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3764B -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3764B
CN113173764B CN202110624497.4A CN202110624497A CN113173764B CN 113173764 B CN113173764 B CN 113173764B CN 202110624497 A CN202110624497 A CN 202110624497A CN 113173764 B CN113173764 B CN 113173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ement
concrete
mixture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44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3764A (zh
Inventor
成慧
付春雷
赵刚
周巧
杨延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ei Hi Tech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ei Hi Tech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ei Hi Tech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ei Hi Tech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44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3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3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3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8Slag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8/00Use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8/04Waste materials; Refuse
    • C04B18/06Combustion residues, e.g. purification products of smoke, fumes or exhaust gases
    • C04B18/08Flue dust, i.e. fly as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02Treatment
    • C04B20/023Chem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34Non-shrinking or non-cracking materials
    • C04B2111/343Crack resista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涉及混凝土制备产技术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混凝土强度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使用需求,易开裂的问题;包括以下原料:水、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渣粉、粉煤灰、外加剂、介孔材料、增强纤维、改性木质素、糖萜素,通过加入水、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渣粉,连续级配,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优异;通过加入增强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性好的特性,在水泥混凝土中形成一种立体乱向的支撑体系,使得水泥混凝土的韧性增强;通过加入外加剂,减缓坍落度损失,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通过加入改性木质素和糖萜素,二者协同增效,混凝土的抗裂和抗压强度进一步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备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工艺简单、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骨料、粉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骨料包括碎石等粗骨料、砂等细骨料,粉料包括矿物掺合料等。
混凝土在建筑、市政、公路等领域,是十分常用的,现有的一些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等原因,混凝土的强度不够,经常会出现开裂的情况,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0-120份、水泥300-400份、粗集料750-850份、细集料810-860份、矿渣粉260-300份、粉煤灰55-75份、外加剂20-30份、介孔材料110-130份、增强纤维220-250份、改性木质素22-32份、糖萜素10-20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5-115份、水泥320-380份、粗集料770-830份、细集料825-845份、矿渣粉270-290份、粉煤灰60-70份、外加剂23-28份、介孔材料115-125份、增强纤维230-240份、改性木质素25-30份、糖萜素12-18份。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聚羧酸系减水剂带有大量的强亲水基团,具有高效的减水性能,配合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使用,在减少混凝土拌制用水量的同时,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减缓坍落度损失,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2-38:1-2:2-3:1,进一步提高了普通纤维的强度、弹性和耐磨性,在水泥混凝土中形成一种立体乱向的支撑体系,使得水泥混凝土的韧性增强,进而使得水泥混凝土在受压时不容易开裂,有利于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得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提高。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5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1-0.3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0-4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4:1。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按配比称取各原料;
2)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物A;
3)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15-25min,得到混合物B;
4)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0-15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步骤3)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6-10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15-2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0-3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00-400℃下煅烧10-2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4-6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0-80℃,浸渍时间为3-4h,通过预处理后的粉煤灰,颗粒呈多孔球状,吸附水较多,混凝土的黏性增大,并且改善了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减小了大孔径的尺寸,使得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7-11份、水20-28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2-1.8份、硅烷偶联剂8-12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40-60min后取出沥干,通过对粗骨料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粘附聚乙烯醇,同时,配合三聚氰胺和硅烷偶联剂,有利于分子之间互相缠结以形成网状结构,提高骨料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结合性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加入水、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渣粉,连续级配,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优异;通过加入增强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性好的特性,在水泥混凝土中形成一种立体乱向的支撑体系,使得水泥混凝土的韧性增强;通过加入外加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带有大量的强亲水基团,具有高效的减水性能,配合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使用,在减少混凝土拌制用水量的同时,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减缓坍落度损失,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通过加入改性木质素和糖萜素,二者协同增效,使得混凝土的孔隙被填充的同时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更大,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抗裂和抗压强度进一步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会对本发明进行详述,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加入水、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渣粉,连续级配,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优异;通过加入增强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性好的特性,在水泥混凝土中形成一种立体乱向的支撑体系,使得水泥混凝土的韧性增强;通过加入外加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带有大量的强亲水基团,具有高效的减水性能,配合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使用,在减少混凝土拌制用水量的同时,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减缓坍落度损失,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通过加入改性木质素和糖萜素,二者协同增效,使得混凝土的孔隙被填充的同时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更大,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抗裂和抗压强度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0份、水泥300份、粗集料750份、细集料810份、矿渣粉260份、粉煤灰55份、外加剂20份、介孔材料110份、增强纤维220份、改性木质素22份、糖萜素10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0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0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6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1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00℃下煅烧1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4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0℃,浸渍时间为3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7份、水20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2份、硅烷偶联剂8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4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按照1:3:1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等质量比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2:1:2: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1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1。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5份、水泥320份、粗集料770份、细集料825份、矿渣粉270份、粉煤灰60份、外加剂23份、介孔材料115份、增强纤维230份、改性木质素25份、糖萜素12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0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0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6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1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00℃下煅烧1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4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0℃,浸渍时间为3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7份、水20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2份、硅烷偶联剂8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4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质量比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1:1: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2:1:2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2:1:2: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1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1。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5份、水泥380份、粗集料830份、细集料845份、矿渣粉290份、粉煤灰70份、外加剂28份、介孔材料125份、增强纤维240份、改性木质素30份、糖萜素18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5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5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10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3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400℃下煅烧2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6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80℃,浸渍时间为4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11份、水28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8份、硅烷偶联剂12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6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比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4: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等比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8:2:3: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3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4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4:1。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20份、水泥400份、粗集料850份、细集料860份、矿渣粉300份、粉煤灰75份、外加剂30份、介孔材料130份、增强纤维250份、改性木质素32份、糖萜素20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5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5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10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3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400℃下煅烧2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6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80℃,浸渍时间为4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11份、水28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8份、硅烷偶联剂12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6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4: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8:2:3: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0.3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4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4:1。
实施例6(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5:1)
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5:1。
实施例7(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5:1)
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5:1。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改性木质素)
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将改性木质素替换为普通木质素)
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普通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普通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
对比例3(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糖萜素)
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
对比例4(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改性木质素和糖萜素)
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
对比例5(与实施例3相比,不对粉煤灰预处理)
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
对比例6(与实施例3相比,不对粗骨料预处理)
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
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
空白对照组
一种现有常用混凝土。
混凝土性能测试
实验1
抗压强度测试:
根据GB/T50081-2010《普通混凝土强度实验方法标准》,取实施例1-7、对比例1-6以及空白对照组制备的混凝土,共14组,每组做6个非标准试件,非标准试件为200mm×200mm×200mm的立方体,在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养护28d后,分别用压力试验机进行测试,结果用平均值表示,详细检测数据见表1所示;
实验2
劈裂抗拉强度测试:
根据GB/T50081-2010《普通混凝土强度实验方法标准》,取实施例1-7、对比例1-6以及空白对照组制备的混凝土,共14组,每组做6个非标准试件,非标准试件为200mm×200mm×200mm的立方体,在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养护28d后,分别用压力试验机进行测试,结果用平均值表示,详细检测数据见表1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表1:
组别 劈裂抗拉强度(MPa) 抗压强度(MPa)
实施例1 6.4 55.6
实施例2 6.6 55.9
实施例3 6.9 56.5
实施例4 6.8 56.3
实施例5 6.6 56.1
实施例6 6.7 56.2
实施例7 6.6 56.0
对比例1 4.6 42.8
对比例2 4.9 43.4
对比例3 4.6 42.5
对比例4 3.1 32.6
对比例5 5.9 52.3
对比例6 6.1 51.8
空白对照组 4.7 43.7
从以上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的混凝土强度优异,进一步的,实施例3作为最佳实施例,以及通过对比例1-4的数据,显而易见的,改性木质素和糖萜素二者协同增效,能够极大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通过对比例5-6的数据与实施例数据对比,可以知道,对粉煤灰或粗骨料进行本发明的预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从实施例3、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数据对比,可以知道,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时,对木质素的改性效果最优。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0-120份、水泥300-400份、粗集料750-850份、细集料810-860份、矿渣粉260-300份、粉煤灰55-75份、外加剂20-30份、介孔材料110-130份、增强纤维220-250份、改性木质素22-32份、糖萜素10-20份;
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2-38:1-2:2-3:1;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5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1-0.3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0-4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4:1;
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5-115份、水泥320-380份、粗集料770-830份、细集料825-845份、矿渣粉270-290份、粉煤灰60-70份、外加剂23-28份、介孔材料115-125份、增强纤维230-240份、改性木质素25-30份、糖萜素12-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按配比称取各原料;
2)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物A;
3)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15-25min,得到混合物B;
4)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0-15min,得到所需混凝土。
CN202110624497.4A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Active CN113173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4497.4A CN113173764B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4497.4A CN113173764B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764A CN113173764A (zh) 2021-07-27
CN113173764B true CN113173764B (zh) 2023-08-08

Family

ID=76927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4497.4A Active CN113173764B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3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6692A (zh) * 2021-10-20 2021-12-21 广州中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钢纤维的混凝土组合物
CN115504711A (zh) * 2022-09-06 2022-12-23 湖州三中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裂抗冲击性能改性混凝土的加工工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16493A1 (en) * 2002-01-16 2003-07-16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Llc Low shrinkage, high strength cellular lightweight concrete
KR20130014989A (ko) * 2011-08-01 2013-02-12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비정질 강섬유 강화 콘크리트의 제조방법
CN107151117A (zh) * 2017-05-24 2017-09-12 广东信强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混凝土
CN108793875A (zh) * 2018-06-29 2018-11-13 枞阳县天筑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粉煤灰增强混凝土
CN110157072A (zh) * 2019-05-22 2019-08-23 东莞华尔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纳米阻燃剂的防火铝塑板及其专用芯材
CN110526610A (zh) * 2019-08-13 2019-12-03 温州市三箭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40386A (zh) * 2019-08-13 2019-12-06 温州市三箭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抗裂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0766A (zh) * 2020-08-21 2020-11-20 顺裕(龙岩)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1221A (zh) * 2020-09-04 2020-11-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改性木质素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16493A1 (en) * 2002-01-16 2003-07-16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Llc Low shrinkage, high strength cellular lightweight concrete
KR20130014989A (ko) * 2011-08-01 2013-02-12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비정질 강섬유 강화 콘크리트의 제조방법
CN107151117A (zh) * 2017-05-24 2017-09-12 广东信强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混凝土
CN108793875A (zh) * 2018-06-29 2018-11-13 枞阳县天筑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粉煤灰增强混凝土
CN110157072A (zh) * 2019-05-22 2019-08-23 东莞华尔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纳米阻燃剂的防火铝塑板及其专用芯材
CN110526610A (zh) * 2019-08-13 2019-12-03 温州市三箭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40386A (zh) * 2019-08-13 2019-12-06 温州市三箭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抗裂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0766A (zh) * 2020-08-21 2020-11-20 顺裕(龙岩)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1221A (zh) * 2020-09-04 2020-11-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改性木质素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聚羧酸减水剂与木质素复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刘尊玉等;《福建建材》;20181130(第11期);第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764A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3764B (zh) 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3816696A (zh) 一种基于再生细骨料内养护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1400A (zh) 一种低收缩免蒸养自密实的c140uhpc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3377A (zh) 一种高抗拉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73107A (zh) 一种抗冲击耐腐蚀环保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92280A (zh) 聚氨酯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5317A (zh) 一种高强阻裂低导热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53130A (zh) 一种高强耐热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6119A (zh) 一种绿色高强韧性混凝土配方
CN110423054B (zh) 含pp纤维的抗折耐久水泥基复合材料
CN115124298B (zh) 一种利用废弃石粉制备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17331B (zh) 一种高延展性的沥青混凝土
CN115490448B (zh) 一种降低超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高强砂浆自收缩的方法
CN116444197A (zh) 一种降低混凝土碳排放的功能性减碳助剂及制备方法
CN115947575A (zh) 一种提高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方法
CN108383440B (zh) 一种全固废高强抗弯折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43874A (zh) 一种纳米碳酸钙与聚丙烯纤维协同增强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20660A (zh) 一种高强度加气可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66676A (zh) 一种水下混凝土修复强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20029B (zh) 一种超高力学性能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81332A (zh)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干混抹灰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20664B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63632B (zh) 一种无水泥可预拌的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32591B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84286B (zh) 一种再生利用石粉和废棉配置保温隔声建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7

Address after: 401339 Xinfang villager group, Xinliu village, Guangyang Town, Nan'a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Lei hi tech Concre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339 New Six Villages New House Group, Guangyang Town, Nana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TONGLEI CONCRET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