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2829B - 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2829B
CN113162829B CN202110547628.3A CN202110547628A CN113162829B CN 113162829 B CN113162829 B CN 113162829B CN 202110547628 A CN202110547628 A CN 202110547628A CN 113162829 B CN113162829 B CN 1131628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omputing node
edge computing
transmiss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76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2829A (zh
Inventor
徐家骏
邓旻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xin Z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xin Z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xin Z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xin Z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76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2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2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2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2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2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其中,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包括: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以及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几年,网络直播视频、VR/AR、竞技游戏、视频会议、大数据以及4K高清视频的快速增长,正在将毫秒级实时音视频通讯技术推向历史发展的潮头。用户的预期越来越高,他们期待“最好”的在线体验,现在用户的体验和忠诚度已经不能用“分钟”和“秒”来衡量,而是用“毫秒级”来衡量。因此,对实际传输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在IP网络上,软件能控制的最底层协议的选择,只有TCP和UDP。由于实时性的要求,在上述场景下,只有UDP协议才是最优选择。但是,如何使用UDP协议构建一个应用层协议和算法,来保证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和高质量,是一个众多厂商在不断研究的问题。
并且在经典数据传输上,A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到B,测量A发送一个探测包到B,B立即返回把此包发回到A,A接收整个流程的耗时为RTT(时延)。RTT是后续决定重传和发送速度等一系列控制操作的基础指标之一。从而如何计算构建的协议下的数据传输的时延是一个问题。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使用UDP构建应用层协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以及如何计算该协议下的数据传输的时延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使用UDP构建应用层协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以及如何计算该协议下的数据传输的时延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用于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其中第一边缘计算节点通过分别设置于不同传输路径的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以及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其中第一边缘计算节点通过分别设置于不同传输路径的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包括: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以及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其中第一边缘计算节点通过分别设置于不同传输路径的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用于为处理器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以及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从而本申请通过多路径实现多端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并且通过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一时延,以及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二时延,确定多路径下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前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从而通过得到的传输时延达到了评估多路径传输数据的传输质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使用UDP构建应用层协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以及如何计算该协议下的数据传输的时延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的计算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的多路径传输数据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2所述的传输时延的确定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3所述的传输时延的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在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术语适用于如下解释:
ECU(边缘计算节点):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侧构建的业务平台,提供存储、计算、网络等资源,将部分关键业务应用下沉到接入网络边缘,以减少网络传输和多级转发带来的宽度和时延损耗。
ERU(边缘传输节点):面向传输的中继服务,Relay是其中一个子服务,用来处理,中转传输数据,用来建立端对端数据传输的连接节点和通道。
NASMT,即NeuVisionAsymmetrical Simultaneously Multipath Transmission。本文提及的传输技术。
RTT:(Round Trip Time)时延。
实施例1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或者类似的计算设备中执行。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的计算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计算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显示器、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可以作为I/O接口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被包括)、网络接口、电源和/或相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设备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计算设备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设备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显示器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计算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元件(包括电路)、软件元件(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或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结合。应当指出的是,图1仅为特定具体实例的一个实例,并且旨在示出可存在于上述计算设备中的部件的类型。
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多路径数据传输的系统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多个边缘计算节点ECU A和ECU B(其中边缘计算节点不限于两个,这里仅为示例)以及多个边缘传输节点ERU R1-Rn,其中边缘计算节点与终端节点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系统中的边缘计算节点以及边缘传输节点均可适用上面所述的硬件结构。
此外,参考图2所示,N个边缘计算节点需要互相传输数据(比如视频),它们需要先协商出一组ERU(边缘传输节点),然后同时使用这些ERU进行通信。该协议下,流量是自动在多个ERU下进行分配,而不是同时只走一条路径,也不是把要传输的数据复制N份,每条路径传输相同的数据。图2中示意是N=2的情况,但本申请阐述的传输技术/算法并不限制终端个数,即,支持多人会议这种需要多人互相传输声音、视频的场景,唯一的要求是参与的这N方需要协商一致使用的ERU列表。
在上述运行环境下,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该方法由图2中所示的边缘计算节点以及边缘传输节点实现。图3示出了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2: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
S304: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以及
S306: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在IP网络上,软件能控制的最底层协议的选择,只有TCP和UDP。由于实时性的要求,在上述场景下,只有UDP协议才是最优选择。但是,如何使用UDP协议构建一个应用层协议和算法,来保证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和高质量,是一个众多厂商在不断研究的问题。并且在经典数据传输上,A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到B,测量A发送一个探测包到B,B立即返回把此包发回到A,A接收整个流程的耗时为RTT(时延)。RTT是后续决定重传和发送速度等一系列控制操作的基础指标之一。从而如何计算构建的协议下的数据传输的时延是一个问题。
有鉴于此,参考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以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通过多个边缘传输节点(ERU1和ERU2,这里不限于两个只是作为示例展示)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传输数据为例,计算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不限于计算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也可以计算其他边缘计算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传输时延,并且此传输时延为实时传输时延,即每个预设时间段计算一次传输时延。
在预定时间内需要计算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的情况下,首先,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可以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S302)。
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可以将多个第一探测包分别发送至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然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再分别将接收到的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例如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可以包括传输过程中的所有节点的时间戳,即,第一时间信息。然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可以根据接收到回转回来的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记录第一时间信息,然后分别确定其向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数据的多个第一时延。进而通过上述方案,可以确定多路径下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传输数据的第一时延。
其中参考图2所示,第一探测包可以是第一边缘计算A向其他传输数据的数据包,通过边缘传输节点在传输至其他的边缘计算节点,例如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并且边缘传输节点接收到第一探测包之后再发送至需要传输的边缘计算节点,如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
例如,参考图2所示,ECU A将第一探测包发送至ERU R1和ERU R2,然后ERU R1和ERU R2接收到第一探测包之后,然后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ECU A。从而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可以根据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计算ECU A和多个ERU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第一时延。
此外,当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和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进行实时通信的情况下,多个边缘计算节点可以通过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发送给第一边缘传输节点的数据包(当多端边缘计算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可以是任意一方向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传输的数据包)携带该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传输至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从而不需要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针对该第一探测包的时间信息进行传输。此外,该方法不限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和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是多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可以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S304)。
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可以将多个第二探测包分别发送至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然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再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分别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并且第二探测包携带传输过程中的所有节点的时间戳,即第二时间信息。然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回转回来的第二探测包上携带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其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二时延。进而通过上述方案,可以确定多路径下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传输数据的第二时延。
例如,参考图2所示,ECU B将第二探测包发送至ERU R1和ERU R2,然后ERU R1和ERU R2接收到第二探测包之后,然后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ECU B。从而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可以根据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计算ECU B和多个ERU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第一时延。
进一步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可以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S306)。
具体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可以根据确定的多个第一时延以及第二时延,确定其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传输时延。例如,参考图2所示,例如第一时延包括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ERU R1和ERU R2的第一时延,第二时延包括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到ERU R1和ERU R2的第二时延。从而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与之对应的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间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其中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不限于通过ERU R1和ERU R2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传输数据,也可以通过其他路径传输数据,此处不做限定。
从而本申请通过多路径实现多端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并且通过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一时延,以及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二时延,确定多路径下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前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从而通过得到的传输时延达到了评估多路径传输数据的传输质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使用UDP构建应用层协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以及如何计算该协议下的数据传输的时延的技术问题。
此外,所有本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数据包均可以作为第一探测包和/或第二探测包。第一探测包以及第二探测包携带相关的时间信息,然后将相关的时间信息回转给发送的边缘计算节点。例如边缘计算节点在传输数据的情况下,所有的数据包均携带相关的时间信息,从而保证所有的数据包均可以被用来当做探测包。但是边缘传输节点可以将本次接收到的最后一个数据包作为探测包进行时延的计算。从而通过这种当时不需要一个特殊的RTT探测包,消除了特殊探测包可能带来的影响。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多路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传输时延以及对传输流量的控制,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低延时的效果。通过实时监测传输带宽以及传输流量的通知,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高质量的效果。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保证传输数据的高稳定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一边缘计算节点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并且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相关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的操作,包括:根据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确定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以及根据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确定多个第一时延。
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以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向ERU R1发送第一探测包为例,第一时间信息包括: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发送第一探测包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1,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从ERU R1接收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第一接收时间戳t2,ERU R1接收到第一探测包的第二接收时间戳t3,以及ERU R1将第一探测包发送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的第二发送时间戳t4。
然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可以通过第二接收时间戳t3以及第二发送时间戳t4得到第一探测包在ERU R1停留的时间,即第一回转时间长度d1。其中第一回转时间长度为d1=t4-t3。其中第一回转时间长度d1可以理解为ERU R1处理第一探测包的处理时间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根据第一发送时间戳t1、第一接收时间戳t2以及第一回转时间长度d1,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ERU R1的第一时延。此外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其他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第一时延同样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确定。
从而通过上述方式,消除边缘传输节点处理第一探测包的发包间隔以及边缘传输节点自身计算的耗时影响,进而使得得到的第一时延更加准确。
此外,当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确定多个第一时延之后,可以将多个第一时延同步给其他的边缘计算节点,从而便于其他边缘计算节点计算其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的传输时延。同理,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也可以接收其他边缘计算节点确定的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时延。此外,其他边缘计算节点计算的时延也会同步给其他的边缘计算节点,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同步。
可选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向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并且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的操作,包括:根据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确定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以及根据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确定多个第二时延。
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以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向ERU R1发送第二探测包为例,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发送第二探测包的第三发送时间戳t5,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从ERU R1接收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第三接收时间戳t6,ERU R1接收到第二探测包的第四接收时间戳t7,以及ERU R1将第一探测包发送给其他边缘计算节点的第四发送时间戳t8。
然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可以通过第四接收时间戳t7以及第四发送时间戳t8得到第二探测包在ERU R1停留的时间,即第二回转时间长度d2。其中第二回转时间长度为d2=t8-t7。其中第二回转时间长度d2可以理解为ERU R1处理第二探测包的处理时间长度。
进一步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根据第三发送时间戳t5、第三接收时间戳t6以及第二回转时间长度d2,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到ERU R1的第二时延。此外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到其他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第二时延同样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确定。
从而通过上述方式,消除边缘传输节点处理第二探测包的发包间隔以及边缘传输节点自身计算的耗时影响,进而使得得到的第二时延更加准确。
可选地,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的操作,包括: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多个通道时延;以及根据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
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例如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ERU R1的第一时延为R1(RTT1),并且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到ERU R1的第二时延为R1(RTT2),那么ERU R1的通道时延即为R1(RTT1)+R1(RTT2)。此外,其他边缘传输节点的通道时延参考ERU R1,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就可以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通道时延,确定其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从而通过上述方式,边缘计算节点可以根据传输数据的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通道时延,确定多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传输时延。
可选地,根据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的操作,还包括: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预先分配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
具体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计算出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通道时延之后,可以根据之前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预先分配的数据流量占比,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向第二边缘节点B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从而通过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预先设置的数据流量占比确定边缘计算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进而使得计算出来的传输时延更加准确,便于后期对数据的传输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此外,其中数据流量占比的分配原则为:根据流控信息更新里得到的该边缘计算节点对边缘传输节点ERU,以及其他边缘计算节点对ERU的打分,综合评定relay的优先级打分,从0到100。100为最好,0为最差。其中流控信息为计算的传输数据的指标信息,例如传输时延以及传输带宽等信息,并且还包括边缘计算节点的状态信息。
对于普通流量,在按两个一组的转发中,以当时的评分为权重随机挑选出一个ERU作为转发目的。即对于ERUi,设其评分为Pi,则挑选ERU的概率为:
Figure BDA0003074197830000121
对于音频流量和视频关键帧,在按两个一组的转发中,在评分最高的3个ERU中,再按评分为权重随机挑选出一个ERU作为转发目的。
可选地,传输时延包括信令传输时延以及数据传输时延,并且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预先分配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的操作,包括:确定数据流量占比最大的预定数量的边缘传输节点;以及根据预定数量的边缘传输节点分别对应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通道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的信令传输时延。
具体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数据流量占比选取预定数量的边缘传输节点,以及预定数量的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通道回环时间,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间的信令传输时延。例如预定数量为3的情况下,选取数据流量占比最大的三个边缘传输节点来计算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传输数据的信令传输时延。
其中,信令算一种特殊的数据,它主要作为某种控制指令。所以一般比较短小(相对于视频和声音数据而言),同时对它的期待是时延更短。信令因为特别短小,传输时其实每个通道都会发送完整的数据。同时,三个数据流量占比最大的边缘传输节点ERU,就是最优质的边缘传输节点ERU。因此信令预期的接受传输时延就是三个流量最大的边缘传输节点ERU决定的。
从而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信令传输时延更加准确,进而便于后期的信令的传输。
此外,数据传输时延评估的普通数据的传输时延,例如音频、视频等。由于信令相对于普通数据小很多,所以此处分开计算有利于后期信令的传输。
可选地,预定数量为3的情况下,通过下述公式确定信令传输时延:RTT1(A->B)=(Wx*RTTx+Wy*RTTy+Wz*RTTz)/(Wx+Wy+Wz)其中,RTT1代表信令传输时延,Wx、Wy以及Wz分别代表最大的3个数据流量占比,RTTx、RTTy以及RTTz为与Wx、Wy以及Wz对应的3个边缘传输节点的通道时延,A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B为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从而通过上述方式计算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间的信令传输时延,进而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传输信令提供参考。
可选地,通过下述公式确定数据传输时延:
Figure BDA0003074197830000131
其中,RTT2代表数据传输时延,Wi为第i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数据流量占比,RTTi为第i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通道时延,A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B为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从而通过上述方式计算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间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时延,为后期数据传输提供转准确的参考值。
此外,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从而本申请通过多路径实现多端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并且通过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一时延,以及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二时延,确定多路径下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前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从而通过得到的传输时延达到了评估多路径传输数据的传输质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使用UDP构建应用层协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以及如何计算该协议下的数据传输的时延的技术问题。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的步骤如下:例如评估ECU A通过ERUR1,R2,…Rn发送数据到ECU B的传输时延;
1.NASMT(传输技术)要求ECU发送所有数据都要带上发送时ECU的本地时间戳,记为t1。
2.每隔固定时间,ERUA在转发数据给ECU B时,会带上最后从ECU A收到的时间戳,以及收到此时间戳到转发此数据经过的时间差(记为d1)。注意,此步骤中转发的数据跟步骤1里收到时间戳的数据完全无关。
3.ECU A收到ERU R1转发回的t1和d1时,记下收到的时间戳t2。则ECU A与ERU R1之间的RTT可以计算为RTT(A-R1)=t2-t1-d1。
4.同理ECU A可以计算出它与所有ERU之间的RTT。将此值同步给其他ECU。同理ECUA也会收到其他ECU计算的RTT。
5.如4描述,ECU B也会计算ECU B和所有ERU之间的RTT。那么经过ERU Rx的ECU A到ECU B的RTT可以定义为RTTx=RTT(A->x)+RTT(x->B)。
6.假设A目前发送数据给B时,分配给ERU R1,R2,…Rn的数据流量占比分别为W1,W2,…Wn,且。且最大的三个Wi记为Wx,Wy,Wz。则信令的RTT定义为:RTT1(A->B)=(Wx*RTTx+Wy*RTTy+Wz*RTTz)/(Wx+Wy+Wz)。数据传输的RTT定义为:
Figure BDA0003074197830000141
因为使用RTT一般在信令处理上,所以通常意义的RTT即RTT1。
从而可以达到如下效果:第一步要求所有包带上时间戳,以保证需要时,所有包均可能被用来计算RTT;ERU并不直接复制RTT探测包并返回给ECU。而是在转发数据时携带最后收到从该ECU的最后一个包的时间戳。这样不需要一个特殊的RTT探测包,消除了特殊包可能带来的影响;携带最后时间戳时也额外附带了时间差(d1),消除发包间隔、以及ERU自身计算耗时的影响;根据流量分配系数Wi对路径上流量分配的影响,计算最终虚拟信道的RTT。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时延的确定装置400,该装置400与根据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对应。参考图4所示,该装置4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410,用于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第二确定模块420,用于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以及第三确定模块430,用于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可选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一边缘计算节点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并且第一确定模块410,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确定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以及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确定多个第一时延。
可选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向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并且第二确定模块420,包括: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确定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以及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确定多个第二时延。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430,包括:第五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多个通道时延;以及第六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
可选地,第六确定子模块,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预先分配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
可选地,传输时延包括信令传输时延以及数据传输时延,并且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数据流量占比最大的预定数量的边缘传输节点;以及第二确定子单元根据预定数量的边缘传输节点分别对应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通道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的信令传输时延。
可选地,预定数量为3的情况下,通过下述公式确定信令传输时延:RTT1(A->B)=(Wx*RTTx+Wy*RTTy+Wz*RTTz)/(Wx+Wy+Wz)其中,RTT1代表信令传输时延,Wx、Wy以及Wz分别代表最大的3个数据流量占比,RTTx、RTTy以及RTTz为与Wx、Wy以及Wz对应的3个边缘传输节点的通道时延,A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B为第二边缘计算节点。
可选地,通过下述公式确定数据传输时延:
Figure BDA0003074197830000161
其中,RTT2代表数据传输时延,Wi为第i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数据流量占比,RTTi为第i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通道时延,A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B为第二边缘计算节点。
从而本申请通过多路径实现多端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并且通过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一时延,以及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二时延,确定多路径下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前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从而通过得到的传输时延达到了评估多路径传输数据的传输质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使用UDP构建应用层协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以及如何计算该协议下的数据传输的时延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3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时延的确定装置500,该装置500与根据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对应。参考图5所示,该装置500包括:处理器510;以及存储器520,与处理器510连接,用于为处理器510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以及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可选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一边缘计算节点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并且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相关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的操作,包括:根据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确定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以及根据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确定多个第一时延。
可选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向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并且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的操作,包括:根据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确定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以及根据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以及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确定多个第二时延。
可选地,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的操作,包括:根据多个第一时延以及多个第二时延,确定与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多个通道时延;以及根据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
可选地,根据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的操作,还包括: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预先分配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
可选地,传输时延包括信令传输时延以及数据传输时延,并且根据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预先分配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多个通道时延,确定传输时延的操作,包括:确定数据流量占比最大的预定数量的边缘传输节点;以及根据预定数量的边缘传输节点分别对应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通道时延,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的信令传输时延。
可选地,预定数量为3的情况下,通过下述公式确定信令传输时延:RTT1(A->B)=(Wx*RTTx+Wy*RTTy+Wz*RTTz)/(Wx+Wy+Wz)其中,RTT1代表信令传输时延,Wx、Wy以及Wz分别代表最大的3个数据流量占比,RTTx、RTTy以及RTTz为与Wx、Wy以及Wz对应的3个边缘传输节点的通道时延,A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B为第二边缘计算节点。
可选地,通过下述公式确定数据传输时延:
Figure BDA0003074197830000181
其中,RTT2代表数据传输时延,Wi为第i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数据流量占比,RTTi为第i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通道时延,A为第一边缘计算节点,B为第二边缘计算节点。
从而本申请通过多路径实现多端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并且通过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一时延,以及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之间的多个第二时延,确定多路径下第一边缘计算节点A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B之前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从而通过得到的传输时延达到了评估多路径传输数据的传输质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使用UDP构建应用层协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稳定以及高质量,以及如何计算该协议下的数据传输的时延的技术问题。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用于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通过分别设置于不同传输路径的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向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所述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
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所述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时延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时延,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从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并且
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所述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确定所述多个第一时延;
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向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从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所述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并且
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所述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所述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确定所述多个第二时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时延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时延,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时延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时延,确定与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多个通道时延;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通道时延,确定所述传输时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个通道时延,确定所述传输时延的操作,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预先分配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所述多个通道时延,确定所述传输时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延包括信令传输时延以及数据传输时延,并且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预先分配的数据流量占比以及所述多个通道时延,确定所述传输时延的操作,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流量占比最大的预定数量的所述边缘传输节点;以及
根据所述预定数量的所述边缘传输节点分别对应的所述数据流量占比以及所述通道时延,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的信令传输时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数量为3的情况下,通过下述公式确定所述信令传输时延:
RTT1(A->B)=(Wx*RTTx+Wy*RTTy+Wz*RTTz)/(Wx+Wy+Wz)其中,RTT1代表所述信令传输时延,Wx、Wy以及Wz分别代表最大的3个所述数据流量占比,RTTx、RTTy以及RTTz为与Wx、Wy以及Wz对应的3个所述边缘传输节点的所述通道时延,A为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B为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公式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延:
Figure FDA0004017858370000031
其中,RTT2代表所述数据传输时延,Wi为第i个所述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数据流量占比,RTTi为第i个所述边缘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通道时延,A为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B为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n为边缘传输节点的个数。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传输时延的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通过分别设置于不同传输路径的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向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所述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所述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以及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时延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时延,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
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向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从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并且
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一探测包以及将所述第一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一时间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计算节点到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一时延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所述第一探测包的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多个第一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多个第一回转时间长度,确定所述多个第一时延;
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向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从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所述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的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接收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并且
根据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从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第二探测包以及将所述第二探测包的相关时间信息回转给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记录的第二时间信息,分别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计算节点到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多个第二时延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第四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发送时间戳,确定所述多个边缘传输节点回转所述第二探测包的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第三发送时间戳、所述多个第三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回转时间长度,确定所述多个第二时延。
CN202110547628.3A 2021-05-19 2021-05-19 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62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7628.3A CN113162829B (zh) 2021-05-19 2021-05-19 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7628.3A CN113162829B (zh) 2021-05-19 2021-05-19 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2829A CN113162829A (zh) 2021-07-23
CN113162829B true CN113162829B (zh) 2023-03-28

Family

ID=7687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7628.3A Active CN113162829B (zh) 2021-05-19 2021-05-19 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282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041B (zh) * 2012-11-23 2018-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流业务并发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138894A (zh) * 2013-03-25 2013-06-05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节点及数据网路
CN105049299B (zh) * 2015-08-27 2018-11-1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时延状态信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网络架构
CN108737207A (zh) * 2017-04-25 2018-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时延探测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5988677A (zh) * 2018-12-25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751637B (zh) * 2019-10-29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计算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2829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1498B2 (en) Round-trip time evaluat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348124B2 (ja) QoSを推定する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EP2903214A1 (en) Measu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network packet loss
CN106658644A (zh) 通信网络选路方法和装置
CN110113306A (zh) 分发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3381905B (zh) 数据信息的同步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7424638B (zh) 基于星地融合的网络切片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62829B (zh) 传输时延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0417761A (zh) 基于双机冗余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838950B (zh) 一种网络性能抖动值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JP2003534715A (ja) 一方向遅延変動を測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WO2007026604A1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ノード装置とマルチキャスト転送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90190490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delay
CN111756588A (zh) 通信链路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900422A (zh) 组播转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011778A (zh) 一种获取报文传输延迟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14079652A (zh) 数据处理方法
CN114915364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
CN113141277B (zh) 传输带宽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162869B (zh) 传输流量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JP2004088289A (ja) ネットワーク品質評価装置
CN117041139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15688B (zh) 一种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3347086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7651017A (zh) 音视频网络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