一种网络搜索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848492B (zh)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启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704324A (zh) 应用调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157707A (zh) 导航装置及方法
WO2022048453A1 (zh) 解锁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612539B (zh) 数据模型卸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41256B (zh) 传感器监听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3179751A1 (zh) 一种物体寻找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12905328B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62902A1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051485B (zh) 群组搜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597417B (zh) 页面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53377A1 (zh) 终端定位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6033333B (zh) 确定位置信息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233749B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44375B (zh) 停车信息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596810B (zh) 加载提示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51098A1 (zh) 设备查找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5219241A (zh) 一种获取性能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