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7466A - 显示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7466A
CN113167466A CN201980077829.2A CN201980077829A CN113167466A CN 113167466 A CN113167466 A CN 113167466A CN 201980077829 A CN201980077829 A CN 201980077829A CN 113167466 A CN113167466 A CN 113167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ens
housing
conductive shee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78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7466B (zh
Inventor
水落正彦
茂野孝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ei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7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7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9Attachment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502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F21V29/503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of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散热器这样的将散热部位作为壳体的一部分形成的结构中,通过良好的作业性的组装,将光源的热量传递到散热部位。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形成装置,其包括:具有散热部位的壳体;基板,在该基板上安装有光源;透镜部件,从光源发出的光透过该透镜部件;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壳体上,保持透镜部件,基板以在基板与保持部件之间传递第1方向的力的关系设置,壳体具有第1安装部,在第1安装部中,在与第1方向交叉且与紧固部件的紧固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观察,第1安装部的表面以在第1方向上越接近散热部位,越朝向紧固方向的前进侧的方式倾斜,保持部件具有第2安装部,第2安装部具有沿着第1安装部的表面的表面,保持部件经由穿过形成在第2安装部中的孔或切口的紧固部件紧固于第1安装部上。

Description

显示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将安装有光源的基板经由传热性片热连接于散热器上的显示形成装置用的照明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7-126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散热器形成照明装置的一部分,与收纳照明装置的壳体是分体的,故能够容易地形成将安装有光源的基板紧固于散热器的状态的子组件。
然而,由于在散热器那样的散热部位作为壳体的一部分形成的结构中,形成将安装有光源的基板朝向壳体内表面,从内侧而紧固于外侧的结构,故作业性不良。
因此,一方面,本公开的显示形成装置的目的在于在散热器这样的散热部位作为壳体的一部分形成的结构中,通过良好的作业性的组装,将光源的热量传导至散热部位。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形成装置,该显示形成装置包括:
壳体,该壳体包括散热部位;
基板,在该基板上安装有光源;
透镜部件,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透过该透镜部件;
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上述壳体上,保持上述透镜部件;
上述基板以在该基板与上述保持部件之间传递第1方向的力的关系设置;
上述壳体具有第1安装部;
在第1安装部中,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且与上述紧固部件的紧固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观察,上述第1安装部的表面以在上述第1方向上越接近上述散热部位,越朝向上述紧固方向的前进侧的方式倾斜;
上述保持部件具有第2安装部,该第2安装部具有沿着上述第1安装部的上述表面的表面;
上述保持部件经由穿过形成在上述第2安装部中的孔或切口的上述紧固部件紧固于上述第1安装部上。
发明的效果
一方面,按照本公开,在散热器这样的散热部位作为壳体的一部分形成的结构中,通过良好的作业性的组装,将光源的热量传导至散热部位。
附图说明
图1A为从上侧表示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B为以车辆侧方观察概略地表示显示形成装置的车辆搭载状态的图;
图2为TFT面板单元的单件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TFT面板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背光单元的单件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背光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在壳体上组装了背光单元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沿着图6的线A-A的剖视图;
图8为沿着图6的线B-B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为通过小螺钉紧固产生的力的说明图;
图10为用于说明背光单元在壳体上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11为背光单元的背面侧(Y方向负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2为在通过包含图11的线C-C的XY平面而剖开时的一部分的剖面立体图;
图13为第2透镜弹簧的单件状态的立体图;
图14为基板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5为传热性片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图1A等中,为了容易观看,有时仅对多个具有相同属性的部位的一部分,标注附图标号。
[显示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A是从上侧表示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1B为从车辆侧面观看时示意性地表示显示形成装置1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图。另外,在图1A中,省略了显示形成装置1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的图示。在图1A中,在右手准则中定义了作为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的X方向(第2方向的一个例子)、Y方向(第1方向的一个例子)以及Z方向。以下,在形式上,将Z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正侧设为上侧,将负侧设为下侧。
显示形成装置1用于平视显示器,搭载在车辆的仪表板9内。显示形成装置1可以以图1A的Y方向与车宽方向大致相对应的朝向搭载。
显示形成装置1包括壳体2、TFT(薄膜晶体管)面板单元3(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个例子)、反射镜4和5以及背光单元6。
壳体2形成显示形成装置1的框体。壳体2是形成显示形成装置1的框体的下部的下壳体。另外,壳体2与在图1A中省略图示的上壳体结合。
壳体2由铝等传热性高的材料形成。如图1A所示的那样,壳体2包括散热部位21。散热部位21形成在壳体2的外侧表面(露出于外部的表面)。散热部位21具有对从背光单元6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功能。散热部位21将热量释放到在壳体2外部流动的空气中。
散热部位21与壳体2一体地形成。例如,散热部位21也可以与壳体2一起通过铸造形成。然而,散热部位21可以与壳体2分开形成,还可以与壳体2一体形成。
散热部位21是翅片的形式。翅片的形式是任意的,并且翅片既可以是圆柱形的,也可如图1A所示的那样,可以是直翅片的形式。在图1A中,散热部位21以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直翅片在X方向上并列的方式形成。
TFT面板单元3是显示器,其将来自背光单元6的光用作背光,并且发射与显示图像相对应的图像光。另外,显示图像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表示导航信息或各种车辆信息等的图像。
TFT面板单元3固定到壳体2上。例如,如图1A所示的那样,TFT面板单元3在X方向的两侧的两个位置处通过螺钉90而紧固。
图2为TFT面板单元3的单件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TFT面板单元3的分解立体图。
TFT面板单元3包括TFT保持架31、TFT面板32、扩散片33和TFT外罩34。TFT保持架31如上述的那样,固定于壳体2上。TFT保持架31保持TFT面板32。TFT面板32是点矩阵型的TFT(薄膜晶体管)面板等。TFT面板32以长边方向与X方向相对应的朝向设置。TFT盖34与TFT保持架31嵌合结合。TFT面板32和扩散片33在Y方向上保持在TFT外罩34和TFT保持架31之间。
反射镜4和5反射从TFT面板单元3发出的图像光,使图像光从设置在上壳体(未示出)中的射出口而射出,并将图像光朝向车辆VC的挡风玻璃WS(参见图1B)。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反射镜4、5,但反射镜的数量是任意的。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例子,反射镜4是平面反射镜,反射镜5是凹面反射镜。反射镜5可以挡风玻璃WS的图像光所照射的区域的上下位置可以调整的方式相对于壳体2可旋转地支承。
当图像光照射在风挡玻璃WS上时,驾驶车辆VC的驾驶员在挡风玻璃WS的前方看到通过照射获得的显示图像(虚拟图像显示)VI,如图1B所示的那样。由此,驾驶员能够与前方风景重叠地辨认显示图像VI,能够以视线移动少的方式把握车辆信息等,便利性以及安全性提高。
背光单元6设置在TFT面板单元3的后面(Y方向的负侧)。背光单元6与TFT面板单元3协作产生图像光。背光单元6固定于壳体2上。
图4为背光单元6的单件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背光单元6的分解立体图。
背光单元6具有将来自光源8的光射出到TFT面板单元3,将光源8中产生的热传到散热部位21的功能。
背光单元6包括透镜盖61、第1透镜弹簧62、聚光透镜63、扩散板64、透镜保持架65(保持部件的一个例子)、第2透镜弹簧66(板簧部件的一个例子)、透镜阵列67(透镜部件的一个例子)、基板68、传热性片69。
透镜盖61覆盖背光单元6的前表面(Y方向的正侧)。透镜盖61具有使聚光透镜63露出的开口部611。透镜盖61嵌合结合在透镜保持架65上。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例子,透镜罩61在四角具有向Y方向负侧延伸的爪部612,通过爪部612而与透镜保持架65嵌合结合。
第1透镜弹簧62是板簧的形态,在Y方向上设置在透镜盖61和聚光透镜63之间。第1透镜弹簧62在上下方向上成对设置。第1透镜弹簧62分别固定在透镜盖61的上边和下边一侧的侧面上。各第1透镜弹簧62对聚光透镜63和扩散板64一起向透镜保持架65施力。像这样,第1透镜弹簧62具有规定聚光透镜63和扩散板64相对于透镜保持架65在Y方向上的位置的功能。
扩散板64以及聚光透镜63具有使来自光源8的光即通过透镜阵列67入射的光扩散以及聚光而向背光单元6的前表面(Y方向的正侧)射出的功能。扩散板64例如,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是至少一面实施了微细的凹凸加工的板状。
扩散板64和聚光透镜63保持在透镜保持架65的Y方向的正侧。例如,扩散板64以及聚光透镜63分别具有透镜保持架65的销部650通过的贯通孔641、631,相对于透镜保持架65来规定Z方向以及X方向的位置。
透镜保持架65保持扩散板64和聚光透镜63,并且保持透镜阵列67。透镜保持架65固定在壳体2上。通过将透镜保持架65固定在壳体2上,背光单元6固定在壳体2上。背光单元6(透镜保持架65)相对于壳体2的固定方法的优选例子在后面进行描述。
第2透镜弹簧66为板簧的形态,固定在透镜保持架65上。第2透镜弹簧66具有对透镜阵列67朝向基板68施力的功能。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2透镜弹簧66还具有对传热性片69向基板68施力的功能(以下也称为“传热性片保持功能”)。第2透镜弹簧66的具体结构和第2透镜弹簧66的传热性片保持功能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透镜阵列67由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以覆盖基板68的Y方向的正侧的方式配置。透镜阵列67包括准直部671,该准直部671具有旋转大致抛物线而得到的圆锥凸形状的外周面。透镜阵列67位于与安装于基板68的光源8对置的位置,使从光源8放射的光向Y方向的正侧透射。透镜阵列67的外形呈与TFT面板单元3(和TFT面板32)的外形基本相同的矩形状(长边方向沿X方向的矩形)。
基板68设置在透镜阵列67的背后(Y方向的负侧)。基板68在与透镜阵列67对置的一侧的表面安装光源8。光源8是LED(发光二极管)。光源8的排列方法和数量是任意的。光源8以光轴方向与基板68相垂直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光轴方向是Y方向。基板68可以是玻璃环氧基板或玻璃复合基板等。另外,基板68也可以通过透镜保持架65来定位,从而通过透镜阵列67来定位。
传热性片69是具有传热性的片状部件。传热性片69可以由传热片、TIM(热界面材料)或其类似部件而形成。传热性片69也可以具有厚度方向的压力越高热阻越小的特性。另外,该特性可以是线性,也可以是非线性。
传热性片69在Y方向上夹持在壳体2与基板68之间。特别是,传热性片69在壳体2侧以与壳体2的表面2a(图10)抵接的状态夹持。
传热性片69在表面不具有粘接性。即,传热性片69在表面上不具有粘接层。因此,传热性片69以不与进行面接触的对象侧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为基板68和壳体2)粘接的方式抵接(面接触)。另外,一般而言,不具有粘接层的传热性片69的价格比具有粘接层的传热性片低。
[背光单元(透镜保持架)相对于壳体的固定方法]
接着,参照图6~图10,说明背光单元6(透镜保持架65)相对于壳体2的固定方法的优选例子和本实施例的背光单元6的散热原理。
图6为表示在壳体2上组装了背光单元6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为沿着图6的线A-A的剖视图,图8为沿着图6的线B-B的示意剖视图。图9为通过小螺钉紧固而产生的力的说明图。图10为用于说明背光单元6向壳体2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的那样,背光单元6以在Y方向上与壳体2的散热部位21邻接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壳体2的散热部位21的Y方向正侧表面2a在Y方向正侧上突出。散热部位21的表面2a是与传热性片69进行面接触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壳体2在X方向上在散热区域21的两侧上具有凹部2b。凹部2b接受后述的第2透镜弹簧66的第2施力部663。
背光单元6如图10所示的那样,相对于壳体2通过小螺钉94(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在2处固定。小螺钉94在上下方向(连结方向)上从由上壳体覆盖的开口朝向壳体2的底面的下侧前进的方向而拧入。在该场合,与在XY平面内方向上前进的方向上拧紧小螺钉的情况相比,容易确保工作区域,并且大大提高了拧紧小螺钉94的工作效率。
具体来说,壳体2在背光单元6的搭载空间的X方向的两侧具有第1螺钉支承部70(第1安装部的一个例子),背光单元6的透镜架65在X方向的两侧具有第1螺钉紧固部651(第2安装部的一个例子),第1小螺钉紧固部651通过小螺钉94紧固于第1螺钉支承部70上。
第1小螺钉紧固部651具有支承小螺钉94的头部的下表面的座部6511。座部6511具有Y方向正侧开口的缺口6512。因此,透镜保持架65在完全紧固之前,能够相对于小螺钉94向Y方向的负侧位移。
如图8所示的那样,在X方向(透镜阵列67的长边方向)上观察,第1小螺丝支承部70的表面72以越朝向下方越朝向Y方向(=光源8的光轴方向)负侧的方式(靠近散热部位21的形态)倾斜。即,从Y方向正侧观察,第1小螺丝支承部70的上侧表面向下方倾斜。另外,倾斜角度是任意的,例如,为45度左右。
如图8所示的那样,第1小螺钉紧固部651具有沿着第1小螺钉支承部70的表面72的下表面6513。因此,从Y方向正侧观察,下表面6513向下方倾斜。因此,在通过小螺钉94而将透镜保持架65完全紧固在壳体2上之前,第1小螺钉紧固部651能够相对于第1小螺钉支承部70沿面而位移。
因此,如图9中以示意方式所示的那样,在利用小螺钉94紧固时,由小螺钉紧固而产生的力F1以包含朝向负侧的Y方向的成分(分力)Fy和朝向下的成分(分力)Fz的方式产生。此时,分力Fy以使透镜架65相对于壳体2向Y方向负侧位移的方式作用。即,在小螺钉紧固时,若紧固转矩比较大,则透镜保持架65相对于壳体2向Y方向负侧且下方沿倾斜方向而位移。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用螺钉94将透镜保持架65紧固于壳体2上时,能够使透镜保持架65相对于壳体2向Y方向负侧位移少许量。这样紧固时的透镜保持架65相对于壳体2向Y方向负侧的位移起到对基板68和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之间的传热性片69进行适当压缩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68以在与透镜架65之间相互传递Y方向的力的方式设置。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的那样,透镜架65具有在Y方向上与基板68抵接的部位654(以下,也称为“抵接部位654”)。在该场合,基板68与透镜架65之间处于经由抵接部位654相互传递Y方向的力的关系。另外,抵接部位654也可以使传热性片69在面内均匀压缩的方式在基板68上设置多处。由此,当透镜保持架65向Y方向负侧位移时,基板68与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之间的Y方向的间隙(即传热性片69的厚度)处于减小的关系。在变更例子中,透镜保持器65可以不具有抵接部位654,并且透镜阵列67可以具有相同的抵接部位654。在该场合,基板68与透镜保持架65之间也处于通过透镜阵列67和第2透镜弹簧66相互传递Y方向的力的关系。因此,同样在该场合,当透镜保持架65向Y方向负侧位移时,也处于通过透镜阵列67来减小基板68与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之间的Y方向的间隙(即传热性片69的厚度)的关系。
在这里,如图7所示的那样,在基板68和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之间夹设有传热性片69。因此,基板68的热量(由光源8产生的热)经由传热性片69,而向散热部位21传递,并向外部释放。为了适当地确立这样的热传递路径,传热性片69与基板68和壳体2的散热部位21双方遍及表面整体进行面接触是有用的,因此,在朝向壳体2的侧面(表面2a侧的侧面)的Y方向上压缩这一点是有用的。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述那样,在利用小螺钉94将透镜保持架65紧固于壳体2上时,透镜保持架65相对于壳体2向Y方向负侧仅位移少许量,因此,能够将基板68与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之间的Y方向上的间隙(即传热性片材69的厚度)经由透镜阵列67可仅减小与该位移对应的减小量。由此,能够适当地压缩基板68和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之间的传热性片69。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用小螺钉94将透镜保持架65紧固在壳体2上时,即使在将小螺钉94以向下方前进的方向紧固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压缩基板68和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之间的传热性片69。即,在利用小螺钉将透镜保持架65紧固于壳体2上时,即使不将小螺钉向Y方向负侧前进的方向拧入,也能够适当地压缩基板68与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之间的传热性片69。其结果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将透镜保持架65紧固于壳体2上的场合,由于能够废除向Y方向负侧前进的方向拧入的小螺钉,因此能够减少小螺钉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紧固时的作业性。另外,关于作业性,在将小螺钉向Y方向负侧前进的方向拧入的场合,从作业空间的观点出发,作业性并不良好。在以向下方前进的方向紧固小螺钉94的场合,由于透镜保持架65的上方是开放的空间,因此作业性良好。
然而,若小螺钉94的拧入量过剩,则基板68与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之间的Y方向的间隙(即传热性片69的厚度)有可能过度减少,因此优选具有机械性地防止所述过度拧入的止动机构。
该止动机构只要是能够限制透镜保持架65相对于壳体2向Y方向负侧的过度位移(超过上限值的位移)的机构,则可以是任意的。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例子,壳体2在背光单元6的搭载空间的X方向的两侧具有第2小螺钉支承部74,背光单元6的透镜保持架65在X方向的中央、上侧且Y方向负侧具有小螺钉通过部652。小螺钉通过部652形成在与第2小螺钉支承部74相对应的位置处。在第1小螺钉支承部70和第2小螺钉支承部74上形成有接受小螺钉95的小螺钉孔。小螺钉通过部652具有在Y方向的负侧开口的切口形状,并且小螺钉95的轴部能够穿过该切口。小螺钉通过部652和第2小螺钉支承部74之间的Y方向位置关系适于适当地操作上述止动机构。具体而言,当螺钉94的拧入量增加而透镜保持架65相对于壳体2向Y方向负侧位移时,透镜保持架65的螺钉通过部652在Y方向上与螺钉95的轴部抵接。当透镜保持架65的小螺钉通过部652在Y方向上与小螺钉95的轴部抵接时,透镜保持架65相对于壳体2难以向Y方向负侧位移,因此在该位置止动机构发挥作用。
另外,在变形例子中,也可以另外设置止动机构,在与第2螺钉支承部74相对应的部位,也相对于壳体2而紧固透镜保持架65。同样在该场合,虽然作为紧固部件的小螺钉的根数为三根,但由于能够废除向Y方向负侧推进的方向拧入的小螺钉,因此能够提高紧固时的作业性。
另外,在其他变形例中,作为其他止动机构,也可以将上述抵接部位654、设置于透镜保持架65的背面(Y方向负侧的表面)等上的定位用的突起等用作止动机构。
[第2透镜弹簧的结构以及传热性片保持功能的详细情况]
下面,对第2透镜弹簧66的结构和第2透镜弹簧66的传热性片保持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图11为背光单元6的背面侧(Y方向负侧)的结构的说明图,是表示除了壳体2以外的显示形成装置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2为在通过包含图11的线C-C的XY平面而剖开时的一部分的剖面立体图。图13为第2透镜弹簧66的单件状态的立体图。图14为基板68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15为传热性片69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在图14和图15中,为了说明,非常示意性地示出了基板68。
如上述的那样,第2透镜弹簧66具有对透镜阵列67向基板68施力的功能和传热性片保持功能。如图11所示的那样,第2透镜弹簧66在X方向上分别设置在透镜保持架65的两侧部658。即,第2透镜弹簧66位于透镜保持架65的X方向的两侧,并成对。X方向两侧的各第2透镜弹簧66在X方向上是对称的结构。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对一方的第2透镜弹簧66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的那样,第2透镜弹簧66包括固定部661、第1施力部662(第1部位的一个例子)、第2施力部663(第2部位的一个例子)和突起部664。
固定部661是固定在透镜保持架65上的部位。固定部661具有夹持透镜保持器65的侧部658的一对夹持部6611、和与透镜保持架65的侧部658的凸部6581嵌合的嵌合部6612。
第1施力部662朝向基板68而对透镜阵列67施力。第1施力部662以从固定部661连续的方式形成。第1施力部662沿X方向延伸,并承受从透镜阵列67朝向Y方向的正侧的力而弹性变形。第1施力部662设置在以透镜保持架65的侧部658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为中心的上下两处。在该场合,第1施力部662能够朝向基板68上下大致均等地对透镜阵列67施力。这是因为透镜保持架65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和透镜阵列67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大致一致。
第2施力部663通过使传热性片69朝向基板68施力,实现传热性片保持功能。第2施力部663以从固定部661连续的方式形成。第2推动部663在Y方向上在比传热性片69更远离透镜阵列67的位置(以下也称为“弯曲位置”,参照图12中的P1)(第1位置的一个例子)处弯曲,然后向与传热性片69抵接的位置(以下,也称为“抵接位置”,参照图12中的P2)(第2位置的一个例子)延伸。因此,第2施力部663包括比传热性片69向Y方向负侧延伸的部位,该部位的一部分位于壳体2的凹部2b(参照图10)内。
第2施力部663具有倾斜面6632。如图12所示的那样,倾斜面6632形成在弯曲位置(参照图12的P1)和抵接位置(参照图12的P2)之间。倾斜面6632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看,以抵接位置(参照图12的P2)比弯曲位置(参照图12的P1)在X方向上更靠近透镜阵列67的中心的方式倾斜。如图12所示的那样,倾斜面6632也可以形成在弯曲位置(参照图12的P1)和抵接位置(参照图12的P2)之间的整体范围内。但是,在变形例子中,倾斜面6632也可以只形成在弯曲位置(参照图12的P1)和抵接位置(参照图12的P2)之间的一部分上。通过具有这样的倾斜面6632,基板68的组装变得容易。
具体来说,在将第2透镜弹簧66等组装到透镜保持器65之后,如图14中的箭头R1所示的那样,当在Y方向上从Y方向负侧安装基板68时,基板68碰到倾斜面6632,从而能够沿着倾斜面6632向Y方向正侧前进。即,第2透镜弹簧66可以将基板68向Y方向正侧引入的方式弹性变形。此时,第2施力部663向弯曲角度变窄的方向弹性变形(参照图14的箭头R2),从而能够使基板68进一步向Y方向正侧前进(组装)。而且,最终,基板68到达比第2施力部663更靠Y方向正侧的位置,第2施力部663以弯曲角度复原的方式复原。但是,即使在该状态(基板68的组装结束的状态)下,第2施力部663也是对基板68朝向透镜阵列67施力的状态。或者,在基板68的组装完成的状态(传热性片69组装前的状态)下,第2施力部663也可以处于不对基板68向透镜阵列67施力,而是仅与基板68接触的状态。
突起部664形成于第2施力部663的Y方向负侧(远离透镜阵列67的一侧)的表面上。突起部664以从第2施力部663连续的方式形成。
突起部664具有在进行用于将传热性片69载置在基板68上的组装时使组装性良好的功能。具体来说,传热性片69如上述的那样,在透镜保持架65上组装基板68之后进行组装,但是,第2施力部663以与基板68的传热性片69的载置面重叠的方式延伸。因此,在传热性片69的组装时,第2施力部663成为障碍。换言之,为了将传热性片69组装到基板68上,需要使第2施力部663暂时向Y方向负侧弹性变形(参照图15的虚线),在基板68和第2施力部663之间形成传热性片69进入的间隙Δ1(参照图15)。
关于这一点,在具有突起部664的场合,如图15中的箭头R3所示的那样,容易对突起部664施加力而使第2施力部663暂时向Y方向负侧弹性变形。由此,即使在为了具有传传热性片保持功能而使第2透镜弹簧66具有第2施力部663的情况下,仍容易地组装传热性片69。
突起部664优选在Z方向上观察时向与第2施力部663的倾斜面6632相同的朝向倾斜。即,突起部664以第2施力部663侧的根部位置(参照图13的P3)比前端位置(参照图13的P4)在X方向上更靠近透镜阵列67的中心的方式倾斜而延伸。在该场合,容易对突起部664施加力而使第2施力部663暂时向Y方向负侧弹性变形。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可构成传热性片69由第2透镜弹簧66保持的组装状态的背光单元6。其结果是,不需要在传热性片69上附加粘接层,能够实现传热性片69的低成本化。
更具体地说,如本实施例那样,在散热部位21作为壳体2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结构中,在将背光源单元6组装于壳体2之前,不能够将传热性片69保持在壳体2的散热部位21与基板68之间。在这一点上,即使在与本实施例的第2透镜弹簧66不同而不具有第2施力部663的情况下,只要对传热性片69赋予粘接性,就能够在使传热性片69附着在散热部位21或基板68上的状态下将背光单元6组装到壳体2上。但是,使用具有这样的粘接性的传热性片69,从成本等观点来看是不利的。
在这方面,按照本实施例,如上述的那样,第2透镜弹簧66包括第2施力部663,使得背光单元6可以在背光单元6由第2透镜弹簧66支承传热性片69的组装状态下组装到壳体2。即,即使不对传热性片69赋予粘接性,也能够适当地组装传热性片69。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传热性片69的低成本化。
以上,对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变更。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例的构成要素全部或多个组合。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透镜保持架65以透镜保持架65能够相对于壳体2向Y方向正侧而位移的方式在第1小螺钉紧固部651具有切口6512,但也可以代替切口6512而形成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传热性片69设置在基板68和散热部位21之间,但也可以省略传热性片69。在该场合,透镜保持架65可以以基板68直接抵接于散热部位21(壳体2的表面2a)的方式固定于壳体2上。在该场合,透镜保持架65在壳体2上的固定方法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显示形成装置;
标号2表示壳体;
标号2a表示表面;
标号2b表示凹部;
标号3表示TFT面板单元;
标号4表示反射镜;
标号5表示反射镜;
标号6表示背光单元;
标号8表示光源;
标号9表示仪表板;
标号21表示散热部位;
标号31表示TFT保持架;
标号32表示TFT面板;
标号33表示扩散片;
标号34表示外罩;
标号61表示透镜盖;
标号62表示第1透镜弹簧;
标号63表示聚光透镜;
标号64表示扩散板;
标号65表示透镜保持架;
标号66表示第2透镜弹簧;
标号67表示透镜阵列;
标号68表示基板;
标号69表示传热性片;
标号70表示第1小螺钉支承部;
标号72表示表面;
标号74表示第2小螺钉支承部;
标号90表示螺钉;
标号94表示小螺钉;
标号95表示小螺钉;
标号611表示开口部;
标号612表示爪部;
标号631表示贯通孔;
标号641表示贯通孔;
标号650表示销部;
标号651表示第1小螺钉紧固部;
标号652表示小螺钉通过部;
标号654表示抵接部位;
标号658表示侧部;
标号661表示固定部;
标号662表示第1施力部;
标号663表示第2施力部;
标号664表示突起部;
标号671表示准直部;
标号6511表示座部;
标号6512表示切口;
标号6513表示下表面;
标号6581表示凸部;
标号6611表示夹持部;
标号6612表示嵌合部;
标号6632表示倾斜面。

Claims (5)

1.一种显示形成装置,该显示形成装置包括:
壳体,该壳体包括散热部位;
基板,在该基板上安装有光源;
透镜部件,从光源发出的光透过该透镜部件;
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上述壳体上,保持上述透镜部件;
上述基板以在该基板与上述保持部件之间传递第1方向的力的关系设置;
上述壳体具有第1安装部;
在上述第1安装部中,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且与上述紧固部件的紧固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观察,上述第1安装部的表面以在上述第1方向上越接近上述散热部位,越朝向上述紧固方向的前进侧的方式倾斜;
上述保持部件具有第2安装部,该第2安装部具有沿着上述第1安装部的上述表面的表面,
上述保持部件经由穿过形成在上述第2安装部中的孔或切口的上述紧固部件紧固于上述第1安装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形成装置,其中,设置有两组上述第1安装部和上述第2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形成装置,其中,还具有板簧部件,该板簧部件固定于上述保持部件上,并对上述透镜部件朝向上述基板施力,上述板簧部件具有对上述透镜部件朝向上述基板施力的第1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形成装置,其中,还包括:传热性片,该传热性片在上述第1方向上夹持在上述散热部位与上述基板之间;
上述板簧部件还包括将上述传热性片向上述基板施力的第2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形成装置,其中,还具有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平视显示器,固定于上述壳体上,使用来自上述显示形成装置的光来形成图像。
CN201980077829.2A 2018-11-27 2019-11-26 显示形成装置 Active CN113167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1583 2018-11-27
JP2018-221583 2018-11-27
PCT/JP2019/046079 WO2020111033A1 (ja) 2018-11-27 2019-11-26 表示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7466A true CN113167466A (zh) 2021-07-23
CN113167466B CN113167466B (zh) 2023-04-14

Family

ID=70853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7829.2A Active CN113167466B (zh) 2018-11-27 2019-11-26 显示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0111033A1 (zh)
CN (1) CN113167466B (zh)
WO (1) WO20201110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3236A (zh) * 2022-10-19 2023-04-04 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9774B2 (ja) * 2021-04-07 2023-07-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75194A1 (en) * 2008-10-08 2010-04-14 Delta Electronics, Inc. Illuminant device and light reflecting shade thereof
CN102418906A (zh) * 2010-09-10 2012-04-18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学组件
CN103180665A (zh) * 2010-11-19 2013-06-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具备多个照明装置的照明系统
CN105745120A (zh) * 2013-11-19 2016-07-0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206161999U (zh) * 2016-09-18 2017-05-10 马瑞利汽车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高清液晶显示仪表
CN107110463A (zh) * 2014-12-25 2017-08-2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8430B2 (ja) * 2015-07-13 2020-02-14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6753062B2 (ja) * 2016-01-13 2020-09-09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75194A1 (en) * 2008-10-08 2010-04-14 Delta Electronics, Inc. Illuminant device and light reflecting shade thereof
CN102418906A (zh) * 2010-09-10 2012-04-18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学组件
CN103180665A (zh) * 2010-11-19 2013-06-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具备多个照明装置的照明系统
CN105745120A (zh) * 2013-11-19 2016-07-0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7110463A (zh) * 2014-12-25 2017-08-2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照明装置
CN206161999U (zh) * 2016-09-18 2017-05-10 马瑞利汽车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高清液晶显示仪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3236A (zh) * 2022-10-19 2023-04-04 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11033A1 (ja) 2021-11-11
CN113167466B (zh) 2023-04-14
WO2020111033A1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99633A1 (ja) 車両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CN107085300B (zh) 虚像显示装置以及影像元件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13167466B (zh) 显示形成装置
US20170329181A1 (en) Backlight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head-up display, and head-up display for motor vehicle
CN110770635B (zh) 平视显示装置
US10788666B2 (en) Head-up display device and lens unit
JP2012138300A (ja) テレビ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1001718A1 (ja) 表示装置
US20150234263A1 (en) Projector and Headup Display
WO2019181927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101154027B (zh)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JP2018014620A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2018054979A (ja) 虚像表示装置及び映像素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20240085733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20166293A1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2020087626A (ja) 表示形成装置
JP2019166852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108302381B (zh) 背光装置
JP2010006196A (ja) 発光表示装置
CN115668032A (zh) 车辆用显示装置
CN218413059U (zh) 平视显示器
CN110023823B (zh) 液晶显示器,包括这种显示器的图像生成装置和包括这种装置的平视显示器
US12043116B2 (en) Display system and moving vehicle
CN114721209B (zh) 投影显示装置
WO2022172530A1 (ja) 撮像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