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2026A - 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2026A
CN113162026A CN202110281937.0A CN202110281937A CN113162026A CN 113162026 A CN113162026 A CN 113162026A CN 202110281937 A CN202110281937 A CN 202110281937A CN 113162026 A CN113162026 A CN 113162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sc
distribution network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19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2026B (zh
Inventor
张璐
卢莹
张博
唐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2819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2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2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2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2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2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and dc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包括:基于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获取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将各种VSC控制方案分别代入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最优拓扑和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选择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最小的一种VSC控制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及其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和最优拓扑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控制方式、VSC控制量和网络拓扑进行协调控制,实现了故障的最优恢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恢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有鉴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已经成为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发生故障后,采用故障恢复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为故障区域的失电节点提供电力支撑,进而满足系统的供电需求。因此故障恢复技术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
目前,配电网故障恢复一般采用传统交流配电网故障恢复和含柔性软开关(softopen points,SOP)的配电网故障恢复两种方式;
其中,传统交流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主要是基于网络重构或形成孤岛进行故障恢复,重构通过调节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改变网络拓扑结构隔离故障支路,将失电节点负荷尽可能的转移到正常线路上;形成孤岛令配电网可以通过分布式电源形成孤岛尽快为部分重要负荷恢复供电。但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上不存在联络开关无法进行直流线路重构,因此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发生故障时采用传统交流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无法到达故障恢复效果;另外,虽然通过分布式电源形成孤岛可以恢复部分直流负荷,但是仅通过形成孤岛无法恢复大部分直流失电节点的正常供电,因此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发生故障时利用形成孤岛的方式进行故障恢复效果并不理想,总而言之,传统交流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不适用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含柔性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SOP)的配电网故障恢复,因SOP的灵活控制性使其替代联络开关实现线路互联,起到控制功率和电压支撑的作用,可以通过优化SOP的控制量和开关状态进行含SOP的配电网故障恢复。但是其这种方法完全未考虑直流线路故障恢复的问题,导致直流线路故障无法得到解决,同样不适用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目前被提出的适用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故障恢复技术,考虑到了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重要元件,其在网络重构的基础上通过控制VSC进行配电网故障恢复,但是该技术将VSC固定在一种控制方式下,没有考虑到线路拓扑的改变对换流器控制方式的影响,忽视了网络重构与VSC控制之间的协调性。
因此,尚缺乏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通过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控制方式、VSC控制量和网络拓扑进行协调控制,实现了故障的最优恢复。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获取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
将各种VSC控制方案分别代入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最优拓扑和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
选择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最小的一种VSC控制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及其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运行,同时按照该方案对应的最优拓扑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其中,若VSC的控制方式为P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有功功率输出值和无功功率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f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交流电压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DC-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直流电压输出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获取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
求解模块,用于将各种VSC控制方案分别代入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最优拓扑和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
控制模块,用于选择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最小的一种VSC控制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及其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运行,同时按照该方案对应的最优拓扑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其中,若VSC的控制方式为P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有功功率输出值和无功功率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f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交流电压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DC-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直流电压输出值。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获取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将各种VSC控制方案分别代入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最优拓扑和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选择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最小的一种VSC控制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及其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运行,同时按照该方案对应的最优拓扑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该方案通过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控制方式、VSC控制量和网络拓扑进行协调控制,实现了故障的最优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流程图;
图2是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系统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故障恢复执行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针对仅通过配电网重构无法对直流线路失电节点进行故障恢复、以及VSC固定在单一控制方式下导致最优解丢失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基于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获取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
步骤102,将各种VSC控制方案分别代入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最优拓扑和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
步骤103,选择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最小的一种VSC控制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及其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运行,同时按照该方案对应的最优拓扑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其中,若VSC的控制方式为P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有功功率输出值和无功功率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f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交流电压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DC-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直流电压输出值。
具体的,所述步骤101,包括:
步骤101-1,根据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确定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
步骤101-2,基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和VSC控制方式的制定原则,搜索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01-1,包括: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交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仅与直流电源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A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交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同时与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B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仅与唯一VSC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C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多个VSC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D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或交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无电源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类型为E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01-2中VSC控制方式的制定原则,包括: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A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在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中选择不少于一个VSC进行Vf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B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选择任意个VSC进行Vf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C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令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进行VDC-Q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D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在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中选择不少于一个VSC进行VDC-Q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E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具体的,所述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以总失电负荷加权值最小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
为所述目标函数构建配电网约束和VSC约束;
其中,配电网约束包括但不限于:节点电压约束、直流电流约束、配电网辐射运行约束和潮流约束;
VSC约束包括但不限于:VSC运行功率约束和VSC转供能力约束。
进一步的,所述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的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51
式中,f为总失电负荷加权值,P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负荷功率值,α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重要程度,0<αk<1,β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当βk=1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为停电,当βk=0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为供电,k∈(1~N),N为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的总数。
进一步的,所述配电网辐射运行约束的计算式为:
g∈G
式中,g为网络拓扑结构,G为网络辐射状拓扑结构的集合。
进一步的,所述VSC运行功率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61
式中,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62
为与VSC直流连接的交流节点μ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63
为与VSC直接连接的直流节点θ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64
为与VSC直接连接的交流节点μ输出的无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65
为VSC的容量,BAC为与VSC直接连接的交流节点的集合,BDC为与VSC直接连接的直流节点的集合;
进一步的,所述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若VSC为PQ控制,则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PVSC|<Pmax
式中,PVSC为VSC的有功功率,Pmax为无故障侧网络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行条件下向故障侧网络传输的最大有功功率。
若VSC为VDC-Q控制或Vf控制,则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UVSC|<Umax
式中,UVSC为VSC的输出电压,Umax为无故障侧网络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行条件下向故障侧网络传输的最大电压。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获取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
求解模块,用于将各种VSC控制方案分别代入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最优拓扑和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
控制模块,用于选择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最小的一种VSC控制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及其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运行,同时按照该方案对应的最优拓扑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其中,若VSC的控制方式为P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有功功率输出值和无功功率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f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交流电压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DC-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直流电压输出值。
具体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确定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
搜索单元,用于基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和VSC控制方式的制定原则,搜索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交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仅与直流电源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A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交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同时与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B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仅与唯一VSC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C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多个VSC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D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或交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无电源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类型为E类。
进一步的,所述VSC控制方式的制定原则,包括: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A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在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中选择不少于一个VSC进行Vf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B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选择任意个VSC进行Vf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C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令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进行VDC-Q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D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在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中选择不少于一个VSC进行VDC-Q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E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具体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的构建模块,所述构建模块,包括:
目标函数构建单元,用于以总失电负荷加权值最小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构建单元,用于为所述目标函数构建配电网约束和VSC约束;
其中,配电网约束包括但不限于:节点电压约束、直流电流约束、配电网辐射运行约束和潮流约束;
VSC约束包括但不限于:VSC运行功率约束和VSC转供能力约束。
进一步的,所述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的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81
式中,f为总失电负荷加权值,P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负荷功率值,α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重要程度,0<αk<1,β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当βk=1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为停电,当βk=0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为供电,k∈(1~N),N为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的总数。
进一步的,所述配电网辐射运行约束的计算式为:
g∈G
式中,g为网络拓扑结构,G为网络辐射状拓扑结构的集合。
进一步的,所述VSC运行功率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91
式中,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92
为与VSC直流连接的交流节点μ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93
为与VSC直接连接的直流节点θ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94
为与VSC直接连接的交流节点μ输出的无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095
为VSC的容量,BAC为与VSC直接连接的交流节点的集合,BDC为与VSC直接连接的直流节点的集合;
进一步的,所述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若VSC为PQ控制,则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PVSC|<Pmax
式中,PVSC为VSC的有功功率,Pmax为无故障侧网络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行条件下向故障侧网络传输的最大有功功率。
若VSC为VDC-Q控制或Vf控制,则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UVSC|<Umax
式中,UVSC为VSC的输出电压,Umax为无故障侧网络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行条件下向故障侧网络传输的最大电压。
实施例3:
本发明考虑了线路拓扑对VSC控制方式的影响,能够更为合理有效的得到交直流配电网故障时的恢复方案;
下面基于图3所示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中黑色线路代表交流线路,灰色部分代表直流线路,交直流线路间通过VSC相联。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执行流程如图4所示,概括为如下几步:
第一步:基于故障位置及线路拓扑结构,获取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所有可行控制方案;其中,所述控制方案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所有VSC选择的控制方式的集合;
1):根据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位置以及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确定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类型;
具体按照表1所示的方式确定;
表1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01
2):基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类型和VSC控制方式的制定原则,通过广度搜索获得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所有可行控制方案;
对于单一VSC来说,VSC控制方式分为以下3种控制方式;
a)VDC-Q控制:支撑与其连接的直流线路电压,维持与其连接的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的无功功率稳定;
b)PQ控制:调控与其连接的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的有功功率,维持与其连接的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的无功功率稳定;
c)Vf控制:支撑与其连接的交流线路电压,维持与其连接的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的频率稳定。
VSC控制方式的制定原则为:在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正常运行时,直流母线端VSC负责支撑直流线路电压,控制方式为VDC-Q控制;交直流线路间的VSC负责维持交直流线路间的功率平衡及调控,控制方式为PQ控制。
在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正常故障时,直流母线端VSC负责支撑直流线路电压,控制方式为VDC-Q控制;交直流线路间的VSC可以根据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类型有不同的选择方法。
具体来说,VSC控制方式的制定原则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02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11
利用所述交直流混合系统拓扑结构图进行举例说明,如下:
在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只有单一故障的前提下,同一故障在不同的线路拓扑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故障类型;
a)故障类型A
故障类型A发生时,选择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进行Vf控制,并使选择VSC不少于1个,剩余VSC选择PQ控制。
配电网中只有故障6发生,节点44-51成为失电节点,不论如何重构,失电节点均不能与交流电源相联,只与唯一直流电源相联,需要VSC3做Vf控制,支撑交流线路电压,维持频率稳定;
配电网中只有故障2发生,失电节点为节点12-18,在交流线路不重构时,失电节点只与唯一直流电源相联,VSC1做Vf控制;
配电网中只有故障5发生,节点35-66成为失电节点,配电网不重构时,可以单独利用VSC2或VSC3做Vf控制进行故障恢复;单独使用VSC2或VSC3可能没有恢复所有节点的能力,也可以利用VSC2和VSC3做Vf控制进行故障恢复。
b)故障类型B
故障类型B发生时,可以选择任意个VSC做Vf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
图中,配电网中只有故障5发生,节点35-66成为失电节点,节点16和节点57之间的联络开关闭合,配电网重构,节点1的交流电源和VSC1都可以帮助失电节点恢复,此时可以任选VSC做Vf控制进行故障恢复。配电网中只有故障2发生,失电负荷为节点12-18,若闭合节点9和节点15间的联络开关,交流配电网重构,失电节点与交流和直流电源都相联,此时节点1的交流电源可以帮助失电节点恢复,交直流线路间的VSC可不改变控制方式,都做PQ控制,也可选择任意个VSC做Vf控制,剩余VSC做PQ控制。
c)故障类型C
故障类型C发生时,选择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进行VDC-Q控制,剩余VSC做PQ控制。
配电网中只有故障3发生,节点67-73成为失电节点,不论如何重构,失电节点与唯一VSC相联,需要VSC1做VDC-Q控制,支撑直流线路电压;故障7与故障3同理。
d)故障类型D
e)故障类型D发生时,可以选择任意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做VDC-Q控制,且选择的VSC不少于一个,剩余VSC做PQ控制。
f)配电网中只有故障4发生,节点67-80以及节点84-91成为失电节点,可以单独利用VSC1或VSC2做VDC-Q控制进行故障恢复,单独VSC1或VSC2可能没有恢复所有节点的能力,可以利用VSC1和VSC2做VDC-Q控制进行故障恢复。
e)故障类型E
故障类型E发生时,失电节点与所有电源不相连,因此无法进行恢复,所以不采取措施。
第二步:将各种VSC控制方案分别代入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最优拓扑和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
其中,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的计算式如下:
以总失电负荷加权值最小为目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31
式中,f为总失电负荷加权值,P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负荷功率值,α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重要程度,0<αk<1,β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当βk=1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为停电,当βk=0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为供电,k∈(1~N),N为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的总数。
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包括:配电网约束和VSC约束;
其中,配电网约束包括:节点电压约束、直流电流约束、配电网辐射运行约束和潮流约束;
VSC约束包括:VSC运行功率约束和VSC转供能力约束。
其中,所述节点电压约束的计算式为:
Ui,min<Ui<Ui,max
式中,Ui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节点i的电压,Ui,min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节点i的电压极小值,Ui,max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节点i的电压极大值,i∈Γ,Γ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节点的集合。
所述直流电流约束的计算式为:
Ixj≤Ixj,max
式中,Ixj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流过直流支路xj的电流,Ixj,max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流过直流支路ij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x,j∈γ,γ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直流线路上节点的集合;
所述配电网辐射运行约束的计算式为:
g∈G
式中,g为网络拓扑结构,G为网络辐射状拓扑结构的集合。
所述潮流约束,还包括:交流潮流约束和直流潮流约束;
所述交流潮流约束的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1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2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3
式中,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4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5
分别为VSC注入节点α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6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7
分别为节点α负荷消耗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α和Qα分别为节点α注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Uβ为节点β的电压,Uα为节点α的电压,Rαβ和Xαβ分别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流支路αβ上的电阻和电抗,Pβα、Qβα和Iβα分别为节点β流向节点α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流,Pαβ、Qαβ和Iαβ分别为节点α流向节点β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流,Pαh和Qαh分别为节点α流向节点h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Φα为以节点α为末端节点的支路首端节点集合,Ψα为以节点i为首端节点的支路末端节点集合,α∈Θ,Θ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流线路上节点的集合;
所述直流潮流约束的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8
式中,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9
为VSC注入节点x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410
为节点x负荷消耗的有功功率,Px为节点x注入的有功功率,Ux为节点x的电压,Uj为节点j的电压,Pxe为节点x流向节点e的有功功率,Pjx和Ijx分别为节点j流向节点x的有功功率和电流,Rxj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流支路xj上的电阻,Φx为以节点x为末端节点的支路首端节点集合,Ψx为以节点x为首端节点的支路末端节点集合;
所述VSC运行功率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VSC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输出应满足其容量限制。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51
式中,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52
为与VSC直流连接的交流节点μ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53
为与VSC直接连接的直流节点θ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54
为与VSC直接连接的交流节点μ输出的无功功率,
Figure BDA0002978882300000155
为VSC的容量,BAC为与VSC直接连接的交流节点的集合,BDC为与VSC直接连接的直流节点的集合;
在满足上述约束的条件下,需要考虑VSC的转供能力。
若VSC为PQ控制,则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PVSC|<Pmax
式中,PVSC为VSC的有功功率,Pmax为无故障侧网络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行条件下向故障侧网络传输的最大有功功率。
若VSC为VDC-Q控制或Vf控制,则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UVSC|<Umax
式中,UVSC为VSC的输出电压,Umax为无故障侧网络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行条件下向故障侧网络传输的最大电压。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二阶锥变换,将非线性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模型,调用CPLEX可方便的采用混合整数二阶锥算法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问题进行求解。
第三步:通过对比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并选择最小的一个值对应的VSC控制方案;
按照所述VSC控制方案及其对应的VSC控制量最优值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进行控制,同时,利用所述VSC控制方案对应的最优拓扑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结构进行控制。
其中,若VSC的控制方式为P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有功功率输出值和无功功率输出值;
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f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交流电压输出值;
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DC-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直流电压输出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故障场景提出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控制方式的确定原则,具有普适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控制方案、VSC控制量和网络拓扑协调的故障恢复;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每种可行的VSC控制方案确定后,可求取该方案下最优的恢复拓扑结构和控制量,防止最优解丢失;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普通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针对含有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具有可扩展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获取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
将各种VSC控制方案分别代入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最优拓扑和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
选择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最小的一种VSC控制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及其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运行,同时按照该方案对应的最优拓扑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其中,若VSC的控制方式为P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有功功率输出值和无功功率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f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交流电压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DC-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直流电压输出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获取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包括:
根据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确定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
基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和VSC控制方式的制定原则,搜索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确定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包括: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交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仅与直流电源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A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交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同时与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B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仅与唯一VSC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C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多个VSC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D类;
若故障位置处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线路或交流线路上,且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无电源相连,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类型为E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SC控制方式的制定原则,包括: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A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在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中选择不少于一个VSC进行Vf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B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选择任意个VSC进行Vf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C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令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进行VDC-Q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D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为在与失电节点相连的VSC中选择不少于一个VSC进行VDC-Q控制,剩余VSC选择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当前故障的故障类型为E类,则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交直流线路间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PQ控制,直流母线端的VSC的控制方式均为VDC-Q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以总失电负荷加权值最小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
为所述目标函数构建配电网约束和VSC约束;
其中,配电网约束包括但不限于:节点电压约束、直流电流约束、配电网辐射运行约束和潮流约束;
VSC约束包括但不限于:VSC运行功率约束和VSC转供能力约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的计算式为:
Figure FDA0002978882290000031
式中,f为总失电负荷加权值,P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负荷功率值,α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重要程度,0<αk<1,βk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当βk=1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为停电,当βk=0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第k个失电节点的供电状态为供电,k∈(1~N),N为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的总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辐射运行约束的计算式为:
g∈G
式中,g为网络拓扑结构,G为网络辐射状拓扑结构的集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SC运行功率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Figure FDA0002978882290000032
式中,
Figure FDA0002978882290000033
为与VSC直流连接的交流节点μ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FDA0002978882290000034
为与VSC直接连接的直流节点θ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FDA0002978882290000035
为与VSC直接连接的交流节点μ输出的无功功率,
Figure FDA0002978882290000036
为VSC的容量,BAC为与VSC直接连接的交流节点的集合,BDC为与VSC直接连接的直流节点的集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若VSC为PQ控制,则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PVSC|<Pmax
式中,PVSC为VSC的有功功率,Pmax为无故障侧网络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行条件下向故障侧网络传输的最大有功功率;
若VSC为VDC-Q控制或Vf控制,则VSC转供能力约束的计算式如下:
|UVSC|<Umax
式中,UVSC为VSC的输出电压,Umax为无故障侧网络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行条件下向故障侧网络传输的最大电压。
10.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失电节点与电源或VSC的连接情况,获取可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控制方案;
求解模块,用于将各种VSC控制方案分别代入预先建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各种VSC控制方案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最优拓扑和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
控制模块,用于选择总失电负荷加权值的最优值最小的一种VSC控制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及其对应的VSC控制量的最优值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VSC的运行,同时按照该方案对应的最优拓扑控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其中,若VSC的控制方式为P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有功功率输出值和无功功率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f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交流电压输出值;若VSC的控制方式为VDC-Q控制,则VSC的控制量为直流电压输出值。
CN202110281937.0A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3162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1937.0A CN113162026B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1937.0A CN113162026B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2026A true CN113162026A (zh) 2021-07-23
CN113162026B CN113162026B (zh) 2022-08-12

Family

ID=7688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1937.0A Active CN113162026B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202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6315A (zh) * 2013-07-24 2013-10-23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配电网故障失负荷恢复值的配电网运行安全评估方法
CN105896586A (zh) * 2016-05-05 2016-08-24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源换流器的故障定位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US20170070044A1 (en) * 2015-09-06 2017-03-09 Tsinghua University Robust restoration method for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7919678A (zh) * 2017-11-09 2018-04-17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供电恢复方法及系统
CN110676839A (zh) * 2019-08-27 2020-01-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6315A (zh) * 2013-07-24 2013-10-23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配电网故障失负荷恢复值的配电网运行安全评估方法
US20170070044A1 (en) * 2015-09-06 2017-03-09 Tsinghua University Robust restoration method for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5896586A (zh) * 2016-05-05 2016-08-24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源换流器的故障定位及恢复方法和系统
EP3419138A1 (en) * 2016-05-05 2018-12-26 NR Electric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ult positioning and recovery of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CN107919678A (zh) * 2017-11-09 2018-04-17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供电恢复方法及系统
CN110676839A (zh) * 2019-08-27 2020-01-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逍等: "基于多端VSC技术的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网络结构", 《电力建设》 *
熊卿等: "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单元的作用和控制优化", 《水电能源科学》 *
韩桓等: "直流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分析", 《山东工业技术》 *
马天祥等: "基于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2026B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2405B (zh) 计及微网作为黑启动电源的电力系统网架重构优化方法
Papadimitriou et al. Review of hierarchical control in DC microgrids
CN107947221B (zh)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故障穿越方法
CN110752595B (zh) 一种基于柔性判处策略的配电台区故障支援方法及装置
CN112271727B (zh) 含柔性软开关的韧性配电网的故障恢复方法
CN114142515A (zh) 一种配网柔性互联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676839A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Ahmed et al. A novel hybrid AC/DC microgrid architecture with a centr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EP4189799A1 (en) Distribution power system faul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3162026B (zh) 一种基于vsc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CN113097995A (zh) 一种考虑多时间尺度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
CN109412192B (zh) 自储能多端背靠背柔直装置运行方法
CN109301833B (zh) 基于路径剥离的交直流混联电网输电断面过载控制方法
CN115967088A (zh) 一种柔性互联开关的配电故障自愈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0030671A1 (en)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load sharing thereof
CN115912519A (zh) 基于固态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CN115549067A (zh) 一种考虑区域划分、恢复路径及供电顺序协同的配电网顺序恢复优化方法
CN113541138A (zh) 适用于直流输电系统模式转换时的风机投切方法及装置
CN114784796A (zh) 一种基于多端sop的柔性互联配电系统多阶段恢复方法
CN109599893B (zh) 一种考虑光伏和储能的负荷恢复算法
CN109494798A (zh) 光伏并网逆变器与无功补偿装置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11049150A (zh) 一种电压稳定控制装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970931A (zh) 一种微电网保护控制系统
Wang Construction of coordinated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electric energy router
CN110098754A (zh) 一种考虑备用冗余的mmc冗余子模块有效利用率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