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4200A - 消融心脏组织的系统和方法或用途 - Google Patents

消融心脏组织的系统和方法或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4200A
CN113164200A CN201980075316.8A CN201980075316A CN113164200A CN 113164200 A CN113164200 A CN 113164200A CN 201980075316 A CN201980075316 A CN 201980075316A CN 113164200 A CN113164200 A CN 113164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ulmonary vein
ablation
catheter
pati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53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哈比卜比萨拉
N·加利
K·安妮塔麦金尼斯
A·戈瓦里
C·T·贝克勒
J·T·凯斯
R·O·海特尔
K·J·赫拉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569,58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534239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filed Critical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4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42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9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having a flexible, catheter-like structure, e.g. for heart 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022Sensing or detecting at the treatment site
    • A61B2017/00039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phenomena other than conductivity, e.g. capacity, inductivity, Hall effect
    • A61B2017/00044Sensing electrocardiography, i.e. ECG
    • A61B2017/00048Spectral analysis
    • A61B2017/00053Mapp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214Expandable means emitting energy, e.g. by elements carried thereon
    • A61B2018/0022Ballo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91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05Electrodes having a specific shape
    • A61B2018/1407Loo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65Deformable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8/00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218/001Detail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having means for irrigation and/or aspiration of substances to and/or from the surgical site
    • A61B2218/002Irrig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8Shielding or protection of sensors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protection from mechanical dam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主题是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装置、系统及其用途。所述解决方案可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基于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所述方法或用途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Description

消融心脏组织的系统和方法或用途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以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731,525(代理人案卷号BIO6040USPS1;253757.000003),于2018年9月14日提交;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754,275(代理人案卷号:BIO6039USPSP1;253757.000002),于2018年11月1日提交;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771,896(代理人案卷号:BIO6079USPSP1;253757.000004),于2018年11月27日提交;以及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873,636(代理人案卷号:BIO6039USPSP2;253757.000008),于2019年7月12日提交;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886,729(代理人案卷号:BIO6039USPSP3;253757.000013),于2019年8月14日提交;以及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889,471(代理人案卷号:BIO6039USPSP4;253757.000014),于2019年8月20日提交;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6569585,于2019年9月12日提交(代理人案卷号BIO6039USCIP1;253757.000009)。这些引用的美国专利申请和临时专利申请的内容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如同逐字列出一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心脏组织的区域异常地向相邻组织传导电信号时,会发生心律失常,诸如心房纤维性颤动(AF)。这会破坏正常心动周期并导致心律不齐。某些规程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包括以外科的方式扰乱造成心律失常的信号源并且扰乱用于此类信号的传导通路。通过经由导管施加能量来选择性地消融心脏组织,有时可能停止或改变不需要的电信号从心脏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传播。消融方法通过形成非导电消融灶来破坏不需要的电通路。
据此,应当理解,AF是人类中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它影响总体人群的0.4%至1%,并且在80岁以上的患者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至大约10%。AF消融的主要临床有益效果是由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诸如心悸、疲劳或不耐力)的消除引起的生活质量改善。
然而,由于人体解剖结构的差异,心脏中的管口区域和管状区域也大小各异。因此,常规球囊或可充胀导管可能无法在具有足够的结构支撑的同时具有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必要柔性来与组织有效地周向接触。具体地,提供更大表面接触的消融电极可能缺乏足够的柔性。此外,精密的线诸如电极引线和/或热电偶线及其焊点需要在患者体内的组装和使用期间得到支撑和保护以防破裂和损坏。另外,由于球囊构型是径向对称的并且多个电极元件围绕球囊构型,因此在荧光镜透视检查下确定球囊电极组件的取向也提出了挑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需要具有可充胀构件的球囊或导管,该可充胀构件具有接触电极,该接触电极可接触更多的组织区域,同时保持足够的柔性以适应不同的解剖结构以及管口和肺静脉的更紧密的空间约束。本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需要一种球囊导管来携载可由通用柔性电路制造的具有用于管口和肺静脉的改型的电极组件。还需要一种球囊导管,该球囊导管能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诊断和治疗功能,诸如消融、起搏、导航、温度感测、电极电位感测和阻抗感测,并且适于与其他导管(包括套索导管或病灶导管)一起使用。
本公开的解决方案解决了本领域的这些和其他问题。
本公开的主题是多电极RF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用于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以实现预定人群规模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的用途。本发明人相信,本公开的多电极诊断导管与多电极RF球囊导管的结合存在理论优势,这包括对非肺静脉结构具有最小附带损伤的单次肺静脉隔离的高概率,但不具有过度加热或冷却周围组织的缺点。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RF球囊导管的多电极RF球囊被配置为使用多个电极递送方向定制的能量,从而优化安全性和/或功效。具体地,本公开的示例适于在治疗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受试者时隔离心房肺静脉。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经房间隔穿刺之前施用肝素推注;为跨隔膜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标测导管提供经房间隔通路;将套索导管用于至少一个隔膜穿孔;通过球囊导管在所有靶向静脉处或周围连续冲洗;在将球囊导管插入左心房之前,确认在大约350秒和400秒之间的活化凝血时间;以及用球囊导管执行肺静脉消融,其中球囊导管的最高温度设定为大约55℃,从而在消融期间和消融后大约3个月,在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实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示例中,执行肺静脉隔离的步骤包括用球囊导管的多个独立控制的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靶向静脉的组织。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患者群体,放电时的沉默型脑损伤发生率为患者的大约10%。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患者群体,放电时的沉默型脑损伤发生率为患者的大约10%。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与根据不同消融工作流程执行肺静脉隔离的临床批准的RF球囊导管相比,使患者的放电时的沉默型脑损伤发生率降低大约50%。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与根据不同消融工作流程执行肺静脉隔离的临床批准的RF球囊导管相比,降低患者的轻度中风发生率。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对于所有患者,实现大约380秒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与根据不同消融工作流程执行肺静脉隔离的临床批准的RF球囊导管相比,使所有患者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增加大约36秒。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与根据不同消融工作流程执行肺静脉隔离的临床批准的RF球囊导管相比,使所有患者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增加大约10%。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对于所有具有沉默型脑损伤的患者,实现大约376秒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与根据不同消融工作流程执行肺静脉隔离的临床批准的RF球囊导管相比,使所有具有沉默型脑损伤的患者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增加大约27秒。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与根据不同消融工作流程执行肺静脉隔离的临床批准的RF球囊导管相比,使所有具有沉默型脑损伤的患者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增加大约8%。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对于不具有沉默型脑损伤的所有患者,实现大约380秒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与根据不同消融工作流程执行肺静脉隔离的临床批准的RF球囊导管相比,使所有不具有沉默型脑损伤的患者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增加大约38秒。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包括与根据不同消融工作流程执行肺静脉隔离的临床批准的RF球囊导管相比,使所有不具有沉默型脑损伤的患者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增加大约11%。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的患者群体为至少大约98名患者。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的患者群体为至少大约40名患者。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该方法或用途可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基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在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规程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通过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90%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95%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将所有靶向静脉的急性效果和临床效果的1型错误率控制在大约5%的水平。该方法或用途可包括如果急性效果指示和临床效果指示都被控制在大约5%的水平,则确定该规程对于多个患者是否是临床成功的。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为至少80名患者、130名患者和/或230名患者的多个患者,急性效果为至少80%。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使用病灶消融导管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对诊断患有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多个患者施用规程。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通过每个患者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所有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诊断步骤还包括:心脏的电生理标测。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诊断导管还包括具有光环形末端节段的高扭矩轴,该光环形末端节段包含在荧光镜透视检查下可见的多对电极。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规程后多个患者中不存在溃疡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规程后经历食管红斑的多个患者中的大约13%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规程后经历新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多个患者中的大约25%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规程后经历新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多个患者中的大约2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其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规程后大约7天或更多天经历主要不良事件的多个患者中的大约5%-9%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多个患者的入选标准包括对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以及患者遵守不间断的符合方案的抗凝要求的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规程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80名患者、130名患者、180名患者和/或230名患者。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RF施加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总停留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总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每个位置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每个患者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每个靶向静脉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粘结有多个电极的顺应性球囊,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在一些示例中,临床效果通过在正在实施的规程的预定时间内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的早期发作的发生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时间为至少7天。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脏穿孔、血栓栓塞、中风、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和主要血管通路出血。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来自主要复合的各个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不良装置反应的发生率;在规程后7天、至少7-30天和至少30天内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通过MRI评估确定的消融前和消融后的无症状和有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以及通过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的MRI评估确定的脑栓塞的频率、解剖位置和尺寸(直径和体积)。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患者中的大约8%的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得分;基线、1个月和另外的随访时间处的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和mRS(经修正的兰金量表)得分的汇总;心血管事件的住院率;一个或多个靶向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的百分比(%);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的受试者的百分比(%);没有记录的症状性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发作>30秒)的受试者的百分比(%);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的受试者的百分比(%);在规程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在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持续30秒或更多秒的一个或多个发作;以及一个或多个规程参数,包括总规程和消融时间、球囊停留时间、RF施加时间、RF施加次数、荧光镜透视检查时间和剂量。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安全性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发生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比率包括大约0%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食管损伤红斑的存在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比率为100%,并且通过在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的情况下电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1年)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比率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临床效果比率通过与消融前相比与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相关的1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诊断导管被配置用于心脏的心房区域的电生理记录和刺激,并且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结合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提供了施用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该方法或用途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所有靶向肺静脉;以及在规程期间和规程后大约6个月,在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实现预定比率的不良事件。
在一些示例中,提供了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方法或用途包括:评估左心房的所有靶向肺静脉和解剖结构的数量和尺寸;穿刺经房间隔;将多电极食管温度监测装置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将多电极诊断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中传入阻滞的存在;基于所确认的传入阻滞的存在,实现规程的关于在规程后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或急性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使用诊断导管标测所有靶向肺静脉。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多个患者的排除标准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继发于电解质失衡、甲状腺疾病或者可逆或非心脏原因的心房颤动;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预期在所有靶向肺静脉管口和CTI区域之外接受消融;先前诊断患有持续性、长期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7天,或由心脏复律终止>48小时;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瓣膜修复或置换以及假体瓣膜的存在;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瓣膜心脏手术或经皮规程;基线成像上记录的左心房血栓;LA前后径大于50mm;直径大于或等于26mm的任何肺静脉;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抗凝禁忌症;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风湿性心脏病;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植入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组织包埋碎片或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严重先天性异常;妊娠期或哺乳期;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肺静脉狭窄;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IVC过滤器的存在;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使用MRI的造影剂的禁忌症;患者体内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或未解决的预先存在的神经功能缺损。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具有多个电极的顺应性球囊,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包括使用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该近侧柄部和该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在一些示例中,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高扭矩轴,该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还包括用冲洗泵控制对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冲洗。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还包括在规程前至少1个月施用不间断的抗凝疗法。
在一些示例中,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患者必须在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INR)。
在一些示例中,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INR)。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还包括在规程之前继续抗凝疗法。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还包括:施用经房间隔穿刺;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插入左心房中之前确认活化凝血时间目标≥350秒并且在整个规程中保持;引入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引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用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实时确定肺静脉隔离;以及确认在肺静脉中传入是否被阻滞。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还包括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细长主体;位于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该远侧组件具有螺旋形式,该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以及形状记忆支撑构件,该形状记忆支撑构件延伸穿过至少近侧套环,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相对于细长主体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该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近侧套环上;位于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收缩线,该收缩线具有位于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该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该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收缩线以使近侧套环收缩,其中近侧套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第二柔性大于第一柔性。
在一些示例中,提供了一种通过将能量施加到受试者的心脏的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来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方法或用途包括通过以下方式基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在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规程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的步骤:将可膨胀构件靠近左心房定位,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可膨胀构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围绕纵向轴线设置的多个电极,每个电极能够被独立地通电,多个电极包括具有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一电极和具有不同于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电极;查看可膨胀构件以及位于左心房中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图像;确定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相对于受试者的左心房的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的取向;将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移动到左心房的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一部分;以相比于其他电极较低的通电设定,将与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相邻的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相索引的一个或多个电极通电,以在左心房内形成透壁消融灶并对相邻的解剖结构基本无影响;以及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以电生理方式记录和刺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的心房区域。
在一些示例中,还公开了一种用于以临床有效和/或临床安全的方式治疗预定人群规模的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的多电极RF球囊导管。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一组患者的心房颤动的临床有效装置。该装置可包括联接到管状构件的端部探头,该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端部探头可包括:第一可膨胀膜,该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管状构件;多个电极,该多个电极围绕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至少一根导线,该至少一根导线连接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至少一根导线从第一可膨胀膜朝向管状构件延伸;以及第二可膨胀膜,该第二可膨胀膜包封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第二可膨胀膜与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装置可在一组患者中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临床有效的装置,以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治疗的规程。该装置可包括联接到管状构件的端部探头,该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端部探头可包括:第一可膨胀膜,该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管状构件;多个电极,该多个电极围绕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至少一根导线,该至少一根导线连接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至少一根导线从第一可膨胀膜朝向管状构件延伸;以及第二可膨胀膜,该第二可膨胀膜包封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第二可膨胀膜与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使得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被独立地控制以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临床有效的装置,以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治疗的规程。装置可包括联接到管状构件的端部探头,该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端部探头可包括:第一可膨胀膜,该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管状构件;多个电极,该多个电极围绕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至少一根导线,该至少一根导线连接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至少一根导线从第一可膨胀膜朝向管状构件延伸;以及第二可膨胀膜,该第二可膨胀膜包封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第二可膨胀膜与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使得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被独立地控制以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7%安全性终点。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临床有效的装置,以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治疗的规程。装置可包括联接到管状构件的端部探头,该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端部探头可包括:第一可膨胀膜,该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管状构件;多个电极,该多个电极围绕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至少一根导线,该至少一根导线连接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至少一根导线从第一可膨胀膜朝向管状构件延伸;以及第二可膨胀膜,该第二可膨胀膜包封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第二可膨胀膜与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使得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被独立地控制以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0%安全性终点。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存在或不存在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包括大约0%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食管损伤红斑的存在或不存在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为大约100%,并且通过在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的情况下电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在一些示例中,效果评估周期为大约一年。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在索引规程期间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包括长期效果比率。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射频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所有肺静脉所需的射频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静脉的射频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射频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射频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射频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确定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比率为10%或更小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用NIHSS和mRS评估中的至少一者评估栓塞相关神经功能缺陷的存在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端部探头被配置用于心房的基于导管的心脏电生理标测。
在一些示例中,端部探头被配置用于心脏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端部探头包括:多个电极,多个电极粘结到第一可膨胀膜并且被配置为将射频能量递送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该装置还被配置用于使用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在一些示例中,端部探头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该近侧柄部和该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
在一些示例中,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
在一些示例中,端部探头还包括高扭矩轴,该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在一些示例中,端部探头还包括:设置在构件上的第一基底,该第一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形式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以及设置在膜上的第二基底,该第二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形式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该第二形式不同于第一形式。
在一些示例中,装置还包括冲洗泵以将冲洗流体提供到第一可膨胀膜并从该第一可膨胀膜流出。
在一些示例中,效果评估周期为将端部探头递送到肺静脉以及用端部探头消融肺静脉附近的组织后的至少91天。
在一些示例中,效果评估周期小于或等于将端部探头递送到肺静脉以及用端部探头消融肺静脉附近的组织后的一年。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至少40名患者的人群规模,预定成功率为60%。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300名患者、200名患者、100名患者或50名患者。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为至少60%。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端部探头递送到肺静脉以及用端部探头消融肺静脉附近的组织7天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端部探头递送到肺静脉以及用端部探头消融肺静脉附近的组织1个月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端部探头递送到肺静脉以及用端部探头消融肺静脉附近的组织6个月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端部探头递送到肺静脉以及用端部探头消融肺静脉附近的组织12个月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还包括在腺苷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中的至少一者之后确认肺静脉中的传入阻滞。
在一些示例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装置或规程相关死亡;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脏穿孔;血栓栓塞;中风/脑血管意外(CV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心包炎;肺水肿;主要血管通路并发症/出血;以及住院(初始或延长)。
在一些示例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由此这些事件可包括:急性手术失败;在消隐期之后(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对AF/AT/非典型(左侧)AFL重复消融或外科治疗;标准12导联ECG上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连续AF/AT/AFL的DC心脏复律,即使记录持续时间少于30秒(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新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效果评估期间(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被开出用于AF或者在消隐期间开出并在过去90天继续;在效果评估期间以比最高无效历史剂量更高的剂量服用先前失败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筛选时或之前失败)用于AF;并且在规程后开出胺碘酮。
在一些示例中,安全性终点通过遭受主要不良事件的患者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患者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被选择为在装置之前的六(6)个月内持续≥1分钟的心房颤动的至少三(3)次症状发作;在参与之前的十二(12)个月内以心电图记录的至少一(1)次心房颤动发作(例如,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器、遥测条等);如复发症状性心房颤动或AAD的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所证实的至少一(1)种I类或III类AAD失败;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继发于电解质失衡;甲状腺疾病;可逆或非心脏原因;以及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计算效果比率,患者具有以下风险因素中的至少一者:已知患者需要在PV管口和CTI区域之外进行消融;先前在装置规程7天后诊断患有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修复或置换或者假体瓣膜的存在;在过去6个月内的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或瓣膜心脏外科手术;在装置规程之前1天内记录的左心房血栓;左心房前后径>50mm;左心室射血分数<40%;抗凝禁忌症;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湿性心脏病;不受控的心力衰竭或纽约心脏协会(NYHA)III级或IV级功能;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的存在;植入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存在;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严重先天性异常;妊娠期妇女;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已知的肺静脉狭窄;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存在;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对于装置呈现禁忌症;以及患者在参与之前的过去3个月内的任何时间服用胺碘酮。
在一些示例中,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患者必须在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
在一些示例中,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
在一些示例中,其中在规程之前提供抗凝疗法。
在一些示例中,其中在插入导管之前并且在整个规程中靶向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其中在规程期间每15分钟至30分钟检查一次活化凝血时间水平,以确保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目标。
在一些示例中,其中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细长主体和位于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远侧组件可具有螺旋形式,该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远侧套环和延伸穿过至少近侧套环的形状记忆支撑构件。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可相对于细长主体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该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近侧套环上;位于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收缩线,该收缩线具有位于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该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收缩线以使近侧套环收缩。近侧套环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第二柔性可大于第一柔性。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以临床有效和/或临床安全的方式治疗预定人群规模的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的多电极RF球囊导管。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施用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该方法或用途可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被配置用于心房的基于导管的心脏电生理标测。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被配置用于心脏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具有粘结有多个电极的顺应性球囊,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包括使用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在一些示例中,球囊具有膜,球囊具有限定纵向轴线的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设置在膜上的第一基底,该第一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形式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第二基底可设置在膜上,该第二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形式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第二形式不同于第一形式。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包括用冲洗泵控制对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冲洗。
在一些示例中,效果评估周期为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后的至少91天。
在一些示例中,效果评估周期小于或等于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后的一年。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施用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该方法或用途可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预定成功率的肺静脉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7天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1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成功率还包括在腺苷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中的至少一者之后确认肺静脉中的传入阻滞。
在一些示例中,递送步骤还包括使用病灶导管。
在一些示例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具有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装置或规程相关死亡、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脏穿孔、血栓栓塞、中风/脑血管意外(CV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心包炎、肺水肿、主要血管通路并发症/出血和住院(初始或延长)。
在一些示例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具有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急性手术失败;在消隐期之后(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对AF/房性心动过速(AT)/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重复消融或外科治疗;标准12导联ECG上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连续AF/AT/AFL的直流(DC)心脏复律,即使记录持续时间少于30秒(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新的I类和/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AAD)在效果评估期间(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被开出用于AF或者在消隐期间开出并在过去90天继续;在效果评估期间以比最高无效历史剂量更高的剂量服用先前失败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筛选时或之前失败)用于AF;以及在规程后开出胺碘酮。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该方法或用途可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该方法或用途可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7%安全性终点。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该方法或用途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0%安全性终点。
在一些示例中,安全性终点通过遭受主要不良事件的患者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患者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选自:在方法或用途之前的六(6)个月内持续≥1分钟的心房颤动的至少三(3)次症状发作、在参与之前的十二(12)个月内以心电图记录的至少一(1)次心房颤动发作。心电图记录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器或遥测条,如复发症状性心房颤动或AAD的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所证实的至少一(1)种I类或III类AAD失败、18至75岁、继发于电解质失衡、甲状腺疾病、可逆或非心脏原因、以及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患者具有至少一个风险因素,风险因素选自:已知患者需要在PV管口和CTI区域之外进行消融、先前在方法或使用规程7天后诊断患有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修复或置换或者假体瓣膜的存在、以及在过去6个月内的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或瓣膜心脏外科手术、在方法或使用规程之前1天内记录的左心房血栓、左心房前后径>50mm、左心室射血分数<40%、抗凝禁忌症、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以及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另外的风险因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不受控的心力衰竭或纽约心脏协会(NYHA)III级或IV级功能、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的存在、以及植入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存在。另外的风险因素包括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严重先天性异常、妊娠期妇女、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已知的肺静脉狭窄、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存在、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对于装置呈现禁忌症、以及患者在参与之前的过去3个月内的任何时间服用胺碘酮。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包括在插入导管之前并且在整个规程中靶向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包括在规程期间每15分钟至30分钟检查一次活化凝血时间水平,以确保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目标。
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或用途包括:施用经房间隔穿刺,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插入左心房中之前确认活化凝血时间目标≥350秒并且在整个规程中保持,引入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引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用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实时确定肺静脉隔离,以及确认在肺静脉中传入是否被阻滞。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将能量施加到受试者心脏的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来进行肺静脉隔离的方法或用途。该方法或用途包括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根据上述任一项的预定效果:将可膨胀构件靠近左心房定位,可膨胀构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围绕纵向轴线设置的多个电极,每个电极能够被独立地通电,多个电极包括具有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一电极和具有不同于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电极,查看可膨胀构件以及位于左心房中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图像,确定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相对于受试者的左心房的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的取向,将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移动到左心房的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一部分,以及以相比于其他电极较低的通电设定,将与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相邻的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相索引的一个或多个电极通电,以在左心房内形成透壁消融灶并对相邻的解剖结构基本无影响。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该用途包括:将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独立控制的电极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在消融步骤期间和消融步骤后大约3个月,在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实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通过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该用途包括确定在消融步骤之后大约3个月时确定的急性效果;以及基于在大约3个月时确定的急性效果,生成在消融步骤后大约12个月时的估计急性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大约12个月时的估计急性效果基本上类似于在大约3个月时确定的急性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90%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95%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将所有靶向静脉的急性效果和临床效果的1型错误率控制在大约5%的水平,该用途包括如果急性效果指示和临床效果指示都被控制在大约5%的水平,则确定消融对于多个患者是否是临床成功的。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为至少80名患者的多个患者,急性效果为至少80%。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为至少130名患者的多个患者,急性效果为至少80%。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为至少180名患者的多个患者,急性效果为至少80%。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为至少230名患者的多个患者,急性效果为至少80%。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使用病灶消融导管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对诊断患有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多个患者施用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诊断步骤还包括心脏的电生理标测。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诊断导管还包括具有光环形末端节段的高扭矩轴,该光环形末端节段包含在荧光镜透视检查下可见的多对电极。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消融后多个患者中不存在溃疡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消融后经历食道红斑的多个患者中的大约13%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消融后经历新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多个患者中的大约25%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消融后经历新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多个患者中的大约2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消融后大约7天或更多天经历主要不良事件的多个患者中的大约5%-9%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多个患者的入选标准包括对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以及患者遵守不间断的符合方案的抗凝要求的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规程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消融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RF施加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总停留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总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每个位置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每个患者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每个靶向静脉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粘结有多个电极的顺应性球囊,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在一些示例中,临床效果通过在正在实施的用途的预定时间内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的早期发作的发生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时间为至少7天。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脏穿孔、血栓栓塞、中风、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和主要血管通路出血。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来自主要复合的各个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不良装置反应的发生率;在消融后7天、至少730天和至少30天内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通过MRI评估确定的消融前和消融后的无症状和有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以及通过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的MRI评估确定的脑栓塞的频率、解剖位置和尺寸(直径和体积)。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患者中的大约5%-9%的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
·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得分;
·基线、1个月和另外的随访时间处的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和mRS(经修正的兰金量表)得分的汇总;心血管事件的住院率;一个或多个靶向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的百分比(%);
·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没有记录的症状性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发作>30秒)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在消融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在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持续30秒或更多秒的一个或多个发作;以及
·一个或多个规程参数,包括总规程和消融时间、球囊停留时间、RF施加时间、RF施加次数、荧光镜透视检查时间和剂量。
在一些示例中,其中急性安全性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发生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比率为100%,并且通过在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的情况下电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1年)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急性效果比率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临床效果比率通过与消融前相比与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相关的1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诊断导管被配置用于心脏的心房区域的电生理记录和刺激,并且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结合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该用途包括:将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独立控制的电极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所有靶向肺静脉;以及在用途期间和用途后大约6个月,基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在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预定比率的不良事件。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该用途包括:评估左心房的所有靶向肺静脉和解剖结构的数量和尺寸;穿刺经房间隔;将多电极食管温度监测装置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将多电极诊断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中传入阻滞的存在;基于所确认的传入阻滞的存在,实现方法或用途的关于在方法或用途后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或急性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用途包括使用诊断导管标测所有靶向肺静脉。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多个患者的排除标准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
·继发于电解质失衡、甲状腺疾病或者可逆或非心脏原因的心房颤动;
·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预期在所有靶向肺静脉管口和CTI区域之外接受消融;
·先前诊断患有持续性、长期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7天,或由心脏复律终止>48小时;
·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
·瓣膜修复或置换以及假体瓣膜的存在;
·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瓣膜心脏手术或经皮规程;
·基线成像上记录的左心房血栓;
·LA前后径大于50mm;
·直径大于或等于26mm的任何肺静脉;
·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
·抗凝禁忌症;
·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
·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
·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
·风湿性心脏病;
·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
·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
·植入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组织包埋碎片或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
·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
·严重先天性异常;
·妊娠期或哺乳期;
·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
·肺静脉狭窄;
·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
·IVC过滤器的存在;
·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
·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
·使用MRI的造影剂的禁忌症;
·患者体内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或者
·未解决的预先存在的神经功能缺损。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具有多个电极的顺应性球囊,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该用途包括使用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该近侧柄部和该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
在一些示例中,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高扭矩轴,该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在一些示例中,用途包括用冲洗泵控制对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冲洗。
在一些示例中,用途包括在规程前至少1个月施用不间断的抗凝疗法。
在一些示例中,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患者必须在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INR)。
在一些示例中,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INR)。
在一些示例中,用途包括在规程之前继续抗凝疗法。
在一些示例中,用途包括:施用经房间隔穿刺;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插入左心房中之前确认活化凝血时间目标≥350秒并且在整个规程中保持;引入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引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用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实时确定肺静脉隔离;以及确认在肺静脉中传入是否被阻滞。
在一些示例中,其中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细长主体;位于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该远侧组件具有螺旋形式,该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以及形状记忆支撑构件,该形状记忆支撑构件延伸穿过至少近侧套环,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相对于细长主体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该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近侧套环上;位于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收缩线,该收缩线具有位于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该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收缩线以使近侧套环收缩,其中近侧套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第二柔性大于第一柔性。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通过将能量施加到受试者心脏的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来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该用途包括通过以下方式基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在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规程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将可膨胀构件靠近左心房定位,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可膨胀构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围绕纵向轴线设置的多个电极,每个电极能够被独立地通电,多个电极包括具有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一电极和具有不同于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电极;查看可膨胀构件以及位于左心房中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图像;确定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相对于受试者的左心房的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的取向;将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移动到左心房的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一部分;以相比于其他电极较低的通电设定,将与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相邻的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相索引的一个或多个电极通电,以在左心房内形成透壁消融灶并对相邻的解剖结构基本无影响;以及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以电生理方式记录和刺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的心房区域。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心房颤动规程的用途,该用途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存在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效果评估周期为大约一年。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在索引规程期间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包括长期效果比率。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所有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静脉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确定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比率为10%或更小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用NIHSS和mRS评估中的至少一者评估栓塞相关神经功能缺陷的存在来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被配置用于心房的基于导管的心脏电生理标测。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被配置用于心脏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
顺应性球囊,顺应性球囊粘结有多个电极,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该用途包括使用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该近侧柄部和该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
在一些示例中,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高扭矩轴,该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在一些示例中,球囊具有膜,球囊具有限定纵向轴线的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设置在膜上的第一基底,第一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形式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以及设置在膜上的第二基底,该第二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形式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第二形式不同于第一形式。
在一些示例中,用途包括用冲洗泵控制对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冲洗。
在一些示例中,效果评估周期为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后的至少91天。
在一些示例中,效果评估周期小于或等于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后的一年。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心房颤动规程的用途,该用途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预定成功率的肺静脉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至少40名患者的人群规模,预定成功率为60%。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300名患者。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200名患者。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100名患者。
在一些示例中,针对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50名患者。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为至少60%。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7天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1个月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6个月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以及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12个月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成功率还包括在腺苷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中的至少一者之后确认肺静脉中的传入阻滞。
在一些示例中,递送步骤还包括使用病灶导管。
在一些示例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装置或规程相关死亡;
·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
·心包填塞/心脏穿孔;
·血栓栓塞;
·中风/脑血管意外(CV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
·心包炎;
·肺水肿;
·主要血管通路并发症/出血;以及
·以及住院(初始或延长)。
在一些示例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急性手术失败;
·在消隐期之后(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对AF/AT/非典型(左侧)AFL重复消融或外科治疗;
·标准12导联ECG上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连续AF/AT/AFL的DC心脏复律,即使记录持续时间少于30秒(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
·新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效果评估期间(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被开出用于AF或者在消隐期间开出并在过去90天继续;
·在效果评估期间以比最高无效历史剂量更高的剂量服用先前失败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筛选时或之前失败)用于AF;以及
·在规程后开出胺碘酮。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规程的用途,该用途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用途,该用途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7%安全性终点。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用途,该用途包括: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0%安全性终点。
在一些示例中,安全性终点通过遭受主要不良事件的患者定义。
在一些示例中,该用途包括在规程前至少1个月施用不间断的抗凝疗法。
在一些示例中,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患者必须在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
在一些示例中,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2。
在一些示例中,该用途包括在规程之前继续抗凝疗法。
在一些示例中,该用途包括在插入导管之前并且在整个规程中靶向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该用途包括在规程期间每15分钟至30分钟检查一次活化凝血时间水平,以确保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目标。
在一些示例中,该用途包括:施用经房间隔穿刺;在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插入左心房中之前确认活化凝血时间目标≥350秒并且在整个规程中保持;引入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引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用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实时确定肺静脉隔离;以及确认在肺静脉中传入是否被阻滞。
在一些示例中,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细长主体;位于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该远侧组件具有螺旋形式,该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以及形状记忆支撑构件,该形状记忆支撑构件延伸穿过至少近侧套环,该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相对于细长主体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近侧套环上;位于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收缩线,该收缩线具有位于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该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收缩线以使近侧套环收缩,其中近侧套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第二柔性大于第一柔性。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了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通过将能量施加到受试者心脏的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来进行肺静脉隔离的规程的用途,该用途包括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预定效果比率:将可膨胀构件靠近左心房定位,可膨胀构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围绕纵向轴线设置的多个电极,每个电极能够被独立地通电,多个电极包括具有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一电极和具有不同于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电极;查看可膨胀构件以及位于左心房中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图像;确定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相对于受试者的左心房的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的取向;将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第二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移动到左心房的最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一部分;以及以相比于其他电极较低的通电设定,将与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相邻的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相索引的一个或多个电极通电,以在左心房内形成透壁消融灶并对相邻的解剖结构基本无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和相关的目的,本文结合以下描述和附图描述了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仅指示可采用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并且所要求保护的主题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效物。当结合附图考虑时,其他优点和新颖特征将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将参考下面的描述并结合附图进一步讨论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另外的方面,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编号指示各种图中类似的结构元件和特征部。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相反,将重点放在示出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仅以举例方式而非限制方式描绘了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实施。
图1是使用本公开的示例性仪器的医疗规程的示意图。
图2是与套索导管一起使用的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导管的顶视图,该导管具有处于膨胀状态的球囊。
图3是球囊连同套索导管的透视图。
图4A是医疗探头的分解透视图,其示出了具有辐射电极组件的基部球囊或第一可膨胀膜,辐射电极组件被相应的第二可膨胀膜和第三可膨胀膜部分地覆盖;
图4B示出了图3的经组装的医疗探头;
图5是图3的医疗探头的侧视图;
图6A是图4A的膜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6B示出了未被图3的半球形的第二可膨胀膜和第三可膨胀膜覆盖的侧向或圆周表面区域(阴影部分)。
图7是根据本文描述和例示的实施方案的实际原型的照片。
图8是本文描述和例示的实施方案的另一个原型的照片。
图9是部署在肺静脉及其管口区域中的图2的导管的远侧端部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公开的示例性诊断导管的顶部平面图。
图11是图5的诊断导管的远侧组件的详细视图。
图12是心脏的示意性剖视图,其示出了根据图10和图11的诊断导管插入左心房中。
图13示出了本公开的研究的示意性概图。
图14示出了一个示例中的汇总所推荐的RF能量递送参数的表。
图15示出了汇总根据分类评估的每个AE的强度或严重程度的表。
图16示出了示出在示例性研究中基于在消隐期和消隐后期中施用的AAD疗法的分类的表。
图17示出了来自本公开的研究的示例性信息。
图18示出了汇总与先前研究相比来自本公开的第一研究的结果的表。
图19A示出了按访视汇总与先前研究相比来自本公开的第一研究的沉默型脑损伤的图。
图19B示出了汇总与先前研究相比来自本公开的第一次研究的具有和不具有沉默型脑损伤的患者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的图。
图20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方法或用途的图形概述。
图21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方法或用途的图形概述。
图22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方法或用途的图形概述。
图23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方法或用途的图形概述。
图24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方法或用途的图形概述。
图25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方法或用途的图形概述。
图26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方法或用途的图形概述。
图27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方法或用途的图形概述。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文详细解释了所公开技术的示例实施方案,但是应当理解可以设想其他实施方案。因此,并不意图将所公开技术的范围限制在以下描述中阐述的或附图中所示的部件的构造和布置的细节。所公开技术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案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实施。
还应该注意的是,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否则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所述/该”包括复数指代物。所谓“包含”或“含有”或“包括”是指至少命名的化合物、元素、颗粒或方法或用途步骤存在于组合物或制品或方法或用途中,但不排除存在其他化合物、材料、颗粒、方法或用途步骤,即使其他此类化合物、材料、颗粒、方法或用途步骤具有与命名的那些相同的功能。
如本文所用,针对任何数值或数字范围的术语“约”或“大约”指示允许多个部件的部分或集合执行如本文所述的其预期目的的合适尺寸公差。更具体地,“约”或“大约”可指列举值的值±20%的范围,例如“约90%”可指71%至99%的值范围。
另外,如本文所用,术语“患者”、“宿主”、“用户”和“受试者”是指任何人或动物受试者,并且不旨在将系统或方法或用途局限于人使用,但本主题发明在人类患者中的使用代表优选的实施方案。
在描述示例实施方案时,为了清楚起见,将采用术语。旨在使每个术语设想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最广泛的含义,并且包括以类似方式操作以实现类似目的的所有技术等同物。还应当理解,提到方法或用途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不排除存在附加的方法或用途步骤或在那些明确标识的步骤之间的中间方法或用途步骤。在不脱离所公开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按照与本文所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或用途的步骤。类似地,还应当理解,提到装置或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不排除存在附加的部件或在那些明确标识的部件之间的中间部件。
如本文所讨论,“受试者”或“患者”的脉管系统可以是人或任何动物的脉管系统。应当理解,动物可以是各种任何适用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哺乳动物、兽医动物、家畜动物或宠物类动物等。例如,动物可以是专门选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某些特性的实验动物(例如,大鼠、狗、猪、猴等)。应当理解,受试者可以是例如任何适用的人类患者。
如本文所讨论,“操作者”可包括医生、外科医生或与将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的多电极RF球囊导管递送到受试者相关联的任何其他个体或递送仪器。
如本文所述,“NIHSS评分”是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或NIH中风量表(NIHSS),并且是医疗保健提供者用于客观量化中风所造成的损害的工具。NIHSS由11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对特定能力在0和4之间进行评分。对于每个项目,评分为0通常指示该特定能力的功能正常,而较高评分指示一定程度的损害。对每个项目的各个评分相加,以便计算患者的总NIHSS评分。最大可能评分为42,最小评分为0。
如本文所讨论,“mRS”是指经修改的兰金标度(mRS),它是用于测量患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残疾的人的日常活动中的残疾程度或依赖性的常用标度。mRS标度的范围是0-6,从无症状的健康状况一直到死亡。mRS得分为0表示没有观察到症状。mRS得分为1被理解为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残疾,尽管有某些症状,但患者仍能够进行所有常规活动。mRS得分为2被认为是轻度残疾,患者能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照顾自己的事务,但无法进行所有先前的活动。mRS得分为3被理解为中度残疾,因此患者可能需要一些帮助,但能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行走。mRS得分为4被理解为中度严重残疾,患者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无法满足自己的身体需求,或者不能无帮助地行走。mRS得分为5被理解为严重残疾,患者需要持续的护理和照顾,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mRS得分为6被理解为患者已死亡。
如本文所讨论,当涉及用于消融心脏组织的装置、相关递送系统或者治疗方法或用途时,术语“安全性”是指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相对较低,包括不良出血事件、输注或超敏反应。不良出血事件可为主要安全性终点,并且包括例如大出血、轻微出血和任何出血事件复合终点的各个组成部分。
如本文所述,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术语“临床有效”(单独使用或用于修改术语“有效”)可意味着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有效,其中临床试验已经符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EMEA或相应国家监管机构的批准标准。例如,临床研究可以是一项样本量充分、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用于在临床上证明本公开的心脏消融装置和相关系统的效果。最优选地是在临床上证明装置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效果,例如,以实现患者的临床有效结果(例如,mRS小于或等于2)并且/或者实现那些染病静脉中的肺静脉隔离。
如本文所讨论,术语“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CT是指利用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许多X射线测量的计算机处理的组合产生扫描对象的特定区域的横截面(断层)图像(虚拟“切片”)的一个或多个扫描,从而允许用户在不进行切割的情况下看到对象内部。本公开的此类CT扫描可以指X射线CT以及许多其他类型的CT,诸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
本公开涉及用于消融心脏组织以治疗心律失常的系统、方法或用途以及装置。消融能量通常由末端部分提供至心脏组织,该末端部分可沿着待消融的组织递送消融能量。这些导管中的一些从各种电极三维结构施用消融能量。可使用荧光镜透视检查来使结合此类导管的消融规程可视化。
采用心脏组织消融以矫正心脏功能失常是熟知规程。通常,为了成功消融,需要在心肌的各个位置测量心脏电极电位。此外,消融期间的温度测量提供数据,使得能够测量消融的功效。通常,对于消融规程,在实际消融之前、期间和之后测量电极电位和温度。
先前的解决方案使用了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指令(例如,一个用于电极电位和温度测量,并且另一个用于消融),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有利于这两个测量,并且另外使得能够使用射频电磁能量使用单个导管进行消融。导管具有管腔,并且球囊通过导管管腔部署(球囊以塌缩、未充胀的构型行进通过管腔,并且球囊在离开管腔时充胀)。球囊具有外壁或膜,并且具有限定延伸管腔的纵向轴线的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
例如,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包括设备12的示例性仪器。该规程由操作者14执行,并且假设下文的说明中的规程包括消融人类患者18的心脏的心肌16的一部分。然而,应当理解,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并非仅适用于该特定规程,还可以包括基本上任何针对生物组织或非生物材料的规程。
为了执行消融,操作者14将探头20插入已经预先定位在患者体腔中的护套21中。护套21定位成使得探针20的远侧端部22进入患者的心脏。在下文中详述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24(例如,球囊导管)穿过探头20的管腔23部署,并从探头20的远侧端部离开。导管24可以是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并且当与多通道RF发生器一起使用时,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PAF,如下文更具体地讨论。导管24可以被理解为包括更清楚地描述于以下专利中的特征:美国专利申请62/754,275的附录1,其包括美国专利9,907,610;美国专利公布2016/0175041、2017/0311893、2017/0311829、2017/0347896、2016/0175041、2017/0311893、2017/0311829、和2017/0347896以及美国专利申请15/476,191、15/939,154、15/847,661、15/684,434、15/689,388、15/815,394、15/837,339、15/857,101、15/870,375、15/838,962和62/769,424,这些专利中的每一篇均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如同在本文中逐字列出一样。需注意,此类导管24可通过股动脉、腕动脉(桡动脉通路)或直接通过颈动脉引入。虽然桡动脉和颈动脉入路均避开了主动脉弓,但也存在其他缺点。然而,所有三种方法都被认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在功能上,导管24试图实现受试者LA中的肺静脉的隔离以消除AF的症状。导管24同时从多个冲洗的、独立控制的电极消融。独立地控制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的量以改善安全性和消融灶质量。
设想用于本公开的一个RF发生器可用于心脏消融应用,以生成RF能量,用于经由兼容的RF消融导管递送到心脏中的位点。发生器能够独立地控制RF能量同时向电极的递送。发生器可包括用于控制导管的消融电极处的消融参数的功能。记录消融参数,诸如功率、阻抗、消融持续时间和温度,并且可在规程结束时将其导出到USB设备。
如图1所示,设备12由系统处理器46控制,该系统处理器位于设备的操作控制台15中。控制台15包括由专业人员14用来与处理器通信的控件49。在规程期间,处理器46通常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方法或用途来跟踪探头20的远侧端部22的位置和取向。例如,处理器46可使用磁跟踪方法或用途,其中处于患者18外部的磁发射器25X、25Y和25Z在定位于探头20的远侧端部中的线圈中生成信号。
Figure BDA0003066294370000381
系统(购自Biosense Webster,Inc.,Irvine,California)使用此类跟踪方法或用途。
为了操作设备12,处理器46与存储器50通信,该存储器具有由处理器使用以操作设备的多个模块。因此,存储器50包括温度模块52、消融模块54和心电图(ECG)模块56,以下描述了这些模块的功能。存储器50通常包括其他模块,诸如用于测量远侧端部22上的力的力模块、用于操作由处理器46所使用的跟踪方法或用途的跟踪模块,以及允许处理器控制被提供用于远侧端部22的冲洗的冲洗模块。
虽然图1中未示出其他模块,但实际上可设想其他模块,并且这些模块可包括硬件元件以及软件元件。例如,模块54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输出或输出通道(例如,十个输出或十个输出通道)的射频发生器。输出中的每个可由开关单独且有选择性地激活或停用。也就是说,每个开关可设置在信号发生器和相应的输出之间。因此,具有十个输出的发生器将包括十个开关。这些输出可各自单独地联接到消融导管上的电极,例如球囊80上的十个电极33,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电极33可以是结合到其上的冲洗柔性镀金电极,并且用于以单极方式将RF能量递送到组织并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电极33可以圆形方式取向,以实现与肺静脉的管口的良好周向接触。导管24可在与多通道RF发生器配对时同时从独立控制的电极消融心脏组织,并且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控制。
可通过在每个输出与每个电极之间建立电路径来实现这种电连接。例如,每个输出可通过一根或多根导线或合适的电连接器连接到对应的电极。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路径可包括至少一根导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路径还可包括电连接器和至少第二导线。因此,可以用开关选择性地激活和停用电极33,以独立于其他电极中的每一个接收射频能量。
图2是导管24的顶视图。导管24具有大约110cm的可用长度(但也可根据需要或要求设想其他尺寸)。导管24可具有三个主要节段:柄部42、轴部分82和远侧末端22。当球囊80处于其完全塌缩状态时,轴82可围绕球囊测得10.5F以及13.5F最大外径。导管24可具有高扭矩轴82,以及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轴允许具有球囊80的弯曲末端的平面旋转,以有利于将导管末端22准确定位到期望位点(肺静脉的管口)。球囊80的顺应性允许其柔性表面电极33在压贴组织时适形于解剖结构。
柄部部分42可包括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可包括另外的鲁尔接头,并且该另外的鲁尔接头在顶出器的近侧定位并用作导丝的入口以及远侧冲洗和/或造影剂注射。导管24可与冲洗泵一起使用以控制对球囊的冲洗。肝素化生理盐水可通过柄部42的鲁尔接头递送。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处于其膨胀构型的球囊形式的可膨胀构型的示例性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24的示意透视图。在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中,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24用于消融管腔(诸如肺静脉13)的管口11的情况下,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24由具有近侧轴部分82和远侧轴端部88的管状轴70支撑。轴70包括中空的中心管74,该中心管允许导管穿过其中并经过远侧轴端部88。导管可以是线性病灶导管或套索导管72,如图所示,或诊断导管。还预期导管可具有相对小的直径(例如,约3mm),通过该直径可使用类似小直径的导管,诸如线性病灶导管等。套索导管72可以插入肺静脉中,以便在管口消融之前相对于管口正确地定位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24。导管72的远侧套索部分通常由形状记忆保持材料诸如镍钛诺形成。应当理解,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24还可以与线性或病灶导管99(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一起在PV或心脏的其他部位中使用。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24一起使用的任何导管可具有包括例如压力感测、消融、诊断(例如导航和起搏)的特征和功能。
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24的球囊80可具有例如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氨酯或
Figure BDA0003066294370000401
的塑料形成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的外壁或膜26。轴70和远侧轴端部88限定球囊80的纵向轴线78。球囊80以塌缩构型经由探头20的管腔23部署,并且可以在离开远侧端部22之后膨胀。球囊80的膜26形成有冲洗孔隙或孔27,流体(例如,盐水)可通过该冲洗孔隙或孔从球囊80的内部排出到球囊外部,以冷却管口处的组织消融位点。应当理解,流体可以任何期望的流速或压力离开球囊80,包括使流体从球囊80渗出的速率。
在本研究中使用导管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此处称为探头24’。图4A示出了包括管状构件302的电生理探头24’的分解透视图,该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L-L从第一(近侧)端部302b延伸到第二(或远侧)端部302a。第一可膨胀膜204在远侧端部302b附近附接到管状构件302。膜204具有围绕纵向轴线L-L设置的外表面204a和内表面204b。外表面204a暴露于周围环境,而内表面204b暴露于由膜204限定的球囊的内部体积。第一可膨胀膜204具有联接到管状构件302的第二端部302a的第一可膨胀远侧膜部分208和沿着纵向轴线L-L与第一可膨胀远侧膜部分208间隔开的第二可膨胀远侧膜部分206。
需注意,第一可膨胀膜204被配置为从压缩形状(大致管状构型)膨胀为球囊(或大致球状)成形构件。多个电极(210a、210b、210c、210d、210e、210f、210g、210h、210i和210j,其可单独或统称为“电极210”)设置在第一可膨胀膜204的外表面204a上。电极210被布置成使得它们从位于管状构件302远侧的第二可膨胀远侧膜部分208附近的大致共同的中心或重心基底212辐射。电极210a-210j可具有分别经由连接接合部216a-216j连接到多个电极210a-210j中的每个电极的一根或多根导线,即双线214a-214j。导线214a-214j中的每根导线(其可以为“导线”形式的单数或多个“导线”将统称为“导线214”)连接到电极210的“下侧”表面上的连接点。每个电极210的下侧表面是未暴露于周围环境并且通常粘结到膜204的外表面204a的电极表面。由于连接点216(通常为焊料点)通常位于电极的中心处,因此导线被每个电极的下侧表面覆盖。然而,当每根导线或双线214a-214j朝向管状构件302延伸时,电极表面或基底(电极粘结到其上)变得更小,从而使导线或双线214a-214j暴露。
从图4B可以看出,当一组导线214a-214j安装在膜204上时,每根导线214被配置为从管状构件302延伸至相应的电极210,使得每根导线沿循膜204的形貌外表面204a。在将导线214朝向管状构件302延伸的情况下,当每根导线214离开每个电极的下侧表面或基底213的下侧表面时,导线214变得暴露于周围环境(例如,生物组织或血液)(图5)。由于每根导线214可用于传导或传输电能或信号,因此将导线214暴露于周围生物组织环境将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已经设计了第二可膨胀膜200,其包封第二可膨胀膜200与第一可膨胀膜204之间的一根或多根导线(214a-214j),使得导线214a-214j被约束在第一可膨胀膜与第二可膨胀膜之间(图7)。这种配置消除了导线暴露于周围环境,但仍允许电极/热电偶暴露于生物组织,使得电极和热电偶为了它们的预期目的而工作。此外,当导线214被约束或捕获在第一膜与第二膜之间时,在组装期间导线几乎不可能缠结或错误连接到错误的电极或热电偶。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双线的每根导线联接到设置在每个电极210上或附近的呈热电偶216形式的温度传感器。
需注意,管状构件302限定呈管腔302c形式的第一内部通道,在这里被示为图5中的虚线,其从管状构件302的第一端部302a延伸到第二端部302b,使得一根或多根导线设置在第一管腔302c中。为了允许通过球囊204递送其他器械(例如导丝、光学传感器等)(并且在球囊的最远侧部分209外部),管状构件302可设置有第二管腔302d,该第二管腔延伸穿过膜部分206和208以允许另一器械穿过第二管腔302d。另外,管状构件302可设置有呈第三管腔302e形式的另一个内部通道。冲洗流体可设置在第二管腔302d或第三管腔302e中的任一者中,使得冲洗流体通过开口或孔220流入膜204的内部体积中,该开口或孔通过膜内表面204b和外表面204a提供至膜204的外部至周围环境(例如,生物组织或器官)。每个电极可具有在该电极上形成的四个冲洗开口,使得电极冲洗开口与膜的孔220对准。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管腔302c、管腔302d和302e被配置或挤出为同心通道,其呈具有外部管状构件302的管302c内的管302d内的管302e的形式。管状构件302可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合适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
参见图4B,多个电极210a-210j从基底重心212等角地围绕纵向轴线L-L从第一可膨胀远侧膜部分208朝向第二可膨胀远侧膜部分206延伸,使得第二可膨胀膜200包封电极(210a-210j)中的每个电极的靠近第二可膨胀膜部分206的部分。第二可膨胀膜200具有在电极210外表面的近侧部分(即,鱼头115)(图4B)之上延伸的边界202(图4A),同时允许电极鱼骨图案210暴露于周围环境。
也就是说,多个电极210a-210j中的每个电极限定未被第二可膨胀膜200覆盖的鱼骨图案,以允许鱼骨电极暴露于周围环境。每个电极(210a-210j)经由基底213联接到第一可膨胀膜204的外表面,该基底本身连接到或粘结到第一可膨胀膜204的外表面204a。电极210a-210j可具有直接粘结到膜204的其周边的部分。合适的密封件211可被形成为使得密封件211沿着每个电极(210a-210j)的基底213的外周边延伸。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密封件211可以聚氨酯密封件的形式提供。
参见图5,不透射线标记230通过每个电极的近侧鱼头部分限定,使得对于对应的电极210a-210j可存在相应的不透射线标记230a、230b、230c、230d、230e、230f、230g、230h、230i和230j。为了确保在具有x射线的身体器官内部同时可确定每个电极的位置,每个电极210可具有不透射线标记(230a-230j),其中每个标记具有不同于其他电极上的其他不透射线标记的配置。
重新参见图4A,第三可膨胀膜300可靠近第一可膨胀远侧膜部分208设置,使得第三可膨胀膜300围绕纵向轴线L-L靠近膜204的远侧部分209环绕第一可膨胀膜204的外表面部分。第三可膨胀膜包封膜204的远侧部分209附近的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的基底213的部分(图5)。优选地,当基底213会聚到膜204的远侧部分209附近的重心212时,第三可膨胀膜300允许封装每个电极(210a-210j)的基底213。扣环209围绕第三可膨胀膜300设置(膜204的远侧部分208附近),以将第三可膨胀膜300以及基底213保持到第一可膨胀膜204。第三可膨胀膜300可粘结到第一可膨胀膜204,从而在两个膜(204和300)之间捕获基底213。
参见图6A,示出了图4A的膜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6B示出了未被覆盖的侧向或周向表面区域(阴影部分)。具体地,由第二可膨胀膜200和第三可膨胀膜暴露(即,未覆盖)的膜204的表面区域具有在正交于轴线L-L的虚拟切片S1(通过第三可膨胀膜300与第一可膨胀膜204的相交处限定)与正交于纵向轴线L-L的虚拟切片S2之间描绘的圆周表面区域L,由此切片S2通过第二可膨胀膜200与第一可膨胀膜204的相交处限定。为清楚起见,在图6B中可看出,如果第一可膨胀膜204近似于球体(当膜204膨胀到其服务特征时),则一旦球状主体的参数是已知的,则可确定圆周表面区域L。在图7所示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可膨胀膜204包括为第一可膨胀膜204的总表面区域的大约52%的圆周表面区域L(图5和图6B)。也就是说,圆周表面区域L为第一可膨胀膜204的经暴露的表面区域(无任何电极或基底)或者也未被第二可膨胀膜200和第三可膨胀膜300覆盖的第一可膨胀膜204的外圆周区域。另外,需注意,每个电极210的每个基底213包括第一可膨胀膜204的经暴露的外圆周表面区域L的大约8%的基底表面区域。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可膨胀膜200和第三可膨胀膜300覆盖第一可膨胀膜204的外表面区域的大约一半。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可膨胀膜包括大致球状构件,其具有参照纵向轴线L-L的约30毫米的直径,并且第二可膨胀膜和第三可膨胀膜各自包括半球形构件,其中每个半球形构件的相应主直径小于30mm。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膜204的总表面区域为约4500平方毫米,而圆周表面区域L为约2400平方毫米,并且当膜204处于其完全伸展(即,设计)构型时,每个柔性基底213为约200平方毫米,如图7示例性所示。
诊断/治疗导管的球囊204具有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氨酯或
Figure BDA0003066294370000431
的塑料形成的材料的外壁或膜204a。管轴302和远侧轴端部302a限定球囊204的纵向轴线L-L。球囊204在本专利申请中经由探头20的管腔23以如2018年3月28日提交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5/939,154中所述的塌缩构型来部署,该专利申请以引用方式并入本专利申请。球囊204的膜204a形成有冲洗孔隙或孔220(示于图5中),流体(例如,盐水)可通过该冲洗孔隙或孔从球囊204的内部排出到球囊的外部,以用于冷却管口处的组织消融位点。
如关于图4B更早描述的,膜24支撑并携载被构造为多层柔性电路电极组件210a-210j的组合的电极和温度感测构件。“柔性电路电极组件”210a-210j可具有许多与此处所示不同的几何构型。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柔性电路电极组件210a-210j具有多个辐射基底或条带213a-213j,,如图2中最佳所示。基底213a-213j围绕远侧端部209和球囊204均匀分布。每个基底213a-213j具有较宽的近侧部分,该较宽的近侧部分参照纵向轴线逐渐渐缩至较窄的远侧部分。
为了简单起见,相对于如图5所示的其基底213中的一者来描述柔性电路电极组件210,但是应当理解,以下描述可适用于组件210的每个基底213。柔性电路电极组件210包括由合适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构造的柔性且有回弹力的片状基底材料2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片状基底材料213与球囊膜204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热性(或更高的熔融温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底材料213由热固性材料构造,该热固性材料具有比球囊膜204的熔融温度高大约24摄氏度或更高的分解温度。
基底材料213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冲洗孔隙或孔(未标出),一个或多个冲洗孔隙或孔与球囊构件204的冲洗孔220对准,使得通过冲洗孔220的流体(未标出)可以传递到管口上的消融位点。
基底材料213具有背离球囊膜204的第一表面或外表面以及面向球囊膜204的第二表面或内表面。在其外表面上,基底材料213支撑并携载接触电极210。因此,接触电极210的构型或迹线可类似于“鱼骨”,但应当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类构型。与区域或“贴片”消融电极相反,接触电极210的指状物有利地增大了接触电极210与管口的周向或赤道接触表面,而相邻指状物之间的空隙区域有利地允许球囊204根据需要在沿着其赤道的位置处向内塌缩或径向膨胀。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指状物具有不同的长度,一些较长,另一些则较短。例如,多个指状物包括远侧指状物、近侧指状物和它们之间的指状物,其中它们之间的每个指状物均具有较短的相邻指状物。例如,每个指状物具有与其远侧或近侧紧邻的相邻指状物不同的长度,使得每个指状物的长度大致沿循每个基底213的渐缩构型。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22根指状物延伸穿过细长部分(超过其每个横向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触电极210包括具有籽晶层的金,该籽晶层位于金与膜204之间。籽晶层可以包括钛、钨、钯、银、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8所示,柔性电极可在标识为231a、231b、231c等的变型中具有其不透射线标记,以有助于识别正被通电的电极。标记231a-231j具有各种螺线形构型(与图7相比),以允许由于存在第二膜200而增加柔性,这趋于降低装置在标记231a-231j附近的柔性。
膜26支撑并携载构建为多层柔性电路电极组件84的组合电极和温度检测构件。“柔性电路电极组件”84可具有许多不同的几何构型。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柔性电路电极组件84具有多个辐射基底或带30。每个基底上的一个或多个电极33在消融规程期间与管口11进行流电接触,在此期间电流从电极33流到管口11,如图9所示。
包含电极33的电路可由极具柔性和弹性的聚酰亚胺基底(例如,约0.001英寸厚)制成,其中在顶部(外表面)上具有金层,并且在背面(电路与球囊80之间)上具有镀金铜层。为了将电流递送到电极33,双线导线可连接到每个电极33,被引导通过导管24,并且端接在柄部42中的连接器中。双线导线可由一根铜线和一根康铜线制成。铜线可用于RF递送。为了将导管24装配到护套中,有必要首先通过将球囊80的远侧端部向前移动特定距离来将具有其柔性电极33的球囊80塌缩到较小直径,以提供减小球囊外径(OD)所需的伸长。
用于本公开的诊断导管110的一个示例示于图10至图11中,并且包括套索型结构以有利于在心脏中操纵和定位。导管110可以被理解为包括更清楚地描述于以下专利中的特征:U.S.62/754,275的附录2,其包括美国专利5,718,241、6,198,974、6,484,118、6,987,995、7,142,903、7,274,957、7,377,906、7,591,799、7,593,760、7,720,517、7,853,302、8,000,765、8,021,327、8,275,440和8,348,888,这些专利中的每一篇均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如同在本文中逐字列出一样。此类导管110可用于产生弯曲、圆形、环状或以其他方式闭合的消融路径,以及沿着弯曲、圆形、环状或闭合的图案感测电活动以进行电位和解剖标测。
因此,导管110可为心脏的心房区域的电生理记录和刺激,并且可与导管24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结合使用。导管110的远侧端部可以是圆形脊,其具有以圆形方式定位的环形电极,并且用于在心房内进行刺激和记录。环状远侧端部可以多种直径提供(15mm、20mm和25mm),以在可变尺寸的肺静脉中实现最佳接触。在一些示例中,套环末端可以是具有粘结到其表面的十个电极的圆形脊、笔直的远侧末端节段和海波管轴。这十个电极可用于在心脏的心房内进行刺激和记录,并且在套环上以圆形方式取向以实现与PV内部的适当周向接触。标称电极间距可包括15mm套环的4.5mm、20mm套环的6mm和25mm套环的8mm。
根据所公开的示例的导管110可包括细长主体,该细长主体可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插入轴或导管主体112;以及位于导管主体远侧的中间节段114,该中间节段可以从导管主体纵向轴线单向或双向偏轴偏转。具有沿着非线性或弯曲远侧部分设置的环形电极119的弹性三维远侧组件117从细长主体112或中间节段114延伸。螺旋形式相对于从中间节段114延伸的导管110的纵向轴线125倾斜取向。在这方面,术语“倾斜”意指最佳配合螺旋形式的空间中的平面P相对于纵向轴线125成角度。平面P与轴线125之间的角度θ在约45度至105度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地在约75度至105度之间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为约90度。此外,远侧组件117的螺旋形式122以预定方式螺旋或对向。
远侧组件117可具有携载电极的近侧套环117P,以及包括远侧套环117D和远侧笔直端部节段117E的软“绞编引线”,其中远侧套环117D和远侧笔直端部节段117E具有比携载电极的近侧套环117P的弹性更大的弹性。远侧组件117的螺旋形式122的节距被选择为提供温和的压力,以确保所有环形电极119与组织接触。应当理解,螺旋形式122的渐缩确保较小的远侧套环117D可配合到管状区域或肺静脉中,这确保了较大的近侧套环117P和携载于其上的环形电极119的准确放置在管状区域113例如肺静脉的管口111处。远侧套环117D和远侧笔直端部节段117E的更大柔性提供了无创伤前导元件,该无创伤前导元件将远侧组件117引导到管状区域或肺静脉中并确保远侧组件的放置精度。
导管110通过已插入体腔(诸如心室)中的引导护套进入患者身体。由于远侧组件117的柔性构造,螺旋形式122易于伸直以插入引导护套中。当暴露且不受约束时,远侧组件117重新呈现螺旋形式122,该螺旋形式被操纵以使组织表面在前方接合,其中近侧套环117P上的环形电极119中的一些或全部同时接触组织表面。
图12是心脏226的示意性剖视图,其示出了导管110插入心脏中。为了插入导管110,用户首先将引导护套240经由皮肤穿过血管系统并通过上腔静脉242进入心脏的右心房244中。护套通常经由卵圆窝穿过房间隔248进入左心房246。另选地,可使用其他接近路径。然后将导管110穿过引导护套插入,直到导管110的远侧组件117延伸经过引导护套240的远侧端部进入左心房246中。
操作者将左心房246内的引导护套240(和导管110)的纵向轴线与肺静脉之一的轴线对齐。对齐可在荧光镜透视检查或其他可视化装置下进行。用户将导管110朝向肺静脉朝远侧推进,使得软远侧端部117E首先进入肺静脉,然后进入软远侧套环117D,这两者均引导携载电极的近侧套环117P在管口上的定位和放置。用户可沿轴向施加力F以将近侧套环117P按压到管口上,以确保环形电极119与组织之间的接触。
操作者可在引导护套240内使导管110围绕其轴线旋转,使得近侧套环117P围绕静脉的内圆周追踪环形路径。同时,用户可致动RF发生器以沿着路径消融与AR电极接触的组织。同时,可利用IR电极和/或RR电极来进行阻抗和/或PV电位记录。在一个肺静脉周围完成该规程之后,用户可移动护套240和导管110,并在一个或多个其他肺静脉周围重复该规程。
研究概述
通过下文相对于PAF的治疗更具体地讨论的对应研究,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具体地,图13提供了本公开的主题研究方案的示意性概述作为附录3和附录4,所述附录中的每一个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如同在本文中逐字列出一样。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导管110和多电极RF发生器建立导管24的总体安全性和效果,以使在治疗患有难治性、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受试者时隔离心房肺静脉是临床安全且临床有效的。
该研究是利用导管24和110的前瞻性多中心单臂临床评估。研究的样本量主要由安全性终点决定。自适应贝叶斯设计可用于仅基于安全性终点来确定样本量。当80名、130名、180名和230名可评估的受试者参与主要研究(例如,mITT群体)时,可进行样本量选择期中分析。30天时的安全性结果将用作每个期中的主要安全性终点的代表。最终安全性分析是针对主要研究中的所有可评估患者的主要安全性终点的完整跟进。使用预测成功概率来确定每个期中分析处的样本量是否足够或者试验登记是否继续。对于安全性和效果终点比率,使用分别为15%和80%的性能目标进行样本量模拟。
在每次期中分析时,假定主要安全性比率的无信息均匀先验分布,使用来自mITT群体中所有可评估受试者的可用数据来估计成功的预测概率。如果在任何期中的试验成功的预测概率大于90%,或者如果具有最大样本量的试验成功的预测概率小于6.5%的无价值边界,则停止登记。否则,登记继续,直到下一个期中或最终样本量。在针对安全性终点确定的最终样本量处执行效果终点的分析。效果终点评估的功效在所有样本量N30受试者处均>80%。
以单边5%显著性水平使用二项分布的精确检验来评估主要安全性和效果终点。
为了控制操作偏差,不会向研究人员揭示期中分析的时机和结果,除非期中分析导致停止登记的决定。期中分析无缝进行,并且不中断研究登记,除非期中分析有所指示。执行期中分析的统计人员直到CSR的最终数据库锁定的时间才宣布在期中分析时计算的研究成功或汇总结果的预测概率。
对主要效果终点的分析包括零假设和另选假设,包括Ho:PE<0.80和Ha:PE>0.80。应当理解,主要效果(PE)可意指急性规程成功的患者的比例,其被定义为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使用或不使用病灶导管)之后对所治疗PV中的传入阻滞的确认。符合方案的群体用作主要分析群体。在初步分析中将排除具有缺失效果终点数据的受试者。使用PP群体进行缺失数据的敏感度分析,以评估缺失数据对主要效果结果的影响,并且描述于统计分析计划(SAP)中。
关于研究的消融参数,由于球囊80和电极的长度,导管24的电极33可与组织接触,这分别有助于适应可变解剖结构。因此,在肺静脉的管口中形成周向连续消融灶所需的功率小于其他RF导管的功率。来自每个电极的功率递送由发生器调节,并且由用户输入以及由位于电极上的热电偶读取的温度确定。
当与导管24一起使用时,研究的冲洗泵在不递送RF电流时递送5mL/分钟的室温肝素化盐水(1u肝素/1mL盐水)的连续输注。为了使球囊充胀并且在消融期间,使用高流速设定来递送35mL/分钟。导管24的推荐操作参数示于图14中。
研究持续时间为大约2.5年;登记阶段为1.5年,完成随访为另外1年。应当理解,本文所呈现的数据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应理解为以任何方式或排除任何另选的或附加的实施方案来限制所公开的技术的范围。
该研究可证明球囊导管24当与导管110一起使用时用于隔离心房肺静脉以治疗药物难治性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安全性和急性效果。具体地,该研究可基于早发型(在消融规程的7天内)主要不良事件(PAE)的发生率来证明临床安全性。图15示出了汇总根据分类评估的每个AE的强度或严重程度的表。该研究还可基于急性规程成功的比例来证明长期效果,由此在此背景下的成功可被定义为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经治疗的肺静脉中的传入阻滞,包括使用或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和/或基于效果评估周期(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中的心电图数据没有记录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发作的受试者。登记了具有药物难治性、症状性PAF的受试者,并且患者人群规模包括最多310个可评估的受试者(但可根据需要或要求研究更少或更多的受试者,包括诸如80人、130人和180人的群体)。受试者可在规程前、出院前和规程后7天(4天-10天)、1个月(23天-37天)、3个月(76天-104天)、6个月(150天-210天)和12个月(316天-406天)时进行评估。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证明球囊导管24与导管110一起用于隔离心房肺静脉以治疗药物难治性PAF的临床安全性和急性效果。第二目标包括确定与球囊导管24的使用相关联的早发型(7天内)、围手术期(30天)和长期(12个月)安全性比率,球囊导管24的被定义为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之后确认经治疗的PV中的传入阻滞的急性规程成功(使用或不使用病灶导管)。还评估用球囊导管24处理的受试者的健康经济结果和生活质量(QoL)数据,并且评估主要研究群体的子集内的规程前和规程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比较发生率,如通过MRI评估所确定。使用NIHSS、mRS和一般神经学评估来评估栓塞相关的神经功能缺陷的存在。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急性效果和急性安全性。急性安全性可包括早发型主要不良事件(PAE)(在使用一个或多个研究装置的消融规程的7天内)的发生率。在本公开通篇中,应当理解,不良事件(AE)是受试者中的任何不利的医学发生,无论是否与研究医疗装置相关。出于本公开的目的,AE可以是在研究过程中受试者发生的任何不期望的体验(体征、症状、疾病、异常实验室值或其他医学事件),无论其是否与装置或规程相关。在随访时观察到的身体结果(包括生命体征)或与基线相比恶化的预先存在的身体结果是不良事件(如果研究人员确定它们是临床上显著的)。就研究而言,在筛选受试者时存在的任何医学病症被认为是基线并且不报告为AE。如果先前未报告,则此类病症应被添加到背景病史中。然而,如果研究受试者的病症在研究期间的任何时间恶化,则可将其记录为AE。
类似地,如果以下中的任一者适用,则可考虑不良事件:事件本质上是心血管事件,事件是严重的不良事件,因果关系到研究装置、消融规程,或者本质上未知。相比之下,以下临床事件不被认为是该研究的不良事件:可归因于消融规程的被定义为在具有或不具有心包摩擦音和ECG变化的情况下的引起肋膜炎的胸部不适的轻度心包炎,需要在索引消融规程的住院期间或在整个研究持续期间进行药理学或同步电击心脏复律的AF/AFL/AT复发。然而,消融后发生的新发左心房扑动为AE,并且AF或预先存在的AFL/AT的重新消融其自身不是AE,然而任何规程并发症被认为是AE并且应在适用的时间线内报告。
本公开中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是被认为是满足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的任何事件的那些:导致死亡、导致受试者的健康的严重恶化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疾病或损伤、身体结构或身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患者住院或延长现有住院、医疗或外科手术干预以预防危及生命的疾病或损伤或者对身体结构或身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导致胎儿窘迫、胎儿死亡或先天性异常或出生缺陷。应当理解,在受试者参与研究之前存在的病症的计划住院不能满足SAE的定义。如果事件需要进入保健设施(例如,过夜停留),则AE将满足“住院”的标准。针对其他严重结果之一评估不会导致入院的急诊室就诊。为了进一步参考,提供了图15,其汇总了每个AE的强度或严重程度的分类。
在该研究中,PAE包括以下AE:装置或规程相关死亡、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脏穿孔、血栓栓塞、中风/脑血管意外(CV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心包炎、肺水肿、主要血管通路并发症/出血和住院(初始或延长)。在研究中,事件被认为是主要AE,即使它们在规程后超过一周(7天)发生。与住院相关的事件仅仅由于心律失常复发或非医学紧急的心脏复律而被排除。
关于安全性的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来自主要复合的各个PAE的发生率;意外(严重)不良装置反应(USADE)的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SAE)在初始消融规程的7天内(早发型)、>7天-30天(围手术期)和>30天(晚发型)的发生率;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被定义为在腺苷激发(使用或不使用病灶导管)之后确认经治疗的肺静脉(PV)中的传入阻滞的急性规程成功;在索引规程期间按所有靶向静脉中的病灶导管计和按受试者计的肺静脉隔离(PVI)修复;在索引规程期间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基于I类和III类AAD的效果评估周期(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中的心电图数据没有记录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发作;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心血管事件的住院发生率(住院被定义为在标准索引规程后延长停留≥2夜,或者患者停留与索引规程相差≥1个日历天);包括但不限于索引规程工作流程成本、生活质量(QoL)和医院成本的健康经济数据;如通过神经评估有价值(NAE)受试者中的MRI评估所确定的规程前和消融后的无症状和有症状的脑栓塞发生率;通过在NAE受试者的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如果观察到新病变)的MRI评估确定的脑栓塞的频率、解剖位置和尺寸(直径和体积);在NAE受试者的基线、消融后和随访时新的或恶化的神经功能缺陷的发生率;在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和经修正的兰金量表(mRS)得分汇总;在基线处、1个月随访时和另外的随访期间的MoCA得分汇总;以及NAE受试者的心血管事件的住院(住院被定义为在索引规程后延长停留夜晚,或者患者停留与索引规程相差1日历天(如果在先前评估中发现病变)。
关于效果的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按所有靶向静脉中的病灶导管计和按受试者计的PVI修复百分比(%);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的受试者的百分比(%);没有记录的症状性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发作>30秒)的受试者的百分比(%);以及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发作>30秒)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关于对规程特性的附加分析的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但不限于总规程时间、消融时间、RF施加时间、球囊停留时间、实现PVI的时间、每个PV位置的RF施加的次数和时间、以及荧光镜透视检查时间和剂量。
关于健康经济评估的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索引规程工作流程成本、医院成本和生活质量。
NAE安全性终点包括如通过NAE受试者中的MRI评估确定的规程前和消融后的无症状和有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通过在NAE受试者的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如果观察到新的病变)的MRI评估确定的脑栓塞的频率、解剖位置和尺寸(直径和体积);在NAE受试者的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时的新的或恶化的神经功能缺陷的发生率;以及在NAE受试者的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如果在先前评估中发现病变)的NIHSS和mRS得分汇总。
在不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无症状)或存在栓塞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有症状)的情况下,评估参与NAE亚组的受试者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消融前和消融后脑栓塞的发生率。NAE亚组是具有连续登记的前瞻性设计。滚入受试者可能不符合NAE亚组的资格。该方法使学习曲线在医疗装置的早期使用期间的混杂影响最小化。如果真ACE比率大于或等于8%,则该亚组中的40名受试者的样本量可提供至少95%的观察至少一个事件的概率。如果研究登记在计划的期中分析之后早早结束,则NAE亚组中的登记可在实现目标40名受试者之前终止。
加入改良意向治疗(mITT)群体中的受试者包括满足资格标准并已插入研究导管的登记受试者。安全性群体(SP)包括已经历研究导管插入的所有入选受试者。符合方案(PP)的群体是mITT群体的子集,并且包括登记并满足所有资格标准、已用研究导管进行RF消融并且已针对研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受试者。
关于研究中的临床效果的主要效果终点由其中基于效果评估周期(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中的心电图数据没有记录的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例如,在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30秒)的那些事件来确定。另外,如果受试者满足以下标准中的任一个,则受试者被认为是慢性效果失败:急性手术失败(即,在规程后不能确认临床相关肺静脉中的传入阻滞);在消隐期之后(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对AF/AT/非典型(左侧)AFL重复消融或外科治疗;在消隐期之后(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的DC心脏复律;标准12导联ECG上的连续AF/AT/AFL,即使记录持续时间少于30秒(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新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效果评估期间(例如,在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被开出用于AF或者在消隐期间开出并在过去90天继续;在效果评估期间(例如,在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以比最高无效历史剂量更高的剂量服用先前失败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筛选时或之前失败)用于AF;以及在索引消融规程后开出胺碘酮。
在本研究期间,尽可能密切地遵循目前的AF管理指南和机构的护理实践标准以执行AAD疗法。图16示出了示出在研究中基于在消隐期和消隐后期中施用的AAD疗法的分类的表。
应当理解,在规程之前,不间断的抗凝疗法在消融规程之前至少1个月时就位。如果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受试者在治疗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INR),并且必须确认受试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2。在消融前3周内的任何INR<2被理解为导致排除受试者或推迟研究规程,直到在治疗前至少3周内INR≥2。
在规程之前不中断或停止抗凝疗法(例如,不应遗漏或省略剂量),并且继续每日方案。在规程期间,在经房间隔穿刺之前施用肝素推注,在插入球囊80之前和整个规程期间靶向350至400的ACT。在规程期间每15分钟-30分钟检查一次ACT水平,以确保350秒–400秒的ACT目标。所有记录(ACT水平、肝素施用时机和剂量)都记录在医疗记录中,作为源文档。用肝素化盐水连续冲洗所有管材和护套。
在规程之后,强烈建议在消融后至少2个月内进行抗凝疗法。治疗临床适应症所需的附加药物由临床研究医师决定,研究期间的AAD管理由研究人员决定。
次级效果终点包括被定义为在腺苷激发(使用或不使用病灶导管)之后确认经治疗的PV中的传入阻滞的急性规程成功、在索引规程期间按所有靶向静脉中的病灶导管计和按受试者计的PVI修复、在索引程序期间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基于I类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AAD)的效果评估周期(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中的心电图数据没有记录的症状性AF/AT/非典型(左侧)AFL发作、以及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
患者选择
本研究中指定的患者选择、方法或用途、人员、设施和培训的标准旨在使经历该规程的受试者的风险最小化。
在参与研究之前仔细地对患者进行预筛,以确保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通过在消融之前用起搏操纵监测PN来使PNP的风险最小化。如果观察到PN损伤的迹象,则立即停止消融,并且可重新定位球囊。可通过不将球囊定位在靶标PV的管状部分内来最小化PV狭窄的风险。当导管定位在肺静脉内部时,球囊不应充胀;相反,它总是在心房中充胀,然后定位在PV管口处。
通过在阻抗上升后快速终止电流施加来降低研究中栓塞的风险,这限制了电极上凝结物的大小。已观察到,血栓可在穿过隔膜后几乎立即形成于经房间隔护套上。在规程期间以及在经房间隔穿刺之前的早期肝素施用期间,使用肝素实现350秒ACT的最佳抗凝可显著降低风险。该风险可通过由研究人员决定使用抗凝剂疗法来降低。
可通过在球囊引入左心房之前以及在规程期间实施抗凝方案来最小化ACE风险,以避免规程期间的血栓/栓塞。指示研究人员在规程期间去除气泡并最小化导管交换,以减轻引入空气的风险。还实施了在经房间隔穿刺之前施用肝素推注的单次经房间隔技术。为了帮助防止食管损伤,研究需要管腔内食管温度监测,以确保医师具有关于食管相对于预期消融位点的位置的准确信息。
在规程之后,所有受试者在规程后保持全身口服抗凝疗法至少两个月,在规程后6小时内开始。在规程后两个月之后,基于受试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制定关于继续使用全身性抗凝剂的决策。在CHA2DS2-VASc得分≥2的受试者中,全身性口服抗凝可持续超过消融后两个月。
对于每例纳入的患者,记录年龄、性别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根据医院方案,初始成像为脑部CT联合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或脑部MRI联合时间飞跃血管造影。由经验丰富的神经放射科医师在任一模式下评估ASPECT(Alberta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并且由神经科医师评估NIHSS评分。在醒后中风的情况下,从中风发作或末次已知良好的时间起,患者接受治疗至多12小时。
研究的入选标准包括如下:
·诊断患有症状性PAF;
·选择进行肺静脉隔离的AF消融手术;能够并且愿意遵守不间断方案
·诊断患有症状性PAF包括在参与的前六(6)个月内的发作持续≥1分钟的至少三(3)次AF症状发作,以及在参与之前的十二(12)个月内必须以心电图记录的至少一(1)次AF发作。心电图记录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器或遥测条;
·如复发症状性AF或AAD的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所证实的至少一(1)种I类或III类AAD失败;
·愿意遵守抗凝要求(例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
·年龄18-75岁;以及
·能够并愿意遵守所有规程前、规程后以及后续测试和访视要求。
研究的排除标准包括如下:
·继发于电解质失衡、甲状腺疾病或者可逆或非心脏原因的AF;
·先前用于AF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已知患者需要在PV口和CTI区域之外进行消融(例如AVRT、AVNRT、房性心动过速、VT和WPW);
·先前诊断患有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AF和/或连续性AF>7天,或由心脏复律终止>48小时;
·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
·瓣膜修复或置换或者假体瓣膜的存在;
·在过去6个月内的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脏手术(例如心室切开术、心房切开术)、或者瓣膜心脏手术或经皮规程;
·在索引规程之前1天内记录的左心房(LA)血栓;
·LA前后径>50mm;
·直径26mm的任何PV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
·抗凝禁忌症(例如肝素);
·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
·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
·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风湿性心脏病;
·不受控的心力衰竭或纽约心脏协会(NYHA)III级或IV级功能;
·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
·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的存在;
·植入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组织包埋碎片、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
·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例如限制性肺疾病、收缩性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
·研究人员认为应排除在本研究中登记的严重先天性异常或医学问题;
·妊娠期(如在绝经期前通过妊娠测试证明)、哺乳期或者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处于生育年龄并计划妊娠的妇女;
·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
·具有已知的肺静脉狭窄;
·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
·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存在;
·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
·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
·对于用于研究的装置(例如TTE、CT等)呈现禁忌症,如相应的使用说明中所示;
·被归类为脆弱人群,并且需要针对健康保障进行特殊治疗
·神经评估有价值(NAE)受试者的附加排除标准包括禁忌症
·患者在参与之前的过去3个月内的任何时间服用胺碘酮;
·使用MRI的造影剂的禁忌症,诸如晚期肾病;
·体内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以及
·未解决的预先存在的神经功能缺损。
研究结果
在该研究中,治疗了95名患者。患者(年龄60.3±9,81岁,64.2%男性)使用多电极RF球囊导管(RFB)在6个中心处接受PVI。八名受试者作为滚入阶段的一部分登记。主群体由87名受试者组成,其中两个被认为不符合资格,从而得到85名受试者的可评估队列。将急性成功(研究的主要效果终点)定义为腺苷/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的持续性PV传入阻滞。单次成功被定义为在腺苷激发之前的PVI,其具有一次有效的60秒消融。隔离的时间是观察到的达到纯单次成功的RF消融时间。记录症状性AF/AT/AFL的复发,从3-6个月开始每周进行远程心电监测,并且在6个月时进行Holter监测。
在研究期间,研究人员收集以下数据:每个PV的RF消融参数、每个靶标PV的RF施加次数、病灶导管(如果适用的话)所需的RF施加次数、每个靶标PV的总RF持续时间、用球囊导管24施加RF直到实现靶向静脉的PV隔离的总时间(TTI=隔离时间)、用病灶导管(如果适用的话)施加RF的总时间、PV急性再连接、每次施加的RF消融参数、靶向静脉、发生器的消融数量、每次施加的RF能量的总持续时间、靶标PV施加之前的球囊充胀指数、后电极和/或起搏电极的识别、消融参数(阻抗、温度、功率、每次施加的有源电极的数量、以及RF施加的总持续时间)。另外,后电极/前电极等的RF持续时间可在消融规程期间经由发生器日志文件、消融参数、PV隔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首次时隔离的靶标PV的百分比、RF施加和在腺苷(ATP)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时具有急性再连接的靶标PV的百分比)、规程参数来收集,规程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标测中的持续时间(LA和PV)、总RF持续时间(由多电极RF球囊导管和病灶导管(如果适用的话)递送的RF能量的连续时间)、使用球囊导管的总PVI时间(从第1次RF施加到最终RF施加的持续时间)、使用病灶导管(如果适用的话)的总PVI时间、总规程时间(从第一股穿刺到导管移除)、总荧光镜透视检查时间和剂量、总球囊停留时间(从第一RF球囊插入直到RF球囊移除)、ECG数据、经由消融导管递送的总流体、经由静脉注射管线递送的总流体(如果捕获)、流体输出(如果捕获)、净流体输入、ACT水平和肝素施用的时间点、评估与膈神经的接近度的策略、用于使食管损伤的风险最小化的策略、温度探头的类型、截止温度以及所观察到的温度的任何异常升高。
消融规程在47/87名(54.0%)受试者的全身麻醉下进行,并且在40/87名(45.9%)受试者的清醒镇静下进行。在1/85名(1.2%)患者中发生一次原发性AE(腹膜后出血)。在经历腺苷/异丙肾上腺素激发的所有82个可评估参与者(100%)中实现了急性成功;3名参与者未接受腺苷/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并被排除在该分析之外。对于LIPV、LSPV、RIPV和RSPV,单次成功为74.7%、57.9%、72.3%和68.7%。对于LIPV、LSPV、RIPV和RSPV,每个静脉的隔离时间分别为8.2±4.95秒、10.6±7.71秒、8.7±4.70秒和8.8±6.45秒。消融以87.6±22.25min的规程时间、6.1±2.37min的RF时间、7.5±3.25RF施加、40.3±16.69min的RFBLA停留时间、以及10.9±9.12min的荧光镜透视检查时间进行。在第一滚入案例后,总规程和荧光镜透视检查时间减少至76.0min和10.5min。在6个月时,没有记录的症状性AF/AT/AFL复发的Kaplan-Meier估计值为80.9%(标准误差[SE],4.3%,如图17所示)。
在使用包括40名登记患者的本公开的多电极球囊导管的先前研究可行性研究中,针对沉默型脑损伤(SCL)(也称为ACE)类似地筛选参与的患者。本公开的第一研究和先前研究的结果的二次分析评估了某些消融工作流程修改对在具有症状性PAF的患者中使用本文所述的多电极RF球囊导管的PVI之后的SCL发生率的影响。
在先前的研究中,消融工作流程包括(1)RF施加期间的冲洗流速:35mL/分钟,(2)最大功率设定:15W,(3)最高温度设置:65℃(7名患者之后最高温度降至60℃),(4)前电极最大施加时间:60秒,以及(5)后电极最大施加时间:20秒。
相比之下,该研究的第一研究包括如下消融工作流程:(1)消除双经房间隔通路,(2)使用穿过导线的小型套索,(3)连续冲洗所有侧端口,(4)在经房间隔穿刺之前用肝素进行推注给药,(5)将活化凝血时间(ACT)保持在350秒至400秒,以及(6)最高温度设定:55℃。本公开的第一研究的示例性消融工作流程示于图18中。
MRI数据的分析在神经学评估-可评估(NAE)分析群体中进行,该群体包括满足资格标准的所有参与患者,使本公开的导管24插入,接收RF能量,完成消融前和消融后脑MRI检查,并且完成≥1次消融后神经学评估。在消融规程前72小时以及在规程后48小时内使用扩散加权MRI来评估SCL的发生率。
在先前的研究和第一研究中,具有可识别病变或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具有随访MRI以确定病变进展,直到病变得以解决。还记录了通过MRI评估确定的SCL的解剖位置和尺寸(直径和体积)。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和认知评估,包括NIHSS评估。在2项研究的NAE群体中,先前的研究(N=38)和第一研究(N=31)的平均(标准偏差)年龄分别为60.8岁(10.04岁)和59.3岁(8.08岁),并且57.9%和71.0%的患者分别为男性,如图18所示。放电时的SCL发生率在先前研究中为23.7%(在9个患者中有10处病变),并且在本公开的第一研究中为9.7%(在3个患者中有3处病变),如图19A所示。相比之下,图19B示出了汇总与先前研究相比来自本公开的第一次研究的具有和不具有沉默型脑损伤的患者的平均活化凝血时间的图。
在所描绘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先前研究和本公开的第一研究之间的消融工作流程修改导致在使用本公开的RF球囊导管进行PAF消融之后SCL的发生率显著较低。SCL发生率的这些降低伴随着轻度中风发生率的降低。此外,第一研究中的患者具有比先前研究中的患者更高的ACT。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在第一研究中,对消融工作流程的修改,包括严格的抗凝控制、消除双经房间隔通路以及将最高温度设定降低至55℃,有助于降低SCL的发生率。
图20示出了用于施用治疗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2000。方法或用途2000可包括2010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2020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2030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图21示出了用于施用治疗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2100。方法或用途2100可包括2110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2120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2130实现预定成功率的肺静脉隔离。
图22示出了用于施用治疗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2200。方法或用途2200可包括2210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2220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2230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7%安全性终点。
图23示出了用于施用治疗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2300。方法或用途2300可包括2310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2320使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的组织;以及2330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0%安全性终点。
图24描绘了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2400。方法或用途2400可包括将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2420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2430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2440基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在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方法或用途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图25描绘了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2500。方法或用途2500可包括2510将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2520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2530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所有靶向肺静脉;以及2540在方法或用途期间和之后大约6个月,基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在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预定比率的不良事件。
图26描绘了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2600。方法或用途2600可包括2610评估左心房的所有靶向肺静脉和解剖结构的数量和尺寸;2620穿刺经房间隔;2630将多电极食管温度监测装置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2640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2650用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2660使用多电极诊断导管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2670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中传入阻滞的存在;以及2680基于所确认的传入阻滞的存在,实现方法或用途的关于在方法或用途后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或急性效果。
图27描绘了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2700。方法2700可包括2710在经房间隔穿刺之前施用肝素推注;2720为跨隔膜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标测导管提供经房间隔通路;2730将套索导管用于至少一个隔膜穿孔;2740通过球囊导管在所有靶向静脉处或周围连续冲洗;2750在将球囊导管插入左心房之前,确认在大约350秒和400秒之间的活化凝血时间;以及2760用球囊导管执行肺静脉消融,其中球囊导管的最高温度设定为大约55℃,从而在消融期间和消融后大约3个月,在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实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本公开的方法或用途、系统和装置在患有PAF的患者中表现出高比率的基本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具体的构型、材料的选择以及各种元件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原理构造的系统或方法或用途的特定的设计规格或约束而变化。这些改变旨在包含在所公开技术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从前述内容显而易见的是,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特定形式,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并且在其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旨在包含在其中。
以下条款列出了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
1.一种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所述方法或用途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
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
在所述消融步骤期间和所述消融步骤后大约3个月,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实现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2.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急性效果通过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3.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确定在所述消融步骤之后大约3个月时确定的所述急性效果;以及
基于在大约3个月时确定的所述急性效果,生成在所述消融步骤后大约12个月时的估计急性效果。
4.根据条款3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大约12个月时的所述估计急性效果基本上类似于在大约3个月时确定的所述急性效果。
5.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所述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90%来定义。
6.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所述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95%来定义。
7.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将所有靶向静脉的所述急性效果和所述临床效果的1型错误率控制在大约5%的水平,所述方法或用途还包括:
如果所述急性效果指示和所述临床效果指示都被控制在大约5%的水平,则确定所述消融对于所述多个患者是否是临床成功的。
8.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对于为至少8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所述急性效果为至少80%。
9.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对于为至少13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所述急性效果为至少80%。
10.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对于为至少18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所述急性效果为至少80%。
11.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对于为至少23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所述急性效果为至少80%。
12.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使用病灶消融导管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13.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进一步通通过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14.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对诊断患有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所述多个患者施用所述消融。
15.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诊断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心脏的电生理标测。
16.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还包括具有光环形末端节段的高扭矩轴,所述光环形末端节段包含在荧光镜透视检查下可见的多对电极。
17.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80名。
18.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130名。
19.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180名。
20.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230名。
21.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所述多个患者中不存在溃疡来定义。
22.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经历食道红斑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13%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23.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经历新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25%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24.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经历新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2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25.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大约7天或更多天经历主要不良事件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5%-9%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26.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针对所述多个患者的入选标准包括:
对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以及
患者遵守不间断的符合方案的抗凝要求的能力。
27.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规程时间来定义。
28.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消融时间来定义。
29.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RF施加时间来定义。
30.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总停留时间来定义。
31.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总时间来定义。
32.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每个位置的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33.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每个患者的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34.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每个靶向静脉的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3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
顺应性球囊,所述顺应性球囊粘结有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所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36.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临床效果通过在正在实施的所述方法或用途的预定时间内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的早期发作的发生率来定义。
37.根据条款36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时间为至少7天。
38.根据条款36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脏穿孔、血栓栓塞、中风、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和主要血管通路出血。
39.根据条款36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来自主要复合的各个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不良装置反应的发生率;在消融后7天、至少730天和至少30天内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通过MRI评估确定的消融前和消融后的无症状和有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以及通过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的MRI评估确定的脑栓塞的频率、解剖位置和尺寸(直径和体积)。
40.根据条款36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5%-9%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所述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
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得分;
基线、1个月和另外的随访时间处的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和mRS(经修正的兰金量表)得分的汇总;心血管事件的住院率;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的百分比(%);
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没有记录的症状性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发作>30秒)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在消融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在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持续30秒或更多秒的一个或多个发作;以及
一个或多个规程参数,包括总规程和消融时间、球囊停留时间、RF应用时间、RF应用次数、荧光镜透视检查时间和剂量。
41.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急性安全性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发生率来定义。
42.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比率为100%,并且通过在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的情况下电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来定义。
43.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1年)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
44.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比率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45.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临床效果比率通过与消融前相比与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相关的1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46.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被配置用于心脏的心房区域的电生理记录和刺激,并且与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结合使用。
47.一种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所述方法或用途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
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所有靶向肺静脉;以及
在所述用途期间和所述用途后大约6个月,基于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在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预定比率的不良事件。
48.一种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所述方法或用途包括以下步骤:
评估左心房的所有靶向肺静脉和解剖结构的数量和尺寸;
穿刺经房间隔;
将多电极食管温度监测装置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所述脉管系统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
将多电极诊断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所述脉管系统中;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
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
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中传入阻滞的存在;以及
基于所确认的所述传入阻滞的存在,实现所述方法或用途的关于在所述方法或用途后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或急性效果。
4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使用所述诊断导管标测所有靶向肺静脉。
5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针对所述多个患者的排除标准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
·继发于电解质失衡的心房颤动、甲状腺疾病、或者可逆或非心脏原因;
·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预期在所有靶向肺静脉管口和CTI区域之外接受消融;
·先前诊断患有持续性、长期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7天,或由心脏复律终止>48小时;
·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
·瓣膜修复或置换以及假体瓣膜的存在;
·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瓣膜心脏手术或经皮规程;
·基线成像上记录的左心房血栓;
·LA前后径大于50mm;
·直径大于或等于26mm的任何肺静脉;
·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
·抗凝禁忌症;
·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
·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
·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
·风湿性心脏病;
·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
·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
·植入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组织包埋碎片或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
·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
·严重先天性异常;
·妊娠期或哺乳期;
·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
·肺静脉狭窄;
·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
·IVC过滤器的存在;
·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
·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
·使用MRI的造影剂的禁忌症;
·患者体内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或者
·未解决的预先存在的神经功能缺损。
5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
顺应性球囊,所述顺应性球囊具有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52.根据条款5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所述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
53.根据条款5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使用所述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54.根据条款5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55.根据条款5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所述近侧柄部和所述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
56.根据条款55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
57.根据条款51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高扭矩轴,所述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所述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
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5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
用冲洗泵控制对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冲洗。
5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
在所述规程前至少1个月施用不间断的抗凝疗法。
6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所述患者必须在所述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INR)。
6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所述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INR)。
6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在所述规程之前继续抗凝疗法。
6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
施用经房间隔穿刺;
在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插入所述左心房中之前确认活化凝血时间目标≥350秒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保持;
引入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
引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
用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实时确定肺静脉隔离;以及
确认在所述肺静脉中传入是否被阻滞。
6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轴线;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所述远侧组件具有螺旋形式,所述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以及形状记忆支撑构件,所述形状记忆支撑构件延伸穿过至少所述近侧套环,所述近侧套环和所述远侧套环相对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
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所述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所述近侧套环上;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
收缩线,所述收缩线具有位于所述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所述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所述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所述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所述收缩线以使所述近侧套环收缩,
其中所述近侧套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所述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大于所述第一柔性。
65.一种通过将能量施加到受试者心脏的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来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或用途,所述方法或用途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以下方式基于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在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规程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将可膨胀构件靠近所述左心房定位,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所述可膨胀构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围绕所述纵向轴线设置的多个电极,每个电极能够被独立地通电,所述多个电极包括具有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一电极和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电极;
查看所述可膨胀构件以及位于所述左心房中的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相对于所述受试者的所述左心房的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的取向;
将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移动到所述左心房的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一部分;
以相比于其他电极较低的通电设定,将与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所述部分相邻的所述不透射线标记中的所述一者相索引的一个或多个电极通电,以在所述左心房内形成透壁消融灶并对相邻的解剖结构基本无影响;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以电生理方式记录和刺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所述组织的所述心房区域。
66.一种用于治疗一组患者的心房颤动的临床有效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端部探头,所述端部探头联接到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所述端部探头包括:
第一可膨胀膜,所述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所述管状构件;
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
至少一根导线,所述至少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一根导线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朝向所述管状构件延伸;以及
第二可膨胀膜,所述第二可膨胀膜包封所述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膜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一组患者中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67.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治疗的规程的临床有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端部探头,所述端部探头联接到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所述端部探头包括:
第一可膨胀膜,所述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所述管状构件;
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
至少一根导线,所述至少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一根导线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朝向所述管状构件延伸;以及
第二可膨胀膜,所述第二可膨胀膜包封所述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膜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使得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被独立地控制以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68.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治疗的规程的临床有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端部探头,所述端部探头联接到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所述端部探头包括:
第一可膨胀膜,所述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所述管状构件;
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
至少一根导线,所述至少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一根导线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朝向所述管状构件延伸;以及
第二可膨胀膜,所述第二可膨胀膜包封所述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膜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使得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被独立地控制以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7%安全性终点。
69.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治疗的规程的临床有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端部探头,所述端部探头联接到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所述端部探头包括:
第一可膨胀膜,所述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所述管状构件;
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
至少一根导线,所述至少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一根导线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朝向所述管状构件延伸;以及
第二可膨胀膜,所述第二可膨胀膜包封所述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膜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使得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被独立地控制以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0%安全性终点。
70.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存在或不存在来定义。
71.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大约0%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食管损伤红斑的存在或不存在来定义。
72.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为大约100%,并且通过在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的情况下电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来定义。
73.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
74.根据条款7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为大约一年。
75.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76.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在所述索引规程期间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来定义。
77.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长期效果比率。
78.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射频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所有肺静脉所需的射频时间来定义。
79.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静脉的射频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射频时间来定义。
80.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射频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射频时间来定义。
81.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确定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比率为10%或更小来定义。
82.根据前述条款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由用NIHSS和mRS评估中的至少一者评估栓塞相关神经功能缺陷的存在来定义。
8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被配置用于心房的基于导管的心脏电生理标测。
8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被配置用于心脏消融。
8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包括:所述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粘结到所述第一可膨胀膜并且被配置为将射频能量递送到所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8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所述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
8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被配置用于使用所述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8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8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所述近侧柄部和所述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
9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
9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还包括:高扭矩轴,所述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所述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
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9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膜上的第一基底,所述第一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形式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以及
设置在所述膜上的第二基底,所述第二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形式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所述第二形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形式。
9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冲洗泵以将冲洗流体提供到所述第一可膨胀膜并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流出。
9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为以下操作后的至少91天: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
9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小于或等于以下操作后的一年: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
9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对于至少40名患者的人群规模,所述预定成功率为60%。
9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300名患者。
9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200名患者。
9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100名患者。
10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50名患者。
10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为至少60%。
10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7天后评估患者来确定。
10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1个月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10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6个月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10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12个月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10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还包括:在腺苷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中的至少一者之后确认所述肺静脉中的传入阻滞。
10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装置或规程相关死亡;
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
心包填塞/心脏穿孔;
血栓栓塞;
中风/脑血管意外(CV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
心包炎;
肺水肿;
主要血管通路并发症/出血;以及
住院(初始或延长)。
10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急性手术失败;
在消隐期之后(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对AF/AT/非典型(左侧)AFL重复消融或外科治疗;
标准12导联ECG上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连续AF/AT/AFL的DC心脏复律,即使记录持续时间少于30秒(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
新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效果评估期间(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被开出用于AF或者在消隐期间开出并在过去90天继续;
在效果评估期间以比最高无效历史剂量更高的剂量服用先前失败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筛选时或之前失败)用于AF;以及
在规程后开出胺碘酮。
10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安全性终点通过遭受主要不良事件的患者定义。
11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患者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
在所述装置之前的六(6)个月内持续≥1分钟的心房颤动的至少三(3)次症状发作;
在参与之前的十二(12)个月内以心电图记录的至少一(1)次心房颤动发作,其中心电图记录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器或遥测条;
如复发症状性心房颤动或AAD的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所证实的至少一(1)种I类或III类AAD失败;
年龄18-75岁;
继发于电解质失衡;
甲状腺疾病;
可逆或非心脏原因;以及
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11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患者具有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
已知患者需要在PV管口和CTI区域之外进行消融;
先前在所述装置规程7天后诊断患有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
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
修复或置换或者假体瓣膜的存在;
在过去6个月内的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或瓣膜心脏外科手术;
在所述装置规程之前1天内记录的左心房血栓;
左心房前后径>50mm;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抗凝禁忌症;
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
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
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风湿性心脏病;
不受控的心力衰竭或纽约心脏协会(NYHA)III级或IV级功能;
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
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的存在;
植入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存在;
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
严重先天性异常;
妊娠期妇女;
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
已知的肺静脉狭窄;
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
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存在;
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
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
对于所述装置呈现禁忌症;以及
患者在参与之前的过去3个月内的任何时间服用胺碘酮。
11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所述患者必须在所述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
11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所述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2。
11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规程之前提供抗凝疗法。
11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插入所述导管之前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靶向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
11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规程期间每15分钟至30分钟检查一次活化凝血时间水平,以确保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目标。
11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轴线;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所述远侧组件具有螺旋形式,所述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以及形状记忆支撑构件,所述形状记忆支撑构件延伸穿过至少所述近侧套环,所述近侧套环和所述远侧套环相对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
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所述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所述近侧套环上;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
收缩线,所述收缩线具有位于所述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所述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所述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所述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所述收缩线以使所述近侧套环收缩,
其中所述近侧套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所述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大于所述第一柔性。
118.一种施用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119.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存在来定义。
120.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
121.根据条款120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为大约一年。
122.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由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123.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在所述索引规程期间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来定义。
124.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长期效果比率。
125.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所有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
126.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静脉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
127.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
128.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确定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比率为10%或更小来定义。
129.根据条款118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用NIHSS和mRS评估中的至少一者评估栓塞相关神经功能缺陷的存在来定义。
13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被配置用于所述心房的基于导管的心脏电生理标测。
13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被配置用于心脏消融。
13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
顺应性球囊,所述顺应性球囊粘结有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所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133.根据条款13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所述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
134.根据条款13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使用所述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135.根据条款13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136.根据条款13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所述近侧柄部和所述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
137.根据条款136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
138.根据条款13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
高扭矩轴,所述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所述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
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139.根据条款132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球囊具有膜,所述球囊具有限定纵向轴线的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膜上的第一基底,所述第一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形式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以及
设置在所述膜上的第二基底,所述第二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形式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所述第二形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形式。
14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
用冲洗泵控制对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冲洗。
14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为以下操作后的至少91天: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14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小于或等于以下操作后的一年: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143.一种施用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实现预定成功率的肺静脉隔离。
144.根据条款143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对于至少40名患者的人群规模,所述预定成功率为60%。
14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300名患者。
14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200名患者。
14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100名患者。
14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50名患者。
14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为至少60%。
15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以下操作7天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15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以下操作1个月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15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以下操作6个月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15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以下操作12个月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15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还包括:
在腺苷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中的至少一者之后确认所述肺静脉中的传入阻滞。
15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递送步骤还包括使用病灶导管。
15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装置或规程相关死亡;
·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
·心包填塞/心脏穿孔;
·血栓栓塞;
·中风/脑血管意外(CV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
·心包炎;
·肺水肿;
·主要血管通路并发症/出血;以及
·住院(初始或延长)。
15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急性手术失败;
·在消隐期之后(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对AF/AT/非典型(左侧)AFL重复消融或外科治疗;
·标准12导联ECG上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连续AF/AT/AFL的DC心脏复律,即使记录持续时间少于30秒(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
·新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效果评估期间(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被开出用于AF或者在消隐期间开出并在过去90天继续;
·在效果评估期间以比最高无效历史剂量更高的剂量服用先前失败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筛选时或之前失败)用于AF;以及
·在规程后开出胺碘酮。
158.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
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159.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
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7%安全性终点。
160.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规程的方法或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
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0%安全性终点。
16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安全性终点通过遭受主要不良事件的患者定义。
16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患者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
·在所述方法或用途之前的六(6)个月内持续≥1分钟的心房颤动的至少三(3)次症状发作;
·在参与之前的十二(12)个月内以心电图记录的至少一(1)次心房颤动发作。心电图记录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器或遥测条;
·如复发症状性心房颤动或AAD的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所证实的至少一(1)种I类或III类AAD失败;
·年龄18-75岁;
·继发于电解质失衡;
·甲状腺疾病;
·可逆或非心脏原因;以及
·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16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患者具有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
·已知患者需要在PV管口和CTI区域之外进行消融;
·先前在所述方法或用途规程7天后诊断患有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
·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
·修复或置换或者假体瓣膜的存在;
·在过去6个月内的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或瓣膜心脏外科手术;
·在所述方法或用途规程之前1天内记录的左心房血栓;
·左心房前后径>50mm;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抗凝禁忌症;
·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
·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
·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风湿性心脏病;
·不受控的心力衰竭或纽约心脏协会(NYHA)III级或IV级功能;
·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
·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的存在;
·植入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存在;
·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
·严重先天性异常;
·妊娠期妇女;
·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
·已知的肺静脉狭窄;
·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
·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存在;
·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
·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
·对于所述装置呈现禁忌症;以及
·患者在参与之前的过去3个月内的任何时间服用胺碘酮。
16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
在所述规程前至少1个月施用不间断的抗凝疗法。
16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所述患者必须在所述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
16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所述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2。
16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在所述规程之前继续抗凝疗法。
16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在插入所述导管之前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靶向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
16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在所述规程期间每15分钟至30分钟检查一次活化凝血时间水平,以确保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目标。
17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还包括:
施用经房间隔穿刺;
在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插入所述左心房中之前确认活化凝血时间目标≥350秒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保持;
引入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
引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
用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实时确定肺静脉隔离;以及
确认在所述肺静脉中传入是否被阻滞。
17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轴线;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所述远侧组件具有螺旋形式,所述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以及形状记忆支撑构件,所述形状记忆支撑构件延伸穿过至少所述近侧套环,所述近侧套环和所述远侧套环相对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
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所述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所述近侧套环上;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
收缩线,所述收缩线具有位于所述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所述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所述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所述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所述收缩线以使所述近侧套环收缩,
其中所述近侧套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所述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大于所述第一柔性。
172.一种通过将能量施加到受试者心脏的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来进行肺静脉隔离的方法或用途,所述方法或用途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定效果比率:
将可膨胀构件靠近所述左心房定位,所述可膨胀构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围绕所述纵向轴线设置的多个电极,每个电极能够被独立地通电,所述多个电极包括具有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一电极和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电极;
查看所述可膨胀构件以及位于所述左心房中的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相对于所述受试者的所述左心房的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的取向;
将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移动到所述左心房的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一部分;以及
以相比于其他电极较低的通电设定,将与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所述部分相邻的所述不透射线标记中的所述一者相索引的一个或多个电极通电,以在所述左心房内形成透壁消融灶并对相邻的解剖结构基本无影响。
173.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包括:
将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
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
在所述消融步骤期间和所述消融步骤后大约3个月,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实现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174.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急性效果通过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175.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还包括:
确定在所述消融步骤之后大约3个月时确定的所述急性效果;以及
基于在大约3个月时确定的所述急性效果,生成在所述消融步骤后大约12个月时的估计急性效果。
176.根据条款175所述的用途,其中大约12个月时的所述估计急性效果基本上类似于在大约3个月时确定的所述急性效果。
177.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所述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90%来定义。
178.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所述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95%来定义。
179.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其中将所有靶向静脉的所述急性效果和所述临床效果的1型错误率控制在大约5%的水平,所述用途还包括:
如果所述急性效果指示和所述临床效果指示都被控制在大约5%的水平,则确定所述消融对于所述多个患者是否是临床成功的。
180.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其中对于为至少8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所述急性效果为至少80%。
181.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其中对于为至少13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所述急性效果为至少80%。
182.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其中对于为至少18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所述急性效果为至少80%。
183.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其中对于为至少23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所述急性效果为至少80%。
184.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使用病灶消融导管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185.根据条款17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
186.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对诊断患有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所述多个患者施用所述消融。
187.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诊断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心脏的电生理标测。
188.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还包括具有光环形末端节段的高扭矩轴,所述光环形末端节段包含在荧光镜透视检查下可见的多对电极。
189.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80名。
190.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130名。
191.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180名。
192.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230名。
193.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所述多个患者中不存在溃疡来定义。
194.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经历食道红斑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13%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195.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经历新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25%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196.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经历新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2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197.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在所述消融后大约7天或更多天经历主要不良事件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5%-9%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198.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针对所述多个患者的入选标准包括:
对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以及
患者遵守不间断的符合方案的抗凝要求的能力。
199.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规程时间来定义。
200.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消融时间来定义。
201.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总RF施加时间来定义。
202.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总停留时间来定义。
203.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总时间来定义。
204.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每个位置的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205.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每个患者的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206.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每个靶向静脉的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207.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
顺应性球囊,所述顺应性球囊粘结有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所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208.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临床效果通过在正在实施的所述用途的预定时间内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的早期发作的发生率来定义。
209.根据条款20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时间为至少7天。
210.根据条款20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脏穿孔、血栓栓塞、中风、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和主要血管通路出血。
211.根据条款20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来自主要复合的各个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不良装置反应的发生率;在消融后7天、至少7至30天和至少30天内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通过MRI评估确定的消融前和消融后的无症状和有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以及通过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的MRI评估确定的脑栓塞的频率、解剖位置和尺寸(直径和体积)。
212.根据条款20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5%-9%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所述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包括:
基线处、消融后和随访期间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得分;
基线、1个月和另外的随访时间处的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和mRS(经修正的兰金量表)得分的汇总;心血管事件的住院率;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的百分比(%);
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没有记录的症状性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发作>30秒)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AF)、房性心动过速(AT)或非典型(左侧)心房扑动(AFL)发作的受试者的百分比(%);
在消融后第91天到第180天的在心律失常监测装置上持续30秒或更多秒的一个或多个发作;以及
一个或多个规程参数,包括总规程和消融时间、球囊停留时间、RF应用时间、RF应用次数、荧光镜透视检查时间和剂量。
213.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急性安全性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发生率来定义。
214.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比率为100%,并且通过在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的情况下电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来定义。
215.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1年)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
216.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比率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217.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临床效果比率通过与消融前相比与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相关的1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218.根据条款17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被配置用于心脏的心房区域的电生理记录和刺激,并且与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结合使用。
219.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包括:
将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
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诊断所有靶向肺静脉;以及
在所述用途期间和所述用途后大约6个月,基于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在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预定比率的不良事件。
220.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包括:
评估左心房的所有靶向肺静脉和解剖结构的数量和尺寸;
穿刺经房间隔;
将多电极食管温度监测装置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所述脉管系统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
将多电极诊断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所述脉管系统中;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
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
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中传入阻滞的存在;
基于所确认的所述传入阻滞的存在,实现所述方法或用途的关于在所述方法或用途后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或急性效果。
22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使用所述诊断导管标测所有靶向肺静脉。
22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针对所述多个患者的排除标准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
·继发于电解质失衡的心房颤动、甲状腺疾病、或者可逆或非心脏原因;
·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预期在所有靶向肺静脉管口和CTI区域之外接受消融;
·先前诊断患有持续性、长期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7天,或由心脏复律终止>48小时;
·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
·瓣膜修复或置换以及假体瓣膜的存在;
·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瓣膜心脏手术或经皮规程;
·基线成像上记录的左心房血栓;
·LA前后径大于50mm;
·直径大于或等于26mm的任何肺静脉;
·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
·抗凝禁忌症;
·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
·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
·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
·风湿性心脏病;
·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
·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
·植入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组织包埋碎片或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
·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
·严重先天性异常;
·妊娠期或哺乳期;
·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
·肺静脉狭窄;
·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
·IVC过滤器的存在;
·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
·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
·使用MRI的造影剂的禁忌症;
·患者体内含铁金属碎片的存在;或者
·未解决的预先存在的神经功能缺损。
22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
顺应性球囊,所述顺应性球囊具有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224.根据条款22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所述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
225.根据条款223所述的用途,还包括使用所述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226.根据条款223所述的用途,其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227.根据条款22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所述近侧柄部和所述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
228.根据条款227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
229.根据条款22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
高扭矩轴,所述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所述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
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23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
用冲洗泵控制对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冲洗。
23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
在所述规程前至少1个月施用不间断的抗凝疗法。
23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所述患者必须在所述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INR)。
23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所述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INR)。
23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在所述规程之前继续抗凝疗法。
23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
施用经房间隔穿刺;
在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插入所述左心房中之前确认活化凝血时间目标≥350秒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保持;
引入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
引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
用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实时确定肺静脉隔离;以及
确认在所述肺静脉中传入是否被阻滞。
23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轴线;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所述远侧组件具有螺旋形式,所述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以及形状记忆支撑构件,所述形状记忆支撑构件延伸穿过至少所述近侧套环,所述近侧套环和所述远侧套环相对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
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所述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所述近侧套环上;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
收缩线,所述收缩线具有位于所述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所述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所述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所述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所述收缩线以使所述近侧套环收缩,
其中所述近侧套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所述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大于所述第一柔性。
237.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通过将能量施加到受试者的心脏的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来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基于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多电极诊断导管在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的使用来实现规程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将可膨胀构件靠近所述左心房定位,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所述可膨胀构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围绕所述纵向轴线设置的多个电极,每个电极能够被独立地通电,所述多个电极包括具有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一电极和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电极;
查看所述可膨胀构件以及位于所述左心房中的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相对于所述受试者的所述左心房的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的取向;
将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移动到所述左心房的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一部分;
以相比于其他电极较低的通电设定,将与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所述部分相邻的所述不透射线标记中的所述一者相索引的一个或多个电极通电,以在所述左心房内形成透壁消融灶并对相邻的解剖结构基本无影响;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以电生理方式记录和刺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所述组织的所述心房区域。
238.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心房颤动规程的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
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239.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存在来定义。
240.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
241.根据条款24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为大约一年。
242.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243.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在所述索引规程期间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来定义。
244.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长期效果比率。
245.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所有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
246.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静脉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
247.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来定义。
248.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确定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比率为10%或更小来定义。
249.根据条款23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用NIHSS和mRS评估中的至少一者评估栓塞相关神经功能缺陷的存在来定义。
25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被配置用于所述心房的基于导管的心脏电生理标测。
25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被配置用于心脏消融。
25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包括:
顺应性球囊,所述顺应性球囊粘结有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将RF能量递送到所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253.根据条款25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所述肺静脉的管口周向接触。
254.根据条款252所述的用途,还包括使用所述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255.根据条款252所述的用途,其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256.根据条款25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所述近侧柄部和所述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
257.根据条款25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
258.根据条款25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
高扭矩轴,所述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所述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
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259.根据条款25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球囊具有膜,所述球囊具有限定纵向轴线的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膜上的第一基底,所述第一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形式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以及
设置在所述膜上的第二基底,所述第二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形式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所述第二形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形式。
26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
用冲洗泵控制对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冲洗。
26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为以下操作后的至少91天: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26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小于或等于以下操作后的一年: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263.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心房颤动规程的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
实现预定成功率的肺静脉隔离。
264.根据条款263所述的用途,其中对于至少40名患者的人群规模,所述预定成功率为60%。
26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300名患者。
26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200名患者。
26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100名患者。
26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50名患者。
26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为至少60%。
27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以下操作7天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27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以下操作1个月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27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以下操作6个月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27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以下操作12个月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27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还包括:
在腺苷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中的至少一者之后确认所述肺静脉中的传入阻滞。
27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递送步骤还包括使用病灶导管。
27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装置或规程相关死亡;
·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
·心包填塞/心脏穿孔;
·血栓栓塞;
·中风/脑血管意外(CV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
·心包炎;
·肺水肿;
·主要血管通路并发症/出血;以及
·住院(初始或延长)。
27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急性手术失败;
·在消隐期之后(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对AF/AT/非典型(左侧)AFL重复消融或外科治疗;
·标准12导联ECG上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连续AF/AT/AFL的DC心脏复律,即使记录持续时间少于30秒(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
·新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效果评估期间(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被开出用于AF或者在消隐期间开出并在过去90天继续;
·在效果评估期间以比最高无效历史剂量更高的剂量服用先前失败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筛选时或之前失败)用于AF;以及
·在规程后开出胺碘酮。
278.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治疗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规程的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
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279.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规程的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
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7%安全性终点。
280.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规程的用途,包括:
将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肺静脉;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
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0%安全性终点。
28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安全性终点通过遭受主要不良事件的患者定义。
282.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患者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
·在所述方法或用途之前的六(6)个月内持续≥1分钟的心房颤动的至少三(3)次症状发作;
·在参与之前的十二(12)个月内以心电图记录的至少一(1)次心房颤动发作。心电图记录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器或遥测条;
·如复发症状性心房颤动或AAD的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所证实的至少一(1)种I类或III类AAD失败;
·年龄18-75岁;
·继发于电解质失衡;
·甲状腺疾病;
·可逆或非心脏原因;以及
·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28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患者具有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
·已知患者需要在PV管口和CTI区域之外进行消融;
·先前在所述方法或用途规程7天后诊断患有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
·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
·修复或置换或者假体瓣膜的存在;
·在过去6个月内的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或瓣膜心脏外科手术;
·在所述方法或用途规程之前1天内记录的左心房血栓;
·左心房前后径>50mm;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抗凝禁忌症;
·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
·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
·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风湿性心脏病;
·不受控的心力衰竭或纽约心脏协会(NYHA)III级或IV级功能;
·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
·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的存在;
·植入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存在;
·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
·严重先天性异常;
·妊娠期妇女;
·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
·已知的肺静脉狭窄;
·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
·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存在;
·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
·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
·对于所述装置呈现禁忌症;以及
·患者在参与之前的过去3个月内的任何时间服用胺碘酮。
28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
在所述规程前至少1个月施用不间断的抗凝疗法。
28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所述患者必须在所述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
28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所述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2。
28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在所述规程之前继续抗凝疗法。
28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在插入所述导管之前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靶向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
28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在所述规程期间每15分钟至30分钟检查一次活化凝血时间水平,以确保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目标。
29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还包括:
施用经房间隔穿刺;
在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插入所述左心房中之前确认活化凝血时间目标≥350秒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保持;
引入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
引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
用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实时确定肺静脉隔离;以及
确认在所述肺静脉中传入是否被阻滞。
291.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轴线;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所述远侧组件具有螺旋形式,所述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以及形状记忆支撑构件,所述形状记忆支撑构件延伸穿过至少所述近侧套环,所述近侧套环和所述远侧套环相对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
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所述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所述近侧套环上;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
收缩线,所述收缩线具有位于所述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所述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所述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所述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所述收缩线以使所述近侧套环收缩,
其中所述近侧套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所述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大于所述第一柔性。
292.施用独立控制的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通过将能量施加到受试者心脏的靠近食管、膈神经或肺的组织来进行肺静脉隔离的规程的用途,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定效果比率:
将可膨胀构件靠近所述左心房定位,所述可膨胀构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围绕所述纵向轴线设置的多个电极,每个电极能够被独立地通电,所述多个电极包括具有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一电极和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第二电极;
查看所述可膨胀构件以及位于所述左心房中的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的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相对于所述受试者的所述左心房的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部分的取向;
将所述第一不透射线标记和所述第二不透射线标记中的一者移动到所述左心房的最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一部分;以及
以相比于其他电极较低的通电设定,将与靠近所述食管、膈神经或肺的所述部分相邻的所述不透射线标记中的所述一者相索引的一个或多个电极通电,以在所述左心房内形成透壁消融灶并对相邻的解剖结构基本无影响。

Claims (72)

1.一种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包括:
将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电极的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诊断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组织;
使用所述诊断导管诊断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以及
在消融步骤期间和所述消融步骤后大约3个月,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的隔离中实现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和所述诊断导管的预定临床效果和急性效果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急性效果通过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所述急性效果通过对于所述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大约80%来定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进一步通过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之后对所述多个患者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所述传入阻滞的成功率大于大约95%来定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大约100名患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定义:
在所述消融后经历食道红斑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13%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
在所述消融后经历新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2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
在所述消融后大约7天或更多天经历主要不良事件的所述多个患者中的大约5%-9%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
在所述消融后所述多个患者中不存在溃疡;
总规程时间;
总消融时间;
总RF施加时间;
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总停留时间;以及
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总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急性效果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患者和靶向静脉的每至少一个位置由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施加的次数和总时间来定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临床效果通过在正在实施的方法的预定时间内一个或多个不良事件的早期发作的发生率来定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包括安全性比率,所述安全性比率包括大约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发生率来定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急性效果对于所述多个患者为大约100%,并且通过在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的情况下电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来定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临床效果比率通过与消融前相比与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发生率相关的大约10%或更少的并发症比率来定义。
10.一种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施用治疗心房颤动的规程的用途,包括: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一个或多个靶向肺静脉;
使用处于大约55℃左右的最高温度设定的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以及
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确定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比率为10%或更小来定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大约90%的安全性终点来定义,其中所述安全性终点通过遭受主要不良事件的患者来定义。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定义:
基于效果评估周期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
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
在索引规程期间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
每个患者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所有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
每个静脉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
每个患者的RF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RF时间;
通过NIHSS和mRS评估中的至少一者评估栓塞相关神经功能缺陷的存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的效果评估周期小于或等于以下操作之后的大约一年: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使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的组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还包括:在插入所述导管之前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靶向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
15.一种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用于治疗多个患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途,包括:
评估左心房的所有靶向肺静脉和解剖结构的数量和尺寸;
穿刺经房间隔;
将多电极食管温度监测装置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脉管系统中;
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所述脉管系统中,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具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多个电极;
将多电极诊断导管相对于所有靶向肺静脉选择性地定位在所述脉管系统中;
用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的独立控制的所述多个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消融所有靶向肺静脉的组织;
使用所述多电极诊断导管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的隔离;
确认所有靶向肺静脉中传入阻滞的存在;以及
基于所确认的所述传入阻滞的存在,针对为至少约10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实现关于在方法或所述用途后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至少大约60%成功率的预定临床效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途,其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途,还包括:
在所述规程前至少1个月施用不间断的抗凝疗法。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途,还包括:
施用经房间隔穿刺;
在将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插入左心房中之前确认活化凝血时间目标≥大约350秒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保持;
引入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
引入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
用具有大约55℃左右的最高温度设定的所述多电极射频球囊导管消融所述肺静脉;
用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实时确定肺静脉隔离;以及
确认在所述肺静脉中传入是否被阻滞。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为至少大约60%。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多个患者为至少大约200名患者。
21.一种用于治疗一组患者的心房颤动的临床有效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端部探头,所述端部探头联接到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所述端部探头包括:
第一可膨胀膜,所述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所述管状构件;
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
至少一根导线,所述至少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一根导线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朝向所述管状构件延伸;以及
第二可膨胀膜,所述第二可膨胀膜包封所述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膜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一组患者中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并且
其中急性效果通过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所述急性效果通过对于所述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大约80%来定义。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10%或更小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放电磁共振成像(MRI)时的无症状脑栓塞病变的存在或不存在来定义。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大约0%的并发症比率,并且通过食管损伤红斑的存在或不存在来定义。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为大约100%,并且通过在不使用病灶消融导管的情况下电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来定义。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基于效果评估周期中的心电图数据的没有记录的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心房扑动发作来定义。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为大约一年。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所有靶向肺静脉中的病灶导管的肺静脉隔离修复来定义。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在索引规程期间使用病灶导管消融进行非PV触发来定义。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包括长期效果比率。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射频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所有肺静脉所需的射频时间来定义。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静脉的射频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射频时间来定义。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每个患者的射频施加的平均次数和隔离共同肺静脉所需的射频时间来定义。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确定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的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比率为10%或更小来定义。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效果比率通过用NIHSS和mRS评估中的至少一者评估栓塞相关神经功能缺陷的存在来定义。
3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被配置用于心房的基于导管的心脏电生理标测。
3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被配置用于心脏消融。
3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包括所述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粘结到所述第一可膨胀膜并且被配置为将射频能量递送到所述肺静脉的组织并且感测每个电极处的温度。
3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电极以圆形方式取向以与所述肺静脉的管口周向地接触。
3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被配置用于使用所述多个电极进行可视化、刺激、记录和消融。
4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电极被配置为使得递送到每个电极的功率量被独立地控制。
4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还包括近侧柄部、远侧末端和设置在所述近侧柄部和所述远侧末端之间的中间节段。
4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侧柄部是允许单向偏转的偏转拇指旋钮、球囊推进机构以及用于球囊充胀和冲洗的鲁尔接头。
4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还包括:高扭矩轴,所述高扭矩轴被配置为旋转以有利于将导管末端准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以及
单向交织的可偏转末端节段。
4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端部探头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膜上的第一基底,所述第一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形式的第一不透射线标记;以及
设置在所述膜上的第二基底,所述第二基底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形式的第二不透射线标记,所述第二形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形式。
4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冲洗泵以将冲洗流体提供到所述第一可膨胀膜并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流出。
4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为以下操作之后的至少91天: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
4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效果评估周期小于或等于以下操作之后的一年: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
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
4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对于至少40名患者的人群规模,所述预定成功率为60%。
4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300名患者。
5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200名患者。
5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100名患者。
5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所述预定成功率的人群规模为至少50名患者。
5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为至少60%。
5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7天之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5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1个月之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5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6个月之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5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通过在将所述端部探头递送到所述肺静脉以及用所述端部探头消融所述肺静脉附近的组织12个月之后评估所述患者来确定。
5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成功率还包括:在腺苷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中的至少一者之后确认所述肺静脉中的传入阻滞。
5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装置或规程相关死亡;
心房食管瘘、心肌梗死;
心包填塞/心脏穿孔;
血栓栓塞;
中风/脑血管意外(CV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
心包炎;
肺水肿;
主要血管通路并发症/出血;以及
住院(初始或延长)。
6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遭受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患者被认为是不成功的肺静脉隔离,包括:
急性手术失败;
在消隐期之后(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对AF/AT/非典型(左侧)AFL重复消融或外科治疗;
标准12导联ECG上的AF/AT/非典型(左侧)AFL、连续AF/AT/AFL的DC心脏复律,即使记录持续时间少于30秒(在索引规程后第90天之后);
新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效果评估期间(索引规程后第91-365天)被开出用于AF或者在消隐期间开出并在过去90天继续;
在效果评估期间以比最高无效历史剂量更高的剂量服用先前失败的I类和/或III类AAD(在筛选时或之前失败)用于AF;以及
在规程后开出胺碘酮。
6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安全性终点通过遭受主要不良事件的患者定义。
6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对于所述患者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
在所述装置之前的六(6)个月内持续≥1分钟的心房颤动的至少三(3)次症状发作;
在参与之前的十二(12)个月内以心电图记录的至少一(1)次心房颤动发作,其中心电图记录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器或遥测条;
如由复发症状性心房颤动或对AAD的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所证实的至少一(1)种I类或III类AAD失败;
年龄18-75岁;
继发于电解质失衡;
甲状腺疾病;
可逆或非心脏原因;以及
先前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或导管消融。
6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患者具有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风险因素:
已知患者需要在PV管口和CTI区域之外进行消融;
先前在所述装置规程7天之后诊断患有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或连续性心房颤动;
在过去2个月内的任何经皮冠状动脉干预;
修复或置换或者假体瓣膜的存在;
在过去6个月内的任何颈动脉支架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过去6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或瓣膜心脏外科手术;
在所述装置规程之前1天内记录的左心房血栓;
左心房前后径>50mm;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抗凝禁忌症;
凝血或出血异常的病史;
在过去2个月内的心肌梗死;
在过去12个月内记录的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风湿性心脏病;
不受控的心力衰竭或纽约心脏协会(NYHA)III级或IV级功能;
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等待心脏移植或其他心脏手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病或活动性全身感染或败血病;
诊断出心房粘液瘤或者心房间挡板或贴片的存在;
植入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存在;
产生慢性症状的严重肺疾病或者肺或呼吸系统的任何其他疾病或障碍;
严重先天性异常;
妊娠期妇女;
参与评估另一装置、生物制剂或药物的探索性研究;
已知的肺静脉狭窄;
妨碍血管通路或者导管的操纵的壁内血栓、肿瘤或其他异常的存在;
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存在;
妨碍血管通路的病症的存在;
可能将存活限制在小于12个月的寿命预期或其他疾病过程;
对于所述装置呈现禁忌症;以及
患者在参与之前的过去3个月内的任何时间服用胺碘酮。
6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所述患者必须在所述规程之前至少3周具有≥2的国际归一化比率。
6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所述患者正在接受华法林/香豆素疗法,则必须确认所述患者在规程前48小时内≥2。
6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规程之前提供抗凝疗法。
6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插入所述导管之前并且在整个所述规程中靶向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
6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规程期间每15分钟至30分钟检查一次活化凝血时间水平,以确保350秒至400秒的活化凝血时间目标。
6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电极圆形诊断导管包括:
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纵向轴线;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远侧的远侧组件,所述远侧组件具有螺旋形式,所述螺旋形式包括近侧套环和远侧套环,以及形状记忆支撑构件,所述形状记忆支撑构件延伸穿过至少所述近侧套环,所述近侧套环和所述远侧套环相对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倾斜取向;
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所述至少一个冲洗消融环形电极安装在所述近侧套环上;
位于所述细长主体近侧的控制柄部;以及
收缩线,所述收缩线具有位于所述控制柄部中的近侧端部和锚固在所述近侧套环中的远侧端部,所述控制柄部包括第一控制构件,所述第一控制构件被配置为致动所述收缩线以使所述近侧套环收缩,
其中所述近侧套环具有第一柔性并且所述远侧套环具有第二柔性,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大于所述第一柔性。
70.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治疗的规程的临床有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端部探头,所述端部探头联接到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所述端部探头包括:
第一可膨胀膜,所述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所述管状构件;
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
至少一根导线,所述至少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一根导线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朝向所述管状构件延伸;以及
第二可膨胀膜,所述第二可膨胀膜包封所述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膜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使得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被独立地控制以实现预定效果比率的肺静脉隔离,
其中急性效果通过在腺苷和/或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确认在所有靶向肺静脉中是否存在传入阻滞来定义,所述急性效果通过对于所述多个患者的成功率大于大约80%来定义。
71.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治疗的规程的临床有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端部探头,所述端部探头联接到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所述端部探头包括:
第一可膨胀膜,所述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所述管状构件;
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
至少一根导线,所述至少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一根导线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朝向所述管状构件延伸;以及
第二可膨胀膜,所述第二可膨胀膜包封所述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膜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使得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被独立地控制以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在成功肺静脉隔离的七(7)天内的至少97%的安全性终点。
72.一种用于施用用于心房的肺静脉的心脏电生理消融和药物难治性复发症状性肺心房颤动的治疗的规程的临床有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端部探头,所述端部探头联接到管状构件,所述管状构件沿着纵向轴线从近侧部分延伸到远侧部分,所述端部探头包括:
第一可膨胀膜,所述第一可膨胀膜联接到所述管状构件;
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大致等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膨胀膜的外表面上;
至少一根导线,所述至少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个电极,每个电极的所述至少一根导线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朝向所述管状构件延伸;以及
第二可膨胀膜,所述第二可膨胀膜包封所述至少一根导线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膜与所述第一可膨胀膜之间的一部分,使得基于确认的所述传入阻滞的存在,针对为至少大约100名患者的所述多个患者实现肺静脉隔离以及关于在所述规程之后隔离所有靶向肺静脉的至少60%的成功率。
CN201980075316.8A 2018-09-14 2019-09-13 消融心脏组织的系统和方法或用途 Pending CN1131642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31525P 2018-09-14 2018-09-14
US62/731,525 2018-09-14
US201862754275P 2018-11-01 2018-11-01
US62/754,275 2018-11-01
US201862771896P 2018-11-27 2018-11-27
US62/771,896 2018-11-27
US201962873636P 2019-07-12 2019-07-12
US62/873,636 2019-07-12
US201962886729P 2019-08-14 2019-08-14
US62/886,729 2019-08-14
US201962889471P 2019-08-20 2019-08-20
US62/889,471 2019-08-20
US16/569,585 US11534239B2 (en) 2014-12-22 2019-09-12 Systems and method or uses of ablating cardiac tissue
US16/569,585 2019-09-12
PCT/IB2019/057742 WO2020053830A1 (en) 2018-09-14 2019-09-13 Systems and methods or uses of ablating cardiac tissu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4200A true CN113164200A (zh) 2021-07-23

Family

ID=75778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5316.8A Pending CN113164200A (zh) 2018-09-14 2019-09-13 消融心脏组织的系统和方法或用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500160A (zh)
CN (1) CN113164200A (zh)
IL (1) IL281452A (zh)
WO (1) WO20200538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7757A (zh) * 2023-11-27 2023-12-2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通道的球囊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12242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Mc10, Inc. Catheter device including flow sensing
CN103908336A (zh) * 2012-12-31 2014-07-09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用于双向致动的具有单根牵拉线的双环套索
CN104644161A (zh) * 2013-11-21 2015-05-27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具有周边电极和点电极的多电极球囊导管
CN107307902A (zh) * 2016-04-28 2017-11-03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构建灌注球囊导管的方法
US20170348049A1 (en) * 2016-06-07 2017-12-07 Metavention, Inc. Therapeutic tissue modul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WO2018129133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St. Jude Medical, Cardiology Division, Inc.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balloon cathe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8241A (en) 1995-06-07 1998-02-17 Biosens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cardiac arrhythmias with no discrete target
US6198974B1 (en) 1998-08-14 2001-03-06 Cordis Webster, Inc. Bi-directional steerable catheter
US6484118B1 (en) 2000-07-20 2002-11-19 Biosense, Inc. Electromagnetic position single axis system
US7142903B2 (en) 2003-03-12 2006-11-28 Biosense Webster, Inc. Catheter with contractable mapping assembly
US6987995B2 (en) 2003-03-12 2006-01-17 Biosense Webster, Inc. Multifunctional catheter handle
US7591799B2 (en) 2004-06-14 2009-09-22 Biosense Webster, Inc.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i-directional catheter
US7377906B2 (en) 2004-06-15 2008-05-27 Biosense Webster, Inc.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i-directional catheter
US9788893B2 (en) * 2014-11-20 2017-10-17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Catheter with soft distal tip for mapping and ablating tubular region
US20160175041A1 (en) 2014-12-22 2016-06-23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Balloon for ablation around pulmonary veins
US9907610B2 (en) 2015-05-07 2018-03-06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Spring-loaded balloon
US10660700B2 (en) 2016-04-28 2020-05-26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Irrigated balloon catheter with flexible circuit electrode assembly
US20170347896A1 (en) 2016-06-02 2017-12-07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Balloon catheter and related impedance-based methods for detecting occlus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12242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Mc10, Inc. Catheter device including flow sensing
CN103908336A (zh) * 2012-12-31 2014-07-09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用于双向致动的具有单根牵拉线的双环套索
CN104644161A (zh) * 2013-11-21 2015-05-27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具有周边电极和点电极的多电极球囊导管
CN107307902A (zh) * 2016-04-28 2017-11-03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构建灌注球囊导管的方法
US20170348049A1 (en) * 2016-06-07 2017-12-07 Metavention, Inc. Therapeutic tissue modul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WO2018129133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St. Jude Medical, Cardiology Division, Inc.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balloon catheter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IC: "Multi-Electrode RF Balloon Efficient for Acute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pages 7,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www.dicardiology.com/article/multi-electrode-rf-balloon-efficient-for-acute-pulmonary-vein-isolation> *
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率学会: "心律学国际指南 2012", 30 June 2012, pages: 82 *
刘旭,施海峰,姜伟峰,赵亮: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 第2版", 31 January 2013, pages: 2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7757A (zh) * 2023-11-27 2023-12-2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通道的球囊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297757B (zh) * 2023-11-27 2024-03-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通道的球囊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3830A1 (en) 2020-03-19
IL281452A (en) 2021-04-29
JP2022500160A (ja)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352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blating cardiac tissue
US11771491B2 (en) Tissue mapping and treatment
US20180235692A1 (en) High resolution multi-function and conformal electronics devic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s
US11986320B2 (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s for diagnosis of arrhythmias
Rivera et al. Results of cryoenergy and radiofrequency-based catheter ablation for treat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rising from the papillary muscles of the left ventricle, guided by 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 and image integration
EP2136702B1 (en) High resolution electrophysiology catheter
US8771267B2 (en) Ablation catheter
CN106859638A (zh) 具有互连框架的电极阵列导管
US20190183372A1 (en) Multiple Configuration Electrophysiological Mapping Catheter, and Systems, Device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Associated Therewith
WO2020185972A1 (en) Endovascular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nd electrocorticography (ecog)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974031B2 (en) Balloon catheter with internal distal end
US2023014907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 or uses of ablating cardiac tissue
CN113164200A (zh) 消融心脏组织的系统和方法或用途
EP4072456A1 (en) Tissue mapping and treatment
WO2020053831A1 (en) Systems for ablating cardiac tissue
US20210177509A1 (en) Tissue mapping and treatment
EP384944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r uses of ablating cardiac tissue
US20210121231A1 (en) Cardiac mapping catheter with square-spaced electrodes
CN113038895A (zh) 用于消融心脏组织的系统
US12004805B2 (en) Tissue mapping and treatment
EP4197472A1 (en) Catheter end effector with laterally projecting body
KR101586899B1 (ko) 혈관 내 고주파 절제 풍선 카테터
JP2024503664A (ja) マイクロカテーテル
WO202311499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physiological treatment
JP2021171645A (ja) 両面電極アレイ及び灌注用の可撓性遠位端アセンブ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