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5369A - 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 Google Patents

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5369A
CN113155369A CN202110244763.0A CN202110244763A CN113155369A CN 113155369 A CN113155369 A CN 113155369A CN 202110244763 A CN202110244763 A CN 202110244763A CN 113155369 A CN113155369 A CN 113155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transmission pipeline
cable
underground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47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博
徐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ANGWEI MEASURE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NGWEI MEASURE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NGWEI MEASURE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NGWEI MEASURE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47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53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5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53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1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 G01M3/18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for weld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18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for weld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for tub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Gas Or Oil Filled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所述航油测漏系统包括:监控装置;检测线缆,所述检测线缆设置于传输航油的传输管道上并沿所述传输管道的延伸路径布设,所述检测线缆与所述监控装置电性连接;多个地下检测装置,多个所述地下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的下方,所述地下检测装置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本发明能够对航油传输管道的泄漏进行及时、准确地检测以及上报,以便维护人员及时进行维修。

Description

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油测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燃油简称航油,一般分为航空煤油以及航空汽油,航油具有价格昂贵,品质要求高的特点。航油的远距离传输一般通过埋于地下的管道进行,一旦发生泄漏,泥沙进入管道对航油造成污染,将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泄漏的航油会污染周边的环境。当前并无相关技术对航油的传输管道进行监测。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油测漏系统,旨在解决当前无相关技术对航油的传输管道进行监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航油测漏系统,所述航油测漏系统包括:监控装置;检测线缆,所述检测线缆设置于传输航油的传输管道上并沿所述传输管道的延伸路径布设,所述检测线缆与所述监控装置电性连接;多个地下检测装置,多个所述地下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的下方,所述地下检测装置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传输管道横向设置时,所述检测线缆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底部,在所述传输管道竖向设置时,所述检测线缆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传输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多个节点采集器,多个所述节点采集器沿所述传输管道的延伸路径布设,所述节点采集器连通所述检测线缆与所述监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管道由多节管道连接形成,所述地下检测装置设置于两节所述管道的连接位置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检测装置包括:监测井,所述监测井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测漏传感器,所述测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部;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控制器与所述测漏传感器电性连接,且所述无线控制器与所述监控装置无线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航油测漏系统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沿着所述检测线缆的延伸路径布设,且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监控装置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航油测漏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航油测漏系统,所述航油测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检测线缆,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检测线缆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线缆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是否发生泄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检测信号为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时,获取所述检测线缆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及所述检测线缆的检测信号判断所述传输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线缆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是否发生泄漏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所述传输管道发生泄漏时,获取所述检测线缆的泄漏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泄漏关联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管道的泄漏位置;及/或
在所述传输管道发生泄漏时,获取发送所述检测信息的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管道的泄漏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航油测漏方法还包括:
获取发热件所在环境的温度;
在所述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发热件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同时所述检测线缆以及多个地下检测装置,所述检测线缆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均用于检测传输管道中的航油是否泄漏,在所述检测线缆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中的任一者检测到航油泄漏时,所述监控装置均会发出对应的报警信号;所述检测线缆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区别在于:由于所述检测线缆是全程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上,因此能够检测所述传输管道上的任意位置的航油泄漏,且可以检测到微量的航油泄漏,而所述地下检测装置沿着所述传输管道的延伸路径间隔设置于管道的下方,可以检测到较大量的航油泄漏。通过设置所述检测线缆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在所述检测线缆或者所述地下检测装置其中一者检测到航油泄漏时,可以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另一者的检测信号来进一步确认是否发生航油泄漏,从而提高漏油检测的准确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述检测线缆意外失去检测功能时,还可以通过所述地下检测装置进行漏油检测,避免所述检测线缆意外失去检测功能时,造成大量航油泄漏的现象。可以理解,在所述检测线缆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因为意外失去检测功能时,也可以发出相应的故障信号给所述监控装置,以提醒维护人员及时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航油测漏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检测线缆的一实施例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航油测漏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航油测漏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节步骤S20的一实施例的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航油测漏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航油测漏方法的在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航油测漏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航油测漏系统100,所述航油测漏系统100包括:监控装置10;检测线缆20,所述检测线缆20设置于传输航油的传输管道200上并沿所述传输管道200的延伸路径布设,所述检测线缆20与所述监控装置10电性连接;多个地下检测装置30,多个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200的下方,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与所述监控装置10通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装置10用于获取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检测集信号后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显示、处理,汇总等操作,并可向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发出相应的执行指令,对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进行控制。所述监控装置10例如可以是上位机或者是其他监控终端如服务器,计算机或者手机等,所述监控装置10优选为上位机,所述监控装置10还可以包括报警装置(图未示),所述报警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光电报警器(通过闪光进行报警)或者声音报警器(通过播报音频进行报警),此外,还可以在所述上位机、服务器,计算机或者手机中通过弹窗的方式进行报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缆20设置于航油的传输管道200上并沿着所述传输管道200的延伸路径布设,所述检测线缆20优选为与所述传输管道200的外表面紧贴设置,所述检测线缆20用于全程检测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航油泄漏,所述检测线缆20至少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根据溶胀现象的定义:溶胀现象是高分子聚合物在溶剂中体积发生膨胀的现象,在所述传输管道200发生航油泄漏时,泄漏的航油作为溶剂,所述检测线缆20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溶剂也即航油中体积发生膨胀,膨胀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可以引起电信号变化,从而可以根据电信号变化判断所述传输管道200发生航油泄漏。
具体地,请参阅图2,通过合理设置所述检测线缆20的结构,在发生溶胀现象时,可以使得所述检测线缆20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线缆20的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下举例进行说明,并不对本申请的检测线缆20的结构形成限制:所述检测线缆20具体包可以括骨架21、环绕在所述骨架21上且间隔设置的两根检测线22、与两所述检测线22存在孔隙的反应套23(所述反应套23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以及外套于所述反应套23的过油保护套24:该过油保护套24具有供航油通过的孔隙(图未示):所述反应套23的内壁设有导电层(图未示)。在航油泄漏时,航油从所述过油保护套24的孔隙流入所述过油保护套24内,并与所述反应套23发生溶胀反应,导致所述反应套23体积膨胀,由于所述过油保护套24的限制,所述反应套23只能向所述检测线22膨胀并挤压所述检测线22,由于所述反应套23的内壁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两跟所述检测线22接触,两根所述检测线22通过所述导电层短路,通过将两跟所述检测线22与监控装置10电性连接,所述监控装置10可以向两根所述检测线22提供一检测电压,在两根所述检测线22短路时,在同一检测电压下通过两跟所述检测线22的电流必然增大,通过检测流经所述检测线22的电流是否增大即可判断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航油泄漏。
进一步地,根据欧姆定律,通过所述检测电压以及流经所述检测线22的电流可以计算得到短路时所述检测线22的总电阻,在单位长度的检测线22具有单位固定阻值时,可以根据所述总电阻以及单位固定电阻计算得到两根所述检测线22的总长度,总长度的一半也即具体的航油泄漏位置。所述监控装置10在判断发生航油泄漏时,除了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还可以输出具体的航油泄漏位置,以供维护人员迅速到达航油泄漏位置进行维修。
请参阅图1,多个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200的下方,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与所述监控装置10通讯连接,由于航油的传输管道200一般埋设于地下,因此,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也埋设于地下,优选地,多个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等间距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200下方,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航油泄漏,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与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原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可以包括过油壳体(图未示)、设置于所述过油壳体内的反应块(图未示,所述反应块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油壳体内并与所述反应块间隔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图未示),所述过油壳体具有供航油通过的孔隙,在航油发生泄漏流入地下时,航油通过所述过油壳体与所述反应块接触,所述反应块与航油发生溶胀反应,体积膨胀的反应块挤压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将压力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监控装置10,所述监控装置10根据所述压力检测信号判断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先将所述压力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再由所述控制器将所述压力检测信号发送给监控装置10,每个所述控制器可以设置有唯一的起标识作用的标识码,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压力检测信号时,将所述压力检测信号以及所述标识码一起发送给所述监控装置10,所述监控装置10根据所述压力检测信号判断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航油泄漏,并根据所述标识码以及预设的标识码与位置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标识码对应的位置,该位置也即检测到航油泄漏的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位置。所述监控装置10在判断发生航油泄漏时,除了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还可以输出具体的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航油泄漏位置,以供维护人员迅速到达航油泄漏位置进行维修。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多个地下检测装置30,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均用于检测传输管道200中的航油是否泄漏,在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中的任一者检测到航油泄漏时,所述监控装置10均会发出对应的报警信号;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区别在于:由于所述检测线缆20是全程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200上,因此能够检测所述传输管道200上的任意位置的航油泄漏,且可以检测到微量的航油泄漏,而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沿着所述传输管道200的延伸路径间隔设置于管道201的下方,可以检测到较大量的航油泄漏。通过设置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在所述检测线缆20或者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其中一者检测到航油泄漏时,可以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另一者的检测信号来进一步确认是否发生航油泄漏,从而提高漏油检测的准确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述检测线缆20意外失去检测功能时,还可以通过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进行漏油检测,避免所述检测线缆20意外失去检测功能时,造成大量航油泄漏的现象。可以理解,在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因为意外失去检测功能时,也可以发出相应的故障信号给所述监控装置10,以提醒维护人员及时进行维修。
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在所述传输管道200横向设置时,所述检测线缆20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200底部,在所述传输管道200竖向设置时,所述检测线缆20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传输管道200上。可以理解,在所述传输管道200横向设置时,所述检测线缆20也可以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传输管道2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管道200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横向设置的,包括水平设置或者相对于水平面稍微倾斜设置;在高度落差比较大的地区,所述传输管道200则需要竖向设置,比如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或者相对于竖直平面稍微倾斜设置;其中,在所述传输管道200横向设置时,所述检测线缆20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200底部,在航油泄漏时,通过重力让航油顺着所述传输管道200的表面流到所述传输管道200底部,通过底部的所述检测线缆20检测航油泄漏,避免检测线缆20设置于其他部位(除了底部的其他部位)时,无法检测到某些部位(例如传输管道200底部)航油泄漏的情况。
在所述传输管道200竖向设置时,所述检测线缆20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传输管道200上,在航油泄漏时,通过重力让航油顺着所述传输管道200的表面流到所述检测线缆20上,通过所述检测线缆20检测航油泄漏,避免检测线缆20以其他方式设置(如呈直线设置于传输管道200的左侧)时,无法检测到某些部位(如传输管道200的右侧)航油泄漏的情况;从而保证所述检测线缆20能够全程检测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航油泄漏,扩大检测区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以及实时性。可以理解,所述传输管道200上的检测线缆2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多条,从而扩大检测区域,但在通过一条检测线缆20进行检测时,则可以减少检测线缆20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所述监控装置10还包括:多个节点采集器11,多个所述节点采集器11沿所述传输管道200的延伸路径布设,所述节点采集器11连通所述检测线缆20与所述监控装置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采集器11具体可以是控制器,所述节点采集器11上设置有与所述检测线缆20连接的连接端子(图未示),例如,所述节点采集器11上设置有用于与两跟所述检测线22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节点采集器11用于接收所述检测线22发送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判断是否发生航油泄漏,并直接将判断结果直接反馈给所述监控装置10,从而减少所述监控装置10的数据处理量。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线缆20分为多节,一节所述检测线缆20与一所述节点采集器11连接,由于一节所述检测线缆20的长度要远远短于所述检测线缆20的总长度,因此,在所述节点采集器11接收到所述检测线缆20的航油泄漏的检测信号时,根据一节所述检测线缆20的长度来计算具体的航油泄漏位置,比根据检测线缆20的总长度来计算具体的航油泄漏位置要简单得多,因此,通过设置多个所述节点采集器11,可以简化所述航油泄漏位置的获取过程。
可以理解,也可以给每个所述节点采集器11设置唯一的起标识作用的标识码,所述节点采集器11在接收到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信号时,将所述检测结果以及所述标识码一起发送给所述监控装置10,所述监控装置10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出报警信号,并根据所述标识码以及预设的标识码与位置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标识码对应的位置,该位置也即检测到航油泄漏的所述节点采集器11的位置,从而可知获知航油泄漏位置在该所述节点采集器11连接的检测线缆20的某一位置,并可以进一步根据长度与阻值的关系计算出漏油的具体位置。
请参阅图1、3,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管道200由多节管道201连接形成,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设置于两节所述管道201的连接位置A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管道200由多节管道201连接形成,多节所述管道201的两端焊接到一起,一般来说,最容易发生航油泄漏的位置也即两节所述管道201的连接位置A处,将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设置于两节所述管道201的连接位置A的下方,在该连接位置A处发生航油泄漏时,由于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距离漏油位置较近,因此,通过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可以更快速检测到航油泄漏。可以理解,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也可以优选设置于容易发生泄漏的传输管道200的弯折或者弯曲位置处。
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包括:监测井31,所述监测井31内形成有容置空间301;测漏传感器32,所述测漏传感器32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301底部;无线控制器33,所述无线控制器33与所述测漏传感器32电性连接,且所述无线控制器33与所述监控装置10无线通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测井31可以是砌筑于所述传输管道200下方的建筑体,所述监测井31内形成有容置空间301,在监测井31上方的传输管道200发生航油泄漏时,所述监测井31可以积蓄一定体积的航油,而不会使得航油立即流到周围土壤中,避免对周围土壤造成污染;将所述测漏传感器32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301底部,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航油泄漏,所述测漏传感器32可以是上述的压力传感器,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例如气味传感器,由于航油具有独特的气味,因此,可以通过对应的气味传感器检测航油是否泄漏;所述无线控制器33是具有无线通讯功能,将所述无线控制器33与所述测漏传感器32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测漏传感器32的检测信号,同时将所述无线控制器33与所述监控装置10无线通讯连接,将所述检测信号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发送给所述监控装置10,由于采用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可以减少线缆的使用,也可以避免使用线缆导致信号传输可靠性降低放的问题,所述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包括但不限于Zigbee技术、NB-IOT技术等。
进一步地,所述航油测漏系统100还包括:发热件(图未示),所述发热件沿着所述检测线缆20的延伸路径布设,且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监控装置10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寒冷地区例如冬天的北方,户外温度可长期低至-30至-40度,在低温环境下,所述检测线缆20的反应时间会延迟较长时间,造成航油泄漏检测不及时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发热件沿着所述检测线缆20的延伸路径布设,且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监控装置10电性连接,可以理解,所述发热件也可以与所述节点采集器11连接,通过所述监控装置10或者节点采集器11控制所述发热体发热,提高所述检测线缆20所在环境的温度,从而缩短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反应时间。
具体地,所述发热体可以由PTC(正温度系数)材料制成,所述监控装置10或者节点采集器11提供的电流由一根线芯经过所述发热体到另一线芯而形成回路,随着所述发热体温度的升高,所述发热体的阻值也增大,在所述发热体的阻值升高到某一温度之后,电流无法流过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温度无法继续升高并下降,在下降到低于某一温度后,电流再次流过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继续升温,如此反复,为所述检测线缆20提供热量。进一步地,可以将一罩壳罩设于所述传输管道200外表面形成一长条状的密闭空间,将所述检测线缆20与所述发热件密闭空间内,以避免发热件的热量损失过快,同时保护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发热件不受外部损坏。
请参阅图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航油测漏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航油测漏系统100,所述航油测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所述检测线缆20,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
步骤S20,根据所述检测线缆20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装置10获取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泄漏,具体地,所述检测线缆20设置于航油的传输管道200上并沿着所述传输管道200的布设延伸路径布设,所述检测线缆20优选为与所述传输管道200的外表面紧贴设置,所述检测线缆20用于全程检测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航油泄漏,所述检测线缆20至少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根据溶胀现象的定义:溶胀现象是高分子聚合物在溶剂中体积发生膨胀的现象,在所述传输管道200发生航油泄漏时,泄漏的航油作为溶剂,所述检测线缆20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溶剂也即航油中体积发生膨胀,膨胀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可以引起电信号变化,从而可以根据电信号变化判断所述传输管道200发生航油泄漏。具体地检测原理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装置10通过获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泄漏,具体地,多个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200的下方,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与所述监控装置10通讯连接,由于航油的传输管道200一般埋设于地下,因此,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也埋设于地下,优选地,多个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等间距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200下方,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航油泄漏,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与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原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参见航油测漏系统100的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多个地下检测装置30,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均用于检测传输管道200中的航油是否泄漏,在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中的任一者检测到航油泄漏时,所述监控装置10均会发出对应的报警信号;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区别在于:由于所述检测线缆20是全程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200上的,因此能够检测所述传输管道200上的任意位置的航油泄漏,且可以检测到微量的航油泄漏,而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沿着所述传输管道200的延伸路径间隔设置于管道201的下方,可以检测到较大量的航油泄漏。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在所述检测线缆20或者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其中一者检测到航油泄漏时,可以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另一者的检测信号来进一步确认是否发生航油泄漏,从而提高漏油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线缆20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泄漏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在所述检测信号为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时,获取所述检测线缆20检测信号;
步骤S22,根据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以及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信号判断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检测信号为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时,由于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是间隔设置的,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本实施例进一步获取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信号,由于所述检测线缆20是全程对所述传输管道200进行检测的,因此,能够对所述传输管道200的每一部位进行检测,所述监控装置10同时根据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以及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信号判断所述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泄漏,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述检测信号为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时,且所述检测线缆20因为意外失去检测功能时,可以直接通过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进行漏油检测,避免所述检测线缆20意外失去检测功能时,造成大量航油泄漏。可以理解,在所述检测线缆20以及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因为意外失去检测功能时,也可以发出相应的故障信号给所述监控装置10,以提醒维护人员及时进行维修。
请参阅图6,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线缆20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泄漏的步骤之后,包括:
步骤S30,在所述传输管道200发生泄漏时,获取所述检测线缆20的泄漏关联信息;
步骤S40,根据所述泄漏关联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管道200的泄漏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以图2中的所示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根据欧姆定律,通过所述监控装置10提供的检测电压以及流经所述检测线22的电流可以计算得到短路时所述检测线22的总电阻,在单位长度的检测线22具有单位固定阻值时,可以根据所述总电阻以及单位固定电阻计算得到两根所述检测线22的总长度,总长度的一半也即航油泄漏的位置。所述监控装置10在判断发生航油泄漏时,除了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还可以输出具体的航油泄漏位置,以供维护人员迅速到达航油泄漏位置进行维修。所述泄漏关联信息可以定义为在航油发生泄漏时随之变化的一些电信号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检测电压下,流经所述检测线22的电流也即所述泄漏关联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泄漏关联信息可以电阻或者电压。
请参阅图7,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线缆20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200是否发生泄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在所述传输管道200发生泄漏时,获取发送所述检测信息的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位置信息;
步骤S60,根据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管道200的泄漏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先将所述压力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每个所述控制器可以设置有唯一的起标识作用的标识码,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压力检测信号时,将所述检测结果以及所述标识码一起发送给所述监控装置10,所述监控装置10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输出报警信号,并根据所述标识码以及预设的标识码与位置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标识码对应的位置,该位置也即检测到航油泄漏的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位置。所述监控装置10在判断发生航油泄漏时,除了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还可以输出具体的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航油泄漏位置,以供维护人员迅速到达航油泄漏位置进行维修。可以理解,出除了通过上述方式确定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位置之外,还可以其他方式获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的位置,例如,在所述地下检测装置30中安装定位装置,通过定位装置定位发送航油泄漏的检测信号的地下检测装置30。
进一步地,所述航油测漏方法还包括:
步骤S80,获取发热件所在环境的温度;
步骤S90,在所述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发热件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发热件所在环境的温度,在所述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表明在此温度下所述检测线缆20的检测反应时长会出现较大的延迟,所述监控装置10可以直接控制发热件发热,或者通过所述节点采集器11控制所述发热件发热,提升所述检测线缆20所在环境的温度,从而使得所述检测线缆20工作于较高的温度中,缩短反应时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航油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油测漏系统包括:
监控装置;
检测线缆,所述检测线缆设置于传输航油的传输管道上并沿所述传输管道的延伸路径布设,所述检测线缆与所述监控装置电性连接;
多个地下检测装置,多个所述地下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的下方,所述地下检测装置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油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管道横向设置时,所述检测线缆设置于所述传输管道底部,在所述传输管道竖向设置时,所述检测线缆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传输管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油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
多个节点采集器,多个所述节点采集器沿所述传输管道的延伸路径布设,所述节点采集器连通所述检测线缆与所述监控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油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道由多节管道连接形成,所述地下检测装置设置于两节所述管道的连接位置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油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检测装置包括:
监测井,所述监测井内形成有容置空间;
测漏传感器,所述测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部;
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控制器与所述测漏传感器电性连接,且所述无线控制器与所述监控装置无线通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项所述的航油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油测漏系统还包括: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沿着所述检测线缆的延伸路径布设,且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监控装置电性连接。
7.一种航油测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航油测漏系统,所述航油测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检测线缆,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检测线缆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航油测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线缆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是否发生泄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检测信号为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时,获取所述检测线缆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以及所述检测线缆的检测信号判断所述传输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航油测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线缆及/或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判断航油的传输管道是否发生泄漏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所述传输管道发生泄漏时,获取所述检测线缆的泄漏关联信息;
根据所述泄漏关联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管道的泄漏位置;及/或
在所述传输管道发生泄漏时,获取发送所述检测信息的所述地下检测装置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管道的泄漏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航油测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油测漏方法还包括:
获取发热件所在环境的温度;
在所述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发热件工作。
CN202110244763.0A 2021-03-05 2021-03-05 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Pending CN1131553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4763.0A CN113155369A (zh) 2021-03-05 2021-03-05 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4763.0A CN113155369A (zh) 2021-03-05 2021-03-05 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5369A true CN113155369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4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4763.0A Pending CN113155369A (zh) 2021-03-05 2021-03-05 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536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62504U (zh) * 2014-08-04 2014-12-31 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管道泄漏检测装置
CN106404310A (zh) * 2016-09-14 2017-02-15 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漏油检测线缆和漏油检测装置
CN108679455A (zh) * 2018-05-17 2018-10-19 中山市顺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管道泄漏监测装置及管道泄漏监测方法
CN108980637A (zh) * 2018-07-12 2018-12-11 北京目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渗漏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9681788A (zh) * 2019-02-25 2019-04-26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光缆及管道渗漏监测系统
CN211502353U (zh) * 2020-02-18 2020-09-15 深圳市斯特纽技术有限公司 管道泄漏检测系统
CN111810851A (zh) * 2020-08-03 2020-10-23 江西瑞林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长距离输酸管道泄漏自动监测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62504U (zh) * 2014-08-04 2014-12-31 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管道泄漏检测装置
CN106404310A (zh) * 2016-09-14 2017-02-15 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漏油检测线缆和漏油检测装置
CN108679455A (zh) * 2018-05-17 2018-10-19 中山市顺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管道泄漏监测装置及管道泄漏监测方法
CN108980637A (zh) * 2018-07-12 2018-12-11 北京目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渗漏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9681788A (zh) * 2019-02-25 2019-04-26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光缆及管道渗漏监测系统
CN211502353U (zh) * 2020-02-18 2020-09-15 深圳市斯特纽技术有限公司 管道泄漏检测系统
CN111810851A (zh) * 2020-08-03 2020-10-23 江西瑞林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长距离输酸管道泄漏自动监测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阮徐炤: "《工业管道泄漏防治[M]》", 31 December 198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83907B (zh) 管道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CA2482518C (en) Corrosive liquid detection sensor cable and method
CN106123109B (zh) 一种管道监测系统
CN103198602A (zh)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其报警方法
EP3076147B1 (en) Fluid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fluid detection method
KR20110082013A (ko) 수분 감지 와이어, 수분 감지 시스템, 및 수분 감지 방법
US10502652B2 (en) System for monitoring pipeline leakage, pipelin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monitoring system onto a pipeline
CN111696303A (zh) 感温线缆、包括其的感温火灾探测系统及温度探测方法
CN103250299A (zh) 电池组的热互锁、设备、系统及方法
NZ208683A (en) Resistive sensor system for locating events
CN113155369A (zh) 航油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CN108980637A (zh) 一种管道渗漏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7545692A (zh) 不可恢复式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CN219571659U (zh) 一种管道漏水监测装置、空调系统和报警系统
CN108877130B (zh) 具有终端报警指示功能的感温火灾探测器
EP0253085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ob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changes in variables
KR101101579B1 (ko) 자가누수진단테이프 및 이를 포함한 자가누수진단장치
CN205919817U (zh) 一种设备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18996120U (zh) 缆式可恢复可定位的感温电缆及火灾报警系统
CN208109984U (zh) 架空型测温暨故障指示器
CN217982521U (zh) 感温电缆及火灾报警系统
CN218996119U (zh) 缆式可恢复可定位的感温电缆及火灾报警系统
RU2774558C1 (ru) Система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контроля 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теплотрасс
US11624663B2 (en) Fluid conduit with two-way communication
CN210893102U (zh) 一种大型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