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2130B - 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2130B
CN113142130B CN202110266443.5A CN202110266443A CN113142130B CN 113142130 B CN113142130 B CN 113142130B CN 202110266443 A CN202110266443 A CN 202110266443A CN 113142130 B CN113142130 B CN 113142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gs
breeding
stress
resistant
dis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64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2130A (zh
Inventor
葛长利
陈其美
高玉伟
葛蕾
温兴钰
王龙
刘丽
吴添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ongfa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ongfa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ongfa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ongfa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64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2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2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2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2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2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噪音、驱赶、转场和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因素作为应激原,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方法,选育出抗应激猪;2)将步骤1)中的抗应激猪作为基础群,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方法,选育出抗应激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本发明通过传统抗病育种手段获得的品种其抗病性能稳定,并具有多种抗性。选育出的抗应激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对于其他疾病如猪瘟、蓝耳病等也有较好的抗性,尤其是对非洲猪瘟抗性极高,自然条件下感染非洲猪瘟后,死亡率几乎为0。

Description

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养猪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养殖的发展过程中,猪病的暴发会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生产经营活动。猪病具有病毒种类多、致病因素复杂等特点。能够引发猪病的病毒超过50种,很多细菌类物质也会引起猪病。
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都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且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一般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7天以内发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又称猪蓝耳病病毒)所引起的猪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蓝耳病病毒只感染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临床表现以怀孕后期母猪流产、产死胎、产弱仔、木乃伊胎以及哺乳仔猪、保育猪、肥育猪呈现呼吸道疾病、败血症、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是目前影响养猪生产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经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Hogcholeravirus,HC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呈急性、亚急性、慢性、持续性和潜伏性感染等形式,是危害养猪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最早又称东部非洲猪瘟(East AfricanSwine fever,ASF),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ASF临床特征是精神沉郁、厌食、发热、卧地、皮肤发绀、粪便干燥带粘液或少见腹泻。病程较短,死亡率可高达100%。本病迄今尚无有效疫苗,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通报的动物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传染病。
尽管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非洲猪瘟病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疫苗大面积和长期使用极有可能会给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带来重大生物安全隐患。在此情况下,抗病育种成为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寄托,获得抗病猪一直是养殖行业从业人员的梦想,也是科学家长期以来孜孜探索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该方法选育出的品种具有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抗蓝耳和抗非洲猪瘟等多种抗性,提高了猪的抗病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文所示。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噪音、驱赶、转场和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因素作为应激原,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方法,选育出抗应激猪;
2)将步骤1)中的抗应激猪作为基础群,通过群体继代选育依次选育出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抗猪瘟病毒感染和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猪,得到抗大肠杆菌、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中,以同品系猪为亲本,以驱赶、转场、噪音和温度作为应激原,对子代进行应激筛选,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方法,经过5~10个世代,选育出抗应激猪。
群体继代选育又名闭锁群育种,传统上群体继代选育法有以下主要步骤:选集基础群,接着闭锁繁育,由品系繁育过程中确定的育种目标来选种选配,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重复性工作,最后培育成拥有标准的品系、能够稳定遗传和整齐性均一的优质群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中,在仔猪出生当日、21~24日龄、65~75日龄、150~160日龄、7~8月龄、8~10月龄和/或10~11月龄进行转场刺激。转场是转换场地,将仔猪从一个饲养场地转换到另一个饲养场地。转场后,筛选无即刻的不适反应、无发病的仔猪作为留种猪培育。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中,驱赶作为应激原时,优选在每次转场前,对猪群进行驱赶刺激;优选地,驱赶时长为0.5~1.5h。驱赶是对猪群施加的强度较大的驱赶刺激,驱赶刺激后,选择驱赶后没有明显急促喘息、饮食正常、不发生疾病的仔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噪音不低于60分贝。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中,噪音作为应激原时,优选在每次转场后,制造不低于60分贝的噪音,每次0.5~2分钟,共10~15次。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噪音为繁育人员突然高声喊出的恐吓声音,造成大部分哺乳仔猪出现惊恐的声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温度为-5~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中,温度作为应激原时,在仔猪生长到65~75日龄时,转移到-5~5℃的环境中饲养2.5~3个月,进行低温刺激。将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后,转移到保温温度环境中,选取不发病、健康存活的仔猪留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选育标准为对应激原反应顿感,且日增重较高、100kg体重日龄短的健康仔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中,首先以噪音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1~3个世代的选育,再以温度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1~3个世代的选育,最后以驱赶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1~3个世代的筛选,选育出抗应激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将步骤1)中的抗应激猪作为基础群,在不接种疫苗的自然条件下,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方法,选育出抗应激抗大肠杆菌感染、不发生黄白痢的猪。其中,自然条件是指不对猪进行免疫接种,也不人为增加相应的应激原进行刺激。
应激是指当动物受到应激原的刺激后,表现出的一种机能障碍和防御性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目前,大多抗病猪都是通过基因编辑手段获得。然而,本发明人发现,传统的抗病育种手段尽管周期比较长,涉及的数量遗传信息背景较为复杂,但通过传统抗病育种手段获得的品种其抗病性能稳定,并具有多种抗性特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2)中,将步骤1)中的抗应激猪作为基础群,经过3~10个世代,选育出自然条件下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
本发明中先用应激原对猪进行抗应激选育,选育出对应激原顿感的猪,然后在自然条件下,在不对抗应激猪进行疫苗注射或人为进行细菌感染的前提下,选育出不发生黄白痢的仔猪,经过若干世代后,即可得到抗黄白痢(抗大肠杆菌感染)的优质猪,并且选育出的抗黄白痢猪其黄白痢发生率低于5%,显著低于普通猪50%-80%的发病率。除此之外,该抗应激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对于其他疾病如猪瘟、蓝耳病、非洲猪瘟等也有较好的抗性,尤其是对非洲猪瘟抗性极高,自然条件下感染非洲猪瘟后,死亡率几乎为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的基础上,自然条件,通过群体继代选育3~10个世代,选育出抗经典猪瘟病毒感染和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感染的猪。
本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筛选得到的抗应激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本身较普通猪有非常好的抗猪瘟和抗蓝耳的特性,之后,在自然条件下,对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猪进行了抗猪瘟和抗蓝耳病的选育,经过若干代选育和留种繁殖,子代抗猪瘟和抗蓝耳病的能力极强。普通猪的猪瘟和蓝耳病的发病率高达50~100%,死亡率达40~100%;而经过选育后的仔猪,在不免疫接种的情况下,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病率为0~5%。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在筛选抗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中的用途。
本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经过应激选育后的猪,在通过抗大肠杆菌感染、抗猪瘟病毒感染和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选育,得到的抗病猪对ASFV有非常好的抗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人经过多年抗应激、抗病定向选育,成功培育出优质抗病猪。通过传统抗病育种手段获得的品种其抗病性能稳定,并具有多种抗性。通过应激(突然的强烈喊叫声、低温和驱赶)筛选出的抗应激猪,再进行抗黄白痢筛选,惊奇地发现所得到的抗应激抗黄白痢猪还具有其它疾病的抗性。该种猪群平时受到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等传染病的影响轻微,即使在不免疫的情况下也很少发生疫情或在某些猪场根本不发病。尤其是在2018年非洲猪瘟流行期间,该抗病猪表现出对非洲猪瘟具有很好的抗性,表现为无发病、无死亡,繁殖性能不受影响。这是全球第一个发现、也是迄今唯一的抗非洲猪瘟品种。在行业中推广,将可能彻底消除非洲猪瘟威胁,保证我国生猪养殖安全,提高生猪养殖行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感染ASFV后,生长特性与未感染正常生长的抗性大白猪比较图;
图2为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长白猪感染ASFV后,生长特性与未感染正常生长的抗性长白猪比较图;
图3为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杜洛克猪感染ASFV后,生长特性与未感染正常生长的抗性杜洛克猪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和阐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实施例1抗应激大白猪(Yorkshire)的培育
为了获得具有抗应激能力较强的大白猪,有利于大白猪的生长和育肥,针对大白母猪所产仔猪通过抗突然的强烈喊叫声、抗驱赶、抗低温条件性刺激进行了连续选育,获得了抗应激能力强的大白猪群。
1.材料和方法
1.1猪
大白母猪和大白公猪,最初引自英国,按常规饲养方法饲养。
1.2方法
按照常规方法,采集公猪的精液,并采用常规方法对出现发情的大白母猪进行人工授精。在种猪舍中对怀孕母猪进行正常饲喂。在仔猪出生、21日龄、24日龄、70日龄、156日龄、配种(7~8月龄)、妊娠(8~10月龄)和分娩(10~11月龄)时转场,其中,公猪不包括妊娠和分娩时期的转场;筛选标准为日增重高、100kg体重日龄短的健康仔猪。
驱赶应激:转场前,进行1h的驱赶刺激,筛选标准为驱赶后没有明显急促喘息、饮食正常、不发生疾病、日增重高的健康仔猪。
噪音应激:转场后进行噪音刺激,噪音为饲养人员或设备发出的不低于60分贝的大声喊叫,使猪群惊吓、恐惧,每次持续1分钟,共10~15次;筛选标准为对噪音反应迟钝,不发病、健康存活、日增重高的仔猪。
温度应激:在仔猪70日龄~156日龄阶段,置于-5~5℃的环境中进行低温刺激,筛选标准为不发病、健康存活、日增重高、100kg体重日龄短的仔猪。
对耐过刺激健康存活(无即刻的不适反应、无发病等)的仔猪进行日增重测定和100kg体重日龄进行统计,保留日增重高、100kg体重日龄短的猪留作种用。
1.3抗应激效果的验证:
利用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公猪和母猪繁育子代猪,针对这些子代猪首先以噪音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再以温度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2个世代的选育,最后以驱赶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3个世代的筛选,选育出抗应激猪。统计非应激敏感猪的数量和比例,同时和未经选育的猪群作比较。
2结果
2.1对10头母猪子代的选育结果
通过对10头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应激选育,第1代共获得8只对强烈声音(噪音)钝感的仔猪,再筛选出其中日增重高、100kg体重日龄短的2头公猪和3头母猪进一步繁育选择,获得第2代4头公猪和12头母猪,第3代13头公猪和32头母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第4代仔猪在低温下进行存活筛选,获得抗低温公猪16只,母猪62头。扩大后对第5代仔猪在低温下进行存活筛选,获得抗低温公猪29头,母猪131头,针对这些抗噪音、抗低温猪,所生仔猪通过长时间(约1小时)驱赶的方式,筛选出抗驱赶应激的仔猪公猪25头,母猪69头,再次繁育后获抗长时间驱赶应激公猪42头,母猪261头。
2.2对不同代次抗应激大白猪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齡的统计结果,对抗噪音、抗低温和抗驱赶猪的平均日增重、100kg体重日龄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抗应激大白猪日增重100kg日龄结果
代次 选育目标 平均日增重(g) 100kg体重日龄(天)
第2代 抗噪音 826±52 158
第5代 抗低温 837±74 156
第8代 抗驱赶 841±66 155
2.3抗应激效果验证
随机选择经抗应激选育和未经选育的大白仔猪各约100只左右,各分别经历噪音、低温刺激和长时间(约1小时)驱赶,统计最后行为表现(惊厥、死亡或疾病状态)正常,未出现应激状态的猪只数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抗病选育大白猪和未选育猪抗应激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081
备注:表中数量为在应激因素影响下,猪只行为表现正常,未出现惊厥、死亡、疾病状态的猪只数量;ab、cd、ef、ghp<0.01。
3结论与讨论
通过抗应激方法如抗突然的强烈喊叫声、抗低温和抗长时间驱赶应激的筛选和育种,获得了对应激刺激反应迟钝的猪群,并通过和未经选育大白猪对抗应激健活数的比较得到了验证。
实施例2抗应激长白猪(Landrace)的培育
为了获得具有抗应激能力较强的长白猪,有利于长白猪的生长和育肥,针对不同长白母猪所产仔猪经过抗长时间(约1小时)驱赶刺激等进行了连续选育,获得了抗应激能力强的长白猪群。
1材料和方法
1.1猪
长白公猪和长白母猪,最初引自英国,按日常饲养方法饲养。
1.2方法
按照常规方法,采集长白公猪精液,并对发情的长白母猪进行人工授精。在妊娠舍中对怀孕母猪进行正常饲喂。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对分娩后仔猪以驱赶、转场、噪音和温度作为应激原进行刺激。对耐过刺激健康存活的仔猪进行日增重测定和100kg体重日龄进行统计,保留日增重高、100kg体重日龄短的猪留作种用。
1.3抗应激效果的验证
利用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公猪和母猪繁育子代猪,针对这些子代猪首先以噪音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再以温度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2个世代的选育,最后以驱赶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3个世代的筛选,选育出抗应激猪,统计非应激敏感猪的数量和比例,同时和未经选育的猪群作比较。
2结果
2.1 20头母猪子代的选育结果
通过对20头长白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应激选育,第1代共获得9只对突然的强烈叫喊声音(噪音)钝感的仔猪,再筛选出其中日增重高、100kg体重日龄短的2头公猪和4头母猪进一步繁育选择,获得第2代4头公猪和12头母猪,第3代10头公猪和30头母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第4代仔猪在低温下进行存活筛选,获得抗低温公猪15只,母猪60头。扩大后对第5代仔猪在低温下进行存活筛选,获得抗低温公猪25头,母猪120头,针对这些抗噪音、抗低温猪,所生仔猪通过长时间驱赶的方式,筛选出抗长时间驱赶应激的公猪21头,母猪61头,再次繁育后获抗长时间驱赶应激公猪40头,母猪252头。
2.2对不同代次抗应激猪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齡的统计结果对抗突然的强烈喊叫声、2-10℃低温刺激和长时间(约1小时)驱赶猪的平均日增重、100kg体重日龄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抗应激长白猪日增重100kg日龄结果
代次 选育目标 平均日增重(g) 100kg体重日龄(天)
第2代 抗噪音 831±76 157
第5代 抗低温 846±79 156
第8代 抗长时间驱赶 859±68 154
2.3抗应激效果验证
随机选择经抗应激选育和未经选育的长白仔猪各约100只左右,各分别经历噪音、低温刺激和长时间(约1小时)驱赶刺激,统计最后行为表现正常,未出现应激状态的猪只数量。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抗病选育长白猪和未选育长白猪抗应激结果比较
种类 总数量 抗强音统计 抗低温 抗驱赶 均表现正常
选育猪 110 69<sup>a</sup> 76<sup>c</sup> 85<sup>e</sup> 57<sup>g</sup>
非选育猪 104 18<sup>b</sup> 31<sup>d</sup> 49<sup>f</sup> 13<sup>h</sup>
备注:表中数量为在应激因素影响下,猪只行为表现正常,未出现惊厥、死亡、疾病状态的猪只数量;ab、cd、ef、ghp<0.01
3结论与讨论
通过抗应激方法如抗噪音、抗低温和抗长时间驱赶应激的筛选和育种,获得了对应激刺激反应钝感的长白猪群,并通过和未经选育长白猪对抗应激健活数的比较得到了验证。
实施例3抗应激杜洛克猪(Duroc)的培育
为了获得具有抗应激能力较强的杜洛克猪,有利于杜洛克猪的生长和育肥,针对不同杜洛克母猪所产仔猪通过抗突然的强烈喊叫声、2-10℃低温刺激和长时间(约1小时)驱赶刺激等进行了连续选育,获得了抗应激能力强的杜洛克猪群。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杜洛克猪公猪和母猪,最初引自英国,按日常饲养方法饲养。
1.2方法
按照常规方法,采集杜洛克公猪精液,并对发情的杜洛克母猪进行人工授精。在妊娠舍中对怀孕母猪进行正常饲喂。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对分娩后仔猪以驱赶、转场、噪音和温度作为应激原进行刺激。对耐过刺激健康存活的仔猪进行日增重测定和100kg体重日龄进行统计,保留日增重高、100kg体重日龄短的猪留作种用。
1.3抗应激效果的验证
利用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公猪和母猪繁育子代猪,针对这些子代猪首先以噪音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再以温度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2个世代的选育,最后以驱赶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3个世代的筛选,选育出抗应激猪,统计非应激敏感猪的数量和比例,同时和未经选育的猪群作比较。
2结果
2.1 20头母猪子代的选育结果
通过对12头杜洛克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应激选育,第1代共获得10只对突然的强烈喊叫声(噪音)钝感的仔猪,再筛选出其中日增重高、100kg体重日龄短的2头公猪和6头母猪进一步繁育选择,获得第2代4头公猪和12头母猪,第3代8头公猪和30头母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第4代仔猪在低温下进行存活筛选,获得抗低温公猪16只,母猪68头。扩大后对第5代仔猪在低温下进行存活筛选,获得抗低温公猪27头,母猪128头,针对这些抗噪音、抗低温猪,所生仔猪通过长时间(约1小时)驱赶的方式,筛选出抗长时间驱赶应激的公猪22头,母猪65头,再次繁育后获抗长时间驱赶应激公猪42头,母猪260头。
2.2对不同代次抗应激猪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齡的统计结果
对抗噪音、低温刺激和长时间(约1小时)驱赶猪的平均日增重、100kg体重日龄的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抗应激猪日增重100kg日龄结果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111
2.3抗应激效果验证
随机选择经抗应激选育和未经选育的杜洛克仔猪各约100只左右,各分别依次经历噪音、低温刺激和长时间(约1小时)驱赶刺激,统计最后行为表现正常,未出现应激状态的猪只数量。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抗病选育猪和未选育猪抗应激结果比较
种类 总数量 抗强音统计 抗低温 抗驱赶 均表现正常
选育猪 107 87<sup>a</sup> 91<sup>c</sup> 96<sup>e</sup> 77<sup>g</sup>
非选育猪 101 34<sup>b</sup> 39<sup>d</sup> 63<sup>f</sup> 26<sup>h</sup>
备注:表中数量为在应激因素影响下,猪只行为表现正常,未出现惊厥、死亡、疾病状态的猪只数量;ab、cd、ghp<0.01;efp<0.05
3结论与讨论
通过抗应激方法如抗突然的强烈喊叫声、抗低温和抗长时间驱赶应激的筛选和育种,获得了对应激刺激反应迟钝的杜洛克猪群,并通过和未经选育杜洛克猪对抗应激健活数的比较得到了验证。
实施例4抗应激抗黄痢大白猪的培育
在获得抗应激大白猪的基础上,根据临床上仔猪黄白痢发生的情况,选育了子代不发生黄白痢即抗细菌感染的大白猪。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抗应激大白猪品种和未经选育大白猪。山东日照蓝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
1.2方法
利用选育的抗应激大白猪,常态下饲养,对繁殖的仔猪在不注射K88、K99等疫苗的自然条件下进行选择。对每窝仔猪中选择不发生黄白痢的仔猪留种,并对种猪作进一步同样的选育,连续传代3代以上。同时针对这些抗细菌感染猪进行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的筛选,选择平均日增重大和100kg体重日龄小的公、母种猪进行繁殖。
1.3抗菌感染大白猪的验证
在获得抗黄白痢大白猪种猪后,利用其繁殖仔猪,将该仔猪和未经抗应激、抗黄白痢选育的大白猪同居饲养,观察自然情况下,两组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
2结果
2.1抗细菌感染仔猪的获取。
本育种试验利用具有抗应激特性的1头母猪和3头公猪通过连续繁殖传代,在第5代获得了共128头母猪和44头公猪,这些猪既具有抗应激特性也具有抗细菌尤其是仔猪大肠杆菌感染(黄白痢)的能力。具体结果如表7。普通猪选育结果不突出,后代中一直出现比例较高的黄白痢仔猪,每代的抗黄白痢特性都不稳定。
表7具有抗应激抗黄白痢特性大白猪统计结果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131
2.2抗细菌感染大白猪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结果统计
通过对同窝黄白痢抗病猪和发生黄白痢猪的测定,获取了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
表8抗细菌感染大白猪经济指标统计结果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132
2.3抗菌感染大白猪的验证
针对第4代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猪和未经抗黄白痢选育的大白猪(普通猪)子代断奶仔猪,各取约100头,同居后,统计黄白痢发生率、死亡率及断奶体重,结果如表9所示。
表9抗菌感染结果比较
猪种类 总数 黄白痢发生数 死亡数 平均断奶重(kg)
抗黄白痢选育 102 5<sup>a</sup> 0<sup>c</sup> 7.5±1.7<sup>e</sup>
非抗黄白痢选育 100 63<sup>b</sup> 27<sup>d</sup> 6.2±2.4<sup>f</sup>
注:ab、cdp<0.01;efp<0.05
3结论和讨论
抗细菌感染猪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从同窝仔猪自然感染情况下筛选抗黄白痢猪的方法是可行的,黄白痢的发病比例随着代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针对第4代仔猪和非选育猪子代相比,抗黄白痢仔猪发病率呈现显著降低。日增重明显高于同窝患黄白痢仔猪,100kg日龄明显缩短,说明我们获得了既具有抗应激又具有抗黄白痢的大白猪。
实施例5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的选育
在获得抗应激长白猪的基础上,根据临床上仔猪黄白痢发生的情况,选育了子代不发生黄白痢即抗细菌感染的长白猪。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抗应激长白猪品种和未经选育长白猪。山东日照蓝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
1.2方法
利用选育的抗应激长白猪,常态下饲养,按照实施例4同样方法对繁殖的长白仔猪在不注射K88、K99疫苗的自然条件下进行选择,并对每窝仔猪中不发生黄白痢的仔猪进行选育和选留,连续传代3代以上。同时测定这些抗细菌感染猪的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选择平均日增重大和100kg体重日龄小的公、母种猪进行留种。
1.3抗细菌感染长白猪的验证
在获得抗黄白痢长白猪种猪后,利用其繁殖仔猪,将该仔猪和未经抗应激、抗细菌选育的长白猪同居饲养,观察自然情况下,两组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
2结果
2.1抗细菌感染仔猪的获取。
本育种试验利用具有抗应激特性的18头母猪和4头公猪通过连续繁殖培育至第5代,包括112头母猪和30头公猪,这些猪既具有抗应激特性也具有抗细菌尤其是仔猪大肠杆菌感染(黄白痢)的能力。具体结果如表10。普通长白猪选育结果同样不突出,后代中一直出现比例较高的黄白痢仔猪,因此每代的抗黄白痢特性都不稳定。
表10具有抗应激抗黄白痢特性长白猪统计结果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151
2.2抗细菌感染长白猪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结果统计
通过对同窝黄白痢抗病猪和发生黄白痢猪的测定,获取了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统计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抗应激抗细菌感染长白猪经济指标统计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152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161
2.3抗细菌感染长白猪的验证
针对第4代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和未经抗黄白痢选育的长白猪子代断奶仔猪,各取约100头,同居后,统计黄白痢发生率、死亡率及断奶体重,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感染结果比较
猪种类 总数 黄白痢发生数 死亡数 平均断奶重
抗黄白痢选育 104 5<sup>a</sup> 0<sup>c</sup> 7.5±1.8<sup>e</sup>
非抗黄白痢选育 101 71<sup>b</sup> 36<sup>d</sup> 5.9±2.5<sup>f</sup>
注:ab、cdp<0.01;efp<0.05
3结论和讨论
抗细菌感染猪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从同窝仔猪自然感染情况下筛选抗黄白痢猪的方法是可行的,黄白痢的发病比例随着代次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针对第4代仔猪和非选育猪子代相比,抗黄白痢仔猪发病率呈现显著降低。日增重明显高于同窝患黄白痢仔猪,100kg体重日龄明显缩短,说明我们获得了既具有抗应激又具有抗黄白痢特性的长白猪。
实施例6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猪的选育
在获得抗应激杜洛克猪的基础上,根据临床上仔猪黄白痢发生的情况,选育了子代不发生黄白痢即抗细菌感染的杜洛克猪。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抗应激杜洛克猪和未经选育杜洛克猪,山东日照蓝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
1.2方法
利用选育的抗应激杜洛克猪,常态下饲养,按照实施例4同样方法对繁殖的杜洛克仔猪在不注射K88、K99疫苗的自然条件下进行选择,并对每窝仔猪中不发生黄白痢的仔猪进行选育和选留,连续传代3代以上。同时测定这些抗细菌感染猪的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选择平均日增重大和100kg体重日龄小的公、母种猪进行留种。
1.3抗细菌感染杜洛克猪的验证
在获得抗黄白痢杜洛克猪种猪后,利用其繁殖仔猪,将该仔猪和未经抗应激、抗细菌选育的杜洛克猪同居饲养,观察自然情况下,两组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
2结果
2.1抗细菌感染仔猪的获得
本育种试验利用具有抗应激特性的14头母猪和5头公猪通过连续繁殖培育至第5代,包括121头母猪和28头公猪,这些猪既具有抗应激特性也具有抗细菌尤其是仔猪大肠杆菌感染(黄白痢)的能力。具体结果如表13。普通杜洛克猪选育结果也是不突出,后代中一直出现比例较高的黄白痢仔猪,每代抗黄白痢特性均表现不稳定。
表13具有抗应激抗黄白痢特性杜洛克猪统计结果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171
2.2抗细菌感染杜洛克猪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结果统计
通过对同窝黄白痢抗病猪和发生黄白痢猪的测定,获取了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统计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抗细菌感染杜洛克猪经济指标统计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181
2.3抗细菌感染杜洛克猪的验证
针对第4代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猪和未经抗黄白痢选育的杜洛克猪子代断奶仔猪,各取约100头,同居后,统计黄白痢发生率、死亡率及断奶体重,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5抗菌感染结果比较
猪种类 总数 黄白痢发生数 死亡数 平均断奶重
抗黄白痢选育 106 4<sup>a</sup> 0<sup>c</sup> 7.6±1.9<sup>e</sup>
非抗黄白痢选育 104 67<sup>b</sup> 32<sup>d</sup> 6.0±2.4<sup>f</sup>
注:ab、cdp<0.01;efp<0.05
3结论和讨论
抗细菌感染猪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从同窝仔猪自然感染情况下筛选抗黄白痢猪的方法是可行的,黄白痢的发病比例随着代次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针对第4代仔猪和非选育猪子代相比,抗黄白痢仔猪发病率呈现显著降低。日增重明显高于同窝患黄白痢仔猪,100kg体重日龄明显缩短,说明我们获得了既具有抗应激又具有抗黄白痢特性的杜洛克猪。
实施例7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猪抗猪瘟、抗蓝耳病的选育和特性鉴定
利用抗应激抗黄白痢的大白猪进一步开展了抗猪瘟、抗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选育,并针对选育获得的抗猪瘟、抗蓝耳病猪群进行了验证。证明获得的大白猪群,其猪瘟、蓝耳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未经选育的大白猪。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猪和普通母猪,山东日照蓝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或繁殖。按日常饲养方法在未免疫、无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散发的流行地区自然环境下分别进行饲养、配种和繁育。
1.2观察和检测
在以上条件下饲养的育肥阶段的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母猪和普通母猪,按常规配种、产仔、保育、育肥、留种、繁殖,共选育5代。无论在疫情条件下或是疫病流行不严重的条件下均不进行疫苗注射。针对每代的饲养阶段发生疾病的猪进行诊断。统计发病结果。对同居未发病的仔猪选取部分猪留种,进一步繁殖和选育。
2结果
针对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猪和普通猪母猪,经过繁育和抗病选育,分别获得了5个代次的子代猪。结果如表16。
表16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猪抗猪瘟、抗蓝耳病的选育及对照普通猪繁育结果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191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01
注:abp<0.05
3结论和讨论
对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猪进行了抗猪瘟和抗蓝耳病的选育,经过5代选育和留种繁殖,子代抗猪瘟和抗蓝耳病的能力接近100%。从未免疫自然发病的情况来看,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猪具备了抗猪瘟和抗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特性。
实施例8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抗猪瘟、抗蓝耳病的选育和特性鉴定
利用抗应激抗黄白痢的长白猪进一步开展了抗猪瘟、抗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选育,并针对选育获得的抗猪瘟、抗蓝耳病猪群进行了验证。证明获得的长白猪群,其猪瘟、蓝耳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未经选育的长白猪。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和普通猪母猪,山东日照蓝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或繁殖。按日常饲养方法在未免疫、无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散发的流行地区自然环境下分别进行饲养、配种和繁育。
1.2观察和检测
在以上条件下饲养的育肥阶段的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母猪和普通母猪,按常规配种、产仔、保育、育肥、留种、繁殖,共选育5代。无论在疫情条件下或是疫病流行不严重的条件下均不进行疫苗注射。针对每代的饲养阶段发生疾病的猪进行诊断。统计发病结果。对同居未发病的仔猪选取部分猪留种,进一步繁殖和选育。
2结果
针对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和普通猪母猪,经过繁育和抗病选育,分别获得了5个代次的子代猪。结果如表17。
表17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抗猪瘟、抗蓝耳病的选育及对照普通猪繁育结果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02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11
注:abp<0.05
3结论和讨论
对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进行了抗猪瘟和抗蓝耳病的选育,经过5代选育和留种繁殖,大部分子代获得了抗猪瘟和抗蓝耳病的能力。从未免疫自然发病的情况来看,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具备了抗猪瘟和抗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特性。
实施例9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猪抗猪瘟、抗蓝耳病的选育和特性鉴定
利用抗应激抗黄白痢的杜洛克猪进一步开展了抗猪瘟、抗蓝耳病的选育,并针对选育获得的抗猪瘟、抗蓝耳病猪群进行了验证。证明获得的杜洛克猪群,其猪瘟、蓝耳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未经选育的杜洛克猪。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猪和普通猪母猪,山东日照蓝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或繁殖。按日常饲养方法在未免疫、无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散发的流行地区自然环境下分别进行饲养、配种和繁育。
1.2观察和检测
在以上条件下饲养的育肥阶段的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母猪和普通母猪,按常规配种、产仔、保育、育肥、留种、繁殖,共选育5代。无论在疫情条件下或是疫病流行不严重的条件下均不进行疫苗注射。针对每代的饲养阶段发生疾病的猪进行诊断。统计发病结果。对同居未发病的仔猪选取部分猪留种,进一步繁殖和选育。
2结果
针对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猪和普通猪母猪,经过繁育和抗病选育,分别获得了5个代次的子代猪。结果如表18。
表18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猪抗猪瘟、抗蓝耳病的选育及对照普通猪繁育结果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21
注:abp<0.05
3结论和讨论
对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猪进行了抗猪瘟和抗蓝耳病的选育,经过5代选育和留种繁殖,大部分子代获得了抗猪瘟和抗蓝耳病的能力。从未免疫自然发病的情况来看,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猪具备了抗猪瘟和抗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特性。
实施例10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对ASF感染特性的鉴定
对获得的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进行了自然条件下抗ASF特性的鉴定,确定其具有抗ASFV感染特性。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抗应激抗黄白痢大白猪和未经选育大白猪,山东日照蓝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或繁殖。按日常饲养方法饲养。
1.2抗ASF特性的鉴定
将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断奶仔猪和普通猪断奶仔猪同居饲养,统计并比较自然情况下两组仔猪ASF的发病率,并比较感染存活的抗性大白猪和未感染的抗性大白的生长特性(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
2结果
针对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和未经抗性选育的大白猪子代断奶仔猪,各取约100头,同居饲养1个月,统计ASF发生率、死亡率,如表19所示,普通猪在1个月内全部发病死亡,而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全部存活。之后,比较存活的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和未感染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的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结果如表20和图1所示,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在ASFV感染的情况下,不发病,且其生长特性和未感染者相比不受影响。
表19自然条件下抗ASFV感染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31
注:abp<0.01
表20感染和未感染抗性大白猪经济指标统计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41
ab:p>0.05,差异不显著;cd:p>0.05,差异不显著
3结论和讨论
对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在自然条件下对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选育的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大白猪,在自然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抗ASF特性,在ASF自然感染情况下,不表现临床症状,且生长特性不受影响。说明具有抗应激抗抗黄白痢抗猪瘟等的大白猪具有了天然的抗ASFV特性。
实施例11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长白猪对ASF感染特性的鉴定
对获得的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长白猪进行了自然条件下对ASF感染特性的鉴定,明确这些长白猪对自然情况下ASF感染的表现特性。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长白猪和未经选育的长白猪,山东日照蓝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或繁殖。按日常饲养方法分别进行饲养。
1.2自然条件下抗ASF特性的鉴定
将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长白猪断奶仔猪和普通长白猪断奶仔猪同居饲养,统计并比较自然情况下两组仔猪ASF的发病率;并比较感染后存活的抗性长白猪和未感染的抗性长白猪的生长特性(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以判定感染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记录和统计相关数据。
2结果
针对抗应激抗黄白痢抗ASF长白猪和未经抗ASF选育的长白猪子代断奶仔猪,各取约100头,同居饲养1个月,统计ASF发生率、死亡率,如表21所示,普通猪在1个月内全部发病死亡,而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全部存活。之后,比较存活的选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结果如表22和图2所示,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在ASFV感染的情况下,不发病,且生长特性不受影响。
表21抗应激抗黄白痢长白猪抗ASFV感染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51
注:abp<0.01
表22感染和未感染抗性长白猪经济指标统计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52
ab:p>0.05,差异不显著;cd:p>0.05,差异不显著
3结论和讨论
对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长白猪在自然条件下对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选育的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长白猪,在自然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抗ASF特性,在ASF自然感染情况下,不表现临床症状,且生长特性和未感染的抗性长白猪相比没有差异,故生长性能不受影响。说明具有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的长白猪具有了天然抗ASFV感染的特性。
实施例12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杜洛克猪对ASF感染特性的鉴定
本试验对获得的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杜洛克进行了自然条件下对ASF感染特性的鉴定。
1.材料和方法
1.1猪
抗应激抗黄白痢杜洛克、未经选育杜洛克猪,山东日照蓝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或繁殖。按日常饲养方法饲养。
1.2抗ASF特性的鉴定
将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杜洛克断奶仔猪和普通猪断奶仔猪同居饲养,统计并比较自然情况下两组仔猪ASF的发病率;并比较ASF感染后存活的抗性杜洛克猪与未感染的抗性杜洛克猪的生长特性(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记录并统计相关数据。
2结果
针对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的杜洛克猪和未经抗性选育的杜洛克断奶仔猪,各取约100头,同居饲养1个月,统计自然条件下ASF的发生率、死亡率,如表23所示,普通猪在1个月内全部发病死亡,而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杜洛克猪全部存活。之后,比较感染后存活的选育的抗性猪和未感染的抗性猪的平均日增重和100kg体重日龄结果如表24和图3所示,表明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杜洛克猪,在ASFV自然感染情况下不发病,且其生长特性不受影响。
表23抗ASFV感染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61
注:abp<0.01
表24感染和未感染抗性杜洛克猪经济指标统计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62
Figure BDA0002972442960000271
ab:p>0.05,差异不显著;cd:p>0.05,差异不显著
3结论和讨论
对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杜洛克猪在自然条件下对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选育的抗应激抗黄白痢抗猪瘟等杜洛克猪,在自然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抗ASF特性,在ASF自然感染情况下,不表现临床症状,且生长特性不受影响。说明具有抗应激抗抗黄白痢抗猪瘟等的杜洛克猪具有了天然的抗ASFV特性。
尽管已参照具体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真正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可以设计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和变化,所附权利要求书目的在于被解释为包括所有这样的实施方式和等价的变化。此外,本文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的内容据此引入本文以供参考。

Claims (10)

1.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噪音、驱赶、转场和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因素作为应激原,通过群体继代选育,选育出抗应激猪;
2)将步骤1)中选育出的抗应激猪作为基础群,通过群体继代选育,依次选育出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抗猪瘟病毒感染和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猪,得到抗大肠杆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以同品系猪为亲本,以驱赶、转场、噪音和温度作为应激原,对子代进行应激筛选,经过5~10个世代,选育出抗应激的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仔猪出生当日、21~24日龄、65~75日龄、150~160日龄、7~8月龄和/或10~11月龄,进行转场刺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驱赶作为应激原时,对猪群进行驱赶刺激;其中,驱赶时长为0.5~1.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噪音作为应激原时,制造不低于60分贝的噪音,每次0.5~2分钟,共10~15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作为应激原时,在仔猪生长到65~75日龄时,转移到-5~5℃的环境中饲养2.5~3个月,进行低温刺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首先以噪音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1~3个世代的选育,再以温度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1~3个世代的选育,最后以驱赶和转场作为应激原,经过1~3个世代的筛选,选育出抗应激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步骤1)中的抗应激猪作为基础群,经过3~10个世代,选育出自然条件下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抗大肠杆菌感染的猪的基础上,自然条件下,通过群体继代选育3~10个世代,选育出抗猪瘟病毒感染和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猪。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病猪的选育方法在筛选抗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中的用途。
CN202110266443.5A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 Active CN113142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6443.5A CN113142130B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6443.5A CN113142130B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2130A CN113142130A (zh) 2021-07-23
CN113142130B true CN113142130B (zh) 2022-11-04

Family

ID=76886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6443.5A Active CN113142130B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213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41110A1 (en) * 2005-11-29 2008-10-02 Nevada Cancer Institute Targeting of sall4 for the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of proliferative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CN101392254B (zh) * 2008-10-09 201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与猪免疫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的克隆及应用
CN101792798A (zh) * 2010-01-19 2010-08-04 扬州大学 苏太猪抗f18大肠杆菌病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2835352A (zh) * 2012-09-20 2012-12-26 四川惠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特种山猪的繁育饲养方法
CN104186423B (zh) * 2014-09-18 2016-10-26 扬州大学 梅山猪高产抗病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6070011B (zh) * 2016-06-16 2020-07-14 江苏兴旺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种公猪的混合饲养方法
CN106973854A (zh) * 2017-03-16 2017-07-25 太仓市金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大白猪抗病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7494422A (zh) * 2017-09-08 2017-12-22 扬州大学 一种巴克夏猪抗病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9042402B (zh) * 2018-07-31 2021-02-26 湖南文理学院 一种提高鲌鱼养殖亲本繁殖后存活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2130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einer et al. Prevalence of an inflammation and necrosis syndrome in suckling piglets
McCaw Effect of reducing crossfostering at birth on piglet mortality and performance during an acute outbreak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pa et al. Main pathologies associated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s in rabbits: a review
CN107494422A (zh) 一种巴克夏猪抗病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De Meyer et al. effect of positive handling of sows on litter performance and pre-weaning piglet mortality
Forbes et al. Sub-clinical parasitism in spring-born, beef suckler calves: epidemiology and impact on growth performance during the first grazing season
Edwards et al. Weaning age and its long-term influence on health and performance
CN113142130B (zh) 一种抗病猪的选育方法
Papatsiros Porcine herd health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the control of PRRSV infection
Craig et al. Reduced growth performance in gilt progeny is not improved by segregation from sow progeny in the grower–finisher phase
Reiner Investigations on genetic disease resistance in swine—A contribution to the reduction of pain, suffering and damage in farm animals
Dritz Influence of health on feed efficiency
Glage et al. Rederivation of Helicobacter hepaticus-infected Mongolian gerbils by Caesarean section and cross-fostering to rats and mice
Little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between pigs whose sir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different selection strategies after experimental infection with PRRSV
Hasan et al. Prevalence of calf diseases in different dairy farms of Bangladesh
Bruun et al. Selecting the optimal strategies when using nurse sows for supernumerous piglets
CN103343094B (zh) 猪源粪肠球菌及其在防治母畜各种繁殖障碍疾病方面的应用
Zwandor et al. Severe cutaneous bovine papillomatosis in a cattle herd
Abelseth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pathogen-free animals to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Morris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crebel management program in a commercial breed-to-wean unit following an infection with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US20210393696A1 (en) Compositions for improving vaccine safety and efficacy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Zoric Lameness in piglets
CN115517223A (zh) 一种非瘟条件下的免疫方法
Nugroho et al. Pig Diseases in Papua Province, Indonesia: Aetiology, Eco-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Options
Ponsart Animal Brucellosis: Host Rang and Sympto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e Changli

Inventor after: Chen Qimei

Inventor after: Gao Yuwei

Inventor after: Ge Lei

Inventor after: Wen Xingyu

Inventor after: Wang Long

Inventor after: Liu Li

Inventor after: Wu Tianwen

Inventor before: Ge Changli

Inventor before: Zhou Xintao

Inventor before: Wu Tianwen

Inventor before: Hu Rongli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Qimei

Inventor before: Chen Teng

Inventor before: Gao Yuwei

Inventor before: Ge Lei

Inventor before: Wen Xingyu

Inventor before: Wang Long

Inventor before: Liu L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4

Address after: 276800 Room 201, unit 4, building 2, Haixing community, Donggang District,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Rongfa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76800 Rizhao International Ocean City,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ANDONG LANDSEE GENETIC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