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3684A - 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3684A
CN113163684A CN202110374274.7A CN202110374274A CN113163684A CN 113163684 A CN113163684 A CN 113163684A CN 202110374274 A CN202110374274 A CN 202110374274A CN 113163684 A CN113163684 A CN 113163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ehicle
water
turning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42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颖盈
姚顺
冯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max Power Co Ltd
Shenzhen VMAX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max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max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max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42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36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3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36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45Thermal management, e.g. inverter temperatur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包括水冷管路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水冷管路进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安装在水冷管路出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安装在水冷管路靠近发热源处的温度探测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车载转换器的工作模式、以及检测到的进水口温度T3、出水口温度T4和发热源温度T5,对车载转换器进行温度差、温度上升斜率、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利用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判断结果对转换器进行控制;本发明监控转换器冷却系统各处温度,评估水冷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在出现水冷效果不佳或故障时采取报警、降额、关机等保护措施,有效的保障车载转换器的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动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载充电器、DCDC、电驱等动力转换装置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的需求,新能源汽车逐渐在市场商用,而电动汽车更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作为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转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车载OBC、DCDC、电驱等功率密度越来越高,绝大多数的动力转换系统采用了高效的水冷散热方式对主要损耗器件,例如功率MOS、 功率IGBT 、功率二极管、变压器、电感等进行散热。然而为了保证可靠性和寿命,功率转换系统对水冷装置有较强的要求,例如要求冷却液流速>8L/min。另外,对于当前常用的分立功率器件的直接温度检测是困难的。一旦冷却电源系统出现不运行或者冷却能力异常降低的情况(例如 水泵故障导致流速减慢或者冷却液不流动 液体泄露导致冷却液减少或者无法完全填充冷却水道 等),功率转换系统难以觉察判断并进行相应的保护。这样的情况会导致电源系统内部温升提高,影响电源系统的寿命(例如电源系统的电解电容在温度升高10℃时,寿命减少一半),甚至导致电源系统的失效(例如MOS管温度上升到结温极限时,将会失效)。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包括水冷管路和控制器、安装在水冷管路进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安装在水冷管路出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安装在水冷管路靠近发热源处的温度探测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车载转换器的工作模式、以及检测到的进水口温度T3、出水口温度T4和发热源温度T5,对车载转换器进行温度差、温度上升斜率、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 利用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判断结果对转换器进行控制。
本发明还设计一种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采用上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设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检测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和发热源温度T5,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对车载转换器进行温度差、温度上升斜率、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利用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判断结果对转换器进行控制。
对温度差进行判断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高温差阈值Th1、中温差阈值Th2;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步骤3、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差ΔT,转步骤6;步骤6、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高温差阈值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7;步骤7、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中温差阈值Th2,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12;步骤11、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降低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
对温度上升斜率进行判断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步骤4、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步骤5、判断所述温度上升斜率dΔT/dt是否大于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12;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
对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中流速阈值L1、低流速阈值L2;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转步骤8;步骤8、根据所述进口温度T3和出口温度T4计算水冷管路中冷却液的流速L;步骤9、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低流速阈值L2,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10;步骤10、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中流速阈值L1,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12;步骤11、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降低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
较佳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步骤: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高温差阈值Th1、中温差阈值Th2、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中流速阈值L1、低流速阈值L2;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步骤3、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差ΔT;步骤4、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步骤5、判断所述温度上升斜率dΔT/dt是否大于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6;步骤6、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高温差阈值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7;步骤7、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中温差阈值Th2,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8;步骤8、根据所述进口温度T3和出口温度T4计算水冷管路中冷却液的流速L;步骤9、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低流速阈值L2,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10;步骤10、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中流速阈值L1,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12;步骤11、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降低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
所述步骤13还包括:车载转换器关机后转步骤14;步骤14、延时M秒后转步骤2。
所述步骤3中采用公式1计算出温度差ΔT;
所述公式1:ΔT=T5-max(T4,T3);
公式中ΔT为温度差ΔT,T5为发热源温度T5,T4为出口温度T4,T3为进口温度T3。
所述步骤4中采用公式2计算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
所述公式2:dΔT/dt=ΔT/S=(T5(n)-T5(n-1))/S;
公式中dΔT/dt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S为温度差采样时间段,T5(n)为n时刻采样温度值,T5(n-1)为n-1时刻采样温度值。
所述步骤8包括采集所述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并采用公式3计算出流速L;
所述公式3:流速L=冷却液密度*(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出口温度T4-进口温度T3)* 冷却液比热);
公式中冷却液密度和冷却液比热为预设值,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为车载转换器现场采集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监控转换器冷却系统各处温度,评估水冷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在出现水冷效果不佳或故障时采取报警、降额等保护措施,有效的保障车载转换器的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水冷降温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温度探测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温度差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温度上升斜率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冷却液流流速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充电状态时热梯度分布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逆变状态时热梯度分布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冷却系统正常时的热分布图;
图10是本发明冷却系统冷却能力异常下降后的热分布图;
图11是本发明水道正常的温度上升斜率曲线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水道异常的温度上升斜率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通过监控冷却系统的温度,评估水冷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从而达到监控冷却系统的目的。同时监控结果可以用于报警、功率转换系统的降额和保护,最终保证功率转换系统寿命的延长与可靠性的提升。主要实现方式是通过对进水口温度、出水口温度和靠近发热器件水道处温度的检测进行三种保护策略:1.利用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温度差进行降额和保护;2.利用进、出水口和靠近发热器件水道处温度差进行降额和保护;3. 利用靠近发热器件水道处温度上升斜率进行降额和保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参看图1示出的本发明水冷降温控制系统示意图,降温装置包括水冷管路和控制器、安装在水冷管路进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安装在水冷管路出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安装在水冷管路靠近发热源处的温度探测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车载转换器的工作模式、以及检测到的进水口温度T3、出水口温度T4和发热源温度T5,对车载转换器进行温度差、温度上升斜率、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 利用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判断结果对转换器进行控制。
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车载转换器中的功率开关安装在水冷管路中段的侧壁上进行散热,在水冷管路侧壁靠近功率开关的位置上安装有温度探测器,检测出发热源温度T5,图2是本发明温度探测器安装位置示意图,图标1所指为水冷管路,图标2所指为功率开关,图标3所指为安装在水冷管路进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图标4所指为安装在水冷管路出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入水口和出水口温度检测需要在周围无发热源的地方靠近水道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温度与实际水温相一致,而与车载转换器工作转换状态无关(零负载、小负载和大负载等)。图7是本发明充电状态时热梯度分布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逆变状态时热梯度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作状态对水温检测点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本发明通过检测出水口和入水口温度差,同时检测转换器功率损失计算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并通过冷却能力控制车载转换器的降额运行和保护,以保证车载转换器的寿命与可靠性。热损耗功率可以通过输入功率检测和输出功率检测后求差值获得。为了简化系统也可以通过样机标定获得不同的输入状态或者输出状态下的效率表格η,运行时只需检测输入功率或者输出功率查表格即可获得此工作状态下的总损耗数据(Ploss=Pin*(1-η) 或者 Ploss=Pout*(1-η)/η)。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采用上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设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检测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和发热源温度T5,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对车载转换器进行温度差、温度上升斜率、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利用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判断结果对转换器进行控制。
参看图3示出的本发明温度差控制的流程图,所对温度差进行判断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高温差阈值Th1、中温差阈值Th2;这些阈值,事先经过测试取得较佳值,并存储在控制器中。
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
步骤3、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差ΔT,转步骤6;
步骤6、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高温差阈值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7;步骤7、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中温差阈值Th2,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12;开关附近的温度探测器靠近发热源并处在水道上,使得冷却系统异常时会被发热源传导的热量加热到远高于入水口温度,图9为冷却系统正常时的热分布图,图10为冷却系统冷却能力异常下降后的热分布图。当ΔT大于阈值Th2时,表示冷却系统异常,可以降低功率降额或者关闭转换器进入保护状态。阈值Th1、Th2可以通过不同工作状态下(功率或者电流)下标定获得阈值表格,在比较时通过输入或者输出状态查找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11、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降低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如果流速过低代表冷却系统故障严重,需要立刻停机;如果流速有些降低,代表冷却系统有较轻故障,需要降额工作。
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冷却系统正常,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正常工作。
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在有温差过高需要关机。
参看图4示出的本发明温度上升斜率控制的流程图,对温度上升斜率进行判断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这些阈值,事先经过测试取得较佳值,并存储在控制器中。
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
步骤4、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
步骤5、判断所述温度上升斜率dΔT/dt是否大于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是则转步骤13(即关机),否则转步骤12;温度上升斜率变化太快时(dΔT/dt > dTh1),预示着冷却系统异常,此时也需要转换系统进入到降额或者保护模式。dTh1可通过测试不同工作状态下上升斜率确定对应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正常值,异常值可以设定为正常值的1.2~2倍。附图11、12分别为水道正常和水道异常的温度上升斜率曲线。发热源温度T5进行的检测适用于相对快速的冷却系统异常检测。
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冷却系统正常,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正常工作。
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在温度上升斜率过大时,需要关机。
参看图5示出的冷却液流流速控制的流程图,对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中流速阈值L1、低流速阈值L2;这些阈值,事先经过测试取得较佳值,并存储在控制器中。
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转步骤8;
步骤8、根据所述进口温度T3和出口温度T4计算水冷管路中冷却液的流速L;步骤9、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低流速阈值L2,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10;步骤10、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中流速阈值L1,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12;如果流速过低代表冷却系统故障严重,需要立刻停机;如果流速有些降低,代表冷却系统有较轻故障,需要降额工作。
步骤11、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降低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在流速过低时需要关机。
参看图6示出的较佳实施例控制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高温差阈值Th1、中温差阈值Th2、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中流速阈值L1、低流速阈值L2;这些阈值,事先经过测试取得较佳值,并存储在控制器中。
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
步骤3、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差ΔT;
步骤4、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
步骤5、判断所述温度上升斜率dΔT/dt是否大于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6;温度上升斜率变化太快时(dΔT/dt > dTh1),预示着冷却系统异常,此时也需要转换系统进入到降额或者保护模式。dTh1可通过测试不同工作状态下上升斜率确定对应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正常值,异常值可以设定为正常值的1.2~2倍。附图11、12分别为水道正常和水道异常的温度上升斜率曲线。发热源温度T5进行的检测适用于相对快速的冷却系统异常检测。
步骤6、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高温差阈值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7;步骤7、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中温差阈值Th2,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8;开关附近的温度探测器靠近发热源并处在水道上,使得冷却系统异常时会被发热源传导的热量加热到远高于入水口温度,图9为冷却系统正常时的热分布图,图10为冷却系统冷却能力异常下降后的热分布图。当ΔT大于阈值Th1、Th2时,表示冷却系统异常,可以降低功率降额或者关闭转换器进入保护状态。阈值Th1、Th2可以通过不同工作状态下(功率或者电流)下标定获得阈值表格,在比较时通过输入或者输出状态查找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8、根据所述进口温度T3和出口温度T4计算水冷管路中冷却液的流速L;步骤9、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低流速阈值L2,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10;步骤10、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中流速阈值L1,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12;如果流速过低代表冷却系统故障严重,需要立刻停机;如果流速有些降低,代表冷却系统有较轻故障,需要降额工作。
步骤11、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降低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在有温差过高、温度上升斜率过大时,需要关机。
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3还包括:车载转换器关机后转步骤14;步骤14、延时M秒后转步骤2。延时后重新可以消除临时性的轻微故障,提供设备可靠性。延时M秒根据不同机型,可以有不同取值。
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包括:单相交流电源充电模式、三相交流电源充电模式、直流电源充电模式、单相电网逆变模式、三相电网逆变模式。
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采用公式1计算出温度差ΔT;
所述公式1:ΔT=T5-max(T4,T3);
公式中ΔT为温度差ΔT,T5为发热源温度T5,T4为出口温度T4,T3为进口温度T3,max为取T4和T3的最大数。
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采用公式2计算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
所述公式2:dΔT/dt=ΔT/S=(T5(n)-T5(n-1))/S;
公式中dΔT/dt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S为温度差采样时间段,T5(n)为n时刻采样温度值,T5(n-1)为n-1时刻采样温度值。图11示出了水道正常的温度上升斜率曲线示意图,图12示出了水道异常的温度上升斜率曲线示意图。
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8包括采集所述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并采用公式3计算出流速L;
所述公式3:流速L=冷却液密度*(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出口温度T4-进口温度T3)* 冷却液比热);
公式中冷却液密度和冷却液比热为预设值,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为车载转换器现场采集值。
需要指出,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车载充电器,也可以去用于其他的使用水冷系统的DCDC、电驱等电源转换装置的降温控制。
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非起限制作用。任何未脱离本申请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包括水冷管路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水冷管路进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安装在水冷管路出口处的温度探测器、安装在水冷管路靠近发热源处的温度探测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车载转换器的工作模式、以及检测到的进水口温度T3、出水口温度T4和发热源温度T5,对车载转换器进行温度差、温度上升斜率、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利用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判断结果对转换器进行控制。
2.一种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设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检测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和发热源温度T5,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对车载转换器进行温度差、温度上升斜率、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利用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判断结果对转换器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温度差进行判断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高温差阈值Th1、中温差阈值Th2;
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
步骤3、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差ΔT,转步骤6;
步骤6、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高温差阈值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7;
步骤7、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中温差阈值Th2,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12;
步骤11、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降低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温度上升斜率进行判断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
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
步骤4、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
步骤5、判断所述温度上升斜率dΔT/dt是否大于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12;
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冷却液流速进行判断控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中流速阈值L1、低流速阈值L2;
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转步骤8;
步骤8、根据所述进口温度T3和出口温度T4计算水冷管路中冷却液的流速L;
步骤9、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低流速阈值L2,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10;
步骤10、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中流速阈值L1,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12;
步骤11、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降低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步骤1、上电,根据车载转换器工作模式调用高温差阈值Th1、中温差阈值Th2、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中流速阈值L1、低流速阈值L2;
步骤2、检测水冷管路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
步骤3、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差ΔT;
步骤4、根据进口温度T3、出口温度T4、发热源温度T5计算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
步骤5、判断所述温度上升斜率dΔT/dt是否大于温度上升斜率阈值 d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6;
步骤6、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高温差阈值Th1,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7;
步骤7、判断所述温度差ΔT是否大于中温差阈值Th2,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8;
步骤8、根据所述进口温度T3和出口温度T4计算水冷管路中冷却液的流速L;
步骤9、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低流速阈值L2,是则转步骤13,否则转步骤10;
步骤10、判断所述流速L是否小于中流速阈值L1,是则转步骤11,否则转步骤12;
步骤11、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降低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2、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按全额定功率工作,然后转步骤2;
步骤13、所述控制器控制车载转换器关机。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还包括:车载转换器关机后转步骤14;
步骤14、延时M秒后转步骤2。
8.如权利要求3、4、6任一项所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用公式1计算出温度差ΔT;
所述公式1:ΔT=T5-max(T4,T3);
公式中ΔT为温度差ΔT,T5为发热源温度T5,T4为出口温度T4,T3为进口温度T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采用公式2计算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
所述公式2:dΔT/dt=(T5(n)-T5(n-1))/S;
公式中dΔT/dt为温度上升斜率dΔT/dt,S为温度差采样时间段,T5(n)为n时刻采样温度值,T5(n-1)为n-1时刻采样温度值。
10.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包括采集所述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并采用公式3计算出流速L;
所述公式3:流速L=冷却液密度*(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出口温度T4-进口温度T3)*冷却液比热);
公式中冷却液密度和冷却液比热为预设值,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为车载转换器现场采集值。
CN202110374274.7A 2021-04-07 2021-04-07 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1636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4274.7A CN113163684A (zh) 2021-04-07 2021-04-07 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4274.7A CN113163684A (zh) 2021-04-07 2021-04-07 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3684A true CN113163684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9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4274.7A Pending CN113163684A (zh) 2021-04-07 2021-04-07 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36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3440A (zh) * 2022-10-24 2022-11-22 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 电池能量分配单元温度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96045U (zh) * 2010-10-08 2011-04-13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水循环运行故障诊断装置
CN107394308A (zh) * 2017-07-17 2017-11-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充电冷却的系统及方法
CN109130865A (zh) * 2018-10-18 2019-01-04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液冷系统工作状态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830941A (zh) * 2019-03-04 2019-05-31 苏州弈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igbt模组过温保护策略和装置
CN110015196A (zh) * 2017-09-30 2019-07-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00831A (zh) * 2019-09-20 2019-12-20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15818A (zh) * 2019-11-19 2020-01-21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管道异常的检测方法、水冷型散热器、汽车
CN111350652A (zh) * 2020-01-10 2020-06-30 擎能动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压缩机测试试验设备、测试方法、冷却液流速确定方法、应用
CN112218509A (zh) * 2020-12-09 2021-01-12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结温估算方法及电机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96045U (zh) * 2010-10-08 2011-04-13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水循环运行故障诊断装置
CN107394308A (zh) * 2017-07-17 2017-11-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充电冷却的系统及方法
CN110015196A (zh) * 2017-09-30 2019-07-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30865A (zh) * 2018-10-18 2019-01-04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液冷系统工作状态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830941A (zh) * 2019-03-04 2019-05-31 苏州弈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igbt模组过温保护策略和装置
CN110600831A (zh) * 2019-09-20 2019-12-20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15818A (zh) * 2019-11-19 2020-01-21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管道异常的检测方法、水冷型散热器、汽车
CN111350652A (zh) * 2020-01-10 2020-06-30 擎能动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压缩机测试试验设备、测试方法、冷却液流速确定方法、应用
CN112218509A (zh) * 2020-12-09 2021-01-12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结温估算方法及电机控制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3440A (zh) * 2022-10-24 2022-11-22 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 电池能量分配单元温度控制方法
WO2024087459A1 (zh) * 2022-10-24 2024-05-02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能量分配单元温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5818A (zh) 散热管道异常的检测方法、水冷型散热器、汽车
CN107590295B (zh) 用于功率模块的散热系统状况评估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74682B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机冷却方法及系统
US20100085063A1 (en) Method of diagnosing defective elements in a standalone system, powered by an intermittent power source
JP2007028741A (ja) 電力変換器とその管理システム
CN111371293A (zh) 一种具有状态监测及故障记录功能的igbt驱动电路
EP2835857B1 (en) Electric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9975711A (zh) 电池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502630B2 (en) Fluid apparatus
US5075813A (en) Cell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battery cell system
CN113163684A (zh) 水冷降温车载转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780390B2 (ja) 冷却異常検出装置
CN109830941A (zh) 新能源汽车igbt模组过温保护策略和装置
KR101226474B1 (ko) 콘덴서 뱅크의 열화 예측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1413116A (zh) 电机控制器冷却故障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9560746B (zh) 一种电动车辆驱动系统过载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7664742A (zh) 用于增大器件对过电压瞬变的鲁棒性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0758147A (zh) 一种带有液冷系统的直流充电桩
CN110365193B (zh) 地铁再生制动能馈装置功率模块的散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03945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预防监控系统
CN112928742A (zh) 变流器的直流母线过压保护方法及相应控制器
CN211859931U (zh) 一种具有状态监测及故障记录功能的igbt驱动电路
CN112208383B (zh) 一种碳化硅充电桩内部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应用
US201503579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urbogenerator system
CN114784391A (zh) 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