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1237A -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1237A
CN113171237A CN202110359193.XA CN202110359193A CN113171237A CN 113171237 A CN113171237 A CN 113171237A CN 202110359193 A CN202110359193 A CN 202110359193A CN 113171237 A CN113171237 A CN 113171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all
transmission
slid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91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1237B (zh
Inventor
吴静
吴娟
郑丹
尹进南
王秋侠
偰俊平
樊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Wujin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Wuji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Wujin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Wuji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03591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1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1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1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1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1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2Stretchers with wh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4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fluids, one of them being in a liquid phase
    • A61M16/18Vaporising devices for anaesthetic prepar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包括床板和过滤装置,所述床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前侧定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表面开设有椭圆形凹槽,所述椭圆形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转动轮的前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柱一,所述滑杆上靠近前端的表面贯穿连接柱一并与连接柱一限位转动连接。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分子筛制氧机需要有持续的电力供能,以保证分子筛制氧机的持续工作,但是传统的担架推车难以加载蓄电池,且一旦加载蓄电池后,会加剧医护人员推动担架推车时的工作负担,且蓄电池的更换以及维护均会产生较大的费用,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病人由救护车接送至医院后,需要由担架推车将病患推送转移至急救室内进行急救员;病患在担架推车上转移过程中,病人在生命垂危状态下,其呼吸系统已经不能达到平时的水平,不能满足生命需要,只有用呼吸机强制呼吸氧气进行持续的供氧,保持血液的正常循环也就可以促使心脏继续跳动;
制氧机,市面上有多种家用制氧机,由于制氧的原理不同,各家用制氧机的使用特点也就不同。家用制氧机制氧原理有:分子筛原理、高分子富氧膜原理、电解水原理、化学反应制氧原理。而分子筛制氧机是唯一成熟的技术手段;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分子筛制氧机需要有持续的电力供能,以保证分子筛制氧机的持续工作,但是传统的担架推车难以加载蓄电池,且一旦加载蓄电池后,会加剧医护人员推动担架推车时的工作负担,且蓄电池的更换以及维护均会产生较大的费用,给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具备自动供氧、保养维护简单以及在供氧过程中对病患进行雾化麻醉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包括床板和过滤装置,所述床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前侧定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表面开设有椭圆形凹槽,所述椭圆形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
所述转动轮的前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柱一,所述滑杆上靠近前端的表面贯穿连接柱一并与连接柱一限位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一的顶部定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柱二,所述支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水平段靠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三通管上水平段的内壁自右向左设有单向空气阀一和单向空气阀二,所述三通管上水平段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簧一,所述压簧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弧形轮廓与三通管上竖直段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的下表面定轴转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螺旋导向槽,所述螺旋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左端与三通管上竖直段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传动柱,所述矩形传动柱的底部与连接柱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内壁开设有矩形孔并通过矩形孔与矩形传动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三通管左侧的出气口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传输管一,所述传输管一的左端设有混合装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密封罐和传输管二,所述传输管二上靠近顶部的表面与三通管左侧上出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管二上靠近底部的表面贯穿密封罐的顶部并与密封罐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管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子筛,所述密封罐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限位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限位转动连接有万向球一,所述万向球一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万向球二,所述密封罐内壁的左侧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密封滑块,所述密封滑块的右侧开设有凹槽并通过凹槽与万向球二的表面限位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底部与密封罐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上靠近底部的表面贯穿密封罐的下表面并与密封罐限位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柱的顶部开设有腔体一,所述传动柱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套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径向开设有腔体二,所述腔体二上靠近传动柱的一端延伸至腔体一内,所述腔体二上远离传动柱一端的内壁限位滑动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远离传动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表面贯穿转盘的弧形轮廓并与转盘限位滑动连接,所述传输管一的右端贯穿密封罐的左侧并与密封罐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瓶,所述传输管一的左端贯穿混合瓶的右侧并与混合瓶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瓶的内壁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微孔,所述浮板的上表面承载有麻醉药剂,所述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上靠近顶部的前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圆盘壳,所述圆盘壳上靠近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臂,所述圆盘壳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圆台形密封塞,所述圆台形密封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头,所述圆台形密封塞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簧二,所述压簧二的底部与套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并通孔固定连接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上远离套筒的一端贯穿圆盘壳并与圆盘壳活动连接,所述混合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液管上远离套筒的一端绕过导向块并延伸至混合瓶外,所述混合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面板,所述弧面板的右侧开设有导液口。
优选的,所述滑杆为圆柱形滑杆,且滑杆通过其上的弧形面与椭圆形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数量不少于二十个,且推杆在转盘的弧形轮廓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推杆上远离密封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表面与过滤装置上的齿牙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表面套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转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凸块的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导向臂,所述限位导向臂贯穿密封滑块并与密封滑块限位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床板和支架整体组成担架,病患可躺在床板上,通过转动轮在地面上的滚动,医护人员可通过推动床板,实现床板整体在地面上的移动。
当其中一个转动轮在地面上转动时,会带动其上椭圆形凹槽的同步转动,由于矩形传动柱只能在过滤装置内进行上下限位滑动,使得连接柱二、连接柱一以及滑杆的运动轨迹均会受到限制,当椭圆形凹槽转动后,椭圆形凹槽会与滑杆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椭圆形凹槽内环形轨迹的引导下,使得滑杆得以带着连接柱一、连接柱二、矩形传动柱、圆柱以及活塞板进行往复式升降;当活塞板上移时,会使三通管内密封空间气压增加,三通管内的空气得以通过单向空气阀二转移至过滤装置中,反之,当活塞板下移时,三通管内密封空间增加,气压下降,外界空气经过过滤网的过滤后得以进入至三通管内,由此,当转动轮进行连续转动后,可使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的补充至过滤装置中;与此同时,伴随着圆柱的上下移动,会使支撑杆上的滑块与螺旋导向槽的内壁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螺旋导向槽上轨迹的引导下,使得圆柱能够带着矩形传动柱、连接柱二相对连接柱一以及活塞板进行转动,同时矩形传动柱上的传动齿轮会同步进行转动,通过过滤装置内空气的不断补充以及在传动齿轮的转动配合下,实现对过滤装置内过滤后氧气的稳定、间歇式排放。
通过传输管一将过滤装置内排出的氧气导入至混合装置中,在混合装置中对氧气进行稳压操作,同时将空气与麻醉药剂混合,使得最终喷出的氧气中含有雾化后的麻醉小液滴,实现在供氧的同时,对病患进行麻醉操作,减少在手术室内的术前准备工作。
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分子筛制氧机需要有持续的电力供能,以保证分子筛制氧机的持续工作,但是传统的担架推车难以加载蓄电池,且一旦加载蓄电池后,会加剧医护人员推动担架推车时的工作负担,且蓄电池的更换以及维护均会产生较大的费用,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三通管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密封罐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混合瓶的正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圆盘壳的正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圆盘壳顺时针转动九十度后的视图。
图7为本发明传动齿轮的仰视图;
图8为本发明转盘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圆柱的正视图。
图中:1、床板;2、支架;3、转动轮;4、椭圆形凹槽;5、滑杆;6、连接柱一;7、连接柱二;8、三通管;9、过滤网;10、单向空气阀一;11、单向空气阀二;12、压簧一;13、活塞板;14、圆柱;141、螺旋导向槽;15、滑块;16、支撑杆;17、矩形传动柱;171、传动齿轮;18、过滤装置;19、传输管一;20、混合装置;21、密封罐;22、传输管二;23、分子筛;24、转动环;25、立柱;26、万向球一;27、转动臂;28、万向球二;29、密封滑块;30、扭簧;31、传动柱;32、腔体一;33、转盘;34、腔体二;35、密封块;36、推杆;37、混合瓶;38、浮板;39、支撑立杆;40、圆盘壳;41、导向臂;42、套筒;43、圆台形密封塞;44、按压头;45、压簧二;46、导液管;47、导向块;48、弧面板;49、导液口;50、凸块;51、拉簧;52、限位导向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包括床板1和过滤装置18,床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2,支架2的前侧定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轮3,通过床板1和支架2整体组成担架,病患可躺在床板1上,通过转动轮3在地面上的滚动,医护人员可通过推动床板1,实现床板1整体在地面上的移动。
转动轮3的表面开设有椭圆形凹槽4,椭圆形凹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5,滑杆5为圆柱形滑杆,且滑杆5通过其上的弧形面与椭圆形凹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滑杆5为圆柱形滑杆的设置,使得滑杆5能够在椭圆形凹槽4的内壁中滑动时的阻力更小,运动时会更加的流畅。
转动轮3的前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柱一6,滑杆5上靠近前端的表面贯穿连接柱一6并与连接柱一6限位转动连接,连接柱一6的顶部定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柱二7,支架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三通管8,三通管8上水平段靠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9,三通管8上水平段的内壁自右向左设有单向空气阀一10和单向空气阀二11,三通管8上水平段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簧一12,压簧一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13,活塞板13的弧形轮廓与三通管8上竖直段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塞板13的下表面定轴转动连接有圆柱14,圆柱14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螺旋导向槽141,螺旋导向槽14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5,滑块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6,支撑杆16的左端与三通管8上竖直段的内壁固定连接,圆柱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传动柱17,矩形传动柱17的底部与连接柱二7的顶部固定连接,三通管8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171,传动齿轮171的内壁开设有矩形孔并通过矩形孔与矩形传动柱17的表面滑动连接,
当其中一个转动轮3在地面上转动时,会带动其上椭圆形凹槽4的同步转动,由于矩形传动柱17只能在过滤装置18内进行上下限位滑动,使得连接柱二7、连接柱一6以及滑杆5的运动轨迹均会受到限制,当椭圆形凹槽4转动后,椭圆形凹槽4会与滑杆5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椭圆形凹槽4内环形轨迹的引导下,使得滑杆5得以带着连接柱一6、连接柱二7、矩形传动柱17、圆柱14以及活塞板13进行往复式升降;当活塞板13上移时,会使三通管8内密封空间气压增加,三通管8内的空气得以通过单向空气阀二11转移至过滤装置18中,反之,当活塞板13下移时,三通管8内密封空间增加,气压下降,外界空气经过过滤网9的过滤后得以进入至三通管8内,由此,当转动轮3进行连续转动后,可使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的补充至过滤装置18中;与此同时,伴随着圆柱14的上下移动,会使支撑杆16上的滑块15与螺旋导向槽141的内壁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螺旋导向槽141上轨迹的引导下,使得圆柱14能够带着矩形传动柱17、连接柱二7相对连接柱一6以及活塞板13进行转动,同时矩形传动柱17上的传动齿轮171会同步进行转动。
三通管8左侧的出气口设有过滤装置18,通过过滤装置18内空气的不断补充以及在传动齿轮171的转动配合下,实现对过滤装置18内过滤后氧气的稳定、间歇式排放。
过滤装置18包括密封罐21和传输管二22,传输管二22上靠近顶部的表面与三通管8左侧上出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传输管二22上靠近底部的表面贯穿密封罐21的顶部并与密封罐21固定连接,传输管二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子筛23,密封罐2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限位转动连接有转动环24,转动环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25,立柱25的顶部限位转动连接有万向球一26,万向球一2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臂27,转动臂2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万向球二28,密封罐21内壁的左侧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密封滑块29,密封滑块29的右侧开设有凹槽并通过凹槽与万向球二28的表面限位转动连接,转动环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扭簧30,扭簧30的底部与密封罐2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转动环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传动柱31,传动柱3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贯穿密封罐21的下表面并与密封罐21限位转动连接,传动柱31的顶部开设有腔体一32,传动柱3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套有转盘33,转盘33的内部径向开设有腔体二34,腔体二34上靠近传动柱31的一端延伸至腔体一32内,腔体二34上远离传动柱31一端的内壁限位滑动连接有密封块35,密封块35上远离传动柱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36,推杆36的表面贯穿转盘33的弧形轮廓并与转盘33限位滑动连接,传输管一19的右端贯穿密封罐21的左侧并与密封罐21固定连接。
使用时,首先通过传输管二22能够实现对密封罐21的支撑和固定,同时通过传输管二22能够将三通管8内排出的空气导入至密封罐21中,在经过分子筛23时,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被吸附,流出的气体即为高纯度的氧气,分子筛是一种包含有精确和单一的微小孔洞的材料,可用于吸附气体或液体。足够小的分子可以通过孔道被吸附,而更大的分子则不能,本方案中的分子筛23用于对氮气以及二氧化碳进行吸收。由此会使大量的氧气在密封罐21中,密封罐21内空气压力增加,会使腔体一32和腔体二34内均充满高压空气,腔体二34内的高压空气会推动密封块35带着推杆36朝着远离传动柱31的方向进行移动,即可视为转盘33的外径得以增加,使得推杆36能与传动齿轮171上的齿牙接触啮合,由于传动齿轮171在不断的进行往复转动,进而使与之啮合的推杆36会带着转盘33在密封罐21的底部进行往复转动,经传动柱31的传动,带动转动环24和立柱25的同步转动,在立柱25的转动过程中,通过万向球一26、转动臂27和万向球二28的转动配合,可使密封滑块29在密封罐21内壁的左侧上顺利的进行上下限位滑动,当密封滑块29下移时,可使传输管一19与密封罐21内接通,使得密封罐21内的高压氧气通过传输管一19导入到混合装置20内,密封罐21内的高压环境瞬间解除,使得腔体二34内的气压对于密封块35的支撑力不足,进而使得推杆36与传动齿轮171上齿牙啮合的配合解除,转盘33不再带着传动柱31和转动环24进行转动,而在扭簧30的弹力配合下,会使腔体二34带着立柱25在密封罐21内进行复位转动,由此使得密封滑块29嘴唇完成对传输管一19右端的密封,使得密封罐21与混合装置20之间的连通状态解除。
密封罐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导向臂52,限位导向臂52贯穿密封滑块29并与密封滑块29限位滑动连接,通过限位导向臂52的设置,能进一步对支撑立杆39在密封罐21内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其充分稳定的在密封罐21的内壁上进行上下限位滑动。
过滤装置18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传输管一19,通过传输管一19将过滤装置18内排出的氧气导入至混合装置20中,在混合装置20中对氧气进行稳压操作,同时将空气与麻醉药剂混合,使得最终喷出的氧气中含有雾化后的麻醉小液滴,实现在供氧的同时,对病患进行麻醉操作,减少在手术室内的术前准备工作,传输管一19的左端设有混合装置20。
混合装置20包括混合瓶37,传输管一19的左端贯穿混合瓶37的右侧并与混合瓶37固定连接,混合瓶37的内壁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浮板38,浮板38的下表面开设有微孔,浮板38的上表面承载有麻醉药剂,浮板3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杆39,支撑立杆39上靠近顶部的前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圆盘壳40,圆盘壳40上靠近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臂41,圆盘壳40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套筒42,套筒4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圆台形密封塞43,套筒42的内壁与圆台形密封塞43的外轮廓相适配,圆台形密封塞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头44,圆台形密封塞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簧二45,压簧二45的底部与套筒4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筒4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并通孔固定连接有导液管46,导液管46上远离套筒42的一端贯穿圆盘壳40并与圆盘壳40活动连接,混合瓶3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块47,导液管46上远离套筒42的一端绕过导向块47并延伸至混合瓶37外,混合瓶3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面板48,弧面板48的右侧开设有导液口49。
使用时,通过传输管一19能够将密封罐21内的高压氧气导入至混合瓶37的下部空间中,虽然浮板38上开设有微孔,但是浮板38上所承载的麻醉药剂在无法顺利通过浮板38上微孔,也不能在浮板38的下表面汇聚成滴,最后滴落在混合瓶37内,即使浮板38和其上表面的麻醉药剂对混合瓶37下部空间中的氧气实现密封的效果,但是随着混合瓶37下部空间氧气的不断增加,使得高压氧气得以通过浮板38上的微孔以及突破浮板38上麻醉药剂的压力限制后顺利的进行喷射上移,在氧气上移过程中,能够携带一部分的麻醉药剂小液滴同步上移,进而实现麻醉药剂的雾化效果,且由于浮板38上微孔开设的数量众多,能够进一步将高压氧气分散向上排出,增加与浮板38上麻醉药剂的接触面积。
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麻醉药剂不断的被消耗,会使密封滑块29及其上表面的麻醉药剂的质量不断的减小,在混合瓶37下部空间中氧气体积不断增加后,会使浮板38带着其上的麻醉药剂不断的进行上移,过浮板38带着支撑立杆39的同步上移,如图5所示,当支撑立杆39未进行上移前,导液管46在穿过圆盘壳40处管路发生弯折,使得圆台形密封塞43内的药液无法顺利的导出,其为一处密封,同时在压簧二45的弹力作用下,会使圆台形密封塞43与套筒42的内壁紧密接触,此为第二处的密封,由于圆台形密封塞43的左端连接着麻醉药剂的液源,通过两次密封,能够保证圆台形密封塞43内的麻醉药剂不会随意泄露;而当支撑立杆39带着圆盘壳40进行上移后,右侧的导向臂41会首先与弧面板48的底部接触,进而使圆盘壳40在支撑立杆39上进行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圆盘壳40的顶部通过转动转至弧面板48的弧形凹面内,并与弧面板48的弧形凹面接触并产生挤压,使得按压头44在与弧面板48的弧形凹面接触后,按压头44带着圆台形密封塞43在克服压簧二45的弹力后朝着导液管46的端部靠近,使得圆台形密封塞43与套筒42之间的接触逐渐分离,同时通过圆盘壳40在支撑立杆39上的顺时针转动,使得圆盘壳40最终能够转至图6所示状态,在此状态下,导液管46在圆盘壳40上的弯折角度减小,使得导液管46内的麻醉药剂得以顺利的流动,最终麻醉药剂得以通过弧面板48上的导液口49流出,最终流在浮板38上,实现对浮板38上表面麻醉药剂的补充,浮板38整体的重量增加,浮板38会下移复位至原始状态。混合瓶37的顶部接有与患者弧形面罩连通的氧气管。
推杆36的数量不少于二十个,且推杆36在转盘33的弧形轮廓上均匀分布,通过推杆36数量不少于二十个的设置,使得推杆36能够快速、充分的与传动齿轮171上的齿牙接触啮合,并形成传动配合。
推杆36上远离密封块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50,凸块50的表面与过滤装置18上的齿牙活动连接。通过推杆36上凸块50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与传动齿轮171上齿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实现稳定的传动配合。
推杆36的表面套有拉簧51,拉簧51的一端与转盘33的表面固定连接,拉簧51的另一端与凸块50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拉簧51的设置,当密封罐21内的氧气气压不足时,在拉簧51的弹力作用下,会使凸块50快速带着推杆36朝向传动柱31进行移动,即快速实现凸块50与传动齿轮171上齿牙的啮合,提高装置的灵敏程度。
工作原理:该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使用时,通过床板1和支架2整体组成担架,病患可躺在床板1上,通过转动轮3在地面上的滚动,医护人员可通过推动床板1,实现床板1整体在地面上的移动;当其中一个转动轮3在地面上转动时,会带动其上椭圆形凹槽4的同步转动,由于矩形传动柱17只能在过滤装置18内进行上下限位滑动,使得连接柱二7、连接柱一6以及滑杆5的运动轨迹均会受到限制,当椭圆形凹槽4转动后,椭圆形凹槽4会与滑杆5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椭圆形凹槽4内环形轨迹的引导下,使得滑杆5得以带着连接柱一6、连接柱二7、矩形传动柱17、圆柱14以及活塞板13进行往复式升降;当活塞板13上移时,会使三通管8内密封空间气压增加,三通管8内的空气得以通过单向空气阀二11转移至过滤装置18中,反之,当活塞板13下移时,三通管8内密封空间增加,气压下降,外界空气经过过滤网9的过滤后得以进入至三通管8内,由此,当转动轮3进行连续转动后,可使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的补充至过滤装置18中;与此同时,伴随着圆柱14的上下移动,会使支撑杆16上的滑块15与螺旋导向槽141的内壁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螺旋导向槽141上轨迹的引导下,使得圆柱14能够带着矩形传动柱17、连接柱二7相对连接柱一6以及活塞板13进行转动,同时矩形传动柱17上的传动齿轮171会同步进行转动,通过过滤装置18内空气的不断补充以及在传动齿轮171的转动配合下,实现对过滤装置18内过滤后氧气的稳定、间歇式排放;通过传输管一19将过滤装置18内排出的氧气导入至混合装置20中,在混合装置20中对氧气进行稳压操作,同时将空气与麻醉药剂混合,使得最终喷出的氧气中含有雾化后的麻醉小液滴,实现在供氧的同时,对病患进行麻醉操作,减少在手术室内的术前准备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1)和过滤装置(18),所述床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前侧定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轮(3),所述转动轮(3)的表面开设有椭圆形凹槽(4),所述椭圆形凹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5);
所述转动轮(3)的前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柱一(6),所述滑杆(5)上靠近前端的表面贯穿连接柱一(6)并与连接柱一(6)限位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一(6)的顶部定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柱二(7),所述支架(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三通管(8),所述三通管(8)上水平段靠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9),所述三通管(8)上水平段的内壁自右向左设有单向空气阀一(10)和单向空气阀二(11),所述三通管(8)上水平段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簧一(12),所述压簧一(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13),所述活塞板(13)的弧形轮廓与三通管(8)上竖直段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13)的下表面定轴转动连接有圆柱(14),所述圆柱(14)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螺旋导向槽(141),所述螺旋导向槽(14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的左端与三通管(8)上竖直段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柱(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传动柱(17),所述矩形传动柱(17)的底部与连接柱二(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8)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171),所述传动齿轮(171)的内壁开设有矩形孔并通过矩形孔与矩形传动柱(17)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三通管(8)左侧的出气口设有过滤装置(18),所述过滤装置(18)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传输管一(19),所述传输管一(19)的左端设有混合装置(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8)包括密封罐(21)和传输管二(22),所述传输管二(22)上靠近顶部的表面与三通管(8)左侧上出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管二(22)上靠近底部的表面贯穿密封罐(21)的顶部并与密封罐(21)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管二(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子筛(23),所述密封罐(2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限位转动连接有转动环(24),所述转动环(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25),所述立柱(25)的顶部限位转动连接有万向球一(26),所述万向球一(2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臂(27),所述转动臂(2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万向球二(28),所述密封罐(21)内壁的左侧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密封滑块(29),所述密封滑块(29)的右侧开设有凹槽并通过凹槽与万向球二(28)的表面限位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扭簧(30),所述扭簧(30)的底部与密封罐(2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环(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传动柱(31),所述传动柱(3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贯穿密封罐(21)的下表面并与密封罐(21)限位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柱(31)的顶部开设有腔体一(32),所述传动柱(3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套有转盘(33),所述转盘(33)的内部径向开设有腔体二(34),所述腔体二(34)上靠近传动柱(31)的一端延伸至腔体一(32)内,所述腔体二(34)上远离传动柱(31)一端的内壁限位滑动连接有密封块(35),所述密封块(35)上远离传动柱(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36),所述推杆(36)的表面贯穿转盘(33)的弧形轮廓并与转盘(33)限位滑动连接,所述传输管一(19)的右端贯穿密封罐(21)的左侧并与密封罐(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20)包括混合瓶(37),所述传输管一(19)的左端贯穿混合瓶(37)的右侧并与混合瓶(37)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瓶(37)的内壁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浮板(38),所述浮板(38)的下表面开设有微孔,所述浮板(38)的上表面承载有麻醉药剂,所述浮板(3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杆(39),所述支撑立杆(39)上靠近顶部的前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圆盘壳(40),所述圆盘壳(40)上靠近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臂(41),所述圆盘壳(40)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套筒(42),所述套筒(4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圆台形密封塞(43),所述圆台形密封塞(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头(44),所述圆台形密封塞(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簧二(45),所述压簧二(45)的底部与套筒(4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4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并通孔固定连接有导液管(46),所述导液管(46)上远离套筒(42)的一端贯穿圆盘壳(40)并与圆盘壳(40)活动连接,所述混合瓶(3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块(47),所述导液管(46)上远离套筒(42)的一端绕过导向块(47)并延伸至混合瓶(37)外,所述混合瓶(3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面板(48),所述弧面板(48)的右侧开设有导液口(4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5)为圆柱形滑杆,且滑杆(5)通过其上的弧形面与椭圆形凹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6)的数量不少于二十个,且推杆(36)在转盘(33)的弧形轮廓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6)上远离密封块(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50),所述凸块(50)的表面与过滤装置(18)上的齿牙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6)的表面套有拉簧(51),所述拉簧(51)的一端与转盘(3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簧(51)的另一端与凸块(50)的侧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罐(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导向臂(52),所述限位导向臂(52)贯穿密封滑块(29)并与密封滑块(29)限位滑动连接。
CN202110359193.XA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 Active CN113171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9193.XA CN113171237B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9193.XA CN113171237B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1237A true CN113171237A (zh) 2021-07-27
CN113171237B CN113171237B (zh) 2022-07-12

Family

ID=76922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9193.XA Active CN113171237B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12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8678A (zh) * 2021-12-15 2022-02-11 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吸氧终端
CN114354161A (zh) * 2021-12-30 2022-04-15 欧哲凯 模拟实际使用过程的船桨性能检测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55239A (en) * 1966-03-25 1969-06-18 Detec Sa Apparatus for the Treatment of Burns.
CN2122813U (zh) * 1992-04-10 1992-11-25 刘士林 三轮车
CN201141352Y (zh) * 2007-11-27 2008-10-29 赵国平 自充气气动自行车或气动摩托车用超高压双筒气筒
CN110078026A (zh) * 2019-05-12 2019-08-02 江苏苏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分子筛制氧机
CN110975084A (zh) * 2019-03-29 2020-04-10 姚雨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助供氧装置
CN111388211A (zh) * 2020-03-10 2020-07-10 杭州创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压富氧救护车担架
CN111714794A (zh) * 2020-06-28 2020-09-29 王卫谦 一种胸外科护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55239A (en) * 1966-03-25 1969-06-18 Detec Sa Apparatus for the Treatment of Burns.
CN2122813U (zh) * 1992-04-10 1992-11-25 刘士林 三轮车
CN201141352Y (zh) * 2007-11-27 2008-10-29 赵国平 自充气气动自行车或气动摩托车用超高压双筒气筒
CN110975084A (zh) * 2019-03-29 2020-04-10 姚雨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助供氧装置
CN110078026A (zh) * 2019-05-12 2019-08-02 江苏苏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分子筛制氧机
CN111388211A (zh) * 2020-03-10 2020-07-10 杭州创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压富氧救护车担架
CN111714794A (zh) * 2020-06-28 2020-09-29 王卫谦 一种胸外科护肺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8678A (zh) * 2021-12-15 2022-02-11 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吸氧终端
CN114028678B (zh) * 2021-12-15 2023-08-08 合肥康居人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吸氧终端
CN114354161A (zh) * 2021-12-30 2022-04-15 欧哲凯 模拟实际使用过程的船桨性能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1237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1237B (zh) 一种急诊科护理专用自动供氧装置
CN204840553U (zh) 一种呼吸科用治疗床
CN108969853A (zh) 定量型雾化给药装置
CN110604855A (zh) 一种儿科呼吸治疗专用的雾化设备
CN208130230U (zh) 一种旋转喷射型医用雾化器
CN210494809U (zh) 一种内科治疗用的雾化装置
CN210992544U (zh) 一种用于呼吸内科领域的医用喷药器
CN214550558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机
CN211634702U (zh) 一种麻醉喷雾装置
CN205459952U (zh) 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收集装置
CN213493025U (zh) 一种多功能的医用分子筛制氧装置
CN112336969A (zh) 呼吸内科用喷药器
CN113041132A (zh) 一种心内科急救用心脏复苏装置
CN210277587U (zh) 一种可拆卸的麻醉装置车
CN219423496U (zh) 一种吸入式麻醉的麻醉呼吸器
CN213252190U (zh) 给药速率可调的移动式麻醉呼吸机
CN111407998A (zh) 一种因火灾导致呼吸道受损的重症患者用康复护理装置
CN214550560U (zh) 一种多功能呼吸麻醉装置
CN211705549U (zh) 便携式呼吸麻醉设备
CN220125301U (zh) 一种气道湿化装置
CN109011053A (zh) 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
CN109954200A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
CN215308696U (zh) 一种注射剂生产设备用杀菌装置
CN209611972U (zh) 一种麻醉围术期用药喷雾器
CN217612367U (zh) 一种气管套管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