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1871A -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1871A
CN113161871A CN202110443252.1A CN202110443252A CN113161871A CN 113161871 A CN113161871 A CN 113161871A CN 202110443252 A CN202110443252 A CN 202110443252A CN 113161871 A CN113161871 A CN 113161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il
cover plate
insulating
lightning rod
lad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32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巨丰
王嬿蕾
王晓蕾
张镱义
卢杨
何琪文
宋永锋
贾征浩
李�浩
郭克竹
金鑫
段小嬿
骆耀敬
陈宇宁
谭思源
杨子童
李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ning Chao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ning Chao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ning Chao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ning Chao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32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18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1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187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属于避雷针技术领域,若干组多断点反冲装置、绝缘底座、金属底座和接地杆,绝缘底座设置在金属底座上,金属底座设置在接地杆上,若干组多断点反冲装置设置在绝缘底座上,并穿过绝缘底座于金属底座固定连接,多断点反冲装置包括两个梯型反冲体,两个梯型反冲体反向平行排列固定在金属底座上,梯型反冲体包括接闪针、库轮盘和若干个反冲管,接闪针设置在库轮盘上,库轮盘设置在顶端的反冲管上,若干个反冲管首尾相接设置为阶梯状结构。本发明增设电弧断点、保持管内湿润、增加反冲管长度,有利于反冲避雷针衰减冲击电流幅值,拉长放电时间,压低放电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雷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背景技术
雷电是大自然中的气体放电现象,在雷电放电过程中,呈现出电磁效应、热效应以及机械效应,对于建筑物和电气设备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我们需要设置防护装置来规避或减小这种危害性。我们需要设置防护装置来规避或减小雷电所带来的损害。我们利用避雷针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遭受雷击,避雷针的作用是吸引雷电击于自身,通过接地装置将雷电流迅速泄入大地。但是避雷针仍存在一些弊端。
1、避雷针的泄流过程影响较大:
当雷电来临时,普通的避雷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御雷击对建筑或输电线路的破坏,保护建筑与电力系统的安全。但是当巨大的雷电流快速泄放到大地时,雷电流将会巨大的瞬时电磁场,这个巨大的电磁场将会影响处于这个磁场之中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电力系统的线路,这些设备可能产生额外的感应电流,轻则会产生装置误动作,重则会造成设备损坏。
2、雷电过电压的降低程度不够:
当利用普通避雷针保护物体时,强大的雷电流快速流过避雷针时,会产生很高的冲击电压,但由于冲击电压大小与雷电流大小和被击物体冲击电阻大小有关,避雷针对雷电过电压降低程度不够,设备仍无法完全受到避雷针的保护。同时,在雷电流泻入大地的过程中,可向附近的各种接地导体闪络电弧,电压可高达数万伏以上,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及输电线路产生巨大的影响。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解决现有避雷针无法对冲击电弧进行持续抑制截断的技术问题。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若干组多断点反冲装置、绝缘底座、金属底座和接地杆,绝缘底座设置在金属底座上,金属底座设置在接地杆上,若干组多断点反冲装置设置在绝缘底座上,并穿过绝缘底座于金属底座固定连接,多断点反冲装置包括两个梯型反冲体,两个梯型反冲体反向平行排列固定在金属底座上,梯型反冲体包括接闪针、库轮盘和若干个反冲管,接闪针设置在库轮盘上,库轮盘设置在顶端的反冲管上,若干个反冲管首尾相接设置为阶梯状结构。
进一步地,两个梯型反冲体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两个梯型反冲体同一水平高度的两个反冲管之间,两个梯型反冲体的反冲管与若干根加强筋构成“DNA”螺旋结构。
进一步地,两个梯型反冲体之间包裹有绝缘层,绝缘层包裹同一水平高度的反冲管和连接的加强筋,反冲管设置在顶部反冲喷孔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地,反冲管包括陶瓷管体、顶部套盖板、固定装置、底部套盖板、绝缘覆盖层和裙边,顶部套盖板设置在陶瓷管体的顶部,底部套盖板设置在陶瓷管体的底部,固定装置穿过顶部套盖板和底部套盖板,并固定设置,绝缘覆盖层设置在陶瓷管体的外侧,裙边设置在绝缘覆盖层的外侧,顶部套盖板上设置有反冲喷孔,陶瓷管体内设置有绝缘液体。
进一步地,陶瓷管体内部设置为中空的圆柱结构,陶瓷管体的内部中空孔与反冲喷孔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顶部套盖板包括顶盖板套盖和顶盖板沿边,顶盖板套盖设置为向上凹陷结构,顶盖板沿边设置在顶盖板套盖的底部侧边上。
进一步地,底部套盖板包括底盖板套盖和底盖板沿边,底盖板套盖设置为向下凹陷结构,底盖板沿边设置在底盖板套盖的顶部侧边上。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设置为绝缘螺杆,顶盖板沿边和底盖板套盖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和大小的螺孔,绝缘螺杆穿过螺孔并设置螺母拧紧设置。
进一步地,顶盖板套盖套设在陶瓷管体的顶部,底盖板套盖套设在陶瓷管体的底部,顶盖板沿边和底盖板套盖设置为圆形结构,且内径与陶瓷管体的外径相同,绝缘覆盖层设置为环氧树脂层,覆盖在绝缘螺杆、螺母、顶盖板沿边和底盖板套盖上,并包合陶瓷管体,顶部套盖板和底部套盖板为钢板或者锌合金板。
进一步地,底部套盖板的底盖板套盖底部设置有固定墩,固定墩使用导电材料制成并与底盖板套盖一体设置,固定墩底部设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卡设在顶部套盖板上。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增设电弧断点、保持管内湿润、增加反冲管长度,有利于反冲避雷针衰减冲击电流幅值,拉长放电时间,压低放电强度,逐级地削弱进入的电弧,雷电通道在反冲管内的“反冲遮断-电弧重燃-反冲遮断”的间歇放电模式,从而减小雷电流的泄流裕量,增强避雷针的效果,被保护的杆塔或建筑降低了遭受雷击的危险,被保护程度提高,同时在反冲管内设绝缘液体,是的反冲管内的压爆效应更加的强烈,灭弧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反冲管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反冲管结构没有安装裙边和环氧树脂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反冲管结构的顶部套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反冲管结构的底部套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陶瓷管体;2-顶部套盖板;2.1-顶盖板套盖;2.2-顶盖板沿边;2.3-顶盖板沿边固定孔;3-螺母;4-固定装置;5-底部套盖板;5.1-底盖板套盖;5.2-底盖板沿边;5.3-底盖板沿边固定孔;6-绝缘覆盖层;7-裙边;8-反冲喷孔;9-固定墩;10-弧形凹槽;11-接闪针;12-加强筋;13-库轮盘;14-反冲管;15-绝缘底座;16-金属底座;17-接地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如图1-3所示,若干组多断点反冲装置、绝缘底座15、金属底座16和接地杆17,绝缘底座15设置在金属底座16上,金属底座16设置在接地杆17上,若干组多断点反冲装置设置在绝缘底座15上,并穿过绝缘底座15于金属底座16固定连接,多断点反冲装置包括两个梯型反冲体,两个梯型反冲体反向平行排列固定在金属底座16上,梯型反冲体包括接闪针11、库轮盘13和若干个反冲管14,接闪针11设置在库轮盘13上,库轮盘13设置在顶端的反冲管14上,若干个反冲管14首尾相接设置为阶梯状结构。每个反冲管14底部应独立密封,以保证气密性。各个密封好的反冲管14底部间应有金属件连接,从而达到电弧多断点的效果。上部分的两个“库伦盘”之间也可为相互连接结构(有电接触),由此达到有概率使两列陶瓷管均能发挥反冲衰减冲击电流幅值作用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梯型反冲体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12,加强筋12设置在两个梯型反冲体同一水平高度的两个反冲管14之间,两个梯型反冲体的反冲管14与若干根加强筋12构成“DNA”螺旋结构。实现增设电弧断点、保持管内湿润、增加反冲管长度的要求。但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上图所示的构造。
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梯型反冲体之间包裹有绝缘层,绝缘层包裹同一水平高度的反冲管14和连接的加强筋12,反冲管14设置在顶部反冲喷孔8与外部连通。加强筋12主要是固定整体的效果,是的在灭弧过程中更不容易损坏,绝缘层保证外部整体的绝缘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反冲管14包括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固定装置4、底部套盖板5、绝缘覆盖层6和裙边7,顶部套盖板2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部套盖板5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固定装置4穿过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并固定设置,绝缘覆盖层6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外侧,裙边7设置在绝缘覆盖层6的外侧,顶部套盖板2上设置有反冲喷孔8,陶瓷管体1内设置有绝缘液体。由于冲击电弧下行先导进入陶瓷管前,上行先导电弧将会首先作用于陶瓷管底座密封处。考虑到压力的分配,各层陶瓷管的内径规格可具备“上细下粗”的特点。如最上层陶瓷管口内直径为5mm,中层为6mm,下层(靠近接地端)为7mm。
固定装置4设置为绝缘螺杆,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和大小的螺孔,绝缘螺杆穿过螺孔并设置螺母3拧紧设置。顶盖板套盖2.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盖板套盖5.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圆形结构,且内径与陶瓷管体1的外径相同。绝缘覆盖层6设置为环氧树脂层,覆盖在绝缘螺杆、螺母3、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并包合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为钢板或者锌合金板。
首先在反冲管的上下两端用环氧树脂分别紧密粘合一带凹槽的圆形钢板,其中反冲管上端的钢板中心有开孔,大小与反冲管的孔径大小一致。在钢板上还有4个能安装绝缘螺栓的圆孔,均匀分布在钢板外围。8个螺母分别用在4个绝缘螺杆的上下端,起到固定反冲管位置的作用。为避免雷击时,钢板之间距离太近而发生闪洛,将绝缘螺杆、陶瓷管及螺母用环氧树脂全封装起来。伞裙位于封装后环氧树脂筒的最外边。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陶瓷管体1内部设置为中空的圆柱结构,陶瓷管体1的内部中空孔与反冲喷孔8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顶部套盖板2包括顶盖板套盖2.1和顶盖板沿边2.2,顶盖板套盖2.1设置为向上凹陷结构,顶盖板沿边2.2设置在顶盖板套盖2.1的底部侧边上。顶部套盖板2主要是固定陶瓷管体1的上端,然后顶盖板套盖2.1的顶部裸露时,可以直接使用作为引弧电极,实现固定和引弧电极作用,实现双作用,同时这个引弧电极的实用寿命会非常好,具有固定性,厚度够厚,电弧多次烧后,磨损后一样可以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底部套盖板5包括底盖板套盖5.1和底盖板沿边5.2,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向下凹陷结构,底盖板沿边5.2设置在底盖板套盖5.1的顶部侧边上。底部套盖板5主要是用于套住固定陶瓷管体1的底部,包住底部,不会出现破裂的情况,同时底盖板套盖5.1用作为接闪电极,把反冲剩余的电能往后传,解决原来接闪电极难固定,使用寿命不长的技术问题。固定装置4设置为绝缘螺杆,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和大小的螺孔,绝缘螺杆穿过螺孔并设置螺母3拧紧设置。顶盖板套盖2.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盖板套盖5.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圆形结构,且内径与陶瓷管体1的外径相同,绝缘覆盖层6设置为环氧树脂层,覆盖在绝缘螺杆、螺母3、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并包合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为钢板或者锌合金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底部套盖板5的底盖板套盖5.1底部设置有固定墩9,固定墩9使用导电材料制成并与底盖板套盖5.1一体设置,固定墩9底部设置有弧形凹槽10,弧形凹槽10卡设在顶部套盖板2上。弧形凹槽10卡设在另一个反冲管14的顶部,并且卡设的位置没有过半,没有挡住反冲孔8,实现快速安装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若干组多断点反冲装置、绝缘底座(15)、金属底座(16)和接地杆(17),绝缘底座(15)设置在金属底座(16)上,金属底座(16)设置在接地杆(17)上,若干组多断点反冲装置设置在绝缘底座(15)上,并穿过绝缘底座(15)于金属底座(16)固定连接,多断点反冲装置包括两个梯型反冲体,两个梯型反冲体反向平行排列固定在金属底座(16)上,梯型反冲体包括接闪针(11)、库轮盘(13)和若干个反冲管(14),接闪针(11)设置在库轮盘(13)上,库轮盘(13)设置在顶端的反冲管(14)上,若干个反冲管(14)首尾相接设置为阶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两个梯型反冲体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12),加强筋(12)设置在两个梯型反冲体同一水平高度的两个反冲管(14)之间,两个梯型反冲体的反冲管(14)与若干根加强筋(12)构成“DNA”螺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两个梯型反冲体之间包裹有绝缘层,绝缘层包裹同一水平高度的反冲管(14)和连接的加强筋(12),反冲管(14)设置在顶部反冲喷孔(8)与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反冲管(14)包括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固定装置(4)、底部套盖板(5)、绝缘覆盖层(6)和裙边(7),顶部套盖板(2)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部套盖板(5)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固定装置(4)穿过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并固定设置,绝缘覆盖层(6)设置在陶瓷管体(1)的外侧,裙边(7)设置在绝缘覆盖层(6)的外侧,顶部套盖板(2)上设置有反冲喷孔(8),陶瓷管体(1)内设置有绝缘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陶瓷管体(1)内部设置为中空的圆柱结构,陶瓷管体(1)的内部中空孔与反冲喷孔(8)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顶部套盖板(2)包括顶盖板套盖(2.1)和顶盖板沿边(2.2),顶盖板套盖(2.1)设置为向上凹陷结构,顶盖板沿边(2.2)设置在顶盖板套盖(2.1)的底部侧边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底部套盖板(5)包括底盖板套盖(5.1)和底盖板沿边(5.2),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向下凹陷结构,底盖板沿边(5.2)设置在底盖板套盖(5.1)的顶部侧边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4)设置为绝缘螺杆,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和大小的螺孔,绝缘螺杆穿过螺孔并设置螺母(3)拧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顶盖板套盖(2.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顶部,底盖板套盖(5.1)套设在陶瓷管体(1)的底部,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设置为圆形结构,且内径与陶瓷管体(1)的外径相同,绝缘覆盖层(6)设置为环氧树脂层,覆盖在绝缘螺杆、螺母(3)、顶盖板沿边(2.2)和底盖板套盖(5.1)上,并包合陶瓷管体(1),顶部套盖板(2)和底部套盖板(5)为钢板或者锌合金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其特征在于:底部套盖板(5)的底盖板套盖(5.1)底部设置有固定墩(9),固定墩(9)使用导电材料制成并与底盖板套盖(5.1)一体设置,固定墩(9)底部设置有弧形凹槽(10),弧形凹槽(10)卡设在顶部套盖板(2)上。
CN202110443252.1A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Withdrawn CN1131618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3252.1A CN113161871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3252.1A CN113161871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1871A true CN113161871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70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3252.1A Withdrawn CN113161871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18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11007722A (es) Protector de iluminacion y linea de transmision de energia provista con dicho protector.
CN110829183A (zh) 用于输电线路的避雷装置
CN201307473Y (zh) 10kV线路雷击防护器
CN205488998U (zh) 用于10kV带球形电极的多级串联间隙雷击闪络保护器
CN201348907Y (zh) 10kV线路防雷器
CN209823107U (zh) 一种风电场的高效防雷系统
CN209199692U (zh) 一种耐张杆外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N204884740U (zh) 带计数器的10kV线路瓷横担绝缘子防雷保护装置
CN214899333U (zh)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CN113161871A (zh) 一种多断点反冲避雷针
CN207038925U (zh) 架空输电线路无源等离子拒雷系统
CN208623103U (zh) 一种串联多腔室灭弧防雷保护器
KR100962248B1 (ko) 고성능 쌍극자 피뢰침
CN109638650A (zh) 一种基于多腔室线路防雷装置
CN209199696U (zh) 一种新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N105896312A (zh) 一种架空配电线路同塔绝缘安装引雷器的防雷装置
CN109509601B (zh) 一种耐张避雷器总成
CN209199703U (zh) 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N208623299U (zh) 一种纯空气间隙过电压保护器
CN207442184U (zh) 一种低残压、劣化可示的固定外串联间隙避雷器
CN109509596A (zh) 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N109448939A (zh) 一种耐张杆外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N203859510U (zh) 35kV架空线路雷击钳位保护器
CN214849537U (zh) 一种高强度反冲管结构
CN215868826U (zh) 一种绝缘子防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