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7077A - 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7077A
CN113157077A CN202010077501.5A CN202010077501A CN113157077A CN 113157077 A CN113157077 A CN 113157077A CN 202010077501 A CN202010077501 A CN 202010077501A CN 113157077 A CN113157077 A CN 113157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substance
distance
prese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75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d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d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d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75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70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7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7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其中,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所述模式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所述预设物质为毛发或皮肤;若是,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采用本发明,可动态调节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模式,提高了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与电子设备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如眼镜、手环、手表等)已进入大众的生活。由于可穿戴设备方便携带,用户单独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文字阅读、收发邮件、社交聊天、欣赏视频或者游戏操作等功能,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然而,可穿戴设备体积小,所佩戴的电池容量小。因此,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可动态调节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模式,提高了续航能力。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所述预设物质为毛发或皮肤;
若是,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控制装置,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所述预设物质为毛发或皮肤;
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遮挡物是所述预设物质,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其中:
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所述物质检测器,用于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
所述处理器,用于若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传感器模块、显示器、射频电路、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如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若该遮挡物是预设物质,则确定该设备为佩戴状态,进入与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也就是说,在确定可穿戴设备为佩戴状态时,动态调节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模式,可提高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质检测器检测目标物质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光谱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模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包括眼镜、手环、手表等设备,在此不做限定。可穿戴设备可以与其他的可穿戴设备,或者除了可穿戴设备之外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持设备、车载设备、计算设备等)进行连接。连接网络可以是移动数据网络、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或蓝牙(Bluetooth)网络,也可以是基于低功耗广域网(low-powerWide-Area Network,LPWAN)技术建立的自组网络。
本申请以可穿戴设备为眼镜,电子设备为手机进行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10与手机20建立网络连接。该可穿戴设备10可作为手机20的显示设备,也可以单独进行显示。可穿戴设备10的显示内容可以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图像,也可以是与可穿戴设备10连接的电子设备中待显示的图像,例如,即时信息、视频等。
本申请以可穿戴设备为眼镜进行举例说明,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可穿戴设备10包括:壳体11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上的显示器12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的主板130,主板130上设置有处理器140和与处理器140连接的存储器150和射频电路16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器120包括显示器驱动电路、显示屏和触控屏。其中,显示器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根据画面的显示数据和显示参数(例如,亮度,颜色,饱和度等)进行内容显示。显示屏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电子墨水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使用其它显示技术的显示屏中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触控屏用于检测触控操作。该触控屏可以是由透明的触摸传感器电极(例如氧化铟锡(ITO)电极)阵列形成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或者可以是使用其它触摸技术形成的触摸传感器,例如音波触控,压敏触摸,电阻触摸,光学触摸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主板130的形状大小可以为所述可穿戴设备10能够容纳的任意大小和形状,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处理器140是可穿戴设备1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5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50内的数据,执行可穿戴设备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可穿戴设备10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40包括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
存储器15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5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可穿戴设备1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5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5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射频电路160用于为可穿戴设备10提供与外部设备通信的能力。射频电路160可以包括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基于射频信号和/或光信号的无线通信电路。射频电路160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包括射频收发器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开关、滤波器和天线。举例来说,射频电路160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包括用于通过发射和接收近场耦合电磁信号来支持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电路。例如,射频电路160可以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近场通信收发器。射频电路160还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收发器和天线,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电路和天线等。
主板130上还设置有与处理器140连接的传感器模块170。该传感器模块170包括距离传感器171和物质检测器172。该距离传感器171和物质检测器172可以位于图2所示的位置,即显示器120的周边。该距离传感器171和物质检测器172也可位于图3中所示的侧边框架上。当侧边框架上都包括距离传感器171和物质检测器172时,可提高检测效率。若可穿戴设备10为手环或手表时,该距离传感器171和物质检测器172也可位于显示器周边或表带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171用于确定可穿戴设备10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距离传感器171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等多种。本申请以红外距离传感器进行举例说明,红外距离传感器包括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发射管发射红外线,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反射的红外线,并根据接收的时间确定距离。可以理解,接收时间越短,表明距离较近。若红外线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线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时,表明距离较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质检测器172可以检测多种物质,例如热量、水分、糖分、血氧、脂肪等。而由于不同物质对近红外光谱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在所述物质检测器172内集成多个通道。当进行物质检测时,请参照图4所示,通过物质检测器172中的红外LED灯向目标物质发射红外光。然后,使物质检测器172中的采光装置对每个通道中因照射目标物质后反射回的不同波长的红外光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红外光的数据发射给处理器140,使处理器140绘制目标红外光谱。最后根据存储器150中预先存储的各种物质的红外光谱图对该目标红外光谱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确定每种物质的数据。
举例来说,物质检测器在波长500nm到1100nm之间集成N个不同的通道,N为大于1的整数,在每个通道发射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然后,可以根据每个通道采集的反射回的特征光绘制如图5所示的红外光谱图,可以看出,该图5中包括A、B、C三条曲线,每一曲线对应一种物质,则可根据预设的物质类型对应的红外光谱波形与以上三条曲线进行匹配,或者根据每一曲线对应的峰值和预设物质类型的峰值区间进行匹配,从而确定每一曲线对应的物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板130上除了距离传感器171和物质检测器172之外,还可包括电子罗盘、陀螺仪、光传感器、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传感器等等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其中,陀螺仪为三轴陀螺仪,可同时测定6个方向的位置、移动轨迹、转动角度和加速度,所测的方向和位置是立体的。通过陀螺仪可检测可穿戴设备10的姿态。
主板130还可包括定位模块(图中未示出)。该定位模块用于确定可穿戴设备10的当前位置,可以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NSS)。该GNSS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如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如美国的广域增强系统(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WAAS)、欧洲的静地导航重叠系统(EGNOS)和日本的多功能运输卫星增强系统(Multi-Functional SatelliteAugmentationSystem,MSAS)等,还涵盖在建和以后要建设的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国际GNSS系统是个多系统、多层面、多模式的复杂组合系统。
以上仅为举例,可穿戴设备10还包括音频输入接口、串行端口、键盘、扬声器、充电接口等输入输出接口,摄像头、蓝牙模块等未示出的模块,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171用于检测可穿戴设备10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物质检测器172用于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所述预设物质为毛发或皮肤;处理器140用于若所述遮挡物是所述预设物质,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10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可见,若确定遮挡物是预设物质,则确定该设备为佩戴状态,进入与可穿戴设备10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也就是说,在确定可穿戴设备10为佩戴状态时,动态调节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模式,可提高续航能力。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方面,所述物质检测器17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遮挡物的红外光谱图;所述处理器140还用于根据所述红外光谱图获取多个特征数据,每一特征数据对应一个物质元素;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确定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确定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方面,所述处理器140具体用于确定预设物质中各个物质元素之间的比例;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和所述比例,计算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的概率;若所述概率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检测可穿戴设备10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之前,所述陀螺仪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姿态;若所述姿态为预设姿态,则调用所述距离传感器171执行检测可穿戴设备10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的步骤。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处理器140还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10是否处于安全位置;若是,则确定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待机时长;在所述待机时长到达之前,若未检测到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10的触摸操作,则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10进入节能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10是否处于安全位置方面,所述处理器140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10连接的无线网络;确定所述无线网络的安全评价值;在所述安全评价值大于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10处于安全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之后,在所述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172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之前,所述处理器140还用于开启所述物质检测器172;在所述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10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之后,所述处理器140还用于关闭所述物质检测器172。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该方法包括:
S601: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如前所述,距离传感器可检测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S602:若所述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物质为毛发或皮肤。本申请对于第一阈值不做限定,该第一阈值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确定。即获取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该可穿戴设备与一个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该固定位置可以是太阳穴、鼻梁、眉心等,在此也不做限定。
本申请对于检测遮挡物的物质的方法不做限定,步骤S602可包括以下步骤S11~S13。其中:
S11: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获取所述遮挡物的红外光谱图。
S12:根据所述红外光谱图获取多个特征数据。
其中,每一特征数据对应一个物质元素,每一特征数据为该物质的含量。
如前所述,物质检测器可通过发射红外光,以采集特征光绘制红外光谱图。然后对红外光谱图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确定物质元素对应的特征数据。
S13: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确定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
本申请可预先研究人体毛发和皮肤对红外光谱的吸收能力设置红外光的波长范围。通过物质检测器发射该红外光,以得到毛发对应的第一红外光谱图和皮肤对应的第二红外光谱图,并基于该第一红外光谱图获取毛发的各个物质以及每一物质对应的数据,基于该第二红外光谱图获取皮肤的各个物质以及每一物质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各个物质对应的数据,确定预设物质对应的预设特征数据。在获取遮挡物对应的多个特征数据之后,将多个特征数据与预设特征数据进行比对,以得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的比对结果。
在步骤S11~S13中,根据物质元素对应的特征数据识别遮挡物对应的物质,可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步骤S13包括以下步骤S131~S133,其中:
S131:确定预设物质中各个物质元素之间的比例。
其中,预设物质的物质元素可以是以下至少两项:水、类脂物、色素、微量元素、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PH)等。各个物质元素之间的比例用于描述各个物质元素之间的数量之比。该比例可以是人类对应的物质比例,也可以是针对当前用户的比例,在此不做限定。具体的,是当前用户的上一次佩戴可穿戴设备时采集的比例。
S132: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和所述比例,计算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的概率。
本申请可根据多个特征数据中每一特征数据对应的物质和比例对应的预设权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遮挡物为预设物质的概率。举例来说,当水、类脂物和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为3:2:1时,水、类脂物和微量元素分别对应的预设权值为0.5、0.33、0.17。当水、类脂物和微量元素分别对应的特征数据为0.6、0.5、0.4,则遮挡物为预设物质的概率的计算过程为0.5*0.6+0.33*0.5+0.17*0.4,得到0.533。
S133:若所述概率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
本申请对于第二阈值不做限定,可根据物质检测器的成功率进行确定,也可根据处理器的容错率进行确定等。若概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遮挡物不是预设物质,可判断该可穿戴设备不处于佩戴状态。
在步骤S131~S133中,依据预设物质中各个物质元素之间的比例和遮挡物对应的多个特征数据,计算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的概率。然后将概率与第二阈值进行大小比较。若概率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遮挡物为预设物质,可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S603:若所述遮挡物是所述预设物质,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是指当前状态下,可穿戴设备的工作模式。当前工作模式可以是待机模式、普通显示模式、虚拟现实显示模式。其中,待机模式是指可穿戴设备不显示的状态,该可穿戴设备作为眼镜使用。虚拟现实显示模式是指运行虚拟现实技术,显示图像的工作模式,可运行于虚拟现实的游戏中。普通显示模式是指可穿戴设备显示与其连接的电子设备中的非虚拟现实技术的显示内容。
当前工作模式也可以是游戏模式、视频模式、夜间模式、免打扰模式等。当前工作模式还可以是运动检测模式和健康检测模式等,在此不做限定。其中,运动检测模式用于检测用户佩戴该可穿戴设备时的运行情况。例如,步数等。健康检测模式用于检测用户佩戴该可穿戴设备时的健康状态。例如,用眼时长、疲劳度等。
本申请对于与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不做限定。可以理解,待机模式不需可穿戴设备显示,其对应的续航模式可以是节能模式。虚拟现实显示模式所需要的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大于普通显示模式所需要的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则普通显示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可以比虚拟现实显示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节能一点。游戏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可以与虚拟现实显示模式类似,视频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可以与普通显示模式类似,夜间模式和免打扰模式可以与待机模式类似。由于运动检测模式和健康检测模式的使用状态为佩戴时使用,则其对应的续航模式也在佩戴时启动。
在如图6所示的方法中,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若该遮挡物是预设物质,则确定该设备为佩戴状态,进入与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也就是说,在确定可穿戴设备为佩戴状态时,动态调节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模式,可提高续航能力。
与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该方法包括:
S701:通过陀螺仪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姿态。
S702:若所述姿态为预设姿态,则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其中,预设姿态可以是佩戴的可穿戴设备是打开状态。即该可穿戴设备处于一定高度,且非折叠状态。如前所述,陀螺仪可同时测定6个方向的位置、移动轨迹、转动角度和加速度。
S703: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
S704:若所述遮挡物是所述预设物质,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其中,步骤S702~S704可参照步骤S601~S6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本申请先通过陀螺仪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姿态。若该姿态为预设姿态,则确定该可穿戴设备可能处于佩戴状态。然后再执行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否则不启动距离传感器检测距离。如此,有利于提高续航能力。
与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该方法包括:
S801: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其中,步骤S801可参照步骤S60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802:若所述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安全位置。
其中,安全位置可以是预设的固定位置。例如,家里、公司等。安全位置还可以是预设区域的位置。例如,超市的储物柜、背包等。本申请对于检测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安全位置的方法不做限定,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中:
第一方面,步骤S802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连接的无线网络;确定所述无线网络的安全评价值;若所述安全评价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安全位置。
其中,无线网络可以是路由对应的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分享的热点,还可以是电子设备开启的蓝牙(Bluetooth)网络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对于确定无线网络的安全评价值的方法不做限定。可选的,确定所述无线网络的连接次数、连接时长和访问内容;根据所述连接次数确定第一评价值;根据所述连接时长和所述访问内容确定第二评价值;根据所述第一评价值和所述第二评价值确定所述无线网络的安全评价值。
其中,连接次数为可穿戴设备或该可穿戴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连接该无线网络的次数。连接时长为本次可穿戴设备或该可穿戴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连接该无线网络的时长。访问内容为该可穿戴设备在连接无线网络的过程中的上传数据、浏览数据或下载数据。
本申请对于第三阈值不做限定。可以理解,连接时长越长,可访问的数据越多。而访问数据可反映在该无线网络中的安全指标,例如,访问越隐私的内容,表示用户越信任该无线网络。在该示例中,根据连接时长和访问内容确定第二评价值。且连接次数也可反映在无线网络中的安全指标,例如,访问次数越多,表示用户越信任该无线网络。如此,根据连接次数确定第一评价值。再根据第一评价值和第二评价值确定无线网络的安全评价值,可提高确定安全评价值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步骤S802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和移动速度;确定所述位置的安全评价值;若所述安全评价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安全位置。
其中,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可通过前述的定位模块进行确定,也可通过网络定位服务(Network Location Provider,NLP)获取经纬度信息或者地址信息,其中,网络包括移动数据网络、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或蓝牙(Bluetooth)网络等,即当设备接入上述网络至少一种网络时,可获取对应的基站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信息和网络信号强度、Wi-Fi的MAC地址信息和蓝牙的MAC地址信息,并在联网状态下计算与上述MAC地址信息对应的经纬度信息或者地址信息。还可通过基站设置的多个接收器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时间计算设备与基站的距离,根据接收器接收到信号的方向获取设备相对于基站的方向,从而获取设备的经纬度信息或者地址信息,此方法不受联网状态限制,只要设备中使用了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或类似卡,即可进行获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置对应的安全评价值可通过位置对应的地点进行确定。例如,该地点为用户常去的地址,且越常用,安全评价值越高,或者该地点与预设地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先确定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再确定该位置的安全评价值。若该安全评价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安全位置。如此,可提高识别安全性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检测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安全位置。
S803: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安全位置,则确定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待机时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预先设置不同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待机时长。例如,若当前工作模式为待机模式,则该待机时长为锁机时长。若当前工作模式为数据下载模式,则该待机时长为数据下载完成的时间。若当前工作模式为游戏模式,则该待机时长为游戏结束的时间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若可穿戴设备不处于安全位置,则向与该可穿戴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发送位置,并进入安全模式。
其中,位置为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位置,其获取方法可参照前述,在此不再赘述。安全模式可包括锁机操作,也可包括隐藏用户的隐私应用的操作,还可包括上传云数据的操作等。
可以理解,若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距离较远,且该可穿戴设备不处于安全位置,则可判定该可穿戴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例如,丢失,盗取等。因此,在该示例中,向与该可穿戴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发送位置,并进入安全模式,从而可保护该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便于提高安全性。
S804:在所述待机时长到达之前,若未检测到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触摸操作,则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进入节能模式。
本申请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触摸操作不做限定,可以是针对可穿戴设备的抬起或放下的操作,也可以是针对显示器的操作等。
在图8所示的方法中,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若该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检测该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安全位置。若是,则确定与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待机时长。并在该待机时长内,检测针对该可穿戴设备的触摸操作。若无,则确定用户在待机时长内没有对该可穿戴设备进行操作,从而在该待机时长到达时,控制该可穿戴设备进入节能模式。如此,可进一步提高续航能力。
与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该方法包括:
S901: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其中,步骤S801可参照步骤S60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902: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开启物质检测器。
S903: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
S904:若所述遮挡物是所述预设物质,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S905:关闭所述物质检测器。
可以理解,在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之后,开启物质检测器。在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之后,关闭物质检测器,可进一步提高续航能力。
与上述图6~图9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可穿戴设备10包括处理器140、传感器模块170、射频电路160、显示器120、存储器15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151。处理器140通过总线180连接传感器模块170、射频电路160、显示器120和存储器150。其中,传感器模块170包括距离传感器171和物质检测器172。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151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150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140执行,上述程序15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通过距离传感器171检测可穿戴设备10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物质检测器172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所述预设物质为毛发或皮肤;
若是,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10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可以看出,若确定遮挡物是预设物质,则确定该设备为佩戴状态,进入与可穿戴设备10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也就是说,在确定可穿戴设备10为佩戴状态时,动态调节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模式,可提高续航能力。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通过物质检测器172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方面,所述程序151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172获取所述遮挡物的红外光谱图;
根据所述红外光谱图获取多个特征数据,每一特征数据对应一个物质元素;
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确定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确定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方面,所述程序151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预设物质中各个物质元素之间的比例;
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和所述比例,计算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的概率;
若所述概率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传感器模块170还包括陀螺仪173,在所述通过距离传感器171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之前,所述程序151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陀螺仪173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姿态;
若所述姿态为预设姿态,则执行所述通过距离传感器171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10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的步骤。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程序151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10是否处于安全位置;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待机时长;
在所述待机时长到达之前,若未检测到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10的触摸操作,则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10进入节能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10是否处于安全位置方面,所述程序151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10连接的无线网络;
确定所述无线网络的安全评价值;
在所述安全评价值大于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10处于安全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之后,在所述通过物质检测器172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之前,所述程序151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开启所述物质检测器172;
在所述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10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之后,所述程序151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关闭所述物质检测器172。
请参照图11,图11所示的模式控制装置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如图11所示,该模式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1001,用于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所述预设物质为毛发或皮肤;
处理单元1002,用于若所述遮挡物是所述预设物质,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可以看出,若确定遮挡物是预设物质,则确定该设备为佩戴状态,进入与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也就是说,在确定可穿戴设备为佩戴状态时,动态调节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模式,可提高续航能力。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检测单元1001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获取所述遮挡物的红外光谱图;根据所述红外光谱图获取多个特征数据,每一特征数据对应一个物质元素;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确定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检测单元1001具体用于确定预设物质中各个物质元素之间的比例;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和所述比例,计算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的概率;若所述概率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陀螺仪,在所述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之前,所述检测单元1001还用于通过所述陀螺仪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姿态;若所述姿态为预设姿态,则执行所述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的步骤。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检测单元1001还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安全位置;以及检测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触摸操作;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安全位置,确定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待机时长;在所述待机时长到达之前,若所述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则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进入节能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连接的无线网络;确定所述无线网络的安全评价值;若所述安全评价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安全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之后,在所述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开启所述物质检测器;在所述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之后,所述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关闭所述物质检测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计算机包括可穿戴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计算机包括可穿戴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式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式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式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所述预设物质为毛发或皮肤;
若是,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包括:
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获取所述遮挡物的红外光谱图;
根据所述红外光谱图获取多个特征数据,每一特征数据对应一个物质元素;
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确定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确定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包括:
确定预设物质中各个物质元素之间的比例;
根据所述多个特征数据和所述比例,计算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的概率;
若所述概率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遮挡物为所述预设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陀螺仪,在所述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陀螺仪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姿态;
若所述姿态为预设姿态,则执行所述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若所述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安全位置;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待机时长;
在所述待机时长到达之前,若未检测到针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触摸操作,则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进入节能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安全位置,包括:
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连接的无线网络;
确定所述无线网络的安全评价值;
若所述安全评价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安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之后,在所述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启所述物质检测器;
在所述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物质检测器。
8.一种模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和物质检测器,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则通过所述物质检测器检测所述遮挡物是否为预设物质,所述预设物质为毛发或皮肤;
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遮挡物是所述预设物质,则进入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工作模式对应的续航模式。
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传感器模块、显示器、射频电路、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77501.5A 2020-01-23 2020-01-23 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Pending CN1131570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7501.5A CN113157077A (zh) 2020-01-23 2020-01-23 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7501.5A CN113157077A (zh) 2020-01-23 2020-01-23 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7077A true CN113157077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7501.5A Pending CN113157077A (zh) 2020-01-23 2020-01-23 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7077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49091A (ja) * 2006-08-28 2008-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生体成分濃度測定方法
JP2009156764A (ja) * 2007-12-27 2009-07-1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異物の判別方法
CN105758452A (zh) * 2016-02-04 2016-07-1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019926A (zh) * 2016-06-28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及节省电量的方法
CN106153098A (zh) * 2016-08-08 2016-11-23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292993A (zh) * 2016-07-21 2017-01-04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07478333A (zh) * 2017-07-13 2017-12-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的智能穿戴设备及其穿戴检测方法
CN107820410A (zh) * 2017-09-22 2018-03-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09414194A (zh) * 2016-07-05 2019-03-01 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 建立用户特定的护发处理的方法
CN110070812A (zh) * 2019-04-12 2019-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头戴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51646A (zh) * 2019-06-19 2019-10-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头戴式耳机的佩戴检测方法及头戴式耳机
CN110503800A (zh) * 2019-08-27 2019-11-26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防丢失方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49091A (ja) * 2006-08-28 2008-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生体成分濃度測定方法
JP2009156764A (ja) * 2007-12-27 2009-07-1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異物の判別方法
CN105758452A (zh) * 2016-02-04 2016-07-1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019926A (zh) * 2016-06-28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及节省电量的方法
CN109414194A (zh) * 2016-07-05 2019-03-01 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 建立用户特定的护发处理的方法
CN106292993A (zh) * 2016-07-21 2017-01-04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06153098A (zh) * 2016-08-08 2016-11-23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478333A (zh) * 2017-07-13 2017-12-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的智能穿戴设备及其穿戴检测方法
CN107820410A (zh) * 2017-09-22 2018-03-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10070812A (zh) * 2019-04-12 2019-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头戴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51646A (zh) * 2019-06-19 2019-10-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头戴式耳机的佩戴检测方法及头戴式耳机
CN110503800A (zh) * 2019-08-27 2019-11-26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防丢失方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3467B2 (en) Optical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9643187B (zh) 包括多个触摸显示器的电子装置和用于改变其状态的方法
CN111262887B (zh) 基于对象特征的网络风险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338310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ling method
CN107818288A (zh) 标志牌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KR20170064893A (ko) 탐색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CN111723602B (zh) 驾驶员的行为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6892B (zh) 包括使用菲涅耳透镜的光学传感器的电子设备
US20180160261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point of interest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KR20180064717A (ko) 콘텐츠 출력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3646027B (zh) 电子装置和用于由该电子装置提供用于减压的信息的方法
US9983693B2 (en) Spatial motion-based user interactivity
KR20170098122A (ko) 전자 장치
KR102498362B1 (ko) 위치 정보 계산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8429856A (zh) 一种定位信息获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931712B (zh)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抓拍机及系统
CN114073101B (zh) 用于提高使用头戴式设备采集的信号的信噪比的动态波束成形
CN113157077A (zh) 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0914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cessing imag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1860064B (zh) 基于视频的目标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24128A (zh) 位置提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325083B (zh) 记录考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09592B (zh) 结算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184802B (zh) 标定框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255906A (zh) 一种自动驾驶中回归障碍物3d角度信息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4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room 103, gate 5, No.18, Wusha Haibin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Yud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