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3185A - 一种锁定装置及前端开闭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定装置及前端开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3185A
CN113173185A CN202110417017.7A CN202110417017A CN113173185A CN 113173185 A CN113173185 A CN 113173185A CN 202110417017 A CN202110417017 A CN 202110417017A CN 113173185 A CN113173185 A CN 113173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arm
rotating
piece
lock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70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3185B (zh
Inventor
刘辉
王坤
张广鸣
苏仰旋
刘小波
张春伟
张安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73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3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by modifying contour ;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fast vehicles sustaining sudden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e.g. when crossing in tu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锁定装置及前端开闭机构,锁定装置包括驱动件、连接件、转动件,连接件的一端与驱动件转动相接;转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相接;第二连接端与前端开闭机构上的第一转臂转动相接;在第二转臂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第三连接端与第二转臂活动相接;其中,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连接件带动转动件运动,使得转动件与第二转臂相接,且转动件在第二转臂上滑动至锁定位置,使得转动件与第二转臂之间形成机械自锁角,使得前端开闭机构被锁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端开闭机构左右导流罩需要各采用一套锁定装置,占用空间大,产品重量大,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锁定装置及前端开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定装置及前端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前端开闭机构是动车组动力学头型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第一导 流罩、第二导流罩、固定罩、运动机构等。在列车单列运行时,导流罩处于关 闭状态,使高速列车形成完整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减小运行时的风阻和风噪, 让列车运行时保持高速稳定的状态;列车救援或重联运行时,导流罩需处于开 启位置,以便车钩能够实现无障碍联挂,并能够适应在不同曲线半径上运行时 车钩摆角带来的影响。
无论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时,均需要进行可靠锁 定,由此需要再前端开闭机构上设置锁定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前端 开闭机构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各采用一套锁定装置,从而实现第一导流罩 和第二导流罩稳固锁定,然而,在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各采用一套锁定装 置时,其占用空间大,产品重量大,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定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前端开闭机 构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需要各采用一套锁定装置,导致占用空间大,产品 重量大,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锁定装置,用于前端开闭机构上,所述前端开闭机构上设置有第一转 臂和第二转臂,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件;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转动相接;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
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相接;
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转臂转动相接;
第三连接端,在所述第二转臂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连接端与 第二转臂活动相接;
其中,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连接件带动转动件运动,使得转动件与所 述第二转臂活动相接,且所述转动件能够滑动至锁定位置,使得所述转动件与 第二转臂之间形成机械自锁角,使得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同时被锁定。
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还包括第四连接端,所述第四连接端 处转动连接有支撑件,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转臂固定相接;所述第二连接 端处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臂转动相接;所述第四 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支撑件转动相接。
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的第三连接端处设置有锁定件;当所 述第二转臂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锁定件 能够与第二转臂活动相接。
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
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处设置有辅助驱动件,外力通过所述辅助驱 动件驱使驱动件进行转动;
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连接件转动相接。
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包括支撑框架、第一转臂、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 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转臂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撑 框架的另一端;且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为以上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
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
所述第一导流罩与所述第一转臂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同一端,且所述第一 导流罩与所述第二转臂固定相接,且所述第二转臂上设置有第二锁定孔;
所述第二导流罩与与第二转臂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同一端,且所述第二导 流罩与第一转臂固定相接,使得所述第一转臂与第二转臂形成交叉结构;且所 述第一转臂上设置有第一锁定孔;
其中,在第一转臂与第二转臂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孔与所述第 二锁定孔相重合,且通过锁销插入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内将所述第一转臂 及第二转臂同时锁定至相应位置。
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 上,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转动相接;
所述转动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连接件转动相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 第一转臂转动相接;在所述第二转臂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连接端 与第二转臂活动相接;
其中,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连接件带动转动件运动,使得转动件与所 述第二转臂相接,且所述转动件在第二转臂上滑动至锁定位置,使得所述转动 件与第二转臂之间形成机械自锁角,使得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同时被锁定。
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
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且所述第 一驱动端处设置有辅助驱动件,且所述辅助驱动件延伸至所述支撑框架的下方;
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端固定相接,且所述第二驱 动端与所述连接件转动相接。
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臂上设置有滑槽,当所述第二转臂运 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能够滑入所述滑槽 内,且所述锁定件能够滑动至锁定位置,使得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同时被 锁定。
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使得所述滑槽受力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或,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定件上。
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限位止挡,所述第一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且所述第一限 位止挡与所述第一转臂相对应设置;
第二限位止挡,所述第二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且所述第二限 位止挡与所述第二转臂相对应设置;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止挡与第一转臂相接触的位置, 和/或,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止挡与所述第二转臂相接触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定装置,其包括驱动件、连接件、转动件,连接件 的一端与驱动件相接,其另一端与转动件相接,同时,转动件与第一转臂相接, 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连接件运动,进一步连接件带动转动件运动。由此,在 第二转臂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转动件的第三连接 端与第二转臂活动相接,且能够在第二转臂上进行滑动,从而使得转动件及第 二转臂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当转动件滑动至锁定位置处时,转动件与第二转 臂之间形成机械自锁角,从而发挥自锁作用,使得第二转臂被锁定至相应位置, 又因为第一转臂与转动件相接,从而使得第一转臂也被锁定。由此,通过设置此锁定装置能够使得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能够同时被锁定,即通过设置单个锁 定装置即可实现前端开闭机构的锁定。同时,此锁定装置结构简单且锁定牢靠, 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空间占用,且有效降低了产品重量和制造成本。 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端开闭机构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需要各采用一 套锁定装置,占用空间大,产品重量大,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端开闭机构,通过在前端开闭机构上设置以上锁 定装置,使得前端开闭机构上设置一个锁定装置即可实现前端开闭机构的锁定, 从而使得前端开闭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空间占用,有效降低了产品重 量和制造成本。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端开闭机构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 罩需要各采用一套锁定装置,导致占用空间大,产品重量大,制造成本高的技 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前端开闭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图4为本发明中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图5为本发明中前端开闭机构打开且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前端开闭机构运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前端开闭机构关闭且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支撑框架;2、第一转臂;3、第二转臂;4、锁定装置; 41、驱动件;411、辅助驱动件;42、连接件;43、转动件;431、第一连接端; 432、第二连接端;433、第三连接端;434、第四连接端;435、第一固定件; 44、支撑件;45、锁定件;5、第一导流罩;6、第二导流罩;7、第一连接座; 8、第二连接座;9、第一限位止挡;10、第二限位止挡;11、锁销;12、第一 旋转件;13、第二旋转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 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 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 “前”“后”“第一”“第二”“第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 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 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 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 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包括运动机构、连接机构、导流 罩机构、锁定装置4。具体地说,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7和第二连接座8, 导流罩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罩5和第二导流罩6。其中,运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 座7与第二导流罩6相连接,并且运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接座8与第一导流罩5 相连接。且锁定装置4与运动机构相对应设置,从而能够实现前端开闭机构的 锁定与解锁。
具体地说,运动机构包括支撑框架1,通过设置此支撑框架1使得运动机 构与车体相连接。同时,支撑框架1上设置有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3。其中, 第一转臂2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一端,第二转臂3与第一转臂2相对 设置,且第二转臂3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另一端;去第一转臂2与第 二转臂3相互交叉。从而使得第一转臂2与第二导流罩6相接,第二转臂3与 第一导流罩5相接。换言之,第一导流罩5与第一转臂2位于支撑框架1的同 一端,第二导流罩6与第二转臂3位于支撑框架1的同一端,第一转臂2与第 二导流罩6相接,第二转臂3与第一导流罩5相接,从而使得第一转臂2与第 二转臂3之间形成交叉结构。进一步,第一转臂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7, 且通过此第一连接座7使得第二导流罩6与第一转臂2相接;第二转臂3上固 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座8,且通过此第二连接座8使得第一导流罩5与第二转臂3 相接。进一步,第一转臂2上设置有第一锁定孔,第二转臂3上设置有第二锁 定孔,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相对应设置,当前端开闭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 第一锁定孔与第二锁定孔重合,然后将锁销11拆入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 从而使得第一转臂2及第二转臂3被锁定至相应位置,从而使得前端开闭机构 稳定的处于打开状态,即前端开闭机构处于锁定状态。进一步,第二转臂3上 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锁定装置4相对应设置,从而使得锁定装置4与第 二转臂3能够活动相接。
进一步,运动机构还包括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件12和第二旋 转件13,第一旋转件12设置于支撑框架1上,且第一旋转件12与第一转臂2 相接;第二旋转件13设置于支撑框架1上,且第二旋转件13与第二转臂3相 接。即,通过设置第一旋转件12使得第一转臂2与支撑框架1转动相接,通过 设置第二旋转件12使得第二转臂3与支撑框架1转动相接。本实施例中,第一 旋转件12和第二旋转件13均优选为旋转轴结构。
锁定装置4设置于支撑框架1上,如图3和图4所示,锁定装置4包括驱 动件41、连接件42、转动件43。连接件42的一端与驱动件41转动相接,且转 动件4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端431、第二连接端432、第三连接端433;第 一连接端431与连接件42转动相接,第二连接端432与前端开闭机构的第一转 臂2相接,且在第二转臂3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第三连接端433与第二转 臂活动相接。由此,在驱动件41的作用下,使得连接件42带动转动件43运动, 使得转动件43与所述第二转臂3相接,且所述转动件43在第二转臂3上滑动 至锁定位置,使得所述转动件43与第二转臂3之间形成机械自锁角,使得所述 前端开闭机构被锁定。
具体地说,驱动件41的一端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框架1上,其另一端与连 接件42转动相接。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1包括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第 一驱动端处设置有辅助驱动件41,外力通过辅助驱动件41驱使驱动件41进行 转动,第二驱动端与连接件42转动相接,由此外力通过驱动辅助件,将力传递 至驱动件41,从而使得驱动件41带动连接件42及转动件43运动,使得转动件 43与第二转臂3相接,且转动件43在第二转臂3上滑动至锁定位置,使得转动 件43与第二转臂4之间形成机械自锁角,从而使得前端开闭机构被锁定。进一 步,第一驱动端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框架1上,且辅助驱动件41延伸至支撑框 架1的下方,本实施例中,辅助驱动件41优选为柱状结构,且辅助驱动件41 的末端部为六角柱结构,从而能够方便套筒作用于辅助驱动件41的末端部,即 通过套筒将外力作用于驱动辅助件上,进而驱使驱动件41进行转动。本实施例 中,通过人工将套筒套于辅助驱动件41上,并转动辅助驱动件41,从而实现驱 动件41的转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电机等结构。同时,本实施例中,连 接件42优选为杆状结构,其一端与驱动件41的第二驱动端相铰接,其另一端 与转动件43相铰接。
进一步,转动件43包括第一连接端431、第二连接端432、第三连接端433。第一连接端431与连接件42转动相接,第二连接端432与第一转臂2相 接,在所述第二转臂3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连接端433与第二转 臂3活动相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432处位于转动件43的上端面上,且 所述第一连接端431处设置有第一固定件435,且第一固定件435与第一转臂2 转动相接;第三连接端433位于靠近第二转臂3的一端,同时,第三连接端433 处设置有锁定件45,当第二转臂3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在驱动件41的作用 下,使得锁定件45能够与第二转臂3活动相接,即在驱动件41的作用下,使 得锁定件45能够滑入第二转臂3的滑槽内,且能够在滑槽内滑动,由此通过所 述锁定件45使得第三连接端433与第二转臂3滑动连接,实现转动件43与第 二转臂3的滑动连接。同时,转动件43还包括第四连接端434,第四连接端434 位于转动件43的下端面处,且第四连接端434处设置有第二固定件。
同时,锁定装置4还包括支撑件44,支撑件44的一端与转动件43转动相 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转臂2固定相接,从而使得支撑件44对转动件43起到支 撑作用,进而使得锁定装置4能够更加稳定的与运动机构相连接。具体地说, 支撑件44的一端与第四连接端434处的第二固定件相铰接。本实施例中,支撑 件44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位于转动件43 的下方,且第一支撑板与转动件43下端面的第二固定件相铰接,从而使得支撑 板与转动件43转动相接;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之间,并将第一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三支撑板与第一转臂2相对应设 置,且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螺栓通过以上连接孔将第三支撑板与 第一转臂2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支撑件44与第一转臂2固定相接。
进一步,支撑框架1上还设置有限位止挡,且限位止挡包括第一限位止挡 9和第二限位止挡10,且第一限位止挡9与第一转臂2相对应设置,第二限位 止挡10与第二转臂3相对应设置,通过设置以上限位止挡实现对第一转臂2和 第二转臂3的限位。
同时,前端开闭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通过与锁定装置4,转臂(包 括第一转臂2、第二转臂3)以及限位止挡共同作用,能够使得前端开闭机构在 关闭导流罩时达到弹性锁定的状态,从而确保锁定装置4、限位止挡、转臂三者 之间无间隙,避免列车运行过程中导流罩发生持续振动,从而增加了前端开闭 机构的稳定性。当锁定装置4由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运动时,在锁定装置4与 第二转臂3尚未垂直时二者即产生接触,锁定装置4继续运动则会对弹性件产 生挤压,进而促使弹性产生弹性变形;当锁定装置4与第二转臂3垂直时弹性 部件具有最大形变;当锁定装置4与第二侧转臂垂直时,锁定件45与滑槽之间 仍有一定的可滑动距离,锁定件45能够继续朝向滑槽运动,直至锁定件45被 滑槽机械限位,此时弹性件的形变减小但仍存在。进一步,所述弹性件的安装 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
例如,弹性件设置于第一限位止挡9或第二限位止挡10上,转臂及锁定装 置4为刚性部件。具有弹性件的第一限位止挡9或第二限位止挡10与其相对应 的转臂接触后可产生弹性压缩,而非刚性接触,从而避免列车运行过程中导流 罩发生持续振动,从而增加了前端开闭机构的稳定性。弹性件还可以设置在转 臂上,锁定装置4和限位止挡均为刚性结构。具体的,弹性件可以设置于第一 转臂2与第一限位止挡9相接处的位置,或者弹性部件设置于第二转臂3与第 二限位止挡10相接处的位置。进一步,弹性件还可以设置在锁定装置4上,转 臂及限位止挡均为刚性结构。具体的,锁定装置4中的锁定件45设置有弹性件。 以上弹性件可以采用具有弹簧原理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伸缩性而具有弹性, 也可以采用弹性材质制备而得,例如橡胶等材质。进一步,弹性件还可以设置 于第二转臂3的滑槽内,使得滑槽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从而实现弹 性压缩,且滑槽内的弹性件采用弹性材质进行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件也可以与第二转臂3相接,即改变锁定装置4的位 置,使其与第二转臂3相配合,通过锁定第二转臂3进而实现第一转臂2的锁 定个,具体原理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下面以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发明 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1)当前端开闭机构由打开且锁定的状态运动至关闭且锁定的状态时,需要 经过如下步骤:
A.由于此时前端开闭机构处于打开且锁定状态,第一转臂2上的第一锁定 孔、第二转臂3上的第二锁定孔同时被锁销11穿过,两侧转臂的运动被限制, 使得转臂无法转动,因此,首先通过人工解除锁销11对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 3的锁定;
B.转动第二转臂3,带动第一导流罩5运动至接近关闭位置;
C.转动第一转臂2,带动第二导流罩6运动至接近关闭位置;
D.顺时针(俯视)转动驱动件41,驱动件41通过连接件42带动转动件 43转动,当转动件43转动至与第二转臂3垂直时(即机械“死点”临界点), 此时转动件43继续转动,使得锁定件45进入第二转臂3的滑槽内继续滑动, 此时,转动件43与第二转臂3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从而产生机械自锁角, 发挥自锁作用,进而实现第二转臂3的锁定,使其稳定的保持在打开位置,此 时第一转臂2也被锁定至相应位置,由此使得前端开闭机构处于关闭且锁定的 状态。
2)当前端开闭机构由关闭且锁定状态运动至打开且锁定状态时,需经过以 下步骤:
A.逆时针(俯视)转动驱动件41,驱动件41通过连接件42带动转动件 43转动,使锁定件45在第二转臂3的滑槽滑出,从而实现解锁;
B.转动第一转臂2,带动第二导流罩6运动至接近打开位置;
C.转动第二转臂3,带动第一导流罩5运动至接近打开位置;
D.使用锁销11插入第一转臂2上的第一锁定孔和第二转臂3上的第二锁 定孔,从而将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3同时固定,进而实现两侧转臂的互锁, 使得前端开闭机构处于打开且锁定的状态。
综上可知,在前端开闭机构由打开且锁定的状态运动至关闭且锁定的状态 的过程中,通过转动件43与第二转臂3之间形成机械自锁角,从而发挥自锁作 用,使得第二转臂3被锁定至相应位置,又因为第一转臂2与转动件43相接, 从而使得第一转臂2也被锁定;由此,通过设置此锁定装置4能够使得第一转 臂2和第二转臂3能够同时被锁定,即通过设置单个锁定装置4即可实现前端 开闭机构的锁定。同时,在前端开闭机构由关闭且锁定状态运动至打开且锁定 状态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锁定孔和第二 锁定孔,且在前端开闭机构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相 重合,从而通过一个锁销11依次插入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内,即可实现第 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3的同时锁定,从而使得前端开闭机构处于打开锁定状态。 由此,通过运动机构与锁定装置4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前端开闭机构在单个 锁定装置4的作用下即可实现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3的互锁,并且此锁定装 置4结构简单,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空间占用,并且有效降低了产品重 量和制造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得锁定装置4与转臂之前能够紧密贴 合,从而实现弹性锁定,由此有效的避免了列车告诉运行过程中转臂或导流罩 产生振动或异响,进而提高了列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Claims (11)

1.一种锁定装置,用于前端开闭机构上,所述前端开闭机构上设置有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件;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转动相接;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
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相接;
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转臂转动相接;
第三连接端,在所述第二转臂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连接端与第二转臂活动相接;
其中,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连接件带动转动件运动,使得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臂活动相接,且所述转动件能够滑动至锁定位置,使得所述转动件与第二转臂之间形成机械自锁角,使得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同时被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还包括第四连接端,所述第四连接端处转动连接有支撑件,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转臂固定相接。
所述第二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臂转动相接;所述第四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支撑件转动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第三连接端处设置有锁定件;当所述第二转臂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锁定件能够与第二转臂活动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处设置有辅助驱动件,外力通过所述辅助驱动件驱使驱动件进行转动;
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连接件转动相接。
5.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第一转臂、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转臂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另一端;且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为以上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
所述第一导流罩与所述第一转臂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同一端,且所述第一导流罩与所述第二转臂固定相接,且所述第二转臂上设置有第二锁定孔;
所述第二导流罩与与第二转臂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同一端,且所述第二导流罩与第一转臂固定相接,使得所述第一转臂与第二转臂形成交叉结构;且所述第一转臂上设置有第一锁定孔;
其中,在第一转臂与第二转臂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孔与所述第二锁定孔相重合,且通过锁销插入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内将所述第一转臂及第二转臂同时锁定至相应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转动相接;
所述转动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连接件转动相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转臂转动相接;在所述第二转臂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连接端与第二转臂活动相接;
其中,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连接件带动转动件运动,使得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臂相接,且所述转动件在第二转臂上滑动至锁定位置,使得所述转动件与第二转臂之间形成机械自锁角,使得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同时被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端处设置有辅助驱动件,且所述辅助驱动件延伸至所述支撑框架的下方;
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端固定相接,且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连接件转动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臂上设置有滑槽,当所述第二转臂运动至接近锁定位置时,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能够滑入所述滑槽内,且所述锁定件能够滑动至锁定位置,使得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同时被锁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使得所述滑槽受力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或,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定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限位止挡,所述第一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且所述第一限位止挡与所述第一转臂相对应设置;
第二限位止挡,所述第二限位止挡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且所述第二限位止挡与所述第二转臂相对应设置;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止挡与第一转臂相接触的位置,和/或,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止挡与所述第二转臂相接触的位置。
CN202110417017.7A 2021-02-19 2021-04-19 一种锁定装置及前端开闭机构 Active CN113173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9093 2021-02-19
CN2021101890937 2021-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185A true CN113173185A (zh) 2021-07-27
CN113173185B CN113173185B (zh) 2022-06-28

Family

ID=7692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7017.7A Active CN113173185B (zh) 2021-02-19 2021-04-19 一种锁定装置及前端开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318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03693A1 (en) * 2003-04-15 2004-11-04 Downer Edi Limited Improved driver's cabin for railway vehicle
US20100326316A1 (en) * 2009-06-24 2010-12-30 Union Pacific Railroad Company Drag reducing devices for a locomotive
JP2013028199A (ja) * 2011-07-26 2013-02-07 Kinki Sharyo Co Ltd 鉄道車両用懸架レール
CN103510783A (zh) * 2013-10-18 2014-01-15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带自锁装置的开闭机构
CN103883195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前罩开闭机构及设计方法
CN106379344A (zh) * 2016-12-07 2017-02-0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速动车组前端开闭机构
CN109969206A (zh) * 2017-12-28 2019-07-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1573016U (zh) * 2019-05-22 2020-09-25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
CN212154489U (zh) * 2020-04-08 2020-12-15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列车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03693A1 (en) * 2003-04-15 2004-11-04 Downer Edi Limited Improved driver's cabin for railway vehicle
US20100326316A1 (en) * 2009-06-24 2010-12-30 Union Pacific Railroad Company Drag reducing devices for a locomotive
JP2013028199A (ja) * 2011-07-26 2013-02-07 Kinki Sharyo Co Ltd 鉄道車両用懸架レール
CN103883195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前罩开闭机构及设计方法
CN103510783A (zh) * 2013-10-18 2014-01-15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带自锁装置的开闭机构
CN106379344A (zh) * 2016-12-07 2017-02-0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速动车组前端开闭机构
CN109969206A (zh) * 2017-12-28 2019-07-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1573016U (zh) * 2019-05-22 2020-09-25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闭机构舱门锁定装置
CN212154489U (zh) * 2020-04-08 2020-12-15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列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185B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6334B2 (ja) 自動ロック装置を備えた開閉機構
CN211473762U (zh) 车门铰链和车辆
US10655381B2 (en) Locking device an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having the same
CN105565126A (zh) 一种集成轿门锁同步门刀及同步门刀系统
CN113320480B (zh) 一种旋转调节机构
CN113799815A (zh)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车辆
JP2002127750A (ja) トラック等のウイング開閉装置
US11697962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train having the same
JPH0829757B2 (ja) 飛行機の貨物ゲート用の開放装置
CN104290901A (zh) 一种适用于飞行器活动舵面的双摇臂传动机构
US11607102B2 (en) Cleaning assembly and cleaning robot
CN113173185B (zh) 一种锁定装置及前端开闭机构
CN113173186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CN212154489U (zh)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列车
CN111976761B (zh) 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N214523788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CN109733426B (zh) 位置反馈组件、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N109502054A (zh) 一种折叠锁紧自动展开机构
CN114889659A (zh) 一种锁紧机构及开闭机构
WO2019104701A1 (zh) 锁定装置及具有该锁定装置的开闭机构
EP4317644A1 (en) Multi-point locking mechanism for door system
CN104005610B (zh) 中门锁体卡紧装置
EP3992054A1 (en) Foldable vehicular coupler and vehicle
CN112158324A (zh) 一种连杆抛放装置
CN112937903A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弹射的轻量化锁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31, Ruichang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after: CRRC Brake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31, Ruichang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Sirui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