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6661A - 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和工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和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6661A
CN113166661A CN201980078770.9A CN201980078770A CN113166661A CN 113166661 A CN113166661 A CN 113166661A CN 201980078770 A CN201980078770 A CN 201980078770A CN 113166661 A CN113166661 A CN 113166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reactor
gas
gas outlet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87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烈·韦格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bi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Kbi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1820881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3660132A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ZA2018/080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ZA201808031B/en
Application filed by Kbi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 filed Critical Kbi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6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66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02Fixed-bed gasification of lump fuel
    • C10J3/20Apparatus; Plants
    • C10J3/22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valves or flues
    • C10J3/24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valves or flues to permit flow of gases or vapours other than upwardly through the fuel bed
    • C10J3/2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valves or flues to permit flow of gases or vapours other than upwardly through the fuel bed downward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58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combined with pre-distillation of the fuel
    • C10J3/60Processes
    • C10J3/64Processes with decomposition of the distillation products
    • C10J3/66Processes with decomposition of the distillation products by introducing them into the gasification 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02Fixed-bed gasification of lump fuel
    • C10J3/06Continuous processes
    • C10J3/08Continuous processes with ash-removal in liquid s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72Other fea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2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apparatus
    • C10J2200/09Mechanical details of gasifi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sealing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2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apparatus
    • C10J2200/15Details of feeding means
    • C10J2200/152Nozzles or lances for introducing gas, liquids or suspen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2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apparatus
    • C10J2200/15Details of feeding means
    • C10J2200/156Sluices, e.g. mechanical sluices for preventing escape of gas through the feed inle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09Details of the feed, e.g. feeding of spent catalyst, inert gas or halogens
    • C10J2300/0903Feed preparation
    • C10J2300/0906Physical processes, e.g. shredding, comminuting, chopping, sor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09Details of the feed, e.g. feeding of spent catalyst, inert gas or halogens
    • C10J2300/0913Carbonaceous raw material
    • C10J2300/0946Waste, e.g. MSW, tires, glass, tar sand, peat, paper, lignite, oil sha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09Details of the feed, e.g. feeding of spent catalyst, inert gas or halogens
    • C10J2300/0953Gasifying agents
    • C10J2300/0956Air or oxygen enriched ai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16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 C10J2300/1625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with solids treatment
    • C10J2300/1628Ash post-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16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 C10J2300/1625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with solids treatment
    • C10J2300/1628Ash post-treatment
    • C10J2300/1634Ash vit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16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 C10J2300/1687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with steam gen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02Fixed-bed gasification of lump fuel
    • C10J3/20Apparatus; Pl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该反应器包括一个同流部分(110)。包括一个全流区(111),包括一个带有水闸(112)的进料区,其中进料通过进料区从上面引入反应器(100),一个缓冲区(113),一个预处理区(114),它与缓冲区(113)的底部相接以形成一个横截面的扩大,以及一个与预处理区相接的中间区(115),一个与中间区的底部相接的上氧化区(116)并包括至少一个层面的水口(117)。和一个与上氧化段(116)的底部相邻的上还原段(118),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气体出口(121)的气体出口段(120),和一个逆流段(130),包括一个与气体出口段(120)相邻的锥形下还原段(138)和一个与下还原段(138)相邻的锥形下氧化段(136),包括至少一个水口(137)和至少一个出气口(131)。

Description

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和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器和一种用于气化和/或熔化物质的方法。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任何废物的材料和/或能源回收,例如,但不限于家庭废物、旧轮胎、有害废物、石棉、医院废物、煤或煤粉。该反应器和该方法也适用于任何成分的原料的气化和熔化,或通过使用废物和/或煤来产生能源。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对各种类型的废物和其他材料进行热处理的解决方案。除了燃烧过程外,各种气化过程也是已知的,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对环境的低污染物负荷的结果,并降低处理原料的成本,同时也是对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热和化学应用。然而,已知工艺的特点是难以掌握的复杂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待处理的原料或废物的高处理成本。
EP 1 261 827 B1披露了一种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该反应器不遵循以前经常使用的循环气体工艺的方法。相反,所公开的反应器是根据共流和逆流相结合的原理来操作的。完全消除了传统的循环气体管理,避免了许多与热解产物的冷凝和不需要的沉积物的形成有关的问题。此外,EP 1 261 827B1披露,在反应器的上部,由于散装材料(散装柱)的冲击式加热,已经发生了进料的部分凝结,因此,反应器内壁的附着物基本上被排除。在EP 1 261 827B1中披露,在两个注入装置之间形成了一个还原段,所有的气体在提取前都流经该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气体。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反应器和一种改进的气化和熔化原料的方法。
这一问题和其他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中规定的反应器得到解决。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包括一个上部同流段、一个中央气体出口段和一个下部逆流段。在同流部分,气体向下流向气体出口部分。在逆流部分,气体从下面流向气体出口部分。气体通过气体出口部分的至少一个气体出口逸出。
共流部分包括一个全流部分、一个上氧化部分和一个上还原部分。在同流部分,气体与散装物平行流动。块状物,即通过进料段送入反应器的进料,在反应器内形成一个固定床,沿着反应器底部的方向连续移动通过反应器。
储能区包括一个带有至少一个水闸的进料区(例如一个物料锁,可以是旋转锁、负载锁和/或空气锁),一个缓冲区,一个预处理区和一个中间区。
通过通常由普通钢或抗蠕变钢制成的带水闸的进料部分,进料,例如废旧轮胎、危险废物、石棉废物、有毒医院废物、工业废物、电子废物、煤和/或煤粉、不可回收的塑料、木材或纸张、轻/粗ASR(汽车破碎机残留物)和/或MSW(城市固体废物)等,可以从上面送入反应器。水闸可以确保尽可能避免环境空气不受控制的进入和反应器中气体的排放。计划中,水闸可以有液压、气动或电动操作的舱口。这些舱口最好能设计成这样,即在反应器内意外超压的情况下,舱口会被额外关闭,没有气体可以意外地泄漏。此外,可以提供通往大气或反应器其他区域的压力平衡管。由于这个实施方案,舱门也可以在反应器中的所需超压时打开,因为舱门驱动不必对压力差进行工作。
全流层部分还包括一个缓冲部分,用于缓冲和预干燥进料量。缓冲部分也是由普通钢或抗蠕变钢制成。缓冲部分的温度最好是可以调节的。例如,可以为废物的预干燥提供大约100℃至200℃的设定温度。
此外,在羽绒服部分设置了一个预处理部分,该预处理部分通过在上部形成一个横截面扩大而位于缓冲部分的底部,该横截面扩大最好是突然的。优选的是,与缓冲区的横截面积相比,预处理区上部的横截面积至少增加一倍。此外,在预处理部分的下部,横截面变窄。预处理区最好有耐火材料衬里。此外,预处理区的屋顶也可以是耐火材料内衬。该耐火材料的厚度可以与其他部分相似或不同,以减少该部分气体的高度对流造成的热损失。该屋顶耐火材料最好覆盖整个预处理区的顶部表面,除了缓冲区进入预处理区的区域。屋顶耐火材料的厚度可以与其他部分的厚度相似或不同。预处理段上部的截面扩大和预处理段下部的截面缩小,确保了在预处理段的气体空间内形成一个由散装物料组成的锥状排放区(排放锥)。卸料锥体由缓冲区的进料集中供应。气体供应装置(例如燃烧器、喷嘴、墙面开口或其他装置,使热气能够被供应到散料)也被设置在卸料锥上方的所谓环形空间内,热气(例如燃烧气体、临时储存或再循环的多余气体或惰性燃烧气体)可以通过该空间被供应到卸料锥。卸料锥的表面因此被热气体冲击加热(达到800℃以上),从而使进料与耐火衬(如砖衬或可铸衬)充分地粘连。表面的冲击加热(例如800℃的温度)可以通过径向指向散装物的燃烧器来实现。
另外或额外地,冲击加热也可以通过一个环形通道来实现,火焰在其中旋转。这种旋转可以通过将热气从切线方向吹向排放锥并燃烧来建设性地实现,最好是在科里奥利力的方向。火焰烧掉了从缓冲区流出的任何氧气和可能从排放区回流的任何气体,从而产生了超压,并迫使气体向下部铺设的中间区和上部氧化区的方向流动。因此,该反应器不需要永久的氮气覆盖,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全流层部分还包括一个位于预处理部分下方和邻近的中间部分。在中间段,来自预处理段的热量和来自位于中间段下方的上层氧化段的废热被用于最终的干燥、原料的热解和为随后的上层氧化段进行预热。中间段的典型燃烧/热解温度导致了复杂分子的形成,例如液态焦炭/油或有机气体/蒸汽。中间部分的设计可以使反应器的顶部被屏蔽在随后的上部氧化部分的热量之外,该部分的温度可能超过2000℃。与冲天炉类型的反应器相比,这个部分的高度要低得多,因为屏蔽功能是由进料和缓冲部分的设计和建筑材料保证的。因此,与冲天炉式反应器相比,该反应器总体上可能更小,或者在相同高度下具有更高的产量。有利的是,中间部分在钢壳内衬有耐火材料(例如衬砖或衬浇注料),其中耐火材料的厚度可以与其他部分的厚度相似或不同。这一实施方案简化了反应器的调试(启动),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中间部分也会出现高温。中间部分可以是圆柱形的,也可以在截面上向下延伸。圆柱形结构对反应器的制造是有利的,因为圆柱形的中间部分更容易生产。然而,如果中间部分的横截面向下加宽也是有利的,因为例如使用煤可以使体积由于从下面升起的热量而膨胀。但是,如果横截面加宽,就有可能防止煤的堵塞。
在共流段的中间部分下面有一个上氧化段,在该氧化段中安排有壶嘴。壶嘴至少分为两层,至少一个上层(由距离反应器底部的高度或垂直距离定义)和一个下层(由距离反应器底部的高度或垂直距离定义,该距离小于上层的反应器底部的垂直距离)。每层至少有一个水龙头。有利的是,每层至少有两个或更多的分水口,据此,这些分水口可以进一步全方位地排列,最好是径向分布在每层上。由于至少在两层上布置了壶嘴,因此与只有一层有壶嘴的反应器相比,氧化段要大得多。由于上层氧化段的扩大,与仅有一层水口的反应器相比,在相同直径下的产量以及进料的停留时间都可以增加,并且可以实现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安全销毁。此外,由于在至少两层中安排了通风口是有利的,因为气体的分布可以通过均匀加热的方式实现。此外,这可以确保尽可能地避免耐火衬里(如砖衬或可铸衬)的局部过热。
未经处理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可以通过壶嘴供应给已经进入上部氧化区的散装物。
可以规定,壶嘴(上部氧化段和锥形下部氧化段)是由铜或钢制成的。此外,还可以规定,壶嘴具有陶瓷内管,这种壶嘴(具有陶瓷内管)的实施方案使壶嘴能够通过添加氧气和/或空气来防止金属熔化,其中氧气和/或空气也可以被预热(例如,温度>500℃)。也可以是有利的,在壶嘴的陶瓷内管和金属壶嘴本身之间安排一个可压缩和耐温层,从而可以补偿热引起的机械应力。这种可压缩的耐温层包括,例如,高温毡、高温纸板或高温泡沫。
另外,壶嘴也可以由陶瓷制成。通过这个实施方案,可以实现,例如,氧化部分可以在温度超过1000℃的热空气和/或氧气的供应下进行操作,从而使体温超过2000℃,因为陶瓷可以承受比金属更高的温度,而金属通常是水冷的。
对于完全由陶瓷制成的聚能器来说,不可避免地需要对金属聚能器进行冷却,这样就可以减少5%以上的热损失。通过结合使用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陶瓷(如碳化硅,85W/(m·K))和矿渣冻结,然后使用绝缘陶瓷(如尖晶石刚玉,低于4W/(m·K)),可以解决不经冷却就熔化造成的化学负荷和高热应力问题。
如上所述,由金属或陶瓷制成的壶嘴至少被安排在两层。通过加入氧气和/或空气,其中氧气和/或空气可以是未经处理的或预热的,氧化段的温度提高到这样的程度,即所有物质都转化为无机气体,如一氧化碳(CO)、氢气(H2)、水(H20)、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氨(NH3)、二氧化氮(NO2)或二氧化硫(SO2)、液体金属或液体矿渣、焦炭或碳(C)。例如,在上层氧化段的边缘区域,温度可以是约1500℃至1800℃,在散装的中心区域可以是2000℃以上至3000℃。
可以有利地规定,上氧化段包括钢壳内的耐火衬里(例如砖衬或可铸衬),其中耐火材料的厚度可以与其他部分的厚度相似或不同。
上部氧化段可以是圆柱形的,也可以是向底部倾斜的。圆柱形结构对反应器的制造是有利的,因为圆柱形的上氧化段更容易生产。然而,如果横截面在上氧化段的顶部比圆柱形设计更宽,并向下缩小,以跟随体积的减少变成气体,在上氧化段的底部有一个较小的直径,也是有利的。这种设计使氧气可以更好地到达散装物的中间,从而避免了中间部分未处理的材料区域(“死人”)。由于上层氧化段顶部的直径可能较大,所以上层氧化段每米高度增加30%以上的容量是可行的。
在上氧化段的下面,有一个上还原段被安排在共流段中,基本上没有有机成分进入。有利的是,与上氧化段相比,上还原段有一个横截面的扩大,这改变了当时基本上完全碳化的散装物的下沉速度,并增加了停留时间(与相同高度的反应器相比)。有利的是,上还原段包括钢壳内的耐火衬里(例如砖衬或可铸衬),其中耐火材料的厚度可以与其他部分的厚度相似或不同。上部还原段的设计是,在氧化段产生的热/热能被转化为化学能(例如通过内热的布杜瓦反应和水煤气反应)。在上部还原段,气体以共流方式流经碳化体,热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特别是,二氧化碳(CO2)被转化为一氧化碳(CO),水(H2O)被转化为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由此,散装物中仍然含有的碳被进一步气化。当它们通过上部还原段时,气体同时被冷却(通过内热反应),例如冷却到大约800℃(例如完全转化为H2)和大约1500℃之间的温度,其中在1000℃以上的温度下,会完全转化为CO。由于所有的物料流都被强制通过上部氧化段而不能返回,所以碳化物以及气体不再与来自上部氧化段(全流段)的未反应物料有任何接触。这样,所有干净的裂解和/或熔化的纯无机物到达气体出口部分,而没有新的污染。
通过自由选择上部还原段的高度和直径,可以实现不同的停留时间。在足够的热量下,停留时间越长,可以形成更多的H2和CO。此外,上还原段的设计可以使冷却发生在标准的耐火衬里材料上,如氧化铝、尖晶石或铬刚玉,可以使用。
由于离开上层还原段的气体处于共流状态,同时离开下面布置的逆流段的气体也处于逆流状态,因此气体会有很高的气速,从而夹带大量的灰尘,使得经济的气体净化不太可能。因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气体出口部分的横截面积要大于上部还原部分的横截面积。因此,可以形成一个圆锥状的散装物。由于圆锥体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气体以明显降低的速度(例如0.5米/秒)流走,粉尘的夹带量减少,以至于标准的粉尘分离器(例如旋风分离器、袋式过滤器)能够经济地分离剩余的粉尘。根据规定,气体出口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气体出口。这个至少一个气体出口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安排在气体出口部分,即气体可以以一个向上的角度排出,或者气体向下排出。也可以想象,几个(例如四个)气体出口是全方位布置的,最好是均匀地分布在圆周上。除了来自上部还原段的气体外,来自底部(来自下部锥形还原段和下部锥形氧化段)的气体也流经气体出口段。最迟,最后一个反应(水气转移反应,
Figure BDA0003089882300000041
)在圆锥体上方的气室中进行,以便随后离开反应器。
气体出口部分最好是在周围的钢壳内衬有耐火材料。该耐火材料的厚度可以与其他部分的厚度相似或不同。此外,最好是在气体出口部分的顶部安排一个耐火材料。该顶部耐火材料最好能覆盖气体出口部分的整个顶面,除了上部还原部分通向气体出口部分的区域。顶部耐火材料的厚度可以与其他部分的厚度相似或不同。
在气体出口部分的下面有一个基本为锥形的逆流部分。在逆流部分,气体从下面流向气体出口部分,因此与散装的方向相反,仍然向下移动(在反应器底部的方向)。锥形逆流部分最好是在周围的钢壳内衬有耐火材料。
锥形逆流段包括一个锥形下层还原段,将来自锥形下层氧化段的气体的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主要是一氧化碳),并使气体向上流动,与向下移动的大块气体逆流。锥形下层还原段位于气体出口段的下方,其锥形下层还原段的锥体的尖端向下。
在锥形下部还原段和气体出口段,在反应器运行期间,大部分残留的碳化材料(尚未转化为气体)、炉渣和金属也可以以双截锥的形式排列。
在这里,上截断锥体,其外表面基本上与气体出口表面相对应,投射到气体出口部分,下截断锥体被安排在锥形的下部还原部分和锥形的下部氧化部分。
在锥形下层还原段的下面,安排了一个锥形下层氧化段,锥形的切口朝下。在锥形下氧化段,残留的碳化材料被转化为气体。为此,在锥形下层氧化段中,至少有一个由金属或陶瓷组成的壶嘴,如前面为上层氧化段所描述的那样,被安排在至少一个层面上,通过它可以向熔融金属和熔渣提供未经处理的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通过引入未经处理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产生与上氧化段相当的温度,剩余的固体(主要是碳,加上金属和矿渣)因此可以被氧化并变成气体。然后,产生的气体通过锥形的下部还原段流向气体出口部分,这次是与向下移动的散装物料逆流而上,流向反应器底部。由于之前所有的材料都被强制通过上部氧化段,所以下部锥形氧化段的所有材料都是无机物(因此没有塞维索毒素、焦油、油、有机成分、塑料等)。因此,流向气体出口部分的气体不会受到这种逆流气体的污染。此外,温度可以被调整(例如调整到>500℃的温度),以使熔渣和熔化的金属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抽头以液体形式出现,以便收集和排放。例如,金属和熔渣可以被收集在coquille模具中。也可以规定连续造粒(液体或干),随后通过例如磁力分离器来分离金属和矿渣。此外,可以想象的是,提供两个单独的抽头(如用于炉子),以便金属和炉渣可以分别排出。
由于CO2和H2O也是在锥形下部氧化段产生的,锥形下部还原段中过多的热能(如前面对上部还原区的描述)被转化为可用的化学能。CO2在热的碳化材料(C)上转化为CO,H2O转化为H2和CO。在这里,气体还可以冷却到1000℃以上(完全转化为CO)和800℃左右(完全转化为H2)。
由于根据本发明,反应器在逆流段有一个下部还原段,在同流段有一个上部还原段,所以总的还原段体积(上部和锥形下部还原段的体积之和)可以比已知反应器的一个还原段大很多。作为一个例子,请参考EP 1 261 827 B1,其中只有一个还原段被安排在气体出口段的区域。下部锥形还原段体积的增加是通过逆流段的锥体设计实现的(据此,锥体与假设的水平轴有一个大约60°的角度。对于所有后续的角度,0°的角度对应于假设的水平,90°的角度对应于直角(从假设的水平开始)。锥体设计也确保了炉渣可以排出,而不会冻结和/或过度磨损耐火材料。
由于根据本发明,反应器有两个还原段,即同流段的上部还原段和逆流段的锥形下部还原段,因此可以将相当多的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即更多的H2或CO。另一个优点是,将上部还原段安排在同流段意味着可以在气体出口处实现相当低的温度。另外,通过该实施方案可以实现上部氧化段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例如氧化段边缘的温度超过1800℃,但气体出口温度仍与已知反应器的气体出口温度相当,例如约800℃至1000℃。此外,可以想象的是,上部氧化段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例如,在散装材料在其外表面(与氧化段的耐火材料接触的地方)的温度超过1800℃,由此,气体出口温度可以达到1500℃或以上。
因此,根据本发明,该反应器实现了对原料的简单、廉价和环境友好的材料和/或能量利用。此外,通过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反应器,还可以提高产能。
在反应器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打算将上还原段安排在气体出口段的上方,其中气体出口段通过创造一个横截面的扩大而与上还原段的下部相接。这里可以设想,截面扩大是突然的/不连续的。
优选的是,气体出口部分的横截面积至少增加两倍于上部减速部分的横截面积。
这一实施方案确保了散装体的圆锥形变宽,从而增加了散装体的表面积或排放面积。散装体的表面或排放面积基本上相当于截断的圆锥体设计的外表面。
一个实施方案规定,横截面的扩大使散装物的排放面积至少比上部还原段的横截面面积大三倍。此外,横截面的扩大可以大到使散装物的排放面积至少比上部还原段的横截面面积大七倍或甚至九倍。
对于这个或另一个实施方案,还可以规定,气体出口部分的横截面扩大到使散装物的排放面积至少增加到上部氧化部分横截面积的五倍。此外,横截面的扩大可以大到使散装物的排放面积至少比上部氧化段的横截面积大九倍。
上述实施方案的优点是,气体流速(离开圆锥形散装体的表面)与散装体增加的排放面积成比例地减少(与已知的反应器相比),因此可以将散装体的粉尘夹带量降到最低。
为了能够经济地进行后续的气体净化或粉尘分离,减少粉尘夹带是特别有利的。此外,该实施方案使粉尘(由于数量少)能够返回到气化炉入口,而不会显著降低反应器对新鲜进料的能力,从而消除了处理有害粉尘废物的需要。
另外,可以为反应器规定,上还原段的至少一部分被安排或插入到气体出口段。该实施方案还可以规定,气体出口部分具有比上部还原部分更大的横截面。
在这个实施方案中,带有上部还原段的一部分的共流段(部分)插入到气体出口段。例如,上还原段的耐火衬里(如砖衬或可铸衬)可以突出到气体出口段。由于气体出口段的横截面积比上层还原段大,而且至少一个气体出口位于气体出口段的边缘部分,因此在共流段产生的气体必须绕过伸入气体出口段的耐火衬里(例如砖衬或可铸衬),才能到达气体出口,从而使进入除尘装置的粉尘减少。这一实施方案可以降低反应器的整体高度。此外,由于气体和夹带的粉尘必须另外向上流动,以便到达至少一个气体出口,从而受到重力分离的影响,所以粉尘分离可以通过该实施方案得到改善。
还可以规定,延伸到气体出口部分的上部还原部分的耐火衬里(例如砖衬或可铸衬里)形成为空心圆柱形。该中空圆柱形可以由钢制成,它具有承受高热应力和随之而来的机械应力的能力。例如,中空圆柱形可以通过水冷和/或在两边都有内衬来保护。
对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规定上层氧化段体积与羽化段体积之比为1:N个体积单位,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4且小于或等于(≤)20的数字。由此,上氧化段的体积被定义为上层的至少一个壶嘴的上边缘、下层的至少一个壶嘴的下边缘和圆周耐火衬里之间的内部体积。进一步说,全流层的体积被定义为水闸、上层氧化段的至少一个水口的上边缘和周向衬里之间的内部体积。
表1显示了三个示例性的发明反应器(例1、例2和例3)以及EP 1 261 827 B1中所示的冲天炉型反应器及其内部截面体积。实施例1是一个创造性的尺寸为55的反应器(一个反应器,其上部氧化段的内径为55英寸),对于该反应器,上部还原段部分位于气体出口段中,实施例2是一个创造性的尺寸为110的反应器(一个反应器。例子2是一个创造性的110尺寸的反应器(一个反应器,在上氧化段的内径为110英寸),其中上还原段位于气体出口段的上方,例子3是一个创造性的110尺寸的反应器,其中共流段的中央垂直纵轴相对于气体出口段和气体逆流段的中央垂直纵轴水平地偏移排列。
表1:
Figure BDA0003089882300000071
由于全流层的体积是进料段、缓冲段、预处理段和中间段的内部体积之和,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本发明的反应器,N小于20(这里对于实施例1,N约为11.2;对于实施例2和3,N约为7.2),而对于现有的反应器,N在约37。
因此,事实表明,与以前已知的反应器相比,本发明反应器的上部氧化段体积可以大很多倍,据此,相对于被限制在给定最大值的直径而言,可以实现更高的容量。此外,通过该部分的较长的气体路径将更彻底地破坏不需要的副产品(例如,苯酚),不能出现在气体出口处,从而避免了困难的气体清洁问题和/或有毒排放。这里可以进一步设想,5≤N≤15或甚至6≤N≤12。
另一个实施方案规定,上氧化段体积与上还原段体积和羽化段体积的总体积之比为1:N个体积单位,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7且小于或等于(≤)20的数字。这里可以进一步设想,7≤N≤15。由此可见,上还原段体积和羽化段体积的总体积是指水闸、上氧化段下层的至少一个壶嘴的下边缘和圆周衬里之间的内部体积。
由于上还原段体积和羽化段体积的总体积是进料段、缓冲段、预处理段、中间段和上还原段的内部体积之和,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本发明的反应器,N小于20(对于实施例1,N约为13.4;对于实施例2和3,N约为11.2),而对于技术状态反应器,N约为36。
该反应器的这一实施方案是有利的,因为气体在本发明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比以前已知的反应器大很多倍,使动力学驱动的异质反应能够更好地完成,从而减少更多的CO2和H2O,有利于有价值的H2和CO。它还能促进聚合的CaO与副产品HCl反应成CaCl2,从而简化了气体净化,例如没有冷凝液腐蚀或形成棘手的NH4Cl。
反应器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规定,逆流段体积与反应器总体积之比为1:N个体积单位,其中N为1至8之间的数字(1≤N≤8?)。
这里可以进一步设想,2≤N≤7.5或甚至2.5≤N≤7.5。因此,逆流部分的体积是高度中的投影水平之间的内部体积,其中圆锥体与(锥形下层还原部分的)耐火衬里、锥形下层还原部分和锥形下层氧化部分的耐火衬里以及反应器的底部连接。下氧化段的体积是下层的至少一个壶嘴的上边缘、锥形下氧化段的耐火衬里和反应器底部之间的内部体积。
由于气体出口段和逆流段的横截面扩大,锥形下部还原段中的散装物的排放锥面积也被扩大,因此,较小的气流速度从散装物中流出,夹带的粉尘较少。
该反应器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是,锥形下部还原段的角度和锥形下部氧化段的角度在50°和70°之间。由于该实施方案,在锥形下部氧化段和锥形下部还原段的足够高的温度下保持液态的炉渣可以更好地排出,因为炉壁的角度大约为50-70°,最好是大约60°。由于这种设计,耐火材料的磨损和维护可以进一步减少,因此可以延长正常运行时间。
反应器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规定,预处理区、中间区、上氧化区、上还原区、气体出口区、锥形下还原区和锥形下氧化区各包括一个耐火衬里,每个区可以与其他区不同,其中每个区的每个耐火衬里包括2至6层。每个部分的每层可以进一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因此,例如,在总厚度、每一层的厚度、每一层的材料和衬里的应用方面,上氧化段的衬里可能与例如预处理段完全不同。每层的材料可以从砖、可浇注/可枪击耐火材料、水泥、石棉、陶瓷棉、玻璃棉、毛毡、纤维板、纸板、塑料板和漆-木片混合物中选择。此外,根据不同的层和段,耐火材料支撑系统可以从包括抗蠕变钢锚、陶瓷锚、自载砖组件和水冷管(带或不带鳍)的组中选择。该层需要满足的基本标准可以包括耐化学性、耐热性、物理稳定性(冷压强度)、绝缘性、最小化磨损(使用寿命)、一般安全性和施工性。根据每个部分的管理标准,每个部分的材料、层的厚度和层的数量都可能不同。第一层是最里面的一层,与反应区接触。
由于带进料段和缓冲段的羽绒服的温度较低,因此不需要化学或热稳定性。因此,没有耐火材料的抗蠕变钢可能就足够了。此外,由于预处理区的顶棚不需要任何机械稳定性,因为顶棚只承担其自身的重量,所以只需要一个隔热层来保持热损失。然而,预处理区两侧的耐火材料可能需要一些进一步的机械稳定性来抵御上面的耐火材料的重量。此外,耐火材料可能会暴露在来自散装的潜在化学攻击之下。因此,耐火材料可以有多达五层,示例性的可以由可铸造的氧化铝刚玉或尖晶石刚玉制成。
由于在中间部分,由于汽化、热解、脱氧、脱硫、脱嵌、H2S分离、碳化、裂解和焦油/重油的形成,温度急剧下降,耐火材料可以有多达四层,例如由可铸尖晶石或铬刚玉制成。
对于反应器的垃圾发电应用来说,上氧化段的耐火衬里包括由铬刚玉、尖晶石刚玉或碳化物或硝酸盐陶瓷制成的耐磨砖,这对于温度、化学和耐磨性来说是最关键的部分。对于第一层,可以选择砖块,例如由尖晶石或铬刚玉制成。可以进一步设想,整个耐火材料的厚度可以达到1000毫米或甚至超过1000毫米。另外,对于反应器来说,上氧化段的耐火材料衬里的厚度不超过500毫米也是有利的。在这个实施方案中,我们设想耐火衬被强烈地冷却,从而在耐火衬的内部形成渣子冻结,保护耐火衬。这一实施方案对于热值>24MJ/kg的反应器进料可能是必要的。由于用这种反应器进料产生更多的化学能和更多的热能,可以获得上部氧化段的更高温度和出口段上更丰富的气体。因此,该实施方案可能对废物转化为燃料和/或能源转化为燃料的应用特别有利(例如,转化为氢气、甲醇、甲烷或费托普斯燃料(XtL;X-to-Liquid))。
由于在上还原段中,温度与上氧化段相比大幅度下降,耐火材料的尺寸可以与上氧化段的描述相同,然而,由于上还原段具有较大的热损失表面,可以设想,耐火材料包括较薄的耐火层和较厚的绝缘耐火层,从而减少热损失,从而提高反应器的热效率,并因此提高整个废物变X工厂的热效率,其中X可以是能源、燃料、水或回收的金属。
气体出口部分的屋顶的耐火材料最好以与预处理部分的屋顶相同的方式建造,但是可以有更多的具有高物理稳定性的层,例如可浇铸的氧化铝刚玉、Spinell刚玉或Andalusite水泥,因为这个屋顶也支持上部部分的部分耐火材料。气体出口部分两侧的耐火材料是作为下面排列的下部还原部分建造的,对它的要求最好与上部还原部分的相同。带有炉膛/浇注的下部锥形氧化段的耐火材料包括与上部氧化段相同的层。然而,由于在这个部分会发生最高的化学侵蚀(熔渣和熔融金属库),并且上述反应器的全部重量都在这个部分,因此壁厚最好达到两米。此外,耐火材料的壁厚在水孔区域甚至可以更大。
如前所述,可能进一步有利的是,中间段的内部横截面积是圆柱形恒定的或在反应器底板方向上是锥形(变宽)的,上氧化段的内部横截面积是圆柱形恒定的或在反应器底板方向上是锥形(变窄)的,而上还原段的内部横截面积是圆柱形恒定的或向紧随上氧化段的反应器底部变宽。如上所述,圆柱形恒定横截面积更容易生产。
然而,中间段的加宽可以防止材料在中间段卡住,例如像低质量的煤炭废料这样的大块材料,由于热膨胀,当大块材料向上部氧化段移动时,就会卡住。
上部氧化区的缩小使得内表面在体积变成气体的同时也能跟随体积的减少,在氧化区的底部有一个较小的直径,从而使氧气能更好地到达体积的中间,避免了在中心部分未处理的材料区域("死人")。由于现在氧化区顶部的直径可能更大,这使得氧化区每米高度的容量增加了30%以上。
如上文对中间段和上氧化段的描述,横截面的扩大或缩小也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可以从上氧化段的直径平滑地扩大到上还原段的直径。这样,横截面可以扩大,从而达到高保留时间和更好的CO/H2含量,但没有形成气穴的风险,不允许未完全反应的气体成分通过短路到达气体出口。
此外,如果中间段的内部横截面积和上部氧化段的内部横截面积都是圆柱形的,可能更容易施工。然而,对于该工艺来说,如果中间部分的内部横截面积在反应器底板的方向上变宽,从而增加横截面积,而随后的上部氧化部分的内部横截面积在反应器底板的方向上变窄,从而增加横截面积,可能是有利的,因为上述原因。
反应器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是,至少有一个进一步的水龙头被安排在锥形下部还原段的一个层面上。
进一步的水箱以这种确定的方式额外供应空气和/或氧气,因此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而是几乎只产生一氧化碳。此外,通过这个实施方案可以实现,产量可以增加。此外,可以实现的是,在不损害气体质量的情况下,气体出口的温度可以提高到1500℃。
对于喜欢热能而不是化学能的应用,进一步有利的是,至少有一个额外的壶嘴被安排在上部的还原部分。通过这个实施方案,可以有利地实现将过多的化学能(CO、H2)通过将过多的CO氧化成CO2和H2氧化成H2O转变成热能。
另一个实施方案规定,至少有一个其他的壶嘴被安排在锥形下部氧化段的另一个层面(高度)。这个水口最好位于出水口上方。
通过在出水口上方布置壶嘴,可以促进出水口区域更有效的熔化,因为热量是在熔体要流出液体的地方产生的。同时,在出铁口上方布置的取水口可以确保出铁口另一侧所需的凝固熔体(所谓的熔渣冻结,保护耐火材料内衬,例如砖衬)不被液化,因此不会流走。
为了实现产能的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规定,上氧化段的内部横截面积的设计方式是,从进料形成的块状物内的任何一点到至少一个切口的出口的最大距离都小于预定的最小距离。该最小距离为
-在气体温度低于100℃和气体速度低于100米/秒时,小于1.3米
-在气体温度低于100℃,气体速度在100米/秒和343米/秒(声速)之间时,小于1.9米,以及
-在气体温度高于100℃和/或气体速度>343米/秒时,小于3.2米
其中,温度和气体速度(气体流量除以PI/4x ID 2)是在切口的出口提供的。
通过这个实施方案和合适的水口(可以设计成高速甚至超音速的喷嘴),可以实现反应器直径的增加,从而增加容量,因为通过水口引入的氧气和/或空气也可以很容易地到达体积的中心。如上所述,供应的氧气和/或供应的空气可以被预热,例如预热到大于或等于100℃或甚至500℃至1000℃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预处理段、中间段、上氧化段和上还原段的区域可以具有同类的横截面积,例如圆形横截面积。
也可以想象,氧化段的内部横截面积形成为一个圆形环或一个椭圆形环。
通过将上部氧化段的内部横截面积设计成非圆形的内部横截面积,可以进一步提高产能。同样,预处理段、中间段和上还原段的区域可以有一个最好是均匀的、基本上非圆形的横截面积。
例如,非圆形的内部横截面可以设计成具有五个或更多角的多边形,例如截断的正方形、正多边形、平行四边形、扩展的六边形等。内横断面也可以设计成圆形。特别适合的是将内部横截面设计成圆角矩形、体育场、椭圆形、椭圆、回旋环、多圆或超椭圆n>1。
对于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积的上氧化段的反应器,还可以规定,从散装物内的任何一点到至少一个壶嘴的出口的最大距离小于预定的最小距离。该最小距离为
-在气体温度低于100℃和气体速度低于100米/秒时,小于1.3米
-在气体温度低于100℃,气体速度在100米/秒和343米/秒(声速)之间时,小于1.9米,以及
-在气体温度高于100℃和/或气体速度>343米/秒时,小于3.2米。
其中,温度和气体速度(气体流量除以PI/4xID2)是在切口的出口提供的。
例如,反应器内部横截面积的体育场形状的实施方案(例如由两个各自直径=M的半圆形表面和一个边长=M的中心排列的方形表面组成)可以实现大约2.1倍的容量增加。此外,可以想象,用一个较小的体育场(例如由两个各自直径=M的半圆形表面和一个中心排列的边长=Y的正方形组成,其中Y≤M),反应器的容量也可以增加。此外,可以想象,随着体育场的进一步扩展(例如由两个各自直径=M的半圆形表面和一个中心排列的边长=Y的正方形组成,其中Y≥M),反应器的容量可以在施工现场允许的范围内几乎任意地增加。此外,可以想象的是,在反应器必须适应非矩形建筑场地的情况下,内部横截面积也是弧形或十字形的。
对于上述所有的上氧化段和/或预处理段、中间段和上还原段的内部横截面积的实施方案,还可以规定在耐火衬里发生的热应力可以通过高温膨胀节来补偿1500℃以下的温度,而对于1500℃以上的温度,可以通过带或不带周向水冷托架的榫槽布置来补偿。
由于上述所有实施例的上氧化段和/或预处理段、中间段和上还原段的内部横截面积都没有设置角度≤90°的拐角,因此可以防止在这种拐角处形成气体袋,从而基本上避免了未完全反应的气体成分可能通过短路到达气体出口。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是,在反应器的气体出口部分只安排一个气体出口。
这个实施方案可以使气体净化阶段的安排更简单,并且/或者降低设备成本,因为例如只有一个蒸汽发生器连接到单一的气体出口,而不是几个。
此外,有利的是,气体出口或唯一的一个气体出口在气体出口部分以向上30°至90°的角度排列,通常约为60°。这可以确保液态炉渣液滴或粉尘颗粒流回反应器,而不是堆积在一起并可能堵塞气体出口。还可以实现的是,由于重力分离,更多的灰尘可以保留在反应器内。
另外,气体出口也可以向下倾斜,在-60°和0°之间。然而,由于向下的角度,灰尘和矿渣可能会落入下游设备。然而,如果由于施工现场的限制或特殊的下游设备的限制,无法构建几何形状,这种实施方式可能是有益的。
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规定,共流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与气体出口部分和气体逆流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水平偏移。这种类型的反应器设计在这里被定义为不对称反应器。中心垂直纵轴基本上安排在每个部分的中心。由于上述实施方案,共流部分相对于气体出口部分和气体逆流部分不是同心排列。但是,气体出口部分和气体逆流部分是相互同心排列的。
这一实施方案确保了散装物(从锥形下部还原段突出到气体出口段的锥形散装物)的表面或排放面积增加,因为由于这一安排,散装物的设计结构相当于在相同高度上的一个斜截锥形。
由于散装物的表面积或排放面积增加,可以有利地实现气体出口速度(通过至少一个气体出口)与散装物的排放面积增加成比例地减少,从而减少散装物中的粉尘夹带。
另一个实施方案有利地规定,在反应器的气体出口部分只安排一个气体出口,共流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相对于气体出口部分和气体逆流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而言是水平偏移的,而且单一气体出口的安排比共流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更接近气体出口部分和气体逆流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
该实施方案还可以规定,由于散装体的构造相当于相同高度的斜截锥体,因此散装体(从锥形下部还原段突出到气体出口段的圆锥体)的表面积或排放面积增加。
由于进一步规定,唯一的气体出口比同流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更接近气体出口部分和气体逆流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因此进一步导致散装体的斜截锥体远离单一气体出口而倾斜,因此散装体的增大表面或排放面积从气体出口对面布置到气体出口下方。因此,气体可以直接从增大的体块表面或体块内部以更大的体积流向气体出口排出。
这种反应器实施方案的优点是增加了散料的表面积或排放面积,从而降低了排放速度,并且可以通过使用较少和/或较小的下游装置来降低成本。此外,可以避免大量灰尘的局部夹带。由于与气体出口相对的排放区域非常小,这意味着由于到气体出口的距离较大,导致流动阻力较大,气体流出的体积流量较小。因此,速度曲线在整个排放区是均匀的。
可能进一步有利的是,前面所述的不对称反应器只有一个气体出口,该单一气体出口被安排在共流部分纵轴的相反一侧。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灰尘,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所需的下游处理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规定,一个热交换器和/或一个蒸汽发生器被连接到气体出口部分的下游,气体抽吸装置(例如至少一个防爆的高温鼓风机)被连接到热交换器或蒸汽发生器的下游。如果反应器是在负压下运行,这一点尤其有利。通过气体提取介质进行提取的方式是有利的,一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气体从反应器中向上逸出,另一方面,只有极少量的额外环境空气被反应器吸进去。
此外,可以有利地规定,反应器也可以在超压下运行或操作。为此,打算在上氧化段和/或锥形下氧化段的周围壳体中安排高温闸阀,高温闸阀的设计是为了在反应器完全运行期间允许更换水口。
高温闸阀是有利的,因为在超压操作期间,当壶嘴被交换时,气体会从反应器中泄漏。因此,有利的是,首先将分水器拉到高温填料压盖后面,此时分水器仍在一个外管中,并由压盖密封在这个管子中。如果要拉动或更换分水器,高温闸阀被关闭,分水器可以被完全拉动。然后可以通过插入的方式来安装新的或维修好的风口,即打开闸阀,风口被部分推入填料压盖。因此,阀门可以被安全地打开,壶嘴可以被完全插入并被固定/固定。有利的是,高温闸阀是陶瓷的、耐热的、冷却的或上述特征的组合。
虽然在超压状态下的维护更加困难,但超压会增加气体的密度,从而减少反应器的体积流量,进一步减少下游设备的尺寸和成本。
对于上述所有的反应器实施方案,可用于废物和其他进料材料的材料和/或能量回收,可以规定反应器的设计方式是,在外围区域(散装材料和耐火材料之间的边界)的氧化部分可以达到1800℃以上的温度,在散装内部(中心)可以达到2000℃至4000℃之间。然而,这些高温可能会导致耐火衬(如砖衬)在轴向、切向和径向上的膨胀,每衬米可达20毫米,在耐火衬中产生应力,反过来影响反应堆径向上的外层钢壳。为了使反应器的稳定性不受这些高温和由此产生的衬里应力的影响,根据本发明,可以规定反应器的耐火衬里至少由两个衬里部分组成,在轴向上一个一个地排列。每个衬里部分都被安排在热膨胀补偿手段(例如膨胀节或舌形槽组合)之间。这里可以设想,反应器的耐火衬里被隔离在高度为2至4米的部分。对于气体出口温度为1500℃至1600℃的反应器,可以规定反应器内衬每隔3至4米高度有一个进一步的内衬部分。对于气体出口温度为1600℃和1750℃的反应器,可以规定反应器衬里每隔2至3米高度就有一个额外的衬里部分。由于高气体出口温度会产生特别高的温度(温度在1800℃和4000℃之间),特别是在上氧化段和锥形下氧化段,因此可以规定,一个一个排列的衬里部分的排列方式是,在上氧化段和锥形下氧化段的每个部分正好排列一个衬里部分。此外,还可以规定,在氧化段的下方和上方再安排一个衬里段。这可以确保热氧化段只由一个衬里段组成,每个衬里段都可以向各自的上方衬里段的方向扩展,后者比较冷。为了不使热气或高温继续通过至少两个衬里部分之间的间隙向外逸出,还可以规定在一个高于另一个的衬里部分之间形成一个榫槽连接,其中一个衬里部分在面向反应器内部的一侧有槽,另一个衬里部分在面向反应器内部的一侧有榫。榫槽连接可以设计成这样:即使反应器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比较冷,并且衬里部分之间的间隙最大,槽中的舌片也是以正向锁定的方式排列,即舌片的垂直外壁与槽的垂直壁相连,但槽和舌片之间仍有一个垂直间隙开口。这样做的好处是,尽管有缝隙开口,但在反应器启动或高度加热期间,没有热量和气体可以到达外部绝缘层和钢壳,并且较少或没有气体可以逃到外面。此外,可以规定槽和舌之间的缝隙开口是一个随温度变化的缝隙开口。槽和舌之间的随温度变化的间隙开口可以是例如50毫米。如上所述,耐火衬里在高温下会膨胀,由于舌片和凹槽的连接,舌片会膨胀到凹槽里。此外,可以规定,在一上一下排列的至少两个衬里部分之间,安排有一个圆周水冷控制台,用于在反应器加热和冷却期间保持耐火衬里并稳定衬里。这个圆周水冷控制台可以通过弯曲横截面积为方形、圆形或矩形的空心管来生产,而不需要焊缝。这里可以有利地规定,水冷式控制台具有较高的热流量,这是由冷却水的流速从0.8米/秒到25米/秒实现的。冷却水的高流速有利于在高温(>1500℃)地区布置时保持圆周水冷式控制台的热和机械稳定性。上述至少两个叠加的榫槽衬里部分和圆周水冷控制台的安排可以安排在同流部分和/或气体出口部分和/或逆流部分。每个部分也可以有几个安排,两个衬里部分一个在另一个上面排列,有榫槽连接和圆周水冷控制台。也可以规定,上层衬砌部分有凹槽,下层衬砌部分有舌头。这可以使耐火衬在暴露在高温下时向上膨胀。此外,可以想象,至少两个衬里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一个内衬和一个包裹内衬的外衬。这里可以规定,内衬是由烧制的砖块制成的砖衬或整体式(如可浇铸)耐火衬。
本发明的上述任务也通过权利要求21中规定的用于气化、裂解和/或熔化原料的方法得到解决,该方法除其他外,有利地适用于废物和其他原料的材料和/或能量的回收。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步骤,最初包括向共流段提供进料,其中进料通过带有水闸的进料段被引入。在随后的缓冲段中,进料被预热和预干燥,然后到达预处理段,其中预处理段的横截面相对于缓冲段而言被扩大,进料形成具有出料锥的出料块。通过供应氧气和/或空气和/或燃烧气体,或通过供应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或燃烧气体,在预处理区将散装物的表面加热到至少800°,这些气体通过在预处理区横截面扩大的区域内的气体供应装置(例如燃烧器和/或喷嘴)供应,以便在原料的表面引发至少部分热解。
在随后的中间环节,进料被充分热解和充分干燥。
通过至少两层的通风口供应未经处理的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形成了一个热的上氧化段,它位于中间段的下面。热解产物和部分原料在这个热的上氧化段中燃烧、开裂和/或融化,从而使尚未转化的原料进一步结焦。
在随后的上部还原段中,热能随后被转化为化学能。气体在共流段从进料段以共流方式流向气体出口。
通过锥形下层氧化段的至少一个壶嘴供应未经处理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也在锥形下层氧化段中形成一个热段。熔融金属和熔融矿渣也被收集在这个下排列的热下氧化段。这些熔融金属和/或熔融炉渣通过至少一个抽头(例如在模具中)被抽走,或者根据需要连续流出(例如流向炉渣造粒)。
在锥形下层氧化段和锥形下层还原段中,也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沿着气体出口的方向向上流动(逆流)。来自共流部分(从上到下)的气体和来自逆流部分(从下到上)的气体通过至少一个气体出口从气体出口部分排出。
对本发明至关重要的方法步骤可以有利地进一步发展,即通过抽吸的方式排出同流部分产生的气体和逆流部分产生的气体。为此目的,使用了气体抽吸装置。吸力在反应器中产生负压。在反应器中使用负压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对反应器进行维护,因为当反应器被打开时,空气可以被吸进去,但没有气体可以逃出来。
另外,可以在反应器中产生超压,从而使反应器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超压排出。
在超压状态下,低至200mbar的超压,反应器迫使热气进入后续工艺步骤。这一实施方案消除了对防爆的高温吸气鼓风机的需要。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中可能出现的高达10巴的超压,允许减少逸出气体的体积,从而可以使用较小的装置进行气体净化。正压操作的优势在于,气体被强制带出反应器。为此,反应器中的压力是由产生的气体、气体的热膨胀和具有过剩压力的气体介质的供应产生的。
用于进料的至少一个水闸可以毫无问题地打开或关闭。例如,这可以通过液压操作的舱口(门)来建设性地解决。舱门的布置方式是,在反应器中出现所需的或意外的超压时,舱门会被额外地按下关闭,没有气体会意外地泄漏。还有一个好处是,水闸有额外的压力平衡管,通向大气和/或反应堆内的安全区域。因此,舱口也可以在反应器内任何需要的超压下打开,因为舱口的驱动装置不必与压力差作斗争。
也可以规定注入惰性气体如氮气或二氧化碳来启动反应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上所述,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可用于回收能源。因此,可将原料如废料送入反应器,其内部能量以气体形式获得,其中含有化学和热能,可用于发电(废物变能源)。
参照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以下描述,可以得出进一步的优点、细节和发展。
图1a显示了所发明的反应器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简化横截面图。
图1b显示了所发明的反应器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另一个简化截面图。
图2显示了所发明的反应器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简化横截面图,其上部的还原段部分插入气体出口段。
图3显示了所发明的反应器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简化横截面图,其中共流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与气体出口部分的中央垂直纵轴水平偏移。
图4显示了反应器上部氧化段的内部横截面积,其中内部横截面积基本上形成为一个圆形区域。
图5显示了反应器上部氧化段的内部横截面积,其中内部横截面积基本上被设计成一个体育场。
这些图中相同编号的元素要么是相同的,要么是履行相同的功能。如果功能相当,以前讨论的元素不一定在后面的图中讨论。
在下文中,图1a描述了一个基本为圆柱形的反应器100的实施方案。在解释该反应器的细节时,还具体说明了在该反应器中处理含有有机成分的废物作为进料时发生的方法步骤。
通过使用其他进料,对反应器和/或方法的修改可能是有用的。一般来说,不同的进料也可以结合起来,例如在非有机进料的气化/裂解/熔化过程中加入具有较高能量值的进料(例如不可回收的塑料、受污染的废木材、汽车轮胎等)。
图1a中所示的反应器100有三个主要部分,即同流部分110、气体出口部分120和逆流部分130。同流部分110、气体出口部分120和逆流部分130被一个例如钢壳所包围,该钢壳显然必须有凹槽,用于喂入原料和气体以及排放气体和原料的装置。同流部分110、气体出口部分120和逆流部分130基本上彼此同心排列(用基本上穿过反应器中心的垂直虚线表示)。在共流部分中,安排了一个羽化区111、一个上氧化区116和一个上还原区118。全流区111包括一个带有水闸112的进料区,进料如废物、水、汽车轮胎、添加剂或其他进料通过进料区从上面送入反应器。固体物质的流向显示为从上到下的虚线箭头。缓冲区113被安排在进料区的下面,有一个水闸112。在缓冲区113的下面安排了一个用于缓冲和预干燥进料体积的预处理区114,从而在上部区域形成一个横截面的扩大,在底部区域形成一个狭窄的横截面,以便进料的排放锥(140)可以从进料形成(由斜虚线表示;在114和119之间)。因此,底部区域对应于一个角度为α的倒截锥体,其中α有利地在120°和150°之间,最好是135°。如图1a进一步所示,两个气体供应装置119在预处理部分114的横截面放大的区域内打开。通过供气装置119,热气可以被输送到排放锥。因此,热解可以在出料锥140的表面进行。预处理部分114也可以通过按比例燃烧掉所有的氧气(因为λ可能大约为1),例如通过低成本的顺磁或化学氧分析器来控制,使其成为惰性的。因此,可以避免其他反应器所需的昂贵的氮气衬垫。在预处理部分114的下面有一个中间部分115,它被配备为最终干燥和完全热解。如图1a所示,中间部分115有一个基本圆柱形的内径。一个基本为圆柱形的氧化段116与中间段115相邻,其中在上层氧化段116中,壶嘴117周向排列成多个层次(这里显示为三个层次)。未处理的和/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通过壶嘴117加入,使温度上升到这样的程度,即所有物质都转化为无机气体、液态金属、焦炭、碳和/或矿渣。在与上层氧化段116相邻的上层还原段118中,该段基本上安排在随后的气体出口段120的上方,热能向化学能的内热转换发生了。同时,与固体共流的气体(用从上到下的虚线箭头表示),从全流区开始,经上氧化区和上还原区118从上到下产生,然后被引入气体出口区120。
如图所示,气体出口部分120与上部还原部分118相连,从而形成横截面的扩大。由于气体出口部分120的横截面积大于上还原部分118的横截面积,因此可以形成一个圆锥体141。产生的气体在气体出口部分120中通过至少一个气体出口121(由从左到右的虚线箭头所示)排出-大约与锥状体141交叉流动。例如,可以规定四个或更多的气体出口121分布在圆周上(未示出),这样,在同流部分和逆流部分产生的气体可以在横流中径向分流。气体出口121可以设计成气体可以向下流动的方式。气体出口的角度θ在-60°和0°(水平)之间向下。在图1中表示的是一个与-30°的角度。然而,气体出口也可以被设计成气体向上排放(如图2所示),气体出口的角度θ特别是60°。因此,根据应用和施工限制,可以设计-60°(向下倾斜)、0°(水平)和+90°(垂直向上)之间的任何角度。
在气体出口部分120的下面是逆流部分130,逆流部分130包括锥形的下部还原部分138和锥形的下部氧化部分136。如图1所示,逆流部分130是圆锥形的,并以一定的角度ζ向反应器底部倾斜(变窄),角度ζ在50°和70°之间,这里大约为60°。在锥形的下部还原段138,也发生了热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如图所示,在锥形下部还原段138的下面有一个锥形下部氧化段136,其中至少有一个壶嘴137和至少一个抽头131。通过至少一个喷嘴137引入未经处理或预热的空气和/或氧气,以氧化剩余的碳化材料,防止熔融金属和熔融炉渣凝固。熔融金属和熔融炉渣的收集和排放是在至少一个出水口131中进行的。
在锥形下层氧化段136和锥形下层还原段138中产生的气体也与固体的流动逆流而上,通过散装体(用从下往上的虚线箭头表示)流向气体出口段120,在那里通过至少一个气体出口121排出。
图1a的反应器可以有如表1例2所公开的截面内部体积。
当然,反应器也可以有其他的尺寸,从而有其他的内部体积,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比例基本相同或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于这一点,上氧化段体积与羽化段体积之比可以是1:N个体积单位,其中N是一个大于或等于(≥)4且小于或等于(≤)20的数字。
有利的是,在共流部分110和逆流部分130中产生的气体是通过吸力排出的。此外,有利的是,在共流部分110中产生超压,从而使共流部分110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超压排出。
尽管上面具体描述的实施形式特别适合于处理(气化、裂解和/或熔化)废物,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当使用其他原料时,对反应器进行修改是必要的或权宜之计。然而,一般来说,上述反应器也可用于处理危险废物或金属含量较高的进料,据此,气化/裂解原理和熔化原理在某些情况下将占主导地位。不同的进料也可以结合起来。例如,可以添加具有较高能量值的特定进料(如不可回收的塑料、受污染的废木料、轮胎,但也包括煤或类似物),用于熔化非有机进料。
图1b所示的反应器100基本上对应于图1b所示的反应器,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部分115的内部横截面积在反应器底板方向上变宽(见角度β,其中β在80°和90°之间,这里约为87°),上部氧化部分116的内部横截面积在反应器底板方向上变细/变尖(见角度γ,其中γ在80°和90°之间,这里约为85°)。此外,如角度δ所示,上还原段118的横截面积在氧化段116的正下方扩大(见角度δ,其中δ在50°和70°之间,这里约为60°)。
图2所示的反应器100与图1a所示的反应器100基本对应,但在本实施例中,带有上部还原段118的一部分的共流段110被插入气体出口段120中。如图所示,上还原段118的耐火衬里(如砖衬)突出于气体出口段120。由于气体出口段120的横截面积比上还原段118大,而且至少一个气体出口121位于气体出口段120的边缘区域,因此在共流段110中产生的气体必须绕过突出到气体出口段120中的耐火衬里(例如砖衬),以便到达气体出口121,从而使进入以下装置的灰尘减少。
图2的反应器可以有如表1的实例1所公开的截面内部体积。
当然,反应器也可以有其他的尺寸,从而有其他的内部体积,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比例基本相同或在规定范围内。为此,上层氧化段体积和羽化段体积的比值应为1:N个体积单位,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4且小于或等于(≤)20的数字。
图3显示了反应器10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根据图3的反应器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1a的反应器100,但是在反应器的气体出口部分120中只布置了一个气体出口121,共流部分110的中央垂直纵轴相对于气体出口部分120和气体逆流部分130的中央垂直纵轴水平偏移布置,并且单个气体出口121比共流部分110的中央垂直纵轴更靠近气体出口部分120和气体逆流部分130的中央垂直纵轴布置。
中央垂直纵轴在图3中显示为虚线。如图所示,中央垂直纵轴基本上安排在每个部分的中心。如图所示,共流部分110相对于气体出口部分120不是同心排列。然而,气体出口部分120与逆流部分130同心布置。
反应器100的这一实施方案的优点是增加了散料的表面积或排放面积,从而提高了排放率,并通过减少下游设备的数量和/或尺寸来降低成本。
图3的反应器可具有表1例3所公开的剖面内部体积。
当然,反应器也可以有其他的尺寸,从而有其他的内部体积,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比例基本相同或在规定范围内。为此,上层氧化段体积和羽化段体积的比值应为1:N个体积单位,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4且小于或等于(≤)20的数字。
图4显示了反应器100的上部氧化段116的内部横截面积的配置,其中内部横截面积基本上形成为圆形区域。根据图1a、根据图1b、根据图2或根据图3的反应器100可以是一个具有圆形内部横截面积的反应器,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安排了几个壶嘴117(这里只看到一层),通过这些壶嘴将未经处理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吹到或注入散装物中。壶嘴117分布在圆形区域的圆周上,因此,最好是散装物的每一点都能被吹入或注入未经处理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在此,可以设想,从进料形成的散装体中的任何一点到至少一个抽气孔117的出口的最大距离小于预定的最小距离。在气体温度低于100℃和气体速度低于100米/秒时,最小距离小于1.3米;在气体温度低于100℃和气体速度在100米/秒和343米/秒(声速)之间时,小于1.9米;在气体温度高于100℃和/或气体速度大于343米/秒时,小于3.2米。因此,在每个切口的出口处都有温度和气体速度(气体流量除以PI/4xID2)。
图5显示了反应器上部氧化段116的内部横截面积的配置,其中内部横截面积基本上被设计成体育场。根据图1a、图1b、图2或图3的反应器100可以是一个具有体育场形内部横截面积的反应器。如图所示,安排了几个壶嘴(这里只显示了一层),未处理的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通过这些壶嘴被吹入或注入到散装中。壶嘴117均匀地分布在体育场区的圆周上,因此,最好是散装体的每一点都能得到注入的未处理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在此,我们设想从散装体中的任何一点到至少一个壶嘴117的出口的最大距离小于预先确定的最小距离。在气体温度低于100℃和气体速度低于100米/秒时,最小距离小于1.3米;在气体温度低于100℃和气体速度在100米/秒和343米/秒之间时,小于1.9米;在气体温度高于100℃和/或气体速度大于343米/秒时,小于3.2米。因此,温度和气体速度(气体流量除以PI/4xID2)是在切口处给出的。这个实施方案,对于共流部分的内部横截面可以像上层氧化部分116那样,具有体育场形状的内部横截面积,导致反应器的(水平)横截面的直径增加,从而增加容量。由于非圆形的横截面,散装物,特别是散装物的中心,很容易被未经处理的或预热的氧气和/或通过壶嘴117引入的空气所接触。通过整个反应器的内部横截面积的体育场状实施方案,容量增加了2.1倍。
参考数字列表
100 反应器
110 同流部分
111 全景部分
112 水闸
113 缓冲区部分
114 预处理部分
115 中级部分
116 上部氧化段
117 图耶斯
118 上部减速段
119 燃气供应材料
120 气体出口部分
121 气体出口
130 逆流部分
131 敲打
136 锥形下部氧化段
137 图耶尔
138 锥形下部减速段
140 排料锥
141 康乃馨状的散装物。

Claims (25)

1.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该反应器包括
■同流部分(110)包括
-一个由以下部分组成的羽绒服部分(111)
o一个带有水闸(112)的进料部分,通过该水闸将进料从上方引入反应器(100);
o位于进料段(112)下方的缓冲段(113);
o预处理部分(114),该部分位于缓冲部分(113)的底部以下,并且在上部区域有一个扩大的横截面,在底部区域有一个缩小的横截面,这样就可以形成进料的排放锥(140);
o至少有一个供气装置(119),它在预处理部分(114)的横截面扩大的区域内打开,热气可以通过它被输送到排放锥中;和
o一个中间部分(115),位于预处理部分(114)的底部以下;
-位于中间部分(115)下方的上氧化部分(116),包括至少分两层排列的壶嘴(117),其中通过壶嘴(117)可提供未经处理的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和
-位于上氧化段(116)下方的上还原段(118);
■气体出口部分(120),包括至少一个气体出口(121),其中气体出口部分(120)的横截面积大于上还原部分(118)的横截面积,以便能够形成锥状体(141),和
■一个逆流部分(130)包括
-位于气体出口部分(120)下方的锥形下部减速部分(138),以及
-锥形下氧化段(136),用于在底部积聚熔融金属和熔融炉渣,锥形下氧化段(136)位于锥形下还原段(138)的下方,包括至少一个壶嘴(137),通过它向熔融金属和熔融炉渣提供未经处理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以防止凝固,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排出熔融金属和熔融炉渣的出水口(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上还原段(118)完全布置在气体出口段(120)上方,气体出口段(120)位于上还原段(118)下方,同时提供一个横截面放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化和/或熔化进料的反应器(100),其中至少一部分上部还原段(118)被安排在气体出口段(120)中,气体出口段(120)相对于上部还原段(118)具有横截面放大。
4.用于气化和/或熔化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进料的反应器(100),其中上氧化段体积与全流通段体积之比为1:N体积单位,其中4≤N≤2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上氧化段体积与上还原段体积及羽化段体积的总体积之比为1:N体积单位,其中7≤N≤2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逆流段体积与反应器总体积之比为1:N体积单位,其中1≤N≤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何一项,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锥形下部还原段的角度(ζ)和锥形下部氧化段的角度(ζ)在50°和7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预处理段(114)、中间段(115)、上氧化段(116)、上还原段(118)、气体出口段(120)、锥形下还原段(138)和锥形下氧化区(136)各包括一个耐火衬里,其中每个段的每个耐火衬里包括2至6层,每层由不同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上氧化段(116)的耐火衬里包括三至六层,每层由不同材料制成,各层厚度之和至少有600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用于气化和/或熔化进料的反应器(100),其中中间段(115)的内截面面积为圆柱形恒定或在反应器底板方向呈锥形,上氧化段(116)的内截面面积为圆柱形恒定或在反应器底板方向呈锥形,上还原段(118)的内截面面积为圆柱形恒定或向紧随上氧化段(116)的反应器底部变宽。
11.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用于气化和/或熔化进料的反应器(100),其中至少有一个进一步的壶嘴(139)被安排在锥形下部还原段(138)的另一层面,或者有一个进一步的壶嘴被安排在锥形下部还原段(138)的另一层面,并且至少有一个额外的壶嘴被安排在上部还原段(118)。
12.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用于气化和/或熔化进料的反应器(100),其中至少有一个进料器被安排在锥形下部氧化段(136)的另一层面。
13.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上氧化段(116)的内部横截面积形成为,从原料形成的排放体中的任何一点到至少一个壶嘴(117)的出口的最大距离小于预定的最小距离,该最小距离为
-在气体温度低于100℃和气体速度低于100m/s时,小于1.3米;
-在气体温度低于100℃和气体速度在100米/秒至343米/秒之间时,小于1.9米;以及
-在气体温度高于100℃和/或气体速度超过343米/秒时,小于3.2米;
其中,温度和气体速度是在分水器(117)的出口处提供的。
14.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前面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的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上部氧化段(116)的内部横截面积形成为非圆形表面,特别是形成为圆角矩形、体育场、椭圆形、椭圆、环形、多圆、超椭圆n>1、超圆n=4或形成为具有五个或更多角的多边形,例如截断的正方形、正多边形或平行四边形。
15.根据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在气体出口部分(120)中只安排了一个气体出口(121)。
16.用于气化和/或熔化权利要求1至14或15中任一项的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的至少一个气体出口(121)或根据权利要求15的唯一一个气体出口(121)以-60°至+90°的角度(θ)布置在气体出口部分(120)。
17.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的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共流部分(110)的中央垂直纵轴相对于气体出口部分(120)和气体逆流部分(130)的中央垂直纵轴水平偏移布置。
18.参照权利要求17的用于气化和/或熔化进料的反应器(100),其中唯一的气体出口(121)位于比共流部分(110)的中央垂直纵轴更靠近气体出口部分(120)和气体逆流部分(130)的中央垂直纵轴。
19.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的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一个热交换器和/或一个蒸汽发生器被连接到气体出口部分(120)的下游,气体抽吸装置被连接到热交换器或蒸汽发生器的下游。
20.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前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的原料的反应器(100),其中高温闸阀被安排在上氧化段(116)和/或锥形下氧化段(136)的壳体内,高温闸阀被设计成允许在反应器使用期间更换壶嘴(117)。
21.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100)气化和/或熔化进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共流段(110)提供进料,其中进料通过带有水闸(112)的进料段送入,其中进料在缓冲段(113)中被预热和预干燥,通过在预处理段(114)中提供进料,形成具有出料锥的出料块,其中预处理段(114)的截面相对于缓冲段(113)被放大;
-通过在预处理段(114)的横截面扩大区域内打开的至少一个供气装置(119)供应空气和/或氧气和/或燃烧气体,将预处理段(114)中的出料块加热到至少800℃,以便在原料的表面或原料中启动热解,原料在随后的中间段中被完全热解并完全干燥;
-通过提供未经处理的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通过至少两层排列的壶嘴(117),提供一个下卧的热上层氧化段,并且
-燃烧热解产物和进料,熔化金属和矿物成分(如果有的话),并在热的上部氧化段进一步焦化进料残留物;
-在上还原段(118)将热能转换为化学能;
-通过向存在于锥形下层氧化段中的累积的熔融金属和熔融炉渣提供未经处理的或预热的氧气和/或空气,以保持熔融金属和熔融炉渣处于熔融状态,并在必要时通过至少一个出水口(131)排出熔融金属和熔融炉渣,从而提供一个下层热下层氧化段;
-通过气体出口部分(120)的至少一个气体出口(121)排放共流部分(110)中产生的气体;以及
-通过气体出口段(120)的至少一个气体出口(121)排放在逆流段(130)中产生的气体,在逆流段(130)的锥形下部氧化段中形成的气体通过锥形下部还原段(138)流向气体出口段(120)。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在同流部分产生的气体和在逆流部分产生的气体通过吸力排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在共流部分产生超压,其中在共流部分产生的气体通过超压排出。
24.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注入氮气以启动反应器。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一,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100)的使用,以回收能源。
CN201980078770.9A 2018-11-28 2019-11-27 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和工艺 Pending CN1131666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208810.4A EP3660132A1 (en) 2018-11-28 2018-11-28 Reactor and process for gasifying and/or melting of feed materials
EP18208810.4 2018-11-28
ZA2018/08031 2018-11-28
ZA2018/08031A ZA201808031B (en) 2018-11-28 2018-11-28 Reactor and process for gasifying and/or melting of feed materials
PCT/EP2019/082807 WO2020109425A1 (en) 2018-11-28 2019-11-27 Reactor and process for gasifying and/or melting of feed material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6661A true CN113166661A (zh) 2021-07-23

Family

ID=68621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8770.9A Pending CN113166661A (zh) 2018-11-28 2019-11-27 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和工艺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8021B2 (zh)
EP (1) EP3887486A1 (zh)
JP (1) JP2022510663A (zh)
KR (1) KR20210114939A (zh)
CN (1) CN113166661A (zh)
AU (1) AU2019386897A1 (zh)
BR (1) BR112021010387A2 (zh)
CA (1) CA3121255A1 (zh)
IL (1) IL283543A (zh)
SG (1) SG11202105554SA (zh)
WO (1) WO20201094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26885A1 (en) * 2021-01-06 2022-07-13 KBI Invest & Management AG Reactor and process for gasifying and/or melting of feed materials 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0554A1 (de) * 1990-09-27 1992-04-09 Bergmann Michael D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hermischen behandlung von abfallstoffen
DE19816864A1 (de) * 1996-10-01 1999-10-07 Hans Ulrich Feustel Koksbeheizter Kreislaufgas-Kupolofen zur stofflichen und/oder energetischen Verwertung von Abfallmaterialien unterschiedlicher Zusammensetzung
CN1483068A (zh) * 2000-12-04 2004-03-17 ��Ĭ��������Դ���޹�˾ 多面体气化器及相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3091B2 (ja) * 1994-03-10 2001-04-03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廃棄物の処理方法及びガス化及び熔融燃焼装置
US5318602A (en) * 1991-11-26 1994-06-07 Helmut Juch Fuel gas generator for lean gas generation
US6112677A (en) * 1996-03-07 2000-09-05 Sevar Entsorgungsanlagen Gmbh Down-draft fixed bed gasifier system and use thereof
DE19640497C2 (de) 1996-10-01 1999-01-28 Hans Ulrich Dipl Ing Feustel Koksbeheizter Kreislaufgaskupolofen zur stofflichen und/oder energetischen Verwertung von Abfallmaterialien
DE10007115C2 (de) 2000-02-17 2002-06-27 Masch Und Stahlbau Gmbh Rolan Verfahren und Reaktor zum Vergasen und Schmelzen von Einsatzstoffen mit absteigender Gasführung
DE10051648A1 (de) * 2000-02-25 2001-09-13 Mitteldeutsche Feuerungs Und U Verfahren und Schacht-Schmelz-Vergaser zur thermischen Behandlung und Verwertung von Abfallstoffen
US8657892B2 (en) * 2007-07-05 2014-02-25 The Board Of Regents For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Downdraft gasifier with internal cyclonic combustion chamber
SE0801266A0 (sv) * 2008-05-29 2009-12-21 Blasiak Wlodzimierz Tvåstegsförgasare som använder förupphettad ånga av hög temperatur
WO2010022096A2 (en) * 2008-08-18 2010-02-25 Syngest, Inc. Method for converting biomass into synthesis gas using a pressurized multi-stage progressively expanding fluidized bed gasifier followed by an oxyblown autothermal reformer to reduce methane and tars
DE102009035051B4 (de) * 2009-07-28 2011-04-21 Uhde Gmbh Vergasungsreaktor zur Herstellung von Rohgas
DE202011004328U1 (de) * 2011-03-22 2012-06-25 Big Dutchman International Gmbh Schachtvergaser zum Betrieb bei einer unterstöchiometrischen Oxidation
US10738249B2 (en) * 2012-01-30 2020-08-11 Aries Gasification, Llc Universal feeder for gasification reactors
US8721748B1 (en) * 2013-01-28 2014-05-13 PHG Energy, LLC Device with dilated oxidation zone for gasifying feedstock
US10696911B2 (en) * 2015-02-10 2020-06-30 V-GRID Energy Systems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solids flow in a gasifi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0554A1 (de) * 1990-09-27 1992-04-09 Bergmann Michael D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hermischen behandlung von abfallstoffen
DE19816864A1 (de) * 1996-10-01 1999-10-07 Hans Ulrich Feustel Koksbeheizter Kreislaufgas-Kupolofen zur stofflichen und/oder energetischen Verwertung von Abfallmaterialien unterschiedlicher Zusammensetzung
CN1483068A (zh) * 2000-12-04 2004-03-17 ��Ĭ��������Դ���޹�˾ 多面体气化器及相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386897A1 (en) 2021-07-22
WO2020109425A1 (en) 2020-06-04
KR20210114939A (ko) 2021-09-24
BR112021010387A2 (pt) 2021-08-24
EP3887486A1 (en) 2021-10-06
US20220025284A1 (en) 2022-01-27
JP2022510663A (ja) 2022-01-27
IL283543A (en) 2021-07-29
US11788021B2 (en) 2023-10-17
SG11202105554SA (en) 2021-06-29
CA3121255A1 (en)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2173B2 (ja) 固形燃料から燃焼ガス、合成ガス、還元ガスを生ぜしめ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RU2594410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е плазменные газификаторы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сингаза
CN102994160B (zh) 固相排渣的气流床气化炉
AU2019387395B9 (en) Reactor and process for gasifying and/or melting of feed materials
CN113166661A (zh) 用于气化和/或熔化原料的反应器和工艺
JP2000329323A (ja) 廃棄物ガス化処理装置における高温ガス化炉構造
EP3660132A1 (en) Reactor and process for gasifying and/or melting of feed materials
EP4026885A1 (en) Reactor and process for gasifying and/or melting of feed materials 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CN107118808A (zh) 煤焦y型气流床清洁高效气化工艺
EA042311B1 (ru) Реактор и способ газификации и/или плавления сырьев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US10843163B2 (en) Equilibrium approach reactor
OA20314A (en) Reactor and process for gasifying and/or melting of feed materials.
JP3438573B2 (ja) 廃棄物のガス化溶融炉およびガス化溶融方法
WO2023164079A1 (en) Fixed bed gasif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